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射频消融术联合吉非替尼治疗晚期肺腺癌的疗效评价

    作者:王志鸿;李鲁;林毅;邵壮;宋小勇;周君君

    目的 观察射频消融(RFA)术联合吉非替尼对晚期肺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36例晚期肺腺癌(ⅢA、Ⅳ期)患者采取RFA联合吉非替尼治疗(简称“联合治疗组”),与33例晚期肺腺癌(ⅢA、Ⅳ期)患者单独使用RFA治疗的对照组(简称“对照组”)进行比较.两组间疗效与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根据疗效、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进行评价,联合治疗组有效率为66.7% (24/36),高于对照组的30.3%(10/33),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07,P<0.05).对接受治疗的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价,结果表明联合治疗组中有75.0%(27/36)的患者生活质量良好,而对照组中只有48.5%(16/33)的患者生活质量良好,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4,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主要是疼痛、发热、腹泻等,只需对症处理.结论 RFA联合吉非替尼综合治疗晚期肺腺癌的方案优于单纯采用RFA的治疗方案.

  • 二甲双胍对不同分化程度的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相关作用机制

    作者:王静璐;史惠蓉;谢娅;彭铮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不同分化程度的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选取高分化子宫内膜癌细胞系Ishikawa和低分化子宫内膜癌细胞系AN3CA细胞。(1)活细胞计数(CCK-8)法检测二甲双胍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信号通路抑制剂——AG1478作用后Ishikawa和AN3CA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实验分为3组,二甲双胍组:加入不同浓度(分别为0.01、0.1、1、5、10 mmol/L,为终浓度,下同)的二甲双胍100μl;AG1478组:加入不同浓度(分别为1、5、10、15μmol/L)的AG1478100μl;二甲双胍+AG1478组:加入不同浓度(分别为0.1、1、5 mmol/L)的二甲双胍和不同浓度(分别为1、5、10μmol/L)的AG1478100μl。各组细胞继续培养24、48、72 h后检测其增殖能力的变化。(2)逆转录(RT)-PCR技术检测不同浓度(分别为0.01、0.1、1、5、10 mmol/L)二甲双胍作用24 h后Ishikawa和AN3CA细胞中EGFR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3)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二甲双胍(1 mmol/L)作用不同时间(分别为2、4、6、8 h)后Ishikawa和AN3CA细胞中总EGFR、磷酸化EGFR(p-EGFR)和总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磷酸化ERK1/2(p-ERK1/2)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1)CCK-8法检测显示,不同浓度的药物作用不同时间后,二甲双胍组、AG1478组、二甲双胍+AG1478组对Ishikawa和AN3C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均呈明显的时间-剂量依赖性(P<0.05);但二甲双胍对Ishikawa细胞增殖的抑制率明显低于AN3CA细胞(P<0.05),而AG1478、二甲双胍+AG1478对Ishikawa细胞增殖的抑制率明显高于AN3CA细胞(P<0.05),且二甲双胍与AG1478联合应用的抑制率明显高于单一药物(P<0.05)。(2)RT-PCR技术检测显示,不同浓度(分别为0.01、0.1、1、5、10 mmol/L)的二甲双胍作用24 h后,Ishikawa细胞中EGFR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74±0.03、0.61±0.04、0.46±0.03、0.31±0.03、0.23±0.03,AN3CA细胞中EGFR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79±0.20、0.61±0.03、0.50±0.05、0.32±0.03、0.26±0.04,其抑制作用均呈明显的浓度依赖性(P<0.01)。(3)western blot法检测显示,与未经二甲双胍作用的细胞比较,二甲双胍分别作用2、4、6、8 h后,Ishikawa及AN3CA细胞中总EGFR和总ERK1/2蛋白的表达水平变化不明显,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EGFR及p-ERK1/2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呈明显的时间依赖性(P<0.01)。结论二甲双胍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其抑制作用与癌细胞的分化程度相关;二甲双胍增强AG1478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二甲双胍的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抑制p-EGFR蛋白从而抑制p-ERK1/2蛋白的表达,进而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

  • 极光激酶B抑制剂AZD1152对顺铂耐药卵巢上皮性癌Hey细胞的作用

    作者:麻亚茜;李秀珍

    目的 探讨极光激酶B选择性抑制剂AZD1152(AZD)对顺铂耐药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细胞的作用.方法 以顺铂耐药卵巢癌细胞株Hey细胞为研究对象,实验分为4组,AZD组、顺铂组、AZD+顺铂组、对照组,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4组Hey细胞的相对增殖率[以吸光度(A)药物组/A对照组×100%表示],生物荧光法检测4组Hey细胞的凋亡水平[以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 3/7相对活性表示],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4组Hey细胞中hTERC和C-myc癌基因的表达[hTERC(红色)、C-myc(绿色)的荧光点数分别表示hTERC和C-myc基因的拷贝数]及Hey细胞的染色体倍数[SE7(蓝色)的荧光点数表示染色体的倍体数].结果 MTT比色法检测显示,AZD组(10和20 nmol/L的AZD分别处理24和48 h)Hey细胞的相对增殖率[10、20 nmoL/L的AZD处理24 h时分别为(81.4±3.6)%、(81.4±3.6)%,处理48 h时分别为(43.1±2.0)%、(38.5±1.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0% (P <0.01);且同一浓度的AZD处理时,随着处理时间(分别为24、48 h)的延长,其增殖抑制作用明显增强(P<0.01).与顺铂组(2、4、7μmol/L的顺铂分别处理24和48 h)相比,AZD+顺铂组(10或20 nmoL/L的AZD +2、4或7μmol/L的顺铂分别处理24和48 h)Hey细胞相对增殖率明显下降(P<0.01),而且AZD和顺铂两药间存在叠加效应.生物荧光法检测显示,AZD组(10 nmol/L) Hey细胞中caspase-3/7的相对活性为1.45 ±0.08,与对照组(1.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AZD+顺铂组(10 nmol/L的AZD+4μmol/L的顺铂)、顺铂组(4 μmol/L) Hey细胞中caspase-3/7的相对活性分别为1.76 ±0.12、1.01 ±0.04,AZD+顺铂组分别与顺铂组、AZ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FISH技术检测显示,与对照组、顺铂组相比,AZD组和AZD+顺铂组细胞中hTERC、C-myc的拷贝数和Hey细胞的染色体倍数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ZD可以有效抑制顺铂耐药卵巢癌Hey细胞的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AZD单用或与顺铂联合使用均可诱导Hey细胞多倍体的形成.

  • 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难治性非小细胞肺癌六例的临床观察

    作者:徐媺;徐艳霞;高炜

    观察Iressa治疗晚期难治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选择6例住院的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治疗观察.6例患者均接受≥6个周期含铂类药物的联合化疗后病情进展(PD)或复发者.治疗方案为Iressa单药口服250 mg,1次/d,直至死亡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病灶进展.每月1次胸部CT扫描评价疗效.6例患者中2例部分缓解(PR),3例病情稳定(SD),1例进展(PD).4例症状缓解,缓解明显的症状为憋气、咳嗽和疼痛,出现症状缓解的中位时间为14 d.常见的毒副反应为易于控制和逆转的皮疹和腹泻.

  • 吉非替尼对肝癌Bel7402细胞株放射增敏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石静滨;张卓;徐晓颖;陈英海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吉非替尼(gefitinib)联合不同剂量放疗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株的放射增敏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测定浓度分别为0、1、2.5、5、10、20、40和80 tmol/L Gefitinib对肝癌Bel7402细胞株的生长抑制率;克隆形成实验测定SF(存活分数),观察放射敏感性,计算细胞生存率,拟合生存曲线并计算放射增敏比,观察放射增敏作用.结果:MTT实验结果表明,Gefitinib单独作用于肝癌Bel7402细胞株具有对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其IC50(半数抑制浓度)为7.26μmol/L.不同浓度的Gefitinib与不同剂量照射人肝癌Bel7402细胞株,SF与单纯放射治疗相比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靶单击模型,拟合生存曲线为人肝癌Bel7402细胞株R(放疗)+0.1×IC50 Gefitinib、R+0.2×IC50Gefitinib生存分数其放射增敏比(SER)分别为1.237 5和1.345 6.结论:Gefitinib对肝癌Bel7402细胞株有抑制增殖作用,其IC50值为7.26 μmol/L.Gefitinib对肝癌Bel7402细胞株有放射增敏作用,并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通过放射生物学参数及细胞生存曲线表明其放射增敏作用增强.

  • 吉非替尼治疗晚期肺腺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程刚;伍建宇;张永强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易瑞沙)治疗晚期肺腺癌的疗效及生存期.方法:对45例ⅢB~Ⅳ期经化疗失败的或不能耐受化疗及不愿接受化疗的晚期肺腺癌用吉非替尼每次250 mg/d口服.第1次用药后4周评价疗效,以后每8周1次或出现新的症状及原有症状加重时随时评价.结果:本组可评价疗效40例,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14例,客观缓解率(CR+PR)为40%;疾病控制率(CR+PR+SD)为77.5%,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 为5.43个月,中位生存期为 12.20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48.15%和24.07%.亚组分析显示,ECOG PS评分≥2分的生存期(3.97个月)明显差于PS<2分的(19.87个月),P=0.000 0;而从吸烟状况、性别、有无化疗及年龄上来看,不吸烟、女性明显好于吸烟、男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有无化疗及年龄≥70或<70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常见的毒副反应为皮疹[68.8%(31/45)]和腹泻[33.3%(15/45)],多为轻度;有2例可疑间质性肺病变.结论:吉非替尼对晚期肺腺癌的疗效可靠,安全性好.ECOG PS评分对其疗效有明显的影响;是否吸烟及性别状况对其疗效有影响的趋势,而之前有无化疗及年龄的因素对其影响不大.

  • 吉非替尼治疗化疗失败晚期肺腺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志刚;段家华;姚杰;王洋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治疗化疗失败的晚期肺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3例患者均每日口服吉非替尼250 mg,直到病情进展时停药.同时选择性配合营养支持疗法、降低颅内压和止痛等治疗.观察症状变化、近期疗效、肿瘤进展时间、生存期及不良反应.结果:服药1个月后33例患者CR 3例(9.09%),PR 21例(63.6%),SD 8例(24.2%),PD 1例(3.03%).有效率(RR)为72.7%,疾病控制率(DCR)为96.97%.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TP) 9.9个月.疗效以不抽烟者为好,P<0.05.性别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例生存时间>19个月,6例>14个月,1年生存率27.3%.13例生存时间>9个月,8例>6个月,3例>3个月.毒副作用主要为胸面部丘疹及色素沉着和轻微的消化道反应.结论:化疗失败的晚期肺腺癌应用吉非替尼治疗效果较好且安全,患者的耐受性及顺从性好.进一步的疗效和应用范围以及安全性有待更深入地研究、观察.

  • 吉非替尼挽救性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初步观察

    作者:李志革;宋向群;于起涛;曾爱屏;周达;何剑波;王惠临

    为了观察吉非替尼(gefitinib)挽救性治疗化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给45例化疗失败的晚期NSCLC患者口服吉非替尼250 mg/d,直至病情进展或不能耐受毒性(至少30 d).结果全组总有效率为51.1%(23/45),其中CR 3例,PR 20例,SD 5例,疾病控制率为62.2%(28/45).中位生存时间为4个月,其中有效者为7个月,无效者则为2个月,1年生存率为21.3%.不良反应主要为Ⅰ~Ⅱ度皮疹(64.4%)、腹泻(31.1%)和恶心呕吐(24.4%).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吉非替尼治疗化疗失败的晚期NSCLC的疗效好,不良反应轻,有望成为晚期NSCLC一线或二线治疗标准.

  • 吉非替尼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和毒副作用的分析

    作者:赵明芳;胡雪君;刘云鹏;于萍;金波;滕月娥;张敬东

    收集我科2005年2月~2006年9月病理确诊的复发/转移或局部晚期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36例,单药口服吉非替尼(易瑞沙)250 mg/kg,>30 d,分析影响吉非替尼疗效和毒副作用的因素.结果:36例患者均可评效,CR 1例,PR 25例,SD 4例,PD 6例,客观有效率为72.2%,疾病控制率为83.3%.吸烟与RR、DCR、TTP时间相关(P值分别为0.049、0.024和0.033 44),性别、年龄与RR相关(P值分别为0.026和0.028),KPS<60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P=0.048 2;总的中位TTP为5.5个月.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依次是皮肤干燥、皮疹、腹泻、指(趾)甲改变等不良反应,皮肤干燥和皮疹与RR相关(P值分别为0.012和0.022).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吉非替尼治疗晚期NSCLC的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大多为轻-中度,可耐受.吸烟是预后不良因素,性别、年龄、皮肤干燥和皮疹与近期疗效相关.

  • 吉非替尼治疗晚期肺腺癌多脏器转移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凤;邢丽娜;马艳伟

    为了探讨吉非替尼(易瑞沙)单药治疗进展的晚期肺腺癌多脏器转移患者的疗效与不良反应,18例合并多脏器转移的进展的晚期肺腺癌患者接受治疗.易瑞沙250 mg口服,每日1次,服用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治疗后每4周复查1次,16周后每8周复查1次.结果:本组18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其中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6例,无变化4例,进展7例.有效率为38.8%,疾病控制率61.1%.临床获益率为44.4% ,常见不良反应为Ⅰ、Ⅱ度皮肤改变和腹泻,未发生Ⅲ度以上不良反应.初步研究结果提示,易瑞沙治疗化疗后进展的晚期肺腺癌合并多脏器转移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是晚期肺腺癌多脏器转移患者的佳选择之一.

  • 吉非替尼对鼻咽癌细胞抑制作用及其对EGFR表达影响的探讨

    作者:彭培建;林忠;廖海;李苏;张力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gefitinib), 商品名易瑞沙(iressa)对鼻咽癌细胞的抑制作用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突变及基因拷贝数之间的关系.方法:以人鼻咽癌细胞株CNE-1、CNE-2、HONE-1、SUNE-1、HNE-1和HNE-2作为研究对象,采用MTT法检测吉非替尼对这些细胞株的抑制作用.收集培养的各株鼻咽癌细胞,抽提DNA,应用PCR方法扩增EGFR的整个酪氨酸激酶(TK)区域的7个外显子(18~24号),然后从正反2个方向对其进行测序.应用探针LSI EGFR SpectrumOrange/CEP 7 SpectrumGreen probe以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进行EGFR基因拷贝数的检测.结果:吉非替尼能够抑制6株鼻咽癌细胞株的增殖,并且这种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吉非替尼抑制6株鼻咽癌细胞株CNE-1、CNE-2、HONE-1、SUNE-1、HNE-1和HNE-2增殖的IC50值分别为(25.2±3.2)、(20.1±5.6)、(25.5±4.5)、(16.7±4.2)、(23.5±7.8)和(23.0±6.5) μmol/L(P>0.05).检测了6株鼻咽癌细胞的整个TK区域的7个外显子,均未见有突变;经FISH检测的6株鼻咽癌细胞株中,仅细胞株HNE-2中存在EGFR基因扩增.结论:吉非替尼能够抑制鼻咽癌细胞株的增殖,而这种抑制作用与EGFR的基因拷贝数未见明显相关性,与TK区域的突变关系尚不清楚.

  •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EGFR突变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作者:李睿;陈元;冷彦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突变,探讨突变特征及其在肺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收集46例手术切除肺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分别提取DNA,采用PCR法扩增编码EGFR基因的第18、19、20及21外显子片段,对扩增片段进行DNA测序及分析.结果:46例NSCLC中12例(26.1%)患者肺癌组织存在EGFR酪氨酸激酶结合域的体细胞突变;癌旁组织均未发现突变.12例突变中,9例(75.0%)19号外显子上发生缺失突变,3例(25.0%)21号外显子上发生替代突变.伴细支气管肺泡癌分化特征的肺腺癌突变率(7/9,77.8%)显著高于普通腺癌(5/23,21.7%)和鳞癌(0/12,0)的突变率,P<0.05;女性突变率(9/15,60%)显著高于男性(3/31,9.7%),P<0.05;不吸烟者突变率(9/20,45%)显著高于吸烟者(3/26,1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内NSCLC患者存在EGFR突变,女性、非吸烟者及伴细支气管肺泡癌分化特征的肺腺癌提示突变的高发性.

  • 厄洛替尼联合CIK细胞治疗EGFR基因突变的肺腺癌

    作者:栗敏;梅家转;刘桂举

    传统的化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已到了一个“平台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TKI)的问世使非小细胞肺癌的总生存期及1年生存率明显提高[1]。对于亚裔、腺癌及不吸烟的女性患者,尤其是EGFR基因突变的人群,近年来开展的一系列实验都验证了厄洛替尼在一线肺癌治疗中的地位[2]。但因该药价格昂贵,大部分患者在一线化疗失败后才选择厄洛替尼治疗,因此有效率明显低于一线治疗,如何进一步提高二线靶向治疗的有效率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细胞因子激活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过继性免疫治疗方法,其主要治疗靶点为肿瘤细胞表面的NKG2D配体。有研究表明,厄洛替尼可以上调肺腺癌A549细胞表面NKG2D配体的表达,增强自然杀伤(NK)细胞对A549细胞的杀伤活性[3]。笔者二线应用厄洛替尼联合CIK细胞治疗EGFR基因突变的一线化疗失败肺腺癌患者21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厄洛替尼耐药型肺癌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作者:崔焱;齐大亮

    2008年,肺癌是全球男性癌症相关死亡的首要原因,是女性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2012年,因肺癌死亡占所有癌症死亡的比例为:女性26%,男性29%[1]。肺癌预后不良是由于在许多情况下无症状期会持续很长时间,很多患者在确诊时已没有手术机会。除了手术,患者可能会接受放射治疗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包括不同的化疗方案以及分子靶向治疗。目前,肿瘤转移和耐药问题增加了治疗难度和疾病复发的风险。耐药分为原发耐药和继发耐药。厄洛替尼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是癌症药物治疗的常用药物。而耐药也是这种药物维持疗效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就厄洛替尼耐药型肺癌的治疗综述如下。

  • 小分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拉帕替尼

    作者:李岩峰;白秋江;赵军

    拉帕替尼是小分子4-苯胺基喹唑啉类激酶抑制剂,以甲苯磺酸盐水化物的形式存在.化学名称为N-(3-氯-4-{[(3-氟代苯)甲基]氧}苯)-6-[5-({[2-(甲磺酰)乙基]氨基}甲基)-2-呋喃]-4-喹唑啉双(4-甲苯磺酸)一水化合物,分子量943.5.拉帕替尼为黄色固体,25°C水中溶解度 0.007 mg/ml,在0.1N HCl 中溶解度 0.001 mg/ml.

  • 吉非替尼联合化疗治疗老年中晚期肺腺癌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沛;王彦荣;李宏宇;王强

    目的 观察吉非替尼联合化疗治疗老年中晚期肺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7例患者化疗同时均口服吉非替尼250 mg,直到疾病缓解时停药,同时选择性配合营养支持疗法、降低颅内压、抗骨转移治疗和止痛等治疗.观察症状变化、近期疗效、肿瘤进展时间、生存期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27例患者CR 3例(11.11%),PR 16例(59.26%),SD 5例(18.52%),PD 3例(11.11%).有效率(RR)为70.4%,疾病控制率(DCR)88.9%.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TP)11.3个月.疗效以不吸烟者为好(P<0.05);性别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例生存时间>24个月,5例>12个月,1年生存率29.6%,8例>8个月,8例>3个月.毒副作用主要为腹泻Ⅱ~Ⅲ度、胸面部丘疹、色素沉着等.结论 中晚期肺腺癌应用吉非替尼联合化疗疗效较好且安全,患者的耐受性及顺从性好.

  • 结肠癌细胞微小核糖核酸-200c表达和上皮间质转化与吉非替尼敏感性关系

    作者:徐莹;王舒蓓;王海郦;孙蕴伟

    目的 探讨微小核糖核酸(miRNA)-200c及上皮间质转化(EMT)与结肠癌细胞对吉非替尼治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吉非替尼对4种人结肠癌细胞系HT29、SW620、HCT116、SW480的生长抑制作用;以实时定量PCR法检测4种结肠癌细胞中miRNA-200c,上皮标志物(E-钙黏蛋白),间质标志物[波形蛋白、具锌指E盒结构的同源异性盒1(ZEB 1)]mRNA水平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E-钙黏蛋白、波形蛋白、ZEB 1蛋白水平表达.外源性上调或下调miRNA-200c表达,观察EMT相关基因表达变化及细胞对吉非替尼敏感性的变化.结果 HT29细胞对吉非替尼为敏感[半数抑制浓度(IC50)=(7.70±0.31) μmol/I],其miRNA-200c与E-钙黏蛋白表达量均为高,波形蛋白及ZEB 1表达水平极低;HCT116及SW480细胞系对吉非替尼为中度敏感[IC50=(11.88±0.97),(16.63士0.45)μmol/L],其miRNA-200c、E-钙黏蛋白呈中等程度表达;SW620细胞系对吉非替尼不敏感[IC50=(26.43±3.68) μmol/L],miRNA-200c与E-钙黏蛋白表达量低,波形蛋白及ZEB 1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其他3种细胞系.外源性上调miRNA-200c表达后,SW620细胞中E-钙黏蛋白表达上调,ZEB 1及波形蛋白表达下调,同时细胞对吉非替尼的敏感性亦显著提高;相反,外源性下调miRNA-200c表达后,HT29细胞中E-钙黏蛋白表达下调,ZEB 1及波形蛋白表达上调,同时细胞对吉非替尼的敏感性显著降低.结论 miRNA-200c可能通过调控EMT,上调E-钙黏蛋白表达,进而影响结肠癌细胞对吉非替尼的敏感性.

  • 联合干扰素-α和吉非替尼对结肠癌细胞的生物学作用研究

    作者:张树贤;陈平;王舒蓓;徐莹;孙蕴伟

    目的 探讨干扰素(IFN)-α、吉非替尼对人结肠癌细胞系HCT116的增殖、凋亡作用.方法 采用结肠癌细胞HCT116为研究对象,观察不同浓度IFN-α(50 U/ml和100 U/ml)、吉非替尼(0.5 μmol/L,2.5 μmol/L和5.0 μmol/L)单独和联合应用(IFN-α 50 U/ml+吉非替尼0.5 μmol/L)和不同作用时间点(作用24、48和72 h)对细胞的生物学作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药物对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学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IFN-α、吉非替尼单独和联合应用均能明显抑制HCT116的增殖(P值均 <0.05),且抑制程度与药物作用时间和药物浓度之间存在依赖效应.药物作用下可观察到细胞呈现凋亡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学结果显示HCT116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IFN-α(50 U/ml)、吉非替尼(0.5 μmol/L)单独和联合应用72 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5.6%±0.6%、13.6%±0.4%和31.2%±0.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IFN-α、吉非替尼均能抑制HCT116细胞生长并诱导细胞凋亡,两者联合应用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 盐酸厄洛替尼合成路线图解

    作者:原友志;唐家邓;岑均达

    盐酸厄洛替尼(erlotinib hydrochloride,1),化学名为N-(3-乙炔基苯基)-6,7-二(2-甲氧基乙氧基)-4-喹唑啉胺盐酸盐,是美国OSI Pharmaceuticals公司开发的4-氨基苯基喹唑啉类口服抗肿瘤药,2004年美国FDA批准上市,临床用于治疗胰腺癌和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本品系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靶向可逆并选择性作用于酪氨酸激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亚型(EGFR-TK),其作用机制是在细胞内与底物竞争,抑制EGFR-TK磷酸化,阻断肿瘤细胞信号的转导,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诱导其调亡[1,2].

  • 11C-PD153035摄取与肿瘤EGFR表达水平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王卉;杨国仁;宋现让;赵书强;王兴武;赵伟;魏玲;于金明

    目的 研究11C-4-(3-溴苯氨基)-6,7-双甲氧喹唑啉(PD153035)摄取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在体外测定人乳腺癌细胞MDA-MB-468、MDA-MB-231和人肺腺癌细胞A549的EGFR表达水平以及对11C-PD153035的摄取.分别建立裸鼠种植瘤模型,通过尾静脉注射11C-PD153035后即刻行PET显像,用感兴趣区(ROI)法在注射后即刻及10,20,30,40,50和60 min测定病灶/健侧前肢正常组织放射性计数(T/NT)比值.显像结束后立即处死动物,切除肿瘤,测量肿瘤内摄取的放射性.结果 在体外肿瘤细胞对11C-PD153035的摄取与肿瘤细胞EGFR表达水平明显相关(r2=0.78,P=0.001).在动物体内,T/NT与肿瘤细胞的EGFR表达水平明显相关(r2=0.65,P=0.004).离体肿瘤组织对11C-PD153035的摄取与肿瘤细胞的EGFR表达水平明显相关(r2=0.64,P=0.005).结论 11C-PD153035的摄取与肿瘤细胞的EGFR表达水平明显相关,EGFR的11C-PD153035 PET显像有可能为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

26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