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2010-2011年广东地区人源主要血清型沙门菌喹诺酮耐药特征分析

    作者:梁兆铭;柯碧霞;邓小玲;何冬梅;柯昌文;李柏生;杨杏芬

    目的 了解广东省沙门菌对喹诺酮耐药特征及其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选用2010-2011年广东省非伤寒沙门菌监测收集的4种主要血清型沙门菌,采用半定量药敏检测法测定2010-2011年收集的沙门菌临床株对萘啶酸和环丙沙星的小抑菌浓度(MIC);通过PCR扩增鼠伤寒沙门菌株的gyrA和parC的基因,并对序列进行测定,对比野生株,发现突变位点及突变类型.结果 共对2010-2011年收集的496株鼠伤寒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变种、肠炎沙门菌和斯坦利沙门菌进行耐药性分析,75.4% (374/496)沙门菌对萘啶酸耐药,其中鼠伤寒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变种、肠炎沙门菌、斯坦利沙门菌耐药率分别为82.5%(207/251)、84.0%(84/100)、79.5%(70/88)、22.8% (13/57);5.4% (27/496)沙门菌对环丙沙星耐药,其中鼠伤寒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变种、肠炎沙门菌的耐药率分别为8.0%(20/251)、5.0% (5/100)、2.3%(2/88).71.7%(180/251)鼠伤寒沙门菌发生基因突变,其中86.1%(155/180)发生gyrA上突变,37.2%(67/180)发生parC上突变,23.3%(42/180)发生双基因突变.环丙沙星耐药株、中敏株、敏感株分别有7株(35.0%,7/20)、1株(3.1%,1/32)、6株(3.0%,6/199)发生gyrA Ser83位点突变,3组间Ser83位点突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环丙沙星耐药株、中敏株、敏感株分别有15株(75.0%,15/20)、21株(65.6%,21/32)、111株(55.8%,111/199)发生gyrA Asp87位点突变,3组间突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株parC Ser80位点突变株均突变为Arg,此突变的菌株均伴有Ser83Phe及Asp87Asn;9株parC Thr57突变株均对萘啶酸耐药.结论 广东省沙门菌对萘啶酸普遍耐药,对环丙沙星仍普遍敏感;gyrA和parC中可能影响沙门菌耐药的突变位点应进一步确认其对耐药的影响.

  • 广州地区耐喹诺酮结核分枝杆菌gyr基因突变特点

    作者:尹小毛;俞朝贤;谢贝;郑小凌

    目的 分析广州地区耐喹诺酮结核分枝杆菌临床菌株的gyr基因突变特点,为进一步研究结核分枝杆菌耐喹诺酮类药物的分子机理提供地区性资料.方法 采用绝对浓度法测定结核分枝杆菌对左氧氟沙星的敏感性,应用DNA直接测序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gyr基因的突变情况.结果 23株左氧氟沙星耐药株中,15株存在gyrA基因突变,突变率为65.2%,突变位点包括89位、90位、91位和94位;1株存在gyrB基因突变,突变率为4.3%,突变位点为511位.结论 广州地区耐喹诺酮结核分枝杆菌临床菌株的gyr基因突变情况与其它地区存在差异.

  • 加替沙星治疗呼吸道及尿路感染的随机对照试验

    作者:娄探奇;石成钢;王成;唐英春;张天托;张扣兴

    目的评价加替沙星葡萄糖注射液静脉及口服片剂序贯给药治疗下呼吸道感染及尿路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试验组先以加替沙星注射剂静脉给药,继以加替沙星片剂口服;对照组先以左氧氟沙星注射剂静脉给药,继以左氧氟沙星片剂口服.对2种药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急性肾盂肾炎、复杂性尿路感染及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随机对照试验.结果加替沙星组和左氧氟沙星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7.5%与85.7%;痊愈率分别为75.0%与64.3%;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2.3%与88.9%,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1%和3.4%;实验室检查异常发生率分别为22.7%和4.2%,以上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意义.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加替沙星注射剂静脉给药用于全身症状明显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急性肾盂肾炎等感染的初期治疗可使病情早期缓解,继以口服完成疗程,可获良好疗效;疗效与安全性均与左氧氟沙星相仿.

  • 幽门螺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爽;崔东来

    随着幽门螺杆菌(Hp)根除疗法的应用,Hp对抗生素耐药性日益严重,甚至已影响到部分Hp治疗方案的根除率.对其耐药分子机制的研究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甲硝唑耐药机制与rdxA和FrxA基因突变有关;克拉霉素的耐药机制与Hp的23SrRNA的V区上的点突变有关;阿莫西林的耐药机制与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突变有关;喹诺酮类的耐药机制与DNA旋转酶亚单位(gyrA,gyrB)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决定区(QRDR)基因突变有关;四环素的耐药机制与Hp 16SrRNA序列中的突变有关.耐药机制的研究对Hp的诊断和治疗有重大意义.

  • 药学干预对喹诺酮类药物使用情况的影响

    作者:金琦玉

    目的 探讨药学干预对喹诺酮类药物临床使用的影响.方法 随机在2016年3月~2017年4月期间就诊且使用过喹诺酮类药物的患者资料中抽取240份,将其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依照入院顺序分成试验组和参照组,各120份,其中参照组为实行药学干预之前就诊患者,试验组为实行药学干预之后的患者,观察两组患者的耐药率以及用药不良反应等各项情况.结果 在实行药学干预之后,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得以规范,且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给予药学干预措施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改善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情况,降低患者耐药性,避免不良反应发生,有效提升临床满意度.

  • 喹诺酮类抗菌药耐药性分析

    作者:刘春霞;余小霞;邱凯锋;李红玉;黄际薇

    目的 了解我院2004年1月-2005年12月期间住院患者对喹诺酮类抗菌药对环丙沙星(CIP)、左氧氟沙星(LEV)的耐药情况.方法 用常规方法对住院患者临床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分离,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鉴定及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 检出病原菌1772株,革兰阳性菌689株(38.9%),革兰阴性菌1083株(61.1%),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SAU)占39.5%(272/689),溶血葡萄球菌(SHL)137株占19.9%(137/689),表皮葡萄球菌(SEP)104株占15.1%(104/689),粪肠球菌(ENT)102株占14.8%(102/689),屎肠球菌(EFM)74株占10.7%(74/689),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氏菌(ECOL)324株占29.9%(324/1083),铜绿假单胞菌(PAE)255株占23.5%(255/1083),肺炎克雷伯菌(KPN)168株占15.5%(168/1083),阴沟肠杆菌(ECL)112株占10.3%(112/1083),嗜麦芽窄食单胞菌(XAN)104株占9.6%(104/1083),鲍曼氏不动杆菌(ABA)85株占7.8%(85/1083),洋葱伯霍尔德菌(PCE)35株占3.2%(35/1083).ENT、PAE、KPN、ABA、ECL、PCE、XAN等菌对CIP、LEV的耐药率在50.0%以下.结论 两种喹诺酮类抗菌药的耐药情况严重,临床应加强合理用药,减少或避免耐药株的出现.

  • 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志贺菌gyrA基因突变的研究

    作者:向前;俞守义;王红

    目的研究福氏志贺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方法对38株耐药的福氏志贺菌gyrA基因的N末端编码区进行PCR扩增后,用SSCP方法检测突变,然后测序.结果福氏志贺菌gyrA基因PCR-SSCP显示有8株突变,测序结果揭示存在2个导致氨基酸改变的基因点突变:83位TCG(Ser)-TTG(Leu)突变和87位GAC(Asp)→GGC(Gly)突变.结论gyrA基因点突变与福氏志贺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高水平耐药有密切关系.

  • 部分头孢菌素及喹诺酮类抗生素在胆汁内的代谢特点

    作者:孙大勇;孙桂华;赵亚刚;曾海平;赵树进;钟武装;张延军

    目的探讨部分头孢菌素及喹诺酮类抗生素在人胆汁中的代谢特点,为临床抗胆道感染合理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临床行逆行胰胆管造影+鼻胆管(ERCP+ENBD)引流直接获取胆汁,分别给予头孢拉啶、头孢哌酮钠、头孢曲松钠、环丙沙星、洛美沙星,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动态监测胆汁中各种抗生素的浓度变化和代谢特点.结果①头孢菌素类以头孢曲松组达峰时间短、达峰浓度高,头孢哌酮组次之,头孢哌酮组半衰期长,头孢曲松组次之;②喹诺酮类以环丙沙星达峰时间短、达峰浓度高、半衰期长.结论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及环丙沙星、洛美沙星均具有在胆汁内达峰时间短、峰浓度高、半衰期长的特点,结合临床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可作为胆道感染抗生素的佳选择.对一般感染头孢哌酮或环丙沙星可每日1次给药,简便易行.

  • 1例喹诺酮类药物引起低血钾分析

    作者:林丹

    目的 分析1例患者两次出现低钾血症及肌肉疼痛的原因,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 ,对1例病例报告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出现的症状很可能是由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引起。结论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引起的低钾血症罕见,但低钾可引起严重的不良事件,临床医生用药是应引起注意,并提示医生询问不良反应史时应通俗易懂。

  • 耐左氧氟沙星结核分枝杆菌gyrA基因上新的突变位点

    作者:尹小毛;刘志辉;黄丽晶;蔡杏珊;罗春明

    目的:分析耐左氧氟沙星结核分枝杆菌临床菌株gyrA基因的突变情况及其耐药机制.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ER)和DNA直接测序技术(DS)测定64株耐左氧氟沙星结核分枝杆菌gyrA基因的QRDR(quinolone resistance-determining regions)序列.结果:64株耐药菌株有47株QRDR序列发生突变,其中45株为单位点突变,另2株为双位点突变;突变分布为70位突变2株、89位1株、90位12株、91位4株、94位30株,其中70位和89位为新发现的突变位点.结论:结核分枝杆菌喹诺酮类药物耐受现象与gyrA基因QRDR的突变有关,包括新发现的70位和89位突变.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与大肠埃希菌qnrB基因的检测

    作者:杨滨;孔祥圣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茵和大肠埃希菌株qnrB基因的存在情况及与细菌耐药的关系.方法:收集福建省福州市三家"三甲"医院临床分离的茵株,菌株药敏试验检测采用K-B法,聚合酶链反应对42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茵和44株产ESBLs大肠埃希茵进行qnrB基因筛查.结果:42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有5株检出qnrB基因,检出率为11.90%,44株产ESBLs大肠埃希茵中有7株检出qnrB基因,检出率为15.91%.检出qnrB基因的5株肺炎克雷伯菌和7株大肠埃希菌对两种喹诺酮药物均耐药.结论:在福州地区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茵和大肠埃希菌中存在qnrB基因,携带qnrB基因的12株细菌对左氟沙星和环丙沙星均耐药.

  • 喹诺酮类药物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临床运用情况研究

    作者:陈行琼;张莉

    目的 通过对儿科感染性疾病中喹诺酮(QNS)类药物的使用情况和不良反应进行调查,掌握QNS在儿科的临床应用特点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调查我院150例发生感染性疾病的患儿使用QNS后的疗效特点和不良反应,并进行观察.结果 QNS在儿科各个年龄中仍可继续使用,但用药品种主要集中在沙星类,且疗程较短,主要用于严重感染.结论 在儿科中要慎重应用QNS类抗生素.

  • 从细菌耐药情况看喹诺酮类药物的合理使用

    作者:叶秀娜

    目的 探讨细菌对喹诺酮药物的耐药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2008年我院检验科分离的菌 种以及其药敏试验情况,总结分析细菌对喹诺酮药物产生耐药的防止措施.结果 1997年诺氟沙星的耐药率大肠埃希菌 52.20%,克雷伯菌 47.0%,铜绿假单胞菌55.3%,肠杆菌35.40%,沙门氏菌 6.70%,到2000年分别上升为62.50%、78.00%、75.70%、60.90%、10.00%.变形杆菌对诺氟沙星的耐药率2002年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高达80.20%,之后有逐渐下降的趋势.沙雷氏菌对诺氟沙星的耐药率1997年为43.20%,2000年上升到57.60%,2002年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高达75.60%.嗜麦芽假单胞菌的分离率明显上升,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2002年为36.00%,2008年上升到63.0%.2002年金葡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为80.00%,2006年为45.00%.结论 及时了解喹诺酮药物的耐药现状,掌握耐药机制及其用药原则,能避免耐药菌株的发生并能促进该药的合理应用.

    关键词: 细菌 喹诺酮 耐药
  • 观察联合使用埃索美拉唑、喹诺酮类抗生素影响幽门螺杆菌(Hp)阳性胃溃疡患者机体炎症因子的实际价值

    作者:秦武

    目的:观察联合使用埃索美拉唑、喹诺酮类抗生素影响幽门螺杆菌(Hp)阳性胃溃疡患者机体炎症因子的实际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幽门螺杆菌(Hp)阳性胃溃疡患者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选择以奥美拉唑为主三联疗法,观察组患者选择以埃索美拉唑、喹诺酮类抗生素为主三联疗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TNF-α、IL-6、IL-1、CRP水平有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更好(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喹诺酮类抗生素联合使用,能够实现对幽门螺杆菌(Hp)阳性胃溃疡患者机体炎症因子水平的有效改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喹诺酮类药物对泌尿生殖系统的不良反应

    作者:董莹金

    自从第一个喹诺酮类抗菌药物问世至今,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已经发展到第4代.目前临床经常使用的第3代有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第4代有加替沙星、莫西沙星等.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主要作用DNA促旋酶和拓扑异构酶Ⅳ两个靶点,在革兰阴性菌的作用靶点是DNA促旋酶,革兰阳性菌的作用靶点是扑异构酶Ⅳ[1].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是先合成可逆的药物-拓扑异构酶-DNA三元复合体,诱导细菌的DNA促旋酶和拓扑异构酶IV的构型改变和活性失效,抑制DNA复制,导致DNA降解,再引起几种不可逆的致死性损伤致菌体死亡[2-4].由于其抗菌谱广、活性强、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等优势,随着临床使用频率增加,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也随之增加[5-6],但是,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一些副作用常常被忽视,特别是引起泌尿生殖系统的不良反应方面,因临床症状不典型,往往不易被发现,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死亡.本文将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引发泌尿生殖系统的不良反应进行综述,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

  • 盐酸莫西沙星的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郑清四

    盐酸莫西沙星是临床应用广泛的喹诺酮类广谱抗菌药物,在治疗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皮肤系统等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研究较多,笔者就盐酸莫西沙星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 喹诺酮类药物致严重中枢神经系统反应一例

    作者:黄玉新

    患者,男性,78岁,患者于2001年6月6日行健康体检时发现患腹主动脉瘤,住院择期手术. 6月30日晚自食面条1碗,次日上午8时出现腹泻,腹泻10次/d,为青黄色水样便.

  • 住院患者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分析

    作者:莫泰峭;黄春新;符锐

    目的 了解我院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方法 采用WHO推荐的ATC分类和约定日剂量DDD分析方法,从DDDs、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抗菌药物费用强度、抗菌药物平均日用金额来评价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我院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情况.结果 我院先后应用过喹诺酮类药物13个品种,其中注射剂9种,口服剂10种.喹诺酮类药的临床应用DDDs、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抗菌药物费用强度、喹诺酮类药物平均日用金额有上升的趋势,注射剂型相比口服剂型占有重要地位,应用口服剂型日均费用相对比较少,平稳.结论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我院应用广泛,应加强应用规范化,注意调节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管理模式和应用频度,减缓细菌耐药的产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

  • 用喹诺酮诱导铜绿假单胞菌获得耐药质粒的研究

    作者:罗史科;刘鲜花;伍和;金娴;樊春卉;朱平安

    目的:探讨对喹诺酮敏感的铜绿假单胞菌经诱变后耐药质粒基因的变化。方法收集该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从各种合格临床标本培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共31例,将其中16例用K‐B药敏试验证明对喹诺酮敏感的细菌作为研究对象。挑选环丙沙星药敏纸片敏感圈外生长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连续转种诱变,直至铜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产生耐药。对新产生耐药性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质粒转化、提取质粒并确定其耐药质粒的存在,通过PCR扩增、基因序列分析,确定获得的耐药质粒类型。结果16例对喹诺酮敏感的铜绿假单胞菌在喹诺酮诱变下连续转种第9次以后有2例发生突变产生qnrS耐药质粒。结论抗菌药物在抑菌浓度附近使用,细菌容易突变产生耐药质粒基因。

  • 混合型固相萃取技术及毛细管电泳检测血浆和尿液中4种喹诺酮类药物?

    作者:赵凌国;邵慧凯;丘汾;李伟;何佳平;陈建

    目的:建立固相萃取及毛细管电泳法快速检测血浆和尿液中喹诺酮类药物洛美沙星、加替沙星、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的方法。方法毛细管为熔融石英毛细管(75/365μm,40/47 cm),运行缓冲液为40 mmol/L 硼砂缓冲液(pH 9.0),电压13 kV,柱温为20℃,检测波长280 nm。样品经固相萃取后进样分析。结果4种喹诺酮类药物在6 min 内完全分离。在1~40μg/mL 浓度范围内,洛美沙星、加替沙星、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峰面积和浓度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 r 分别为0.9987、0.9976、0.9983和0.9942。尿液和血浆中4种喹诺酮类药物加标回收率为80.1%~107.6%,精密度相对标准差(RSD)为2.1%~6.2%。结论该方法具有快速、简便、准确度和精密度高等特点,适用于血浆和尿液中洛美沙星、加替沙星、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水平的快速检测。

340 条记录 12/17 页 « 12...9101112131415161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