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消化道恶性肿瘤根治术中125I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104例

    作者:李全林;于扬所;杨鸿毅;聂林炮

    目的 探讨125I粒子近距离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Ⅱ~Ⅲ期消化道肿瘤患者104例行肿瘤根治术,术中将125I粒子植入可能残留癌组织的区域和癌细胞转移途径的淋巴结区域.术后5~7 d查血常规和免疫球蛋白的变化,X线片检查观察125I粒子分布状况,了解肿瘤复发或转移情况.结果 全组患者均获随访,无死亡.其中发生肠瘘1例,经积极治疗痊愈.8例患者1周内白细胞(WBC)降至3×109/L,经对症治疗后,WBC回升到4 ×109/L以上,免疫指标测定低于正常值.其他生存患者随访中未出现因植入粒子而导致的严重并发症.结论 125I粒子植入近距离治疗Ⅱ~Ⅲ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方法 简单、疗效确切,是一种治疗恶性肿瘤的理想方法之一,尤其在基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125I粒子植入联合间歇性内分泌治疗局部中高危前列腺癌的临床分析

    作者:张继伟;王海涛;何群;阎乙夫;王建军;白焱;夏溟

    目的:探讨125 I 粒子前列腺植入联合间歇内分泌治疗对局部中高危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7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36例的临床资料。年龄60~83岁,平均75.7岁。PSA:11.15-343.2ng/mL,TNM分期为 T2b -T3a N0 M0。Gleason 评分7~10分。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直肠超声扫描前列腺,图像传送至计算机计划系统,根据计划行经会阴125 I 粒子植入术,术后结合全雄激素阻断,将 PSA 降至0.2ng/mL 以下并稳定,3个月后开始停药观察,当 PSA 升至大于4ng/mL 再继续内分泌治疗。结果:36例患者植入粒子49~97粒,平均71粒。术后随访12~84个月,平均45个月。全部患者术后3~6个月 PSA 降至4ng/mL 以下,1例术后12个月出现骨转移。3例于术后12~42个月死于心脑血管疾病。术后6~12个月35例患者均降至0.2ng/mL 以下。除7例患者未达到停药标准,28例患者停药观察6~60个月,20例患者未见生化复发,间歇期维持时间平均27.6个月。8例于停药观察12~38个月出现 PSA 升高至4ng/mL以上,继续内分泌治疗。其中 5例治疗3~6个月后 PSA 降至0.2ng/mL 以下,维持 6个月后再次停药观察6~15个月,4例未见生化复发,1例于停药13个月后 PSA 进行性升高,再次内分泌治疗无效,术后42个月后死于骨转移。8例中的另 3例仍在治疗中。术后近期并发症包括尿路刺激征32例(88.89%)、急性尿潴留6例(16.67%)、直肠刺激征3例(8.33%)、血便 2例(5.56%)。经对症治疗后于术后6~12个月逐渐缓解.结论:对于局部中高危前列腺,125 I 粒子植入术联合间歇内分泌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作者:

    关键词:
  • 胆道支架联合125I粒子腔内照射与姑息性胆肠内引流治疗胰头癌的疗效比较

    作者:黄伟;刘会春;李宗狂;金浩;周磊

    目的:探讨经皮胆道支架置入联合125I粒子腔内照射与姑息性胆肠内引流在治疗胰头癌所致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肝胆外科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行姑息性手术且得到随访的95例胰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皮胆道金属支架置入联合125I粒子腔内照射(支架粒子组)46例,姑息性胆肠内引流术(手术组)49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黄疸水平、肝功能、肿瘤大小、生存时间、住院费用等差异。统计方法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有效减轻患者黄疸,改善肝功能。手术组与支架粒子组患者总胆红素术后3个月(TBIL)分别为(29.4±9.6)、(21.0±8.0)μmol/L ,6个月分别为(40.3±11.0)、(24.4±14.2)μmol/L;肿瘤大径术后3个月分别为(37.9±4.5)、(33.5±6.0)mm,6个月分别为(45.9±5.0)、(37.0±6.5)mm。两组间各时间点这两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235、-5.476、-3.654、-6.702,P均<0.05)。平均生存时间支架粒子组患者为(12.83±0.80)个月,手术组为(9.06±0.4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9,P<0.01)。平均住院费用支架粒子组为(38453.0±7282.0)元,手术组为(43057.0±7667.4)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59,P<0.05)。结论对于不宜手术的胰头癌患者,相对于姑息性胆肠内引流术,经皮胆道支架置入联合125I粒子腔内照射治疗能够有效减黄、改善肝功能、抑制肿瘤增长速度、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 EGFR抗体对持续低剂量率照射CL187细胞的放射增敏研究

    作者:庄洪卿;王俊杰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抗体对放射性125I粒子持续低剂量率照射大肠癌细胞CL187的增敏作用.方法 采用CL187大肠癌细胞系体外培养,实验分空白对照组、单纯抗体组、单纯照射组、照射加不同浓度抗体组.用克隆形成方法评价不同处理方式对CL187细胞的杀伤效应.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周期的改变.结果 EGFB与射线联合作用细胞存活分数较单纯照射组明显下降(P<0.05).EGFR抗体浓度2、5、10 nmol/L时增敏比分别为1.34、1.59、2.08.持续低剂量率照射4 Gy后,抗体联合照射组凋亡率(39.86%±4.38%)高于单纯抗体组(12.49%±1.59%)和单纯照射凋亡率之和(21.57%±2.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周期检测显示表皮生长因子抗体联合照射主要引起细胞的G1期阻滞(84.51%±3.42%),持续低剂量率照射主要引起G2/M期阻滞(46.41%±4.48%),两者联合作用时,G1期(59.31%±5.34%)和G2/M期(38.10%±2.57%)细胞比率增加,s期(2.59%±1.19%)细胞比率明显减少(P<0.05).结论 表皮生长因子抗体对持续低剂量率照射具有明显的放射增敏作用,其增敏机制主要来自细胞周期的重分布和细胞凋亡的增加.

  • 气管旁植入125I粒子对家兔血清炎性反应因子IL-1β、IL-6和TNF-α水平的影响

    作者:李剑锋;卜梁;杨帆;周足力;李运;赵辉;王俊

    目的 通过测定气管旁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后家兔血清炎性反应因子浓度的变化,分析125I粒子局部近距离照射对全身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30只普通级新西兰家兔随机分为5组,其中1、2、3和4组为实验组,5组为对照组.全麻下于气管和食管之间植入不同活度的125I粒子.每只兔植入4枚按巴黎系统分布、活度相同的125I粒子.活度范围为11.1~33.3 MBq(0.3~0.9mCi),实验组D90范围为21.1~139.0 Gy;健康对照组植入模拟假源假照射.手术前、手术后30、60及90 d各抽取耳缘静脉血1次,用ELISA法测定血清炎性反应因子IL-1β、IL-6和TNF-α水平.结果 死亡5只,其余兔体重逐渐增加.血清IL-1β,IL-6和TNF-α水平在1、2和3个月末除第2组外均较实验前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25I粒子气管旁植入局部组织间近距离照射不会引起家兔明显的全身炎性不良反应.

  • 125I粒子持续低剂量率照射胰腺癌细胞株PANC-1相对生物效应的研究

    作者:王济东;王俊杰;赵勇;庄洪卿;廖安燕

    目的 探讨国产6711型125I粒子的相对生物效应,并对其照射杀伤PANC-1细胞的效果进行了初步探讨.方法 PANC-1细胞处于指数生长期时,行125I粒子离体照射;在初始剂量率为2.59 cGy/h时,分别给予1、2、4、6、8和10 Gy照射.60Co照射作为对照组,吸收剂量率为2.21 Gy/min,给予相同剂量照射.用锥虫蓝染色法检测细胞死亡比率,并比较在4 Gy照射后培养12、24、48和72 h细胞死亡率随时间变化.采用克隆形成实验,计算细胞克隆形成率,绘制生存曲线,得出生物学参数,并测定125I粒子与60Co的相对生物效应.结果 在相同剂量照射下,125I持续低剂量率照射与60Co照射相比,当≥4 Gy时,细胞死亡率明显增高.在4 Gy照射后,随着时间延长细胞死亡率增高,两者相比有明显差异.从生存曲线分析,125I粒子持续低剂量率照射细胞存活分数比60Co低,125I粒子相对于60Co的生物效应为1.45.结论 125I粒子持续低剂量率照射与60Co高剂量率照射相比,细胞杀伤效应更强;测定的相对生物效应与其他研究者测量的结果相似;将为临床125I粒子治疗肿瘤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腮腺区后位置的稳定性

    作者:宋铁砾;郑磊;李亚刚;黄明伟;张杰;张建国

    目的 研究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腮腺区后的位置稳定性.方法 随机选择10例行125I粒子腮腺区组织间植入治疗的患者,植入后1周内使用放射治疗模拟机拍摄两张不同角度的平片,计数粒子数量,并通过治疗计划系统(TPS)做平面剂量分析,计算处方剂量的50%、100%、150%等剂量曲线所包围的面积、剂量均匀指数.粒子植入后2个月,重复上述过程,比较两次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次检查粒子数量一致.处方剂量50%、100%、150%等剂量曲线所包围面积以及剂量均匀指数包括粒两次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腮腺嚼肌区后,位置稳定,使治疗效果得到保证.

  • 放射性粒子治疗早期腮腺癌靶区优化初步研究

    作者:朱俏;张建国;郑磊

    目的 分析采用部分腮腺靶区行放射性粒子治疗早期腮腺癌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2004年11月至2013年2月在本院就诊的早期腮腺癌患者14例,所有患者手术均行肿物局部切除,术后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根据靶区设计不同分为两组,部分腮腺靶区组和全腮腺靶区组,每组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总生存率及局部控制率,并比较两组病例靶区体积、植入粒子数量、患侧下颌骨升支、咽缩肌、颈髓、外耳道、中耳、乳突等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结果 经随访51~116个月,两组病例均未见局部区域复发及远处转移,总生存率及局部控制率均为100%.部分腮腺靶区组CTV D90平均为(90.3±20.4) Gy,全腮腺靶区组CTV D90平均为(104.3±10.1)Gy,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腮腺靶区组和全腮腺靶区组的靶区体积平均分别为(9.2±2.4)和(35.1±13.5)cm3(t=5.003,P<0.05).两组患侧下颌骨升支、咽缩肌、外耳道、中耳、乳突平均剂量及颈髓大剂量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34、4.279、3.034、3.471、7.221、6.103,P<0.05),部分腮腺靶区组较全腮腺靶区组靶区体积缩小、危及器官受照剂量明显降低.结论 早期低度恶性腮腺癌保守切除后,近距离治疗采用肿瘤周围区域的部分腮腺靶区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在保证临床疗效的同时可降低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 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唾液腺腺源性癌局部区域失败因素分析

    作者:宝莎娜;王威;吕晓鸣;石妍;郑磊;张杰;张建国

    目的 总结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唾液腺腺源性癌局部与区域治疗失败的发生规律,分析影响其局部与区域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 按照病例纳入标准,回顾性分析2001年10月至2012年8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经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的唾液腺腺源性癌患者,并对影响局部区域控制的因素(年龄、性别、病理学分型、原发或复发、TNM分期、部位、放疗史、治疗情况、周缘剂量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经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的唾液癌患者449例,局部与区域治疗失败共94例,其中局部病理区域均治疗失败者6例,单独局部治疗失败者77例,单独区域治疗失败者11例.局部与区域治疗失败率为20.9%,局部区域治疗失败的复发时间为1.2 ~117.6个月,平均复发时间是16.2个月.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放疗、周缘剂量是经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唾液腺癌的局部区域失败的保护因素(OR=0.458、0.297、0.982,P<0.05);年龄、分期是经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唾液腺癌的局部区域失败的危险因素(OR=1.250、1.483,P<0.05).结论 经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的唾液癌患者,有20.9%局部区域治疗失败率.手术、放疗、周缘剂量是保护因素,年龄、分期是危险因素.

  • 125I粒子联合化疗治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预后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郭永涛;霍小东;霍彬;董华;石树远;郑广钧;柴树德;王俊杰;王海涛;张遵城

    目的 评估CT引导下125 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全身化疗治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limited-stage small cell lung cancer LS-SCLC)的临床疗效及影响预后因素.方法 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接受125 I粒子植入联合全身化疗治疗的LS-SCLC患者128例.采用χ2检验对患者近期疗效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128例患者治疗后,6个月总有效率86.7%(111/128).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7.9%、39.8%、28.0%;中位生存期21.0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一般状态(performance status,PS)、术前血红蛋白、吸烟指数、肿瘤直径、术前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 是否接受预防性全脑照射(prophylactic cranial irradiation,PCI)、化疗周期数、化疗疗效、处方剂量、术后D100、治疗模式均可影响LS-SCLC患者的生存.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S评分、 术前血红蛋白、 肿瘤直径、 处理方剂量、 化疗周期数、化疗疗效及治疗模式是LS-SCLC的独立预后因素.全组术中气胸29例占22.7%,咯血16例,占12.5%.结论 125 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LS-SCLC显示了较好的疗效,年龄、PS评分、 术前血红蛋白、 肿瘤直径、PD、 化疗周期数、 化疗疗效及治疗模式为LS-SCLC患者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

  • 超声引导125I粒子治疗前列腺癌引起的直肠并发症

    作者:王俊杰;黄毅;冉维强;李金娜;姜伟娟;刘江平;姜玉良;田素青;江萍

    目的 探讨经会阴超声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近距离治疗前列腺癌的直肠并发症.方法 80例前列腺癌患者实施经会阴超声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其中68例单纯粒子植入治疗,12例行粒子治疗联合外放疗.单纯125I粒子治疗肿瘤匹配周边剂量(matched peripheral dose,MPD)为140~160 Gy,联合组125I粒子植入MPD为90~110 Gy.联合组外照射剂量为40~50 Gy/4~5周,20 Gy/次,5次/周,4野照射,粒子植入后4周进行.根据术中计划,利用Mick枪后退式植入粒子,活度为0.35~0.50 mCi,中位植入粒子65颗(平均19~100颗).术后1个月行盆腔CT扫描,进行质量验证.结果 68例单纯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后直肠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3%、4.4%、2.9%和1.5%,而12例125I粒子植入治疗和联合外放疗直肠副反应Ⅰ级和Ⅱ级发生率分别为10%和10%,没有Ⅲ级以上直肠副反应.直肠反应出现中位时间12月(1~16个月).结论 超声引导经会阴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直肠并发症发生率可以接受,需要进一步明确直肠剂量与发生副反应的关系.

  • 个体化模板辅助颅底区永久性组织间近距离治疗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刘树铭;张建国;黄明伟;李彦生;郑磊;张杰;石妍

    目的 评价个体化模板辅助技术在颅底区恶性肿瘤永久性组织间近距离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2010年8月至2012年6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接受125I粒子永久性植入治疗的颅底区复发性恶性肿瘤患者20例.植入前行头颈部CT扫描获得Dicom数据,导入组织间近距离治疗计划系统进行预计划和模拟针道设计,然后将含有模拟针道信息的图像文件导入Mimics软件和Geomagic软件进行个体化模板数字建模,后利用医用光敏树脂经快速成型技术制作个体化模板.粒子植入过程中,应用个体化模板控制针的插植和粒子的植入,并CT扫描验证插植针空间位置分布.粒子植入后CT扫描进行粒子空间分布和实际剂量验证.粒子植入过程中和植入后72 h内观察并记录并发症.结果 20例颅底区复发恶性肿瘤患者应用个体化模板技术,均顺利完成了125I粒子植入.个体化模板同时具有预计划插植针道信息和患者面部特征信息,插植针定位和定向准确.125I粒子平均植入70颗(20 ~ 172颗),空间分布均匀,无移位和脱落.粒子平均活度0.7 mCi/颗(0.6~0.8 mCi/颗,1 Ci=3.7×1010Bq),平均D90=181.6 Gy(127.4~279.6Gy),平均V100为98.2%(94.6%~100%),平均V150为43.2%(24.3%~52.2%),危及器官的平均受照剂量为31.6 Gy(24.6 ~47.3 Gy).未观察到严重并发症.结论 应用个体化模板辅助颅底区永久性组织间近距离治疗,方法安全可行,具有插植针定位、定向准确的特点,可明显提高治疗的精确性,避免插植操作的盲目性.

  • 老年头颈癌患者125I粒子植入治疗后的生存质量研究

    作者:郭华秋;刘树铭;张杰;张建国

    目的 评价老年头颈癌患者碘-125(125I)粒子植入治疗后生存质量状况.方法 选择2005年至2011年就诊于本院因头颈癌行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老年患者40例,采用QOL-RTI问卷对生存质量进行调查.评价其生存质量情况,并分析治疗后影响生存质量的因素.结果 40例入选患者,治疗后维持了良好的生存质量.老年舌根癌患者粒子植入后生存质量低于其他部位癌患者;老年患者功能状况和整体生存质量随年龄增加而降低;术后辅助125I粒子植入治疗患者生存质量(QOL)高于未能完全切除或难以手术的患者;病理类型、粒子植入数量以及治疗后时长对患者生存质量无明显影响.结论 老年头颈癌患者行125I粒子植入术后,维持有良好的生存质量.肿瘤靶区和临床分期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

  • 腮腺癌术后125I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靶区确定方法的探讨

    作者:宋铁砾;郑磊;黄明伟;张杰;张红志;张建国

    目的 探讨腮腺癌术后125I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靶区的确定方法.方法 2002年10月至2006年11月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的31例腮腺癌患者,男女比例14∶17,平均年龄38.2岁,肿瘤有包膜外浸润并与面神经关系密切(黏连或神经侵犯),采用保留面神经的肿瘤及腺体切除术,术后行125I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匹配周缘剂量60 Gy.治疗前后行薄层螺旋CT扫描以制定治疗计划和质量验证,以腮腺周围骨性结构和肌组织为参照确定计划靶区和临床靶区,并比较治疗前后靶体积、靶区D90值的差异,同时计算粒子植入后颌骨、中耳D90值以及脊髓大接受剂量.结果 125I粒子治疗前后靶体积、靶区D90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粒子植入后靶区D90值均大于匹配周缘剂量.本组病例随访时间3~7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根据目前随访结果,采用本方法确定125I粒子腮腺区组织间近距离治疗靶区,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 3D打印模板辅助CT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软组织肉瘤的剂量学研究

    作者:李学敏;彭冉;姜玉良;吉喆;郭福新;孙海涛;范京红;李旭;李卫燕;王俊杰

    目的 通过对3D打印模板(共面和非共面)辅助治疗软组织肉瘤术前、术后的剂量学比较,探讨其应用的精确性.方法 2015年12月-2017年7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3D打印模板辅助CT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的软组织肉瘤患者19例,共25处病灶.所有患者行术前病情评估、CT模拟定位、术前计划设计、3D模板打印、3D模板复位、插植粒子针和粒子植入、术后剂量学评估、术后护理及定期随访.对比术前、术后剂量学参数.筛选位于躯干及四肢浅部的软组织肉瘤10例,分别设计共面模板和非共面模板引导的术前计划,对比两种模板引导下术前计划的剂量学参数.结果 设计制作3D打印模板25块,共25处病灶,术前、术后剂量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位于躯干及四肢浅表并使用3D打印共面模板与非共面模板引导的术前计划各剂量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3D打印模板辅助125I粒子植入治疗软组织肉瘤具有较好的定位精确性.对位于躯干及四肢浅部的软组织肉瘤,建议优先选择3D打印共面模板.

  • 图像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软组织肉瘤疗效以及临床预后因素分析

    作者:姜伟娟;王俊杰;林蕾;姜玉良;田素青;孙海涛;江萍

    目的 观察图像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软组织肉瘤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分析临床因素与预后之间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2002年9月—2015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图像引导下采用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60例局部复发软组织肉瘤资料.入组患者KPS≥60分、拒绝或不能耐受再次手术、拒绝或不能耐受放疗、预计总生存时间>3个月的软组织肉瘤多重治疗后复发,行CT或超声引导性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本组患者中位粒子活度为25.9×106Bq(11.1×106~29.6 ×106Bq),植入粒子中位数为58 颗(3~133),中位 D90为120 Gy(36.50~460.97 Gy).评价患者总生存(OS)时间和局部无进展生存(LPFS)时间及其与临床因素的关系.Kaplan-Meier计算OS率和LPFS率.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18.75个月(1~146个月).中位OS时间18.5个月(95%CI 13.1~23.9),1、3、5年OS率分别为63.3%、33.0%、29.5%.1、3、5年 LPFS率分别为72.5%、63.7%、59.7%.疼痛缓解率为100%(6/6).8.3%(5/60)患者出现4级皮肤反应,无致死性并发症发生.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径<7 cm、既往应用化疗、KPS评分、是否伴有全身转移、肿瘤体积<45 cm3、D90>110 Gy是影响OS的预后因素;肿瘤大径<5 cm、KPS评分、体积<40 cm3、D90>95 Gy是影响LPFS的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既往化疗和伴有全身多发转移是影响总生存的预后因素.结论 图像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软组织肉瘤,局部控制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挽救治疗手段.肿瘤大小、D90是影响OS和LPFS的主要因素.

  • 125I粒子植入前装载过程中医护人员的剂量监测

    作者:岳瑶;刘海生;王俊杰;郭呈祥;姜玉良;孙海涛

    目的 分析1255I粒子装载过程中医护人员的受照剂量.方法 采用热释光剂量计检测125I装载过程中,与粒子槽不同距离的剂量,计算出人员的安全范围;医护人员的受照剂量、剂量率和年累积剂量.结果 与粒子槽不同距离处10、20、30、40、50和100 cm的剂量衰减率分别是77.61%、98.04%、98.79%、99.30%、99.71%和100%.医护人员的指尖、胸部、眼晶状体和甲状腺的受照剂量分别是51.08、35.50、34.73和33.78 μGy,年操作250次达到的剂量分别是12.77、8.88、8.68和8.45 mGy.铅玻璃屏内、外粒子剂量的衰减率分别是28.36%、79.60%.结论 125I粒子装载过程中,安全距离超过100 cm时检测不到辐射,铅玻璃防护是很有必要的.

  • 125I粒子和60Co γ射线照射对A549及BEAS-2B细胞生物学效应的影响

    作者:赵真真;茅爱武;王忠敏;刘芬菊;曹燕;贾一平

    目的 探讨125I粒子和60Co γ射线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 A549细胞和正常支气管上皮BEAS-2B细胞生物学效应的影响.方法 A549、BEAS-2B细胞均行125I粒子和60Coγ射线不同剂量照射;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存活分数;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A549细胞在4、6、8 Gy照射时,125I粒子组细胞克隆存活分数较60Co组降低更明显(t=6.06、9.42、4.90,P<0.05).A549细胞在4 Gy时,G1期细胞比例125I粒子组为70.67%±1.49%,60Co组为59.59% ±0.71%(t=10.77,P<0.05);细胞凋亡率125I粒子组为18.09%±0.73%,60Co组为9.81%±0.16%(t=19.40,P<0.05).125I粒子照射明显上调Bax、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同时下调Bcl-2蛋白的表达.但不同射线同一剂量或相同射线不同剂量下,BEAS-2B细胞的凋亡率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 125I粒子持续低剂量率照射较60Co γ射线高剂量率照射抑制A549细胞增殖的效应更明显.Bcl-2/Bax蛋白比失衡,终致Caspase-3蛋白的活化在125I粒子持续低剂量率照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效应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 放射性125I粒子对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裸鼠移植瘤生长抑制及细胞凋亡机制研究

    作者:孟茜;朱新红;修麓璐;林存智;崔世超;曹艺巍

    目的 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对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裸鼠移植瘤生长抑制及细胞凋亡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肺腺癌A549 细胞,构建BALA/c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待移植瘤长到(300 ±50)mm3时,将40只荷瘤小鼠采用随机数表法分成4组,分别为空源粒子组(0 mCi组)、0.6和0.8 mCi(1 Ci=3.7×1010Bq)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将放射性活度为0、0.6和0.8 mCi的125I粒子分别植入裸鼠移植瘤内,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每4 天定期测量裸鼠体重,共观察32 d.粒子植入移植瘤32 d后处死裸鼠,称量移植瘤质量,绘制裸鼠体重增长曲线.切取瘤组织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病理学变化;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生物素 dUTP 切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凋亡因子P21、Caspase-9、Survivin、L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 各组裸鼠无死亡.在放射性粒子植入的第28和32天,0.6 和0.8 mCi组裸鼠体重明显小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4.26、9.19、4.11、11.59,P<0.05).0.6和0.8 mCi组瘤体质量均小于空白对照组(q=5.021、5.692,P<0.05),抑瘤率依次约为49%和62%,而0 mCi组瘤体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6和0.8 mCi组瘤细胞大量变性坏死,0mCi组与空白对照组的瘤细胞排列紧密,未见明显坏死.0.6 和0.8 mCi组的凋亡指数明显增加,分别为(50.00 ±2.58)%和(62.33 ±4.51)%,与空白对照组(27.00 ±4.6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14.957、10.918,P<0.05).P21和Caspase-9蛋白在0.6和0.8 mCi组的表达比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80、24.310、11.380、20.376,P<0.05).Survivin和Livin 蛋白在0.6 和0.8 mCi 组的表达比空白对照组明显减少(χ2=9.643、23.254、15.429、26.667,P<0.05).结论 放射性125I粒子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并可能通过上调P21和Caspase-9表达、下调Survivin和Livin表达促进A549细胞的凋亡.

512 条记录 5/26 页 « 12345678...252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