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眶上外侧人路显微手术治疗前循环破裂动脉瘤52例

    作者:肖高华;陈峥;陈钢;刘笑;刘科;熊绍棠

    目的 探讨眶上外侧入路夹闭术治疗破裂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6月~2016年3月采用采用眶上外侧入路夹闭前循环破裂动脉瘤52例(观察组),同期采用翼点入路夹闭前循环动脉瘤46例(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85%)明显低于对照组(19.57%;P<0.05).两组术后GOS评分和术后复发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与翼点入路相比,眶上外侧入路手术夹闭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

  • 眶上外侧入路与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急性期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对比分析

    作者:王玉贵;李朝晖;郭永川;贾翊平;梁世鹏;刘德华

    目的 探讨眶上外侧入路与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急性期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采用显微手术治疗Hunt-Hess分级Ⅰ~Ⅲ级急性期前循环破裂动脉瘤81例,经眶上外侧入路夹闭43例(观察组),翼点入路夹闭38例(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152.7±19.1)min]、手术切口长度[(9.1±0.9)cm]、住院时间[(12.3±3.6)d]较对照组[分别为(182.4±26.6) min、(15.1±1.1)cm、(15.3±2.8)d]均明显减少(P<0.01).两组术后3个月GO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眶上外侧入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治疗Hunt-Hess分级低级别急性期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手术效果良好.

  • 鞍结节脑膜瘤的影像学特征及翼点锁孔手术治疗

    作者:秦汉;龚杰;张戈;姚国杰;黄成;甘志强;李成才;吕健

    目的 探讨鞍结节脑膜瘤的影像学特点及翼点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98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翼点锁孔入路开颅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结果 本组98例鞍结节脑膜瘤增强MRI呈显著均一强化,84例伴有脑膜尾征.本组肿瘤全切除80例,次全切除18例.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随访2月~10年,10例复发.结论 掌握鞍结节脑膜瘤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对于术前正确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翼点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效果良好,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病人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 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颅咽管瘤

    作者:王辉;周章明;胡均涛;张力;秦军;黄宽明;李新建

    目的 探讨经翼点入路切除颅咽管瘤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 13例颅咽管瘤患者均采用经右侧翼点入路手术,合理利用四个手术间隙切除肿瘤.结果 11例肿瘤达到全切,1例囊实性和1例实性肿瘤次全切除(术后分别行γ-刀治疗);1例术后9 d死亡.随访6月~2.4年,12例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经翼点入路可满意地切除颅咽管瘤,术后辅以放疗或γ-刀治疗能有效地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减少复发.

  • 翼点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区肿瘤

    作者:杜浩;秦尚振;徐国政;李俊;胡军民;姚国杰;潘力;张新元

    目的 探讨翼点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鞍区及前颅底肿瘤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19例鞍区及前颅底肿瘤采用翼点锁孔入路开颅显微手术切除.结果 肿瘤全切除13例(68.4%),次全切除4例(21.1%).大部分切除2例(10.5%).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随访2~18个月,失访2例,无肿瘤复发病例.结论 翼点锁孔入路能够充分显露鞍区及前颅底,可达到传统翼点入路相似的手术效果,具有创伤小、脑组织暴露少、出血少、病人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 翼点与纵裂联合人路手术治疗大脑前动脉-胼周动脉瘤

    作者:陈刚;李俊;徐国政;秦尚振;龚杰;杨铭;潘力;余泽;马廉亭

    目的 探讨翼点联合纵裂人路手术治疗人脑前动脉-胼周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行翼点联合纵裂入路手术治疗的大脑前动脉-胼周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患者均恢复良好,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8天.无术中动脉瘤破裂,无手术死亡.未发牛神经系统并发症.出院时GOS预后评分均为良好.结论 应用翼点联合纵裂入路手术治疗大脑前动脉一胼周动脉瘤,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 经翼点入路切除大型垂体腺瘤术后视力、视野受损原因分析

    作者:张方成;王旋;丁金铎

    目的 探讨经翼点入路切除大型垂体腺瘤术后视力、视野受损的原因.方法 对我科从2000年至2007年收治的115例大型垂体腺瘤患者术后的视力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5例大型垂体腺瘤患者均达到显微镜下肿瘤全切除者63例,次全切除或大部分切除者52例.术后25例视力和/或视野变差,79例有好转,11例无变化.结论 经翼点入路切除大型垂体腺瘤术后患者视力、视野受损可能与:①肿瘤大小和生长方向;②视神经受压时间;③肿瘤质地;④术者的操作;⑤残余肿瘤出血等有关.

  • 经翼点入路显微切除大型垂体腺瘤

    作者:王政刚;齐洪武;张旭东;樊丰势;张卫宁;程建业;王帅;赵亚鹏

    目的 总结经翼点入路显微切除大型垂体腺瘤的方法及经验.方法 2002年1月~2005年11月我科采用翼点入路在显微镜下切除大型垂体腺瘤39例,术中充分利用鞍区周围的各个自然解剖间隙,应用良好的显微技术切除向各方向侵袭生长的肿瘤.结果 全切除34例(87.18%,34/39)、次全切5例(12.82%,5/39),全组无死亡病例.平均随访11个月,患者临床症状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手术效果良好.结论 经翼点入路是治疗大型垂体腺瘤的一种良好的手术入路,熟练掌握规范的手术入路和局部显微解剖以及良好的显微外科技巧是保证手术疗效的根本.

  • 翼点硬脑膜外入路切除前床突脑膜瘤

    作者:陶存山;楼美清;卢亦成;汪亮;王冰心;李文;张康;蒋建华

    目的探讨前床突区手术临床应用解剖,提高前床突区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了1998年至2004年采用翼点硬脑膜外入路手术治疗的前床突脑膜瘤12例,其中男4例,女8例,年龄36~58岁,平均42.2岁,视力减退者10例,头痛者11例.手术一般采用经眶上翼点联合入路,但对肿瘤累及海绵窦者采用经额颞眶颧联合入路.磨除前床突.硬脑膜外阻断肿瘤基底部血供.硬脑膜下切除肿瘤.结果前床突脑膜瘤共12例,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1例.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前视力明显减退的10例患者,术后6例明显好转,2例改善,1例无变化,1例较术前恶化,其中术后视力无改变和视力恶化的2例均为术前有明显视神经萎缩者.结论前床突脑膜瘤采用翼点硬脑膜外入路手术,磨除前床突,有利于肿瘤基底部的血供阻断和前床突下肿瘤与颈内动脉的分离.眶上翼点联合入路可明显减少对脑组织的牵拉,有利于大型肿瘤上极的显露和切除.

  • 翼点入路相关脑池的显微外科解剖及神经内镜解剖的研究

    作者:岑波;朱贤立;马廉亭;秦尚振;李俊

    目的研究翼点入路相关脑池的显微解剖及内镜解剖,为内镜辅助下经翼点入路进行鞍区显微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15例尸头上经翼点入路开颅后,交替使用显微镜和内镜,利用鞍区自然的解剖间隙对鞍区脑池及其内结构进行观察,并将两者观察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利用内镜可以更广泛地显示对侧ICA内侧壁及其发出的分支及穿支,并从正面显示垂体柄及鞍隔;可以协助观察术侧的ICA内侧壁及其发出的分支及穿支,PcoA及其发出的穿支动脉,并从侧面观察到垂体柄的全长及其表面的穿支动脉;通过打开的Liliequist膜可以更清晰,更广泛地显示BA及分叉,双侧的PCA,SCA,动眼神经.利用成角的内镜可以清晰地显示PcoA和AchA下壁,AcoA发出的下丘脑穿支及三脑室底部结构.结论运用内镜可以消除经翼点入路进行鞍区显微手术的显微镜观察的死角,减少术中为暴露深部病变而对脑组织及重要颅底血管和神经的牵拉,从而提高鞍区手术的疗效.

  • 面神经颞支的体表定位与走行层次研究

    作者:石键;赵洪洋;朱贤立;谭正;朱家祥

    目的通过体表标志区对面神经颞支走行进行平面区域定位与穿行层次分析,为相关手术预防颞支损伤提供解剖学标记范围.方法对12具经福尔马林防腐处理后成人尸头标本进行大体和显微解剖,观测并记录跨经耳屏水平线、耳屏点-外眦连线、耳上基点-眉外端连线的面神经颞支数和位置,记录穿行于颞浅筋膜上脂肪垫、筋膜间脂肪层、颞肌深筋膜下脂肪层的颞支支数.保存拍摄的数码照片并进行图片分析.结果颞支在三条标志线上的分支数及后支至前支的位置分别为:跨经耳屏水平线(2.6±0.7)支,耳屏前(21.46±2.34)~(30.18±5.88)mm跨经耳屏点-外眦连线(6.5±2.2)支,耳屏点前(24.26±5.64)~(37.98±8.90)mm;跨经耳上基点-眉外端连线(5.3±1.5)支,耳上基点前(35.68±10.46)mm.面神经颞支在筋膜间脂肪垫层有相当数量的穿行支(16/62支).结论面神经颞支的颞部行程可通过体表标志线进行平面区域定位,并可针对手术解剖划分为"危险区"和"相对危险区".翼点手术行颞肌筋膜下分离可大程度地防止面神经颞支的损伤.

  • 经翼点入路切除大型垂体瘤入路侧别探讨

    作者:刘金阳;焦德让;孟祥靖;党介一;方国栋;颜水祥

    目的探讨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垂体瘤入路侧别的选择.方法介绍37例大型垂体瘤手术入路侧的选择和手术情况.结果本组37例,右侧入路25例,左侧入路12例;全切28例,部分切除9例;死亡1例.结论恰当地选择入路侧,术者能在直视下切除肿瘤的远端并保护重要结构.

  • 翼点入路显微切除侵袭型垂体腺瘤

    作者:龚杰;秦尚振;徐国政;杨铭;胡军民;李俊;姚国杰;张新元;潘力;杜浩

    目的总结经颅翼点入路显微切除侵袭型垂体腺瘤的经验,争取尽可能对肿瘤全切,减少并发症.方法2000年至2004年采用Yasargil翼点入路在显微镜下切除侵袭型垂体腺瘤57例,全部属于Hardy分级Ⅲ级以上的侵袭型垂体腺瘤,术中注意充分利用鞍区周围的各个自然解剖间隙,应用良好的显微技术切除向各个方向侵袭生长的肿瘤.结果全组病例无死亡,无与手术相关的新的神经功能障碍,获得显微镜下全切49例,占86%,次全切8例.结论侵袭型垂体腺瘤的显微手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可以经翼点入路完成,熟练掌握规范的手术入路和局部显微解剖以及良好的显微外科技巧是保证手术疗效的根本.

  • 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

    作者:岑波;朱贤立;赵甲山;赵洪洋;林洪

    目的探讨利用显微手术治疗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的方法.方法本文复习了16例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讨论了显微手术治疗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的原则、方法、手术技巧及手术要点.结果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全切除12例,大部切除4例,无手术死亡,疗效满意.结论在熟练掌握术区显微解剖的基础上,采用翼点入路,利用显微手术可明显提高肿瘤全切率,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但对与下丘脑,海绵窦等重要结构粘连过于紧密的肿瘤,即使采用显微手术,手术风险仍较大,可考虑姑息手术结合术后放疗.

  • 翼点入路的显微外科解剖

    作者:杨雷霆;朱贤立;黄玮;肖绍文

    目的掌握经翼点入路对下丘脑区结构显露的显微外科解剖和显微外科技术.方法在15例(30侧)经颈内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体头颅上模拟翼点入路,借助手术显微镜在6~25倍下通过鞍区手术间隙对下丘脑区重要结构进行显微解剖.结果经翼点入路,通过鞍区的手术间隙,可对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及其分支、基底动脉顶端、终板、垂体柄、结节漏斗区等下丘脑区重要结构进行良好的显露.结论经翼点入路对鞍区病变,特别是动脉瘤和颅咽管瘤显微手术时,需熟悉局部解剖结构,利用显微外科技术保护周围重要血管和神经组织.

  • 翼点入路切除鞍上大型颅咽管瘤的显微手术技巧

    作者:漆松涛;戴学军;张喜安;方陆雄;彭林;潘军

    目的为探讨大型鞍上颅咽管瘤经翼点入路全切除的显微手术技巧.方法随访分析和回顾总结我科63例颅咽管瘤病人手术治疗和预后情况,介绍充分开放外侧裂、暴露切除肿瘤、合理利用各手术间隙、重要组织结构保护及关键器械使用等方面的技巧.结果本组全切51例,次全切12例,无手术死亡.经该入路切除鞍区肿瘤路径短、损伤少、暴露充分;在传统四个手术间隙基础上,合理使用颈内动脉上间隙增加了肿瘤的直视范围和角度,更有利于肿瘤的切除.结论翼点入路是鞍区肿瘤手术的理想入路.熟悉显微解剖,充分利用各手术间隙及娴熟的显微操作技巧是全切肿瘤的基础和关键.

  • 翼点入路经终板切除鞍区肿瘤的显微外科技术

    作者:赵洪洋;朱贤立;赵沃华;赵甲山;林洪

    目的探索利用终板切开更好地显露肿瘤,争取对颅咽管瘤和巨大垂体瘤、胚胎瘤、脑膜瘤实施全切手术.方法自1994年至1998年所施行的347例鞍区肿瘤中,有44例需切开终板行肿瘤切除.视交叉前置和侵及三脑室前部的肿瘤是施行终板切开的适应证,此种情况可在术前MR片上获取有益信息.终板切开前,仔细地解剖侧裂池、颈动脉池、视交叉池,分离切断蛛网膜连结是暴露终板的前提条件.沿同侧视束切开终板、注意辨识和保护视交叉及对侧视束是防止术后视力下降、视野缺失的关键.肿瘤的囊内分块切除,联合间隙1、间隙2,牵引剥离肿瘤是既能全切肿瘤,又能防止术后下丘脑、丘脑受损的有效方法.结果终板切开结合间隙1、间隙2切除鞍区肿瘤,全切率达84%(37/44),其中颅咽管瘤全切率为94%(29/31),垂体瘤为89%(8/9).术后死亡率为14.6%,死因多为癫痫大发作或持续癫痫.结论终板附近有下丘脑等重要神经结构,此区手术如方法得当不会损伤上述重要结构,并能达到全切肿瘤的目的.

  • 翼点入路在构建视神经损伤动物模型中的应用

    作者:于峰;袁绍纪;张荣伟;楼美清;卢亦成

    目的 探讨翼点入路在构建视神经损伤动物模型实验中的可行性.方法 成年健康猫36只,按损伤时间分为正常、6h、1 d、3d、7 d、14d6个组,每组6只.模仿临床上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暴露视神经,以无创血管夹夹持20 s,于此后不同时间取视神经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视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丝蛋白(NF)及髓鞘碱性蛋白(MBP)表达,观察视神经损伤后的病理改变.结果 视神经损伤后损伤侧瞳孔较正常瞳孔变大,直接对光反射消失,间接对光反射存在,直接钳夹损伤区GFAP、NF和MBP染色均减弱.结论 采用翼点入路构建视神经损伤动物模型有临床及理论依据.视神经损伤后直接损伤区星形胶质细胞死亡,NF减少,髓鞘脱失.

  • 翼点入路在侧裂区脑损伤的临床应用

    作者:赵文旭;周爱泉;戴莉

    在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我们应用翼点入路手术治疗以外侧裂区脑挫裂伤为主的颅脑损伤126例,疗效满意.

  • 翼点入路治疗鞍区多发病变(附3例报告)

    作者:彭怀德;凌仕强;韩德清;邹武;孙培永

    一次开颅手术治疗鞍区多个病变并不多见,我科于2000年3月至2002年3月先后经一侧翼点入路一次同时处理蝶鞍区两个病变3例,现报告如下.

303 条记录 9/16 页 « 12...6789101112...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