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二甲双胍对不同分化程度的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相关作用机制

    作者:王静璐;史惠蓉;谢娅;彭铮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不同分化程度的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选取高分化子宫内膜癌细胞系Ishikawa和低分化子宫内膜癌细胞系AN3CA细胞。(1)活细胞计数(CCK-8)法检测二甲双胍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信号通路抑制剂——AG1478作用后Ishikawa和AN3CA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实验分为3组,二甲双胍组:加入不同浓度(分别为0.01、0.1、1、5、10 mmol/L,为终浓度,下同)的二甲双胍100μl;AG1478组:加入不同浓度(分别为1、5、10、15μmol/L)的AG1478100μl;二甲双胍+AG1478组:加入不同浓度(分别为0.1、1、5 mmol/L)的二甲双胍和不同浓度(分别为1、5、10μmol/L)的AG1478100μl。各组细胞继续培养24、48、72 h后检测其增殖能力的变化。(2)逆转录(RT)-PCR技术检测不同浓度(分别为0.01、0.1、1、5、10 mmol/L)二甲双胍作用24 h后Ishikawa和AN3CA细胞中EGFR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3)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二甲双胍(1 mmol/L)作用不同时间(分别为2、4、6、8 h)后Ishikawa和AN3CA细胞中总EGFR、磷酸化EGFR(p-EGFR)和总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磷酸化ERK1/2(p-ERK1/2)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1)CCK-8法检测显示,不同浓度的药物作用不同时间后,二甲双胍组、AG1478组、二甲双胍+AG1478组对Ishikawa和AN3C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均呈明显的时间-剂量依赖性(P<0.05);但二甲双胍对Ishikawa细胞增殖的抑制率明显低于AN3CA细胞(P<0.05),而AG1478、二甲双胍+AG1478对Ishikawa细胞增殖的抑制率明显高于AN3CA细胞(P<0.05),且二甲双胍与AG1478联合应用的抑制率明显高于单一药物(P<0.05)。(2)RT-PCR技术检测显示,不同浓度(分别为0.01、0.1、1、5、10 mmol/L)的二甲双胍作用24 h后,Ishikawa细胞中EGFR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74±0.03、0.61±0.04、0.46±0.03、0.31±0.03、0.23±0.03,AN3CA细胞中EGFR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79±0.20、0.61±0.03、0.50±0.05、0.32±0.03、0.26±0.04,其抑制作用均呈明显的浓度依赖性(P<0.01)。(3)western blot法检测显示,与未经二甲双胍作用的细胞比较,二甲双胍分别作用2、4、6、8 h后,Ishikawa及AN3CA细胞中总EGFR和总ERK1/2蛋白的表达水平变化不明显,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EGFR及p-ERK1/2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呈明显的时间依赖性(P<0.01)。结论二甲双胍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其抑制作用与癌细胞的分化程度相关;二甲双胍增强AG1478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二甲双胍的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抑制p-EGFR蛋白从而抑制p-ERK1/2蛋白的表达,进而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

  • 小剂量干扰素-γ通过P27kip1影响少突胶质细胞前体分化的机制

    作者:张敬华;谢利娟;朱建幸

    目的 探讨小剂量干扰素-γ(interferon-γ,INF-γ)调节少突胶质细胞前体P27kip1表达的有关信号通路.方法 新生1 d的SD大鼠无菌条件下取出大脑皮层制成混合胶质单细胞悬液,用完全培养基培养7~10 d,采用振荡结合差速贴壁方法并用无血清化学条件培养基培养获取少突胶质细胞前体.少突胶质细胞前体培养同时向各组培养细胞中分别添加IFN-γ、AG490、Fludarabine,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Western印迹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P27kip1 mRNA及蛋白的表达和对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 (1)IFN-γ组较对照组细胞P27kip1 mRNA和蛋白表达量减少(t=85.535,P<0.05;t=12.481,P<0.05),IFN-γ+AG490组和IFN-γ+Fludarabine组较IFN-γ组细胞P27kip1 mRNA和蛋白表达量增加(P<0.05).(2)IFN-γ组的JAK2/STAT1磷酸化程度高于其他3组(P<0.05).(3)IFN-γ组髓鞘碱性蛋白阳性细胞百分比为(68.42±2.53)%,相对于对照组[(88.21±1.97)%]明显减少(t=10.682,P<0.05),IFN-γ+AG490组髓鞘碱性蛋白阳性细胞百分比为(57.63±2.75)%,相对IFN-γ组进一步下降(t=5.002,P<0.05),而IFN-γ+Fludarabine组髓鞘碱性蛋白阳性细胞百分比[(79.53±4.15)%]相对IFN-γ组却有所增加(t=3.957,P<0.05).结论小剂量INF-γ通过JAK2/STAT1信号通路调节少突胶质细胞前体P27kip1的表达.Fludarabine能有效减弱小剂量INF-γ对少突胶质细胞前体分化成熟的抑制作用.

  • PY20抗体检测bcr-abl阳性细胞内磷酸化酪氨酸的临床应用

    作者:主鸿鹄;刘艳荣;秦亚溱;常艳;李金兰;阮国瑞;江滨;陈珊珊;陆道培

    目的探讨酪氨酸磷酸化抗体PY20检测bcr-abl阳性细胞的特异性及其可能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多色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方法,同时标记膜CD45和胞质PY20抗体,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bcr-abl阳性细胞系(K562、MEG-01)和阴性细胞系(Jurkat、MCF-7)的酪氨酸磷酸化水平.并利用bcr-abl蛋白酪氨酸磷酸化特异性阻断剂伊马替尼作用K562细胞和MEG-01细胞,观察PY20抗体的特异性.检测了49例白血病患者和3名正常人的骨髓细胞,包括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Ph-ALL、急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Y20+细胞占白血病细胞群的10%以上定义为阳性.以阳性细胞的平均荧光强度(MFI)表示其酪氨酸磷酸化水平.结果bcr-abl阳性细胞系、10例初诊CML和8例Ph+ALL患者PY20抗体均为阳性,而bcr-abl阴性细胞系、20例bcr-abl阴性白血病患者和3名正常人PY20抗体均为阴性.伊马替尼作用后K562细胞和MEG-01细胞的酪氨酸磷酸化水平随作用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10例初诊和9例伊马替尼治疗有效的CML患者PY20+细胞占有核细胞的比例分别为(54.20±19.82)%和(14.84±6.17)%(P《0.05),而2例伊马替尼耐药者PY20+细胞比例分别为64.3%和57.2%.2例伊马替尼耐药患者和9例伊马替尼治疗有效患者的CML细胞的MFI分别为99.42±4.87和46.41±4.67(P《0.01).结论酪氨酸磷酸化抗体PY20对bcr-abl阳性细胞具有相对特异性,有可能应用于bcr-abl阳性疾病如CML和Ph+ALL的早期快速辅助诊断,同时有可能作为判断该类疾病对伊马替尼敏感性的一个辅助指标.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进展

    作者:李珍;房佰俊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一种造血干细胞克隆性骨髓增殖性肿瘤.尽管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可抑制Bcr/Abl激酶活性,并在慢性期CML治疗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而且耐受性良好,但TKI有很多的不良反应.目前对于CML患者和社会而言,TKI的治疗已成为一个沉重的负担.因此,迫切需要探索清除来源于Ph+恶性干细胞克隆的CML微小残留病灶有望获得CML永久治愈和长期无病生存的方法,现就其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清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JAK2/STAT3信号通路的表达

    作者:李凤萍;杨孟雪;李显文;杨波;李思成;李健;安小娟

    目的 探讨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2/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JAK2/STAT3)信号通路在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取健康志愿者、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和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的血清孵育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24 h,通过给予JAK2特异性抑制剂AG490阻断JAK2/STAT3信号通路,并将细胞按不同处理方式分为对照组(NC组)、单纯糖尿病组(DM组)、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DV组)、单纯糖尿病+AG490组(DM+AG490组)及糖尿病大血管病变+AG490组(DV+AG490组),各30例.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各组细胞JAK2、STA T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LT1)mRNA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JAK2、STAT3和磷酸化STAT3 (p-STAT3)蛋白表达量.结果 与NC组比较,DM组和DV组HUVEC细胞内JAK2、STA T3mRNA和JAK2、p-STAT3的蛋白表达水平均上调(P<0.05),且DV组JAK2、STA T3 mRNA和JAK2、p-STAT3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DM组(P<0.05).DM+AG490组和DV+AG490组的JAK2、STA T3 rnRNA和JAK2、p-STAT3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低于DM组、DV组(P<0.05).与NC组和DM组比较,DV组VEF和FLT1 mRNA的表达水平上调(P<0.05);而与DV组比较,DV+AG490组VEGF和FLT1 mRNA的表达水平均下调(P<0.05).结论 JAK2/STAT3信号通路可能参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病过程.

  •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恶性黑素瘤分子靶向治疗中的进展

    作者:周璐;陈浩;孙建方

    恶性黑素瘤是一种异质性肿瘤,不同发病部位或不同组织学类型,可能存在不同的基因和信号转导途径的异常.因此,针对异常基因、信号通路的靶向治疗药物的发明和临床应用为晚期黑素瘤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人常见的黑素瘤是肢端型,该型黑素瘤中常见的异常基因是c-kit基因.针对c-kit基因的靶向药物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治疗晚期黑素瘤方面已有较多体外研究及临床观察.主要介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中的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和非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3类药物的药理作用机制及国内外治疗黑素瘤的研究进展,以及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常见不良反应.

  • 肝再生磷酸酶-3及其抑制剂在肿瘤中的作用

    作者:王雯娟;何太平

    肝再生磷酸酶-3( PRL-3)是新的小分子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研究发现,PRL-3通过参与多种信号通路调控肿瘤进展.PRL-3在肿瘤组织中高表达能明显促进肿瘤转移,但在多数正常组织中不表达,因此有望成为肿瘤诊断的标志物及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 IR亚型在子宫内膜癌细胞系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作者:胡春艳;刘晨;谭宏伟;田燕妮

    目的:研究IR亚型在子宫内膜癌细胞系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方法:细胞系中,选取子宫内膜癌细胞系RL95‐2和KLE为研究对象,肝癌细胞系 Hep‐G2作为阳性对照;在组织中,子宫内膜癌组织为实验组,正常子宫内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IR两种亚型mRNA的表达、IR‐B蛋白的表达以及IR‐B酪氨酸磷酸化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IR的两种亚型在细胞系和组织中均有表达。IR‐B蛋白在RL95‐2细胞系中表达高,其次为 Hep‐G2细胞系,后是KLE细胞系。IR‐B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80±26.45)高于正常的子宫内膜组织(38±21.23)( P<0.05)。且酪氨酸磷酸化程度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65±23.43)高于正常的子宫内膜组织(34±23.43)( P<0.05)。IR‐B磷酸化与癌症分期(Ⅰ期43±43.35,Ⅱ期36±23.32,Ⅲ期75±52.42),细胞分化程度高低(分化程度高35±26.73,分化程度低68±34.32)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转移78±22.74,不转移23±34.43)相关( P<0.05)。结论:IR亚型在正常子宫内膜和癌变内膜中都会表达,但在癌变组织中表达升高,受体磷酸化程度升高,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发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