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AKT蛋白激酶活化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的体外研究

    作者:张铁成;周晓燕;于宝华;张太明;施达仁

    目的 观察AKT及磷酸化AKT(pAKT,即AKT呈活化状态))蛋白激酶在三个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细胞株中的表达状态,并探讨其与DLBCL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关系以及PI3K抑制剂LY294002对该瘤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检测DLBCL细胞株ly1、ly8、ly10在有血清和无血清培养条件下AKT和pAKT的表达状态;用PI3K抑制剂LY294002分别作用于三株细胞,观察pAKT水平的改变;用流式细胞术结合碘化丙啶(PI)单染分析细胞周期、AnnexinⅤ-异硫氢酸荧光素(FITC)染色检测细胞凋亡、BrdU法观察细胞增殖状态的改变.结果 三株DLBCL细胞株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均显示有pAKT,在10%FBS培养组ly8和ly10之pAKT水平高于无血清培养组;而ly1相反,在无血清培养组pAKT略高于有血清培养组.在有血清培养组,LY294002可明显降低三细胞株细胞的pAKT水平,并显示S期细胞明显减少(P<0.05),G0~G1期细胞增加,增殖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5),以ly8、ly10细胞尤为明显;但凋亡细胞无明显增加(P>0.05).结论 AKT活化与DLBCL细胞周期和细胞增殖密切相关;与细胞凋亡无显著相关;LY294002可通过降低DLBCL细胞的pAKT水平继而抑制瘤细胞生长.

  • 特异性淋巴细胞转化试验评价致敏效果的可行性分析

    作者:于小汇;王金华;王峰

    目的:探讨特异性淋巴细胞转化试验评价抗原致敏效果的可行性.方法:特异性淋巴细胞转化率测定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法);卡介苗结核菌素皮肤过敏试验采用直接测定法;乙肝表面抗体检测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法).结果:34例经卡介苗接种后,结核菌素试验红肿直径及特异性淋巴细胞转化率均明显增加(P<0.05和P<0.01).两种判定方法的阳性率分别为88.23%和82.35%,差异无显著性(P>0.05),符合率为94.11%.54例乙肝疫苗接种后,特异性淋巴细胞转化率由14.48%提高至38.26%,接种前后淋巴细胞转化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抗体定性试验和特异性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的阳性率分别为77.78%和81.49%,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种方法结果的符合率为81.49%.结论:特异性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可能对致敏效果做出准确的评价.

  • 环孢素对小鼠树突细胞体外成熟及同种免疫刺激活性的影响

    作者:杨晓勇;高居忠;马麟麟;胡永秀;齐曼;张小东;杨勇

    目的:观察环孢素(cyclosprine A,CSA)对小鼠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 体外成熟和免疫学功能的影响,以期进一步探讨CSA免疫抑制作用机理.方法:在小鼠DC体外培养时加入两种剂量(0.5 μg/ml和1.0 μg/ml) 的CSA处理,观察DC的生成情况,以流式细胞仪分析各处理组细胞的免疫表型,并作体外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观察其对同种T细胞的刺激增殖能力.结果:经CSA培养后,DC的生成和形态没有影响,表达低水平的共刺激分子CD40,CD80,DC的抗原呈递功能和刺激同种T细胞的功能显著下降.结论:CSA在早期阶段干扰免疫应答是通过影响DC的活化而实现,DC是CSA初的作用位点.

  • 共刺激阻断剂与雷帕霉素联合应用对移植胰腺存活的影响

    作者:于刚;徐泽宽;张轩;曹晓飞;苗毅

    目的 探讨共刺激阻断剂PD-L1Ig与雷帕霉素(rapamycin, RPM) 联合应用对大鼠移植胰腺存活的影响.方法 以F344大鼠为供体,Lewis大鼠为受体,各40只.Lewis大鼠先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成糖尿病模型,随后建立原位胰腺移植模型.随机分为移植组、PD-L1Ig治疗组(PD-L1Ig组)、RPM治疗组(RPM组)和PD-L1Ig + RPM 组(联合组),观察各组术后血糖和移植胰腺病理改变、移植胰腺存活时间.移植后第7天各组处死2只大鼠,取受体与供体脾细胞做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结果 移植后第1天血糖恢复正常,第7天移植组血糖较各治疗组明显升高(P<0.01),各治疗组中以联合组降糖效果显著.PD-L1Ig组、RPM组的移植胰腺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9.1±1.3)d和(12.5±1.2)d,较移植组的存活时间(5.2±0.7)d明显延长(P<0.01);联合组的存活时间则长达(23.9±1.8)d,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0.01).移植后7 d, PD-L1Ig 组、RPM组移植胰腺有较多淋巴细胞浸润, 联合组移植胰腺淋巴细胞浸润很少.结论 PD-L1Ig与RPM联合应用可有效抑制细胞免疫应答, 干预排斥反应,显著延长大鼠移植胰腺存活时间.

  • 大鼠小肠系膜淋巴组织抗原刺激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研究

    作者:尹路;陈春球;陈桂明;周光文;周慧江;施敏敏;李宏为

    目的 探讨大鼠小肠系膜淋巴组织通过树突状细胞(DC)和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作用后刺激混合淋巴细胞增殖强度和与DC作用后MHC类分子表达变化.方法 分离培养SD大鼠DC、PBMC、混合淋巴细胞,获取Winstar大鼠肠系膜淋巴结组织悬液.CCK-8检测法测定负载肠系膜淋巴组织抗原的DC和PBMC,及负载肠系膜淋巴组织抗原和卵白蛋白(OVA)抗原的DC对混合淋巴细胞刺激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分析肠系膜淋巴组织作用于DC后,其MHC类分子表达变化.结果 获得的大鼠小肠淋巴组织悬液中,淋巴细胞占91%,其余包括少量粒细胞、浆细胞、上皮细胞等;在各组中负载肠系膜淋巴组织抗原的DC对混合淋巴细胞刺激增殖能力,均强于PBMC(P<0.05);在DC与混合淋巴细胞比例≥1:100各组中,负载肠系膜淋巴组织抗原的DC,对混合淋巴细胞刺激增殖能力,强于负载OVA抗原的DC(P<0.05);肠系膜淋巴细胞组织刺激DC后,其MHC-Ⅰ和Ⅱ类分子表达高于未加入抗原组.结论 小肠系膜淋巴组织具有强抗原性;DC抗原呈递作用强于单核细胞;负载肠系膜淋巴组织抗原后的DC高表达MHC-Ⅰ、Ⅱ类分子.

  •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胎儿淋巴细胞研究

    作者:秦朗;刘淑芸;邢爱耘;谭宗建;蔡美英;赵忠蓉

    目的 探讨胎儿淋巴细胞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法,检测20例ICP患者(ICP组)及2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的脐血胎儿淋巴细胞与母体外周血已灭活的淋巴细胞、皮肤组织可溶性抗原、蜕膜组织可溶性抗原的增殖反应情况.结果 (1)ICP组脐血胎儿淋巴细胞与母体已灭活的淋巴细胞混合反应中,胎儿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程度为2.75±0.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45±0.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ICP组脐血胎儿淋巴细胞与母体蜕膜组织可溶性抗原混合反应中,胎儿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程度为1.45±0.1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67±0.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ICP组脐血胎儿淋巴细胞与母体皮肤组织可溶性抗原反应中,胎儿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程度为1.22±0.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66±0.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胎儿淋巴细胞可能是ICP发病过程中的主要效应细胞之一;母-胎间免疫失衡是ICP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母胎混合淋巴细胞培养的研究

    作者:董旻岳;谢幸;王正平;贺晶;周坚红;程琪

    目的通过观察母胎间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探讨母胎组织相容性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淋巴细胞转化法对22例ICP患者[ICP组,其中5例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和21例正常孕妇(对照组)进行母胎淋巴细胞混合培养,计算淋巴细胞转化率;比较两组间淋巴细胞转化率的差异.通过检测ICP组孕妇的血清甘胆酸盐水平,分析淋巴细胞转化率与血清甘胆酸盐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ICP组淋巴细胞转化率为(24±5)%,对照组为(36±9)%,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ICP组合并与不合并妊高征者的淋巴细胞转化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ICP组淋巴细胞转化率与血清甘胆酸盐水平无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r)=0.403,P>0.05].结论 ICP患者母胎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反应性降低,提示母胎间组织相容性增高、免疫识别与反应性降低.这一变化可能与ICP的发生有关.

  • 人间充质干细胞Stro-1+和Stro-1-亚群免疫抑制作用差异的体外研究

    作者:张翼鷟;达万明;赵丹丹;唐菊英

    目的 探讨人Stro-1+和Stro-1-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免疫抑制作用的差异.方法 从骨髓细胞中分离单个核细胞接种于75cm2的培养瓶中,培养体系为Dexter培养液.当细胞在瓶底贴壁生长达50%融合时消化,并与Stro-1抗体共孵育.再将所获Stro-1+和Stro-1-MSCs扩增15天(中位数)后进行流式细胞仪分析.设立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于96孔板中加入反应淋巴细胞及刺激淋巴细胞各1×105/孔)及非特异性丝裂原刺激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体系(于96孔板中加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1×105/孔、植物血凝素10μg/ml及白介素-2 500U/ml).在两反应体系中分别加入1×103~3×104个经照射的Stro-1+或Stro-1-MSCs,检测其对淋巴增殖反应的影响.结果 原代贴壁细胞中含中位数为9%(5%~26%)的Stro-1+MSCs,该细胞亚群表达更高的MSCs表型;在MLR和非特异性丝裂原刺激的淋巴增殖体系中,Stro-1+和Stro-1-MSCs均可引起数量依赖性的增殖抑制效应(单向MLR中,当Stro-1-MSCs的数量为1×103时,该抑制效应消失);各个剂量组中,Stro-1+MSCs的抑制效应均显著高于相同剂量的Stro-1-MSCs(P<0.05).结论 人MSCs中的Stro-1+亚群具有更强的免疫抑制作用,推断该细胞亚群为更原始、均一性更佳的骨髓基质细胞.

  • 重组免疫毒素hIL-2-LuffinP1对淋巴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作者:王儒鹏;何威;刘树雷;贺伟峰;张小容;吴军

    目的 检测基因工程免疫毒素hIL-2-LuffinP1的体外生物学活性.方法 采用分离的C57和BALB/c小鼠脾细胞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刀豆球蛋白A(ConA)刺激BALB/c小鼠脾细胞进行淋巴细胞增殖实验,以LuffinP1毒素分子作为对照.3HTdR核素掺入法检测hIL-2-LuffinP1对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以CTLL-2细胞检测hIL-2-LuffinP1对IL-2依赖细胞株的杀伤作用,实验共设6组:PBS、IL-2、LuffinP1、LuffiriP1+IL-2、hIL-2-LuffinP1、hIL-2-LuffinP1+IL-2,CTLL-2细胞加入各组试剂培养12h,台盼蓝染色,计数每100个细胞中的死亡细胞数.结果 随剂量增加,hIL-2-LuffinP1对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在10-6mol/L浓度时,抑制率可达到97%,而LuffinP1对淋巴细胞增殖无明显抑制作用.hIL-2-LuffinP1对Con A刺激的脾细胞活化也有抑制作用,与在混合淋巴细胞体系中一致,而LuffinP1对上述两个反应体系中的淋巴细胞增殖均无明显抑制作用.加入hIL-2-LuffinP1+IL-2和hIL-2-LuffinP1后CTLL-2细胞的死亡率分别为29.6%和47.4%,明显高于IL-2组(5.6%,P<0.01).结论 重组免疫毒素hIL-2-LuffinP1在体外能够抑制淋巴细胞增殖,对表达IL-2R的活化淋巴细胞产生定向杀伤作用.

  • 源于近端股骨间充质干细胞免疫抑制作用的研究

    作者:张翼鷟;Loic Fouillard;Alain Chapel;Morad Bensidhoum;Christelle Mazurier;Aish Nasef;Sandrine Bouchet;Manuel Lopez;Dominique Thierry;Norbert Claucle Gorin;达万明

    目的探讨源于成人近端股骨的间充质干细胞(MSC)是否具有免疫抑制功能,为临床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防治寻找理想的细胞储备库. 方法从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近端股骨中分离并培养MSC,将不同数量的细胞直接或以Transwell法加入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中,检测MSC对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增殖水平的影响.以ELISA法及抗体中和法探讨细胞因子TGF-β1在MSC免疫调节中的作用.结果 3×103、1×104、3×104、1×105个源于近端股骨的MSC对PBL增殖的抑制率分别为62%±18%、38%±4%、31%±16%、28%±12%, 与采自髂骨骨髓穿刺物MSC的抑制作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后者对PBL的增殖抑制率为58%±12%、37%±8%、28%±6%、27%±6%;以0.2 μm的微孔膜对MSC与MLR进行分隔,3×104及1×104个MSC对PBL的增殖抑制率为36%±8%和53%±12%; 在 ELISA 实验中, MSC单独培养,MSC与MLR直接接触,或经Transwell共培养的这3种上清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加入浓度递增的TGF-β1抗体不能逆转MSC对PBL增殖的抑制作用.结论源于近端股骨的MSC具有一定的免疫抑制功能,除TGF-β1外其他可溶性因子可能介导这一作用.

  • MG132诱导HL-60细胞表达共刺激分子CD86及对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影响

    作者:周咏明;郭伟;薛克营;周浩;程艳香;郭天南;李慧玉;黄士昂

    目的 研究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诱导HL-60细胞表达共刺激分子CD80、CD86及其对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作用.方法 流式细胞仪检测MG132诱导HL-60细胞表达共刺激分子CD80、CD86及细胞活力;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CD80和CD86 mRNA表达情况;75Gy照射MG132诱导的HL-60细胞后,用CCK-8检测提高共刺激分子表达后,HL-60细胞对健康人单个核细胞的增殖作用.结果 MG132上调HL-60细胞表达CD86,高浓度的MG132对HL-60细胞有直接杀灭作用,MG132诱导HL-60细胞表达共刺激分子CD86后,对健康人单个核细胞起增殖作用.结论 MG132诱导HL-60细胞表达共刺激分子CD86,促进对健康人单个核细胞的增殖作用.

  • 脂肪干细胞HLA分子表达与体外抑制淋巴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作者:崔磊;尹烁;杨平;刘波;张英;刘伟;曹谊林

    目的研究脂肪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 ADSCs) 表面免疫分子的表达以及体外调节淋巴细胞反应的功能,以期为组织工程提供同种异体种子细胞来源.方法从临床脂肪抽吸术丢弃脂肪组织中分离获取脂肪干细胞(共3例),体外培养至第2代,流式细胞仪检测免疫分子HLAI、HLAII的表达.1×105个/孔ADSC 细胞刺激异体淋巴细胞,观察细胞增殖情况.以植物血凝素(PHA,2 μg/ml)刺激淋巴细胞后,分别以(1×102、1×103、1×104、1×105)细胞/孔数量的异体脂肪干细胞加入反应体系中,观察淋巴细胞增殖情况;另一组在刺激同时加入白介素-2(IL-2,0.5 ng/ml),检测脂肪干细胞抑制作用的逆转.分别以1×102~5细胞/孔数量的"第三者"脂肪干细胞或经IFN-γ作用后脂肪干细胞加入混合双向淋巴细胞反应体系中,观察淋巴细胞增殖抑制情况.结果脂肪干细胞表达HLA I类分子,但未检测到HLAII类分子阳性表达.人IFN-γ刺激48 h后,HLA I表达未见明显增高,HLAII类分子表达明显增高.异体或经IFN-γ作用的脂肪干细胞均未能刺激淋巴细胞体外增殖.脂肪干细胞可明显抑制PHA刺激的淋巴细胞增殖,IL-2可逆转脂肪干细胞的抑制作用.脂肪干细胞可明显抑制双相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抑制作用呈脂肪干细胞细胞数量依赖性;经IFN-γ作用后抑制作用未见明显减弱.结论 ADSC可在体外抑制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具有一定的调节淋巴细胞反应的能力,有可能成为组织工程或细胞治疗中同种异体细胞来源.

  • 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对T淋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干预作用

    作者:赵文君;崔爽爽;邢国胜;于顺禄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滑膜成纤维细胞对T淋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滑膜组织取自关节置换术的RA患者,酶消化法获得滑膜成纤维细胞并扩增培养,T淋巴细胞选用Jurkat T淋巴细胞株.将T淋巴细胞按培养方式分为单纯T淋巴细胞培养组及与RA滑膜成纤维细胞共育培养组2组.分别采用噻唑蓝(MTT)法、流式细胞仪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2组T淋巴细胞的扩增能力、凋亡率及白细胞介素(IL)-2 mRNA、IL-23p19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共育培养组4d和7d时T淋巴细胞增殖率高于单纯培养组,而10 d和13 d时增殖率低于单纯培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共育培养组24 h和48 h T淋巴细胞凋亡率均低于单纯培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育培养组较单纯培养组T淋巴细胞表达较高的白细胞介素(IL)-2 mRNA(2.33±0.09 vs 1.00±0.12)和IL-23p19 mRNA(4.01±0.25 vs 1.00±0.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5.03、17.78均P<0.01).结论:RA滑膜成纤维细胞可诱导T淋巴细胞的激活,这可能是RA发病及进展的影响因素之一.

  • 可溶性CD40基因修饰树突状细胞对实验动物淋巴细胞增殖及胞毒活性的影响

    作者:贺杰峰;查运红;赵浩亮;李辉宇;马小军;冯炜;张悦

    目的 探讨可溶性CD40-增强绿色荧光蛋白C(sCD40-EGFP)修饰树突状细胞(DC)对实验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为利用DC诱导供体特异性移植免疫耐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CD40胞外区与EGFP重组载体质粒pEGFP-N1/sCD40,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其导入DC2.4细胞株.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鉴定转染质粒pEGFP-N1/sCD40的DC培养上清;将经未修饰DC细胞及sCD40-EGFP及空载体修饰DC经腹腔注射致敏Balb/c小鼠,取单个核细胞作为反应细胞,分别以不同组DC为刺激细胞,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采用MTS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乳酸脱氢酶法测定细胞毒活性.结果 sCD40分子与EGFP融合基因载体构建成功,在树突状细胞中获得表达,并分泌至上清;sCD0-EGFP融合蛋白对不同组DC致敏或未致敏小鼠的同种细胞刺激的增殖反应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sCD40-EGFP基因修饰DC诱导不同DC致敏组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均明显降低,sCD40-EGFP融合蛋白对各实验组淋巴细胞胞毒活性有显著的抑制作用,sCD40-EGFP基因修饰DC致敏组小鼠淋巴细胞胞毒活性较其余实验组明显降低.结论 稳定表达sCD40-EGFP融合蛋自的DC致敏可显著降低同种小鼠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并能诱导淋巴细胞对靶细胞的胞毒活性降低.

  • 补中益气汤对封闭抗体缺乏的反复自然流产患者生殖免疫调节研究

    作者:金丽华;叶平;张丽;王香桂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为主方治疗封闭抗体缺乏的母-胎免疫识别低下型反复自然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封闭试验检测封闭抗体,选取封闭抗体缺乏的RSA患者51例,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中药组(治疗组),共22例,给予补中益气汤治疗;另一组为免疫组(对照组),共29例,以配偶淋巴细胞体外诱生免疫疗法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封闭抗体各指标上升情况.结果:经治疗后中药组和免疫组的BE-Ab1、BE-Ab2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分别为P<0.01,P<0.05);但对流式细胞术分析的抗CD3-BE、抗CD4-BE及抗CD8-BE无明显改善作用(P>0.05).中药组和免疫组的BE-Ab1、BE-Ab2平均值都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而呈逐渐上升趋势.结论:补中益气汤使可使RSA患者的BE-Ab1、BE-Ab2明显上升,并使BE-Ab1、BE-Ab2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而逐渐上升、封闭抗体正常时妊娠成功率较缺乏时明显上升.由本研究得出:补中益气汤和配偶淋巴细胞体外诱生免疫疗法治疗RSA患者的临床疗效相近.

  • 脂肪干细胞免疫学性状的初步实验观察

    作者:尹烁;崔磊;杨平;刘波;张英;刘伟;曹谊林

    目的 初步研究脂肪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em cels,ADSC)表面免疫分子的表达以及体外免疫调节功能,以期为组织工程提供同种异体种子细胞来源.方法 体外培养人脂肪抽吸术中获取的脂肪干细胞,体外培养至第二代,流式细胞仪检测免疫分子HLA、HLA、B7-1、B7-2、CD40的表达.1×105个/孔ADSC细胞分别刺激单一异体淋巴细胞或混合双向淋巴细胞反应,观察淋巴细胞增殖情况.同时观察ADSC经IFN-γ作用后,免疫分子表达与淋巴细胞增殖的调节情况.结果 ADSC表达HLA类分子,但未检测到HLA类分子阳性表达.B7-1(CD80)、B7-2(CD86)、CD28、CD40未见明显阳性表达.人IFN-γ刺激48h后,HLA类分子表达明显增高,HLA Ⅰ表达未见明显增高.异体或经IFN-γ作用的ADSC均未能刺激异体淋巴细胞增殖.同样数量的ADSC可明显抑制双相混合淋巴细胞增殖,经IFN-γ作用后抑制作用未见明显减弱.结论 ADSC具有一定的体外调节淋巴细胞反应的能力,有可能成为组织工程同种异体细胞来源.

  • 猪苓多糖经TLR4刺激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成熟

    作者:许文;李心群

    目的:研究猪苓多糖(polyporus polysaccharides,PPS)诱导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表型及功能成熟的分子机制.方法:从小鼠骨髓中分离单个核细胞(MNC),用rmGM-CSF、IL-4培养5 d后将其分为三组:实验组中加入50 μg/mL PPS;阳性对照组中加1 μg/mL LPS;加等量RPMI 1640培养基作为阴性对照组,继续培养48 h.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FACS)分析DC表面CD80、CD86及MHCⅡ(I-A/I-E)表达情况;经20 μg/mL Toll-like receptor(TLR)4、TLR2单抗作用1 h后,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IL-12 p40含量;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DC对T淋巴细胞的刺激能力.结果:PPS处理的DC具有毛刺状突起,呈典型的DC形态;细胞表达MHCⅡ、CD80及CD86增加;对T淋巴细胞刺激能力增强;分泌IL-12增加且可被抗TLR4单抗所阻断.结论:PPS通过TLR4促进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髓DC表型与功能成熟.

  • 体外抗体功能修饰抑制性KIR对人NK细胞的影响

    作者:吴功强;赵妍敏;黄河;来晓瑜

    目的:检测抗体封闭抑制性受体KIR2DL1和KIR2DL2/2DL3对人NK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Rosettesep人NK分选试剂盒分选外周血NK细胞,观察抗体封闭KIR2DL1和KIR2 DL2/2DL3受体后,NK细胞对不同白血病细胞(人肿瘤细胞株NB4、Raji和K-562)及同种异体的成熟树突状细胞(DC)的杀伤活性;检测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NK细胞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检测细胞因子TGF-β1的表达水平.结果:任何一个抗体封闭KIR后,NK细胞杀伤NB4细胞活性均增强,并与抗体浓度呈现量效关系(P<0.05),2个抗体联用能增强NK细胞的杀伤活性;对Raji细胞的杀伤活性则改变较小;NK细胞对K-562细胞具有很强的杀伤活性,但经抗体封闭后,这种活性并没有提高.经抗体封闭KIR后,NK细胞对成熟DC的杀伤活性明显增强,并与抗体浓度呈现量效关系(2.20%±1.10% vs 37.59%±5.06%),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抗体封闭后的NK细胞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能明显提高对T细胞的增殖抑制(77.85%±8.31% vs 43.05%±5.95%,P<0.05),上清液中细胞因子TGF-β1的含量增加.结论:以抗体修饰抑制性KIR受体有助于提高NK细胞杀伤肿瘤及同种异体成熟DC的能力,活化的NK细胞通过分泌TGF-β1,抑制T细胞的增殖、活化.

  • 射频电磁场对人树突状细胞的表型和功能影响的体外研究

    作者:周智东;曾群力;郑云;张建宾;陈海祥;鲁德强;邵传森;夏大静

    目的:研究手机射频电磁辐照对人树突状细胞(DC)的表型和功能的影响,为评价手机射频电磁场对免疫系统功能的影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比吸收率(SAR)为4 W/kg的1800 MHz GSM射频电磁场间断(5 min开10 min停模式)辐照DC细胞0 h、1 h、12 h或24 h,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各处理组DC表面HLA-DR和协同刺激分子(CD80、CD86、CD40及CD11c)的变化;以CCK-8试剂检测各组DC的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能力的差异;以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各组DC分泌细胞因子IL-12p70、TNF-α功能的差异.结果:与假辐照组相比,各辐照处理组DC表型分子HLA-DR、CD80、CD86、CD40的阳性细胞百分率均明显下降(P<0.05),但CD11c无明显变化;各辐照处理组DC的同种MLR能力明显降低(P<0.05),尤其以24 h处理组为甚.各辐照处理组DC的IL-12p70、TNF-α的分泌无显著差异.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射频电磁场辐照对DC表面分子的表达及对同种T细胞的刺激能力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和脐血CD34+细胞来源的树突细胞比较

    作者:陈强;陈明水;何海新;叶韵斌;张其中;李洁羽;周智峰;陈淑萍;徐莉敏

    目的比较从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及脐血CD34+细胞诱导树突细胞(DC)的方法及其特性.方法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贴壁法获得单核细胞;经GM-CSF及IL-4诱导获得DC.磁性活化细胞分选系统(MACS)分选脐血CD34+细胞,以GM-CSF、IL-4、TNF-α、SCF、FL、TPO等细胞因子诱导获得DC.用电镜、普通显微镜观察DC形态;流式细胞仪分析DC表型;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allo-MLR)观察DC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外周血单核细胞在因子GM-CSF、IL-4、TNF-α,脐血CD34+细胞在GM-CSF、IL-4、TNF-α、SCF、FL、TPO等因子作用下,可生成DC,并表达相应的DC分化抗原CD14、CD80、CD83、CD86、HLA-DR.脐血CD34+细胞具有较强的扩增能力,经2周诱导,体系细胞数可增加173.8士26.7倍,两种来源的DC均能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结论外周血单核细胞与脐血CD34+细胞,在体外均可诱导成DC,并具有相应的DC分化抗原和功能.

30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