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单绒毛膜双胎出生体质量不一致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阳

    双胎出生体质量(BW)不一致是双胎妊娠特有的并发症,单绒毛膜(MC)双胎BW不一致发生率高于双绒毛膜(DC)双胎,且并发症多、预后较差,因此早期预测并进行相应处理对改善胎儿及新生儿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MC双胎BW不一致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人工流产术后早期绒毛植入3例分析

    作者:陈素文

    随着多次宫腔操作手术的增加,人工流产术后早期绒毛植入的病例也时有发生,现将我院3例人工流产术后早期绒毛植入的病例分析如下.

  • 不同超声辐照联合超声造影剂对人孕早期绒毛组织的损伤作用

    作者:张婷;刘志跃;杨敬英;王金锐;李汇文;徐霞

    目的 探讨不同超声辐照联合超声造影剂对人孕早期绒毛组织超微结构及凋亡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选择人工流产的36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低机械指数(MI≤0.15)造影组、高机械指数(MI=1.0)造影组(击破再灌注).其中低机械指数造影组进一步分为MI=0.07、0.09、0.13、0.15 4个亚组.造影后24h内行人工流产取出绒毛组织,透射电镜观察绒毛的超微结构,免疫组化检测Bcl-2蛋白表达.结果 电镜观察显示:高机械指数造影组与对照组及低机械指数造影组比较,绒毛组织损伤程度更明显;而各低机械指数造影组及对照组绒毛组织破坏不明显.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高机械指数造影组绒毛合体滋养层细胞Bcl-2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及各低机械指数造影组明显减少(P<0 05);各低机械指数造影组与对照组Bcl-2表达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高机械指数超声辐照联合超声造影剂对人早孕胚胎组织有明显损伤作用,而低机械指数超声造影在产科应用中较安全.

  • 应用FISH技术快速诊断607例早期自然流产绒毛染色体数目异常

    作者:何天文;赵辉;卢建;周伟宁;赵馨;陈汉彪;陈延冰;尹爱华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在快速诊断早期自然流产绒毛染色体数目异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FISH技术快速检测607例早期自然流产绒毛13、16、18、21、22号和X、Y染色体数目。结果607例早期自然流产绒毛中,253例FISH检测出现异常信号,异常率为41.68%,其中15例13-三体、64例16-三体、3例18-三体、17例21-三体、3例21单体、35例22-三体、50例X单体、47例三倍体、14例四倍体和5例其他异常。结论 FISH技术可以快速、简便地检测出早期自然流产绒毛染色体数目异常,为早期自然流产夫妇进行遗传咨询提供重要的信息。

  • 7036例自然流产患者绒毛染色体异常的MLPA分析

    作者:代小英;周璐;谢建生

    目的 应用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MLPA)技术分析胚胎停育及自然流产患者绒毛组织中常见的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为复发性自然流产、胚胎停育提供遗传病的病因资料.方法采用临床回顾性研究,对2013年11月至2016年10月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7 036例胚胎停育或自然流产患者的绒毛或胎儿组织标本进行分析,所有标本均用树脂和蛋白酶K提取基因组DNA,应用MLPA技术检测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并用SPSS 17.0进行描述性和频数统计分析.结果7 036份流产组织标本中,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共2 984份,占42.41%.其中异常比例高的前5位依次为:16三体(826份)11.74%、X0单体(401份)5.70%、22三体(247份)3.51%、13三体(149份)2.12%、21三体(144份)2.05%,19号和17号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少见,分别有1份和3份,而1号染色体尚未发现非整倍体异常;部分三体和部分单体共161份(2.28%);单体中除X0比例高外,21单体较常见(17份,0.24%);双三体共56份(0.80%);三三体2份(0.03%);性染色体三体13份(0.18%);X0合并常染色体三体5份(0.07%);臂间不平衡易位15份(0.21%);非同源染色体间易位20份(0.28%).结论 三体和单体占绒毛染色体数目异常的绝大部分(90%以上),也是胚胎停育和自然流产的主要原因.同时利用MLPA可以全面、经济、快速地筛查出绒毛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即大片段的缺失或重复),从而进一步发现夫妇中可能存在的平衡易位携带者,为再次妊娠提供有价值的遗传信息.

  •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染色体组拷贝数分析技术在流产胚胎组织遗传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戚红;蔡莉蓉;祝建疆;杨锴;闻小慧;曾雯;陈佳靓

    目的:探讨基于高通量测序的染色体组拷贝数分析(NGS-CNVA)技术在流产胚胎组织遗传学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4年5月间在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确诊为稽留流产的患者74例(孕6~13周),对其流产组织物行绒毛染色体核型分析和NGS-CNVA;对NGS-CNVA结果进行染色体核型的复核,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不同临床应用特点。结果(1)74例患者绒毛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分辨率均在320条带左右,获得结果的时间平均为22 d,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正常30例,染色体数目异常26例,染色体结构异常18例。(2)74份样本均获得NGS-CNVA的有效结果,获得结果的时间为7~10 d。(3)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正常或数目异常的56例患者中,NGS-CNVA结果与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一致、未发现基因拷贝数变异(CNV)者有28例(28/56,50%),发现CNV<10 Mb的重复或缺失19例(19/56,34%),NGS-CNVA中发现CNV≥10 Mb的重复或缺失诊断不符9例(16%,9/56)。(4)再次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并复核结果,30例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正常者中有7例CNV<10 Mb的重复或缺失,3例CNV≥10 Mb的重复或缺失。(5)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为染色体结构异常者18例,复核染色体结果,其中罗氏易位6例,通过NGS-CNVA技术能明确提示染色体缺失或重复片段的具体区域;8例染色体结构异常的诊断仍不明确者,NGS-CNVA结果可协助确定区带、明确诊断,但不能提示染色体的空间位置。结论 NGS-CNVA技术与传统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比较,其实验失败率低,标本要求低,染色体分辨率高,获得结果的时间早。NGS-CNVA技术可以作为流产组织物遗传学诊断的方法之一,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胸腺活化调节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早孕绒毛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及生物学功能

    作者:李春明;侯磊;张惠;张为远

    目的 探讨早孕绒毛组织中胸腺活化调节趋化因子(TARC)及其特异性受体4(CCR4)的表达特征及生物学功能.方法 收集正常早孕(孕6~8周)妇女人工流产术后的绒毛组织,采用逆转录(RT) PCR技术检测TARC、CCR4的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TARC、CCR4的蛋白表达水平.原代分离、培养绒毛外细胞滋养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TARC、CCR4蛋白在细胞水平的表达;体外侵袭实验检测不同浓度(10、25、50、100 ng/ml)的重组蛋白TARC(rhTARC)与无血清RPMI 1640培养基(对照组)对绒毛外细胞滋养细胞系HTR8/SVneo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阻断试验检测TARC对细胞侵袭能力影响的特异性,实验分4组:对照组、100 ng/ml rhTARC组、100 ng/mlrhTARC+ 20 μg/ml TARC抗体组、100 ng/ml rhTARC+ 20 μg/ml IgG组,检测各组HTR8/SVneo细胞的侵袭能力变化;蛋白印迹法检测100 ng/ml rhTARC组整合素α5及整合素β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1)体内试验:人早孕绒毛组织中均有TARC及CCR4 mRNA的表达;TARC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滋养细胞、合体滋养细胞及滋养层柱的远端,CCR4蛋白特异性地表达于绒毛外间质细胞滋养细胞.(2)体外试验:①免疫荧光法检测显示,TARC、CCR4蛋白在绒毛外细胞滋养细胞中的表达均呈阳性;②体外侵袭实验显示,HTR8/SVneo细胞经10、25、50、100 ng/ml浓度的rhTARC处理后,细胞的侵袭能力逐渐增加,穿膜细胞数分别为(142±31)、(161 ±46)、(201 ±30)、(312 ±48)个,对照组为(117±33)个,与25 ng/ml rhTARC处理时的穿膜细胞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100 ng/ml的rhTARC处理时,侵袭能力达高峰(P<0.01);③阻断试验结果显示,100 ng/ml rhTARC组、100 ng/mlrhTARC+ 20 μg/ml TARC抗体组、100 ng/ml rhTARC+ 20 μg/ml IgG组和对照组侵袭到小室对侧的细胞数分别为(313±47)、(113 ±41)、(287±75)、(128 ±23)个;④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100 ng/ml rhTARC组整合素α5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整合素β1的蛋白表达水平也有所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JP<0.05).结论 TARC特异性地表达于人早孕绒毛,并通过上调整合素α5及整合素β1的蛋白表达增加滋养细胞的侵袭能力,可能在滋养细胞分化及胎盘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基因芯片技术在复发性流产遗传学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沈国松;张甦;何平亚

    目的 探讨基因芯片单核苷酸多态性阵列(SNP-array)技术在复发性流产遗传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1-10月在浙江省湖州市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就诊的、曾有自然流产≥2次、本次妊娠又发生自然流产的患者26例(RSA组),对流产物分别应用绒毛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和SNP-array技术进行分析;同时选取20例早孕期人工流产妇女作为对照组.结果 绒毛染色体核型分析获得结果19例,检测成功率为73% (19/26),发现染色体异常10例,异常检出率为10/19;SNP-array技术检测获得结果26例,检测成功率为100%,发现全基因组拷贝数异常15例,异常检出率为58% (15/26).对照组胚胎绒毛染色体核型分析获得结果16例,检测成功率为16/20,均未发现染色体核型异常;SNP-array技术检测获得结果20例,检测成功率为20/20,均未发现全基因组拷贝数异常.结论 SNP-array技术具有分辨率高、准确性好等优点,是自然流产特别是复发性流产遗传学诊断的有力工具.

  • 不同分子遗传学方法用于自然流产绒毛细胞遗传分析的效果

    作者:雷琼;王琼;周灿权;陈宝江;陈争;徐艳文;曾艳红

    目的 探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法(MLPA)+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比较基因组杂交(CGH)+FISH的分子遗传学方法用于自然流产绒毛细胞遗传分析的效果.方法 收集29例自然流产绒毛组织以及6例选择性终止早期妊娠妇女的绒毛组织,采用CGH+FISH、MLPA+FISH方法进行遗传学分析,并与传统的绒毛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MLPA+FISH检测时间为40 h,CGH+FISH检测时问为120 h,绒毛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时间为(240±72)h,3者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GH、MLPA、FISH和绒毛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标本成功获检率分别为97%(34/35)、100%(35/35)、100%(35/35)和91%(32/35),4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除去CGH获检失败的1份样本外,MLPA+FISH与CGH+FISH的分析结果一致,CGH获检失败的1例标本经MLPA+FISH检测获得了结果.CGH+FISH或MLPA+FISH检测结果与绒毛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的不一致率分别为13%(4/31)、12%(4/32),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LPA+FISH检测耗时短,检测成功率高;MLPA+FISH检测用于自然流产绒毛细胞遗传分析是对绒毛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方法的重要补充.

  • 早孕蜕膜及绒毛组织中趋化因子CXC受体3、4及其配体的表达变化和意义

    作者:白晓霞;孔北华;张友忠;曲迅;王华丽

    目的 探讨早孕蜕膜及绒毛组织中趋化因子CXC受体(CXCR)3、4及其配体CXCL9、CXCL10和CXCL12的表达变化和意义.方法 体外分离正常早孕蜕膜组织中单个核细胞,免疫磁珠分选试剂盒纯化CD+56自然杀伤(NK)细胞,流式细胞仪分析其纯度和表型;RT-PCR技术榆测早孕蜕膜NK细胞中CXCR3和CXCR4、早孕蜕膜及绒毛组织中CXCL9、CXCL10、CXCL12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SP)法检测正常子宫内膜、早孕蜕膜组织中CXCL9和CXCL10的表达及CD+56NK细胞的分布情况,分析CXCL9、CXCL10表达量(灰度值)与CD+56NK细胞数的相关性.结果 分离纯化的早孕蜕膜NK细胞中,98.7%的细胞表型为CD56bright;早孕蜕膜NK细胞中有CXCR3和CXCR4表达;早孕蜕膜组织中有CXCL9、CXCL10表达,早孕绒毛组织中有CXCL12的表达.分泌期子宫内膜中CXC19、CXCL10表达为56±43、59±47,较增生期子宫内膜的16±18、8±14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早孕蜕膜组织中CXCL9、CXCL10表达量为143±35、158±29,较分泌期子宫内膜进一步升高(P<0.05);分泌期子宫内膜中NK细胞数量为(60±20)个,增生期子宫内膜中NK细胞数量为(23±4)个,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孕蜕膜中NK细胞数量为(114 ±15)个,较分泌期子宫内膜进一步增多(P<0.05);子宫内膜和蜕膜组织中CXCL9、CXCL10表达量与组织中CD56+细胞数呈正相关关系(rcxL9=0.88,P<0.05;rcxcL10=0.86,P<0.05).结论 早孕蜕膜及绒毛组织中表达的CXCL9、CXCL10及CXCL12可能通过与CD56+NK细胞表面对应的趋化因子受体CXCR3、CXCR4结合而影响早孕期母-胎界面中CD56+NK细胞的聚集,从而对母-胎间免疫平衡起调控作用.

  • 微小RNA 155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绒毛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其调控机制

    作者:肖碧如;薛向阳;胡飞红;孙蓉蓉;陈秋月;杨蒙蒙;张文淼

    目的 探讨微小RNA 155 (miR-155)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绒毛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其调控机制.方法 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10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患者行清宫术后获得的绒毛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 (RT-qPCR)技术检测miR155在URSA患者(36例,URSA组,其中流产次数≤3次者24例,流产次数≥4次者12例)和健康早孕妇女(25例,对照组)绒毛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两组妇女绒毛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及微血管密度(MVD).正态分布数据结果以(x)±s表示;非正态分布数据结果以M(小值~大值)表示.结果 (1) miR-155的表达:URSA组患者绒毛组织中miR-155的表达量为1.456(0.489~2.459),对照组为2.833(1.740 ~3.7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RSA组中流产次数≤3次者miR-155的表达量[1.683(0.902 ~2.459)]高于流产次数≥4次者miR-155的表达量[1.229(0.489 ~1.719)],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2)相关检测指标:URSA组患者绒毛组织中HIF-1 α、VEGF的表达量及MVD分别为121±12、134±12、36 ±6,对照组分别为99 ±10、109±10、28 ±4,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URSA组中流产次数≤3次者HIF-1α、VEGF的表达量及MVD(分别为119±12、134±12、35±5)均低于流产次数≥≥4次者(分别为128±12、138±12、43±6),分别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局部氧信号通过刺激miR-155及HIF-1α的表达,诱导下调基因VEGF的转录和翻译,三者共同参与胎盘滋养细胞的浸润和胎盘新生血管的生成,miR-155表达过低致绒毛血管发育不良可能与URSA发生及预后相关.

  • 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在稽留流产绒毛组织染色体核型分析中的应用

    作者:古艳;谢建生;罗福薇;耿茜;张华坤;沈辉宁;赵坤;刘庆芝

    目的 探讨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MLPA)技术在稽留流产绒毛组织染色体核型分析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08年2-10月于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经激素水平测定、B超和临床检查确诊为稽留流产患者91例为病例组;随机抽样方法选择同期20例经激素水平测定、B超和临床检查为正常妊娠,要求人工流产者为对照组.人工流产术中无菌条件下获取两组妇女的绒毛组织,培养后每份样本分别采用传统细胞遗传学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方法、同时提取DNA采用MLPA技术分析染色体异常,并与传统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91例病例组样本中,有84例(92%)采用MLPA技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的非整倍体结果与传统染色体核型分析方法的结果一致,其中包括正常核型40例、常染色体三体29例、常染色体双三体1例、X染色体单体合并常染色体三体1例、X染色体单体10例、嵌合性X染色体单体2例和1例结构异常46,XX,der(5)t(5;8)(p1.2;q1.2);其余结果不一致的7例中,采用传统染色体核型分析方法检测出2例三倍体和5例四倍体,而采用MLPA技术检测结果均为正常的二倍体.20例对照组样本两种技术的分析结果均一致.结论 MLPA技术分析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是一种简单、快速且有效的方法,具有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妊娠早期绒毛组织中即刻早期基因与晚期基因的表达及形态学变化的体外研究

    作者:张龑;闻良珍

    目的观察妊娠早期绒毛组织感染人巨细胞病毒(hCMV)后,即刻早期基因与晚期基因的表达及绒毛组织形态学变化.方法采用绒毛组织体外培养技术,建立体外hCMV感染妊娠早期绒毛模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原位杂交法,检测不同hCMV浓度、不同感染时间,即刻早期蛋白(IEP)72-IEP86和晚期基因(LG)mRNA的表达;同时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妊娠早期绒毛组织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1)以浓度为100半数致细胞病变滴度(TCID50)、 200 TCID50 及300 TCID50 的hCMV感染绒毛组织后,细胞滋养细胞、合体滋养细胞及间质细胞均可见IEP72-IEP86表达.(2)100 TCID50 hCMV 感染后,绒毛组织无LG mRNA表达;200 TCID50及300 TCID50 hCMV感染第0~2天后,合体滋养细胞及间质细胞LG mRNA均呈阳性表达,细胞滋养细胞 LG mRNA呈强阳性表达.(3)妊娠早期绒毛组织与经hCMV 感染后的妊娠早期绒毛组织,共同于体外连续培养10 d,妊娠早期绒毛组织保持了正常的形态学特征;不同浓度hCMV感染后的妊娠早期绒毛组织的形态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合体滋养细胞表面微绒毛水肿、粗面内质网扩张,细胞滋养细胞多见,溶酶体增生及毛细血管腔扩张.结论 (1)hCMV感染妊娠早期绒毛组织的早期,hCMV可在绒毛组织细胞中完整复制,IEP72-IEP86可长期存在于感染后的绒毛组织中.(2)hCMV感染妊娠早期绒毛组织,可引起绒毛组织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

  •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孕妇妊娠早期绒毛细胞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的研究

    作者:常文辉;徐德忠;闫永平;杜可军;门可;张景霞;王敬军;徐剑秋;张恩娣;刘晨;孙凤梅

    目的观察早期妊娠(孕40~90 d)HBsAg阳性孕妇绒毛细胞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复查血清HBsAg阳性的25例早期妊娠妇女血清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对其绒毛细胞用免疫组化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SABC)法和原位杂交法检测HBsAg、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和HBV DNA,并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绒毛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25例HBsAg阳性孕妇中,HBV感染率为32%(8/25);蜕膜细胞、滋养细胞和绒毛间质细胞均出现HBsAg或HBcAg的阳性染色,出现HBsAg或HBcAg阳性蜕膜细胞、滋养细胞和绒毛间质细胞的标本百分率分别为28%(7/25)、32%(8/25)和16%(4/25);滋养细胞间桥粒连接完整,并在滋养细胞的粗面内质网内可见HBsAg蛋白丝样结构和HBV样结构.结论 HBV可感染早期妊娠绒毛细胞;HBV直接穿透滋养细胞间桥粒连接的可能性不大.

  • 血红素氧合酶在正常妊娠绒毛和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定位

    作者:程国梅;石一复;陈晓端

    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合酶(HO)的两种同工酶基因及蛋白在正常早期妊娠绒毛和晚期妊娠胎盘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选择正常妊娠6~10周的孕妇(早孕组)和妊娠37~41周的孕妇(晚孕组)各20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绒毛和胎盘组织中诱导型HO(HO-1)mRNA及结构型HO(HO-2)mRNA的表达;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方法,进行HO蛋白定位和半定量分析.结果两组HO-1 mRNA的表达均较弱,早孕组绒毛HO-1 mRNA表达水平为(0.31±0.19),晚孕组胎盘HO-1 mRNA表达水平为(0.28±0.14),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两组HO-2 mRNA的表达均较强,晚孕组胎盘表达水平为(1.12±0.58),早孕组绒毛表达水平为(0.70±0.4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免疫组化定位结果显示,HO-1蛋白主要定位于绒毛间质细胞和胎盘滋养细胞,HO-2蛋白主要定位于胎盘滋养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绒毛间质也有染色.蛋白半定量结果显示,胎盘细胞染色分数为非正态分布,HO-1在早孕组绒毛滋养细胞、间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中的染色分数中位数分别为9.0、2.6和2.8,晚孕组分别为8.7、2.0和1.4,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HO-2在早孕组绒毛血管内皮细胞中的染色分数中位数为5.8,明显低于晚孕组的9.3(P<0.05);而在胎盘滋养细胞中的表达,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 .结论 HO可能参与了胎盘血管功能的调控,HO-1和HO-2在胎盘血管发育和调节中的作用不同;并在细胞保护及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 米非司酮对妊娠早期人绒毛Hofbauer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作者:贾建军;王自能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妊娠早期人绒毛间质中Hofbauer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取孕6 ~9周人工流产者(对照组)及米非司酮药物流产者(观察组)的绒毛组织各10例,用透视电子显微镜观察其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观察组Hofbauer细胞显著肿胀,胞浆突起明显减少,偶见胞膜缺损,胞浆中的空泡变大,含有絮状电子致密物的空泡减少;粗面内质网及高尔基复合体欠发达;线粒体缩小,溶酶体减少;胞核增大且出现异常形态,染色质浓缩.结论米非司酮通过影响 Hofbauer细胞超微结构,使其吞噬能力、水及电解质转运和局部免疫功能改变,进而影响妊娠的维持.

  • 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在绒毛和胎盘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王永清;李俊;尚涛;王雁玲

    目的探讨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在绒毛及胎盘组织中的表达以及表达部位.方法分别取36例妊娠6~9周妇女的早孕绒毛组织、7例因病理指征行中期引产妇女的胎盘组织和11例足月妊娠妇女的胎盘组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绒毛组织和胎盘组织中EMMPRIN的表达部位变化特点.结果 (1)表达部位:EMMPRIN在早孕绒毛组织、中期和足月妊娠的胎盘组织中均有高度表达.在早孕绒毛组织中的表达部位主要集中在绒毛内细胞滋养细胞、合体滋养细胞及细胞滋养层柱细胞;在中期和足月妊娠的胎盘组织中,主要表达于底蜕膜的绒毛外细胞滋养细胞.(2)表达特点:在早孕绒毛组织中细胞滋养细胞、合体滋养细胞和细胞滋养层柱细胞的EMMPRIN阳性率随妊娠进展逐渐下降.在妊娠中期的胎盘组织中,细胞滋养细胞、合体滋养细胞和细胞滋养层柱细胞的EMMPRIN阳性率分别为5/7、3/7、5/7;在足月妊娠的胎盘组织中,细胞滋养细胞、合体滋养细胞和细胞滋养层柱细胞的EMMPRIN阳性率分别为73%、18%和82%.在中期和足月妊娠的底蜕膜中的EMMPRIN阳性率较弱,且趋于稳定.而早期妊娠阶段,侵入到底蜕膜的绒毛外细胞滋养细胞中EMMPRIN阳性表达则随孕周进展逐渐增强.结论 EMMPRIN在妊娠早期与胚胎植入有关,在妊娠的中晚期则可能参与妊娠维持.

  • 正常与药物流产绒毛蜕膜组织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的表达

    作者:张月莲;陈贵安;刘以训;付国强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早孕绒毛蜕膜细胞凋亡、增殖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对正常早孕绒毛与蜕膜、药物流产完全与不完全的绒毛、药物流产不完全蜕膜标本各10份(共50份标本),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行细胞凋亡的组织学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bcl-2、bax、fas、fasL、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5种蛋白在组织中的分布与含量,同时应用原位杂交法测定fas与fasL mRNA的分布与含量.结果正常早孕绒毛中存在少量凋亡细胞,主要分布于合体滋养细胞,蜕膜中凋亡细胞偶见;绒毛蜕膜中均可检测到上述5种蛋白.米非司酮药物流产的绒毛合体滋养细胞凋亡显著增多,蜕膜凋亡细胞也增多,同时伴有促凋亡bax、fas、fasL蛋白及fas、fasL mRNA含量的增加,而PCNA蛋白含量无减少.结论米非司酮能促进早孕绒毛合体滋养细胞、蜕膜间质及腺上皮细胞的凋亡,且主要通过fas与fasL转录及翻译途径介导,bax表达增加也有一定相关性,此可能为其抗早孕机理之一.

  • 白血病抑制因子在正常早孕、先兆流产及难免流产患者绒毛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王竹洁;徐键

    目的测定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在正常早孕、先兆流产及难免流产患者绒毛组织中表达的差异,探讨LIF在先兆流产及难免流产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正常早孕妇女(正常早孕组,30例)、先兆流产患者(先兆流产组,30例)及难免流产患者(难免流产组,30例)血清孕酮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技术--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SP) 法对LIF在3组妇女绒毛组织中的表达进行组织学定位和半定量分析;采用蛋白印迹法对3组妇女绒毛组织中LIF的相对表达量进行测定. 结果 (1)血清孕酮及hCG水平在正常早孕组、先兆流产组及难免流产组分别为(95±26)、(90±26)、(36±17)nmol/L及(75±14)、(68±13)、(13±3)kU/L.正常早孕组与先兆流产组血清孕酮及hCG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难免流产组与其他两组妇女血清孕酮及hCG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3组妇女绒毛组织中LIF 均呈现阳性表达,阳性染色主要位于滋养细胞胞质中,胞核无明显着色.(3)正常早孕组、先兆流产组及难免流产组LIF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17±0.13、1.06±0.10、0.30±0.02,难免流产组与其他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而正常早孕组与先兆流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LIF对妊娠的正常维持有一定的保护作用,LIF在早孕绒毛组织中的低表达,可能与hCG及孕酮水平下降有关,是导致难免流产的原因之一.

  • 绒毛组织二氢二醇环氧苯并(a)芘-DNA加合物与孕早期胚胎停育

    作者:侯海燕;杨振华;邹晓萍;陈亚琼

    目的 研究绒毛组织二氢二醇环氧苯并(a)芘-DNA加合物与孕早期胚胎停育之间的关系,探讨影响胚胎发育的可能环境因素.方法 选择门诊诊断胚胎停育的妊娠妇女102例(病例组),同期按年龄、孕产次、妊娠时间进行1:1配比,选取正常妊娠要求终止妊娠的妇女102例(对照组),人工流产术后留取绒毛组织,生理盐水冲洗后匀浆,提取基因组DNA并做浓度定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绒毛PaP-DNA加合物的浓度,问卷调查获取母亲个人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绒毛组织BaP-DNA加合物与胚胎停育的关系.结果 病例组绒毛组织加合物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8.9±8.2)加合物/108核苷酸与(2.0±1.4)加合物/108核苷酸,P<0.05].绒毛组织BaP-DNA加合物的浓度越高,孕妇发生胚胎停育的危险性越大,当加合物浓度超过6.06加合物/108核苷酸,发生胚胎停育的危险性将增加到59.39倍(95% CI:15.50~227.55).控制可能的混杂因素后,发现孕妇受教育程度在高中及高中以上为胚胎停育的保护因素(OR=-0.21,95%CI:-0.19~-0.03).结论绒毛组织中较高浓度的PaP-DNA加合物可能会增加孕早期胚胎停育发生的危险性,对胚胎发育可能有不良影响.

71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