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巨核细胞和血小板参数的探讨

    作者:谢军;刘彦慧

    目的:探讨骨髓巨核细胞与外周血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研究设ITP患者组(46例)、非ITP患者组(45例)和健康人对照组(48例),分别检测ITP和非ITP组患者骨髓中巨核细胞及外周血血小板参数及健康对照组外周血血小板参数;采用t检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非ITP组相比,ITP组患者骨髓中巨核细胞数量明显增加,其中颗粒巨、幼巨核细胞明显增加,产板巨核细胞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外周血血小板各参数2组间无差异(P>0.05).ITP组和健康对照组相比,外周血小板数量和压积均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骨髓巨核细胞数目、分类及外周血血小板各参数,对ITP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价值的研究

    作者:张海燕;侯明;张小红;关向宏;孙桂珍

    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恶性血液病患者及健康志愿者特异性抗体水平,以评价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在ITP诊断中的价值.用改良单克隆抗体特异性俘获血小板抗原(MAIPA)技术同时检测血小板GPIb/Ⅸ、GPⅡb/Ⅲa、GPⅣ、GPV的特异性抗体.结果表明:ITP组、CAA组、恶性血液病患者及健康志愿者血小板特异性抗体总阳性率分别为69.99%,10%,20%和0%.ITP组与CAA组存在显著性差异(χ2=20.71,P<0.005),ITP组与恶性血液肿瘤化疗组存在显著性差异(x2=12.22,P<0.005).健康志愿组无1例阳性.结论:多种抗体同时检测可提高敏感性,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对ITP是一种特异性高、敏感性强的实验室诊断指标.

  • 网织血小板和血小板相关抗体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比较

    作者:刘艳;王贞;袁百香;王晓燕;吴琼;袁宏

    本研究旨在探讨网织血小板和血小板相关抗体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鉴别诊断中的作用.用Sysmex XE-5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34例ITP患者、36例非ITP患者及411例正常人静脉血进行检测,获得未成熟血小板比例(immature platelets fraction,IPF)数据,同时利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小板相关抗体含量,并对二者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ITP患者的IPF值明显高于疾病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显著(P均<0.05).对于TIP诊断的意义,IPF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疾病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PAIgG的阳性率与疾病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IPF的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均高于PAIgG,仅阳性预测值略低于PAIgG.IPF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PAIgG的ROC曲线下面积.结论IPF和PAIgG对于ITP的鉴别诊断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IPF的诊断价值优于PAIgG.

  • ITP患者脾细胞分泌IL-18及IL-18结合蛋白的研究

    作者:单宁宁;王欣;姜玉杰;隋潇徽;李颖;刘新;侯明

    本研究旨在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脾脏单个核细胞培养后IL-18,11,48结合蛋白(binding protein,BP),IFN-γ,IL-4等细胞因子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常规无菌制备脾单个核细胞,置含PHA(phytohemag-glutinin)10 μg/ml,10%胎牛血清的RPMI 1640完全培养基中,于37℃、5% CO2条件下培养;分析ITP患者及正常对照者脾单个核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差异.结果表明:脾单个核细胞培养48小时后,ITP患者IL-18和IFN-γ的含量较正常对照者明显升高;IL-18BP含量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6);IL-4低于检测限.结论:1L-18、IL-18BP等细胞因子表达失衡在ITP的免疫紊乱和发生发展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外周血T细胞亚型的分析

    作者:肖红;刘仿;伍昌林;杨小猛

    T细胞亚型分化漂移可能与一些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制有关.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患儿外周血Th/Tc、Th1/Th2、Tc1/Tc2细胞的平衡状态,探讨T细胞亚群失衡在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收集30例ITP患儿外周抗凝静脉血,分离纯化得T细胞,以PE标记的抗CRTH2单克隆抗体和Cy5标记的抗CD4、CD8单克隆抗体作双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析ITP患儿Th/Tc、Th1/Th2、Tc1/Tc2比例的变化.结果显示:ITP患儿外周血T细胞与健康儿童相比,Th细胞百分率及Th/Tc比例明显下降(P﹤0.05),Tc细胞百分率无明显变化(P﹥0.05);Th1及Th2细胞百分率明显下降(P﹤0.05),Tc1及Tc2细胞百分率无明显变化(P﹥0.05),Th1/Th2 及Tc1/Tc2比例明显升高(P﹤0.05).结论: ITP患儿外周血可能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及T细胞亚群漂移,Th1及Tc1细胞比例升高,呈明显Th1类细胞优势,此结果说明T细亚群分化异常在ITP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 FCGR2B基因多态性与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何丽雅;黄钰君;赖冬波;赵明博;张文英;徐涛;王嘉怡;石军;赵玉红;许秀贤

    本研究探讨FCGR28232 I/T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易感性的相关关系.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直接测序方法检测76例ITP患儿及37例正常对照儿的FCGR2B-232基因多态性,比较两组间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结果发现,患者组中,I/I基因型42例,占55.3%;I/T基因型32例,占42.1%;T/T基因型2例,占2.6%.对照组中I/I基因型30例.占81.1%:I/T基因型7例,占18.9%;未发现T/T基因型.基因型表达在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等位基因Ile及Thr在患者组和对照组所占比例分别为76.3%和90.5%及23.7%和9.5%,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组等位基因Thr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析等位基因Thr危险度,发现OR为2.97,95%可信区间为1.25-7.05.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显示等位基因Ile与Thr的分布符合遗传规律.结论:人群中FCGR2b基因I232T多态性与ITP易感性具有相关性,等位基因232T很可能是儿童ITP发病的危险遗传因素.

  • 儿童急、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HPA基因多态性分析

    作者:唐利娟;周晓姮;宾琼;黄小花;罗建明

    目的:探讨广西地区儿童急、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HPA-2和HPA-15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情况及HPA-2和HPA-15基因多态性与儿童ITP发病的潜在联系.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确诊为急性和慢性ITP的各4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运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结合直接测序方法,对急、慢性ITP两组各46例患儿及对照组48例健康儿童进行HPA-2和HPA-15基因分型.结果:3组之间HPA-2和HPA-15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每2组比较分析显示,HPA-2和HPA-15等位基因频率在慢性ITP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急性ITP组与对照组及慢性ITP组与急性ITP组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A-2与HPA-15基因多态性与儿童慢性ITP发病有关,与儿童急性ITP发病无关.

  • 血小板特异性糖蛋白抗体和HLA抗体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表达

    作者:夏文杰;叶欣;付涌水;徐秀章;陈扬凯;丁浩强;邓晶;罗广平;许茹

    本研究旨在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中血小板特异性糖蛋白抗体和HLA抗体的表达.选择45例ITP患者,运用ELISA方法检测患者的血浆和血小板洗脱物血小板特异性糖蛋白抗体和HLA抗体.使用HPA分型试剂盒检测7个抗原系统HPA-1、2、3、4、5、6、15.结果表明,有45例患者检测到血清或者血小板洗脱物中存在血小板特异性糖蛋白抗体,其中以抗GPⅡ b/Ⅲa/HIa和抗Gp Ⅰ b/Ⅸ为常见;有11例患者同时表达HLA抗体和血小板特异性糖蛋白抗体.对病例37和40进行家系调查,发现这些病例所产生的血小板特异性糖蛋白抗体和HLA抗体与父母血小板抗原及HLA抗原不相合密切相关.结论:应用ELISA检测ITP病例的血浆和血小板洗脱物,并与病人的临床表现相结合,对提高ITP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Th17细胞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中的作用和意义

    作者:王潇;周郁鸿;陈小红;尹利明;赵燕娜;沃立科

    目的:本研究探讨Th17细胞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发病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FCM检测ITP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的比例;ELISA技术检测上述两组血浆中IL-17、IL-23、IL-6和TGF-β1的表达水平;RT-PCR技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中IL-17和RORγt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blot法检测PBMNC中pSTAT3和RORγt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ITP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血浆中IL-17、IL-23、IL-6和TGF-β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1);ITP患者PBMNC中IL-17和RORγt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STAT3和RORγt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在ITP发生和发展中,Th17细胞亚群比例增高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Th17细胞相关的细胞因子及转录调控因子水平的变化与ITP发病密切相关.

  • 氨磷汀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高龄患者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范辉;朱宏丽;姚善谦;卢学春;庄晓萌;杨洋

    为了研究氨磷汀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近期疗效,对3例用氨磷汀治疗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高龄患者进行了观察.患者的年龄分别为88、75和65岁.治疗方案为氨磷汀400毫克/天,每周连续5天静脉滴注后,休息2天,连用4周.结果表明:治疗4周以后3例患者均出现很好的近期疗效,2例患者血小板数在治疗开始后第1周恢复正常,1例在治疗2周后恢复正常,所有患者在治疗停止4个月后血小板数仍保持在正常水平,不需要激素、丙种球蛋白等其他治疗措施,且未见明显的毒副作用.结论:氨磷汀治疗高龄ITP患者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提示氨磷汀在ITP治疗方面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对其长期临床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 CD4+CD25high T细胞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舒汨汨;曹星梅;张王刚

    本研究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highT细胞(CD25-PE染色阳性>102为CD4+ CD25highT细胞)的表达情况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应用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术检测20例治疗前ITP患者、20例治疗后患者及14名正常人外周血中CD4+ CD25highT细胞的表达.结果表明:ITP患者治疗前外周血T细胞表面CD4+ CD25highT细胞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后组及正常对照组(P均<0.01);ITP治疗后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TP治疗前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highT细胞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而在治疗有效后有所升高.外周血CD4+ CD25highT细胞表达率与血小板数量呈正相关.CD4+ CD25highT细胞水平的检测可作为对ITP患者预后判断的一个有效指标,并可以作为免疫治疗的靶点进行进一步研究.

  • 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其清除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及疗效的荟萃分析

    作者:俞腾;吴东;赵小英

    本研究评价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us,H.Pylorus)感染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发病的关系和H.Pylorus清除对ITP治疗疗效的影响.通过微机检索国内外已发表和未发表的关于H.Pylorus和ITP相关文献,确定文献钠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进行异质性检验,并确认文献的发表偏倚,然后应用Meta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分别对H.Pylorus感染及ITP疗效进行荟萃分析.结果表明,国内外关于H.Pylorus感染与ITP发病的关系的相关文献5篇,共计ITP患者221例,对照210例,经异质性检验,并合并效应量OR值为1.73(95% CI:1.12 - 2.67),森林图显示菱形全部位于中线右侧;H.Pylorus根治与ITP疗效的关系相关文献13篇,共计458名成功清除H.Pylorus的ITP患者,305名对照病例,经异质性检验合并OR值为6.53(95%CI:4.44 -9.61),森林图显示,菱形全部位于中线右侧.2个亚组分析显示在亚洲国家具有统计学差异,但在非亚洲国家则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本研究发现,在亚洲国家ITP发病与H.PylorUS感染有关,H.Pylorus清除治疗可提高ITP治疗疗效,抗H.Pylorus治疗可作为ITP治疗的手段之一.

  •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活化T细胞CD30表达与凋亡关系

    作者:张耀;陈琦;方宁

    本研究检测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3+数、CD3+/CD30+T细胞比值和活化后T细胞凋亡率及外周血血小板计数,探讨2组间的差异和患者活化T淋巴细胞CD30表述率与凋亡率和血小板计数的相关性.以40例慢性ITP患者为研究对象,24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体外培养刺激T细胞活化后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悬液中CD3+数、CD3+/CD30+T细胞比值及CD3+T细胞凋亡率,同步检测血小板计数,分析ITP组与对照组各指标间的差异和相关性.结果表明:ITP组外周血CD3+细胞数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ITP组活化T细胞表面CD30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ITP组活化T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活化后T细胞表面CD30表达与其凋亡率呈负相关(r=-0.786,p<0.01).活化T细胞凋亡率与血小板计数呈正相关(r=0.680,P<0.01).结论:慢性ITP患者活化T细胞CD30的高表达导致了T细胞活化后凋亡受阻,在体内蓄积引起免疫功能紊乱,使血小板减少.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差异蛋白质组诊断模型的实验研究

    作者:周攀;丁银环;何鹏;吴鹏强;刘文军;王开正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实验诊断方法.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SELDI-TOF-MS)检测60例ITP、60例白血病、60例再生障碍贫血及60例健康成人血小板裂解液,各疾病组及正常组均随机分为训练集(120例)和验证集(120例),筛选出有明显表达差异的标志蛋白,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建立ITP诊断模型,并用SPSS 17.0进行盲法验证.结果表明,m/z为2234.30、3476.36、7526.29的蛋白在ITP患者高表达,m/z为4990.02、5152.39的蛋白低表达.诊断模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6%和77.3%,盲法验证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37.结论:基于血小板蛋白质谱图建立的人工神经网络诊断模型对ITP的临床诊断和分子病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外周血共刺激分子的表达及与血小板抗体关系的临床研究

    作者:马肖容;陈银霞;张王刚;田玮;刘捷;曹星梅;何爱丽

    本研究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外周血共刺激分子CD80、CD86和CD137的表达及血清血小板抗体(PAIgG)含量并探讨二者相关性及与血小板数量等疾病表现的关系,以期阐明共刺激分子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及病情判断中的作用.分别应用免疫荧光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48例ITP患者及40名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86和CD137的表达;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PAIgC含量.结果表明:ITP患者CD80、CD86和CD137的表达水平分别为(4.92±2.02)%,(8.68±4.25)%,(5.32±2.67)%,PAIgG平均含量为210±3.02 ng/107PA,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01±0.75)%,(4.56±2.06)%,(1.37±1.25)%和20±1.13 ng/107PA(p<0.01).共刺激分子表达水平与PAIgG含量呈正相关(r=0.302,P<0.05),与患者血小板数量呈负相关(r=-0.369,P<0.05).结论:共刺激分子CD80、CD86和CD137是参与ITP发病和免疫反应的重要共刺激分子,其过度表达与ITP发病及临床病情密切相关.纠正其异常表达、调节免疫状态可能是ITP的治疗策略之一,具有重要的临床研究意义.

  • CD4+CD25+CDl27low调节性T细胞、TGF-β及Notch1基因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机制中作用研究

    作者:黄文烨;孙秋惠;陈冶平

    目的:探讨CD4+ CD25+ CDl27owTreg、TGF-β及Notch1 mRNA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发病机制中作用.方法:收集30例初发ITP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和20例正常对照组的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 CD25+ Treg和CD4+ CD25+ CDl2lowTreg数量;ELISA法检测TGF-β浓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Notch1基因相对表达量.结果:ITP初治组外周血中CD4+ CD25+ CDl27lowTreg和CD4+ CD25+ Treg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为(5.17%±0.74%)和(4.16%±0.68%),较初治组显著增高;初治组外周血中TGF-β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为(961.53±60.10 ng/l),较初治组显著增高;初治组外周血中Notch1 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为(1.35±0.10),较初治组显著增高.经治疗后,显效组Treg比例、TGF-β水平及Notch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良效组和改善组、无效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GF-β、Notch1表达均与CD4+ CD25+CDl27lowTreg比例呈正相关性关系(P<0.01).结论:ITP患者中CD4+ CD25+ CDl27lowTreg、TGF-β及Notch1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预示ITP患者存在明显细胞免疫调控异常;CD4+ CD25+ CDl27lowTreg与Notch1表达存在正相关性,提示Notch信号可能参与了Treg细胞免疫抑制作用途径,此结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巨核细胞的研究

    作者:胡涛;师晓东;冯燕玲;刘嵘;李君惠;王天有;陈静

    本研究观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癫(ITP)患儿骨髓巨核细胞形态与造血功能的改变,初步分析其血小板减少的发生机制.采用巨核细胞CD41α单克隆抗体免疫酶标染色观察骨髓涂片中小巨核细胞的计数与分类,采用血浆凝块法体外培养骨髓单个核细胞,用免疫酶标法进行巨核细胞集落检测,计数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MK)和爆式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BFU-MK).结果表明:ITP患儿骨髓小巨核细胞检出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而Ⅰ型淋巴样小巨核细胞很少见;小巨核细胞总数及CFU-MK和BFU-MK集落形成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培养体系中可以观察到正在释放血小板的成熟的巨核细胞.发现1例慢性ITP患儿骨髓巨核细胞集落形成率降低.结论:Ⅱ、Ⅲ、Ⅳ型小巨核细胞增多是ITP的病理特征,这些小巨核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可发育成熟为正常的巨核细胞,并释放血小板;免疫损伤导致血小板减少及巨核细胞成熟障碍可能并不是ITP发病的唯一机制,部分病例尤其是慢性ITP,其发病可能与患者巨核细胞本身质的异常有关.

  • 胃壁支气管源性囊肿一例

    作者:王威亚;蒋莉莉;刘卫平;张文燕

    患者男,62岁.因CT发现胃壁包块3年多于2004年6月1日入院.3年多前患者常规体检时CT示胃小弯后方、脾脏右侧软组织块影,直径约4 cm,性质待定.因患者自觉良好,无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症状,故未及时就医.患者2个月前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入院治疗,2周后缓解出院.体检:无阳性发现.血常规:红细胞4.53×1012/L,血红蛋白109 g/L,血小板104×109/L;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CA19-9和CA125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B超示:左上腹脾脏前方内侧可见大小约5.2 cm×3.5 cm的无回声团.

  • 山西地区小儿常见血液病微小病毒B19的感染状况调查

    作者:郝国平;常虹;杨生梅;杜春蔚

    人微小病毒B19(VB19)感染是致人类疾病的重要病原,与小儿血液病关系密切。我们随机采集山西省儿童医院住院的小儿常见四种血液病163例,应用聚合酶联链反应技术(PCR)检测VB19 DNA。研究对象为1997年~1999年山西省儿童医院住院患儿,其中急性白血病4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23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87例,溶血性贫血12例。男93例,女70例,平均年龄6.5岁。其诊断均符合张之南主编《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对照组为20名体检正常儿童,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4岁。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T细胞亚群凋亡蛋白Fas、FasL的表达

    作者:刘仿;田长斌;赵丹;肖红;杨小猛;伍昌林

    按张之献主编的<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2版)确诊的5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为观测对象,其中男24例,女26例,年龄3个月~12岁,中位年龄3.8岁;50例正常对照为健康儿童,排除ITP及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0.5岁~11岁,中位年龄4.2岁.

1733 条记录 6/87 页 « 12345678...868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