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管黏附分子及血栓调节蛋白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中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钟晓容;庄永泽;余英豪

    目的:观察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和血栓调节蛋白(TM)在HBV-GN不同临床病理类型中的表达特点,研究它们在HBV-GN进展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HBV-GN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活检组织中ICAM-1、VCAM-1和TM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变化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ICAM-l在HBV-GN肾小球和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有较强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而ICAM-l和VCAM-1在肾小管上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不同病理类型中ICAM-l和VCAM-1在肾小管上的表达有明显差异.TM在增生硬化型(SGN)组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及其他各种病理类型表达下调.随着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的加重,ICAM-1和VCAM-1的表达则逐渐增加,则在重度病变组表达多(P<0.05),TM则相反.肾小管上ICAM-1和VCAM-1的表达与肾小管间质病变评分呈正相关.TM的表达与肾小管间质病变评分呈负相关.结论:ICAM-1和VCAM-1在HBV-GN患者肾小管的表达增加,诱导单核巨噬细胞浸润,可能是导致肾小管免疫病理损伤而促进疾病进展的重要发病机制.肾组织中TM表达不能完全反映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的程度.

  • 儿童紫癜性肾炎血清、尿液VCAM-1水平及临床意义

    作者:卢立肖;陈晓英;林瑞霞;杨青;陈敏广

    目的:探讨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的血清、尿液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过敏性紫癜(HSP)患儿50例,按有无肾脏累及分为HSPN组(30例)和HSP无肾受累(NO-HSPN)组(20例);正常对照组20例.应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尿液sVCAM-1水平,进行比较,并分析其与主要临床指标(包括24 h尿蛋白、尿红细胞)的关系.结果:IKSPN组和NO-HSPN组的血清sVCAM-1水平[分别为(809.79±173.32)ng/ml、(623.44±67.27)ng/m1]均高于对照组(494.79±59.84)ng/ml,P<0.01,HSPN组的血清sVCAM-1水平高于NO-HsPN组(P<0.01).HSPN组的尿液sVCAM-1水平(121.24±110.83)ng/ml高于对照组(20.61±16.76)ng/ml和NO-HSPN组(19.37±12.93)ng/ml,P均<0.01.NO-HSPN组的尿液sVCAM-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HSPN患儿中,蛋白尿组高于无蛋白尿组(P均<0.01),肾病蛋白尿组高于蛋白尿组(P均<0.05)和无蛋白尿组(P均<0.01);肉眼血尿组的血清sVCAM-1水平高于无血尿组,与镜下血尿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镜下血尿组的血清sVCAM-1浓度高于无血尿组(P<0.01);镜下血尿组和肉眼血尿组的尿液sVCAM-1水平明显高于无血尿组(P均<0.05),镜下血尿组和肉眼血尿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HSPN惠儿的血清和尿液sVCAM-1水平均与24 h尿蛋白量和尿红细胞量呈显著性正相关(P均<0.01).结论:VCAM-1可能参与了HSPN的发生、发展过程;尿液sVCAM-1的检测在监测肾脏损害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 ICAM-1、VCAM-1在甲状腺相关性眼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新进展

    作者:段春青;孙斌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多伴发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尤其是甲亢.尽管对于眼部表现与甲状腺功能紊乱间的关系认识已有近200年,但一直以来对于其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学、治疗有着不同的观点,对于眼科医生它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难题.

  •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术后8~10wk三种促炎因子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王亚平;李玲香;胡文良

    目的:通过检测VCAM-1、Eotaxin及VEGF在鼻息肉组织以及鼻息肉术后8~10wk术区黏膜组织中表达情况,探讨鼻息肉术后8 ~ 10wk术区愈复情况.方法:对25例鼻息肉组织标本及术后25例鼻息肉病人术区囊泡、肉芽组织,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测VCAM-1、Eotaxin及VEGF在鼻息肉组织以及鼻息肉术后8~10wk术区黏膜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情况,并对切片进行分析.结果:鼻息肉组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术后8 ~ 10wk明显减少.术后组中嗜酸性粒细胞数与Eotaxin的血管表达面积呈正相关;三种促炎因子在各组上皮、腺体及血管细胞区域均有不同程度表达,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术后,术腔黏膜良性转归和上皮化发展与病灶性改变两种机制的相互完成的过程,三种促炎因子在这一相互完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鼻息肉术后8 ~ 10wk三种促炎因子仍有不同程度的表达,此期间仍需随访治疗.(2)、鼻内镜手术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首选方法,术后随访及综合治疗是影响病人预后的重要因素.术后监测上述三种促炎因子在术腔囊泡、肉芽组织中的含量可能有利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术后治疗,并据此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制定随访期限,防止其复发.

  • 火把花根片对EAE大鼠治疗作用及VCAM-1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郑和忠;许科闻;董伟;王瑜兰;倪琪;翁静;易宏

    目的:探讨火把化根片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大鼠的治疗作用及VCAM-1的影响.方法:模型组采用豚鼠髓鞘蛋白匀浆和福氏完全佐剂诱发大鼠急性EAE;治疗组在模型组基础上予以火把化根片(600mg·kg-1·d-1,日2次口服),观察临床表现并评分;HE染色和Loyez氏髓鞘染色观察病理和髓鞘改变;免疫组化技术测定脑和脊髓的VCAM-1水平.结果:治疗组未出现临床症状;VCAM-1为(2.13±0.99),与模型组比较P<0.05;脑和脊髓小血管周围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减少;髓鞘结构完整.结论:火把化根片对EAE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VCAM-1表达有关.

  • 冠心合剂主要活性成分对TNF-α损伤人脐静脉内皮细胞ICAM-1和VCAM-1 mRNA的表达的影响研究

    作者:祝光礼;陈铁龙;方伟;毛立华;刘宏飞

    目的:探讨冠心合剂主要活性成分对TNF-α刺激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黏附分子-1(VCAM-1)mRNA基因表达影响.方法:采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传代后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黄芪甲苷组、槲皮素组、异鼠李素组、β谷甾醇组.以浓度为2 ng/mL的TNF-α刺激HUVECs 6 h后,分别再加入各药物成分(黄芪甲苷80 μg/mL、槲皮素30 μg/mL、异鼠李素20μg/mL、β谷甾醇20 μg/mL),与HUVECs共培养18 h后,用RT-PCR法检测ICAM-1、VCAM-l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黄芪甲苷、槲皮素、异鼠李素组均可降低TNF-α诱导的HUVECs的ICAM-l、VCAM-l mRNA表达(P <0.01、P<0.01、P<0.01),其中黄芪甲苷组较其他三组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但β谷甾醇组与各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合剂主要活性成分黄芪甲苷等对TNF-α损伤人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可能源于对ICAM-l、VCAM-1 mRNA表达的抑制.

  • 异甘草素对大鼠脑胶质瘤ICAM-1和VCAM-1表达的影响

    作者:曹阳;王勇;戴金应;牛广伟

    目的 观察异甘草素对大鼠脑胶质瘤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异甘草素抗胶质瘤作用机制.方法 清洁级Wistar雌性大鼠,n=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2),C6胶质瘤模型组(n=12)与异甘草素组(n=12).异甘草素组腹腔注射异甘草素,500μg/kg/d,模型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给药一周后处死大鼠.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肿瘤组织ICAM-1和VCAM-1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与异甘草素组大鼠脑组织ICAM-1和VCAM-1的蛋白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显著增加(P<0.01).两两比较,异甘草素组大鼠脑组织CAM-1和VCAM-1的蛋白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 异甘草素抑制胶质瘤的作用可能与降低脑胶质瘤大鼠ICAM-1和VCAM-1的表达相关.

  • 冠心康颗粒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致兔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及对血管炎性因子表达影响

    作者:伊桐凝;张静生;于世家

    目的:观察冠心康颗粒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致兔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对血管炎性因子VCAM-1、MCP-1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雄性新西兰大耳兔随机分成3组,空白对照组、同型半胱氨酸模型组、冠心康治疗组,饮食量为100 g/d.分别于第1、6、10周兔耳中央动脉取血检测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的含量.第10周末处死动物,动脉组织HE染色观察主动脉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动脉血管中NF-κB的表达,RT-PCR方法检测动脉组织中VCAM-1、MCP-1的基因表达.结果:第6、10周末模型组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显著高于同期空白对照组(P<0.05).第10周末模型组光镜下可见血管内膜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样改变;主动脉内皮细胞NF-κB p65、VCAM-1以及MCP-1表达增强;动脉组织中VCAM-1、MCP-1的mRNA表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显著降低(P<0.05),主动脉内膜损伤程度减轻;NF-κBp65、VCAM-1以及MCP-1蛋白表达减少,动脉组织中VCAM-1、MCP-1的mRNA表达减少.结论:冠心康颗粒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该作用与降低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抑制主动脉内皮细胞NF-κB活性,从而抑制炎症因子VCAM-1和MCP-1表达有关.

  • 蓬子菜水煎液对AS大鼠主动脉NF-κB表达及血清中ICAM-1、VCAM-1、P-seletin影响

    作者:薛凤;苑海刚;赵钢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蓬子菜水煎液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的影响,从抗炎及对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等角度探讨蓬子菜水煎液对动脉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复合方法建立了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采用蓬子菜水煎液不同剂量灌胃治疗,通塞脉片灌胃作对照,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病变组织中NF-κB(P65)的表达;应用ELISA法检测ICAM-1、VCAM-1、P-seletin含量.结果:蓬子菜水煎液高中低剂量组NF-κB(P65)的水平与病理模型组及通塞脉片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蓬子菜水煎液组及通塞脉片组大鼠血清中ICAM-1、VCAM-1、P-seletin的表达与病理模型组相比显著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蓬子菜水煎液高剂量组与通塞脉片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蓬子菜水煎液可降低NF-κB蛋白在病变组织中的表达,降低AS大鼠血清中ICAM-1、VCAM-1、P-seletin的水平,且优于通塞脉片组.

  • 维生素D结合降糖治疗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TLR4、VCAM-1的影响

    作者:哈尼克孜·阿不都艾尼;玛依努·玉苏甫

    目的 探讨维生素D结合降糖治疗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清TLR4、VCAM-1的影响.方法 选取治疗且确诊为维生素D缺乏(<25nmol/L)的GDM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所有患者予以胰岛素类似物治疗,并制定同样的饮食与运动计划;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1,25 (OH)2 D3.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指标、血清TLR4、VCAM-1水平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FPG、1hPG、2hPG和HbAlc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LR4 (5.63±0.97) mU/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16±1.25) mU/L,VCAM-1 (39.57±3.96) ng/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2.28±4.15) ng/ml,妊娠期高血压、羊水过多、早产及剖宫产率、新生儿黄疸、巨大儿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维生素D结合降糖治疗能够显著降低GDM患者TLR4、VCAM水平,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和炎症反应,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 血清BNP、NSE及VCAM-1对手足口病患儿并发脑炎的诊断价值

    作者:谢博;李瑞;王姗姗;许哲

    目的 探讨血清脑钠肽(BNP)、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对手足口病(HFMD)患儿并发脑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49例普通HFMD患儿为HFMD组,46例HFMD继发脑炎患儿为观察组,30例正常儿童为健康组.观察三组受试儿童血清BNP、NSE及VCAM-1水平差异,研究血清BNP、NSE及VCAM-1检测对HFMD患儿继发脑炎的诊断价值,分析HFMD继发脑炎患儿血清BNP、NSE及VCAM-1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患儿血清BNP、NSE及VCAM-1水平明显高于HFMD组和健康组,而HFMD组患儿血清各指标又高于健康组(P<0.05).观察组中随着患儿脑炎病情的加重,血清BNP、NSE及VCAM-1水平显著升高(P<0.05).分别以BNP>18.93 ng/L、NSE>17.23μg/L、VCAM-1>14.45μg/L为诊断HFMD患儿继发脑炎的临界值,三者诊断敏感度分别为76.1%、65.2%、67.4%;特异度分别为83.7%、89.8%、85.7%.HFMD继发脑炎患儿血清BNP、NSE及VCAM-1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HFMD继发脑炎患儿血清BNP、NSE及VCAM-1均明显升高,血BNP、NSE及VCAM-1检测有助于HFMD患儿继发脑炎的诊断和病情判断.

  • 动脉粥样硬化与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基因表达关系的研究

    作者:秦玲;杨萍;张家颖;吴广恒;雷宇;郭明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AS)与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 16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常规饲料组(对照组)和胆固醇饲料组,饲养16周建立AS模式.饲养前后检测兔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浓度.取主动脉行病理学检查.采用免疫组化(S-P法、DAB染色)和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测定主动脉壁VCAM-1阳性表达百分比和mRNA的基因表达.结果 0周两组动物TC、TG、LDL差别无显著性(P>0.05),胆固醇饲料组饲养8周及16周后血清TC、LDL较0周明显升高(P<0.01),并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胆固醇饲料组主动脉可见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病变局部VCAM-1的阳性染色百分比和mRNA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8.38±2.55)%和(2.92±0.31)%及1.116±0.017和0.684±0.006(P<0.01).结论 AS的发生伴有VCAM-1的过度表达,这种过度表达可能与AS病变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关系.

  • 动脉粥样硬化兔血清中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表达及其与血脂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雷宇;秦玲;汲宏磊;郭明

    目的观察动脉粥样硬化(AS)兔血清中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表达及其与血脂的相关性,探讨VCAM-1与AS的关系.方法雄性大耳白兔随机分成正常饮食组和高脂饮食组,每组8只,饲养16 w.于0 w、8 w、16 w分别取耳缘静脉血,检测血清中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及VCAM-1的表达;16 w后处死动物,取兔主动脉进行病理学检查,确认AS模型的建立.结果正常饮食组动脉壁无异常改变;高脂饮食组AS斑块病变形成.正常饮食组0 w、8 w、16 w血清中TC、LDL及VCAM-1水平无显著差异(P>0.01);高脂饮食组8 w后血清中TC、LDL及VCAM-1水平较0 w显著增加(P<0.01),16 w较8 w增加更为明显(P<0.01).结论AS的发生伴有VCAM-1的过度表达,其表达量与血清TC、LDL呈正相关.

  • 益肾活血胶囊对同型半胱氨酸致兔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

    作者:刘粉叶;张继东;胡连海;郭瑞臣;来丽萍;乔云

    目的 探讨益肾活血胶囊对同型半胱氨酸(Hcy)所致兔动脉粥样硬化(AS)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基因与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4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益肾活血胶囊小剂量组、益肾活血胶囊大剂量组及西药(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组,除正常组外,其他组建立高Hcy血症及AS动物模型,然后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检测血浆Hcy浓度,HE染色观察血管形态学变化,实时定量PCR检测动脉壁VCAM-1基因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VCAM-1蛋白表达.结果 益肾活血胶囊和叶酸等维生素均可明显降低血浆Hcy水平,抑制血管内膜增厚,下调腹主动脉VCAM-1基因和蛋白表达.益肾活血胶囊大剂量组疗效明显优于小剂量组和西药组.结论 益肾活血胶囊可明显降低血浆Hcy水平,抑制Hcy诱导的AS形成,其机制可能与下调VCAM-1表达有关.

  • 苦碟子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ICAM-1、VCAM-1、MCP-1表达的影响

    作者:宋光熠;姜雅秋;张建军;李屹;王春鹏

    目的 观察苦碟子及叶酸、维生素B12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致兔动脉粥样斑块局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 32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Hhcy模型组、叶酸、维生素B12干预组和苦碟子干预组,每组8只.SP法检测各组兔胸主动脉MCP-1、ICAM-1、VCAM-1的表达和血浆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 模型组兔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胸主动脉MCP-1、ICAM-1和VCAM-1表达较空白对照组明显上调(均P<0.01).苦碟子及叶酸、维生素B12干预组血Hcy浓度较模型组明显下降(均P<0.01),而胸主动脉MCP-1、ICAM-1和VCAM-1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下调(均P<0.01).结论 高蛋氨酸饮食可诱发Hhcy,动脉粥样斑块中可见MCP-1、ICAM-1和VCAM-1表达上调.苦碟子及叶酸、维生素B12可以下调动脉粥样斑块中MCP-1、ICAM-1和VCAM-1的表达,对Hhcy致AS具有明显疗效.

  • 阿托伐他汀对ACS患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与P-选择素的影响

    作者:李志彬;胡健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和可溶性P-选择素(sP-Selectin)水平的临床特点,及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的治疗作用.方法 ELISA法检测2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3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sVCAM-1、sP-选择素水平.将ACS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10 mg组和40 mg组,用药4周和8周时检测sV-CAM-1、sP-选择素水平.结果 ACS患者血清sVCAM-1、sP-选择素水平均高于非ACS患者,sVCAM-1、sP-选择素和LDL-C三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阿托伐他汀治疗后三者水平均有下降,以40 mg组下降程度大.结论 ACS患者血清VCAM-1、P-选择素水平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标志,他汀类药物治疗能减低ACS患者炎症细胞的黏附.

  • JNK信号介导TNF-α对内皮细胞VCAM-1的诱导表达

    作者:黄春;吴文伟;徐春平;窦萍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对内皮细胞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和分泌的影响,及其可能的细胞内信号途径.方法 用10ng/ml TNF-α与人主动脉内皮细胞(HAEC)共培养不同时间,蛋白印迹法检测细胞VCAM-1蛋白表达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ERK1/2、INK的磷酸化水平,ELISA法测定条件培养液中可溶性VCAM-1(sVCAM-1)含量;分别用MEK-ERK1/2抑制剂PD98059和JNK抑制剂SP600125预处理HAEC 1h,观察TNF-α对VCAM-1表达和分泌的影响.结果 TNF-α以时问依赖方式诱导HAEC VCAM-1蛋白表达,4 h达大诱导表达,为对照组的(5.80±0.44)倍,条件培养液中sVCAM-1的含量与其蛋白表达呈平行变化;SP600125(而非PD98059)显著抑制上述诱导效应.结论 TNF-α诱导HAEC VCAM-1的表达和分泌至少部分是通过JNK信号介导的.

  • 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血清VCAM-1水平及电复律的影响

    作者:李佳;富路;高倩萍;葛海龙;陈光远

    目的研究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的血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水平及电复律对其影响.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05年5月于我院心内科住院的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30人及19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VCAM-1水平,房颤组内电复律成功的20人在1个月后复查血清VCAM-1水平.结果房颤组患者血清VCAM-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727.8±71.7)vs(169.7±82.0)ng/ml,P<0.01],电复律后1个月仍为窦性心律者其血清VCAM-1降至正常水平(698.1±72.7 vs 195.6±65.1 ng/ml,P<0.01).结论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存在内皮功能紊乱,恢复窦性心律1个月内内皮功能恢复;VCAM-1对房颤的发生发展起一定作用.

  •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与老年多梗死性痴呆关系的研究

    作者:吴杰;于挺敏;杜志军

    目的了解多梗死性痴呆患者血清可溶性黏附分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和DTNB直接法测定了82例多梗死性痴呆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和血GSH-Px活力,并与23例健康人对照比较.结果多梗死性痴呆患者血清黏附分子水平[sVCAM-1:轻度痴呆(993.62±108.92)ng/ml,中度痴呆(1190.32±43.95)ng/ml,重度痴呆(1625.22±220.90)n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GSH-Px活力(73.98±22.32 U·ml-1·min-1)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sVCAM-1水平与痴呆程度呈正相关(r=0.6975,P<0.05).结论可溶性黏附分子与多梗死性痴呆密切相关,可溶性黏附分子可作为多梗死性痴呆治疗时的主要监测指标之一.

  • 巨细胞病毒感染对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TNF-α、VCAM-1水平的影响

    作者:付南燕;夏忠斌

    目的 探讨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对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的影响.方法 56例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为ACI组、30例陈旧性脑梗死(OCI)患者为OCI组、3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NC)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HCMV抗体IgM和IgG水平及血清TNF-α、VCAM-1水平,并分析HCMV-IgG阳性率与血清指标的关系.结果 ACI组HCMV-IgG、IgM阳性率及含量明显高于OCI组和NC组(P<0.05或0.01);OCI组HCMV-IgG阳性率及含量明显高于NC组(P<0.05或0.01);HCMV-IgG阳性组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其中,HCMV-IgG阳性组软斑比例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硬斑比例显著低于阴性组(P<0.05),颈动脉IMT、软斑积分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或0.01);ACI组血清TNF-α、VCAM-1含量明显高于OCI组和NC组(均P<0.01),OCI组血清TNF-α、VCAM-1含量明显高于NC组(均P<0.01);在ACI组和OCI组中,抗HCMV-IgG阳性患者的血清TNF-α、VCAM-1含量明显高于阴性患者(P<0.01或0.05);ACI组抗HCMV-IgG阳性与阴性患者比较,IgG明显升高(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TNF-α、VCAM-1含量与HCMV-IgG阳性率呈正相关(r=0.367,P=0.005;r=0.325,P=0.015).TNF-α、VCAM-1含量之间呈正相关(r=0.332,P=0.012).结论 HCMV感染通过提高血清TNF-α、VCAM-1水平,增加了斑块不稳定性,参与了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

265 条记录 6/14 页 « 12345678...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