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10例冠状动脉穿孔患者置入带膜支架后的长期随访研究

    作者:王耿;韩雅玲;荆全民;王效增;马颖艳;王斌

    目的 评价带膜支架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中发生冠状动脉穿孔患者的长期疗效.方法 从2004年6月至2012年6月,本中心共对10例PCI中发生冠状动脉穿孔后置入带膜支架的患者进行了随访,观察其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发生率.置入带膜支架术后服用氯吡格雷75 mg/d共2年,长期服用肠溶阿司匹林100 mg/d.结果 10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68.6±5.2)岁,范围60~76岁.置入带膜支架直径平均(3.3 ±0.3)mm,长度平均(22.1±3.7)mm,所有患者破口均被成功封闭,术中无死亡病例.随访时间(31.7±24.5)个月,范围0.6~67个月,1例术后19天因肺部感染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1例术后13个月猝死;1例患者术后53个月出现心绞痛;1例术后6个月查多层CT示支架内无再狭窄;4例患者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只有1例患者在PCI术后67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示左前降支(LAD)带膜支架内再狭窄;另3例病例带膜支架内均无再狭窄.住院期间死亡率为10% (1/10);PCI术后12个月,MACE发生率为10% (1/10);在整个随访期间靶血管再狭窄率为20%(1/5),死亡率为20% (2/10),MACE发生率为40% (4/10).结论 带膜支架治疗冠状动脉穿孔能达到较好的长期疗效,两年的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可能能有效预防带膜支架内血栓形成.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冠状动脉穿孔临床特点和处理

    作者:周国伟;张国兵;李为真;王毅;徐浩;储光;杨文艺;张治;温沁竹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中并发冠状动脉穿孔(coronary artery perforation,CAP)的原因、临床表现、处理策略和院内转归.方法 对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发生CAP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312例PCI患者中有26例(0.8%)患者共发生27处CAP,其中指引导管引起的穿孔 2例,导丝导致的穿孔 15例(16处),支架术后的穿孔9例.16处导丝导致的CAP中,慢性完全闭塞病变12处,急性或近期闭塞病变3处,非闭塞病变1处.导丝导致的4例心脏压塞均为迟发性,长者距离手术结束时间为46 h.9例支架术后的穿孔中,4例发生心脏压塞.本组资料共有9例发生心脏压塞,均进行心包穿刺引流,6例内科保守治疗治愈,3例行外科急诊修补术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其中2例术后死亡.结论 CAP是PCI少见的并发症,导丝引起的CAP可导致迟发性心脏压塞甚至死亡.支架术后穿孔绝大部分在PCI术中即可发现,置入覆膜支架可能为首选措施.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是降低CAP死亡率的关键.

  •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冠状动脉穿孔及心脏压塞的处理对策

    作者:陈珏;陈纪林;高润霖;杨跃进;乔树宾;秦学文;姚民;刘海波;吴永健;袁晋青;徐波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并发冠状动脉穿孔及心脏压塞的处理对策.方法对我院1989年9月至2003年9月期间发生的冠状动脉穿孔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完成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支架7 232例.发生冠状动脉穿孔18例,发生率为0.25%,多数发生于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83.3%),其中引导钢丝所致穿孔者9例,球囊扩张后穿孔7例,置入支架后穿孔2例.14例(77.8%)穿孔为少量对比剂排至心包腔内或心肌内,其中7例用球囊长时间低压力贴附封堵破口,穿孔征象消失;6例用鱼精蛋白静脉注射中和肝素,1例未做特殊处理,穿孔消失.4(22.2%)例发生急性心脏压塞,超声心动图显示有心包积液,紧急心包穿刺引流后病情平稳.2例外科急诊修补血管破口,同时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无一例死亡.结论PCI并发冠状动脉穿孔少见,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是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关键.

  • 心包腔内注入凝血酶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术期急性心脏压塞的疗效和体会(附13例)

    作者:李国庆;穆叶赛?尼加提;雷建新;戴晓燕;王钊;阿木提?司马义;阿德;余小林;郭自同;王保风;谢芳

    目的:探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 )并发冠状动脉穿孔致急性心脏压塞的临床特征、处理方法,以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行PCI时并发冠状动脉穿孔导致急性心脏压塞的冠心病患者13例,分析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处理方法及预后。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及时诊断,心包穿刺均获得成功,心包腔内注入凝血酶冻干粉500~1000 U得到有效止血,术后2 h、4 h、6 h、24 h及出院前复查心脏超声未发现新的心包积液及心包粘连。所有患者出院后6个月随访心脏超声未见心包缩窄或粘连。结论急性心脏压塞是PCI术中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一旦诊断明确,需紧急心包穿刺引流。心包腔内注入凝血酶能成功止血,提高抢救成功率。

  • 真分叉病变术中并发冠状动脉穿孔一例

    作者:张磊;夏勇;马延峰;林慧

    1 临床资料患者男,72岁,因“突发心前区疼痛、憋喘12 h余”入院.查体:血压134/74 mmHg(1 mmHg =0.133 kPa),心率70次/min,双下肺可闻及湿性哕音,余无其他阳性体征.心电图示:Ⅰ、aVL、V3~ V6导联T波倒置.超敏肌钙蛋白2.65 μg/L(正常值<0.11 μg/L).诊断: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KillipⅡ级.入院后立即给予阿司匹林300 mg、替格瑞洛180 mg、阿托伐他汀钙片80 mg顿服.入院第2天经右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示:右冠状动脉(RCA)大致正常,左回旋支(LCX)两处50%狭窄,中间支30% ~ 40%狭窄,左前降支(LAD)近中段70% ~ 80%狭窄,中段60% ~70%狭窄,第一对角支(D1)开口99%狭窄,D1血流TIMI Ⅰ级(图1).拟对LAD-D1行介入治疗,该分叉病变分型为1,1,1型(Medina分型),拟行术式为Mini-Crush.

  • 右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冠状动脉穿孔和主动脉夹层一例

    作者:陈鹏;程江涛;胡宇才;朱初麟

    患者女,63岁,以“劳力性心前区闷痛2年,加重1周”入院.2年前患者在散步后出现胸骨后闷痛,可放射至后背,持续约10 min,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缓解.以“冠心病”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后症状缓解,出院后长期口服阿司匹林、美托洛尔、阿托伐他汀、单硝酸异山梨酯等药物,胸闷、胸痛症状显著改善.1周前患者因生气后胸闷、胸痛症状加重,舌下含化硝酸甘油未缓解,遂由门诊入住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治疗.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史5年,高血压170/90 mmHg(1 mmHg =0.133 kPa),长期口服缬沙坦胶囊,血压控制正常;糖尿病病史15年,间断服用二甲双胍、瑞格列奈、阿卡波糖等药物,血糖控制欠佳.入院查体:血压140/80 mmHg,双肺呼吸音清,二尖瓣听诊区可闻及2/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心电图示:窦性心律,Ⅰ、aVL、Ⅱ、Ⅲ、V4~V6导联T波低平.心脏彩超、心肌酶、肌钙蛋白、肝肾功能未见异常;糖化血红蛋白7.0%.入院诊断:不稳定型心绞痛,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2型糖尿病.

  • 使用Jam及Sandwich球囊技术处理冠状动脉穿孔2例

    作者:罗建方;刘媛;黄文晖;董豪坚;何鹏程;陈纪言

    1 临床资料病例 1 患者 男,55 岁. 因"反复胸闷 3 年余"入住广东省人民医院. 既往高血压病史 10 年,血压控制良好,无糖尿病史. 吸烟 20 年,每天 10 支左右;饮酒史 10 年,每周半斤左右. 入院查体:体温 36. 5℃,脉搏 64 次∕ min,呼吸 18次∕ min,血压 106 ∕ 74 mmHg(1 mmHg = 0. 133 kPa),中等体型,自动体位,颈静脉无充盈,双肺呼吸音正常,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不大,心率 64 次∕ min,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部平软,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

  • 明胶海绵颗粒混合糊剂栓塞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冠状动脉穿孔的安全性和疗效分析

    作者:田原;袁莹;路航;邱洪;李向东;杨跃进

    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采用大、小两种颗粒明胶海绵混合糊剂与单一大颗粒或小颗粒明胶海绵混悬液栓塞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冠状动脉穿孔(CAP)的安全性和疗效差异.方法:汇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15-01至2016-12期间冠心病中心所有行PCI病例资料,选取术中出现Ⅱ型和Ⅲ型CAP并用单一大颗粒(350~560μm)明胶海绵(大颗粒组)、单一小颗粒(150~350μm)明胶海绵(小颗粒组)或大小两种颗粒明胶海绵混合糊剂(混合颗粒组)栓塞处理的患者,收集和比较分析三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介入相关指标、栓塞术后效果等情况.结果:59957例行PCI的患者中,符合入组标准的CAP患者共45例(0.08%).患者平均年龄(60.2±10.6)岁,男性39例(86.7%).大颗粒组、小颗粒组、混合颗粒组患者分别有11例(24.4%)、22例(48.9%)和12例(26.7%).三组间Ⅱ型、Ⅲa型及Ⅲb型CAP患者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41例(91.1%)患者栓塞治疗成功.4例栓塞失败的患者行补救性覆膜支架置入后CAP愈合,术后未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大颗粒组、小颗粒组、混合颗粒组的栓塞治疗成功率分别为72.7%(8/11)、95.5%(21/22)和100%(12/12),栓塞术后无复流发生率分别为18.2%(2/11)、4.5%(1/22)和0%(0/12),慢血流发生率分别为27.3%(3/11)、27.3%(6/12)和8.3%(1/12),慢血流和无复流总发生率分别为45.5%(5/11)、31.8%(7/22)和8.3%(1/1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于PCI术中出现的CAP,用大、小两种颗粒明胶海绵混合糊剂栓塞治疗安全、有效.与单纯大颗粒或小颗粒明胶海绵混悬液相比,两种颗粒明胶海绵混合糊剂或有助降低术中无复流和慢血流发生.

  •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发生冠状动脉穿孔的危险因素及治疗策略分析

    作者:刘永兴;徐泽升;彭万忠;李亚;王炳勋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中冠状动脉穿孔的危险因素及治疗策略。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接受 PCI 的患者12113例,冠状动脉穿孔64例为研究组;在其他患者中,应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3倍于研究组的患者例数即192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和 PCI 资料。冠状动脉穿孔按照 Ellis 分型分为Ⅰ型、Ⅱ型和Ⅲ型。运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方法,统计冠状动脉穿孔的危险因素,并探讨治疗策略。结果 PCI 术中冠状动脉穿孔的发病率为0.53%(64/12113),病死率为7.8%(5/64)。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 =2.207,P=0.03)、高血压(OR =3.194,P<0.01)、非 ST 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 )(OR =3.339,P <0.01)、右冠状动脉病变(OR =2.517,P =0.02)、钙化病变(OR =4.273,P <0.01)及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OR =5.077,P<0.01)是冠状动脉穿孔的危险因素;治疗方面:Ellis Ⅰ型冠状动脉穿孔采取观察保守治疗;Ⅱ型穿孔以观察和低压球囊扩张为主,分别占61.1%和22.2%;Ⅲ型穿孔以低压球囊扩张、置入带膜支架和外科手术为主,分别占40.9%、27.3%和22.7%。结论冠状动脉 CTO病变、钙化病变、NSTEACS 、高血压、右冠状动脉病变及女性患者是 PCI 中冠状动脉穿孔的危险因素,其中 CTO 病变是强的预测因素;治疗方面,应依据冠状动脉穿孔 Ellis 分型不同,采取不同治疗策略。

  • 逆向导丝技术开通右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并发双侧冠状动脉穿孔一例

    作者:刘永兴;彭万忠;徐泽升

    患者男性,76岁,因“阵发性胸痛5个月”于2014年6月10日入院。患者5个月来快步行走时发生胸痛,位于心前区,手掌大小,程度较剧烈,尚能忍受,伴出汗,无放射痛,持续3~5 min,休息后缓解。既往高血压病史10余年,未正规服药,血压高达170/100 mmHg,控制不理想,无家族史。入院查体:血压150/70 mmHg,双肺呼吸音清,心率56次/min,律齐,未闻及杂音。心电图示窦性心律,Ⅲ、aVF导联T波倒置(图1)。入院诊断:冠心病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心功能1级,高血压2级。给予阿司匹林100 mg和氯吡格雷75 mg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冠状动脉造影示左主干正常,右冠状动脉近端完全闭塞(图2),为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左前降支近中段斑块,左回旋支正常,向右冠状动脉提供Ⅲ级侧支(图3)。拟行右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冠状动脉穿孔25例分析

    作者:李平;陈坚;甘剑挺;王正东;姚光;梁祥文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并发冠状动脉穿孔的处理策略.方法 纳入2004年5月至2010年10月行PCI治疗并发冠状动脉穿孔的25例患者,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穿孔的影像特征进行Ellis分型,对各型冠状动脉穿孔的处理策略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 冠状动脉穿孔的发生率为0.82%(25/2036),其中Ⅰ型穿孔13例(52%),Ⅱ型穿孔3例(12%),Ⅲ型穿孔9例(36%),死亡2例(8%).Ⅰ型穿孔患者采取严密观察,但未行特殊处理.Ⅱ型穿孔患者予以停用抗凝药物,球囊长时间低压扩张,其中1例于术后24 h出现心包填塞,心包穿刺引流后病情逐渐稳定.Ⅲ型穿孔患者4例经球囊低压力贴附封堵穿孔部位后破口消失,3例行带膜支架置入,2例在球囊长时间低压力贴附封堵穿孔部位同时使用鱼精蛋白,但使用鱼精蛋白后均出现冠状动脉内慢血流死亡;Ⅲ型穿孔患者中4例出现急性心包填塞.结论 冠状动脉穿孔发生率低,但可导致严重临床后果,及时正确处理是减少恶性心脏事件的关键.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致冠状动脉穿孔并急性心脏压塞的临床分析

    作者:米绍妍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导致冠状动脉穿孔并急性心脏压塞的发生,并分析其原因.方法 2009年01月至2011年05月期间,南阳油田总医院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导致冠状动脉穿孔并急性心脏压塞的3例患者,经B超检查确诊后,立刻实施心包引流,冠状动脉造影明确穿孔部位,实施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封堵穿孔.结果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导致冠状动脉穿孔并急性心脏压塞的3例患者,经过相应的对症处理后,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都恢复到正常范围,心电图和B超结果也在术后半个月都达到正常结果,术后一个月左右,患者出院.结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操作轻柔,及早发现穿孔,做好相应处理,要做到减少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 微导管栓塞法治疗导丝导致冠状动脉穿孔

    作者:许骥;郝恒剑;徐东

    目的 回顾分析应用微导管栓塞处理导丝导致的冠状动脉穿孔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5例亲水涂层导丝导致的冠状动脉穿孔病例,经指引导管送入微导管至穿孔部位附近,经微导管注入Glubrun胶进行穿孔栓塞.栓塞后进行造影和心脏超声检查明确穿孔是否闭合,评价该方法的疗效;监测心率、血压、心肌酶、心电图等指标判断栓塞导致的心肌坏死程度,评价该方法的安全性.结果 栓塞数分钟后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未见造影剂外渗,多次复查心脏超声心包积液未见增加.栓塞后患者心率、血压平稳;心肌酶无明显升高,心电图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微导管栓塞处理导丝导致的冠状动脉穿孔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亚急性心脏压塞的早期识别和处理

    作者:张松村;刘辉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心脏压塞为冠状动脉穿孔所致,多数呈急性发作,引起血液动力学障碍,容易被临床医师及时识别.少数呈亚急性临床过程,不易被早期发现,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早期发现、及时处理至关重要.我院自2004 年1月至2007年2月诊断、成功救治2例冠心病介入手术并发亚急性心脏压塞病人.

  • 自制带膜支架抢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冠状动脉穿孔一例

    作者:吕云;李易;杨锋;李建美;卢竞前;白洁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出现冠状动脉穿孔是严重的手术并发症,我科利用普通支架和球囊组装带膜支架成功救治严重冠脉穿孔1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靶血管并发症及其处理

    作者:赵艳辉

    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相关血管并发症,本文将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过程中常见的靶血管并发症加以阐述分别从冠脉夹层、急性冠状动脉闭塞、冠状动脉无复流、冠状动脉穿孔、支架内血栓、支架脱载及其他7个方面阐述靶血管并发症原因分类处理及预防,旨在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合并冠状动脉穿孔3例

    作者:王惠琴

    例1.男,70岁.因活动后胸闷气短15 d,加重7 d于2005年3月12日入院.既往高血压3年,服药控制.查体:血压140/80 mm Hg,双肺呼吸音粗,中下野可闻及较多水泡音.

  • 冠脉穿孔经微导管吸收性明胶海绵栓塞3例分析

    作者:孟晓雪;张钲

    自1977年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问世至今,冠心病冠脉介入术(PCI)治疗逐年增加,PCI以其微创、血管开通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较冠脉搭桥手术越来越多的广泛应用于临床.但PCI手术中仍有并发症发生,冠脉穿孔为术中严重并发症之一.冠状动脉穿孔的发生率较低,为0.1%~0.9%,一旦发生可引起心包填塞、急性心肌梗死,甚至死亡[1].冠脉穿孔心包填塞的发生率为42%.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为39%.本研究采用经微导管中注入明胶海绵进行冠脉穿孔的破口栓塞,封闭破口消除外渗,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后的病死率.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冠状动脉穿孔32例临床分析

    作者:高展;杨跃进;陈纪林;乔树宾;李建军;徐波;秦学文;姚民;刘海波;吴永建;袁晋青;陈珏;尤士杰;高润霖

    目的 总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冠状动脉穿孔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4月至2006年8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PCI术中发生的32例冠状动脉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冠状动脉穿孔患者占同期7102例PCI患者的0.5%.病变特点按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标准进行分型,其中B2+C型病变占81.3%,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占62.5%.冠状动脉穿孔的Ellis分型:Ⅰ型14例(43.8%),Ⅱ型10例(31.2%),Ⅲ型8例(25.0%).发生原因:钢丝引起21例(65.6%),球囊预扩张引起6例(18.8%),球囊后扩张引起3例(9.4%),支架置入引起2例(6.2%).处理措施:鱼精蛋白中和肝素14例(43.8%),穿孔近端球囊封堵9例(28.1%),心包穿刺引流7例(21.9%),置入带膜支架4例(12.5%),急诊外科修补加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2例(6.2%).预后:死亡3例(9.4%),急诊外科修补加CABG 2例(6.2%),急性心脏压塞6例(18.8%),迟发性心脏压塞1例(3.1%),急性心肌梗死9例(28.1%).结论 Ⅲ型冠状动脉穿孔后果严重,需积极处理.

  • 冠状动脉穿孔所致的心包压塞

    作者:戴士鹏;徐泽升

    心包压塞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冠状动脉穿孔是发生心包压塞的主要原因.该文主要介绍冠状动脉穿孔所致的心包压塞的分类、原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

56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