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关节外科人体解剖学系列讲解(三)肘关节前侧手术入路及应用解剖

    作者:林荔军;欧新发;陈学秀;李明君;李泽宇;许广威;吴坤成;徐达传;李鉴轶

    肘关节前侧入路在临床上很少采用,主要用于显露肘窝部的血管神经结构,特别用于肱动脉及正中神经前入路探查.肘前区皮肤较薄,存在一三角形凹陷,为肘窝.肘窝的上界为内、外上髁的连线,下外侧界为肱桡肌,下内侧界为旋前圆肌,窝顶为肘前筋膜及肱二头肌腱膜,窝底由肱肌与旋后骨组成,再后方即为肘关节囊.屈肘成直角、前臂极度旋后时,于肘窝中部可明显摸到肱二头肌腱及其腱膜,在腱的内侧,可扪及肱动脉的搏动,并可用触及内侧的正中神经.

  • 中等长度导管在重型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曹颖

    神经内科的病人治疗周期较长,用药繁多且复杂,常需加强营养支持,临床上通常采用中心静脉置管,但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和并发症。我科自1998年3月以来对50例重症脑卒中患者采用中等长度导管(MID.CATH.)经肘前区静脉穿刺,导管尖端可达腋静脉,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 临床资料 我院神经内科重症脑卒中患者应用中等长度导管经肘前区静脉置管的病人50例,年龄50~80岁,脑出血14例,脑梗死36例。置管时间2~41 d,2例因抢救无效于第2天死亡,1例因躁动不安于第3天出现机械性静脉炎,2例因穿刺不顺利于第7天出现穿刺口肿胀、渗液,其余均可保留至渡过急性期。2 材料 选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中等长度导管INTRACATH-Ⅳ CATHETER/NEEDLE UNIT 1套,包括小夹板和17GA的穿刺针及位于针内的30.5 cm的导管。另外还需准备肝素锁1个、透明敷料6 cm×8 cm 1张、无菌方纱3块、无菌手套1对及常规静脉穿刺用物。3 肘前区静脉的解剖位置及穿刺方法3.1 解剖位置:肘前区皮肤薄而柔软,浅静脉粗大,位于皮下。头静脉行于肱二头肌腱外侧,经三角肌与胸大肌间沟穿胸锁筋膜注入腋静脉或锁骨下静脉。贵要静脉行于肱二头肌腱内侧,汇入肱静脉或直接续于腋静脉。肘正中静脉通常从头静脉斜向上内,连于贵要静脉,吻合呈“N”形;或由前臂正中静脉至肘前区分为头正中静脉和贵要正中静脉,呈“Y”形,分别汇入头静脉和贵要静脉[1]。3.2 穿刺方法:患者取平卧位,于肘前区选择静脉后常规消毒,消毒范围直径大于8 cm,扎止血带,戴手套,并将手套内包装的无菌面向上,垫于穿刺部位下,形成一个清洁区,以15~30°角进针,见回血后即降低角度约为5~15°再进针0.2 cm,固定针头;松止血带,送软管(全部送入),退出针头,用小夹板包裹固定针头,拔除针芯,上肝素锁,接输液。再次消毒后用透明敷料固定(内放小方纱1块,以便吸取渗出之血液,下次更换敷料时可去掉),并按压穿刺点15 min以上。留置导管期间,每日输液结束时用肝素盐水(10~100 U/ml)5 ml进行正压封管。4 护理要点4.1 预防导管感染4.1.1 穿刺点皮肤的消毒:穿刺时严格无菌操作,密切观察穿刺点及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更换敷料时,穿刺点用碘酒、酒精消毒,待挥发干燥后,再用碘伏消毒,因碘伏能逐步释碘持续灭菌,防止细菌经皮下隧道逆行入血[2]。4.1.2 敷料的更换:选择IV3000或3M公司生产的透明敷料,每3 d更换1次,因频繁更换敷料,皮肤可发生破损,同时,导管移动也可刺激皮肤伤口,更有利于细菌从皮隧道侵入深层组织,造成局部或全身的血液感染[3]。4.2 预防栓塞:留置导管末端接肝素锁,每日输液完毕后用肝素盐水(10~100 U/ml)5 ml冲洗并正压封管,即将头皮针退至肝素锁末端,只留针尖,边推边拔针尖。再次输液时,注意回抽血液,以确定导管是否通畅,若未见回血,应判断是否管内回血凝固。此外,若穿刺送管失败,需拔管时,穿刺针要连同导管一起拔出,避免导管被针尖斜面割断造成管栓。5 讨论5.1 通过对50例经肘前区静脉穿刺置管操作及术后观察,认为该方法有其特有的优越性:肘前区皮肤薄而柔软,浅静脉粗大,位于皮下,血管选择性较大,可在直视下进行穿刺,成功率高,止血容易,创伤小,感染机会少,病人感到安全,易接受。导管全部送入可达腋静脉,该处静脉血流量可达300~1 000 ml/min,适用于病人的抢救、长时间脱水、静脉营养、长期输液等治疗。

  • 严重肘前区切割伤患者急诊显微外科治疗体会

    作者:绳东喜;盛利友;刘守德;李向东;朱清远

    目的:探讨严重肘前区切割伤的急诊显微外科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急诊显微外科治疗严重肘前区切割伤13例,手术均采用止血带,无菌肥皂水刷洗伤口周围皮肤三遍,双氧水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伤口,强力碘消毒,先探查伤口,明确伤情,找出断裂神经、血管等远近端并标记.按由深至浅的顺序修复组织,如有不全骨折,缝合骨膜.神经吻合采用9/0尼龙线,做神经外膜缝合.7/0尼龙线端端法或剪开套接吻合动脉.术后屈肘位石膏托固定4周,开始功能练习.结果:本组伤口感染1例,经常规换药后愈合.其中10例得到随访,时间为3~26个月,平均4.5个月.采用中华医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如下:优2例,良8例,可2例,差1例,总体优良率为76.9%.结论:急诊显微外科治疗严重肘前区切割伤,副损伤小,修补精确,保证患肢的血运通畅,神经功能得以大程度恢复,早期行患肢功能锻炼,治疗效果良好.

  • 多处电击伤继发肱动脉破损一例

    作者:张一戈;伍智泉;伍先令

    患者男,48岁.被6 kV高压电击伤,昏迷约2 min后自行苏醒,在当地医院用烧伤膏药(成分不详)涂抹创面,2 d后创周红肿,畏寒发热,立即转入笔者单位治疗.查体:体温38.6℃,双上肢、左腋为电击伤入口,胸、背、臀、双下肢为出口.左腋前区散在点、片状焦痂创面1%TBSA.左肘前区为黑褐色焦痂创面1%TBSA,左上肢肿胀明显、创周发红,左桡动脉近腕处搏动消失.左正中、桡神经明显受损,致左拇、食指及左虎口背侧皮肤感觉丧失;左侧垂腕;左拇、食指垂指;左拇、食、中指掌侧感觉迟钝;拇指不能对指和对掌.右手肿胀,右虎口创面4 cm×5 cm深达肌层,右食、中、无名、小指掌侧可见点状深Ⅱ度创面1%TBSA.左大腿中段前外侧可见约1%TBSA的焦痂创面,深达肌层;左小腿近端可见约1%TBSA浅Ⅱ度创面;左足背片状深Ⅱ度创面、足底苍白色焦痂创面共约2%TBSA.右小腿中段远端为环状暗红色黑色焦痂;右足背动脉搏动消失,该处尚余5 cm×8 cm健康皮肤,其余均为Ⅲ度创面约7%TBSA;背、臀部可见散在点状焦痂创面2%TBSA.患者精神尚好,心、肝、肾功能基本正常.诊断:电击伤面积16%,其中浅Ⅱ度1%,深Ⅱ度2%,Ⅲ度13%TBSA.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