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梗阻性黄疸大鼠脂多糖结合蛋白的变化及其意义

    作者:方文成;寇治民;张有成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大鼠脂多糖结合蛋白在不同梗阻时间的变化及其增敏机理.方法将8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梗阻性黄疸组(OJ组,n=40)和假手术组(SO组,n=40),分别于胆总管结扎手术前及手术后5 d、10 d、15 d、20 d检测两组大鼠血清中脂多糖结合蛋白及血浆中内毒素、TNF-α和IL-6水平,每组每一时相点各取8只大鼠.结果OJ组大鼠在胆总管结扎术后10 d,其血清中脂多糖结合蛋白值为(11.25±2.41)mg/L,较SO组((5.32±1.35)mg/L]明显升高(P<0.05),且随着梗阻时间的延长而进一步升高.相关分析显示,血清脂多糖结合蛋白与血浆内毒素、TNF-α和IL-6在大部分时相呈明显正相关.结论梗阻性黄疸时血清脂多糖结合蛋白水平升高,其增敏作用在梗阻性黄疸多器官损害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由此提示,通过降低血清中脂多糖结合蛋白,阻断其增敏作用,可为防治梗阻性黄疸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 内毒素血症时大鼠脂多糖结合蛋白的变化及其意义

    作者:涂兵;龚建平;石毓君;李旭宏;刘长安;李生伟

    目的探讨内毒素血症时大鼠肝组织中脂多糖结合蛋白mRNA的表达、血浆中脂多糖结合蛋白(LBP)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经大鼠尾静脉注入内毒素(5 mg/kg)建立内毒素血症动物模型,检测不同时点模型鼠肝组织中LBP mRNA的表达,同时检测血浆中LBP、内毒素、TNF-α及IL-6含量的变化,并与对照组相比较.另取肝组织在电镜下观察其病理学改变.结果随着内毒素血症时间的延长,内毒素组大鼠肝组织LBP mRNA的表达明显增强,血浆中LBP、TNF-α和IL-6含量也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电镜观察见肝细胞脂肪变,线粒体空化,枯否氏细胞数量增多、体积增大、吞噬功能增强.结论内毒素血症时,大鼠肝组织中LBP mRNA表达明显增强,血浆中LBP含量也明显增加.由此提示,增高的LBP可能在脂多糖介导的枯否氏细胞激活及产生、释放各种炎性介质中可能起了重要作用.

  • 阻塞性黄疸大鼠肾脏自分泌内皮素的变化及其与肾功能损害的关系

    作者:张丰深;何振平;段恒春;李昆

    目的 探讨阻塞性黄疸时肾脏自分泌内皮素(ET)的变化及其与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 结扎胆总管 (BDL)制备阻塞性黄疸大鼠模型,作为实验组,对照组鼠仅行假手术.分别于术后5、10及15 d,两组各取10只大鼠检测其肾脏对氨基马尿酸清除率(CPAH)、菊粉清除率(CIN)和钠排泄分数(FENa+),并用鲎试剂法测定血浆内毒素(EX)水平,放射免疫法测定肾动、静脉血浆及肾组织中ET-1含量.结果 ①实验组术后5 d仅 FENa+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术后10 d起,CPAH、CIN及FENa+呈进行性下降,术后15 d FENa+已较对照组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②实验组术后血浆EX水平呈进行性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③实验组术后肾动脉血浆ET-1水平呈持续性降低,而肾静脉血浆及肾组织中ET-1含量呈持续性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④血浆EX水平与肾组织ET-1含量呈正相关(r=0.762 4,P<0.01),肾组织ET-1含量与CPAH和 CIN呈负相关 (r=-0.883 2,P<0.01; r=-0.945 2,P<0.01)、与FENa+呈正相关(r=0.873 4,P<0.01).结论 内毒素血症及其诱导的肾内ET分泌增加在阻塞性黄疸所致大鼠肾损害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 谷氨酰胺对内毒素血症大鼠小肠粘膜抗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秦环龙;高奇;苏振东

    目的 观察谷氨酰胺对内毒素血症大鼠小肠粘膜抗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28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 谷氨酰胺(Gln)肠外营养(PN)组(n=10); B组: 不含Gln的常规TPN组(n=10); C组为正常对照组(n=8)。内毒素以2 mg/(kg*d)的剂量混入营养液或等渗盐水中,持续滴注5天。实验结束处死动物,取小肠粘膜测定蛋白质、DNA、AT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和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的含量。 结果 内毒素血症大鼠上述指标除MDA外,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 A组空回肠壁蛋白质、DNA、ATP、SOD、GSH及sIgA含量均高于B组,P<0.05; MDA含量明显低于B组,P<0.05。 结论 加入Gln的TPN有助于防止内毒素血症大鼠肠粘膜的氧自由基损伤,其机理可能是通过增加GSH的途径而实现的。

  • 内毒素血症小鼠肝脏TNFα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许霖水;王占科

    目的探讨肝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mRNA表达在内毒素血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动态观察腹腔注射脂多糖(LPS)小鼠血浆TNFα含量、肝脏TNFα mRNA表达以及肝脏和肌肉2-脱氧葡萄糖摄取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腹腔注射脂多糖3小时后,小鼠血浆TNFα水平明显升高,并持续到3天后; 肝脏TNFα mRNA表达亦于3小时后明显升高,并与血浆TNFα改变相平行; 肝脏及肌肉基础葡萄糖摄取增强,但对胰岛素刺激葡萄糖摄取的反应性明显降低,而且这些改变可被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TNFα-McAb)部分纠正,但肝脏恢复效果不如肌肉明显.结论内毒素血症时肝脏TNFα mRNA表达增强,抑制葡萄糖摄取,在创伤、败血症胰岛素抵抗中起了重要作用.

  • 肠道动力学改变在急性胰腺炎的病程及治疗中的意义

    作者:陈晓理;冯凯祥

    通过在蛙皮缩胆囊素(caerulein,Cn)诱导的轻症胰腺炎时用阿片类止泻剂(lopemin)抑制肠运动和在脱氧胆酸胰管注射的重症胰腺炎时用大黄促进肠运动的两个系列鼠实验为基础,探讨了肠道运动力学改变对急性胰腺炎的病程和预后的影响.结果显示: 抑制运动将增加胰腺炎的继发感染和内毒素血症,反之促进肠运动则减少细菌移位和内毒素血症,从而降低实验大鼠的死亡率.提示: 肠动力学改变与急性胰腺炎的病程及预后有密切关系,通过促进肠道运动可减少急性胰腺炎的继发感染和多器官衰竭,从而改善胰腺炎的预后.

  • 脓毒症与内毒素血症的治疗现状与展望

    作者:蒋力生;陈鹏

    脓毒症(sepsis)与内毒素血症是当前外科所面临的棘手难题,由其诱发的脓毒性休克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一直是外科危重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脓毒症患者仍有30%~45%因不能及时控制病情而死亡[1],并且脓毒症的发病率每年有继续增长的趋势.尽管抗生素治疗不断更新进展,危重病的支持治疗已取得很大进步,但脓毒症与内毒素血症依然是医药工作者久攻不克但又必须攻克的堡垒.

  • 泛细菌成分血症与多脏器危像、机体损伤反应综合症——"广义生命时空场论"学说下对"内毒素血症"生物学机制重新探索

    作者:曲度;马建芳;张弦

    目的旨在重新评价"内毒素血症"基础之上,引入"泛细菌成分血症"等概念.方法通过例举孔蛋白"porins"、多肽糖"peptidoglycan"、脂蛋白、磷脂壁酸"lipoteichoic"、DNA等细菌其它成分在感染性疾病、败血症休克等发病作用的分析,以及对内毒素血症(脂多糖)的概念本质之评价,提出了使用"泛细菌成分血症"之理由.结果"内毒素血症"的概念显然过时,应推荐使用"泛细菌成分血症"的概念.结论"泛细菌成分血症"是取代"内毒素血症"的一个佳名词.按照"广义生命时空场"学说,本文认为"泛细菌成分血症"与"多脏器危像综合征"均是"机体损伤反应综合症"之临床不同的过程表现.本文还简述了"广义生命时空场"学说,并首次提出了"泛细菌成分血症"(含内毒素)在多脏器危像、机体损伤反应综合症中的病理生理机制图.

  • 极化液对内毒素血症小鼠脾脏的保护作用

    作者:惠永岗;杨宇焦;陈昌林;余庆波;马丁;万勇

    目的:探讨高浓度极化液(GIK)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内毒素血症小鼠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连续3 d 腹腔注射脂多糖(LPS)5 mg·kg -1·d -1,构建内毒素血症小鼠模型,运用 ELISA、脾脏指数、组织病理学等方法明确 GIK 对内毒素血症小鼠脾脏损伤是否起保护作用。结果:与 LPS 组小鼠比较,GIK 组小鼠脾脏中促炎细胞因子 TNF-α、IL-1β表达显著下调(P <0.01),抑炎因子 IL-10表达上调(P <0.01);脾脏指数显著升高(P <0.05);脾脏损伤明显减轻。结论:GIK 对内毒素血症小鼠脾脏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内毒素对Akt蛋白表达与磷酸化水平的影响

    作者:程晓刚;尹华华;夏浩;闫红;刘道城;李磊

    目的 探讨内毒素脂多糖(lipopolysaecharide LPS)在体内外对Akt蛋白表达和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方法 不同剂量LPS攻击RAW 264.7细胞,检测不同时相点细胞Akt蛋白表达和磷酸化水平.小鼠腹腔注射LPS 6h后检测肺组织Akt蛋白表达和磷酸化水平.结果 不同剂量LPS攻击RAW264.7细胞,细胞Akt蛋白表达没有显著差异,磷酸化水平增加.内毒素血症小鼠肺组织Akt蛋白表达无显著变化,磷酸化水平降低.结论 LPS在体内外对Akt蛋白磷酸化作用不同,体外Akt蛋白磷酸化水平增高,但内毒素血症小鼠体内出现Akt蛋白磷酸化水平异常降低.

  • 丹参对内毒素血症早期中性粒细胞-内皮细胞粘附作用的影响

    作者:赵燕;尹毅;吕晓菊;冯萍;刘健;沙建平;雷秉钧

    目的研究丹参对内毒素血症早期中性粒细胞(PMN)与内皮细胞(EC)粘附作用的影响,探讨其抗粘附作用的机制.方法建立兔内毒素血症模型,其中丹参治疗组分别于造模后即刻和24 h后静脉注射丹参注射液(2 ml/kg),检测造模后即刻、2、4、8、16、24、48 h PMN-EC粘附率、PMN表面粘附分子CD11a/CD18及CD11b/CD18的值,并测定各时点血浆TNF-α水平.结果造模后即刻内毒素血症组与丹参治疗组粘附分子CD11a/CD18、CD11b/CD18及粘附率均升高,内毒素血症组于造模后4 h达高峰,丹参治疗组各时点的CD11a/CD18、CD11b/CD18值及PMN-EC粘附率均低于前者(P<0.05).内毒素血症组于造模后2 h TNF-α开始升高,8 h达高峰,48 h仍高于正常;丹参治疗组各时点的TNF-α值均低于前者(P<0.05).结论丹参能降低内毒素血症早期PMN粘附分子CD11a/CD18、CD11b/CD18的表达及血浆TNF-α的水平,进而抑制PMN-EC粘附,改善微循环及减轻组织病理损伤.

  • 慢性乙型肝炎与内毒素血症的关系及其相关中医证型客观化研究进展

    作者:孟娟;魏嵋

    迄今为止,大量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已证实,肝病时由于肝脏清除内毒素的能力下降,可出现内毒素血症(ETM)[1].这说明肝病与内毒素血症(ETM)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近年来有关慢性乙型肝炎与内毒素血症的关系的研究已获得可喜的成绩,但其中医证型客观化方面的研究虽屡见于诸多刊物,但均较零散,故现将其总结如下.

  • 病内毒素血症的中西医研治进展

    作者:刘启如;魏嵋

    肝病与内毒素血症(ETM)密切相关,各种损害肝细胞的因素均可使肝脏降解内毒素的功能发生障碍而诱发内毒素血症,而内毒素和生物活性又可加重肝损害,两者互相影响.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内毒素含量与疗效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军;黄霞;弥艾莉

    通过对230例慢性乙型肝炎内毒素血症的治疗,结果表明:治疗前后血清内毒素显著下降,其测定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过程中血清内毒素下降者病情好转;血清内毒素高者,肝功能异常程度严重,血清内毒素低者,肝功能异常程度较轻,可见乙肝内毒素血症的疗效与血清内毒素的含量呈负相关.

  •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肠道菌群、血浆内毒素动态变化及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蜀强;林健梅;黄仁刚;杨兴祥;江南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治疗过程中肠道菌群、血浆内毒素动态变化以及肠道菌群与血浆内毒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纳入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127例,A组63例,B组64例,同期纳入健康者18例作为对照.A组口服金双歧,B组采用金双歧+乳果糖,对照组不给予任何治疗.治疗前和治疗第5、10、15以及20d,分别检测对照组和患者大便肠球菌、酵母菌、双歧杆菌数量以及内毒素水平.结果 ①与对照组比较,患者肠道双歧杆菌数量减少(P<0.001),肠球菌及内毒素增加(P<0.001).内毒素与双歧杆菌呈负相关性(r=-0.296,P=0.042),与肠球菌呈正相关性(r=0.331,P<0.021).②治疗10d时A组肠道双歧杆菌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 <0.001),内毒素下降(P =0.021),两者间呈负相关性(r=-0.228,P=0.033).治疗20d时双歧杆菌以及内毒素较治疗10d时无变化(P分别为0.318和0.484).③B组肠球菌、酵母菌及内毒素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V”型变化.肠球菌在第5d、酵母菌和内毒素在第10d下降到低值(P值分别为0.048、0.033和<0.001).之后三者均快速上升,在第20d均超过治疗前水平(P值分别为0.017、<0.001和<0.001).内毒素与肠球菌(r=0.251,P=0.037)及酵母菌(r=0.353,P=0.018)之间呈正相关.④治疗第10dB组内毒素低于A组(P<0.001).继续治疗10d,A组内毒素无明显变化,而B组内毒素上升.治疗20d时B组内毒素显著高于A组(P<0.001).结论 ①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和高内毒素血症,肠道菌群与内毒素血症相关性存在动态变化.②单用金双歧可轻微改善肠道菌群、降低血浆内毒素.金双歧联合乳果糖治疗可明显降低血浆内毒素,但持续使用可能会加重菌群失调和内毒素血症.

  • 丁酸钠对内毒素血症小鼠肝脏TLR4表达的影响

    作者:华春秀;夏西超;梁桂娜;刘庆春

    目的 探讨丁酸钠对内毒素血症小鼠肝脏Toll样受体4(toll like receptor 4,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180只健康小鼠(体重20±5g)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丁酸钠低剂量组、丁酸钠中剂量组、丁酸钠高剂量组,每组30只.腹腔注射戊巴比妥(40mg/kg)麻醉小鼠,后5组小鼠给予腹腔内注射LPS4mg/kg诱导建立内毒素血症肝脏损伤模型.注入LPS前1、12、24、36h和注入后12、24、36h,对此5组动物分别蛤予生理盐水、10mg/kg盐酸地塞米松、0.4mg/kg丁酸钠溶液、2mg/kg丁酸钠溶液和10mg/kg丁酸钠溶液,正常组给予同等体积生理盐水.在LPS注入后48h解剖肝脏,观察肝细胞形态学改变,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的含量,real-time PCR和ELISA分析TLR4、核转录因子-KB(nuclear factor-κB,NF-KB)和肿瘤坏死因子-a(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丁酸钠处理组小鼠肝细胞损伤程度减轻,以丁酸钠高剂量组为显著;与模型组比较,丁酸钠高剂量组血清中ALT、AST和ALP含量分别减少了54.03%、61.72%和46.15% (P<0.01);TLR4、NF-κB和TNF-α mRNA水平分别减少了61.48%、64.51%争50.34%(P<0.01);ELISA结果显示,TLR4、NF-κB和TNF-α蛋白水平分别减少了57.82%、46.17%和61.5%(P<0.01).免疫组化结果表明,丁酸钠处理组TLR4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其中以高剂量组为显著.结论 丁酸钠对内毒素血症小鼠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TLR4的表达有关.

  • 抗肿瘤坏死因子单抗对内毒素血症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朱明光;谢淑丽;张华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内毒素血症大鼠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及抗肿瘤坏死因子单抗(anti-TNF-α McAb)的保护效应.方法:静脉注射法造成内毒素血症肺损伤模型,内毒素注射前、后应用anti-TNF-α McAb控制TNF-α含量,ELISA法检测肺匀浆液中TNF-α含量,用组织病理学检查及肺体指数评价肺损伤程度.结果:(1)内毒素组肺匀浆液中TNF-α含量及肺体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肺损伤程度严重;(2)内毒素注射前半小时应用anti-TNF-α McAb可完全避免肺匀浆液中TNF-α含量和肺体指数的升高,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3)内毒素注射前5min应用anti-TNF-α McAb可部分避免肺匀浆液中TNF-α含量及肺体指数的升高,肺损伤程度减轻;(4)内毒素注射后0.5h应用anti-TNF-α McAb则肺匀浆液中TNF-α含量及肺体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肺损伤程度重.结论:TNF-α是内毒素肺损伤的重要介导因子;内毒素注射之前使用anti-TNF-α McAb可完全预防或部分减轻内毒素肺损伤.

  • 一氧化氮在内毒素血症肝损害发病中的作用

    作者:张明森;王宇明;顾长海;丁健;蒋继军

    目的:了解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在急性内毒素血症肝损害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内毒素(脂多糖,LPS)腹腔内注射,观察大鼠血清NO产物、ALT、AST及LDH水平变化和肝组织结构改变情况.结果:LPS给药后,大鼠血清NO产物、ALT、AST及LDH水平均呈LPS剂量依赖型升高,肝组织结构明显改变,并且NO产物水平与ALT、AST及LDH水平和肝组织病变程度平均积分均呈正相关.结论:在急性内毒素血症肝损害发病中,NO可能具有重要作用,并且血清NO产物水平可以作为该肝损害发生的早期观察指标之一.

  • 内毒素血症的抗体治疗进展

    作者:常山;查晓霞;严小虎

    内毒素(endotoxin,Et)为革兰氏阴性菌体表面的一种小分子量的脂多糖(Lipopo1ysaccharido,LPS),是G-细菌胞壁外膜层的主要成分,由亲水性的多糖(0-特异性多糖侧链、核心多糖)、疏水性的类脂A(Lipid A)构成,位于内毒素外层的0-特异性多糖决定了内毒素的不同菌型具有种属特异性,其核心多糖和LipidA(统称为核心糖脂,CGL)是LPS结构中稳定的部分,无种属特异性,其中LipidA是LPS的主要生物活性和毒性成分.内毒素侵入人体后,首先与血浆中的内毒素结合蛋白(LBP)结合,再与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等髓源性细胞表面的脂多糖受体CDl4(mCDl4)或血浆中的可溶性CDl4(sCDl4)结合,在To11样受体(To11-Like Roceptors,TLRs)介导下引起细胞内信号转导,发生一系列病理改变,从而激活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等释放一系列高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如TNr-a、IL-1等,形成细胞因子过度持久失控性分泌,引发感染性休克.内毒素血症(endotoximia)自Richrd pfeiffe首次报道至今已近一个世纪,其高发病率及死亡率是长期以来一直困扰医学界的一大难题,尽管杀菌性抗生素能有效抑制和杀灭细菌,但杀灭细菌的同时使大量内毒素释放可加重内毒素血症.

  • 中医清泻法对梗阻性黄疸内毒素血症大鼠内毒素、ALT、TNF-a的影响

    作者:丁宪群;牛刚;张建;杨胜波;易韬;梅小才;杨媛媛;石秀全

    目的:观察中医清泻法对梗阻性黄疸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疗效.方法:将大鼠分成4组,即模型清泻法组、模型西药组、模型对照组、空白组,模型清泻法组、模型西药组、模型对照组开腹胆总管结扎法造模,空白组仅游离牵拉胆总管即可,不结扎.模型清泻法组、模型西药组灌喂实验试剂.实验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浆中内毒素、TNF-a依据实验数据.分析清泻法对梗阻性黄疸内毒素血症大鼠内毒素、TNF-a等的影响.结果:梗阻性黄疸内毒素血症大鼠经过清泻法自拟汤治疗后,可降低各项实验室指标,各指标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均<0.01).对TNF-a指标的改善优于西药组(P均<0.05),其他疗效指标与西药组相比疗效相近(P均>0.05),且总体指标改善情况有高于后者之,表明清泻法自拟汤对梗阻性黄疸内毒素血症治疗有效,疗效有优于西药乳果糖对照组之趋势.结论:中医清泻法治疗梗阻性黄疸内毒素血症安全、有效.

979 条记录 45/49 页 « 12...41424344454647484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