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非发酵菌和环丙沙星敏感肠杆菌科细菌中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基因的检测

    作者:张雪青;楼丹萍;徐春泉;毛敏婕;陈舒影;林纯婵;余方友;王良兴

    目的 了解3类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在浙江省温州地区分离的非发酵菌和环丙沙星敏感肠杆菌科细菌中的分布情况.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温州地区分离的非发酵菌和环丙沙星敏感肠杆菌科细菌,共600株,其中非发酵菌419株,环丙沙星敏感肠杆菌科细菌181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qnrA、qnrB、qnrS、aac(6)-Ib以及qepA基因,并通过DNA测序确定qnr基因型和aac(6')-lb-cr基因变异体;通过接合转移实验研究细菌质粒介导的耐药性传递情况.结果 419株非发酵菌临床株中未检测到qnrA、qnrB、qnrS、aac(6')-Ib和qepA等耐药基因.181株环丙沙星敏感的肠杆菌科细菌临床株中未检到qepA,检到2株qnrA1阳性株,分别为1株肺炎克雷伯菌和1株大肠埃希菌;2株qnrB4阳性株,均为阴沟肠杆菌复合菌;12株检测到aac(6')-Ib,分别为6株大肠埃希菌、3株阴沟肠杆菌复合菌和3株克雷伯菌属细菌.接合转移试验中,2株qnrA1阳性株和1株qnrB4阳性株接合转移成功,12株携带aac(6')-Ib-cr基因的阳性株中4株接合转移成功.结论 温州地区,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不仅存在于环丙沙星耐药株中,而且还存在于环丙沙星敏感的肠杆菌科细菌中,可能不存在于非发酵菌中.

  • 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基因qnr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作者:李从荣;吕霞;罗少锋;黄俊

    目的 了解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中qnr基因及其所携带的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基因的流行情况.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129株大肠埃希菌、29株肺炎克雷伯菌和10株阴沟肠杆菌进行qnr基因检测.对qnr阳性株,检测Ⅰ类整合酶基因及SHV-1、TEM-1、CTX-M、OXA-Ⅰ、OXA-Ⅱ、OXA-Ⅲ、DHA、EBC型ESBLs基因.KB纸片法检测对16种抗菌药物的体外抗菌活性,美国临床实验标准委员会表型筛选和确证试验检测产ESBLs株.质粒接合试验分析qnr基因的水平转移能力,ERIC-PCR进行DNA同源性分析.结果 6株菌株检出qnr基因(5株大肠埃希菌和1株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中未检出;6株菌仅对亚胺培南全部敏感且对多种抗生素耐药,Ⅰ类整合酶基因扩增全为阳性,其中有2株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敏感,4株菌携带TEM-1型ESBLs基因、1株菌携带OXA-Ⅲ型ESBLs基因、2株菌携带EBC型AmpC酶;每株菌至少携带2种以上ESBLs基因.qnr基因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具有水平转移性,DNA同源性分析有2株指纹图谱一致.结论 武汉地区存在qnr基因的流行,qnr阳性株多重耐药严重,且携带多种ESBLs基因.

  • 养殖动物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机制的研究

    作者:王云鹏;崔生辉;李景云;胡昌勤;金少鸿;马越

    目的 调查养殖业动物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情况,阐明耐药机制,为控制畜牧养殖业滥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从7省市9家养殖场采集鸡和猪的肛门拭子样本,分离并鉴定其中的大肠埃希菌,PCR扩增筛选其中的质粒上的喹诺酮耐药基因qnrA、qnrB、qnrS、qnrC、qnrD和aac(6')-I 6-cr,并进行测序和药敏试验,通过接合试验以确定耐药基因的可转移性以及在喹诺酮耐药中的作用.结果 在818株大肠埃希菌中检出38株qnr阳性菌株和75株aac阳性菌株,其中gyrA突变的有15株,parC突变的有13株.结论 养殖业动物分离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的耐药性较为普遍,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作为一个重要的机制参与其中,提示应加强食源性细菌耐药性的监测.

  • 环丙沙星耐药肠杆菌科细菌临床株qnr和aac(6')-Ⅰ b-cr基因的检测

    作者:张雪青;陈增强;陈坚;余方友

    目的 了解温州地区环丙沙星耐药肠杆菌科细菌临床株的qnr、aac(6')-Ⅰ b-cr基因的分布情况.方法 收集2005年8月-2008年4月间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环丙沙星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共461株,其中大肠埃希菌370株,阴沟肠杆菌39株,克雷伯菌属细菌52株.应用PCR方法 检测qnr和aac(6')-Ⅰ b幕因,DNA测序检测qnrA、qnrB、qnrS和aac(6')-Ⅰ b-cr基因;接合传递试验方法 探讨细菌质粒介导的耐药性传递情况.结果 461株环丙沙星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临床株中检出含qnr基因阳性菌株15株(3.25%),包括qnrA基因阳性株5株(4株阴沟肠杆菌和1株解鸟氨酸克雷伯菌)、qnrB基因阳性株4株(2株肺炎克雷伯菌和2株大肠埃希菌)、qnrS基因阳性株6株(2株肺炎克雷伯菌和4株大肠埃希菌);检出52株细菌(包括42株大肠埃希菌、4株阴沟肠杆菌和6株克雷伯菌属细菌)携带aac(6')-Ⅰ b-cr.15株qnr基因阳性的菌株同时携带aac(6')-Ⅰ b-cr,药敏结果 显示对业胺培南敏感但对多种抗生素耐药.15株qnr基因阳性的菌株中7株质粒接合传递试验成功,临床株对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的耐药性部分传递给了受体株.结论 qnr基因在温州地区环丙沙星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临床株中较少见,而aac(6')-Ⅰ b-cr基因存在较普遍.

  • 肺炎克雷伯菌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A、qnrB 和qnrS 的研究

    作者:姜梅杰

    目的 调查我院临床分离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肺炎克雷伯菌中,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A、qnrB 和qnrS 的存在情况,为临床预防感染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7 年7 月至2008 年12 月间临床分离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肺炎克雷伯菌57 株,用PCR 法检测qnrA、qnrB 和qnrS 基因,并对部分阳性菌株进行测序.采用E-test 方法测定阳性菌株的药敏情况.结果 57 株肺炎克雷伯菌中,25 株(43.9%)检出qnr 基因,其中3 株(5.3%)含qnrA 基因,21 株(36.8%)含qnrB 基因,20 株(35.1%)含qnrS 基因;3 株(5.3%)qnrA、qnrB 和qnrS 同时阳性,13 株(22.8%)qnrB 和qnrS 同时阳性.结论 我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 携带率很高,临床上应加强喹诺酮类耐药基因的检测,以避免产qnr 基因菌株的感染爆发流行.

  • 肠杆菌科临床株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机制的研究

    作者:李红;宋诗铎;王玉宝;郭庆兰;祁伟

    目的 了解天津地区肠杆菌科临床株中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A、aac(6')-Ib-cr的分布并研究其耐药机制.方法 从天津地区8家三甲医院收集环丙沙星耐药(CPLX,MIC≥4μg/ml)的肠杆菌科菌株共116株,包括77株大肠埃希菌、24株阴沟肠杆菌、15株克雷伯菌属细菌.应用PCR方法筛查所有临床株的qnrA基因,并对大肠埃希菌进行aac(6')-Ib的检测;琼脂稀释法测菌株的药敏情况;DNA测序检测aac(6')-Ib-cr基因变异体;接合传递试验方法探讨细菌质粒介导的耐药性传递.结果 116株喹诺酮类耐药的肠杆菌科临床株中未发现qnrA基因阳性株;77株环丙沙星耐药的大肠埃希菌.15株检出aac(6')-Ib,其中对卡那霉素耐药10株、中敏4株、敏感1株;选出对卡那霉素耐药表型不同的6株菌的aac(6')-Ib扩增产物进行测序,结果表明5株菌在第223位(T→C或T→A)和454位(G→T)发生变异,均携带aac(6')-Ib-cr;6株测序菌株中4株接合传递成功,临床株对喹诺酮类和氨基糖甙类的耐药性部分传递给了受体株.结论 qnrA基因在天津地区116株肠杆菌科临床株中甚为罕见;首次在天津发现aac(6')-Ib-cr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

  • 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epA的流行现状及耐药机制研究

    作者:余华;李从荣;李艳;吴青

    肠杆菌科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多集中在染色体介导的靶位耐药和膜耐药,而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报道较罕见.目前,已报道的有3种,分别由qnr基因、氨基糖苷乙酰基转移酶基因aac(6′)-Ib-cr和qepA基因介导.对于qnr基因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机制我们已做了相关的前期研究工作[1].质粒介导的qepA基因已被认为是新的影响喹诺酮类耐药的分子机制[2],可通过外排泵机制介导细菌对亲水性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为了解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耐喹诺酮类病原菌中质粒介导的耐药基因qepA流行现状及耐药特征,有效开展qepA基因介导的喹诺酮耐药水平监测,加强消毒隔离措施和耐药菌株的检测,以减少该类菌株的出现和流行,我们对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epA的流行现状及耐药机制进行了研究.

  • 肺炎克雷伯菌中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基因qnr的检测及其耐药特征

    作者:应华永;徐瑞龙;胡付品;徐晓刚;朱德妹;王明贵

    自1998年Martínez-Martínez等 [1]发现第一个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ur(现名为qnrA1)以来,有关qnr基因的研究日益成为细菌耐药领域的热点.由qnr基因编码的qnr蛋白可保护细菌DNA螺旋酶和拓扑异构酶Ⅳ免受喹诺酮类抗菌药的攻击,从而增强细菌的耐药性.近年来,qnrB [2]、qnrS [3]等新型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陆续被报道,其相应的基因型别亦不断增加.以往研究显示 [4-5],细菌对喹诺酮类的耐药主要由靶位改变及主动外排2个机制所致,2者均由染色体基因突变所介导,该基因突变引起的耐药被认为不具有水平传播性.qnr基因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对细菌耐喹诺酮类药物的研究认识 [6-9].

  • 肺炎克雷伯菌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的研究

    作者:姜梅杰;包健;孙树玲

    目的 研究本地区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aac(6')-Ib-cr和qnr在肺炎克雷伯菌中的发生率及接合子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不同耐药水平的发生机制.方法 筛选2007年7月~2008年12月本院临床分离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肺炎克雷伯菌共57株,采用PCR法检测qnrA、qnrB、qnrS和aac(6')-Ib阳性菌株并对部分菌株进行测序.以大肠埃希菌J53为受体菌,通过接合试验从aac(6')-Ib-cr和(或)qnr阳性菌株中获得接合子,采用E-test方法测定菌株的药敏情况.结果 所分离的57株肺炎克雷伯菌中aac(6')-Ib基因阳性菌12株,经测序全部为aac(6')-Ib-cr基因,阳性检出率为21.1%;qnr基因阳性菌25株(43.9%),其中3株(5.3%)含qnrA基因,21株(36.8%)含qnrB基因,20株(35.1%)含qnrS基因; aac(6')-Ib-cr、qnrA、qnrB和qnrS均阳性菌共3株(5.3%),qnrB和qnrS均阳性菌共13株(22.8%).本研究中共有14株菌株接合试验获得成功,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对接合子的低抑菌浓度(MIC)范围分别为0.25~0.5 μg/ml和0.25~1 μg/ml;接合子与受体菌的MIC值比较结果显示,环丙沙星耐药性提高了31~63倍,左氧氟沙星耐药性提高了17~63倍.结论 本地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肺炎克雷伯菌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aac(6')-Ib-cr和qnr携带率很高,部分菌株的喹诺酮类抗菌药物MIC值升高与喹诺酮类耐药基因aac(6')-Ib-cr和(或)qnr有关.

  • 阴沟肠杆菌质粒介导耐药基因检测及同源性分析

    作者:李美;刘宝;万珊;杨焕婕;费樱

    目的:了解质粒介导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头孢菌素酶(AmpC)及喹诺酮类耐药(qnr)基因在阴沟肠杆菌中的分布,分析耐药阴沟肠杆菌株间的分子同源性,为指导临床有效控制耐药菌株在医院内的传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6月-2014年6月非重复阴沟肠杆菌174株,采用PCR法对其ESBLs基因(TEM‐1、SHV‐12、CTX‐M‐3、SFO‐1、VEB‐3)、AmpC酶基因(ACT‐1、DHA‐1)和qnr基因(qnrA、qnrB、qnrS)进行扩增;应用肠杆菌科重复一致序列(ERIC)方法对71株耐药菌株进行DNA分子同源性检测。结果174株阴沟肠杆菌中β‐内酰胺酶基因检出率57.47%,A mpC酶基因检出率22.41%,qnr基因检出率为27.01%;经χ2检验,环丙沙星耐药或敏感株对 qnr基因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BLs+ AmpC酶基因均阴性株与ESBLs、AmpC酶、ESBLs+ AmpC酶基因均阳性株对qnr基因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沟肠杆菌中同时存在不同类型β‐内酰胺酶基因和 qnr基因,ESBLs耐药基因以 TEM‐1型为主;ESBLs或A mpC酶基因阳性株可同时携带qnr基因;阴沟肠杆菌在医院内存在部分克隆株散在传播情况。

  • 临床分离阴沟肠杆菌中qnr基因及其耐药性检测

    作者:熊自忠;曹红霞;李涛;王忠新;徐元宏;李俊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阴沟肠杆菌中qnr基因的分布以及对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琼脂稀释法测定29株阴沟肠杆菌对5种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以及头孢美唑、亚胺培南、氯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的耐药性;PCR检测qnr基因并将阳性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阴沟肠杆菌对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加替沙星的耐药率高达79.3%~89.7%;对头孢美唑、氯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96.6%、89.7%、82.8%、55.2%、13.8%;29株阴沟肠杆菌中,2株细菌携带qnrA1基因,占6.9%.结论 阴沟肠杆菌对氟喹诺酮类等多种抗菌药物耐药显著、为多药耐药菌,少数菌株中存在qnr基因,临床应加强检测和监测.

  • 胸外科分离大肠埃希菌qnr基因检测与ISCR间的关系

    作者:黄建芳;陈增强;余方友;陈素菜;林云双;周望展

    目的:调查医院胸外科分离大肠埃希菌 qnr基因的携带及其与 ISCR之间的相关性,初步探讨 ISCR及qnr基因在大肠埃希菌的传播,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1月-2014年11月分离出120株非重复耐氟喹诺酮类大肠埃希菌,采用 PCR法检测 qnrA、B、C、D、S基因及 ISCR基因,并对阳性菌株进行ISCR与qnr基因的连锁检测,通过DNA直接测序及质粒接合试验确定qnr及 ISCR基因的传播性。结果120株耐氟喹诺酮类大肠埃希菌中对左氧氟沙星耐药78株、对环丙沙星耐药95株,其中有 qnrA 基因阳性菌株53株,经测序确认均为qnrA1基因,均表现出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耐药;基因连锁检测发现,仅43株 ISCR‐qnrA 1连锁检测阳性;43菌株的 qnrA1基因可通过接合传播,同时伴随着 ISCR1‐qnrA 1的共同传播。结论胸外科分离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耐药严重,主要存在 qnr基因传播,并与 ISCR1基因之间存在直接的相关性,可通过质粒接合方式进行 ISCR1‐qnrA1水平连锁传播。

  • 肺炎克雷伯杆菌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基因qnr的研究

    作者:何菡;孙桂珍;王清涛

    目的 了解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基因qnr在肺炎克雷伯杆菌中的流行情况并探讨其相关耐药机制.方法 纸片法和E-test法检测肺炎克雷伯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多重PCR方法检测菌株中qnr的携带情况;接合实验证实qnr的可转移性;肠道细菌基因间重复序列PCR(ERIC-PCR)分型检测qnr阳性菌株的同源性;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DHPLC)检测qnr阳性菌株染色体旋转酶GyrA和拓扑异构酶ParC变异位点.结果 2006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临床分离的160株肺炎克雷伯杆菌中检出48株qnr阳性菌株,分别为1株qnrA阳性菌,21株qnrB阳性菌,22株qnrS阳性菌,4株同时携带qnrB和qnrS.25株qnrB阳性菌和7株qnrS阳性菌接合实验成功.同源性分析未发现qnr基因在院内有暴发流行.检测到GyrA亚基存在4种氨基酸突变类型,ParC亚基存在2种氨基酸突变类型.结论 本研究分离的肺炎克雷伯杆菌中qnrB和qnrS为流行亚型.qnr基因在不同菌株中可水平转移,与编码GyrA和ParC氨基酸位点突变同时存在时可导致高水平耐药.

  • 质粒介导的喹喏酮类药物耐药性研究

    作者:李朝霞;刘又宁

    本文综述了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药物耐药菌的分子流行病学;质粒携带的qnr基因及其介导的喹喏酮类药物耐药机制;qnr基因表达对喹喏酮类药物活性的影响;qnr基因的表达不仅可单独引起细菌对喹喏酮类药物的耐药,还可明显增加其它耐药机制的作用,使细菌呈现多药耐药性.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阴沟肠杆菌qnr基因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机制研究

    作者:张玉梅;李爱民;刘志宏;胡晓芸;许建英

    国外阴沟肠杆菌qnr基因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机制的研究并不鲜见,但国内仅在上海、武汉和广东等地区发现有qnr基因的报道[1-3].本课题研究分析了qnr基因在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阴沟肠杆菌中的流行率及其与喹诺酮类耐药表型的相关性.

  • ICU病区大肠埃希菌中qnr基因的分布与耐药性的研究

    作者:蔡芳芳;许刚;罗盛;马泳泳

    目的 调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ICU病区分离的大肠埃希菌qnr基因的分布以及与耐药谱的关系,并初步探讨其在分子流行病学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12年1-9月ICU病区分离的大肠埃希菌76株进行qnr基因检测,并通过DNA直接测序确定;分析qnr基因在ICU病区分离的大肠埃希菌的分布及其与耐药性的关系.结果 根据PCR产物片段大小及测序分析,76株大肠埃希菌中共有qnr基因阳性菌株46株,阳性率为60.5%;对阳性菌株进行DNA测序、BLAST比对,其中25株为qnrB基因,17株为qnrS基因阳性,12株qnrA基因阳性,未检测到qnrC和qnrD基因.在46株qnr基因阳性菌株中有38株为产ESBL菌株,而在qnr阴性菌株中仅有5株ESBL阳性.结论 该院ICU分离大肠埃希菌qnr基因携带严重,呈现出多重耐药性,多伴随呈现为产ESBL菌株.

  • 肺炎克雷伯杆菌对氟喹诺酮耐药的机制研究

    作者:廖景光;李小燕;李敏妍;张耀森;梁艳容;高炎超;崔志新;黎敏

    目的 研究肺炎克雷伯杆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FQNs)的耐药机制.方法 筛选临床分离的对环丙沙星耐药的肺炎克雷伯杆菌共10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菌株对5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MIC值;采用PCR方法检测菌株染色体和质粒携带的喹诺酮耐药基因(gyrA基因、parC基因和qnr基因)并测序;质粒接合试验验证qnr基因的转移性.结果 10株肺炎克雷伯杆菌对5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均产生耐药性.扩增产物经测序发现10株肺炎克雷伯杆菌染色体的gyrA基因和parC基因均有突变;有2株菌株(K79和K107)携带qnrA基因,这2株菌的接合菌对喹诺酮抗菌药的MIC值上升了5~30倍;未检测到qnrB阳性的菌株.结论 gyrA和parC基因突变是肺炎克雷菌对氟喹诺酮类产生耐药机制的主要原因,质粒上qnrA基因的存在,也是产生喹诺酮耐药的一个重要因素.

  • 质粒介导的耐氟喹诺酮类药物基因的研究

    作者:刘宁;胡龙华;张楠

    目的 了解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质粒介导的耐氟喹诺酮类药物大肠埃希菌的流行情况和耐药机制.方法 收集该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常规培养的耐左氧氟沙星的大肠埃希菌株100株,提取DNA后PCR扩增qnrA、qnrB、qnrC、qnrD、qnrS、aac(6’)-Ib和qepA基因,并对aac(6’)-Ib阳性产物测序比对.结果 (1)7株细菌检测出qnr基因,其中qnrA2株,qnrS 5株,1株qnrS和qnrA同时阳性,qnrB、qnrC和qnrD均未检出.(2)5株检测出aac(6’)-Ib基因,测序结果经BLAST比对均为野生型,未发现aac(6’)-Ib-cr基因.(3)所有菌株均未检测出qepA基因.结论 该院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的耐药机制主要还是靶位突变和细胞膜通透性改变导致的,但7%的质粒介导的耐药基因的检出率也提醒我们要密切关注质粒介导的耐药情况.

  • 大肠埃希菌与克雷伯菌属细菌qnr基因的检测

    作者:李涛;熊自忠;沈继录;周强;徐元宏;王中新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细菌qnr基因的存在情况.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227株大肠埃希菌和36株克雷伯菌属细菌进行qnr基因检测.药敏检测分别采用K-B法、break-point法.结果227株大肠埃希菌和36株克雷伯菌属细菌中有6株细菌检出qnr基因(2株大肠埃希菌、1株产酸克雷伯菌、3株肺炎克雷伯菌).其中产酸克雷伯菌为突变株,已在基因库注册,授权号:AY675584.6株qnr基因阳性菌株均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且多重耐药菌株.结论qnr基因阳性菌株有严重的多重耐药性,我院克雷伯菌属细菌中qnr基因的携带率高于大肠埃希菌.

  • 大肠埃希菌临床菌株对氟喹诺酮类的耐药机制

    作者:袁瑾懿

    NA旋转酶编码基因(gyrA和gyrB)和拓扑异构酶编码基因(parC和parE)的染色体突变、多重药物外排泵AcrAB表达水平升高以及存在质粒介导acc(6′)-Ib-cr和各种qnr基因等耐药机制均可导致氟喹诺酮类药物对大肠埃希菌的MIC升高.

42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