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18日龄日本血吸虫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的构建

    作者:李勉;金亚美;刘金明;程国锋;石耀军;张龙现;蔡幼民;林矫矫

    为揭示血吸虫生长发育机理,深入研究血吸虫与宿主、血吸虫雌雄虫之间蛋白质的相互关系,本研究选取血吸虫进入终末宿主体内18天时的虫体(发育成熟初期),采用Clontech Matchmaker技术成功构建日本血吸虫的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该文库具有基因多样性和足够大的库容量,库容量为2.5×106 pfu/mL,插入的双链cDNA片段的长度在0.25~2.0 kb之间,文库重组比率为97.9%,具有良好的代表性.该文库的构建为筛选相互作用蛋白并进一步阐明其生理意义提供了基础.

  • 用遗传操纵防治蚊媒的研究进展

    作者:胡莺;朱昌亮

    近年,由于蚊媒对杀虫剂的抗药性等多种原因,致使现有蚊媒防治措施的实施受到限制.因而人们把蚊媒病的防治策略转到了遗传操纵上,其目的是减少和替代目标种群,改变其作为疾病媒介的特性.早在30多年前研究者就在遗传防治方面展开了研究,通过改变媒介昆虫的染色体,产生大量绝育雄虫然后将其释放到野外,以控制种群数量,达到防治目的.但是,由于实践操作上的限制而被否定.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遗传防治被赋予了新的涵义,例如利用转基因技术,对媒介昆虫进行基因转化,定向地改变生物学性状,培育对病原体不易感、自身繁殖能力或传媒能力下降、对杀虫剂敏感性增加等性状的新型转基因昆虫,然后释放至自然界,终达到控制危害的目的[1].

  • 泌尿系长期寄生铁线虫1例报告

    作者:王卫民;陈广玉;朱谦;王万松;周明哲;张红普

      患者,男,74岁,镇平县郭庄乡团西村人。1998年10月19日,以“脑血栓”入乡卫生院治疗,21日感下腹部疼痛,排尿困难,给予肌注阿托品0.5 mg及654-2 20 mg加液体静脉滴注,1.5 h后,病人更觉尿急,于22日05:00排出黑褐色、铁丝样活虫两条,症状随之消失。该患者以往身体健康,但下腹疼痛,尿急、尿频、尿痛及尿道口奇痒已有十几年病史,严重时用手搓揉后痒感缓解。未曾医治过。该患者平时有坑塘洗澡习惯。尿检虫卵阴性。  活虫观察:黑褐色,细长,一条长约200 mm,直径0.8 mm,另一条长约180 mm,直径0.8 mm,在自来水中虫体极为活跃,扭曲打结明显,但离水后活动勉强,虫体僵直。虫体尾部向腹面弯曲,有时可呈螺旋状、圆锥形卷曲10余圈之多。一条在自来水中存活8 d。未见排卵。  固定后镜下观察,虫体体壁粗糙,有散在小棘突,并可见散在白色鳞屑状物附着,不分节;前端细而钝圆,尾部不分叉,腹面见一较短的槽状小沟。两虫经河南省医科大学寄生虫学教研室崔晶副主任医师鉴定为铁线虫雌虫。  铁线虫成虫通常生活于沼泽、池塘、沟渠、溪流和泉堰中,雌、雄虫在水中交配,交配后雄虫死亡。雌虫产出的蚴虫发育后,可钻入蝗虫、蟋蟀、蜘蛛等多种昆虫的体腔内寄生,发育成稚虫后离开昆虫,在水中或草丛湿地等处营自由生活。

  • 宁夏伪盐库蠓雄虫的发现与描述(双翅目:蠓科)

    作者:刘国平;周旭

    在鉴定采自我国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库蠓标本期间,新发现了伪盐库蠓的雄虫.标本收藏于沈阳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补肾壮阳的雄蚕蛾

    作者:苏桂云;黄硕

    雄蚕蛾为蚕科动物家蚕雄虫的全体。在中国,雄蚕蛾有悠久的药用历史,早在唐宋时期就被皇室视为一种珍贵的补品。古人认为:“蚕与龙同气、龙与马同气,故为龙身、马头者,故此又将蚕称为天驷龙精。”

  • 血吸虫性别特异性基因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作者:梁瑜;肖建华

    血吸虫病呈全球性分布,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是当今世界上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血吸虫致病的主要原因是性成熟雌虫大量产卵且沉积于肝脏及结肠等组织,形成虫卵肉芽肿,造成组织免疫病理损害[1].血吸虫成虫是少有的雌雄异体吸虫,雌雄合抱是雌虫性成熟关键,也是产卵前提.没有合抱的雌虫发育不全,生长迟缓,生殖系统不成熟,不能产卵;已经发育成熟的雌虫一旦与雄虫分离也会退化至不成熟状态.

  • 旋毛虫雄虫对雌虫生殖力的影响

    作者:向征;周本江

    目的 研究旋毛虫雄虫存活时间及其对雌虫生殖力的影响,并从形态学角度探讨其影响机制.方法 22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A、B和C等3组,分别为10、6和6只.A组每鼠以600个幼虫囊包经口感染后,第5、10、20及30天从肠腔中获取成虫,计数雌雄比例.取5日龄成虫经口感染B、C两组小鼠,B组每鼠同时感染70条雌虫和30条雄虫,C组每鼠仅感染70条雌虫,感染后30 d处死,比较两组小鼠的雌虫生殖力指数(RCI).戊二醛固定不同日龄的雄虫,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其生殖器官变化. 结果 A组小鼠感染后20 d,肠腔内的雄虫数量略多于雌虫(雌虫:雄虫=1:1.3);感染后30d,雄虫数量显著高于雌虫(雌虫:雄虫=1:8.5).B、C两组小鼠RCI值分别为(154.90±2.62)和(13.77±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1.26,P<0.01).扫描电镜观察,5日龄雄虫交配附器的叶状小片伸展、直立,生殖孔暴露;20日龄雄虫交配附器的叶状小片皱缩、坍塌,掩盖生殖孔.透射电镜观察,5、10日龄雄虫输精管内见大量成熟精子;20、30日龄雄虫睾丸内仅见少量未成熟精子. 结论 雄虫可存活一个月以上;5日龄雌雄虫和5日龄单性雌虫均能经口感染小鼠,而且前者生殖力显著高于后者.

  • 蟑螂与人类疾病及其防制

    作者:赵凯

    蟑螂,学名蜚蠊,是医学昆虫中重要的种属之一.其生活史属于不完全变态,分为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蟑螂成虫呈椭圆形,背腹扁平,多数体长10~30 mm,呈黄褐色、红褐色或深褐色,体长和体色因体而异,一般体表具油亮光泽.下口式头部,有一对发达的复眼,单眼-对(小而不发达),口器为咀嚼式.前胸发达,背板宽大而扁平,中后胸较小,不能明显区分.有三对形状相同的爬行足,股节发达,适于疾走;前翅革质,后翅膜质,飞翔能力弱.腹部扁阔,分为10节,雄虫末腹板着生一对腹刺,雌虫无腹刺,据此可分别雌雄.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密集度增高,卫生防制不足,我国蟑螂侵害日趋严重,与其有关的疾病的发病率也随之迅速增加.

  • 烟色大蠊性信息素的特性和生物活性

    作者:Keisuke Watanabe;陈超;姜志宽

    1 简介烟色大蠊(the smoky brown cockroach)栖息于地球热带和温带的广大地区.在日本,主要发现于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一种讨厌的害虫.与其它种类的蟑螂相似,交配行为(图1)一般是由雄虫在感知雌虫释放出的信息素之后而发起的.

  • 诱饵管用于堤坝白蚁防制的研究

    作者:毛伟光;叶天降;陈尚法;周烈;刘光胜

    白蚁是地球上为古老的社会性昆虫,它至少已有一亿五千万年历史.它不仅营巢居的集群生活,而且群体内有不同的品级分化,各品级分工明确又联系紧密,使得白蚁类群得以生存、繁衍.白蚁巢群的大小与种类和年龄有关,黑翅土白蚁成熟巢群所包括的个体数通常在百万只以上.成熟的白蚁群体能产生相当数量的有翅成虫.一般黑翅土白蚁的一个成熟群体,其种群数量达100万只以上,一年内可以产生2 000至9 000只有翅成虫.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一个群体内的有翅成虫会向外分飞.一个巢内的有翅成虫有可能一次全部飞出,但也可能由于某种原因不能全部飞出,保留一部分个体等候下一次再飞.因此,同一种类白蚁即使在同一地区,一年也可能发生若干次分飞.在杭州地区,黑翅土白蚁有翅成虫的分飞出现于每年的5~6月.分飞后的有翅成虫飞翔一定距离后即降落地面,雄虫追逐雌虫进行交配,然后寻觅隐身场所,挖掘土壤建筑"新房",繁育后代.由于黑翅土白蚁建巢和修筑蚁路需要大量的水分,因此黑翅土白蚁有翅成虫通常选择在靠近水源的土质堤坝上筑巢.这也是土质堤坝内黑翅土白蚁孳生多的原因.

  • 用双向电泳分析日本血吸虫雌虫和雄虫抗原

    作者:高兴政;谭荣安

    目的研究日本血吸虫雌虫和雄虫的可溶性抗原.方法用SDS-PAGE和双向电泳方法,对日本血吸虫两性成虫全虫可溶性抗原进行分析.结果用SDS-PAGE分析日本血吸虫雌虫和雄虫分别有10条和17条蛋白带,其中有9条相同蛋白带;用双向电泳分析雌雄虫体多肽斑点分别有111个(主多肽斑点有19个)和132个(主多肽斑点有28个),分子量范围在27 kD~>100 kD,而pI范围为3.20~8.15,两性有35个相同多肽点,但其多肽含量略有差异.结论日本血吸虫雌、雄成虫存在许多共同蛋白带和多肽斑点(其中有些蛋白和多肽含量差异明显),而且还各有特异的蛋白带和多肽斑点.

  • 免疫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鉴定日本血吸虫雄虫诊断候选抗原

    作者:刘晓龙;王越;马安;施晓华;朱明东;汤益;干小仙

    目的 应用经典的免疫蛋白质组技术筛选、鉴定日本血吸虫雄虫抗原蛋白质,以期获得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诊断抗原.方法 从人工感染日本血吸虫的家兔门静脉中收集血吸虫雄性成虫,提取可溶蛋白;采用双向凝胶电泳与Western印迹相结合(2-D Western印迹)筛选特异性抗原蛋白质点;MALDI-TOF/TOF串联质谱鉴定各抗原蛋白质;将筛选出的体被抗原、ER Calcistorin基因用PCR扩增后插入到pIVEX 1.4WG和pET-28a载体上,分别用麦胚无细胞表达体系和原核表达系统获得重组抗原,Western印迹鉴定其抗原性.结果 用2-D Western印迹共筛选到36个阳性蛋白质点,其中12个点同时也能与健康兔血清反应;24个特异性抗原蛋白质点经MALDI-TOF/TOF串联质谱鉴定,其中19个(79.2%)在NCBI数据库找到匹配蛋白质数据资料.体被抗原均能在麦胚无细胞体系和原核表达体系中表达;免疫印迹显示麦胚无细胞体系表达的重组蛋白有较好抗原性,检测敏感性90%,特异性100%.结论 基于凝胶电泳的免疫蛋白质组学技术用于诊断抗原筛选、鉴定切实可行;与E.coli原核表达体系相比,麦胚无细胞表达体系表达的重组蛋白具有较好的抗原性.

  • 蟋蟀斗趣秋凉时

    作者:范士忠

    "秋夜促织鸣,南邻捣衣急."南北朝诗人谢眺的诗句,是说秋日到了,该是织布、捣衣、拆洗缝制寒衣的时节了."蟋蟀鸣,懒妇惊"也是指此而言."促织"即蟋蟀,亦名蛐蛐,是一种毫不起眼的小秋虫,以其骁勇好斗、能歌善舞而受人钟爱.斗蟋蟀作为工余饭后的消遣,确有一番乐趣.蟋蟀这东西,又谓之"百日虫"、"风流虫",极好斗.它在花鸟虫鱼四大"风雅公子"中以第三者粉墨登场,大出风头.我们通常所说的"蟋蟀叫",古人称的"促织鸣",其实并不确切.因为蟋蟀的鸣叫声是发自位于前翅基部的发音器,两翅摩擦,发音器便发出声音.蟋蟀只有雄虫鸣叫,与气温有密切关系.据观察,一般只在15~38℃的范围内鸣叫.《诗经》中就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的记载.

  • 蛲虫病防治

    作者:方悦怡

    蛲虫病是由蛲虫(蠕形住肠线虫)感染引起的疾病.1蛲虫的生活史雌雄虫交配后,雄虫大多很快死亡而被排出.成熟的雌虫子宫内充满虫卵,常脱离宿主肠壁,在肠腔内向下移行.在肠内的温度和低氧压的环境中,一般不排卵或仅少量排卵.1条雌虫其子宫内含虫卵约5 000~17 000个.

  • 日本血吸虫雌雄成虫可溶性蛋白组分的双向电泳分析

    作者:吴忠道;冯明钊;徐劲;孟玮;阮志燕;余新炳

    目的分析日本血吸虫雌雄成虫可溶性蛋白组分.方法双向电泳法.结果用双向电泳分析雌雄虫体多肽斑点分别有310个和290个,匹配的蛋白点为51个.日本血吸虫雌雄成虫可溶性蛋白中存在一些共同多肽斑点,但不同的多肽斑点较多.结论日本血吸虫雌雄成虫可溶性蛋白组分存在较大差异,值得进一步研究.

  • 误食马陆(千脚虫)致口唇过敏性水肿1例报告

    作者:向泽初

    马陆[Prospirobtusjoahnsi(Brolenann)]为圆马陆科动物约安臣马陆或其它马陆类动物的全虫.别名:刀环虫、百节虫、千脚虫、蓖子虫、锅耳朵、大草鞋虫、百脚陆.体长圆形,表面光滑.长约12cm,宽约7mm,虫体由多个环节组成,从颈板到肛节,约有54个体节.头部两侧有许多单眼,集合成2团,形似复眼.触角1对,有毛,长约5mm.口器包括大小颚各1对,小颚愈合成为颚唇.体背面黑褐色,前缘盖住部分淡黄色.颈板半圆形,深褐色.第2~4节为胸部,每节各有步肢1对.第5节以下为腹部,除末节外,每节有步肢2对.雄虫在第7节上的步肢变为生殖器.自第6背板后各体节的两侧,有臭腺孔.幼虫环节少,仅有3对足,每蜕皮1次,则体节和足陆续增加.马陆多栖于阴湿地区,食草根及腐败的植物,触之蜷缩不动,并放出恶臭.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现报告1例幼儿误食马陆致口唇过敏性水肿的治疗情况.

  • 日本血吸虫抗原的表位模拟肽筛选及免疫保护性

    作者:陈欲晓;易新元;曾宪芳;袁仕善;张顺科;MCREYNOLDS Larry

    目的筛选日本血吸虫雄虫抗原的表位模拟肽,并探讨其诱导小鼠抗日本血吸虫的免疫保护性.方法用日本血吸虫可溶性雄虫抗原的IgG对噬菌体随机12肽库进行亲和筛选.3轮筛选后,经Dot-ELISA检测获得阳性噬菌体克隆,并用混合特异性噬菌体克隆免疫小鼠及进行抗日本血吸虫免疫保护性分析.结果 18个特异性噬菌体克隆均显示有抗原性,其噬菌体混合克隆免疫诱导小鼠产生了特异性抗体,以及31.72%的减虫率和51.54%的减卵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筛选噬菌体肽库获得的日本血吸虫可溶性雄虫抗原的表位模拟肽分子能诱导小鼠产生抗日本血吸虫的保护性免疫.

  • 血吸虫31/32kDa蛋白水解酶的研究进展

    作者:罗秀菊;易新元;曾宪芳

    血吸虫寄生于宿主血管内,吞食大量的宿主红细胞,曼氏血吸虫(Schistosoma mansoni Sm)雌虫每小时吞食大约30万个红细胞,雄虫约4万个.

  • 儿童蛲虫病与药物治疗

    作者:张石革

    蛲虫俗称"线头虫",虫体细小如白色线头,中部粗,长为8mm~13mm,宽为0.3mm~0.5mm,雌虫大而雄虫小,是一种寄生在人肠内的寄生虫.蛲虫成虫一般寄生于人小肠下段、盲肠、阑尾、大肠,其头部钻入肠粘膜而吸食营养.蛲虫病多见于学龄儿童,但学龄前儿童和成人亦可发生,可在家庭或集体机构中引起流行.其传播途径是肛门-手-口.雌虫常在夜间受到低温的刺激由肛门爬出,在肛门或会阴皮肤皱褶部爬动和产卵,几分钟内可产卵数万个.

  • 结膜吸吮线虫感染1例报告

    作者:王会珍;张莉莉

    患者,男性,30岁,昆明某公司职员.因左眼干涩发红、疼痛不适、有异物感1周而就诊.眼科检查:左眼睑结合膜、球结膜充血(++),轻度红肿,分泌物增多,左下眼睑眼角处见白色蠕动物,用眼科镊共取出线状虫体3条.显微镜观察:测量虫体长10~13mm,乳白色,体表具皱褶横纹,虫体尾端向腹面卷曲,交合刺2根,短刺棒形,长刺杆形.鉴定为结膜吸吮线虫雄虫.患者摘虫后,用抗生素眼药水滴眼对症治疗,症状消失.2周后随访,未见复发.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