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住院患者压疮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

    作者:叶远容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压疮的危险因素及干预对策.方法:选择博罗县罗阳镇卫生院2011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96例住院患者,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出现压疮进行分组,出现压疮的34例患者为观察组,未出现压疮的62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元素回归分析法对住院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以上、Braden计分18分以下、失禁计分2分以下、卧床时间15d以上与压疮发生具有相关性(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以上、Braden 18分以下、失禁计分2分以下、卧床时间15 d以上是压疮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压疮发生与年龄、Braden计分、失禁计分、卧床时间有关,根据危险因素,采取使用气垫床、红外线照射和翻身按摩的干预对策,以控制和预防压疮的发生.

  • 外周血肿瘤标志物检测在胃癌患者长期生存的意义

    作者:许沈华;凌雨田;朱赤红;刘翔;凌志强

    目的:为了解外周血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与胃癌患者长期生存的关系。方法:对获得随访的78例胃癌患者复习临床病理资料,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Kaplan-Meier ( K-M)法和log-rank检验的单因素分析及Cox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K-M法分析CEA<5μg/L与≥5μg/L比较胃癌长期生存有显著差异( P<0.05)。临床I-II期与III-IV期比较胃癌长期生存有显著差异(P<0.01)。胃癌无脉管瘤栓与有瘤栓比较长期生存有显著差异(P<0.01)。肿瘤所占分区(A胃窦,M胃体,C贲门):占一个区、占2个区和占3个区比较胃癌长期生存有显著差异( P<0.01)。 Cox分析表明CEA正常( P<0.01)、临床I~II期(P<0.01)、肿瘤占1个分区(P<0.05)和无脉管瘤栓(P<0.01)是胃癌患者长期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胃癌患者CEA正常、I~II期、无瘤栓和肿瘤占1个分区是长期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 影响高血压病治疗率及控制率的因素探讨

    作者:高凌俊;叶建洲;罗元昌;唐良秋;彭奕华;王江桥;高文跃;陆金生

    为了解影响高血压治疗率和控制率因素,从而制定干预措施,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的上升趋势.我们对韶关市区550例高血压病人进行调查.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中,受教育水平高、有高血压家族史、有合并症、了解正常血压标准、家庭收入高者治疗率较高(P<0.05).受教育水平高、轻或中度高血压者、体重正常、知晓正常血压标准、家庭收入高者控制率高(P<0.05).依据医嘱经常测血压,并以此作为治疗依据者,其控制率高(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与单因素分析基本相似.

  • 不同时期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杨德君;张海斌;朱楠;司马辉;杨广顺

    目的 分析不同时期实施的肝移植术后发生胆道并发症(biliary complication,BC)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将不同时期所做的181例肝移植患者分为A组(早期肝移植病例,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95例,B组(近期肝移植病例,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86例.统计两组肝移植患者的BC发生率.并对两组中与BC发生可能有关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对照分析.结果 181例肝移植中发生BC 26例(14.4%);A组Bc发生率为21%(20/95),B组BC发生率为7%(6/86),两组的BC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肝移植患者在新的胆管缝合方式(含前后间断缝合,后壁连续、前壁间断改良缝合)所占比例(6%比23%)、冷缺血时间(cold ischemic time,CIT)、二次热缺血时间、手术时间、术中输血率(76%比62%),术后2周门静脉平均流速(PVMV)6个因素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近期肝移植术后BC发生率低于早期肝移植,这与近期手术熟练程度提高和手术方法改进,从而缩短手术时间、二次热缺血时间有关.

  • 直肠癌患者根治性前切除术后复发转移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作者:梁君林;万德森;潘志忠;周志伟;陈功;卢震海;李力人;伍小军;丁培荣

    目的探讨直肠癌患者根治性前切除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 1990年至 1999年 262例直肠癌根治性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 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部位、分化程度、远切缘长度与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复发转移有关,肿瘤部位、远切缘长度与局部复发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分化程度和远切缘长度是影响术后复发转移的预后因素,远切缘长度是影响术后局部复发的预后因素.结论肿瘤分化程度和远切缘长度是影响直肠癌患者根治性前切除术后复发转移的重要预后因素,肿瘤远切缘短的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的风险增大.

  • 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血栓形成影响因素的分析

    作者:张文贤;张训

    血管通路血栓形成(AVT)是导致血管通路失败的常见原因.对血栓形成的单因素分析中已证实糖尿病、大于65岁、低白蛋白血症、高脂蛋白血症、术后应用时间及移植血管的位置是主要影响因素[1],但尚未见此方面的多因素分析资料.我们对342例建立永久性血管通路患者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以了解AVT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以便早期监护并降低其发生率.

  • 116例腮腺粘液表皮样癌患者的预后因素分析

    作者:卢增红;杨安奎;陈志兴;宋明;魏茂文

    背景与目的:粘液表皮样癌是涎腺中常见的恶性肿瘤,有关腮腺的粘液表皮样癌的大宗病例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影响腮腺粘液表皮样癌患者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980年5月至2000年12月收治的116例腮腺粘液表皮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预后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116例腮腺粘液表皮样癌患者的5、10和15年生存率分别为75.64%、64.55%和60.39%.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年龄、饮酒及T分期等12项因素是腮腺粘液表皮样癌预后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T分期(P=0.006,OR>1)、病理分级(P=0.000,OR>1)、远处转移(P=0.000,OR>1)是影响腮腺粘液表皮样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T分期、病理分级和远处转移是影响腮腺粘液表皮样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220例结直肠癌同时肝转移患者临床预后分析

    作者:何义富;李宇红;张东生;向晓娟;徐瑞华;潘志忠;周志伟;姜文奇;何友兼;万德森

    背景与目的:结直肠癌是国内常见的肿瘤之一,结直肠癌同时肝转移的发生率可高达10%~25%.本文探讨影响结直肠癌同时肝转移患者预后的因素和治疗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2月至2002年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初治结直肠癌同时肝转移患者22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用Kaplan-Meier法对结直肠癌同时肝转移患者的预后进行单因素分析,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组病例5年生存率为5.52%,中位生存时间为12.93个月.用Kaplan-Meier及log-rank法对临床特征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因素包括:肝转移灶数目、肝转移灶大径、肝转移灶分布、肝外是否存在侵犯或转移、确诊时CEA水平、局部区域淋巴结有无转移、病理类型.对临床治疗方式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因素包括:治疗方式、原发灶是否完全切除和化疗方案的选择.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后发现:肝转移灶分布肝叶数、肝转移灶大径、肝外是否存在侵犯或转移、确诊时CEA水平、治疗模式、原发病灶是否切除、化疗方案为独立的预后危险因素.结论:对于结直肠癌同时肝转移的患者,肝转移灶大直径超过5 cm、肝转移灶分布超过一叶、存在肝外侵犯或转移灶和CEA水平超过200μg/L提示患者预后不良.对于仅有肝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应尽可能手术根治原发灶以及转移灶,对于手术不能切除的肝转移灶可考虑行全身化疗和/或介入治疗,全身化疗好选用含草酸铂的方案.

  • 62例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预后因素分析

    作者:肖健;王树森;黄岩;陈丽昆;管忠震;黄慧强;夏忠军;徐瑞华;林桐榆

    背景与目的: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是具有独特生物学特性的疾病类型,由于发病率相对较低,其确切的临床预后特征尚未完全阐明.本研究拟分析华南地区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可能的预后因素,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999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收治的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资料.详细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均纳入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分析.结果:62例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纳入本研究,男女比例约为3∶1,患者中位年龄42岁.92%的患者为Ann Arbor Ⅰ/Ⅱ期,76%的患者属于IPI(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低危组.治疗前ECOG PS(performance status)评分0~1的患者占总数的92%,贫血见于26%的患者,而53%的患者伴随有B症状.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27个月(95%CI:10~45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PS评分、乳酸脱氢酶水平、IPI、B症状、Hb(hemoglobin)浓度及白细胞数等指标与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前Hb<110 g/L、有B症状及PS评分>1是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不良预后因素.治疗模式的选择对患者的预后亦产生显著影响.结论:Hb浓度、B症状及PS评分可以作为判断鼻型NK/T细胞淋巴瘤预后的参考因素.

  • 206例多发性骨髓瘤预后因素分析及分期评价

    作者:陶中飞;傅卫军;陈玉宝;袁振刚;王东星;侯健

    背景与目的: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异质性的浆细胞肿瘤,预后不良.本研究旨在探讨我国MM患者的预后因素和适用的临床分期.方法:对206例MM患者的18项临床和实验室指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并将患者分别按4种分期法进行分期,比较各期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206例患者中男性138例,女性68例,中位年龄59岁(27~90岁),中位生存期为33个月,2年生存率为64.7%,5年生存率为33.7%.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骨髓浆细胞总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校正钙浓度、白蛋白、肌酐、β2微球蛋白、C反应蛋白、骨病分级与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C反应蛋白、β2微球蛋白、白蛋白、年龄为独立的预后因素.Durie Salmon(DS)分期、Bataille分期中三期间和国际分期系统(ISS)中Ⅰ期、Ⅱ期患者的生存期有显著性差异;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BMRC)分期中三期间和ISS分期中Ⅱ期、Ⅲ期患者的生存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高C反应蛋白、高β2微球蛋白、低白蛋白、高龄的患者预后较差,DS分期和Bataille分期对我国患者比较适合.

  • 银屑病患者所生育新生儿低体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王玉红;杨君;夏永华

    目的:探讨银屑病患者所生育新生儿低体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本院就诊的54例孕产妇临床资料,对影响银屑病患者所生育的新生儿体质量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新生儿低体质量发生率为66.6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银屑病患者的年龄、妊娠前BMI、孕期增重、PASI评分、存在被动吸烟、TC、TG、Alb和Hb对新生儿低体质量存在影响.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银屑病患者的妊娠前BMI(OR=0.311,P=0.001)、孕期增重(OR=0.561,P=0.000)、PASI评分(OR=2.785,P=0.002)、Alb(OR=0.432,P=0.001)和Hb(OR=0.521,P=0.002)是新生儿出生低体质量的风险因素.结论:银屑病患者的妊娠前BMI、孕期增重、PASI、Alb和Hb是影响新生儿出生低体质量的重要因素.

  • 宫颈癌危险因素探讨

    作者:董爱英

    目的 探讨本地妇女宫颈癌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诊治的98例宫颈癌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取23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宫颈癌发病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 经过非条件性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人乳头瘤状病毒(HPV)感染(OR=131.211,P=0.001)、怀孕≥2次(OR=1.218,P=0.012)、初次性交年龄<23岁(OR=0.961,P=0.014)、口服避孕药(OR=1.344,P=0.019)、宫颈糜烂(OR=8.337,P=0.011)是宫颈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文化程度高(OR=6.446,P=0.012)在宫颈癌发生中起保护性作用.结论 宫颈癌的预防应当从妇女的生殖健康意识着手,对其开展相应教育,提供保健意识,降低首次性行为年龄、减少避孕药使用及人工流产次数,防治HPV感染及宫颈糜烂.

  • 大规模胃癌组织芯片的构建以及胃癌预后因素的分析

    作者:王杰军;于观贞;陈颖;王喜;潘军

    目的:探寻组织芯片在胃癌研究中的意义,并初步研究影响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收集1072例胃癌手术切除标本,利用组织芯片仪构建组织芯片,结合免疫组化,检测P53和PCNA的表达.并用Kaplan-Meier分析和多因素COX回归等统计方法分析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成功构建了含有1072例胃癌信息的组织芯片,P53和PCNA在胃癌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55.1%和89.3%,进展期胃癌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早期胃癌中的表达.P53的过度表达与年龄、男性、贫血、腺癌、分化、浆膜侵犯和淋巴结转移高度相关;而PCNA则与年龄、肿瘤部位、腺癌、分化、浆膜侵犯、淋巴结转移以及TNM高度相关.单因素分析当中,年龄、贫血、肿瘤大小、分化、肿瘤分期、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手术方式、切缘、术中输血以及PCNA均与患者恶性预后相关.而在COX回归多因素分析当中,年龄、分化、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手术方式、术中输血以及PCNA与患者恶性预后相关.结论:1072例胃癌的大规模组织芯片为胃癌的深入研究构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P53和PCNA在胃癌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患者、肿瘤、手术情况和生物学因素在内的综合因素影响了胃癌患者的预后.

  • 化瘀消癥颗粒治疗早期输卵管妊娠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邱嫔;廖慧妍;李安;袁烁;郜洁;邓高丕

    [目的]观察化瘀消癥颗粒治疗早期输卵管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病房住院治疗的早期输卵管妊娠患者共271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输卵管妊娠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的药物治疗(包括宫外孕1号方加味、散结镇痛胶囊、丹参注射液、双柏散和甲氨蝶呤等的应用),其中治疗组165例使用化瘀消癥颗粒(由天花粉、紫草、桃仁、丹参、赤芍等组成)治疗,对照组106例使用血府逐瘀颗粒治疗.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对影响异位妊娠药物治疗的相关因素进行评价,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协变量的筛选,评估化瘀消癥颗粒辅助治疗早期输卵管妊娠的临床疗效.[结果](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异位妊娠次数、治疗方法、血中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值各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出的协变量为:治疗方法、血中β-HCG和孕酮(P)值、阴道流血天数、停经天数、腹痛天数、异位妊娠次数.(3)在校正了影响结局的变量之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疗效得到了显著提高[OR:0.3;95%CI(0.1,0.6)],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化瘀消癥颗粒联合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治疗早期输卵管妊娠,疗效肯定,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 两面针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作者:张蕾;严萍;韩正洲;詹若挺;陈蔚文

    [目的]建立适合两面针简单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ISSR-PCR)体系和扩增程序.[方法]采用改良的高盐低pH法提取两面针基因组DNA,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相结合对ISSR反应体系中的主要成分(Mg2+、Taq DNA聚合酶、引物和模板)进行筛选和优化,并考察退火温度对扩增结果的影响.[结果]佳的PCR反应体系为:总体积为25μL,含1.50 mmol/L Mg2+、150 μmol/L dNTPs、0.04U/μL TaqDNA聚合酶、0.60 μmol/L引物、2.40 ng/μL DNA模板.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 min; 94℃变性30 s,51.4℃退火45 s,72℃延伸2 min;35个循环;72℃再延伸10 min.[结论]优化了两面针ISSR-PCR反应体系和扩增程序,为两面针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打下基础.

  • 胎盘植入的临床高危因素研究

    作者:何雪仪;陈敏霞;刘国成

    目的 探讨影响胎盘植入发生的相关临床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产后诊断为胎盘植入的126例病例,采用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胎盘植入发生的相关临床高危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胎盘植入的发生率为0.2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孕妇年龄≥35岁、人工流产次数≥2次、产次≥1次、孕次≥4次、剖宫产史、前置胎盘是影响胎盘植入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妇年龄≥35岁、人工流产次数≥2次、产次≥1次、孕次≥4次、剖宫产史、前置胎盘是胎盘植入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高龄、前置胎盘、多次人工流产、孕产次增多及既往剖宫产史均为胎盘植入的危险因素,应加强对此类孕妇的监测,提高重视,这对母胎预后有重要意义.

  • 贲门癌切除术后围术期死亡原因分析及术后并发症logistic回归分析及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

    作者:图尔霍·麦图松;张昌明

    目的 探讨并分析贲门癌围术期死亡原因及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建立logistics回归模型.方法 收集305例贲门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围术期及住院期间术后有无发生并发症分为两组,将33个可能对贲门癌术后发生并发症有相关影响的有代表性的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计算机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相关性及共线性检验分析,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总结实际意义.结果 305例贲门癌中手术死亡7例,手术死亡率2.3%.死亡原因:循环系统并发症2例(包括心源性休克并急性冠脉综合征1例,心源性猝死1例,占死亡组的28.60%), 呼吸系统并发症 2例 (包括肺部感染、重症肺炎、肺不张等引起的呼吸衰竭2例,占死亡组的28.60%),呼吸系统与循环系统并发症并存3例(包括呼吸循环衰竭2例,呼吸衰竭并心肌梗死1例,占死亡组的42.80%),吻合口瘘1例(14.30%),乳糜胸1例(14.30%).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所分析的33个因素中,有9个因素与贲门癌切除术后发生并发症有关,分别为术前合并心脏病、病变部位、手术时长、手术切除范围、手术年代、术中输血、术中出血量、肠内营养时间、重症监护室(ICU)治疗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术前合并心脏病、手术切除范围、术中输血、肠内营养时间等指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合并心脏病为独立危险因素,术中输血为保护因素,并进入logistic回归方程,获得预测模型P=1/(1+e(18.256-1.079X33+0.963X19-0.788X26+0.725X30)).结论 合并心脏病的贲门癌患者手术评估需严格掌握,欲防止并发症发生,围术期需注意心功能的动态变化,保证心功能能够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手术切除范围愈大,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愈高,故术中应根据病变部位和范围在切除病变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创伤,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贲门癌手术创伤较大,术中予输血有助于术后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肠内营养时间的合理性与科学性能影响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故需结合具体病情开始肠内营养时间并需动态观察营养前后机体的变化.

  • 3岁以下婴幼儿喘息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曹向可;王维;钱庆增;刘海燕

    目的 探讨3岁以下婴幼儿喘息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3岁以下喘息患儿152例为观察组,同期非喘息患儿152例为对照组,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资料,分析3岁以下喘息患儿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3岁以下喘息患儿可能与遗传因素(父母过敏史)、孕产情况(分娩方式)、患儿情况[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肺炎支原体(MP)感染、爱哭]、个人体质(个体过敏史)、环境因素(家中宠物、被动吸烟、临近马路、周围工厂)等有关,与基础资料(年龄、性别)、孕产情况(孕龄、烟草暴露、补充维生素D、妊高征、吸氧、使用呼吸机、母乳喂养不足3个月)、患儿情况(参加日托)、环境因素(同胞、家中铺地板、房屋油漆味、居住地潮湿、厨房油烟、毛绒玩具)、其他因素(母亲文化程度)等无关.多因素分析显示,遗传因素(父母过敏史)、孕产情况(分娩方式)、患儿情况(RSV感染、MP感染、爱哭)、个人体质(个体过敏史)、环境因素(家中宠物、被动吸烟、临近马路、周围工厂)均是3岁以下婴幼儿喘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3岁以下婴幼儿喘息的发病可能与多因素(遗传因素、孕产情况、患儿情况、个人体质、环境因素)相关,严格控制危险因素,将有助于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 重型肝炎预后因素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志新

    重型肝炎目前仍无特效的治疗方法,虽然近年来综合性内科治疗、人工肝支持系统及肝移植等治疗方法不断有所进步,重型肝炎的病死率仍可高达50%~80%.重型肝炎病情分析、预后判断、药物治疗、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及肝移植患者的选择及治疗效果判断均离不开重型肝炎的预后因素分析.有关重型肝炎的预后因素国内外均有大量的研究.研究方法包括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通过单因素的分析,比较死亡组与存活组的差别,得出预后相关的指标与预后相关的参数,如预后相关的并发症等.多因素预后分析则有助于综合性分析判断.

  • 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附123例报告

    作者:许怀麟;陈宜芳;李希清;许德清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脑病发生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对123例SLE患者的临床指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示病程、肢端红斑坏死、光感性皮疹、血补体4(C4)、血白细胞减少、ALT升高、AST升高、尿红细胞升高、血清肌酐升高、血甘油三酯升高、血脂蛋白升高、A/G倒置、是否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均与SLE脑病的发生相关(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1ogisic analysis)示血白细胞、尿红细胞、A/G倒置进入logistic元回归方程(P<0.05).结论:上述临床指征与SLE脑病的发生有关,其中血白细胞、尿红细胞、A/G倒置是SLE患者发生脑病重要的临床相关因素.

204 条记录 9/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