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B型脑利钠肽联合心肌酶谱检测在冠心病危险分层和冠脉搭桥术中的预测作用

    作者:邱宗利

    目的:研究B型脑利钠肽(BNP)联合心肌酶谱检测在冠心病危险分层和冠脉搭桥术疗效中的预测作用。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我科住院患者152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 )36例,稳定型心绞痛( SAP )40例,非冠心病40例。对比各组 BNP 及心肌酶谱水平, BNP及心肌酶谱在不同程度病变冠脉血管中的水平及其对冠脉搭桥术后疗效的预测作用,并研究其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冠脉血管病变程度以及冠脉搭桥术后疗效的相关性。结果:AMI组的BNP及心肌酶谱水平显著高于UAP组、SAP组及非冠心病组,UAP组的上述指标水平亦显著高于SAP组及非冠心病组,而SAP 组的上述指标水平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冠心病患者中,重度病变者的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中度病变者及轻度病变者,而中度病变者的上述指标水平亦显著高于轻度病变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根据Spearman法分析相关性可知,BNP及心肌酶谱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及冠脉血管病变程度均呈正相关。96例实施冠脉搭桥术患者因并发症死亡患者的BNP及心肌酶谱水平均显著高于桥血管通畅者,但与桥血管再狭窄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BNP联合心肌酶谱对冠心病的危险分层具有较好的指示价值,但对冠脉搭桥术后的疗效无明显的预测作用,仍需综合其他指标进行判定。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肌钙蛋白及脑钠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刘进军;吴士礼;王本芳;张宁汝

    目的:探讨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和肌钙蛋白Ⅰ(cTnI)、脑钠肽(BN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关系及对其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因胸痛(发病时间<12 h)入院诊断为AMI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GDF-15及BNP浓度,采用免疫荧光定量技术测定cTnI浓度.记录患者住院和平均随访12个月期间的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死亡、心力衰竭、再发心绞痛或再发心肌梗死)的发生情况.结果:AMI组GDF-15与BNP和cTnI浓度呈正相关;发生心血管事件组GDF-15水平高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组;多变量logistic逐步回归表明GDF-15是预测近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OR=0.79,95%CI:0.67~0.84,P<0.05).结论:GDF-15与BNP和cTnI浓度呈正相关,GDF-15水平是预测近期心血管事件的有效指标之一.

  • 比索洛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心衰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

    作者:袁文胜

    观察比索洛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慢性心衰(CHF)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8例COPD合并CHF患者分成常规治疗组和比索洛尔治疗组,常规治疗组予吸氧、抗感染、解痉平喘、化痰、扩管、利尿、强心等治疗,比索洛尔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比索洛尔.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2周经超声心动图及肺功能仪检测心肺功能(LVEF%、FEV1%、FEV1/FVC%),测定6 min步行距离,并抽验血查血清BNP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反映心肺功能的指标(包括LVEF%、FEV1%、FEV1/FVC%、6 min步行距离、BNP)均明显改善(P<0.05).比索洛尔治疗组治疗12周后LVEF%、BNP、6 min步行距离3项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肺功能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比索洛尔治疗COPD合并CHF有效、安全.

  • 脑利钠肽浓度在老年危重病患者心功能评价中的意义

    作者:戴金权;杨志明

    脑利钠肽(B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神经激素,主要在左心室容积扩张和压力负荷过重时分泌,是反映左心室功能的良好指标[1],有关BNP的检测在心力衰竭(心衰)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已有不少报道.但升高的BNP在老年危重患者的临床判读报道较少.我院自2006年4月至2008年6月对20例BNP大于100 pg/mL的老年危重患者同时进行肺毛细血管嵌压(PCWP)和BNP测定,以探讨BNP在老年危重患者心功能评价中的意义,现报告如下.

  • 血清MMP-1、脑钠肽及B型尿钠肽的测定在糖尿病性心肌病早期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余怀新;陈泽龙;曾海勇

    目的 观察血清MMP-1、 脑钠肽(BNP)以及B型尿钠肽的测定在糖尿病性心肌病早期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早期糖尿病性心肌病患者、 同期收治的单纯糖尿病患者、 体检健康者各100例,比较三组的FPG、HbAlc、TG、TC、 血清MMP-1、BNP、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 糖尿病性心肌病组的FPG、HbAlc、TG、TC、LDL-C、 血清MMP-1、BNP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与健康组(P<0.05).结论 血清MMP-1、BNP表达水平在早期糖尿病心肌病患者中明显升高,对于早期糖尿病心肌病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厄贝沙坦对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病人的临床疗效及对hs-CRP、BNP水平变化的影响

    作者:吉伟青;张进鹏;蒋爱忠

    目的:研究厄贝沙坦对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HHF)病人的临床疗效及对超敏型悦反应蛋白(hs-CRP)、脑利钠肽(BNP)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2月到2013年2月我院88例匀匀云患者并随机分成两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均于入院后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对比两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hs-CRP和BNP水平变化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40.91%,总有效率为95.4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hs-CRP水平为(4.5±1.3)mg/L,BNP水平为(110.8±23.6)mg/L,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以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以厄贝沙坦治疗匀匀云患者,可较为明显地提升临床疗效,缓解患者hs-CRP以及BNP水平。

  • Bnp,hFABP,crp联合检测对心脏疾病诊断的价值分析

    作者:周韩;张平;王家平

    目的:分析探讨血清B型钠尿肽(Bnp)、新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以及C反应蛋白(crp)在心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且对其预后评价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06月-2016年06月之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脏疾病患者共60例进行调查分析,并且对所有参与患者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Bnp,hFABP,crp等指标水平,并且对参与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随访内容包括再住院率、死亡率以及不良心脏病发生率.结果:对于不同分级的患者来讲,Bnp,hFABP,crp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且Bnp,hFABP,crp数值水平会随着NYHA的分级而上升,而且Bnp,crp不同水平的患者之间不良心血管病发生率、再住院率及死亡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脏疾病患者中的Bnp,hFABP,crp等数值水平随着NYHA分级的上升而上升,以上相关指标在对患者心脏疾病的评估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并发心力衰竭的血清学疗效分析

    作者:韩维明;阎卫卿;原宏梅;田树英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并发心力衰竭的血清学疗效分析.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并发心力衰竭患者17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联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活血益气方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清BNP、CRP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1.86%(79/86),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9.07%(68/86),经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血清BNP、CRP水平经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BNP、CRP水平均有所改善,但研究组的改善情况更为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疗效显著,并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血清BNP、CRP水平,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 BNP在慢性肾脏病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黎;刘斌

    目的:探讨BNP在慢性肾脏病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及意义.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206例慢性肾脏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存在心血管疾病并发症的情况将患者分成并发症组(103例)及无并发症组(103例);另选101例体检健康者设为对照组,对三组进行BNP水平、CRP水平检测分析,并检查射血分数(EF).结果:并发症组患者的血清中BNP及CRP水平显著高于无并发症组及对照组,数据差异呈现显著性的差异(P<0.05);患者肾衰竭程度越严重其血清中的BNP水平及CRP水平就越高,同时发现并发组症的BNP浓度与CRP含量呈现正相关的关系.讨论:运用BNP检测诊断慢性肾脏病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具有准确性高、操作简单及简单有效的临床意义,是临床诊断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理想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并发心力衰竭的血清学疗效分析

    作者:韩维明;阎卫卿;原宏梅;田树英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并发心力衰竭的血清学疗效分析.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并发心力衰竭患者17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联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活血益气方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清BNP、CRP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1.86%(79/86),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9.07%(68/86),经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血清BNP、CRP水平经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BNP、CRP水平均有所改善,但研究组的改善情况更为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疗效显著,并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血清BNP、CRP水平,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并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坤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综合分析.方法:收集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306例,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102例.A组给予吲达帕胺联合美托洛尔和常规对症治疗,B组给予中医结合常规西医对症治疗、C组给予常规西医对症治疗,观察三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A组和B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明显优于C组(P>0.05),A组与B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B组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A组与C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并心力衰竭具有良好的疗效,并有效改善血液微循环.

  • 血清BNP、hs-CRP、cTnI及UA联合检测对心力衰竭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佳

    目的:探讨对心力衰竭(HF)患者给予尿酸(UA)、血清B型钠尿肽(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的临价值.方法:将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本院接诊的110例H F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体检的110名健康人员作为参照组,采集两组观察对象静脉血进行hs-CRP、UA、BNP、cTnI水平检测,记录检测结果.结果:(1)研究组hs-CRP、UA、BNP、cTnI水平均高于参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心功能分级(NYHA)越高的患者,各项检测指标水平越高;(3)四项指标联合检测的敏感度明显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P<0.05).结论:血清hs-CRP、UA、BNP、cTnI指标是早期HF诊断的敏感性指标,准确评估HF患者的危险程度、预后情况,为HF的治疗提供诊断依据.

    关键词: HF Hs-CRP UA BNP cTnI 诊断价值
  • 加用扶芳藤益心汤对慢性心衰患者的生存质量、左室射血分数及脑钠尿肽的影响

    作者:雷贻禄;李成林;韩景波;罗锦伟;苏博慧;李竹苑;陀鹏;叶仕晟

    目的:观察加用扶芳藤益心汤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气虚阳衰、瘀阻水停证患者生存质量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脑钠尿肽(BNP)的影响.方法:将110例慢性心力衰竭气虚阳衰、瘀阻水停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5例给予利尿剂、地高辛、β-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醛固酮拮抗剂等西药治疗;观察组55例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服扶芳藤益心汤;两组疗程均为14天.结果:观察组对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患者左室射血分数的提高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患者脑钠尿肽的降低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用扶芳藤益心汤对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气虚阳衰、瘀阻水停证患者生存质量、提高患者左室射血分数、降低脑钠尿肽有良好效果.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和康复期BNP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容亓;马丽梅;卢旭妹

    目的 检测脑尿钠肽(BNP)在中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性期和康复期中的水平,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中老年AMI患者73例,在患者入院后24 h内及康复期分别检测其血清BNP浓度.结果 中老年AMI患者在急性期的BNP浓度明显高于康复期(P<0.05).结论 血清BNP浓度检测可反映中老年AMI患者的心功能恢复状况.

  • NPR-A在压力超负荷性大鼠心肌重构过程中的表达变化

    作者:林璋;李先芳;张忠武;王世红

    目的 观察在A型利钠肽受体(NPR-A)表达压力超负荷性大鼠心肌重构过程中的变化,探讨其在高血压心肌重构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4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20只)及模型组(20只),模型组采用"两肾一夹法"构建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术后每周测尾动脉收缩压(SBP),于术后4、8周后处死大鼠.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采用HE、天狼星红染色观察左心室病理形态学变化,采用ELLSA法测定血浆脑钠肽(BNP),免疫组化测定左心室NPR-A蛋白表达水平.比较两组SBP、LVMI、心肌细胞直径(MD)、心肌组织胶原容积分数(CVF)、BNP及NPR-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模型组大鼠术后4、8周后SBP、LVMI、MD、CV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模型组大鼠术后4周血浆BNP、左心室NPR-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术后8周血浆BNP明显升高(P<0.05),左心室NPR-A水平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术后4周相比,模型组大鼠术后8周尾动脉SBP无明显变化(P>0.05),但LVMI、MD、CVF均显著升高,血浆BNP水平显著升高,左心室NPR-A表达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压力超负荷性大鼠左心室NPR-A的表达呈动态变化趋势,可能参与高血压心肌重构发生发展的过程.

  • 老年心力衰竭并肺部感染患者血浆BNP、IL-6及PCT的变化及其与心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邱金玉;梁文京;黄满兴;包雷华

    目的 研究老年心力衰竭并肺部感染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BNP)、白介素-6(IL-6)及降钙素原(PCT)的变化及其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就诊的100例老年心力衰竭并肺部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100名门诊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浆BNP、IL-6及PCT浓度.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血浆BNP、IL-6及PCT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浆BNP、IL-6及PCT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心功能分级与血浆BNP、IL-6及PCT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5,0.64,0.52,P<0.05).结论 老年心力衰竭并肺部感染患者血浆BNP、IL-6及PCT明显升高,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具有临床提示意义.

  • 替罗非班联合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TnⅠ、BNP及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世权;李书辉;董曜伟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联合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清肌钙蛋白Ⅰ(cTnⅠ)、血浆脑钠肽(BNP)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0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年龄由小到大进行排序,相同年龄的患者按照病情严重程度由轻到重进行排序,偶数者作为观察组,奇数者作为对照组,各5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术前30 min加用替罗非班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cTnⅠ、BNP、心功能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术前两组cTnⅠ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cTnⅠ水平均升高(P<0.01),观察组升高幅度低于对照组(P<0.01).术前两组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BNP水平均下降(P<0.01),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术前两组LVEF、LVEDD及LVES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LVEF、LVEDD及LVESD水平均改善(P<0.01),观察组LVEF较对照组高,LVEDD及LVESD较对照组低(P<0.01).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3.77%(2/53),对照组发生率为18.87% (10/53),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低(x2=6.014,P=0.014).结论 替罗非班联合介入治疗可有效维持心肌梗死患者的cTnⅠ水平稳定,降低BNP水平,改善患者心功能.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Angiopoietin-2浓度的变化及相关性分析

    作者:龙曼云;桂春

    目的 通过观察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清血管生成素-2(Ang-2)与BNP浓度、左室射血分数之间的关系,探讨Ang-2在心衰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冠脉造影无异常且心脏彩超证实为扩张型心肌病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6例为心衰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群16例为对照组.收集两组临床化验资料及心脏彩超检查结果,检测血清标本Ang-2、BNP水平.结果 两组年龄、性别、体重、身高、血压、血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衰组BNP水平高于对照组,射血分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衰组血清Ang-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衰组患者血清Ang-2水平与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呈正相关关系(r=0.281,P=0.026),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呈正相关(r=0.256,P=0.003),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关系(r=-0.280,P=0.030),与血清BNP浓度呈正相关关系(r=0.194,P =0.028).结论 随着心功能下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Ang-2的表达浓度明显增加,提示Ang-2和慢性心衰关系密切,可能为预防和治疗心衰提供新的方法与思路.

  • 尼可地尔联合磷酸肌酸钠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细胞因子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曹宾涛;闫雪;李宏丽

    目的:研究分析尼可地尔联合磷酸肌酸钠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清BNP、CK-MB、cTnl、SOD和MMP-9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在行急诊PCI术后,对照组给予尼可地尔滴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静脉滴注磷酸肌酸钠.记录比较患者用药治疗前后血清BNP、CK-MB、cTnⅠ、SOD和MMP-9水平及心功能.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BNP、CK-MB、cTnⅠ、SOD和MMP-9水平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与同组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BNP、CK MB、cTnl和MMP-9水平均明显降低,SOD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观察组患者BNP、CK-MB、cTnⅠ、MMP-9水平降低程度和SOD水平升高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两组患者LVEF、WMSI和CI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与同组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LVEF、CI均显著升高,WMSI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LVEF、CI升高程度和WMSI降低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使用尼可地尔与磷酸肌酸钠联合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血清BNP、CK-MB、cTnⅠ、SOD和MMP-9水平,减轻患者心功能损伤,促进患者心功能的恢复,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 血清H-FABP、ACTA、ADT、BNP及血管紧张素与心力衰竭的关系

    作者:王书英;栾兴龙

    目的:研究血清H-FABP、ACTA、ADT、BNP及血管紧张素与心力衰竭的关系.方法:选取于本院进行诊治的84例心力衰竭患者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期的84名体检健康的同龄人为对照组,然后将两组的血清H-FABP、ACTA、ADT、BNP及血管紧张素水平进行比较,同时比较观察组中不同NY-HA分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检测水平,并采用Logistic分析处理上述血清指标与心力衰竭的关系.结果:观察组的血清H-FABP、ACTA、ADT、BNP及血管紧张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中较高NYHA分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检测水平高于较低NYHA分级的患者,且经Logistic分析显示上述血清指标均与心力衰竭有密切的关系,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FABP、AC-TA、ADT、BNP及血管紧张素与心力衰竭有密切的关系,可作为心力衰竭患者诊治的重要监测指标.

633 条记录 25/32 页 « 12...22232425262728...313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