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PBL教学模式应用于层级管理对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

    作者:谭晓青;曾丽;伍玉玲;朱淑芳;李冬敏;李艳

    目的:探讨PBL教学模式应用于层级管理对基层医院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内科和外科6个病区102名注册护士为研究对象,以病区为单位,用抽签的方式随机分为对照组50名和实验组52名.实验组按照层级把护士分为不同护理组,每个护理组包括不同层级护士,由1名三级护士作为带教老师,统一进行评判性思维知识、PBL教学模式培训,以组为单位应用PBL教学模式进行案例学习、教学查房、书写个案管理报告等实例训练.对照组护士由护士长按照传统模式每月组织2次教学查房及业务学习.采用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CTDT-CV)测量两组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变化.结果:培训后,两组开放思想、寻找真相、系统化能力、评判性思维自信心、求知欲、认知成熟度、总体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BL教学模式于护士层级管理中,既提高了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使护士的工作能力得到提高,又增加了护理团队的凝聚力,发挥了护士的主观能动性.

  • 层级管理在外科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王艳芳

    目的:探讨层级管理在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外科病区全体护士16名,根据护士的综合能力分层级,对其实施分层级管理方法,比较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前(2008年12月~2009年12月)、后(2010年1月~2011年1月)外科病区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实施层级管理后,各项护理服务质量指标与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层级管理能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是一种切实可行的人性化护理管理方式.

  • 护理绩效层级管理在妇产科中的应用

    作者:薛晓英;曾立平

    目的:探讨护理绩效层级管理在妇产科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3名妇产科护士实施护理绩效层级管理,比较管理前后护理质量评分、护士工作积极性、护理不良事件、医护患满意度。结果:本组护士绩效层级管理实施后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实施前(P <0.05),绩效层级管理实施前后护士工作积极性、护理不良事件、医护患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护理绩效层级管理有利于提高妇产科护士工作积极性,改善护理质量。

  • 护理组长在实施护理人员层级管理中的作用

    作者:朱红珍;陈春英

    目的:探讨护理组长在实施护理人员层级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将我院骨科中心两个病区的护理人员按照职称、学历、工龄均衡分配,共同拥有护士长1名,护士长助理1名.将病区一设为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管理制度,含护理人员10名(含护士长).将病区二设为观察组,采用以护理组长制为中心的护理层级管理制度,含护理人员10名(含助理,护理组长1名).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得分、患者满意度、护士自身效能感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病区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护理组长制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自身效能、病区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从而更有效地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 分组护理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吴娟;谢月霞;招坤兰

    目的:探讨分组护理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区手术室设立4个护理小组实施分组护理管理,通过建立护士长-护理组长-护士-助理护士四级质控体系,进行系统、有效及时有效的、全过程的护理质量控制以及人员培训.结果:分组护理管理实施后护理不良事件、手术科室医生对护士满意度评分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组护理管理不仅有利于培养骨干,而且能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个人潜能,增强科室凝聚力及专业发展活力,提高管理效能和护理质量.

  • APN连续排班层级管理模式在优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作者:刘洪珍

    目的:探讨APN连续排班层级管理模式在优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改变传统的排班模式,实施APN连续排班模式,并对两种模式下的患者满意度、护士满意度及整体护理质量进行比较.结果:APN模式住院患者满意度高于传统模式(P<0.01),护理人员对APN模式评价优于传统模式(P<0.05),焦虑情况较传统模式明显减少(P<0.05),护理差错、护理纠纷和护理缺陷与传统模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APN连续排班模式可使患者得到高效、连续、优质的护理服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护士层级管理在儿童骨科病房中的应用

    作者:谢鑑辉;吴丽霞;张妮;刘华香

    从目前护理人员分层使用的情况来看,一些高级技术职务人员主要在管理岗位上任职,中级职务人员除担任护士长和临床带教外,多数工作内容与初级护理人员相同,初级职务中除整体护理病房的责任护士由护师担任外,其他护师和护士的工作基本相同.由于不能按职称拉开档次,科学地使用护理人才,不仅影响了护理质量,制约了护理队伍的发展,还影响了护理人员学习和工作的积极主动性[1].影响护士分层次使用的因素有很多,如医院支持系统不健全,护理人员严重缺编,护士超负荷劳动,护理教育有待于改革、提高等.现将护士分层次管理在儿童骨科病房中的应用报告如下.

  • 四位一体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病区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覃伟英

    目的: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提升患者满意度,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方法: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病区的五官病区中,采用由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助理护士及生活助理员组成的四位一体护理模式,通过实施分组责任制护理和进行有效的层级管理,使病区的护理质量得到保障.结果:各层级护理岗位责任制落实到位,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增强,患者满意度由93.0%提高到96.1%.护士主动服务意识增强,护士的职业感加强,学习和钻研业务知识积极性提高.结论:四位一体模式使患者获得细致、全面的服务,能显著提高病区的护理质量,充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 APN排班与层级管理在二级医院神经内科的应用

    作者:郭桂莲;符智蓉;童秀兰

    目的:探讨在二级医院神经内科试行APN排班模式与护士层级管理的效果.方法:根据神经内科护士的职称和实际工作能力,将其分为护理组长、责任护士、辅助护士3个层次;明确各岗位职责,进行分层使用和分层管理;通过试行,再组织护士讨论,将结果进行分析,改革修订,继续实践.结果:实施层级管理前后各护理质量和护理服务质量明显得到提高.结论:层级管理优化了护理管理效果,激发了各级护理人员的潜能,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有利于整体护理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值得临床推广.

  • 国内外护士分层级管理现状研究

    作者:姚娟;张春梅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护士在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和执行护理程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分层级管理护士,能够降低护理成本,保证护理质量,体现护士价值,是充分发挥护士作用、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的重要举措.现报告如下.1 护士分层级管理的研究意义1.1 护士分层级管理的必要性:目前,护士流失在某些医院已经相当严重,一方面是外部环境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医院自身对护理人员缺乏合理的使用.

  • 科室单位设置护理组长对护理层级管理的作用

    作者:张文惠;王华萍

    当前,国内一些医院中存在护理工作人员配置不合理、人力资源匮乏等问题,而通过层级护理管理则可使这一情况得到一定缓解.就护理层级管理而言,以科室为单位设置护理小组并确立护理组长是首要任务[1,2].本文针对层级护理管理模式中设立护理组长后护理工作人员在医患满意度、综合护理质量、专业知识成绩考核方面的改善进行探讨如下.

  • 浅谈护士层级管理与APN排班模式

    作者:刘兴利;王玉英

    为贯彻落实卫生体制改革及2010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关于“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精神,我科自2010-04-01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以来,改变传统功能制排班模式,探索科学合理的排班方式,采用APN弹性排班,经过1年的实践,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 护士绩效考核在优质护理中的探索应用

    作者:田爱萍;谷文燕

    "优质护理服务"是指以病人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2010年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作为"全国第一批优质护理示范病房"运用护士绩效考核方案在护士岗位层级管理、薪酬管理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随着全国优质护理的进一步深化,按医院护士分层级管理要求,进行岗位薪酬管理,体现不同护士的劳动价值.与以往分配方式相比,本研究依据临床护理工作量、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等,对绩效考核方案,进行重新修订,应用于临床护士的薪酬分配、职务晋升,并在实践中结合临床实际需要进行灵活应用和改进.

  • 层级管理模式改进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作用分析

    作者:徐天龙

    目的:探讨层级管理模式改进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作用.方法:总结与分析2014年与2015年某三甲医院住院患者满意度数据.结果:医院改善层级管理方法之后,医院住院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97.67%VS85.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善层级管理对提高医院管理质量及病人满意度具有积极的意义.

  • 急诊科实施层级联合小组责任制管理的研究

    作者:刘英;樊落

    目的 探讨层级联合小组责任制管理在急诊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方法 设计护士长—大组长—小组长—轮班护士4层科室管理层级;将37名护士根据层级、工作能力、性格特点组成责任小组,分别安排在抢救室、监护室、观察室、输液室,每3个月能力考核后进行轮转;小组长根据工作量安排人员进行轮休和部门之间的人员调配.结果 实施层级联合小组责任制管理后护理质量考核得分较之前(2011年)显著提高(均P<0.05);8个方面的护理问题大幅度下降.结论 急诊科实施层级联合小组责任制管理有利于护理质量持续提高,有利于提升护士自我管理能力和工作能力.

  • 层级管理联合连续性排班在神经外科的实践

    作者:韩红梅;邓小英;方艳雅;岑玉霞

    目的 探讨层级管理联合连续性排班在神经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实践效果.方法 对神经外科病区实行层级管理联合连续性排班,重建各层级各班人员的工作职责.结果 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护士工作超时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实施后护理意外及缺陷发生例次明显降低.结论 实施层级管理联合连续性排班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缩短护士工作时间,减少护理意外及缺陷的发生.

  • 连续性排班结合责任制分组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王海英;伦丽芳;周柯

    目的 探讨连续性排班结合责任制分组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传统分段式排班方式进行改革,实行连续性排班结合小组责任和层级管理,重建各班职责和各层级权限要求,并应用于科室临床护理工作.结果 排班改革后,护理交班次数减少,护士和患者的夜间休息时间延长,护患满意度提高,尤其护理质量显著提高(均P<0.05).结论 排班方式改革能为患者提供更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利于护士的身心健康,同时提高了护理质量.

  • 护理风险层级安全干预机制的建立与实施

    作者:向岚;杨红宁;买掌舵

    目的 建立护理风险层级安全干预机制并评价应用效果.方法 以心内科为试点,建立护理部主任、护理部质控人员(三级),片区总护士长(二级),科室护士长和安全员(一级)组成的护理风险层级安全管理网络,实行由一级到三级逐级报告制度.结果 实施护理风险层级安全干预前发生护理差错、纠纷19例,实施后发生护理差错、纠纷4例.实施前后护理差错、纠纷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护理风险层级安全干预机制的建立,充分发挥了各部门的职能作用,提高了护理人员对风险的识别与应对能力,降低和避免了护理风险,确保了护理安全.

  • 病区层级管理联合护士质控反馈会议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冯锦芳

    目的 探讨病区层级管理联合护士质控反馈会议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 从2003年7月开始,在病区层级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实施每周1次的病区护士质控反馈会议,对质控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反馈、制订整改措施.结果 与实施前比较,实施层级管理联合护士质控反馈会议后,病区各项护理质量显著提高(P<0.05,P<0.01).结论 实施层级管理及每周1次的病区护士质控反馈会议,能使护理各环节处于有效的动态监控中,使护理质量得以持续改进.

  • 护理组长负责制在综合ICU管理中的作用

    作者:方敏;杨宝义;汪蓉;郭学珍

    ICU是医院集中救治危重患者的场所,护理任务非常繁重,对护理人力与床位的配置要求远高于其他科室.护理人力资源调配是否合理将会直接影响护理质量和治疗效果,而护理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危[1-2].激发ICU护理骨干的工作热情,保障ICU护理安全,稳定及提高监护质量,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及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是护理管理中的重点.我院综合ICU实施护理组长负责制取得一定成效,现将经验介绍如下.

390 条记录 12/20 页 « 12...9101112131415...192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