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肝源性糖尿病临床分析

    作者:蔺鹏珍

    肝脏是葡萄糖代谢的重要器官,对体内葡萄糖的代谢起着重要的作用.各种急、慢性的肝脏疾病均能影响其糖类物质的代谢,甚至出现糖耐量异常及糖尿病,这种继发于肝损害的糖尿病统称为肝源性糖尿病.约50%~80%的慢性肝病患者有糖耐量减退,且其中20%~30%终发展为糖尿病[1].我国人群中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高,其中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肝脏疾病患者数量与日剧增.因此,及时正确地诊断治疗本病对改善各种类型的肝损害患者的预后十分重要.肝脏对调节机体糖代谢起着重要的作用,肝脏功能异常可引起糖代谢的障碍,严重者可引起糖尿病.现将我院2004年3月至2010年12月以来收治的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 肝源性糖尿病临床分析

    作者:蔺鹏珍

    肝脏是葡萄糖代谢的重要器官,对体内葡萄糖的代谢起着重要的作用.各种急、慢性的肝脏疾病均能影响其糖类物质的代谢,甚至出现糖耐量异常及糖尿病,这种继发于肝损害的糖尿病统称为肝源性糖尿病.约50%~80%的慢性肝病患者有糖耐量减退,且其中20%~30%终发展为糖尿病[1].我国人群中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高,其中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肝脏疾病患者数量与日剧增.因此,及时正确地诊断治疗本病对改善各种类型的肝损害患者的预后十分重要.肝脏对调节机体糖代谢起着重要的作用,肝脏功能异常可引起糖代谢的障碍,严重者可引起糖尿病.现将我院2004年3月至2010年12月以来收治的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 辅助生殖技术对子代代谢及心血管系统健康的影响

    作者:董杰;陈书强;李博

    辅助生殖技术(ART)在治疗不孕不育症的应用上愈加广泛,其安全性也一直备受关注.关于ART助孕出生的子代长时程的健康问题一直被人们所忽视.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经ART出生的子代出现肥胖症、高血压、胰岛素抵抗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本文通过总结临床应用和动物模型实验提供的证据,对经ART出生的子代出现代谢综合征及心血管功能异常的情况进行综述.

  • 葡萄糖代谢对卵母细胞成熟和植入前胚胎发育的影响

    作者:邵淑敏;张玲

    葡萄糖主要通过糖酵解途径、磷酸戊糖途径、己糖胺生物合成途径和多元醇途径进行代谢,在卵母细胞发育成熟及植入前胚胎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葡萄糖代谢异常,可导致卵母细胞成熟障碍和胚胎发育异常.本文对上述四条葡萄糖代谢途径在卵母细胞和植入前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综述.进一步研究卵母细胞成熟和植入前胚胎发育过程中葡萄糖代谢途径的调控机制,有利于改善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胚胎的培养条件,提高体外培养的卵母细胞和胚胎的发育能力.

  • 青霉素和红霉素对高脂处理小鼠葡萄糖和脂肪代谢的影响

    作者:吴艳;沈航杰;金萃媛;傅正伟;靳远祥

    目的 探讨高脂饮食联合低剂量常用抗生素类药物长期暴露对小鼠葡萄糖和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4周龄的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8只,分别为高脂对照组(Con)、青霉素低浓度组(5 mg/L) (PL)、青霉素高浓度组(50 mg/L) (PH)、红霉素低浓度组(5 mg/L)(EL)、红霉素高浓度组(50 mg/L) (EH).用高脂饲料联合药物处理90 d,并在75 d进行糖耐受试验.用HE染色法和油红0染色法观察肝脏组织的病理变化.检测血清游离脂肪酸(FFA)、葡萄糖(Glucose)、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肝脏中TG的含量,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肝脏组织中PPARa和PPARg的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抗生素药物处理组的肝脏组织切片显示明显的病理变化,肝脏细胞间脂质堆积明显增加,尤其是EH处理组.与高脂对照组相比,抗生素药物处理组的糖耐量异常,血清FFA、Glucose、TG上升(P<0.05),HDL-C呈下降趋势,无显著性.高浓度抗生素药物处理组肝脏中的TG含量和Pparg的表达量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青霉素和红霉素低剂量长期暴露导致小鼠肝脏中脂质和糖代谢紊乱.

  • 正常人脑葡萄糖代谢标准数据库建立

    作者:陈丽敏;左传涛;黄喆慜;华逢春;赵军;管一晖

    目的利用Scenium软件研究不同年龄正常人脑葡萄糖代谢,建立正常人脑葡萄糖代谢标准数据库.方法收集318例健康体检者的脑PET图像,按年龄分7组.用Scenium软件进行图像归一化并勾划脑区,得到不同年龄段各脑区SUV平均值后进行分析.结果建立正常人脑葡萄糖代谢标准数据库.本数据库显示各脑区葡萄糖代谢随年龄增加呈递减趋势,31~40岁、51~60岁年龄段明显;减低显著脑区有额叶、颞叶、岛叶、扣带回及基底节,左侧较明显;小脑、杏仁核、海马及海马旁回减低不明显.结论正常人脑功能代谢随年龄增加呈非匀速性、非对称性减低.不同年龄段正常人脑葡萄糖代谢标准数据库为功能性脑疾病PET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 HSF1在肝细胞癌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赖婷;覃彬荣;谢晓茜;周震宇;李珽君;周楠;朱小年

    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在机体的正常发育中极其重要,其表达量的异常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及恶性程度有关.研究发现,HSF1可通过激活热休克蛋白(HSPs)的转录调控肝细胞癌的发生和转移.同时,HSF1对肝癌在代谢、增殖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探讨HSF1在肝癌中调控HSPs表达、增殖、葡萄糖代谢及自噬方面的研究进展.

  • 心功能不全的代谢性治疗

    作者:李瑞祥

    心功能不全在临床上是死亡率比较高的一类疾病.尽管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临床上广泛使用,但没有根本性扭转其死亡率居高不下的现状.以下综述笔者对代谢性治疗心衰的认识与体会.心功能不全代谢状况心脏是一个高效的泵器官,需要氧、需要能量维持其正常代谢,心肌正常收缩与舒张,依靠心肌细胞存活与稳定.ATP、肌酸磷酸、离子转运是不可或缺的条件.能量供给主要依靠葡萄糖、脂肪酸、乳酸,而氨基酸、酮体、丙酮酸通过糖异生供能则较少.游离脂肪酸作为供能物质,高能磷酸键产生量与氧耗量比值(P/O)约2.85,葡萄糖作为供能物质,其(P/O)约3.15,产生同量的高能磷酸键,葡萄糖代谢过程中较游离脂肪酸代谢过程中耗氧量为少.在心肌供血不足、心功能不全情况下,心脏在促进葡萄糖代谢,大限度地利用氧,而产出大量能量,从而在病理情况下维持心肌存活与心脏舒缩功能,有着极大临床意义.

  • 肝硬化肝源性糖尿病50例临床分析

    作者:莫好红

    肝脏是葡萄糖代谢的重要器官,肝实质损害可引起糖代谢的障碍,严重可发展成为临床糖尿病.临床表现以高血糖及葡萄耐量减低为特征.

  • 针刺健康人阴阳经穴对脑葡萄糖代谢的影响

    作者:董竞成;李霁;左传涛;管一晖;赵军

    目的:应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和脑功能显像剂18氟标记脱氧葡萄糖在相同条件下电针刺激30名健康人阴经、阳经穴,观察其对局部脑葡萄糖代谢影响,探索针刺不同经络穴位对不同脑功能区影响和其效应差异.方法:30名健康人按随机选取阳经穴或阴经穴分为2组,阳经穴组12名,选取合谷与曲池,足三里和上巨虚;阴经穴组18名,选取内关和尺泽,三阴交和阴陵泉,均为单侧取穴.结果:针刺阳经穴位后,可见双侧额颞叶交界和颞叶、顶叶、丘脑、眶回、对侧小脑、海马葡萄糖代谢增高变化(以对侧为主).针刺阴经穴位后,可见双侧额颞叶交界,对侧颞叶、小脑、丘脑葡萄糖代谢减低变化和同侧海马、尾状核葡萄糖代谢增高变化.结论:在生理状态下,针刺不同经络穴位对中枢神经系统起不同的调节作用.

  • 控制血糖促进糖尿病大鼠心肌葡萄糖代谢

    作者:陈小琳;文重远;王腾;吴勇

    目的 观察控制血糖对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 1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糖尿病组(6只)和治疗组(6只).采用高脂喂养及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应用离体心脏Langendorf灌注,测定心肌葡萄糖氧化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细胞GLUT4的表达.结果 糖尿病组大鼠心肌葡萄糖总氧化量较对照组减少(P

  • 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凋亡及PDX-1表达的影响

    作者:武革;吴美芬;郑坤杰;方烁;陈晓铭

    胰腺十二指肠同源基因1(PDX-1)的活化被认为是胰岛素分泌和葡萄糖代谢的一个关键调节剂[1],PDX-1受胰高糖素样肽-1(GLP-1)的调节。然而以往及我们的临床研究显示,初发及长病程2型糖尿病患者血GLP-1的水平均下降并呈现不同程度的胰腺β细胞功能受损[2]。故本研究拟通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观察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凋亡、再生及对PDX-1基因表达的影响,初探药物对胰岛β细胞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

  • 葡萄糖介导 SCAP 的 N-糖基化为 SREBP-1激活和肿瘤生长所必需

    作者:邓嘉成

    细胞代谢的改变是许多肿瘤的一个重要特征。在肿瘤细胞中,有氧糖酵解和脂质生成的增加能提供肿瘤细胞生长所需的能量和脂质。然而葡萄糖代谢和脂质生成通路之间的相互联系依然不清楚。本文的研究人员立足于此,探讨了葡萄糖代谢和脂质生成通路之间的联系,发现葡萄糖能通过胰岛素非依赖的通路来控制 SCAP 并促进脂质生成。
      研究表明,EGFR 信号能增加肿瘤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细胞内的葡萄糖主要进入了糖酵解通路的分支己糖胺生物合成通路,并终启动蛋白的 N-糖基化通路,促进了 SCAP 的 N-糖基化。已知 SREBP-1是一个能与内质网结合的转录因子,在脂质代谢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SCAP 经过 N-糖基化修饰后能激活 SREBP-1。SCAP 发生 N-糖基化修饰后,能增加自身蛋白的稳定性,并促进其与锚定在内质网上的 Insig-1解离,使得 SCAP/SREBP 复合物能迁移到高尔基体。在高尔基体中,蛋白水解酶对 SREBP 进行剪切激活,激活后的 SREBP 随后入核,终调控脂质相关基因的转录,促进细胞的脂质生成。在体的异种移植瘤实验也同样表明,阻断 SCAP 的 N-糖基化能在体有效地减轻 EGFRvIII 诱导的胶质母细胞瘤的生长。

  • 大鼠心脏骤停后脑损伤与葡萄糖代谢关系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恒杰;卢远征;魏红艳;杨焰;胡春林;蔡文伟;毛慧;廖晓星

    目的 明确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 CA)后脑损伤程度与脑葡萄糖代谢水平是否相关.方法 4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假手术组(n=6)及实验组(n=36),通过静脉注射维库溴铵建立窒息型CA模型,实验组根据CA时间不同分为CA4、CA6、CA8组(每组n=12),分别于CA4、6、8 min后开始心肺复苏.记录复苏相关数据,自主循环恢复(restoratio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 ROSC)24 h、72 h行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检测脑葡萄糖代谢大标准化摄取值(the 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 SUVmax), 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eurological defi cit score, NDS);ROSC 72 h检测脑组织病理损伤、细胞凋亡和己糖激酶(hexokinase, HXK) I蛋白的表达.结果 ROSC后各实验组大鼠脑SUVmax、NDS、HXK I蛋白表达下降,CA时间愈长,上述指标下降愈明显;ROSC后各实验组大鼠损伤的神经元及凋亡指数增加,CA8组多于CA6组及CA4组(P<0.05),CA6组多于CA4(P<0.05);SUVmax与NDS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损伤的神经元数及凋亡指数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CA后脑损伤程度与脑葡萄糖代谢水平密切相关, PET可能成为评估CA后脑损伤的一种手段.

  • 心脏骤停大鼠自主循环恢复后心肌损伤的特点

    作者:李恒杰;毛慧;蔡文伟;魏红艳;戴刚;卢远征;黎博;廖晓星

    目的 明确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CA)大鼠自主循环恢复(restoratio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后心肌损伤的特点及其机制.方法?4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复苏后(post resuscitation,PR)4 h组、PR 24 h组、PR 48 h组及假手术(sham)组.经皮电刺激心外膜诱导室颤建立大鼠CA模型,CA 6 min后开始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各组动物至观察时间点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行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检测心肌葡萄糖代谢大标准化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ax),测线粒体通透转换孔(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MPTP)开放程度及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MMP),并通过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结果?PR 4 h出现心功能不全,左室射血分数、心输出量下降(均P<0.01),舒张期左室后壁增厚(P<0.01),舒张末左室容量变小(P<0.05),PR 48 h心超参数与sha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ham组相比,PR 4 h组心肌SUVmax升高,线粒体吸光度下降明显,MMP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PR 48 h组上述参数与sha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R 4 h及PR 24 h组心肌线粒体肿胀,线粒体嵴稀疏,但心肌超微结构完整.结论?CA/ROSC后发生复苏后心功能不全,但ROSC后48 h受损的心功能可完全恢复,其原因可能与心肌损伤为可逆性,线粒体功能和结构逐渐恢复有关.

  • 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CT及振幅整合脑电图评价亚低温治疗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疗效

    作者:颜云;李清平;董文斌;贾雯;郭琳;翟雪松;康兰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临床疗效及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PET)/CT和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的诊断和疗效判断价值.方法 2013年5月至2014年12月,29例胆红素脑病患儿分为常规组(n=15)和亚低温组(n=14).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亚低温组加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aEEG、神经烯醇化酶(NSE)及治疗后的18F-FDG PET/CT脑葡萄糖代谢率.结果 两组NSE治疗后均显著降低(t>9.670,P<0.001),亚低温组治疗后NSE显著低于常规组(F=46.146,P<0.001).两组治疗后aEEG的睡眠觉醒周期(SWC)、癫痫样活动及异常程度均有改善(P<0.05),亚低温组治疗后的SWC、癫痫样活动及异常程度恢复更好(P<0.05).亚低温组治疗后各脑区脑葡萄糖代谢改善明显优于常规组(Z>2.943,P<0.01).脑葡萄糖代谢率与aEEG及NSE改变呈负相关(r>0.640,P<0.05).结论 亚低温治疗新生儿急性胆红素脑病,可更好地促进脑细胞能量代谢恢复;18F-FDG PET/CT和aEEG可用于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诊断及疗效判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 针刺百会、水沟、神门对血管性痴呆患者丘脑葡萄糖代谢的影响

    作者:黄泳;赖新生;陈静;唐安戊;李东江

    目的:观察百会、水沟、神门针刺前后,血管性痴呆(VD)患者丘脑葡萄糖代谢的变化,研究该穴组对丘脑功能的影响.方法:10例VD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治以针对偏瘫的常规穴位(手足三阳经为主),治疗组加用百会、水沟、神门.治疗前后,所有患者均接受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检测葡萄糖代谢水平.划定VD患者双侧丘脑为感兴趣区,分析其葡萄糖代谢水平,并进行治疗前后的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双侧丘脑葡萄糖代谢有显著提高;对照组治疗后,双侧丘脑均无明显变化.结论:百会、水沟、神门能有针对性地作用于VD患者的丘脑,提高其葡萄糖代谢.

  • HANS仪刺激百会穴影响异丙酚效应的PET研究

    作者:何威;赵国栋;罗耀武;季文进;王刚;敬广霞;农丽丹;郭志华;梁小林

    目的:应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观察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简称HANS仪)刺激百会穴对异丙酚麻醉脑葡萄糖代谢的影响.方法:18只实验用小型猪随机分为3组,HANS组(n=6),基础麻醉后,采用HANS仪电刺激百会穴,以2/100 Hz变频电刺激25 min,注射显像剂18F-FDG32 min后PET扫描;异丙酚组(n=6),基础麻醉后输注异丙酚6 mg/kg·h,15 min后用1 min静注显像剂,继续输注异丙酚6 mg/kg·h,32 min后PET扫描;针药复合组(n=6),基础麻醉后,HANS仪以2/100 Hz变频电刺激百会穴25 min,停电针,输注异丙酚6 mg/kg·h,15 min后用1min静注显像剂,异丙酚6 mg/kg·h继续输注32 min后PET扫描.结果:HANS仪2/100 Hz变频刺激百会穴使异丙酚麻醉相应脑区葡萄糖代谢明显下降(P<0.01).结论:电刺激百会穴具有加强异丙酚麻醉效应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之一是显著降低了脑代谢.

  • 18F-FDG PET/CT评价糖尿病前期患者脑葡萄糖代谢的改变

    作者:姜东朗;冯洪波;邱湘哲;张延军

    目的 探讨18 F-FDG PET/CT评价糖尿病前期脑葡萄糖代谢改变的特点.方法 收集接受全身18 F-FDGPET/CT检查的患者105例,按空腹血糖水平分为3组:糖尿病前期组(5.6 mmol/L≤空腹血糖≤6.9 mmol/L),高血糖水平正常组(5.1 mmol/L≤空腹血糖<5.6 mmol/L)及低血糖水平正常组(4.6 mmol/L≤空腹血糖<5.1 mmol/L),每组各35例.采用SPM 12软件对3组图像进行基于体素的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高血糖水平正常组与低血糖水平正常组比较,未出现葡萄糖代谢减低脑区.糖尿病前期组与高血糖水平正常组比较,出现葡萄糖代谢减低脑区,包括左侧额中回(BA47)、左侧额下回(BA45)、右侧额中回(BA10)、右侧额下回(BA45、BA47).糖尿病前期组与低血糖水平正常组比较,出现葡萄糖代谢减低脑区,包括左侧额中回(BA47)、左侧额下回(BA47、BA45、BA9)、右侧额中回(BA10).结论 糖尿病前期患者的部分脑区出现葡萄糖代谢减低,提示糖尿病的前期阶段已经出现脑功能异常.

  • 18F-FDG PET纵隔淋巴结高代谢的分析

    作者:徐白萱;尹大一;姚树林;陈英茂;李波;付鹏;田嘉禾

    目的分析亚临床感染和肺癌转移所致的18F-FDG PET纵隔淋巴结高代谢的不同特征.方法对300例健康体检者和15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进行FDG PET显像,以肉眼和SUV相结合的方法对纵隔淋巴结进行分析.结果 9.67%的健康查体者见纵隔淋巴结浓聚,年龄51~90岁,淋巴结分布较规律, SUV 2.06±1.01;纵隔转移淋巴结分布规律性较差,SUV 3.16±1.34.结论肺癌转移和老年亚临床感染均可致纵隔淋巴结FDG摄取增高,须根据年龄、病史及淋巴结显像特征进行综合判断.

237 条记录 1/12 页 « 12345678...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