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下颌后缩畸形患者正颌外科术后髁突改建的三维影像评价

    作者:陈硕;刘筱菁;李自力;梁成;王晓霞;傅开元;伊彪

    目的:评价下颌后缩畸形患者正颌外科术后髁突形态的三维变化.方法:回顾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颌面外科接受手术的下颌后缩畸形患者18例,基于术前及术后1年双侧颞下颌关节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数据进行髁突三维分割及重建,并将术前和术后1年的髁突影像进行配准,通过三维色谱分析评价髁突形态的三维变化.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获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与术后1年髁突表面平均距离的均方根为(0.37±0.11) 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髁突表面骨改建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吸收主要发生在髁突后斜面,骨沉积主要发生在前斜面.结论:基于CBCT数据的三维影像重叠法表明,下颌后缩畸形患者正颌外科术后髁突形态发生了改建.

  • 下颌髁突脱位游离性骨折的治疗

    作者:刘立明;俞辉;闫晓东

    下颌髁突骨折在颌面部外伤中较为常见,包括髁突脱位性骨折、粉碎性骨折等.但临床上下颌髁突脱位游离性骨折还很少见,尤其是髁突头游离关节窝,并向深层组织内移动,游浮在软组织之间,给手术复位固定带来困难,目前治疗方法各有所异.现将我科近年来在治疗髁突脱位游离性骨折的方法和体会加以讨论.

  • 下颌髁突囊内骨折后关节强直的诊断及手术治疗

    作者:邱亚汀;杨驰;王玉良;陈敏洁;张善勇

    目的:对下颌髁突囊内骨折后关节强直依据其自身特点进行分类,制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并作初步的疗效评估.方法:2001年7月至2004年10月间收治下颌髁突囊内骨折后关节强直患者19例(23侧),手术时平均年龄12.68岁,术前平均开口度5.74mm,外伤时平均年龄7.32岁.根据骨折线位置,将关节强直分为Ⅰ、Ⅱ、Ⅲ、Ⅳ4型,采用不同手术方法进行治疗.Ⅰ型和Ⅱ型采用保留内侧髁突头和关节盘的外侧关节间隙成形术(LGA),Ⅲ型和Ⅳ型采用骨球及髁突切除和肋骨肋软骨移植关节重建术(CCG).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a、2a和3a进行临床随访,从临床和影像学两方面评估颞下颌关节的改建情况.结果:19例(23侧)中16例(19侧)行LGA手术,3例(4侧)行关节重建术.术后平均随访11.37个月,随访期末平均开口度27.89mm.结论:LGA既解除了关节强直,又保存了关节的功能尤其是生长潜力,应加以推广,但其有一定的适应证;CCG仍然是关节强直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评述

    作者:孙坚

    手术过程中,保留下颌髁突的下颌骨缺损修复,操作有一定难度.笔者体会,参照个体化实体模型及CT水平断层片,截骨前在预保留的骨端标记、定位,并且与翻制的镜像模型标位一致非常重要,否则,重建板就位时出现偏差,术后随下颌整体运动,会导致下颌髁突移位,咬合紊乱.另外,严格选择游离植骨的适应证及规范操作,是治疗成功的基本保证.

  • 新型锚固钉的抗力性分析

    作者:周知航;毛懿;陈旭卓;张善勇;孙守福;甄锦泽

    目的·对新型锚固钉及其抗力性进行评估.方法·实验包括拉力测试和有限元分析2个部分.在第一个部分,分别将传统锚固钉和新型锚固钉植入髁突皮质骨,使用拉力机对其进行拉力测试;第二个部分,建立植入新型锚固钉后的下颌髁突三维有限元模型,并从3个不同方向施加力的作用,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结果·三维有限元分析表明,传统锚固钉和新型锚固钉所能承受的小拔出力分别为48.2 N和200.0 N;配合3-0缝线使用的传统和新型锚固钉在抗拉强度上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3);此外,3-0缝线的传统锚固钉与2-0缝线的新型锚固钉相比,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相比传统锚固钉,新型锚固钉抗力性能更佳,配合使用2-0缝线时尤其明显.

  • 间歇性完全鼻阻塞对幼年大鼠髁突软骨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

    作者:刘炯;陈金东;朱敏;聂萍;盛潇;赵彦惠;徐晓珑;陶丽

    目的:研究幼年大鼠在双侧间歇性鼻阻塞情况下双侧髁突软骨细胞的凋亡情况,尝试探讨间歇性鼻阻塞对张口呼吸儿童髁突软骨发育的影响。方法将20只4周龄大鼠(Sprague-Dawley rat,SD rat)分为2组,A组:双侧鼻阻塞组,常氧条件下鼻孔双侧阻塞8 h(早晨8点至下午4点),持续35 d;B组:对照组,常氧条件下饲养。2组给予同样的饮食以及饮水,然后分别取出双侧髁突,用甲醛保存做成石蜡切片,同时进行 caspase-3以及 Bcl-2,Bax蛋白免疫组化染色。以观察在双侧鼻阻塞对髁突前斜面中上部软骨细胞增殖以及凋亡的影响,以及双侧间歇性鼻阻塞情况下 Bcl-2基因家族的调控机制以及与下颌骨生长发育的关系。结果双侧鼻阻塞的未成年大鼠前斜面中上部髁突细胞 Bcl -2蛋白以及 Bax 蛋白,Caspase -3, Bax蛋白表达均较对照组增加,Bcl-2蛋白表达数量实验组较对照组表达减少,髁突软骨细胞凋亡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结论在间歇性双侧完全鼻阻塞情况下,SD幼年大鼠双侧髁突软骨细胞凋亡较对照组明显增加。

  • 绵羊下颌髁突矢状骨折手术和保守治疗的临床和放射学评价

    作者:孟凡文;胡开进;王艳清;壮荣;刘彦普

    目的:评价下颌髁突矢状骨折(sagittal fracture of mandibular condyle, SFMC)手术和保守治疗的疗效.方法:8只被制备成右侧SFMC的绵羊,被随机分成2组,每组4只,组1保守治疗,组2手术治疗.临床和放射学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与术前相比,实验结束时,保守治疗组大开口度、前伸和左侧向运动度显著减少,手术治疗组下颌的运动度无显著性变化.平均放射学评分,手术治疗组显著低于保守治疗组.结论:对于SFMC,在恢复颞颌关节功能和形态方面,手术治疗优于保守治疗.

  • 咀嚼力降低对发育期大鼠髁突软骨中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作者:王冠超;刘洪臣;马军利;王东胜

    目的:研究咀嚼力降低对发育期大鼠下颌髁突软骨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活性的影响.方法:40只18 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喂以标准的硬食,另一组以粉末状软食喂养.于大鼠4周、5周、6周、7周龄时取其髁突软骨,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TUNEL染色,观察髁突软骨中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细胞数和凋亡细胞数.结果:在4~7周,PCNA阳性细胞数在软、硬食组都逐步上升.但在各相同时间点,软、硬食组的PCNA阳性细胞数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在4~7周,硬食组大鼠髁突软骨中凋亡细胞数基本保持一致,而软食组凋亡细胞数随时间推移而降低,但在4周、5周、6周时,软食组的凋亡细胞数均明显多于同期硬食组(P<0.05).结论:咀嚼力降低对发育期大鼠髁突软骨中的细胞增殖活性影响不大,但却使细胞凋亡的数量增加,提示咀嚼力降低可能加速了髁突软骨中细胞的分化、成熟、凋亡,进而影响髁突的正常发育.

  • 咀嚼力降低对大鼠髁突软骨中Bax和Bcl-2 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冠超;刘洪臣;马军利;鄂玲玲

    目的:探讨咀嚼力降低对发育期大鼠下颌髁突软骨中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l-2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40只18 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2组.一组喂以标准的硬食,另一组以粉末状软食喂养.于大鼠4周、5周、6周、7周龄时取其髁突软骨以RT-PCR方法检测其中Bax和Bcl-2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正常硬食组大鼠髁突软骨中Bax mRNA和Bcl-2 mRNA的表达均随时间延长而降低.软食对Bcl-2mRNA表达的影响不大,但却使Bax mRNA表达上调.软食组Bax mRNA与Bcl-2 mRNA的比值在6周和7周时明显高于硬食组p<0.05).结论:咀嚼力降低使发育期大鼠髁突软骨Bax mRNA表达水平和Bax mRNA/Bcl-2 mRNA的比值上升,但对Bcl-2 mRNA影响不大.

  • 雌二醇对兔髁突软骨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

    作者:邵乐南;程鹏;马绪臣;陈卫民

    采用机械分离及胰蛋白酶和Ⅱ型胶原酶联合消化的方法,获得兔髁突软骨细胞。应用MTT四唑盐比色法,同位素掺入法检测不同剂量17-β雌二醇(E2)(10-12~10-6mol/L)对兔髁突软骨细胞生长、DNA、胶原及蛋白多糖合成的影响,旨在观察雌二醇对体外培养的兔髁突软骨细胞增生与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0-10~10-8 mol/L及10-11~10-8mol/L 17β-E2对体外培养的兔髁突软骨细胞生长及DNA合成具有刺激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大效应浓度分别为10-8mol/L及10-9mol/L。但进一步增加E2浓度则刺激作用减弱。10-6mol/L具有明显抑制性。E2对蛋白多糖合成具有相似的作用,大刺激效应浓度为10-8mol/L。而10-6mol/L E2具有显著抑制作用。E2对胶原蛋白的合成无明显作用。结果提示:17β-E2对体外培养的兔髁突软骨细胞增殖及分化具有双向性作用。随其剂量不同,既具有促进效应又具有抑制效应。表明雌激素对维持关节的正常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可能在颞下颌关节某些疾患的发生及进展中起一定作用。

  • 应力刺激与成肌细胞分化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达雨;王梦佳

    功能矫形治疗是口腔正畸学中矫治儿童下颌发育不足、后缩畸形的主要方法.研究表明,功能矫形矫治过程中前伸下颌可促进下颌髁突的生长,翼外肌及关节盘的形态和功能也随之发生改建.Hiyama等研究发现,下颌前伸时,肌肉变化早于骨组织;但牙颌畸形矫治后,面颌肌功能的改建常未完成,只有肌肉的适应性改建完成后,并且与硬组织的形态改建相协调、平衡,才能防止复发.

  • 组织工程技术构建下颌髁突的研究进展

    作者:郑有华;张志光

    髁突骨关节病和骨-软骨破坏是临床上常遇到的问题.组织工程学的兴起为髁突骨质缺损的修复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和希望.虽然已经对下颌髁突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组织工程技术构建髁突的研究仍处于早期探索阶段.本文对组织工程技术构建下颌髁突相关的细胞来源、支架材料和下颌髁突构建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综述.

  • 039.对计算机辅助正颌外科手术中下颌髁突复位系统的临床评价

    作者:梁非照;陈齐顺

  • 关节内窥镜辅助肋骨-软骨移植重建下颌髁突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玉良;杨驰;邱亚汀;陈敏洁;张善勇

    目的 探讨经耳前切口关节内窥镜辅助肋骨-软骨移植重建髁突的可行性.方法 对33例(49侧)颞下颌关节疾患,经耳前切口行髁突切除等病灶处理后充分分离下颌支表面骨膜,制备植骨床,行颌间固定;常规切取肋骨-软骨并修整形态;经颊部3~4mm小切口穿入颊部穿通器,在内窥镜监视下,利用小型接骨板将肋骨-软骨置于下颌支外侧,完成坚固内固定.结果 33例患者在关节内窥镜辅助下均顺利地完成了髁突的重建,术中视野清晰,固定稳固,无严重出血、螺钉松脱及颅脑损伤等并发症;术后无面瘫.影像学检查证实肋骨-软骨移植物与下颌支、关节窝保持良好的位置关系.结论 经耳前切口关节内窥镜辅助肋骨-软骨移植重建髁突具有手术创伤小、用时短、切口小、术后无明显瘢痕和并发症少等优点.

  • 永生化下颌髁突软骨细胞形态学特征的研究

    作者:段小红;吴军正;董绍忠;刘斌

    目的:比较永生化下颌髁突软骨细胞(IMCC)和原代培养的下颌髁突软骨细胞(MCC)在形态学特征等方面的差别.方法:通过相差显微镜、光镜、电镜等观察细胞的形态特征,采用HPIAS-1000图像分析系统比较IMCC和MCC的大小.结果:MCC表现出以多角形为主的多形性形态特征,并随培养代数的增加细胞形态发生改变;IMCC为多角形,传代对其形态无明显影响.MCC的超微结构表现出软骨细胞的一般特征, IMCC近似于前成软骨细胞,部分细胞核浆比例、细胞核形态发生改变.图像分析发现IMCC在细胞长短径、面积等方面小于MCC(P<0.01).结论:IMCC基本保留了MCC的形态特征,其表型稳定,属于一种分化程度较低、幼稚的软骨细胞,可能近似于下颌髁突的增殖层细胞.

  • 负荷改变对髁突软骨细胞合成蛋白多糖的影响

    作者:毛勇;王忠义;段小红;高勃

    目的:研究负荷变化对髁突软骨细胞蛋白多糖合成的影响。方法:拔除成年家兔左下磨牙,分别于术后2周、1月和3月取双侧颞颌关节,进行阿辛兰和甲苯胺兰等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酸性粘多糖和蛋白多糖术后含量均降低,以非拔牙侧更显著,随着缺牙时间的延长这些变化而更显著。结论:异常负荷可导致软骨细胞蛋白多糖合成的减少及其构成的变化,从而使髁突纤维软骨的粘弹性降低。

  • 髁突解剖复位侧向螺钉技术治疗髁突矢状骨折

    作者:孟凡文;刘彦普;胡开进;周树夏;孔亮

    目的:探讨应用暂留螺钉解剖复位、侧向拉力螺钉和定位螺钉固定技术治疗下颌髁突矢状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4例5侧下颌髁突矢状骨折采用耳屏前切口,暂留螺钉作为支点,行翼外肌-髁突解剖复位,侧向拉力螺钉联合定位螺钉固定技术坚强内固定骨折,术后行临床和影像学评价,平均追踪12个月.结果:全部病例治疗效果满意,下颌运动和咬合关系恢复良好,影像学检查提示骨折复位良好,髁突形态无异常.结论:暂留螺钉解剖复位、侧向拉力螺钉和定位螺钉固定技术治疗下颌髁突矢状骨折是一种简单、有效、经济、省时、微创的治疗方法.

  • 输送盘牵张成骨术重建下颌髁突后对下颌骨生长发育的影响

    作者:马永清;祝颂松;胡静;李继华;应彬彬

    目的:研究输送盘牵张成骨术重建下颌髁突后对下颌骨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用3~4 月龄健康幼年雄性山羊16 只,手术切除右侧髁突(保留关节盘),在右下颌升支行反"L"形骨切开术形成骨输送盘,并安置牵张器.以每日2 次,每次0.4 mm的速率向上牵引输送盘至关节窝.在手术后当天、牵张结束后当天、牵张结束后4、12、24、48 周时行三维CT检查评价输送盘改建及牵张间隙内新骨形成情况,并分别于12、24、48 周3 个时间点各处死动物2 只对新生髁突做组织学检查.牵张结束后48 周时处死剩余10 只动物,对下颌骨及重建髁突形态进行观察与测量.左侧下颌骨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三维CT显示新生髁突形态逐渐改建并接近正常髁突,牵张间隙新骨生成良好.大体观察发现新生髁突体积较正常侧明显增大,但下颌骨的生长与正常侧无显著差异.新生髁突表面有一层纤维软骨覆盖,组织学结构与正常关节软骨类似.结论:输送盘牵张成骨重建髁突未对下颌骨的生长发育产生明显影响;下颌运动产生的功能刺激是下颌骨继续生长发育的主要原因.

  • 下颌髁突原发肿瘤——附12例报告

    作者:徐保华;史宗道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是常见病和多发病,颞下颌关节区的疼痛,下颌运动异常和关节弹响或杂音为常见3 个症状。髁突肿瘤也可产生以上类似症状,如何早期识别肿瘤性疾患,使患者得到及时治疗是重要临床问题。为此,将我院1965~1999 年经治的12 例髁突原发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分析。1 临床资料 11 例肿瘤病例均经病理确诊。其中骨软骨瘤5例,骨瘤2 例,骨巨细胞瘤1 例,骨软骨瘤恶变1 例,软骨肉瘤2例。男性6例,女性5例。年龄24~56 岁,平均年龄37岁,病程1月~10 年,平均2~3 年。左侧6 例,右侧5例。现将每种肿瘤的临床特点总结如下: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