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角膜塑型术后角膜前表面曲率与近视屈光度的关系

    作者:夏国选;魏少华;魏琳;张清生

    目的 分析角膜塑型术后前表面曲率与近视屈光度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佩戴角膜塑型镜者65例(128眼)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8例(76眼)、女27例(52眼),按不同近视屈光度分为两组,A组:低度近视(-3.00 D及以下),41例(80眼),B组:中度近视(-3.25 D--6.00 D)24例(48眼),随访观察1个月.结果 两组佩戴者在角膜塑型术后1、7、14、30 d角膜前表面曲率相比配戴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t=41.86、63.33、73.79、69.33,P<0.05;B组t=14.89、24.55、28.21、31.71,P<0.05).临床屈光度的两组术后与术前相比(A组t=23.08、34.90、35.15、38.99,B组t=28.50、46.39、49.39、54.72,P<0.05).角膜塑型术后角膜前表面曲率(X)与临床屈光度(Y)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A组Y=1.018x+0.875,相关系数r=0.654,P<0.05:B组Y=1.235x+0.942,相关系数r=0.752,P<0.05.结论 角膜塑型术后两组佩戴者角膜前表面的曲率与近视屈光度高度相关,拟塑型的屈光度每升高1 D,角膜前表面曲率变化所能塑型的临床屈光度也越高.

  • 角膜塑型术致角膜损伤并继发感染调查分析

    作者:葛章强;周美珍;王挺;董君

    目的探讨角膜塑型术(OK镜)致角膜损伤并继发感染的原因.方法对1998~2002年以来接受角膜塑型术者778例1475眼中所发生的角膜损伤980眼及继发感染7眼进行观察.结果本组角膜塑型术1475眼中有角膜上皮不同程度损伤者987眼(66.92%).其中980眼(66.44%)为单纯角膜上皮脱落;有7眼(0.48%)角膜浅层损伤继发细菌感染,停戴OK镜后经治疗2~7天痊愈,5眼遗留角膜斑翳.其中戴片15~36月发生角膜损伤并继发感染者6眼;另1眼戴片3月继发感染.5眼细菌培养为阳性;另2眼未作细菌培养.结论角膜塑型术戴镜片时要注意规范操作,如有损伤角膜的先兆症状应立即停止戴用镜片并及时治疗.

  • 招飞体检中用检影镜鉴定角膜塑型术眼

    作者:张卫兵;方燕

    目的掌握角膜塑型术眼在检影镜下角膜影像特征,使检影法成为一种迅速准确鉴定角膜塑型术眼客观有效的方法. 方法招飞体检中对散瞳进入暗室者进行人工检影,对比正常眼及角膜塑型术眼的角膜影像,确定后者角膜影像特征,据此鉴定角膜塑型术眼并追问病史. 结果依据角膜影像特征,在2000~2002年招飞体检中,共确认角膜塑型术者23例43眼. 结论用检影镜鉴定角膜塑型术眼,是一种简便、迅速、可靠的客观鉴定方法,尤其适用于大数量的招飞体检,值得推广应用.

  • 角膜塑型接触镜配戴的微生物研究

    作者:陈晓莲;钟兴武;杨晓;龚向明;魏玲

    目的:了解角膜塑型接触镜配戴者眼部、镜片及护理用品的微生物状况,了解角膜塑型接触镜配戴者眼部感染的可能原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从配戴角膜塑型镜者结膜囊、常规清洗消毒前后镜片、镜盒及护理液取材进行细菌、真菌及阿米巴培养,并按常规方法进行鉴定.结果:细菌检查阳性率结膜囊为66.3%;清洗消毒前后镜片分别为72.4%和11.2%(P<0.01);镜盒同清洗消毒前镜片;多功能护理液为8%(4/50).眼部感染者均检出有细菌生长.结论:角膜塑型接触镜配戴者镜片及护理用品有微生物污染,常规的护理操作可明显减少镜片上污染的微生物.

  • OK镜引发的重影情况跟踪分析

    作者:成璞;姚东伟;孔巧;崔红波;汪芳润

    目的:对角膜塑型术(Orghokerato1ogy,OK镜)治疗中患者出现的重影现象进行初步分析.方法:观察随访9~14月的OK镜治疗者共50例96眼的重影情况,并重点分析重影出现与近视度数、偏位情况、角膜上皮情况等的关系.结果:本组≤-3.0DS,-3.25~-5.0DS,>-5.0DS三组患者重影发生率分别为29.6%、63.8%和81.8%,且伴散光者60%有重影,说明随着近视度数的加深,重影产生的比率越高,且以伴散光者为多,重影与角膜上皮擦伤关系不密切,但与中央的擦伤有关.重影的产生与次弧下荧光环的形态及镜片偏位有密切关系,这关键是我们操作医生未能参与设计或与设计者根本无法沟通,不能随个体差异的不同及时进行调整的原因.结论:OK镜虽可提高远视力,但治疗过程中所存在的视觉质量问题,值得关注.

  • 角膜塑型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及厚度的变化

    作者:童晓维;朱剑锋;卢蕊;王利云;冯浩雁;黄玲雄

    目的:观察配戴角膜塑型镜(Orthokeratology)后1年的角膜内皮细胞、角膜厚度的变化.方法:观察随访了1年的OK镜治疗者43例83眼,根据近视屈光度分为2组,Ⅰ组(<5.0D)22例46眼;Ⅱ组(≥5.0D)21例37眼.运用非接触式角膜内皮显微镜、角膜测厚仪分别检查角膜内皮细胞及厚度的变化;同时运用Eyesys角膜地形图及A超分别检查角膜曲率及眼轴的变化并记录视力及屈光度的改变.结果:戴镜后1年所有患者裸眼视力增加、屈光度减少、角膜中央曲率变平(P<0.001).两组角膜内皮细胞均有轻度减少(P<0.05),两组内皮细胞损失量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角膜中央区厚度均轻度变薄(P<0.05),而两组厚度变化量比较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角膜塑型术对降低近视屈光度效果明显,但长期配戴有可能造成角膜内皮细胞及厚度轻度减少,必须作严格全面的临床检查以及时观察.

  • 角膜塑型术矫正近视6年后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冰鸿;潘以方

    目的 探讨角膜塑型术(Orthokeratology,简称为Ortho-K镜),矫正近视的长期疗效及其控制近视发展的效果.方法 配戴Ortho-K镜6年后的青少年近视患者,8例16眼,男3例,女5例.平均年龄18岁±3.14岁(17~22)岁,配戴前裸眼视力0.28±0.272(0.06~0.5),平均屈光度(-5.01±4.32)D,观察期(5~7)年,平均观察期(6.5±1.81)年.配戴前后进行视力、屈光度、眼轴、眼压等临床指标的系统检测.结果 裸眼视力由配戴前的0.28±0.272上升到0.71±0.581,P<0.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屈光度由配戴前的-5.01±4.32 D降低到-2.13±3.62D,P<0.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眼轴由配戴前的(25.83±2.81)mm到(26.28±1.65)mm,P>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眼压由(15.74±4.92)mmHg降低到(10.45±3.10)mmHg,P<0.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戴镜期间有7眼发生角膜浅层点状侵润,经治疗后痊愈.tBUT为9.44±13.24s,低于正常水平,但患者没有干眼症状.结论 长期配戴Ortho-K镜具有一定的矫正近视及控制近视发展的效果.

  • 招飞体检中对角膜塑型术眼的综合识别

    作者:万华;屈波;胥欢;周向红

    目的探讨招飞体检中对角膜塑型术眼的识别方法.方法通过对男性高中毕业生进行视力检查、扩瞳后带状光检影镜检查、检眼镜彻照法检查、裂隙灯检查及眼底检查,比较其对角膜塑型术者的识别率.结果在招飞体检现有的体检器材中,检眼镜彻照法对角膜塑型术者的识别率高,其次为带状光检影镜检查法和裂隙灯检查法.结论通过视力检查,裂隙灯检查,带状光检影镜检查,检眼镜彻照及眼底检查等综合鉴别,可提高对角膜塑型术眼的检出率.

  • OK镜治疗近视500例临床体会

    作者:宋梦菊

    近年来,中小学生近视发生率较高并有进展性[1],治疗近视的手段随之层出不穷.源于50年代并于90年代发展健全起来的角膜塑型术(OK镜)[2~4]就是其中之一,为矫治青少年近视开创了新的途径.现将我院500例近视患者使用角膜塑型术的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 角膜塑型术矫正青少年近视300例分析

    作者:许强强;吴钢;林琳

    90年代以来,源于材料学的突破和电脑数控高科技削磨工艺的应用,使角膜塑型术(orthokeratology)日臻成熟和发展,并得以在临床上迅速推广运用[1].其矫正近视的原理为通过配戴特制的高透氧硬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 lens,简称OK镜)来塑型角膜,增大其表面曲率半径,减少角膜屈折力,从而降低近视屈光度,达到矫正近视,提高裸眼远视力的目的.自1999年起,我们采用角膜塑型术对300例低、中度及少量高度近视的青少年进行了配镜矫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角膜塑型术在近视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许国忠

      我院从1999年5月开始,引进美国视康眼科视光学中心的ok镜片,对49例近视患者进行治疗,并分别进行跟踪观察,现将资料分析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 近视≤-6.00D患者49例,共95眼。年龄10~30岁,平均15岁,其中男23例,45眼,女26例,50眼;治疗前屈光度≤-3.00D者33眼,占34.74%,-3.00D~-6.00D者共62眼,占65.26%;散光度≤-2.00D。病例选择标准 ①年龄7~30岁者;②近视度数≤-6.00D;③散光度<1/2近视度数;④角膜曲率在+40.00~+48.00D之间;⑤能忍受接触镜,眼部无疾病。2 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的屈光度,角膜曲率及角膜横径,由美国视康眼科视光学中心设计并制作第三代角膜矫形镜片,患者每晚配戴10~12小时,晨起摘下,配戴后第2天戴镜复查;以后1周、2周、1个月复查,再后每月复查1次,4个月后定期复查。复查内容包括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屈光度、角膜情况、镜片清洁程度以及是否存在镜片变形及破损等。

  • 角膜塑型术治疗中低度近视

    作者:叶明霞;孙怡;方臻;郑历;陈玲娟;梅华萍

    目的探讨角膜塑型术治疗中、低度近视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用OK镜治疗90例(180眼)近视,按球镜屈光度分为3组.I组:≤-3.00D(58眼);Ⅱ组:-3.25~-5.00D(84眼);Ⅲ组:-5.25~-7.00D(38眼).结果随访3个月,I、Ⅱ、Ⅲ组中裸眼视力≥1.0者,分别为55眼(94.8%),76眼(90.5%),8眼(21.1%);剩余屈光度≤-0.50D者,分别为56眼(96.6%),78眼(92.8%),10眼(26.3%).结论角膜塑型术是治疗中、低度近视的一种非手术性技术,能安全、有效地降低近视度数.

  • 角膜塑型术致巴斯德菌感染1例

    作者:葛章强;周美珍

    角膜塑型术( Orthokeratology,简称 OK镜)是利用反几何弧形设计的硬性角膜接触镜,来改变角膜的形态,暂时性增大角膜的曲率半径,达到减低近视屈光度的目的,但由此引起角膜的感染情况屡见报道.作者遇到 1例临床上少见的巴斯德菌属感染,特报道如下.

  • OK镜引发视力下降2例报告

    作者:王小军

    角膜塑型术(简称OK镜)被认为是有效的非手术控制及降低近视的方法。由于角膜塑型术具有适用对象不受年龄限制,疗效确切,作用可逆,非手术操作安全性较高等优点,因而,应用越来越广泛[1]。

  • 夜戴“一副到位”角膜塑型镜片对角膜上皮的影响

    作者:廖瑞端;陈咏冲;黄静文;陈雪梅;冯涓涓;朱文珲;林先轩

    目的:探讨"一副到位"Ortho-k在降低近视屈光度的同时能否保持角膜上皮的健康问题.方法:研究142例(292眼)随访4周的Ortho-k治疗患者.根据患者的屈光度、曲率和试戴情况,选用DK值为58,HDS材料的一副镜片,连续夜戴28天,次日及每周给予包括视力、主觉验光、角膜地形图和裂隙灯等眼科检查,比较不同镜片配适与角膜上皮染色的关系.结果:戴镜第28天,平均屈光度由治疗前的-4.26D降至-0.80D,裸眼视力提高到0.8以上占85%.治疗中出现镜片过紧等配适变化.同期有不同程度的角膜上皮染色131只眼(占45%),其中出现在镜片过紧组占61%,明显高于活动度正常组中的2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速降型Ortho-k能迅速有效地降低近视屈光度,但角膜染色检出率较高,与配适过紧显著相关."一副到位"的"夜戴"形式容易出现配适过紧,影响镜下泪液循环,因缺氧而导致角膜上皮染色.要在提高视力的同时保持角膜上皮健康,必须及时修改、更换镜片,调整配适."一副到位"的提法不宜提倡.

  • 角膜塑型术后眼波前像差变化

    作者:瞿小妹;褚仁远

    目的探讨角膜塑型术后眼波前像差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了解第3代角膜塑型术对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对进行角膜塑型术的21例(42眼)进行了前瞻性临床研究,将角膜塑型术术前及术后达佳裸眼视力时的眼波前像差情况作测量与比较.检查结果通过Matlab软件分析,直接获取35项Zernike系数及每阶Zernike系数的RMS值.结果角膜矫型术后总像差,第3、第4、第5、第7阶RMS值较术前增加,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2、第6阶RMS值较术前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角膜塑型术后眼的像差增加,降低了视觉质量.角膜光学区直径的缩小以及偏离、角膜表面的非规则性增加,角膜非生理形态的改变等是导致像差增加的原因.

  • 角膜塑型术矫正近视二年后的临床观察

    作者:徐艳春;巴秀凤;许军;吴倩;马萍萍

    目的:探讨角膜塑型术(Orthokeratology,简称Ortho-K镜)矫正近视的远期疗效,了解其对近视的矫正及控制近视进展的效果.并观察其安全程度.方法:配戴Ortho-K镜二年以上的青少年近视眼患者,共86例166眼,平均年龄(15.5±2.6)岁(10~25岁),平均屈光度(-4.02±1.78)D(-1.5~-7.0 D).对配戴前、后的角膜曲率、角膜地形图、角膜厚度、眼轴、眼压进行检测,平均观察期为(28.25±3.74)个月.结果:配戴前后平均裸眼视力分别为0.21±0.10和0.99±0.23,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配戴前后角膜水平曲率均值分别为(43.05±1.10)D和(40.84±1.38)D;配戴前后眼轴(眼球前后径)均值分别为(24.93±0.82)mm和(25.16±0.82)mm,每年眼轴增长均值为(0.12±0.41)mm;配戴前后角膜厚度均值分别为(0.565±0.030)mm和(0.557±0.034)mm,配戴后角膜厚度平均变薄0.009 mm,差异有显著性(P<0.01);配戴前后眼压均值分别为(15.95±2.92)mmHg和(15.35±2.60)mmHg,配戴后眼压平均下降0.60 mmHg,差异有显著性(P<0.01).配戴Ortho-K镜期间有79眼发生过角膜点状浸润,占配戴眼数的47.31%.结论:Ortho-K镜矫正轻度和中度近视有明显效果,近视相对稳定,但仍不能完全控制近视进展.配戴Ortho-K镜前后角膜厚度和眼压无明显病理性变化.在医生严密观察下,通过抗炎、认真清洗镜片、换镜片,角膜炎基本可以得到预防和控制.

  • 角膜塑型术临床疗效及其相关因素

    作者:瞿小妹;褚仁远

    目的:分析第三代角膜塑型镜片在治疗近视中的作用及影响其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分析比较141例276眼角膜塑型术前后裸眼视力、屈光度、角膜屈光度等随时间变化的量及角膜形态因素、眼内压、角膜厚度等因素与疗效的关系.结果:角膜塑型术后1w患者即表现为角膜屈光度下降(P<0.05),总体屈光度下降(P<0.05),裸眼远视力明显提高(P<0.05);角膜屈光度、角膜非球面特性与角膜发生的屈光度改变相关(P<0.05).结论:第三代角膜塑型术是一种快速可逆非根治性治疗近视的方法.角膜的屈光度、非球面特性与角膜可能发生的改变呈正相关.

  • OK镜治疗近视眼问题讨论

    作者:汪芳润

    [编者按]近段时间以来,人们对角膜塑型术(Ortho-K;OK)的热情仍有增无减,大有一浪高于一浪的趋势,但人们也不难发现,目前在角膜塑型术的开展过程中,产品五花八门,验配者良莠不齐,营利或商业行为已远远超前于学术研究.

  • 角膜塑型术:美国四十年的历史中国十个月的印象

    作者:

    [编者按] 角膜塑型术作为一种屈光矫治方法已有一定的历史.随着现代验配技术的发展、镜片设计的进步和制造工艺的改良,它又获得了新的生命,成为效果和预测性都较好的临床近视治疗方法.但是,同其他屈光矫治方法一样,角膜塑型术也需要各种医疗技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作支撑,而且还存在着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近段时间,角膜塑型术在我国一哄而上,其形势令人忧喜参半.MichaelRussell先生作为角膜塑型术的推广者,去年从美国来到中国.本文是他从个人的体验和理解出发对角膜塑型术所作的回顾、分析和展望,虽是一家之言,但对我们也许会有所启发,故在此全文刊出.我们欢迎大家参与讨论.由于作者是美国人,此文为翻译稿,若有不解之处,可与作者直接探讨.

34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