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涎腺腺样囊性癌与黏液表皮样癌中耐药、转移相关基因表达的比较研究

    作者:王晓峰;郭阳;贾深汕

    目的 应用基因芯片对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以及低分化来源的黏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MEC-1)进行基因筛查,并对3种重要的基因进行实时定量PCR检测,以便为临床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基因芯片筛查,选出3个重要的基因,利用实时定量PCR进行检测.结果 多药耐药基因(multidrug resistance gene,MDR)1含量MEC-1>ACC-M>ACC-2;多药耐药蛋白(multidrug resistance protein,MRP)1含量MEC-1>ACC-M>ACC-2;CCD1基因含量MEC-1>ACC-M>ACC-2.结论 MEC-1耐药性与MDR-1基因含量较高相关;ACC-M高转移性与MRP-1基因含量较高和CCD1基因含量较低相关;ACC-2低转移性与MRP1基因含量较少相关.

  • 微血管密度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

    作者:李正江;唐平章;徐震纲;林冬梅;吕宁;赵清正

    目的研究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该肿瘤的临床病理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55例涎腺腺样囊性癌中MVD和VEGF的表达,采用SPSS软件行统计分析。结果 VEGF在小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高表达阳性(强度)率明显高于大涎腺(P=0.039 8);随着肿瘤分期的增加,VEGF的高表达率明显增加(P=0.017 5);而MVD与肿瘤部位、分期差异无显著性。MVD和VEGF的表达与该肿瘤的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区域淋巴结转移、组织类型及生存率无显著的相关性。VEGF高表达组的平均MVD值明显高于低表达组的平均MVD值(P=0.020 2)。结论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MVD和VEGF作为预后因素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分析,二者的表达呈明显的正相关。

  • 特异性抑制剂对腺样囊性癌细胞中蛋白激酶B表达的影响

    作者:杨鸣良;沈磊;孙长伏

    目的探讨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对体外培养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细胞中蛋白激酶B(PKB)表达和转录水平的影响.方法经细胞培养后,应用Wester-blot和RT-PCR实验技术,用酶显法显色、EB染色,将实验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SACC-83细胞PKB丝氨酸473(Ser473)的表达和转录水平显著低于SACC-LM细胞PKB(Ser473)的表达和转录水平(P<0.05);而经LY294002处理的细胞PKB(Ser473)的表达显著低于未经处理细胞PKB(Ser473)的表达(P<0.01),但两者转录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培养的SACC-83细胞PKB(Ser473)的蛋白表达和转录水平显著低于SACC-LM细胞;LY294002对体外培养细胞中的PKB(Ser473)蛋白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

  • 金属蛋白酶抑制剂BB-94抑制腺样囊性癌侵袭转移的实验

    作者:毛立民;于世凤;孙开华;刘红岩;赵万州;韩锐

    目的观察金属蛋白酶抑制剂BB-94对涎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ACC)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抑制作用.方法癌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用重组基底膜侵袭实验测定,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PAGE)底物酶谱法检测Ⅳ型胶原酶活性,用腺样囊性癌ACC-M细胞系裸鼠肺转移模型观察体内抑制转移作用.结果在10 μmol/L和100 μmol/L时,BB-94对ACC-M细胞侵袭重组基底膜的抑制率分别为32.9%和53.2%;对ACC-M细胞培养上清中的Ⅳ型胶原酶活性有降低作用.在裸鼠肿瘤转移实验中,对照组和用药组的肺转移率分别是90.0%和20.0%,P<0.01;含转移灶肺重量分别为(0.209 0±0.066 7) g和(0.153 2±0.037 8) g,P<0.05.结论金属蛋白酶抑制剂BB-94能明显抑制ACC-M细胞侵袭重组基底膜和ACC的肺转移.

  • 许旺细胞标记物GFAP与肌上皮细胞标记物α-SMA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共表达

    作者:孙沫逸;陈伟;杨连甲;董绍忠

    目的 检测许旺细胞标记物胶原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与肌上皮细胞标记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在涎腺腺样囊性癌(ACC)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GFAP、α-SMA与ACC嗜神经侵袭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双标记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检测GFAP蛋白与α-SMA蛋白在ACC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在ACC组织中,GFAP蛋白与α-SMA蛋白均有表达,二者在同一肿瘤性肌上皮样细胞胞质中共表达.结论 ACC中肿瘤性肌上皮样细胞发生许旺细胞分化并侵袭神经可能是ACC嗜神经侵袭的组织病理学基础.

  • 人工合成小干扰RNA抑制涎腺腺样囊性癌DNA甲基转移酶1的表达

    作者:田臻;张志愿;叶冬霞;周晓健;李江

    目的 通过筛选针对涎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DNA甲基转移酶1(DNA methyltransferase 1,DNMT-1)基因有效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序列和分析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作用的时效、量效关系,为建立ACC稳定抑制DNMT-1的表达载体,深入了解DNMT在ACC抑癌基因甲基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设计并人工合成4对siRNA,脂质体介导分别转染ACC细胞系ACC-2、ACC-3和ACC-M细胞,分别于转染后24、48和72 h,采用PCR、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细胞系DNMT-1的mRNA和蛋白表达,筛选有效的siRNA干扰序列,同时设置siRNA不同浓度转染组,分析RNAi作用的量效关系.以Cy3标记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siRNA作为阳性对照组.结果 2对siRNA对3株ACC细胞系细胞DNMT-1的mRNA表达产生了抑制作用,它们分别使ACC-2、ACC-3、ACC-M DNMT-1表达抑制67%、86%、92%和76%、76%、86%,抑制作用出现的时间为转染后24~48 h,维持24~48 h,与siRNA浓度成正比,Western blot检测符合mRNA的检测结果.结论 得到了2对针对ACC DNMT-1基因有效的siRNA干扰序列.它们能显著抑制涎腺ACC细胞系DNMT-1的mRNA和蛋白表达,该抑制作用具有时间依赖性和浓度相关性.

  • 腺样囊性癌高、低转移细胞株基因表达谱差异性及转移相关基因研究

    作者:关晓峰;杨捷琳;朱乃硕;王英明;李瑞武;郑兆鑫

    目的试图找出与涎腺腺样囊性癌转移相关的基因.方法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方法研究这两个细胞株基因表达上的差异.结果相对于驱动子高转移细胞株ACC-M,在测试子低转移细胞株ACC-2中有12个基因呈高表达.获得的基因序列中包括10个已知序列及2个新序列.新发现的2个基因序列分别是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同源的囊性癌转移相关基因(ACC metastasis-associated RNH)和囊性癌转移相关蛋白(ACC metastasis-associated suspected protein),已被GenBank登录(登录号分别为AF522024 和 AF522025).结论 ACC-M中部分基因的低表达或突变与肿瘤高转移特性的获得有关,为进一步探索该肿瘤转移控制和基因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分子生物学资料.

  • 裸鼠体内人腺样囊性癌细胞凋亡的研究

    作者:王洁;董福生;董青;顾洪涛;李荷香

    目的在人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裸鼠移植瘤模型上,观察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recombined human tumor necrosis factor-α,rhTNF-α)诱导凋亡的形态学特征及bax、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将6×1010/L的SACC细胞悬液接种于裸鼠皮下建立动物模型后,按rhTNF-α 100×104 IU / kg或10×104 IU / kg瘤体内直接注射给药.采用光镜、电镜、流式细胞术及原位凋亡试剂检测盒观察凋亡的形态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观察bax、bcl-2的表达情况. 结果移植瘤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凋亡细胞核消失后出现钙盐沉积,形成砂粒小体.凋亡细胞对bax、bcl-2蛋白的表达明显上升(P<0.05).结论砂粒体钙化是TNF-α诱导的SACC裸鼠移植瘤细胞凋亡的特征和归宿;TNF-α诱导的细胞凋亡能够特异性增强bax、bcl-2基因蛋白的表达.

  • 腺样囊性癌肺转移相关蛋白质的筛选鉴定

    作者:孙俊勇;郭伟;安杰;袁泉;赵辅昆

    目的初步筛选和鉴定人涎腺腺样囊性癌肺转移相关蛋白质.方法利用腺样囊性癌细胞株(ACC-2)及其肺高转移细胞株(ACC-M),通过蛋白质组学方法,差减处理,发现两细胞株间蛋白质表达的差异,并对差异蛋白质点进行分析鉴定.结果发现ACC-2 和 ACC-M细胞系之间有12个蛋白质点表达水平明显不同.其中转酮醇酶、v-Ha-ras蛋白等在ACC-2 中低表达,在ACC-M中高表达;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成员4(配合基)在ACC-2 中高表达,在ACC-M中低表达, Pirin仅在ACC-2中表达.结论 12个差异蛋白质可能通过不同途径参与腺样囊性癌肺高转移,为研究腺样囊性癌肺转移提供新的线索.

  • 肿瘤干细胞在腺样囊性癌细胞系增殖和分化中的作用

    作者:刘坤;华成舸;温玉明;潘剑;陈维绍;高庆红

    目的 探讨腺样囊性癌细胞(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cell,ACC)系中肿瘤干细胞的存在依据.方法 采用单细胞体外培养法、免疫组化染色、免疫磁珠分离技术和动物实验等方法,分析常规培养的和经分离分群的不同细胞表型的ACC-2的体外增殖、分化特点和裸鼠体内成瘤能力的差异.结果 体外培养至第8天,ACC-2单细胞仅有4.5%分裂、增殖,并非全部分裂.CD44+-CD24-亚群占所有ACC-2细胞的8.1%,其中仅有25.71%的细胞长期存活和持续分裂.CD44-和CD44+-CD24+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均无长期存活能力.不同表型的ACC-2体外单细胞培养实验发现,CD44+发生分裂的比例为8.4%,CD44+-CD24-肿瘤细胞发生分裂的比例为14.7%,CD44-和CD44+-CD24+细胞未发生分裂.裸鼠成瘤实验显示,CD44+-CD24-的成瘤低接种细胞数为1×103个/L,常规ACC-2低成瘤细胞数为1×105个/L,CD44-和CD44+-CD24+细胞则均无成瘤能力.免疫组化染色证实,CD44+-CD24-肿瘤细胞具有分化成其他表型肿瘤细胞的能力.结论 细胞表面抗原为CD44+-CD24-的肿瘤细胞仅占ACC-2肿瘤细胞的极少部分,这些细胞具有极强的增殖能力和分化为其他表型肿瘤细胞的能力.ACC-2肿瘤细胞的增殖和成瘤能力源于CD44+-CD24-ACC-2细胞亚群.ACC-2中存在肿瘤干细胞,而CD44+-CD24-是ACC-2肿瘤干细胞必须兼备的表面标志.

  • 腺样囊性癌患者生存预测模型的建立

    作者:郑刚;郭传瑸;俞光岩;黄敏娴;彭歆;黄俊

    目的通过分析唾液腺腺样囊性癌(SACC)患者的病历资料,建立生存预测模型,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18例有完整随访资料的SACC患者的病历资料,选择10个可能对患者预后产生影响的临床病理因素,通过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建立预后指数方程.然后根据预后指数(PI)将患者分为高、中、低危险3个组,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3个组的生存曲线,得到各组总的累积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时间.结果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SACC确诊时的年龄、临床症状、TNM临床分期、治疗方式、手术切缘与总累积生存率有关(P<0.05).预后指数方程为PI=0.031X2+0.665X5+0.420X6-0.576X7+0.999X10.根据预后指数分为低危险组(PI<3.57)、中危险组(PI=3.57~4.50)、高危险组(PI>4.50),预后指数越小,患者预后越好.3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8年、7年和4年,10年总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3.56%、31.45%和11.20%.结论生存预测模型能够较全面反映SACC患者的预后,可预测不同患者的生存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染料木黄酮抗涎腺腺样囊性癌远处转移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浩;俞光岩

    目的研究染料木黄酮抗涎腺腺样囊性癌(ACC)实验性肺转移的作用.方法分别用ACC-M细胞及经染料木黄酮处理的ACC-M细胞对20只裸鼠尾静脉接种形成肺转移模型,6周后处死动物,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裸鼠ACC肺转移率、瘤结节数目;观察肺转移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的表达及凋亡情况.结果染料木黄酮治疗组瘤结节数目明显少于对照组(分别为9.29±1.80和27.44±13.55,P<0.05);治疗组转移灶凋亡指数(AI)明显高于对照组(15.37±3.96及6.03±3.36,P<0.05);治疗组VEGF及MMP-9表达明显弱于对照组 (P<0.05). 结论染料木黄酮有一定的抗ACC-M远处转移的作用,这可能是多种机制作用的结果.

  • ErbB-3结合蛋白1、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上皮钙黏素在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

    作者:孙健;余优成;骆一西;田臻

    目的 探讨ErbB-3结合蛋白1(ErbB-3 binding protein-1,EB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和上皮钙黏素(E-cadherin,E-cad)在涎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6000法检测EBP-1、MMP-9和E-cad在66例涎腺ACC及相应癌旁正常涎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EBP-1的表达阳性率:癌旁正常涎腺组织中99%(65/66),显著高于涎腺ACC组织表达85%(56/66),P=0.040.EBP-1蛋白表达强度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侵袭转移类型及分期密切相关(P<0.05),但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无明显相关性(P>0.05).其中,预后较差的病理分型和临床分期以及肿瘤转移的组织中EBP-1的表达较低.EBP-1与E-cad的表达呈正相关(r=0.834,P<0.001);与MMP-9的表达呈负相关(r=-0.321,P<0.001).结论 EBP-1表达下调可作为涎腺ACC恶性程度的评价指标之一;EBP-1与E-cad或MMP-9的相关性对判断涎腺ACC肿瘤生物学行为具有一定意义.

  • 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与鸡胚背根神经节共培养的实验研究

    作者:顾玲;步荣发;王东胜;鄂玲玲;朱国雄

    目的 观察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 83细胞与鸡胚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a,DRG)共培养模型中肿瘤细胞对神经节突起生长的诱向作用,并初步探讨发挥诱导作用的因子.方法采用玻璃底培养皿构建SACC与DRG共培养模型,SACC-83细胞接种至中央孔内,DRG组织环绕接种1周.观察神经节突起的生长情况,再分别以不同培养液对DRG培养,实验分6组:1组每孔中各加入SACC-83条件培养基、2组加入鼠成骨细胞系MC3T3-E1条件培养基、3组加入牙龈成纤维细胞条件培养基、4组加入无血清高糖达尔伯克改良伊格尔培养基(Dulbecco's modification of Eagle's medium with high glucose,H-DMEM)、5组加入含15%胎牛血清的H-DMEM、6组加入SACC-83细胞裂解液对DRG培养36 h,观察神经节突起的生长情况.结果培养36 h玻璃底培养皿共培养模型中多数神经节突起呈向中心趋向生长的状态;1组有明显的促神经节突起生长的作用,4~6组无促神经节突起生长的作用.结论以玻璃底培养皿构建肿瘤-神经共培养模型能较好地观察肿瘤细胞构成的微环境对神经突起生长的趋化作用,该作用与细胞分泌的某些特异性神经活性物质有关,该现象的存在可能与SACC嗜神经侵袭特性有关.

  • CRISPR/Cas9系统在腺样囊性癌细胞中编辑纤连蛋白基因EDA片段的研究

    作者:杨月;王海丞;许舒宇;彭靖;江久汇;李翠英

    目的 利用成簇的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常间回文重复序列丛集关联蛋白系统(associated proteins,Cas)编辑纤连蛋白(fibronectin)基因抑制其可变剪接片段基因外显子A(extra domain A,EDA),并观察对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的促肿瘤作用.方法 根据纤连蛋白序列设计两段互补于EDA上游和一段与下游互补的引导RNA (single guide RNA,sgRNA,20 bp),分别连接至PX330质粒的U6启动子下游.质粒转染至ACC细胞系SACC-83,PCR扩增基因组并测序验证其定点敲除EDA结果及效率.质粒转染后的细胞进行稳定株的筛选及鉴定,将筛选后的稳定株作为EDA敲除实验组,SACC-83细胞为对照组,进行CCK-8细胞增殖和Transwell侵袭能力检测,每组实验重复3次.结果 sgRNA连接至PX330质粒U6启动子下游,成功构建了质粒敲除模型;SACC-83的基因组EDA外显子被敲除,敲除效率达70%以上,但纤连蛋白总量未发生明显变化.筛选出3株EDA敲除稳定株(A+C-2、A+C-6、B+C-10),并通过PCR鉴定证实其可靠性.划痕实验中实验组细胞运动速率[A+C-2 (21.67±1.87) μm/h;A+C-6(12.22±2.13) μm/h;B+C-10(20.00±2.56) μm/h]相对对照组[(27.78±3.20) μm/h]降低;增殖实验显示EDA敲除组细胞倍增时间增加[对照组SACC-83 (38.52±4.26)h,实验组A+C-2(62.05±5.80)h,A+C-6(46.32±6.35)h,B+C-10(40.7±3.88)h].结论 在sgRNA的引导下,CRISPR/Cas系统能简洁、高效地敲除细胞基因组中的EDA可变剪接外显子,EDA敲除对肿瘤细胞运动和侵袭有明显抑制作用.

  • Ezrin基因在人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对转移细胞增殖侵袭性的影响

    作者:王友元;陈伟良;杨朝晖;黄志权;李劲松;潘朝斌

    目的 检测Ezrin基因在人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gland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中的表达,探讨Ezrin基因对SACC肺高转移细胞(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M增殖、凋亡及侵袭活性的影响和作为SACC基因治疗靶点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streptavidin-perosidase,SP)检测石蜡包埋的43例SACC、40例涎腺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PA)及15例正常涎腺组织中Ezrin的表达.设计并合成Ezrin特异性经化学修饰的双链siRNA和双链SiRNA阴性对照组,经脂质体介导转染人ACC-M,将细胞分为实验组、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细胞化学分析各组细胞中Ezrin基因的mRNA及蛋白表达变化;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检测各组细胞体外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及凋亡情况;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侵袭能力差异.结果 15例正常涎腺组织Ezrin表达阳性4例,40例PA中23例、43例SACC中37例,Ezrin表达阳性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zrin特异性siRNA转染ACC-M后,Ezrin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细胞增殖活性受抑制,细胞凋亡增加,细胞侵袭能力下降(P<0.05).结论 Ezrin的高表达可能在SACC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中发挥一定作用,Ezfin特异性siRNA能有效沉默ACC-M细胞Ezrin基因,使体外培养的ACC-M细胞在一定程度上增殖受抑制并诱导细胞凋亡及降低侵袭能力.

  • 蛋白多糖与涎腺腺样囊性癌增殖的关系

    作者:石宏;王洁;董福生;王旭;李荷香

    目的 探讨蛋白多糖(proteoglycans)合成的阻抑对人涎腺腺样囊性癌ACC-M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构建靶向人木糖基转移酶-Ⅰ(xylosyltransferase-Ⅰ,XT-Ⅰ)基因的短发卡状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真核表达载体shRNA-WJ3,转染人涎腺腺样囊性癌高转移株ACC-M细胞,通过G418筛选稳定转染的细胞,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质印迹法测定shRNA-WJ3的基因沉默效果;检测各组细胞蛋白多糖合成分泌水平的变化.采用甲基噻唑基四唑法(MTT)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改变.结果 shRNA-WJ3转染ACC-M细胞后,细胞中XT-I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抑制率分别为83.70%和79.60%;稳定转染shRNA-WJ3的ACC-M-WJ3细胞蛋白多糖分泌显著降低(P<0.01),抑制率为49.71%~54.59%.MTT法检测结果表明:蛋白多糖合成阻抑后,ACC-M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ACC-M-WJ3细胞与对照组细胞相比:S期细胞数目减少;G_1~G_0期细胞数目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蛋白多糖合成分泌的阻抑能有效抑制ACC-M细胞的增殖.

  • 涎腺腺样囊性癌DNA甲基转移酶与抑癌基因甲基化

    作者:田臻;张志愿;李蕾;李江

    目的通过对DNA甲基转移酶(DNMT)在涎腺腺样囊性癌(ACC)中表达的检测,分析DNMT与ACC抑癌基因甲基化、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探讨DNMT在A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对60例ACC临床病理标本进行DNMT1、DNMT3b的免疫组化染色,显微镜观察,将观察结果与p16、RASSF1A、DAPK、MGMT、E-cadherin多个抑癌基因的甲基化状况、病理分级、临床分期进行比较,应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DNMT1在ACC中的阳性表达程度明显高于DNMT3b的阳性表达(P<0.01).②DNMT1阳性表达随发生甲基化的抑癌基因个数的增加而增加,DNMT1高、低表达组与抑癌基因高、低甲基化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RASSF1A基因的甲基化呈相关性(P<0.01).③DNMT1的阳性表达程度与ACC病理分级(P<0.05)、临床分期(P<0.01)呈正相关,实性成分越多、分期越晚,表达越高.④未发现DNMT3b与抑癌基因的甲基化状况、病理分级、临床分期间的相关性.结论DNMT1可能是ACC体内对维持抑癌基因甲基化起主导作用的甲基化酶,与RASSF1A基因的甲基化、ACC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相关性,在ACC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有可能作为肿瘤预后的评估指标之一.

  • 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系中DNA甲基化研究

    作者:张春叶;周晓健;张志愿;李江

    目的 探讨涎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细胞系中抑癌基因甲基化状况及其与mRNA、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 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ACC细胞系ACC-2、ACC-3、ACC-M中E-钙黏着蛋白(E-cadherin,E-cad)、p16、RASSF1A、DAPK、MGMT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况.应用RT-PCR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cad、p16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 3个ACC细胞系中均检测到E-cad、p16基因的甲基化,而没有RASSF1A、DAPK、MGMT基因的甲基化;mRNA和蛋白水平均未检测到E-cad的表达,均检测到p16的表达.结论 ACC细胞系中,E-cad、p16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是常见事件,甲基化可能是E-cad基因失活的主要机制之一.

  • 5-氮杂-2'-脱氧胞苷对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系细胞MGMT和hMLH1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韩一凡;李江;王旭;张春叶;田臻

    目的 观察5-氮杂-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CdR)对体外培养人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细胞系细胞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hransferase,MGMT)和人类mutL同源物1(homo sapiens mutL homolog 1,hMLH1)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应用于SACC治疗的可行性及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5-Aza-CdR分别处理体外培养SACC-83和SACC-LM细胞作为药物处理组,以药物处理浓度0 μmol/L为对照组.甲基噻唑基四唑法确定5-Aza-CdR的半数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of a substance,IC50);实时聚合酶链反应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用药后细胞中MGMT和hMLH1 mRNA表达水平.结果 药物处理细胞24 h后细胞形态发生变化,并且随时间延长变化愈加显著.5-Aza-CdR对SACC-83和SACC-LM细胞的IC50分别为(11.816±0.023)、(5.751± 0.049) μmol/L.经5-Aza-CdR处理后,SACC-83和SACC-LM细胞中MGMT和hMLH1 mRNA表达增高1~5倍,MGMT和hMLH1在药物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5-Aza-CdR可改变细胞形态,上调MGMT和hMLH1 mRNA的表达,其机制可能与5-Aza-CdR反转MGMT、hMLH1基因DNA启动子区高甲基化状态有关.

155 条记录 4/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