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拟除虫菊酯对昆虫钠通道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家红;赵彤言

    电压依赖性钠通道(voltage-dependent sodium channel)是存在于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可兴奋细胞膜上的一种糖基化大分子蛋白,主要调控细胞膜钠离子的瞬时通透性,参与形成细胞膜动作电位的上升相,在细胞兴奋性的传导上具有重要作用,是拟除虫菊酯和许多神经毒性药物作用的分子靶标.

  • 蚊虫对拟除虫菊酯的抗药性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刘慧;孟凤霞;鲁玉杰

    本文针对目前拟除虫菊酯在蚊虫防治中的使用情况、蚊虫对拟除虫菊酯的抗药性和蚊虫抗药性监测过程中的检测技术进行了综述.认为生物测定方法检测蚊虫对拟除虫菊酯抗性在实际应用中简便、快捷,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等位基因特异性PCR、实时荧光定量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及解毒代谢酶系在蚊虫对拟除虫菊酯抗性检测中的研究深入,都为寻找准确有效的检测技术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 昆虫CYP6家族与抗药性及其转录调控

    作者:周国理;黄炯烈;詹希美

    已知昆虫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是一类具有多样性的酶(Feyereisen,1999),在各种杀虫剂如拟除虫菊酯、有机氯化合物、有机磷化合物及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等的代谢中起重要作用 (Feyereisen,1995).

  • 舰艇上德国小蠊对两种拟除虫菊酯的抗性

    作者:曹敏;运泰来;李伍全;孙红;庞希望;何正东;邹声听;詹道成

    目的了解舰艇上德国小蠊对溴氰菊酯、氯氰菊酯的抗性.方法果酱瓶药膜法.结果两种拟除虫菊酯对8个调查点虫株的抗性系数为1.00~13.60、0.97~11.55,72 h死亡率为79%~100%.结论福州调查点的虫株对两种拟除虫菊酯呈中至高的抗性,部分调查点的抗性呈上升趋势.选用拟除虫菊酯防制舰艇上的德国小蠊应引起注意.

  • 不同家蝇种群拟除虫菊酯杀虫剂抗性基因频率的比较研究

    作者:潘婧;邱星辉

    目的 家蝇是一种广泛分布的重要公共卫生害虫,开展其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为认识和利用家蝇,有效地控制蝇传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检测我国5个家蝇种群中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抗性等位基因的频率,通过分析在无杀虫剂选择条件下抗性等位基因频率的变化,推测抗性等位基因适合度效应.结果研究数据显示,与拟除虫菊酯类代谢抗性相关联的细胞色素P450 (CYP6D1v1)抗性等位基因在广东、上海和北京家蝇种群中频率上升,表明CYP6D1v1抗性等位基因不存在适合度代价;而CYP6D1v1等位基因在起始频率很低的山东和吉林种群中消失,可能是遗传漂变的结果.家蝇钠离子通道(Vssc)抗性等位基因(kdr-his)频率在广东、山东和吉林种群中下降,而在上海和北京种群中则有所上升,其中变化大的是山东种群,kdr-his基因频率由起始较高的0.33降至0,表明kdr-his等位基因的适合度因种群的不同而不同.进一步的序列分析表明,kdr-his等位基因可以区分为不同的单倍型,上述kdr-his基因频率的变化因种群而异,可能是因为不同家蝇种群其钠离子通道基因单倍型有所不同.结论不同的抗性基因或相同基因的不同单倍型具有不同的适合度,提示家蝇抗药性检测和抗性治理要因地制宜.

  • 油基拟除虫菊酯复配气雾剂实验室杀虫效果观察

    作者:谭伟龙;艾乐乐;钱万红;陈超

    目的 筛选几种油基拟除虫菊酯复配气雾剂,在实验室观察其对淡色库蚊、家蝇和德国小蠊的杀灭效果.方法 根据GB/T 13917.2-2009,用圆筒法测定气雾杀虫剂对3种昆虫的半数击倒时间(KT50),根据GB/T13917.10-2009,测试模拟现场实验效果.结果 对淡色库蚊的杀灭实验中,1号和3号配方的KT50均<1 min,其他2种配方均<2min;对家蝇的杀灭实验中,3号配方的击倒时间短,为0.90 min,其他3种配方均<2 min;对德国小蠊的杀灭实验中,KT50值均<1 min;3种试虫的24 h死亡率均为100%.模拟现场实验中,4种配方对3种试虫的1h击倒率和24 h死亡率均为100%.结论 4种复配杀虫剂配方均达到了快速杀灭蚊、蝇和蜚蠊的效果,可以进入下一步实验.

  •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和阿维菌素、戊唑醇复配对卫生害虫的灭效研究

    作者:吴海磊;钱吉生;姜志宽;徐兴大;张纯;黄立业;许琳

    目的 研究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和阿维菌素、戊唑醇复配对常见卫生害虫的杀灭效果.方法 比较该复配制剂与不完全组成成分的药效,测定其对常见卫生害虫成虫及幼虫的药效(KT50、LC50).结果 复配制剂完全组成成分较其不完全组成成分对蚊、蝇和蜚蠊的KT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淡色库蚊、家蝇、德国小蠊的1h击倒率和24h死亡率均为100%,对淡色库蚊幼虫的LC50为0.025μg/ml,对德国小蠊卵鞘孵化减少率达到94%,对美洲大蠊卵鞘孵化减少率也达到76%.模拟现场杀灭效果对淡色库蚊、家蝇、德国小蠊、美洲大蠊1h击倒率均为100%,对淡色库蚊、家蝇和德国小蠊24h死亡率达到100%,对美洲大蠊48h死亡率达到100%.依据GB/T 17322.1的评价标准,该复配制剂对卫生害虫的杀灭效果达到A级.结论 复配制剂对常见的卫生害虫具有良好的杀灭作用,并为卫生杀虫和农作物有害生物的联合防治提供了新的方法.

  • 气雾杀虫剂中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作者:赵立文;康君行;曾晓破

    气雾杀虫剂有效成分为拟除虫菊酯,推进剂为氟利昂 .由于氟利昂在常温下呈气态,这对样品的取样带来困难,检测结果也不准确.目前常用取样方法有两种:(1)将样品注入用干冰冷却的采样瓶中称量;(2)将样品注入盛有一定量吸收剂的采样瓶中称量.

  • 孔家卫生杀虫乳油的研制及效果观察

    作者:孔繁吉;宋华;孔繁玲;孔祥力;孔辉

    为开发研制有效的防制蚊蝇药物,我站于1994~1999年对市区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的蚊蝇逐年进行药物处理,筛选多种拟除虫菊酯与有机磷药物,分析其防制效果及抗性增长情况.

  • 大连市家蝇对拜虫杀悬乳剂的敏感性测定

    作者:齐福菊;王晓丽;高丰宪

    为了解决大连市区蝇类对拟除虫菊酯等药物的抗性水平,1997年8月进行了家蝇对拜虫杀悬乳剂敏感性测定.

  • 东营市市区家蝇的抗药性监测

    作者:刘凤友;刘爱国;陈玉瑞

    东营市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应用有机氯、有机磷类化学杀虫剂防治卫生害虫.70年代末,拟除虫菊酯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开始大量使用.为了解该地区家蝇对4类化学杀虫剂的抗药性,于2001年对东营市家蝇作了抗药性测定.

  • 蚊虫抗药性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李士根;刘永春;甄天民

    所谓抗药性,是指昆虫具有耐受杀死正常种群大部分个体的药量的能力在群体中发展起来的 现象〔1〕。其特点是受遗传物质所控制,可以遗传。  抗药性的产生是连年大量使用杀虫剂,长期选择的结果。蚊虫对不同的杀虫剂产生抗性的机 制不同,由单因子的作用,也有多因子的联合作用,一般可分为生化抗性、生理抗性和行为 抗性3种类型。生理生化机理的改变是产生抗性的直接原因,各种抗性基因控制生理生化机 理的改变。1 生化抗性  生化抗性主要是由于解毒作用增强、代谢加速而引起的,又称代谢抗性。代谢抗性涉及的 解毒酶主要有酯酶、多功能氧化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等。1.1 酯酶 蚊虫体内酯酶是对杀虫剂解毒的重要水 解酶之一,它普遍存在于蚊虫体内各种组织中,参与酯类杀虫剂的解毒作用。酯酶在对有机 磷的抗性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对氨基甲酸酯和拟除虫菊酯的抗性中也起一定作用。  酯酶在抗性机理中具有两重作用,即通过结合和/或水解杀虫剂发挥解毒作用。对二甲基磷 酸酯(如马拉硫磷)和杀灭菊酯来讲,水解是主要的,结合是次要的;对其他有机磷的氧类 似物和氨基甲酸酯来讲,作为一种结合蛋白,结合是主要的,水解是次要的。水解作用的结 果产生无毒的离子,结合作用的结果酯酶被杀虫剂磷酰化或氨基甲酰化,使杀虫剂不能到达 靶标。而两者均能起到保护体内靶标--乙酰胆碱酯酶免受抑制。羧酸酯酶对有机磷的亲和 力远远大于乙酰胆碱酯酶,有机磷对羧酸酯酶抑制程度比对乙酰胆碱酯酶强烈,羧酸酯酶虽 被抑制,但蚊虫却没有中毒症状,而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是致命的。  国内外研究证明了蚊虫体内酯酶活力与对杀虫剂抗性的关系。蚊虫对有机磷的抗性增加往往 伴随着羧酸酯酶活力增加。如淡色库蚊对马拉硫磷和敌百虫的抗性程度与羧酸酯酶活力呈 平行关系〔2〕;环跗库蚊、斯氏按蚊对马拉硫磷的抗性与其羧酸酯酶活力增加有关 〔3〕。酯酶活力增加在淡色库蚊对氨基甲酸酯和拟除虫菊酯的抗性中 起一定的作

  • 2种灭蜚蠊颗粒剂现场效果观察

    作者:孙春卫;杨迎宇

    近年来宝山区的蜚蠊侵害日趋严重,特别是德国小蠊在餐饮业的侵害尤甚,且有向居民家庭蔓延的趋势.由于复配的拟除虫菊酯大量随意使用,德国小蠊的抗药性已明显出现.为了更好地控制蜚蠊密度,合理使用灭蜚蠊药物,我们选择2家蜚蠊密度相似的饭店,分别采用"飞彪"杀蟑螂饵剂和特菱牌杀虫饵剂对蜚蠊进行控制,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 氟氯氰菊酯亚急性吸入毒性实验研究

    作者:秦珩;乔善磊;顾军;钟义红;杨洪宝;王玉邦;施爱民

    目的 观察氟氯氰菊酯染毒大鼠亚急性吸入毒性.方法 7周龄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雌雄各5只,分别吸入氟氯氰菊酯0,7.81,9.05,18.98 mg/m3及溶剂二甲亚砜,每天6 h,每周5 d,共28 d.实验结束时取血液做常规生化指标、血细胞指标、血凝学指标检测.取心、肝、脾等8种主要脏器称重并做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18.98 mg/m3组动物在染毒中呈现反复抓挠口周、烦躁不安、鼻有血性分泌物、颤抖,染毒结束后呈现萎靡、蜂腰、四肢无力的体征.雌性动物的毒性表现较雄性低.与溶剂对照组相比,雄性大鼠体质量及总食饲效率降低、肾质量下降、肾上腺脏器系数升高;生化检查显示,雌雄动物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升高.9.05 mg/m3组雄性动物有同样指标变化.其他剂量组动物未见明显异常表现.病理组织学观察均未见明显异常病变.结论 氟氯氰菊酯染毒大鼠亚急性吸入后未观察到有害作用水平(NOAEL)为7.81 mg/m3,具有一定的神经毒性.

  • 拟除虫菊酯诱导大鼠脑组织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

    作者:王素青;石年;吴又桐;董杰;周丽;李涛;陈亮

    目的为了探讨拟除虫菊酯对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机理.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斑点杂交,流式细胞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同时检测了氯菊酯(PM)和溴氰菊酯(DM)对大鼠脑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影响.结果 4种方法检测结果均表明1次大剂量(PM1组, 400 mg*kg-1)和连续5 d较小剂量(PM2组, 200 mg*kg-1)PM处理后大鼠脑组织NGF的mRNA和蛋白表达增多.其中RT-PCR和斑点杂交结果表明各组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的NGF mRNA水平均有显著升高;其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与mRNA升高基本一致.而DM对NGF的影响与PM稍有不同,虽然大剂量(DM1组, 25.0 mg*kg-1)1次ip和连续5 d较小剂量(DM2组, 12.5 mg*kg-1)ip均可引起NGF mRNA表达的增加,流式细胞术结果却表明DM2组海马的NGF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的增加;免疫组化亦表明DM2组皮层及海马各区NGF的蛋白表达均无明显升高.结论两型拟除虫菊酯对NGF蛋白表达的诱导作用不同,而NGF表达的增加可能在其神经损伤修复中有重要意义.

  •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中药材中16种残留农药

    作者:吴永江;朱炜;程翼宇

    目的 建立中药材中有机氯、有机磷及拟除虫菊酯等16种残留农药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方法.方法 中药材样品以丙酮提取,并经弗罗里硅土净化处理,在DB-5MS弹性石英毛细管柱上用程序升温技术分离,采用选择离子检测方式,以保留时间和特征离子进行目标成分的定性鉴别,以外标法定量.结果 16种农药可在55 min内完全分离,在3个水平添加时的回收率在70.5%~105.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9%.该方法对各农药的检测限为0.03~7.23μg·kg-1,定量限0.13~9.04μg·kg-1.在18种中药材中均检出有农药残留.结论 本方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中药材中16种残留农药的检测.

  • 混配农药中毒的防治研究

    作者:何凤生

    1.混配农药中毒流行病学研究:首次提出接触当前的混配农药是农药中毒的重要危险因素,结果为针对性预防提供了科学依据.(1)对农药中毒高发区2179名混配农药(有机磷+拟除虫菊酯)施药员及2615名有机磷单剂施药员(对照)进行横断性调查,发现混配农药中毒率为10.10‰,显著高于单一农药组的中毒率(2.29‰);接触混配农药发生中毒的危险性比有机磷单剂高4.4倍(RR=4.41).

  • 五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

    作者:孔燕

    采用气相色谱方法,石油醚为提取液测定水果蔬菜中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甲氰菊酯、氯菊酯、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溴氰菊酯)残留量.色谱柱为3%OV101 Chomosorb W(AW-DMCS)80-100目,检测器为电子捕获检测器.方法简便、快速、准确.测得甲氰菊酯、氯菊酯、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溴氰菊酯的回收率分别为96.1%,98.3%,101.4%,102.5%,94.6%.变异系数分别为4.21%、4.22%、3.99%、3.91%、2.98%(n=5).

  • 水中三氯杀螨醇和拟除虫菊酯的气相色谱测定法

    作者:周学猛;段江平;孙仕萍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水中三氯杀螨醇和7种拟除虫菊酯的气相色谱(GC)测定方法.方法 水中的微量三氯杀螨醇和拟除虫菊酯经液一液萃取后,利用DB-1型毛细管色谱柱,在程序升温条件下进行GC分析,以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结果 三氯杀螨醇、联苯菊酯、甲氰菊酯、氯氟氰菊酯、氯菊酯、氟氯氰菊酯、氯氰菊酯、氰戊菊酯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24~31.1、0.21~27.2、0.20~26.0、0.21~26.5、0.20-25.7、0.21~26.4、0.22~29.0、0.22~27.4μg/L,相关系数≥0.999 0,低检测浓度分别为0.20、0.33、0.30、0.13、0.36、0.26、0.33、0.30 μg/L,该方法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6.0%~111.7%,RSD为3.8%~11.8%.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适合于生活饮用水中三氯杀螨醇和7种拟除虫菊酯的同时测定.

  •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典型冷-温血动物毒性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于蓉蓉;颜景鹏;张建伟;颜冬云

    目前,合成杀虫剂拟除虫菊酯类农药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与日常生活中.大部分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属于环境激素类物质,长期接触会引起动物和人类产生不良反应,甚至诱发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笔者选取健康风险评价中的典型动物--鱼类、小鼠和大鼠.综述了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神经毒性、生理生化毒性、生殖毒性以及对生物酶和免疫系统的影响.

136 条记录 2/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