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贝伐单抗抑制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彤;卢颖毅;李明顺;戴虹

    目的 建立氪激光引导的棕色挪威大鼠(BN)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模型,观察3周内CNV的生长情况,对贝伐单抗治疗试验性CNV的疗效做初步探讨.方法 对4组48只BN大鼠单眼进行氪激光光凝,建立CNV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1周后,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证实有CNV形成,药物治疗组玻璃体腔内注射1 μl贝伐单抗(25 μg/1 μl),对照组则在光凝眼行玻璃体腔内注射平衡盐溶液1 μl.注射后1、2、3周行FFA检查,造影早期计算CNV面积.在上述各时间点各处死大鼠6只,摘除眼球,制作石蜡切片.免疫组化对FⅧ-Rag蛋白的表达进行半定量检测.结果 在EN大鼠CNV动物模型采用玻璃体腔内注射1 μl贝伐单抗(25 μg/1 μl)后,1、2、3周分别与对照组进行比较,CNV面积及荧光渗漏明显降低(P<0.01),FⅧ-Rag蛋白表达较对照组降低(P<0.01);其中给贝伐单抗后第2周新生血管面积为(0.920±0.634)mm2,FⅧ-Rag蛋白表达量为35.57±10.52,对照组分别为(2.489±0.590)mm2和175.37±25.20,表明CNV的形成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 玻璃体腔内注射贝伐单抗可以抑制氪激光诱导的BN大鼠CNV的形成和发展.

  •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的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图像特征

    作者:李宏宇;戴荣平;董方田;陈有信

    目的 研究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异常血管网和息肉样病变的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OCT)图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经吲哚氰绿脉络膜血管造影(ICGA)确诊的54例(63只眼)PCV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脉络膜异常血管网和息肉样病变的频域OCT图像特征.结果 ICGA图像中,有45只眼同时可见脉络膜异常血管网和血管息肉样扩张,8只眼仅见脉络膜异常血管网,10只眼仅见脉络膜血管息肉样扩张.53只眼异常血管网相对应部位均可见视网膜色素上皮层隆起,其中38只眼显示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呈扁平波纹状隆起,视网膜色素上皮层信号与Bruch膜信号之间可见中至高的异常血管网反射信号;15只眼视网膜色素上皮层隆起较高,其下可见中高反射异常血管网和(或)出血信号,Bruch膜信号不完整.55只眼脉络膜息肉样病灶中,有28只眼为孤立性病灶,频域OCT图像显示为局限、轻度隆起的视网膜色素上皮层与Bruch膜之间的中等反射信号;27只眼ICGA图像显示为聚集性息肉样病变,而在频域OCT图像中表现为圆顶形、高度隆起的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脱离,其下可见中等反射信号.结论 PCV异常血管网和息肉样病变大多表现为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和Bruch膜之间的中高反射信号.

  • SPY荧光血管造影术开启精准外科手术新未来

    作者:

    国内首例使用SPY荧光血管造影成像技术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应用,该技术可进行术中实时肿瘤标记、导航的肝脏肿瘤切除,开启了中国精准外科手术的全新时代。

  • 眼部缺血综合征的临床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特征

    作者:时冀川;郑曰忠;刘蓓

    目的探讨眼部缺血综合征(ocular ischemic syndrome,OIS)的临床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的表现特征.方法收集经临床及FFA确诊的OIS患者8例8眼,分析总结其临床表现和FFA表现.结果8例患者年龄38-69岁,男性5例,女性3例.所有病变眼均表现为视网膜动脉狭窄,静脉扩张但不纡曲,均可见多少不一的视网膜棉絮斑,FFA表现为臂-视网膜循环时间延长,视网膜血管及视盘渗漏.虹膜细小新生血管2眼.结论OIS多发于中老年人群,眼底表现为视网膜动脉狭窄及棉絮斑,FFA表现为视网膜动脉充盈时间延长,视网膜血管及视盘渗漏.多与全身疾病有关联.

  • 内源性念珠菌属眼内炎的临床及眼底血管造影特征

    作者:魏为;唐罗生;朱小华;郭小健;曾军;唐朝珍

    目的 探讨内源性念珠菌属眼内炎(ECE)患者的临床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表现的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4例6只眼确诊为ECE患者,总结其临床及FFA的表现.结果 4例患者眼底病灶表现相近,眼底后极部均有1个或多个团块状黄白色病灶.FFA眼底黄白色病灶表现为视网膜前团块状或纱状遮蔽荧光;造影后期有视乳头及血管壁渗漏.结论 ECE眼底特征性表现为后极部黄白色病灶,在FFA中表现为对应的遮蔽荧光.

  • 视盘血管炎的眼底血管造影

    作者:吴连井;刘晓玲;陈世豪;林冰

    目的:观察视盘血管炎(optic disc vasculitis,ODV)的眼底血管造影特征。 方法:回顾性地观察了9例(10只眼)视盘血管炎的眼底血管造影图像的特点。 结果:Ⅰ型视盘血管炎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特点为臂—视网膜循环时间(arm-retina circulation time,ART)显著延长,静脉充盈迟缓。Ⅱ型视盘血管炎的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green angiography,ICGA)特点:除了FFA上静脉充盈时间延长外,脉络膜血管也显著扩张。结论:两型视盘血管炎的FFA都有静脉充盈迟缓的特点,Ⅰ型还表现为ART的显著延长。

  • 全身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致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特征

    作者:辛梅;张美霞;张军军

    目的 探讨全身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致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临床特征,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分析经眼底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确诊并结合全身疾病诊断为全身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致CSC 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患者均为双眼发病.眼底检查见视网膜后极部均有神经上皮脱离,伴有色素上皮脱离者6眼,伴有视网膜色素上皮多发性萎缩2眼,伴有黄色纤维素样渗出14眼,伴有大泡性视网膜脱离4眼.FFA后极部见单个渗漏点4眼,多个渗漏点20眼;伴有色素上皮萎缩条带2眼,伴有视网膜下大量积液4眼.OCT检查提示24眼存在单发或多发的神经上皮脱离伴/不伴有色素上皮脱离,其中6例患者有神经上皮脱离伴下方高反射信号.12例患者中,肾脏移植术后2例,多发性硬化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肾病综合征2例,脱髓鞘疾病1例,另外2例患者因发热或者其他原因在当地输注过大剂量激素.结论全身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致CSC对患者视力的损害极大,其典型的眼底特征可帮助诊断,对此类患者应定期进行眼底检查,便于早期发现,避免出现不可逆的视力损害.

  • 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

    作者:何晓健;徐永宁;张惠成;项燕;陈滨

    目的 探讨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在检测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0例(60眼)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诊断为单眼初发的CSC患者进行时域OCT检查,观察其形态学特征,并对病变图像进行定量测量和分析.其中34例(34眼)在恢复期行OCT复查,对比分析发作期与恢复期视力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的定量测量结果.采用直线相关法对视网膜浆液性脱离区各参数与视力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FFA检查结果:单纯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51眼(2眼经OCT检查证实为视网膜神经上皮合并色素上皮脱离),单纯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4眼,视网膜神经上皮合并色素上皮脱离3眼,其他2眼(经OCT检查证实为单纯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2)OCT检查结果:单纯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49眼,单纯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6眼,神经上皮合并色素上皮脱离5眼.(3)恢复期患者视力较发作期患者有所提高,但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恢复期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显著薄于发作期(P<0.01).(4)视力与神经上皮浆液性脱离水平横径、垂直纵径、高度及中心凹6mm范围内容积均显著相关(P<0.01),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色素上皮脱离范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OCT能够无创伤性地在活体上观察CSC视网膜组织形态学改变,可明确应用于CSC的临床分型及视力的预后评估.

  •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后的临床观察与处理

    作者:廖莹琳;刘春兰;幸宜春;夏侯梨;毛蕾

    荧光血管造影术目前已成为诊断眼底疾病,研究某些疾病的原因、发病机制、治疗手段不可缺少的重要检查项目之一.然而,在该血管造影中可能因注射造影剂而出现一些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 高度近视黄斑病变分类及眼底血管造影特征分析

    作者:李士清;文峰;吴为菊;黄时洲;罗光伟;吴德正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黄斑病变的类型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特征.方法 对诊断为高度近视黄斑病变的88例(125眼)患者行眼底彩色照相及FFA,分析其图像特征.结果 高度近视黄斑病变根据其FFA表现可分为6种类型:(1)漆样裂纹性黄斑病变:25例36眼,占28.8%;(2)新生血管性高度近视黄斑病变:22例32眼,占25.6%;(3)漆样裂纹性黄斑出血:12例16眼,占 12.8%;(4)高度近视性Fuchs斑:9例12眼,占9.6%;(5)高度近视性黄斑萎缩:14例23眼,占18.4%;(6)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6例6眼,占4.8%.结论 根据高度近视黄斑病变的FFA进行分类有助于明确病变性质、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

  • 多灶性脉络膜炎临床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表现特征

    作者:张勇进;王文吉;黎蕾;沈颖;高巧云

    目的探讨多灶性脉络膜炎(MFC)患者的临床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表现的特征.方法经临床及FFA确诊为MFC患者8例,分析总结其临床及FFA的表现.结果8例患者均为双眼高度近视(-6.00~-8.00 D),年龄16~32岁,7例为女性,1例为男性.8例患者双侧眼底后极部均有散在黄白色点状病灶,其中6例还伴有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膜(CNV)(双眼2例,单眼4例).8例患者眼底病灶都较多,严重程度相近,玻璃体内有少量炎性细胞;7例FFA早期眼底黄白色病灶为弱荧光,后期染色;伴有CNV病灶周围有出血者,FFA显示有相应表现.结论MFC多发生于近视患者,年轻女性多见,多双眼发病,眼底表现为以后极部为主的多个黄白色斑点,FFA早期活动性病灶表现为弱荧光,后期染色.可伴发CNV及出血.

  • 急性后极部多发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临床分析

    作者:彭远光;王大庆;余红

    目的:探讨急性后极部多发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APMPPE)的发病原因.方法: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检查;患者血清免疫学检查.结果:4例8眼急性病变病灶早期为弱荧光,后期为强荧光.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有不同程度升高,C3、C4有降低;5例9眼激素治疗效果良好.结论:本病为一种特殊的脉络膜炎性病变,可能与免疫有关.

  • 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临床应用76例报告

    作者:叶新运;张震宇;黄锦庆;胡坤;张柏林;蒋秋华

    动脉瘤夹闭术是外科治疗动脉瘤的主要手段之一,而术中确保动脉瘤颈的完整夹闭以及避免正常血管的损伤是保证动脉瘤夹闭手术效果和改善预后的重要因素.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是近年来出现的术中评价动脉瘤夹闭效果的简便易行的方法,它既可以评价主干动脉,也可也评价小于1 mm的穿通血管,从而提高手术质量并改善预后.自我科2012年12月引进德国Leica M720 OH5手术显微镜以来,共对76例患者实施了ICG术中荧光血管造影,手术效果满意,现总结汇报如下:

  •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荧光血管造影诊断和分型探讨

    作者:钱一;李丽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是由于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屏障功能失常,形成黄斑部视网膜神经上皮浅脱离,从而引起视力障碍的一种常见眼底病.本病多见于20~45岁的青壮年男性,多单眼发病,其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中有独特的表现[1].眼部荧光血管造影术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眼科诊断技术,其方法是将荧光素钠注入静脉,应用装有特定滤光片组合的眼底照相机,快速、连续拍摄随血液在眼血管内流动的荧光素循环动态,以及荧光素在血管外组织中扩散的正常或异常形态和部位,为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客观依据.本文对我院眼科门诊、病房305例(316眼)CSC患者行FFA检查,分析该病在荧光造影检查中的各种表现,并据此对该病的诊断和分型作初步探讨.

  • Ⅱ型视盘血管炎与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临床对比分析

    作者:孟岩;杨柳;王云霄

    ①目的观察Ⅱ型视盘血管炎(ODV)与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在临床特征与荧光血管造影等方面的异同点,以期正确区分ODV,提高其治疗效果.②方法回顾性地分析了12例ODV与30例CRVO病人在病因、临床表现、荧光血管造影(FFA)、治疗及预后等方面的特点.③结果 ODV病人多为青壮年,无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疾病史,视力≥ 0.5(含矫正视力),皮质类固醇类药物治疗敏感,勿需激光治疗,预后较好,FFA检查未见毛细血管无灌注区;CRVO病人多见于中老年,多伴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等全身疾病史,视力下降明显,多数视力<0.1,甚至数指或眼前手动,皮质类固醇类药物治疗无效,预后差,FFA多可见毛细血管无灌注区,病史长者可见新生血管形成.④结论Ⅱ型ODV极易误诊为CRVO,因两者的治疗方式及预后不同,因此,临床上通过二者的病因及辅助检查为其诊断提供依据.

  • 吲哚青绿血管造影在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中的应用

    作者:刘隽;杨峥嵘;韩芳

    导致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AMD)黄斑出血的原因是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形成.对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传统治疗是通过荧光血管造影(FFA)确定其位置范围后才决定是否适于激光光凝治疗.但研究表明,(FFA)检查有约50%的CNV由于被出血、渗出及色素所遮盖,或由于荧光素钠很快从脉络膜新生血管内渗漏出来,使这些CNV定位不清楚.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能弥补FFA的不足,它用近红外光作为激发光,因此能有效地穿透出血、浊性渗出和色素等.

  •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的护理

    作者:李倩

    目的探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的护理要点.方法总结对398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患者的护理经验.结果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术中的配合及不适反应的观察和处理,可有效提高操作的安全性、准确性.结论规范而适当的护理是保证安全性、准确性的关健之一.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