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老年SD大鼠脑组织间液内MR示踪剂扩散特征的研究

    作者:王帅文;石春彦;左龙;韩鸿宾;郭顺林;雷军强

    目的随着脑组织衰老的进展,神经细胞代谢及分泌产物在脑细胞外间隙(ECS)转运及引流特性发生不可逆性改变,本研究通过 MR 示踪剂在 ECS 内扩散的特征反映老年 SD 大鼠脑组织间液流动的改变,并通过软件计算将其量化。材料与方法分别选择实验组老年 SD 大鼠(15~17个月)8只及对照组正常成年 SD 大鼠(7~10个月)15只,尾状核注射 MR 示踪剂钆喷酸葡胺,分别于0.25 h、0.5 h、1 h、2 h、3 h、4 h 进行 MRI 扫描,观察造影剂在尾状核的动态分布,并测量造影剂的扩散及清除速率。结果实验组 SD 大鼠的示踪剂在 ECS 内的扩散率 D*为(3.25±0.46)×10-4 mm2/s,与对照组的(3.32±0.70)×10-4 mm2/s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39, P>0.05);但实验组尾状核区的示踪剂清除速率 k'为(0.29±0.08)×10-4/s,较对照组的(0.62±0.12)×10-4/s 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02,P<0.05)。结论SD 大鼠脑衰老组织的退行性改变引起 ECS 结构等变化,使脑组织间液清除减慢,这可能与代谢产物蓄积并终诱发多种老年性疾病有密切的关系。

  • 载脂蛋白M在大鼠体内清除及分布

    作者:张继琛;罗光华;张云;魏江;银培基;徐宁;张晓膺

    目的 研究载脂蛋白M(apoM)在大鼠体内的清除及分布.方法 用125I标记重组apoM,注入大鼠尾静脉,于不同时间点取血及各个器官,研究apoM在大鼠体内的清除和分布.结果 125I-apoM的标记率为98%,大鼠血液中清除过程曲线符合二房室开放型模型,分布相半衰期T1/2(α)=0.485 h,消除相半衰期T1/2(β)=9.680 h,分数清除率(FCR)=11.960/h.apoM在大鼠组织和器官的分布用每克组织放射性表示,胃分布高,小肠、肝、肺、肾分布次之,脑分布低,且每克组织放射性随时间增加逐渐降低.将每克组织放射性换算成总组织放射性时,小肠高,胃和肝次之.结论 ApoM在大鼠血液中清除过程曲线符合二房室开放型模型,在血液中FCR=11.960/h.125I-apoM主要在胃、小肠和肝被结合摄取,小肠、胃和肝可能存在结合及摄取125I-apoM的结合位点,胃、小肠及肝脏可能是参与apoM代谢的重要器官,存在着apoM的受体.

  • 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脂与肌酐清除率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耿婕;陈树涛;丛洪良;王林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脂与肌酐清除率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784例年龄65岁及以上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和肌酐清除率水平进行分组,比较各项血脂水平. 结果肌酐清除率水平随冠状动脉病变的逐渐加重明显下降(F=5.35,P<0.01).肾功能中重度损伤组(肌酐清除率小于0.83 ml· s-1·1.73 m-2)载脂蛋白A1(ApoA1)水平降低,载脂蛋白B(ApoB)水平升高(F=5.31,F=4.91,均P<0.01).男性中肾功能中重度损伤组ApoA1水平降低(F=3.52,P<0.05),ApoB水平升高(F=5.65,P<0.01),冠心病患者中肾功能中重度损伤组ApoA1水平降低(F=5.79,P<0.01),ApoB水平升高(F=4.56,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F=3.39,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肌酐清除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ApoA1和ApoB是冠心病的影响因素. 结论 血脂异常和肾功能减退均是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血脂异常同时引起肾脏损害.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需积极控制血脂,同时关注其他重要脏器功能.

  • 应用电泳技术分析飞行员富含三酰甘油脂蛋白亚组分及其代谢特征

    作者:王海燕;刘爱兵

    目的 分析富含三酰甘油脂蛋白(TRLs)分子组成及其代谢特征.方法应用脂蛋白电泳技术,对30例飞行员空腹和脂肪负荷餐后血浆做脂蛋白分析,以扫描图面积表示各亚组分构成,观察脂蛋白亚组分变化特点.结果 30例飞行员TRLs清除延迟发生率46.67%.TRLs分子脂蛋白亚组分由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中密度脂蛋白(IDL)、低密度脂蛋白(LDL)、乳糜微粒(CM)和脂蛋白a[LP(a)]组成.TRLs清除延迟典型扫描图特征为LDL左侧区面积增高,呈双峰或多峰.LDL、VLDL区面积增高,伴有高密度脂蛋白(HDL)面积降低.结论 高三酰甘油血症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是在代谢水平异常所致的TRLs清除延迟,TRLs清除延迟是核心环节.

  • 飞行员脂肪耐量调查

    作者:刘爱兵;胡滔;李鹏;辛洁;李卫东;张书海

    目的探讨飞行员脂肪负荷餐后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TRL)清除延迟发生率,TRL清除延迟与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纤维蛋白原(FIB)及一氧化氮(NO)的关系. 方法62名飞行员作为调查对象,测定其空腹12 h后和服黄油试验餐(黄油量1.3 g/kg体重)后血浆甘油三酯(TG)、HDL-C、FIB和NO水平. 结果 62名飞行员TRL清除延迟发生率为43.5%,其餐后8 h TG水平平均为空腹的2.5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FIB水平升高(P<0.01)HDL水平下降(P<0.05);餐后8 h血浆NO水平与空腹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飞行员脂肪负荷餐后TRL清除延迟发生率明显高于招飞学员的发生率(5%).血浆高HDL-C水平可能具有抗TRL清除延迟的作用.应注意TRL清除延迟与低HDL-C、高FIB血症等致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综合防治.

  • 阿德福韦酯过量相关肾功能不全

    作者:马小艳;蔡晧东

    1例69岁男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加入抗病毒治疗临床试验,基线血清肌酐89μmol/L,肌酐清除率为56 ml/min。给予拉米夫定100 mg/d口服。治疗48周,血清肌酐91μmol/L,肌酐清除率为54 ml/min。加服阿德福韦酯10 mg/d。3年后,患者血清肌酐升至113μmol/L,肌酐清除率为39 ml/min。考虑为阿德福韦酯相关肾功能不全。阿德福韦酯减量为10 mg,隔日1次,拉米夫定原剂量应用。6个月后复查,患者血清肌酐88μmol/L,肌酐清除率50 ml/min。

  • 药物代谢清除率体外预测模型研究进展与问题分析

    作者:张倩;王广基

    本文介绍了药物代谢清除率临床前预测的相关理论和数学模型,从而将所得的体外代谢清除率数据用于肝清除率的推算,并根据国内外学者对该预测方法准确度评估及体内体外相关性考察,指出该研究领域中出现的难点和可能的改进方案;以期使体内代谢行为的预测更加准确,并对尽早确定创新药物在人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行为是否适合进行进一步研究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为今后创新药物的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 用单血浆法预测双血浆法99mTc-二乙三胺五乙酸血浆清除率

    作者:马迎春;左力;张春丽;王梅;王海燕

    目的:寻找单血浆法(SPSM)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的适用条件,并用SPSM预测双血浆法(DPSM)的GFR结果.方法:选择近两年来在我院就诊的慢性肾脏病(CKD)患者335例,男192例,女143例,平均年龄(51.91±14.76)岁.同时用SPSM及DPSM测定99mTc-二乙三胺五乙酸(DTPA)血浆清除率,以DPSM血浆清除率(tGFR)为参考标准,对不同SPSM血浆清除率(sGFR)进行比较,开发出用sGFR预测tGFR的方程.用简化MDRD公式估计GFR(aGFR),阐明SPSM替代DPSM的时机.结果:当tGFR ≥ 30 mL/(min·1.73 m2)时,sGFR与tGFR呈高度相关,以Watson 改良的Christensen and Groth's公式表现好(r=0.977,P<0.001),预测方程为tGFR [mL/(min·1.73 m2)]=7.755 4+0.789 3×sGFR+0.002 4×sGFR2.aGFR小于50 mL/(min·1.73 m2)时诊断tGFR<30 mL/(min·1.73 m2)的敏感性为94.7%.结论:当aGFR ≥ 50 mL/(min·1.73 m2)时, 可用SPSM替代DPSM.

  • 磁共振示踪法定量计算药物在脑细胞外间隙分布参数

    作者:和清源;贺东奇;韩鸿宾;袁兰;杨笑红;彭云;喀蔚波;张昊;张海龙

    目的:采用磁共振示踪法模拟药物在脑细胞外间隙中的扩散、分布与清除过程,将获得的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对其分布相关参数进行拟合求解.方法:将示踪剂钆喷酸葡胺(gadolinium-diethylene triamine pent taacetic acidm,Gd-DTPA)作为外源药物注入大鼠脑细胞外间隙内,采用磁共振示踪法动态监测示踪剂在大鼠脑内的扩散、分布与清除,采用获得数据对药物在脑细胞外间隙中的各向同性分布建立包括扩散、清除及自分泌过程的生物数学模型,用Laplace变换法得到问题的解,并对实验观测数据进行数值微分处理后,在球坐标系中用线性回归的方法,给出包括药物在脑细胞外间隙中的扩散系数、清除率等参数估计方法.结果:将该方法用于动物实验数据,求得了实验动物的扩散系数D为(2.73±0.364)×10-4 mm2/s,清除速率常数k为(1.40±0.206)×10-5/s.结论:本方法可较准确地反映药物在脑细胞外间隙中各向同性分布的规律,并可作为进一步解决药物在脑细胞外间隙中各向异性分布问题的基础.

  • 血动态乳酸预测重症监护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

    作者:蒋文中;汤彦

    .血乳酸动态检测简单、快速,更具有实用性.

  • 血清胱蛋白酶抑制剂C测定对评价小儿肾功能的临床意义

    作者:范树颖;张碧丽;王文红;李莉;刘艳;孟英韬

    目的:探讨在肾脏疾病中检测血清胱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Cys C)浓度评价小儿肾小球滤过率(GFR)的价值.方法:用ELISA法测定65例肾脏病患儿血清Cys C浓度,同时每例患儿均测定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计算24 h肌酐清除率(Ccr),依据Ccr结果将患儿分为4组,分别比较肾功能降低各组与肾功能正常组血清Cys C、BUN及Scr的结果,并分析血清Cys C、BUN、Scr与Ccr的相关性.结果:在肾功能不全代偿期患儿中血清Cys C与肾功能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Scr、BUN与肾功能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ysC、Scr、BUN与Ccr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临床上用检测血清Cys C浓度来评价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准确性优于Scr、BUN,尤其对早期肾功能损害更加敏感,其方法简单、快捷、便于临床推广.

  • 乳酸清除率评估急性重度乙醇中毒患者预后的临床研究

    作者:魏绍震;卢绍禹

    目的 探讨乳酸清除率与急性重度乙醇中毒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80例入ICU即刻动脉血乳酸值高于2.0 mmol/L的急性重度乙醇中毒患者,入ICU 6 h后再次测定动脉血乳酸值,计算乳酸清除率.记录入ICU后的APACHEⅡ评分、病死率.80例分成存活组(76例)、死亡组(4例)以及高乳酸清除率组(68例)、低乳酸清除率组(12例).分析乳酸清除率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各组APACHEⅡ评分和初始动脉血乳酸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存活组乳酸清除率显著高于死亡组[[17.55%(14.08%,19.68%)] vs[(7.95%(-1.05%,8.70%)]),(P<0.01).高乳酸清除率组病死率显著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1.5%vs 25.0%,P< 0.01).结论 乳酸清除率可用于早期评估急性重度乙醇中毒患者的预后.

  • 早期监测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和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对危重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连晓芳;阎书彩;吴志红

    目的:探讨早期监测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和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central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 ScVO2)对危重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189例 ICU 住院的危重病患者根据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分为评分>30分组(A 组),>20~30分组(B 组),>10~20分组(C 组),0~10分组(D 组),比较4组早期(6h)血乳酸清除率、ScVO2、病死率等指标。患者均经过常规治疗及专科处理。治疗28d 后根据患者是否存活分为死亡组(61例)和存活组(128例),分析死亡组和存活组APACHEⅡ、早期血乳酸清除率、ScVO2等指标,并加以比较。分别对危重病患者 APACHEⅡ与早期血乳酸清除率、ScVO2的相关性加以分析。结果不同 APACHEⅡ评分组的血乳酸清除率、ScVO2、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死亡组 APACHEⅡ显著高于存活组(P <0.01),6h 乳酸清除率和 ScVO2显著低于存活组(P <0.01);APACHEⅡ与6h 乳酸清除率呈负相关(r =-0.618,P <0.05),与 ScVO2呈负相关(r =-0.695,P <0.05)。结论ScVO2和6h 血乳酸清除率与危重病患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并能通过 ScVO2和早期血乳酸清除率反映患者预后和转归情况,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 99mTc-MIBI清除在评价心肌细胞功能障碍中的应用

    作者:杜补林;李娜;李亚明

    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显像剂,可用于冠心病、肿瘤、甲状旁腺增生等疾病的诊断,尤其在冠心病的诊断、危险分层、预后评价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作为临床应用主要的心肌灌注显像剂,99mTc-MIBI在心脏的应用并不仅限于心肌灌注显像,心肌99mTc-MIBI清除的变化用来评价心肌细胞功能障碍的相关研究也多次被报道,并被认为可能成为基础和临床研究用来评价心肌细胞功能损伤的敏感指标.1 99mTc-MIBI在心肌细胞中的动力学机制

  • 药物的人体内肝脏代谢清除率的体外预测

    作者:李海燕;孙进;何仲贵

    在药物开发初期,就将药动学性质不佳的新化学实体剔除出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人体内肝脏代谢清除率的体外预测,可以淘汰那些可能从体内迅速被清除的化合物,并可以建立口服生物利用度的预测模型,以指导临床剂量的确定.本文以肝微粒体和肝细胞为模型,阐述药物的人体内肝脏代谢清除率的体外预测过程,并讨论药物的蛋白结合对预测的影响.

  • 血乳酸水平及其6小时清除率在重症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作者:李跃东;王锦权

    目的 探讨重症患者的血乳酸水平及其6h清除率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58例重症患者,入ICU时检测其动脉血乳酸水平,并在6h后复检,计算出该患者6h血乳酸清除率及相应的A-PACHEⅡ评分;根据疾病的转归,将患者分为存活组(43例)和死亡组(15例);按患者入ICU时的血乳酸浓度,将患者分为高乳酸血症组(38例)和乳酸性酸中毒组(20例);根据6h血乳酸清除率值,将患者分为低乳酸清除率组(23例)和高乳酸清除率组(35例).结果 与死亡组相比,存活组患者的6h血乳酸清除率高[ (38.74±2.24)% vs.(16.28±2.31)%,P<0.01],而入ICU时的血乳酸水平和APACHEⅡ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乳酸血症组患者病死率和APACHEⅡ评分均低于乳酸性酸中毒组(P<0.05);低6h血乳酸清除率组患者病死率高于高6h乳酸清除率组(43.43%vs.14.28%,P<0.05),两组间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症患者随着血乳酸水平增加APACHEⅡ评分也逐渐升高(P<0.05).结论 血乳酸水平可作为判断重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而6h血乳酸清除率对患者的预后评估意义更大.

  • 动脉血乳酸水平评估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研究

    作者:王长远;秦俭;王晶;孙长怡

    目的 研究老年脓毒症患者动脉血乳酸浓度和乳酸清除率对其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选择动脉血乳酸浓度升高的老年脓毒症患者56例,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入院血乳酸水平、6 h和24 h乳酸清除率、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 Ⅱ评分)、机械通气使用率等指标,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影响患者预后的指标.结果 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比较,入院时动脉血乳酸浓度明 显升高,6 h和24 h乳酸清除率显著降低(P<0.05);入院时动脉血乳酸水平、6h乳酸清除率、机械通气使用、APACHE Ⅱ评分与患者的预后有关(P<0.05).结论 入院时动脉血乳酸值和6h乳酸清除率是评估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良好指标.

  • 离体培养大鼠肠道菌群对射干总苷中鸢尾苷的代谢影响

    作者:王静;刘声音;张振秋;李国信

    目的 观察射干总苷的主要成分鸢尾苷在胃肠道的转化过程,了解其在体内发生药理活性的途径.方法 采用离体培养大鼠肠道菌群法,加入射干总苷提取物37℃厌氧培养,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肠菌培养液中鸢尾苷的代谢情况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鸢尾苷能被肠道菌群代谢成鸢尾黄素,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药物浓度对代谢率有一定的影响.结论 鸢尾苷在肠道菌群作用下代谢的量和鸢尾黄素转化的量不成正比,说明鸢尾黄素可能是代谢的中间体,值得进一步研究.

  • S.T.O.N.E.肾结石评分系统预测经皮肾镜取石术后结石清除率的应用研究

    作者:黄金杯;李晓东;许宁;薛学义;郑清水;魏勇

    目的:探讨S.T.O.N.E.肾结石评分系统用于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87例行PCNL的肾结石患者的一般情况、术前情况、结石特征、手术情况及围手术期情况等,应用S .T .O . N.E.肾结石评分系统对患者术前的肾结石进行评分,分析S.T.O.N.E.评分与结石清除率、术后并发症等的关系。结果结石清除组的术前体质量指数及 S.T.O.N.E.评分均明显低于残留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结石大截面积、皮肾通道距离、梗阻程度及受累肾盏数的评分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T.O.N.E.评分、结石大截面积、皮肾通道距离、梗阻程度及受累肾盏数与结石清除状态相关(P<0.05),而结石Ct值与结石清除状态无相关性(P>0.05)。结论 S.T.O.N.E.肾结石评分系统有助于预测PCNL的术后的结石清除状态。

  • 滤泡状甲状腺癌转移灶131Ⅰ的代谢速率

    作者:张一帆;贾士铨;刘勇;王朝晖;夹访贤;韩建奎;李彪;朱承谟

    目的:研究治疗剂量条件下,滤泡状甲状腺癌转移灶的131Ⅰ代谢规律.方法:采用γ照相机对滤泡状甲状腺癌患者癌转移灶行1~8 d、16 d、24 d的图像采集,观察转移灶内每个象素放射性计数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通过曲线拟合求解代谢参数.结果:滤泡状甲状腺癌转移灶131Ⅰ代谢均呈单指数代谢规律.分化型滤泡状甲状腺癌不同部位的骨转移灶代谢速率相近;不同器官(肺、骨)的转移灶代谢速率有差异,骨转移灶快于肺转移灶.低分化的滤泡状甲状腺癌转移灶131Ⅰ代谢速率快,主要表现为生物代谢.结论:转移灶的131Ⅰ代谢速率能够反映病灶的生物学特性,是定量研究甲状腺癌转移灶较好的指标;也可作为病灶治疗疗效的参考指标.

3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