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rhG-CSF基因工程菌发酵中pH值对表达率的影响

    作者:侯晓薇;李北兵;洪军

    本文对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基因工程菌的摇瓶发酵和发酵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摇瓶发酵中梯度调低培养基pH值可以提高产物的表达率;在发酵罐发酵工艺中适当调高培养基pH值可以提高产物的表达率.

  • 基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的应用

    作者:刘翠英;邱莹玉;高凌霞

    目的本文评价基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引起骨髓抑制,导致白细胞(WBC)及中性粒细胞(ANC)的明显减少.为了提高白血病的诱导缓解率及持续缓解率,减少患者的感染例数,感染持续天数及抗生素持续使用天数,明显降低感染死亡率及治疗费用.方法本文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法,对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引起WBC及ANC明显减少的86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使用rhG-csF的为用药组,不用的为对照组,用药组50例、对照组36例.rhG-csF的用量为2-5 μ g/(kg·d),在使用3-5天后观察WBC及ANC的上升情况,效果显著者使用到第7-10天,效果不明显者使用到第12-14天.结果全部病例均进行安全性的评价,对用药组及对照组患者ANC<0.5×109/L持续天数,WBC从低值到≥4.0×109/L的天数的病例进行比较,用药组ANC的恢复,<0.5×109/L持续天数及WBC从低值到≥4.0×109/L的天数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感染例数,感染持续天数及抗生素的使用天数进行比较,用药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rhG-csF可以明显缩短WBC及ANC低值的持续天数.加快WBC及ANC的恢复,从而降低了感染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使得感染的持续天数和抗生素使用的持续天数明显缩短,降低了病人的感染死亡率及治疗费用,为强化化疗及下一疗程的按期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

  • rhG-CSF在动员外周血造血干/祖细胞过程中对T细胞的影响及机制

    作者:黄文荣;达万明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人体具有广泛的免疫调节作用.在动员外周血造血干/祖细胞过程中给予的rhG-CSF可以使外周血T淋巴细胞数量和功能发生改变,并影响移植后GVHD的发生.rhG-CSF主要通过对单核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作用而间接影响T细胞,其中单核细胞分泌的大量IL-10对调节T细胞的细胞因子分泌、增殖和细胞毒效应具有重要作用.IL-10作用于T细胞后引起的SOCS3表达显著增高可能在相关的信号转导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综述重点阐述rhG-CSF在动员过程中对T细胞的影响及相关机制.

  • 粒生素对肿瘤病人化疗后白细胞减少和感染的疗效观察

    作者:杨颖;张钧

    本研究观察粒生素(rhG-CSF)对肿瘤病人化疗后促进WBC和ANC减少的恢复作用,以及控制感染和对口腔溃疡的疗效.20例肿瘤病人化疗后WBC<2.5×109/L,ANC<1.5×109/L时每日皮下注射粒生素150μg,一般应用5天,或连续注射至WBC,ANC恢复到正常水平.对照组WBC,ANC也降到同样水平,不用任何细胞因子,但骨髓严重受抑时可给予成分输血.在观察期内隔日查血象,注意体温,口腔粘膜及肺部体征等.粒生素组病人化疗后WBC,ANC恢复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两者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发热时间缩短,口腔溃疡愈合快(P<0.05).观察结果表明,小剂量短疗程粒生素对肿瘤病人化疗后能有效地升高WBC与ANC水平,缩短发热时间,加快口腔溃疡愈合速度,还能减少支持治疗.

  • rhG-CSF对140例恶性肿瘤化放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张晓东;吴志军

    为了观察rhG-CSF对恶性肿瘤放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的疗效,对140例恶性肿瘤放化疗所致粒细胞减少的患者用此国产rhG CSF(粒生素)进行治疗.白细胞<3.0×10 9/L或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2.0× 10 9/L时开始用粒生素75μg,皮下注射,每日1次,待白细胞>4.0×10 9/L或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2.5×10 9/L时停药.结果表明:粒生素能使放化疗所致粒细胞减少回升至正常范围,平均时间为4.8天,有效率96.4%.结论:粒生素可以明显减轻放化疗过程中外周血白细胞下降程度,缩短白细胞恢复时间,且毒副反应轻、安全可靠,有利于放化疗的顺利进行.

  • 体外rhG-CSF刺激对健康人外周血CD4+T细胞黏附和极化的影响

    作者:赵莎莎;谷振阳;李猛;赵小利;罗澜;管立勋;王莉莉;高春记

    T淋巴细胞黏附和极化过程的完成需要依赖细胞表面的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与其配体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结合.本研究旨在探讨体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健康人外周血CD4+T细胞的黏附和极化的影响.采集12例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使用免疫磁珠分选法纯化CD4+T细胞,加入rhG-CSF体外培养24 h,检测CD4+T细胞接受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和ICAM-1信号刺激后细胞的黏附和极化的能力.结果显示,实验组(体外rhG-CSF作用后的健康志愿者)CD4+T细胞的黏附比例为(61.9±5.9)%,对照组(健康志愿者)为(68.3±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体外rhG-CSF作用后的健康志愿者)CD4+T细胞的极化比例为(24.3±4.3)%,对照组(健康志愿者)为(47.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rhG-CSF能抑制健康者外周血CD4+T细胞黏附和极化的能力.

  •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老年人恶性血液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吴鹏飞;邱宏春;孔荣;强咏

    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多数具有体质差、伴有其他系统疾病、骨髓增生低等特点,对化疗的耐受力低、易发生感染.我们对本科收治的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在化疗同时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分析如下.

  • 特尔津与莱格司亭在儿童血液与肿瘤疾病治疗中疗效对比

    作者:李福兴;周妮娜;曹萍;卢双龙;邵越霞;周晓迅;蒋莎义;石苇;谢晓恬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t,G-CSF)是一种多肤链的造血生长因子,由单核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产生,能与细胞表面的特定受体结合,调节粒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促使中性粒细胞系造血祖细胞生长和分化,保护中性粒细胞避免凋亡并加强它们的功能.随着基因克隆技术的发展,人工合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已被广泛地用于由各种原因引起的粒细胞减少症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 医源性急性放射病的临床探讨

    作者:克晓燕;贾廷珍;王继军;马兰;肖辉;王良绪

    目的通过观察医源性急性放射病的临床和治疗经验,为事故性放射病的救治提供依据.方法观察41例经过大剂量照射预处理的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外周血象、体温和症状,并作统计学比较与相关分析.结果照射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逐渐下降,平均于照后第10天、第13天至低值,分别于第18天、第17天恢复,血红蛋白仅有轻至中度降低.移植后使用rhG-CSF与未使用rhG-CSF患者造血重建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移植前采集的单个核细胞数与骨髓重建时间呈负相关.照射副作用除常见呕吐、乏力、腮腺肿大、口腔溃疡、肝功异常及皮肤损伤外,25.6%患者照射后体温升高.粒细胞减少或缺乏期感染发生率为63.4%,多为轻度,心脏功能及肾脏功能基本不受影响.患者均能平稳渡过骨髓抑制期.结论rhG-CSF的应用可明显缩短粒细胞缺乏期,促进骨髓重建;而移植前采集足够数量的单个核细胞是治疗医源性放射病、缩短造血恢复时间的关键;严格实行全环境保护和及时、联合、足量应用抗生素的原则为医源性急性放射病患者能够顺利渡过极期、减少感染等合并症提供了保证.

  • rhG-CSF与rhGM-CSF的临床应用及安全性

    作者:李占英;王农乐;王鹤尧

    应用rhGM-CSF或rhG-CSF治疗由药物或KOSTAMAN综合征等引起的粒细胞减少症疗效较明确,可明显降低死亡率,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白细胞缺乏合并真菌感染,rhGM-CSF可加速中性粒细胞恢复,缩短真菌清除时间,与抗感染药合用可提高疗效;两者单独使用治疗再障可提高粒细胞数,降低感染率;与EPO、ALG/ATG联合治疗再障或重型再障,实验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生存率明显提高;在强化免疫抑制的基础上联用治疗重型再障,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在提高缓解率、降低死亡率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有学者指出rhGM-CSF在体内外对肺鳞状细胞癌的侵袭有促进作用.临床常见不良反应有发热、骨痛、过敏反应,罕见的不良反应有Sweet综合征、类白血病反应、血压下降、癫痫发作等.

  • rhG-CSF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保护作用研究

    作者:张敬军;陈青;梁颜涛;赵敬富;刘平;张金冉

    目的 观察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刺激因子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光化学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测定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测量脑梗死体积.结果 脑缺血后SOD活性降低,rhG-CSF能提高SOD活性,随rhG-CSF浓度增高,SOD活性有增高趋势.脑缺血后MDA含量升高,rhG-CSF能降低MDA含量,随rhG-CSF浓度增高,MDA含量有降低趋势.脑缺血后形成局灶脑梗死,rhG-CSF能降低脑缺血后形成局灶脑梗死范围,随rhG-CSF浓度越高,局灶脑梗死范围有缩小趋势.结论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刺激因子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关键词: 脑缺血 rhG-CSF SOD
  • 不同剂量rhG-CSF预防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宇

    目的 探析不同剂量的rhG-CSF(基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预防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临床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5年6月—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7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患者知情同意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为38例,两组均采取TP化疗方法,实验组在化疗后以大剂量rhG-CSF进行治疗,对照组在化疗后以小剂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白细胞水平回升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实验组白细胞低于4.0×109个/L有8例(21.05%),对照组白细胞低于4.0×109个/L有20例(52.6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白细胞水平回升4.0×109个/L的时间(2.2±0.3)d与对照组(4.0±0.6)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3.68%与对照组21.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化疗后以大剂量rhG-CSF预防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临床效果确切,不增加不良反应,促进白细胞回升,值得临床推广.

  • 不同剂量rhG-CSF预防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临床分析

    作者:孙皓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rhG-CSF预防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临床研究。方法方便择取该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90例,分为每组患者均占据30例的a组、b组、c组,均给予不同剂量的rhG-CSF进行治疗。结果 a组数据白细胞水平低于4.0×109个/L的人数相比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三组患者白细胞回升至4.0×109个/L的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选择剂量较大的rhG-CSF将有效缩短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水平的回升时间。

  •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应用rhG-CSF致持续性骨痛1例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37岁,主因“确诊急性髓系白血病 M2a 并治疗2月余”入院。患者3个月前因周身皮肤瘀点、瘀斑,反复化验血常规异常,入我院经骨髓细胞形态、免疫分型、融合基因、染色体等诊断为“急性髓系白血病 M2a”,给予HAD 方案诱导治疗,血象恢复后复查骨髓示完全缓解骨髓象,再次给予 HAD 方案巩固治疗,目前血象恢复,此次为强化治疗再入院。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全身皮肤粘膜无苍白,无黄染及出血点。各部位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音有力,心率82次/分,心律齐。腹部柔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浮肿。化疗前辅查:骨髓细胞形态:完全缓解骨髓象;血常规:白细胞计数4.42×109/L,血红蛋白值110g/L,血小板计数217×109/L;肝功、肾功、血糖、心肌酶、尿常规均正常;心电图正常;胸片:双肺纹理略增强;心彩超:肺动脉瓣返流,二、三尖瓣返流;上腹部 B 超无异常。患者无化疗禁忌,给予柔红霉素联合中剂量阿糖胞苷强化治疗。停化疗后第8天患者出现发热,体温38.5℃,血常规:白细胞0.35×109/L;血红蛋白94g/L;血小板44×109/L;中性细胞数0.03×109/L。予静点广谱抗生素及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300ug/d。停化疗后第10天静点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后患者诉剧烈胸痛、左上肢疼痛,伴有气短及烦躁,予口服曲马多1片无缓解,再次肌注盐酸布桂嗪100mg,仍无明显缓解。急查血常规:白细胞0.82×109/L ;血红蛋白90g/L;血小板26×109/L ;肝功、肾功、血糖、血清电解质、心肌酶、微量元素:肌酸激酶同功酶26U/L、乳酸脱氢酶1129U/L、α-羟基丁酸脱氢酶793U/L、钙1.93mmol/L,余无明显异常;凝血四项正常;D2-聚体正常;胸片:双肺纹理略增强;心彩超:心内结构未见异常,二、三尖瓣及肺动脉瓣反流;左上肢静脉 B 超未见异常。并请心内科会诊,不能完全排除心绞痛,建议随诊心电图,必要时硝心痛试验性治疗。再次给予口服塞来西布胶囊200mg 后疼痛可缓解,停用抗生素及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只给予静点葡萄糖酸钙、山莨菪碱、以及葡萄糖、生理盐水。停化疗后第13天患者胸痛、左上肢疼痛仍无明显减轻,烦躁,伴有周身肌肉疼痛,再次复查心电图无异常,给予口含硝心痛5mg 胸痛无缓解,复查血常规:白细胞17.88×109/L;血红蛋白81g/L;血小板19×109/L ;血清电解质正常,末梢血涂片以中晚幼粒及杆状核粒细胞及单核细胞为主。给予口服羟基脲1g/d 降白细胞。患者仍服需用塞来西布胶囊缓解疼痛。停化疗第16天,患者诉胸痛消失,左上肢疼痛及周身肌肉疼痛较前好转,血常规:白细胞24.21×109/L;血红蛋白88g/L;血小板44×109/L,末梢血涂片仍以中晚幼粒及杆状核粒细胞及单核细胞为主。停化疗第20天,患者诉左上肢疼痛及周身肌肉疼痛消失。血常规:白细胞8.53×10^9;血红蛋白91g/L;血小板137×10^9;电解质正常。患者出院。停疗后第35天骨髓微小残留病灶未见原始细胞。

  • rhG-CSF联合胞磷胆碱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Bcl-2,Bax的影响

    作者:程元元;刘瑞珍;任建宏;印美财

    目的 观察rhG-CSF、胞磷胆碱处理分别对大鼠大脑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Bcl-2和Bax表达规律的影响,明确rhG-CSF、胞磷胆碱对大鼠大脑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脑保护作用,并探讨其脑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72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230±10g),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n=18)、rhG-CSF给药组(n=18)、胞磷胆碱给药组(n=18)、rhG-CSF联合胞磷胆碱给药组(n=18).每组又分为6h、24h、72h三个亚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DNA原位末端缺口标记法(TUNEL)检测神经元凋亡;HE染色观察脑组织形态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Bax和Bcl-2的平均光密度值.结果与手术组相比,给药组均能改善脑缺血大鼠神经损伤症状,减轻脑缺血再灌注的病理损伤,减少凋亡表达,增加Bcl-2,减少Bax的表达.且联合用药组与rhG-CSF组、胞磷胆碱组比较,各时间点Bcl-2的增加与Bax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rhG-CSF、胞磷胆碱能减轻脑梗死后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cl-2,降低Bax表达有关,联合用药治疗效果优于单独用药.

  • bFGF联合骨髓干细胞动员剂促进大鼠缺血后肢血管新生的分析

    作者:张立海;王娇;陈福军;钟敏;金松;王桂梅;王亚洲;张雅军;江清林

    目的:了解bFGF联合骨髓干细胞动员剂促进大鼠缺血后肢血管新生的作用。方法:将48只大鼠的左侧股动脉与其分支切断,构建大鼠后肢缺血模型,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四组,每组12只,其中A组将重组人bFGF蛋白注入大鼠缺血后肢肌内;B组将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注入大鼠皮下;C组大鼠予以bFGF联合rhG-CSF;D组予以均等的生理盐水。治疗持续4周后予以每组大鼠腹主动脉造影,进而观察大鼠侧支血管的具体形成状况,予以内收肌以及腓肠肌肌组织病理切片检查,借助图像分析系统,统计各组大鼠血管密度。行免疫组化检测,分析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阳性表述血管数。结果:在大鼠侧支循环血管条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阳性表述血管数以及血管密度上,C组>A组>B组>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促大鼠缺血后肢血管新生而言,bFGF蛋白与骨髓干细胞动员剂疗效显著,均可改善大鼠肢体的缺血状态,但骨髓干细胞动员剂联合bFGF蛋白改善大鼠缺血肢体更为明显。

  • 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卵巢癌引起白细胞减少症及消化道反应采取不同应对措施的临床观察

    作者:顾文欣;魏岚;汪洋

    目的:探讨分析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卵巢癌所致白细胞减少症及消化道反应的应对措施。方法将我院住院治疗的48例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卵巢癌患者,针对白细胞减少症及消化道不良反应,根据循证医学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4例,对照组采用rhG-CSF治疗,试验组采用rhG-CSFF+脱氧核苷酸钠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白细胞减少症及消化道反应的恢复情况,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试验组白细胞减少症发生率为75.0%稍低于对照组79.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白细胞减少症发生率为8.3%显著低于对照组39.2%,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消化道反应发生率均为83.3%,与对照组100%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脱氧核苷酸钠能有效治疗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卵巢癌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可同时改善消化道的毒副作用,提高化疗耐受性,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格拉诺赛特与化疗药物联合动员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的临床研究

    作者:艾斌;石远凯;杨建良;何小慧;周生余;韩晓红;刘鹏;周爱萍;张长弓

    目的:观察格拉诺赛特联合化疗对恶性实体瘤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APBSC)的动员效果.方法:32例患者进入本研究,其中恶性淋巴瘤18例,乳腺癌11例,生殖细胞肿瘤3例.自化疗后白细胞降至低点时开始皮下注射格拉诺赛特150~250μg/day1,至APBSC采集结束前一天,白细胞恢复到5.0×109/L以上时开始连日采集APBSC;当累计采集的单核细胞≥5.0×108/kg或CD34+细胞≥2.0×106/kg时停止采集.结果:开始给予格拉诺赛特及开始采集APBSC的中位时间分别为化疗开始后的第12(5~15)天和第15(13~20)天,格拉诺赛特的中位给药次数为5(3~12)次,全组患者平均采集到的单核细胞及CD34+细胞总数分别为5.76±2.05×108/kg和15.58±10.36×106/kg,平均粒-单集落形成单位21.01±20.75×104/kg.动员过程中不良反应轻微,此后30例接受移植者全部获得造血功能重建.结论:格拉诺赛特联合化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APBSC的动员方法,国人采用150~250μg/day1的剂量即可得到满意的动员效果.

  •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蒙脱石散与蜂蜜联合应用治疗左旋门冬酰胺酶化疗后口腔溃疡的疗效研究

    作者:郑肖芬;王晓萍;张苑;吴伟婷;邱丽香;董晶晶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蒙脱石散与蜂蜜治疗左旋门冬酰胺酶化疗后口腔溃疡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1年10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100例左旋门冬酰胺酶化疗后口腔溃疡病人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蒙脱石散与蜂蜜组)和观察组(rhG-CSF、蒙脱石散与蜂蜜组)各50例,后将两组病人中不同溃疡程度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中不同溃疡程度病人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1,3d的VA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rhG-CSF、蒙脱石散与蜂蜜联合应用治疗左旋门冬酰胺酶化疗后口腔溃疡的疗效满意.

  •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临床应用现状

    作者:龙女;张巧花;侯淑玲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是一种多肽链的细胞生长因子.有促进造血干细胞和造血祖细胞增殖、分化和成熟的功能[1].重组人G-CSF(rhG-CSF)具有与天然G-CSF相同的生物活性和氨基酸序列,是由植入人G-CSF基因的大肠杆菌通过重组DNA技术制造.

46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