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肺炎患者测定P-选择素和血小板参数的临床意义

    作者:贺志文;刘国平;刘中华

    目的:探讨P-选择素和血小板参数的检测在肺炎患者的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急性肺炎患者126例,将其分为重症肺炎组(42例)和轻症肺炎组(84例),同时,随机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患者的P-选择素和血小板参数检查结果.结果:急性肺炎患者的血小板(PLT)明显增高,与健康体检者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重症肺炎组的P-选择素、PLT明显增高,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容积(MPV)及大血小板比例(P-LCR)明显降低,与轻症肺炎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轻症肺炎组的P-选择素、PDW、MPV及P-LC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及功能状态异常是肺炎患者普遍存在的病理过程,检测肺炎患者的P-选择素、血小板参数可作为评估疾病进程及预后的一项参考指标.

  • 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栓弹力图变化探讨

    作者:高逸之;王志良;李超男;徐恒仕

    目的 对比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栓弹力图指标和血小板相关指标的差异,并探讨血栓弹力图(TEG)相关指标与血小板相关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6年1~12月上海第九人民医院与上海中冶医院114例患者临床资料,分为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组(54例)、糖尿病组(20例)和对照组(40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的TEG各项指标及血小板相关指标的差异,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TEG指标及血小板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组凝血形成速率α角(α-Angle)、凝血块大强度(MA)、凝血综合指数(CI)、平均血小板体积、大血小板比率、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均高于对照组,凝血反应时间(R)、凝血形成时间(K)低于对照组(P<0.05).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R值与平均血小板体积呈正相关,α-Angle与平均血小板体积、大血小板比率比率、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呈正相关,MA与血小板比容呈正相关(P<0.05).结论 TEG参数对于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的诊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与血小板相关指标具有较好相关性.

  • 血小板参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影响

    作者:王文斌;菅宏伟;程国杰;唐学弘;李馨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小板参数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的关系,及评估各血小板参数对MACE的预测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7年7月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行急诊PCI的急性STEMI患者365例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患者随访期间MACE发生情况.根据有无MACE发生分为MACE组(144例)和无MACE组(221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及各血小板参数方面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高血压病史、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是STEMI患者接受急诊PCI术后近期MACE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OR=4.54,95%CI:1.11~18.47,P=0.035).MPV预测MACE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9%和72.7%.结论 MPV增大与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近期MACE发生有关,可能是此类患者近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 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

    作者:张海伶;张彦宗;马春华;张信

    目的探讨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PLT)参数的变化规律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对27例青年脑梗死患者和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者血小板的参数进行检测,行病例一对照的验证性研究.结果患病组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 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 MPV)、大血小板比率(largeplatelet rate LPR)高于对照,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 PC)、血小板压积(plateletcritPCT)两者比较无变化.结论青年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参数中PDW、MPV、LPR明显增高,提示血小板处于活化状态,为指导临床预防、诊治青年急性脑梗死提供简便可行的依据.

  • 阿托伐他汀与抗血小板药对脑血栓血小板参数的影响

    作者:陈勇;付德安

    目的 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治疗脑血栓患者的疗效及对血小板参数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3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72例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72例脑血栓患者分成两组,其中一组设作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措施,另外一组设作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同时配合阿托伐他汀、抗血小板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和血小板参数影响.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两组疗效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对比,观察组PLT、MPV、PDW、红细胞沉降率、血浆黏度、全血黏度、血小板黏附率等指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LT、MPV高于对照组,观察组PDW、红细胞沉降率、血浆黏度、全血黏度、血小板黏附率比对照组低,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血栓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治疗效果理想,而且能改善患者的血小板参数.

  • 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测定结果的分析

    作者:李霞;王琪;马蕾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72例肝硬化患者和72例健康体检者的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并将其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血肝硬化组小板参数PLT、PCT下降,MPV、PDW增高(P<0.05);肝硬化组凝血指标参数PT、TT、APTT较健康对照组延长,FIB下降(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血小板及凝血功能异常的情况,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可以反映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受损严重程度,对病情观察和判断预后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血小板参数与脓毒症的临床意义研究

    作者:肖海灵

    目的:讨论血小板参数与脓毒症的临床相关性。方法选择脓毒症患者64例,检测血小板参数,进行APACHE II评分。依据评分结果分为3组,分析3组间血小板参数及死亡率。结果 APACHEII评分与血小板计数负相关,与血小板相关参数MPV、PDW、P-LCR正相关,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小板参数能够用来评估脓毒症的病情发展程度。

  • 肝硬化患者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的检测研究

    作者:史灵灵

    目的 分析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的临床变化.方法 选取2009年5月到2011年5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肝硬化患者85例为观察组,取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人为对照组,分别分析两组在血小板参数(PLT、PCT、MPV、PDW)、凝血指标(TT、PT、APTT、FIB)的情况.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PCT、PLT明显减少,PDW、MPV明显增加;TT、PT、APTT均明显延长,FIB 明显降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可以明显反映肝硬化患者肝损伤程度和凝血功能异常情况,可以做为肝硬化患者预后判断及出血倾向的重要指标,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治疗对脑血栓的效果、血小板参数及后遗症发生率的影响

    作者:陈勋

    目的 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治疗对脑血栓的效果、血小板参数及后遗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120例脑血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抗血小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及后遗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黏附率、平均血小板体积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语言障碍6例、肢体功能障碍8例、静脉血栓4例,后遗症发生率为30.00%(18/60);观察组出现语言障碍3例、肢体功能障碍4例,后遗症发生率为11.67%(7/60);两组后遗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治疗脑血栓效果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血小板指标,降低后遗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王英曼;张海霞;陈乃耀

    目的 探讨脑梗死时血小板四项参数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对60例脑梗死患者及60例健康中老年人进行血小板数目(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血小板压积(PCT)检测和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PLT及PCT明显减少(P<0.05),MPV和PDW明显增加(P<0.01),且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PLT及PCT明显低于恢复期患者,MPV和PDW明显高于恢复期患者.结论 监测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可以发现脑梗死的危险人群,宜及早进行干预.

  • 特发性血小板紫癜进展中血小板参数的临床应用

    作者:敖继红;刘喜龙;谭为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ITP,是一种免疫性血小板破坏过多的疾病,成人大部分为慢性期,病程较长,可达1年至数10年,具有病程长、停药后易复发的特点,动态观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有助于观察疾病的进展情况.

  • 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对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血小板参数测定的影响

    作者:王昊英;邵洲杰

    目的 探讨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对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血小板参数测定准确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该院收治的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54例为观察对象,采用Sysmex-8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观察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对PLT及血小板相关参数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 在0~10分钟内,PLT检测结果随着放置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大型血小板比率(P-LCR)逐渐降低,但在放置10分钟后基本达到稳定.结论 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血小板参数时,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对结果准确性有一定影响,好将标本放置1 0分钟后检测.

  • 糖化血红蛋白等七项指标检测对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的早期诊断意义

    作者:高振革;陈明军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常见的严重并发症,2型糖尿病致盲患者中 DR常见[1].由于DR具有不可逆性且进行性加重的特点,早发现、早治疗 DR,并有效地监测其发展,对预防DR致盲非常重要.微循环障碍是DR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其中血小板功能和凝血指标的异常对 DR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初步明确了血小板参数变化在糖尿病的病程中对血液高凝倾向的预测性.糖化血红蛋白可引起低密度脂蛋白的非酶促糖基化,易使动脉内皮细胞及血管壁损伤,有助于微血管病的发展.本文联合检测糖化血红蛋白、血小板参数及凝血指标,以探讨其在 DM的监测、DR的早期诊断和防治中的临床意义.

  • 老老年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参数的相关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贾秋蕾;孟昊;胡元会;吴华芹;魏艺;贾岱琳

    目的 探讨长期规律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的老老年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参数的相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1月入住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的217例老老年冠心病患者,将其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74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143例,选取无冠心病的老老年患者64例作为对照组.入院后即分别测定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大型血小板比率(P-LCR)、血小板比积(Pct)等血小板参数并进行比较,冠心病患者不需停服抗血小板药物.结果 不稳定型心绞痛组PDW值和P-LCR值高于对照组及稳定型心绞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PLT、MPV、Pct三组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入院时测定的血小板参数有助于对长期规律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的老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稳定型心绞痛及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鉴别,可作为判断冠心病病情进展的辅助指标之一.

  • 小儿肺炎血小板4项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张忠浩;侯安存

    目的 观察支原体肺炎和病毒性肺炎患儿血小板4项参数的变化,探讨小儿肺炎血小板4项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1年1~6月收治的276例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做咽拭子细菌培养、痰培养、鼻咽分泌物直接免疫萤光法检测呼吸道常见病毒抗原(呼吸道合胞病毒、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Ⅰ、Ⅱ、Ⅲ型、腺病毒),病程1周时静脉取血,采用酶联免疫法定量检测MP-IgM抗体,>950 U/ml为阳性,所有患儿送检外周血白常规、C-反应蛋白(CRP)、肝肾功能,全部患儿均摄X线胸片.结果 病原菌明确肺炎的患儿共124例,包括细菌性肺炎3例、病毒性肺炎6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61例(其中重症肺炎59例,轻症肺炎65例).病毒性肺炎患儿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支原体肺炎组(P<0.01);重症肺炎急性期与轻症肺炎急性期比较,PLT、PCT、MPV及PDW均显著升高(P<0.01);重症肺炎恢复期与急性期比较血小板4项参数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血小板数量及功能状态异常为小儿肺炎普遍存在的病理过程,更易发生于病毒性肺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可作为判断小儿肺炎严重程度和病情变化的一项参考指标.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林静

    目的 探讨血小板参数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确诊为COPD的患者128例,分别测定急性加重期及治疗后缓解期的85例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大血小板比率(P-LCR),并与136例健康老年人血小板参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COPD急性加重期PLT、P-LCR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MPV明显低于缓解期组(P<0.01);缓解期组各项参数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监测血小板参数对COPD患者病情判断及指导治疗具有一定的意义.

  • 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血小板及网织红细胞参数在肝硬化患者中的检测意义研究

    作者:黄汉文;赵婷婷;林云辉;邹泽鹏;何达辉

    目的:研究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血小板及网织红细胞参数在肝硬化患者中的检测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6月期间本院就诊的49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并以同时间段内49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及比较两组血清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指标、血小板及网织红细胞参数,并比较不同病因和临床分期肝硬化患者的血清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指标、血小板及网织红细胞参数.结果:观察组的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血小板计数(PLT)及血小板压积(PCT)均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血清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指标、血小板及网织红细胞参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病因和临床分期肝硬化患者检测结果也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血小板及网织红细胞参数在肝硬化患者中的检测意义较高,上述指标对于肝硬化的病因和临床分期均有积极的临床检测价值.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围生期血液黏度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研究

    作者:胡艳红;徐忠芳

    目的:探究及观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围生期血液黏度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45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为观察组,并择同期45例健康分娩产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前、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产后5 min的血液黏度及血小板参数指标。结果:观察组产前、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产后5 min的血液黏度、血小板分部宽度(PDW)及大血小板比率(P-LCR)均高于对照组,而血小板计数(PLT)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第2产程的血液黏度、PDW及P-LCR均高于其他时间,而PLT均低于其他时间。结论:妊娠高血压疾病产妇围生期血液黏度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明显,应加强对不同阶段的上述指标的干预。

  • 53例慢性心衰患者血小板参数的结果分析

    作者:王庆云

    目的 探讨慢性心衰对血小板参数的影响.方法 抽取53例慢性心衰患者和33例非心衰患者的静脉血标本,测定其血小板参数并进行比较.结果 慢性心衰患者的血小板(PLT)计数与非心衰患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慢性心衰患者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显著高于非心衰患者(P<0.05),慢性心衰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比率(P-LCR)显著高于非心衰患者(P<0.01).结论 P-LCR增大是慢性心衰出现早期心源性肝硬化的重要指标之一,并且可作为心衰治疗的一个指标.

  • 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参数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邹进平;刘帆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参数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检测85例2型糖尿病患者(有微血管病变者为DM1组45例,无微血管病变者为DM2组40例)的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并与8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DM1组、DM2组及对照组间MPV、PDW和Fib均有显著差异(P<0.01),而PLT、PCT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检测血小板参数如MPV、PDW和Fib对监测2型糖尿病有无微血管病变发生有一定临床意义.

803 条记录 7/41 页 « 12...45678910...404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