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rhG-CSF动员对供者外周血CD4+T细胞极化和迁移的影响

    作者:谷振阳;李猛;赵莎莎;蔡博;赵小利;管立勋;王莉莉;高春记

    T淋巴细胞极化和迁移的过程需要依赖细胞表面的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与其配体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结合.本研究旨在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供者外周血CD4+T细胞的极化和迁移的影响.采集10例allo-HSCT供者于rhG-CSF动员后第5天和10例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使用免疫磁珠分选法纯化CD4+T细胞,使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CD4+T细胞接受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和ICAM-1信号刺激后细胞的极化和迁移能力.结果显示,rhG-CSF动员后供者CD4+T细胞的极化比例为(32.42±4.91)%,健康人志愿者为(56.55±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hG-CSF动员后供者CD4+T细胞的迁移速率为(7.06±1.44 μm/min),健康志愿者CD4+T细胞的迁移速率为(9.05±1.91 μm/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rhG-CSF动员能明显抑制供者CD4+T细胞的极化和迁移能力.

  • 体外rhG-CSF刺激对健康人外周血CD4+T细胞黏附和极化的影响

    作者:赵莎莎;谷振阳;李猛;赵小利;罗澜;管立勋;王莉莉;高春记

    T淋巴细胞黏附和极化过程的完成需要依赖细胞表面的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与其配体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结合.本研究旨在探讨体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健康人外周血CD4+T细胞的黏附和极化的影响.采集12例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使用免疫磁珠分选法纯化CD4+T细胞,加入rhG-CSF体外培养24 h,检测CD4+T细胞接受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和ICAM-1信号刺激后细胞的黏附和极化的能力.结果显示,实验组(体外rhG-CSF作用后的健康志愿者)CD4+T细胞的黏附比例为(61.9±5.9)%,对照组(健康志愿者)为(68.3±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体外rhG-CSF作用后的健康志愿者)CD4+T细胞的极化比例为(24.3±4.3)%,对照组(健康志愿者)为(47.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rhG-CSF能抑制健康者外周血CD4+T细胞黏附和极化的能力.

  • IL-2预孵育影响G-CSF动员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及极化观察

    作者:何合胜;耿炜莲;谢彦晖

    目的 探讨IL-2预孵育对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后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从而为减轻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时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提供一种新途径.方法 IL-2(50 U/ml)预孵育rhG-CSF(每天0.25 μg/g)体内动员的C57BL/6N小鼠脾细胞和na(i)ve CD4+T细胞6 h,然后在体外以BALB/c小鼠异基因抗原分别对其进行刺激,测定动员后的C57BL/6N小鼠脾细胞和na(i)ve CD4+T细胞的增殖能力以及上清液IL-4、IFN-γ的浓度,实验分为G-CSF+IL-2组、G-CSF组、IL-2组和对照组.结果 G-CSF+IL-2组较列照组A值降低(P<0.01);G-CSF+IL-2组IL-4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而IFN-γ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rhG-CSF动员的C57BL/6N小鼠脾细胞和na(i)ve CD4+T细胞经IL-2预孵育后对同种异基因抗原免疫增殖能力明显减弱并向Th2方向分化,两者合用对诱导T淋巴细胞免疫耐受有协同效应.

  • RhoA、ROCK Ⅰ在内异症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夏建妹;王志华;傅向红;江桥英;吴瑞瑾

    内异症是妇科常见的一种良性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具有与恶性肿瘤相似的侵袭、转移、复发等生物学行为特性,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在临床上又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因此,对内异症临床及基础的研究一直是妇科研究领域的热点.而Rho/Rho相关卷曲螺旋形成蛋白激酶(ROCK)是机体各组织中普遍存在的一条信号传导通路,调节细胞骨架的活动,进而参与细胞迁移,已被证实ROCK与恶性肿瘤细胞的侵袭密切相关[1],但其在内异症发病中的作用报道极少.RhoA是Rho亚族的主要成员之一,属于小分子G蛋白超家族,广泛表达于不同类型的细胞和组织中,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主要参与细胞骨架重组、细胞形态改变、细胞移动与黏附、细胞极化和激活DNA转录功能[2].ROCK又称Rho相关激酶,是位于Rho下游的关键激酶,能将Rho的活化信号传递给其底物,从而发挥上述各种生物学作用.

  • 肺结核患者外周血中Th细胞极化偏移及临床意义分析

    作者:胥萍;施美华;费晓峰;朱传武;吴妹英;吴敏娟;陈永井;张学光

    目的:分析初诊肺结核患者外周血中CD4~+ T淋巴细胞及其亚型Th1和Th2细胞的改变,探讨其在肺结核病变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取肝素抗凝全血,加RPMI1640培养液等体积混匀,依次加入1∶1 000稀释的PMA、1∶100稀释的Ionomycin和1∶10稀释的Monensin,混匀后于37℃,5% CO_2静置培养4小时或过夜.取100 μl培养血细胞依次加入抗人CD3-PerCP、CD8-APC、mIgG1-FITC、Rat IgG1-PE、IL-4-PE、IFN-γ-FITC抗体,按流式操作流程分别进行细胞膜和细胞浆内标记测定CD4~+ IL-4~+(Th2)、CD4~+ IFN-γ+(Th1)两种细胞的水平.结果:初诊肺结核患者外周血中Th1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Th2水平则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粟粒型肺结核患者外周血中Th1细胞含量显著低于浸润性肺结核患者(P<0.05),而Th2水平显著高于浸润性肺结核和结核性胸膜炎(P<0.05).CD4~+/CD3~+ T细胞比例在这三个病程中呈下降趋势,且粟粒型肺结核显著低于浸润性肺结核(P<0.05).糖尿病并肺结核患者Th1、CD4~+/CD3~+显著低于无糖尿病肺结核患者(P<0.05),Th2含量则显著升高(P<0.05).15例重度肺结核患者经结核化疗与微卡治疗三个月后Th1、CD4~+/CD3~+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而Th2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痰检或培养阳性与痰检阴性患者相比Th1、CD4~+/CD3~+水平呈下降趋势但无显著差异(P>0.05),Th2细胞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浸润性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粟粒型肺结核、糖尿病并肺结核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抑制,对Th1、Th2细胞水平与CD4~+/CD3~+比例测定有助于临床病情的判断和疗效观察.

  • 体外模拟SAH状况下IL-6对大鼠蛛网膜细胞极化状态的影响

    作者:陈功;陈祥;朱丹丹;王自谱;张小洁;信照亮

    目的初步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状况下IL-6对大鼠蛛网膜细胞极化状态的影响.方法细胞免疫化学法(ICC)鉴定培养的大鼠蛛网膜细胞对CK8+18、Vimentin和CD68的表达;采用体外培养的大鼠蛛网膜细胞,经极化诱导剂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分别刺激后,采用ELISA法检测极化相关因子IL-12、IL-6和IL-10的变化,观察其是否发生极化;然后用凝血酶作为激活剂活化蛛网膜细胞在体外模拟SAH状况,再采用IL-6刺激活化的蛛网膜细胞和正常(非活化)蛛网膜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观察CD68、CK8+18、IL-12和IL-23、精氨酸酶-I(Arg-I)的RNA(相对)表达水平.结果(1)培养细胞的蛛网膜细胞标志CK18+18和Vimentin、巨噬细胞标志CD68表达阳性.(2)GM-CSF可诱导蛛网膜细胞IL-6和IL-12p40表达增高,而M-CSF未能诱导IL-10表达变化.(3)凝血酶可诱导蛛网膜细胞发生高Arg-I的M2极化.(4)IL-6刺激剂量大则CD68表达早持续时间短的时间模式.(5)IL-6刺激剂量与蛛网膜细胞极化的时间模式明显不同, 实验组1、3、7、14d时IL-23表达均增高,对照组IL-23、IL-12p40和Arg-I在刺激14d才增高.结论培养的蛛网膜细胞具有单核巨噬细胞的特性;蛛网膜细胞仅能被极化诱导剂诱导M1极化,未发生M2极化,与外周明显不同;在模拟SAH状况下蛛网膜细胞呈持续的M1型极化,低IL-10的M2型极化状态,显示其极化能力不良,这将不利于蛛网膜下腔中溶血产物的清除和相关SAH后并发症的发生、发展;SAH状况下蛛网膜细胞经IL-6刺激后发生M1/M2极化,其时间和表现模式多样,为IL-6作为"预测SAH预后的标志因子"提供了新证据.

  • 嗅鞘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挫伤后急性期巨噬细胞向M2亚型极化的影响及意义

    作者:张洁元;李越;姚东东;段朝霞;陈魁君;李冠桦;冯华;李兵仓

    目的 观察嗅鞘细胞(OECs)移植对脊髓挫伤后急性期损伤区巨噬细胞向M2亚型极化的调控作用,探讨OECs移植促进脊髓损伤修复的机制. 方法 分离培养原代OECs,移植备用.暴露SD大鼠T10脊髓,并用NYU-Ⅱ撞击机将撞击棒(10 g)从25 mm高处垂直落下挫伤脊髓.伤后即刻将24只脊髓挫伤模型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OECs移植组,每组12只,分别将DMEM/F12培养基或OECs悬液(浓度3×104个/μL,1 μL×3次)注入损伤脊髓处.伤后1~9周时每周采用BBB评分法对大鼠进行运动功能评分.伤后1周时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标记并计数损伤区M2型巨噬细胞及髓鞘相关抑制因子Nogo-A阳性细胞,同时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炎症因子白介素(IL)-4、IL-6蛋白的表达.伤后9周时采用HE染色观察损伤脊髓的病理改变. 结果 伤后1~9周时,OECs移植组每周BBB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1周时,OECs移植组M2型巨噬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3.24%±0.56% vs.0.63%±0.21%),Nogo-A阳性细胞数量、荧光强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3±24)个/视野vs.(207±88)个/视野;0.042±0.006 vs.0.062±0.011],抗炎因子IL-4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0.717±0.152 vs.0.183±0.063),促炎因子IL-6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0.550±0.124 vs.1.060±0.2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9周时,HE染色显示OECs移植组囊性空洞面积[(1.511 ±0.581) mm2]较对照组[(2.939±0.823) mm2]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OECs移植可促进脊髓损伤区巨噬细胞向M2亚型极化,并改善炎症微环境、抑制Nogo-A表达,从而促进脊髓结构和功能的恢复.

  • Cdc42蛋白与细胞迁移、极化以及细胞骨架调节的关系

    作者:徐菊玲;邵圣文

    Cdc42蛋白在细胞骨架动态变化调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细胞骨架的变化影响细胞的各种功能,突出影响到细胞迁移与细胞极化.Cdc42蛋白对细胞骨架动态变化的调节是一个复杂的信号传递过程,涉及到Rho家族蛋白介导的信号通路以及其他多条信号通路问的相互作用.

  • 小鼠巨噬细胞功能极化可塑性的初步探讨

    作者:杨琴;张志仁;姜曼;吴玉章

    目的 通过鉴定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acrophages,BMDM)的功能表型,从而研究巨噬细胞功能极化的可塑性及其内在机制.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体外诱导分化的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纯度;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由RAW264.7极化的M1、M2巨噬细胞中M1、M2特定标记基因的表达来鉴定RAW264.7的功能状态;小鼠BMDM极化为M1、M2巨噬细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M1、M2中特定标记基因TNF-α、IL-6、Arginase、Fizz-1 mRNA水平的表达,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Trichostatin A(TSA)、DNA去甲基化酶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Aza)刺激M1、M2巨噬细胞后,检测TNF-α、IL-6、Arginase、Fizz-1 mRNA水平表达的变化.结果 RAW264.7细胞经LPS刺激8h极化为M1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经IL-4体外刺激24 h极化为M2巨噬细胞.小鼠BMDM在LPS、IL-4刺激下,分别极化为M1、M2巨噬细胞,改变体外刺激条件,M1巨噬细胞可重分化为M2样巨噬细胞,M2巨噬细胞可重分化为M1样巨噬细胞,M1样巨噬细胞和M2巨噬细胞是介于M1、M2中间状态的2种巨噬细胞;药物TSA、Aza的加入使M1、M2中特定标记基因TNF-α、IL-6、Arginase、Fizz-1 mRNA水平表达增加.结论 巨噬细胞的功能极化具有可塑性,巨噬细胞的极化可能与染色质状态的改变有关.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