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浅析黄芩苷对LPS诱导肠道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作者:宋亚娟

    目的:研究分析黄芩苷对内毒素-脂多糖(LPS)引起的肠损伤的肠黏膜保护作用及黄芩苷对脓毒血症小鼠回、 结肠黏膜抗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雄性BALB/c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 、模型组、黄芩苷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双蒸水、 黄芩苷100,50,25mg·kg-1,每日1次,连续3 d,于第3天灌胃后1h,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或LPS(17mg·kg-1),于腹腔注射LPS后20h处死小鼠,取回、结肠组织.观察各组小鼠生活 、精神状态,记录各组小鼠死亡率,取材后测量结肠长度;光镜下根据Chiu肠黏膜损伤评分方法对肠组织进行分级,以HE染色方法观察肠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肠组织匀浆液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分析各组肠组织PCNA的表达.结果:小鼠腹腔注射LPS后,出现死亡现象,黄芩苷给药组死亡百分率明显低于模型组.黄芩苷中剂量组小鼠结肠长度较模型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黄芩苷有保护肠上皮细胞免受氧自由基损伤的能力,其通过改善肠黏膜结构与功能减轻LPS引起的肠道损伤.

  • ICU脓毒症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与调节性T细胞的检验结果分析

    作者:王吉军;王涛

    目的:分析ICU脓毒症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与调节性T细胞的检验结果.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8年8月我院ICU收治的60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于我院进体检的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与调节性T细胞结果.结果:研究组CD3+、CD4+/CD8+、CD4+CD25+高于对照组(P<0.05),CD4+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CD8+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与调节性T细胞检验结果明显异常,可能在免疫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 脓毒症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及肠道菌群变化分析

    作者:张欢;王敏;张莉;殷可婧;刘力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肠道菌群变化情况,分析脓毒症严重程度与内毒素水平及肠道菌群失调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脓毒症患者90例为观察组,分为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症休克组,每组30例.另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血中内毒素水平和粪便菌群作为检测指标.结果 观察组血液中内毒素均为阳性,且内毒素水平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增高,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肠道菌群失调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内毒素水平、肠道菌群失调情况与脓毒症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脓毒症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与内毒素水平升高、肠道菌群紊乱呈正相关.

  • 降钙素原联合血培养在诊断脓毒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黄龙;叶梅;卢竟;林兴盛;石松长

    目的 观察降钙素原联合血培养在诊断脓毒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择取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福建省立医院南院急诊及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84例疑似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92例.两组分别通过血培养单检、降钙素原联合血培养检查对患者进行脓毒症诊断.对两组检查结果 进行观察和比较,并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试验组脓毒症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检查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降钙素原联合血培养检查对脓毒症的诊断价值高于血培养单检,可以为脓毒症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 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的治疗策略

    作者:苏靖凯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紊乱及其治疗策略.方法 选用2015年8月至2017年11月确诊的86例脓毒症患者,收集其临床资料,按照用药情况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救治,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小剂量肝素治疗.观察两组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24 h后、治疗72 h后、治疗7 d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24 h后、治疗72 h后、治疗7 d后APTT分别为(37.14±7.08)s,(35.08±9.72)s,(33.25±7.69s),PT分别为(14.05±2.25)s,(13.25±2.53)s,(12.71±2.58)s,均低于对照组的(40.14±8.17)s,(39.58±7.25)s,(39.12±5.89)s,(15.87±2.97)s,(15.49±1.98)s,(14.33±1.69)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24 h后、治疗72 h后、治疗7 d后TT分别为(16.41±1.38)s,(14.26±1.25)s,(13.68±1.24)s,FIB分别为(4.97±1.36)g/L,(4.24±1.54)g/L,(3.02±0.82)g/L,均低于对照组的(18.78±2.04)s,(16.52±2.39)s,(15.13±2.97)s,(5.69±1.32)g/L,(5.23±1.72)g/L,(4.34±1.02)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脓毒症凝血功能紊乱患者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小剂量肝素治疗,可有效纠正患者凝血异常,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 ICU感染患者凝血障碍与脓毒症严重程度的关系探讨

    作者:姜娟;姚贵江

    目的:探讨急性感染患者的凝血障碍与脓毒症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72例急性感染患者,根据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序贯器官功能衰竭(SOF)评分分为单纯感染组(25例)、脓毒症组(30例)、重度脓毒症组(18例);所有患者入院6h、24h进行常规凝血功能检测.结果:重度脓毒症病死率为42.1%,明显高于单纯感染组、脓毒症组的5.8%、11.9% (P <0.05),与单纯感染组、脓毒症组比较,重症脓毒症组的SOFA得分明显增高至(8.87±3.09)分(P<0.05);与单纯感染组、脓毒症组比较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发生明显改变.结论:感染患者的凝血功能障碍与脓毒症的严重程度具有密切相关性,检测凝血功能对判断患者脓毒症的病情严重程度具有参考性.

  • 脓毒症心肌抑制对脓毒症患者心功能、血流动力学参数及预后的影响

    作者:要莉莉;马永峰;魏晓华;杨丽丽;王文生

    目的:分析脓毒症心肌抑制对脓毒症患者心功能、血流动力学参数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40例脓毒症患者进行前瞻性分析,以患者进入ICU时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分组,入选20例LVEF≥0.50为无心肌抑制组,20例LVEF<0.50设置为心肌抑制组.对患者进入ICU第1、3、7天进行心功能评价,测量其血流动力学参数,检测B型脑钠肽(BNP)和血浆肌钙蛋白(TnT)评估心肌损伤程度,并分析器官功能和预后.结果:ICU第1天,无心肌抑制组患者中心静脉压(CVP)、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显著低于心肌抑制组(P<0.05);KU第7天,无心肌抑制组的心脏指数(CI)和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相比于心肌抑制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脓毒症心肌抑制对器官的损坏是可逆的,能显著扩大心室并降低左室收缩功能,但对心排血量和其他器官无显著影响,不会增加致死率.

  • 低分子肝素治疗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

    作者:王静霞

    目的:评价低分子肝素治疗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于绍兴市中心医院就诊的48例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治疗及呼吸支持治疗等,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肾功能指标(包括Scr、CysC、BUN)、凝血功能指标(包括D-二聚体、PLT、PT和FIB)和生存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肾功能指标、凝血功能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肾功能指标、凝血功能指标显著改善,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肾功能指标、凝血功能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死亡率为25.0%(6/24)与对照组患者的死亡率为33.3%(8/24)相当(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可以有效改善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的肾功能和凝血功能,但对患者的预后无确切的影响.

  • 危重症患者血β2微球蛋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沙伟伟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血β2微球蛋白(β2-MG)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危重症患者118例,根据患者是否存在脓毒症分为脓毒症组(50例)和非脓毒症组(68例);根据入院28d内是否死亡分别死亡组(25例)和存活组(93例);另外选择同期在我院门诊体检中心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体检者25例作为对照组.检测研究对象入院第1天、第7天时的外周静脉血清β2-MG含量.分析患者血清中β2-MG含量与其APACHEⅡ评分的关系.结果:脓毒症组患者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非脓毒症组(P<0.05),脓毒症组、非脓毒症组患者入院第1天、第7天时血β2-MG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脓毒症组患者明显高于非脓毒症组(P<0.05).死亡组患者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和存活组患者入院第1天、第7天时血β2-MG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死亡组患者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直线相关性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与入院第1天时患者血β2-MG含量呈正相关性(r=0.618,P<0.001).结论:对危重症患者,血β2-MG含量与患者机体脓毒症的发生进展和预后密切相关,通过动态监测血β2-MG含量能较好地评估患者机体炎症反应状态,指导其治疗.

  • 儿童脓毒症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作者:文珊;王兴勇

    脓毒症是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目前脓毒血症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在维持呼吸、循环系统稳定的前提下,早期有效保护各脏器功能至关重要.

    关键词: 脓毒症 儿童 诊断 治疗
  • 生脉注射液治疗脓毒症相关肝损伤的相关机制探讨

    作者:徐红丰;王欢;刘曼曼;秦兵;李执;朱颖倩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对脓毒症肝损伤患者的肝功能指标、腹腔内压、肠内营养大卡数/体重的影响,探讨相关机制.方法:将53例脓毒症肝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常规西药标准治疗组,B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60ml/日,连用7天,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天、5天、7天肝功能(谷丙、谷草)、白蛋白,胆红素(TBIL、DBIL)、凝血功能(PT、APTT、TT)、腹腔内压、肠内营养大卡数/体重.结果:两组在治疗前性别、年龄、SAPSⅡ评分、A-PACHEⅡ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A组、B组治疗后肝功能、白蛋白、胆红素、凝血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A组、B组治疗前后腹腔内压、肠内营养大卡数/体重比较有明显疗效(P<0.05),B组均优于A组.结论:生脉注射液治疗组有效改善脓毒症肝损伤患者肝功能,通过保护肠屏障功能、改善肠功能增加肠内营养大卡数,减轻脓毒症相关肝损伤.

  •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联合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指导脓毒症患者容量管理的相关分析

    作者:吴娜;万廷军;王江;张力

    目的:对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联合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指导脓毒症患者容量管理的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6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脓毒症患者,依照2012年重症脓毒症或脓毒症休克治疗指南,按照EGTD的原则,立即给予患者液体复苏治疗.在液体复苏治疗时,记录患者的即时、液体复苏6h及24h的生理指标、实验室指标、平均动脉压及呼吸指标,观察患者的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联合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及血乳酸指标,进行组织灌注指标的评价,根据液体复苏治疗24h的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后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观察、比较两组指标区别.结果:经过比较发现,两组在液体复苏治疗时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指标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复苏治疗6h、24h,死亡组的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显著高于生存组,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显著低于生存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患者出现脓毒症或脓毒症休克时,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联合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指标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值得推广.

  • 脓毒症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研究

    作者:刘琴

    目的:探讨脓毒症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LMWH)预防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效果.方法:收治脓毒症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DIC发生率、凝血功能及肝肾功能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出血倾向、住院时间及28 d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早期应用LMWH能减少DIC及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出血风险并未增加,但住院时间及28 d死亡率并无明显改善.

  • 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对老年脓毒症患者的诊断运用分析

    作者:季崇裕;陈茜;刘伯飞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对老年脓毒症患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ICU收治的老年危重患者76例,其中41例为老年脓毒症患者,35例为老年非脓毒症患者.采用定量免疫速率比浊测量法检测所有患者血清CRP水平,采用固相免疫层析法半定量测定所有患者血清PCT水平.比较两组患者血清CRP以及PCT水平,并比较诊断脓毒症的ROC曲线下面积.结果:脓毒症组患者血清PCT含量远远高于非脓毒症组(P<0.01);脓毒症组患者血清CRP含量高于非脓毒症组(P<0.05).PCT诊断脓毒症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CRP诊断脓毒症的ROC曲线下面积,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检测CRP及PCT,ROC曲线下面积远大于单独诊断其中一个指标(P<0.05).结论:在老年脓毒症患者的诊断中,CRP和PCT的检测均有临床意义,其中PCT的检测优于CRP的检测,联合检测PCT及CRP,可以提高诊断脓毒症的准确率.

  • 低分子肝素治疗严重脓毒症24例的临床观察

    作者:咸其宏;孙修胜

    目的:通过观察严重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评估低分子肝素治疗严重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02月至2014年02月我院ICU住院的24例诊断为严重脓毒症患者进行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治疗组12例与对照组(常规治疗)12例。对照组早期用广谱抗生素,补充循环血容量,抑酸保护胃黏膜,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紊乱,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及器官支持与保护,营养支持及对症治疗等。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皮下注射,q12h,疗程7d,如有明显出血倾向、低凝状态或患者死亡,立即停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PLT)、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活酶时间(APPT)、纤维蛋白原(FDP)、乳酸、急性生理学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APACHEⅡ)、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发生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率和28d病死率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LT、PT、APPT、FDP及D-二聚体差异无显著性(р>0.05);乳酸和急性生理学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APACHEⅡ)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р<0.05);患者DIC发生率、MODS发生率与28d病死率差异具有显著性(р<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可以改善严重脓毒症患者的全身炎症反应和血液高凝状态,临床应用安全,其应用价值需要继续观察研究。

  • 不同细菌感染致脓毒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研究

    作者:高云鹏

    目的:分析不同细菌感染致脓毒症相关性血小板(PLT)减少的原因.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6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脓毒症患者120例作为研究组,并将同时期非脓毒症患者110例作为感染组,非感染患者100例作为参照组,对比三组的血小板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与参照组的生化指标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与感染组比较,PLT、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Bcl-xL检测水平存在统计学方面的差异(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及降钙素原升高与细菌发生作用在Bcl-xL导致血小板衰亡具有密切的联系,临床治疗时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以便提升疗效.

  • 乌司他丁治疗脓毒症疗效的系统评价

    作者:李永新;李军;尧国胜;黄高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治疗脓毒症的疗效。方法: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脓毒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APACHE Ⅱ评分、Marsha Ⅱ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 IL-6、TNF-α、Ny-proBNP水平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治疗脓毒症患者疗效理想,安全可靠,值得普及和应用。

  • 脓毒症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

    作者:吴松;项炜;朱滨

    目的 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TGFβ-1)在脓毒症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脓毒症患者52例纳入该研究,根据ARDS诊断标准将其分为两组:ARDS组(n=24,其中7例患者死亡)和非ARDS组(n=28).抽取患者入院时和入院后7 d静脉血,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TGFβ-1的表达.结果 入院时两组患者血清TGFβ-1的表达未见显著差异(P>0.05);入院后7 d,ARDS组患者(42.1±2.72)pg/mL血清TGFβ-1的表达显著高于非ARDS组(51.3±3.16)pg/mL,且ARDS组内死亡患者(85.3±23.50)pg/mL血清TGFβ-1较幸存患者(35.5±10.24)pg/mL显著升高(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清TGFβ-1是一类敏感指标,可用于预判脓毒症患者是否并发ARDS.

  • 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治疗脓毒症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

    作者:耿英杰;丁伟英;郝玉芬;武华栋

    目的 探究脓毒症患者应用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与特征.方法 该次研究的分析对象是该院从2015年9月—2017年11月接收并治疗的169例脓毒症患者,且通过纳入标准均判定为脓毒症患者,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对抽取的脓毒症患者分为研究、对照两组,各85例与84例,对照组的84例脓毒症患者应用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则应用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进行治疗,观察并分析两组脓毒症患者不同方法治疗的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7 d生理功能评分、慢性健康状况评分、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分别为(9.56±2.15)分、(9.25±3.42)分、(19.63±1.52)min、(17.2±3.68)d,优于对照组的(6.14±1.04)分、(6.96±2.44)分、(25.31±2.66)min、(24.6±6.52)d(t=-5.005;t=17.068;t=9.099;t=-13.138,P<0.05),且研究组的有效率为97.65%,优于对照组的85.71%(x2=9.345,P<0.05);且研究组应用联合疗法后其出现皮肤红痒、皮疹、静脉炎等发生率为2.69%、3.55%与1.58%,明显优于对照组常规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7.78%、9.80%与12.63%,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11,P<0.05).结论 针对脓毒症患者选择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进行治疗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提高了治疗有效率,值得推荐和应用.

  • 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死亡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陈金荣;钟秀洪;何康;周涛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死亡相关因素.方法:收治脓毒症患者164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存活患者与死亡患者病情特征相比,前者心率更慢,各个时间的血乳酸浓度更低,后者的血乳酸清除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者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患者的查尔森评分要远远高于存活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心率、WIC评分、6h时血乳酸浓度是引发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临床治疗脓毒症时,可以通过对心率、WIC评分、6h时血乳酸浓度预测患者的存活与死亡的发生率,这样可以大大减少患者死亡率.

7506 条记录 2/376 页 « 12345678...37537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