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1996~1998年美国若干州爬行动物相关的沙门氏菌病概况

    作者:龚震宇

    1996~1998年间,CDC接受到约16个州卫生局有关直接或间接与爬行动物(即蜥蜴、蛇或海龟)接触的人群中沙门氏菌感染的报告.沙门氏菌感染可导致侵袭性疾病,特别是对婴儿,包括脓毒病和脑膜炎.

  • 降钙素原、乳酸对脓毒血症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研究

    作者:王吕国;胡敏红;杜鹏飞

    目的 探讨研究血降钙素原、乳酸对脓毒血症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2009年1月-2014年12月无锡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脓毒血症患者,按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发病早期血降钙素原、乳酸水平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 Ⅱ评分),并通过ROC曲线分析两种标记物对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结果 通过两组间比较死亡组PCT和乳酸均大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APACHEⅡ评分均大于存活组(P<0.05);两种标记物与APACHEⅡ评分存在一定相关性,两种标记物阳性项目及APACHEⅡ评分越高,死亡率越高,呈正相关趋势;3种标记物预测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在0.7~0.81之间.结论 血降钙素原、乳酸水平高低对患者死亡率有较高的预测价值,联合检测可以提高敏感性及更准确评价脓毒症的预后.

  • 2001年全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学术会议纪要

    作者: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

    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主办、江南大学和无锡山禾集团承办的2001年全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学术会议于2001年9月22日-26日在江苏省无锡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的152名中医、西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医务工作者. 会议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方桢教授主持下拉开了帷幕.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委员、前中华医学会肝病学会主任委员、享誉国内外的著名消化病急救专家王宝恩教授致开幕词.他指出:本次会议导向性的议题是多脏器功能衰竭(MOF)/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有关机制的研究以及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急救的进展.江南大学校长陶文沂教授、山禾药业股份公司赵建华董事长分别代表承办会议的东道主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对全国各地急救医学工作者来无锡进行学术交流表示热烈欢迎.患病康复中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急诊学会第一副主任委员、中国急救医学的奠基人、中华急诊学会创始人之一、享誉国内外的急救医学专家王今达教授作了录音讲话,他指出:"急救医学是多学科、跨学科的新兴学科,明年要强化基础工作,发挥我国中医、西医各自优势,并卓有成效地结合起来,制定出我国常见病症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常规,这正是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的特色所在,相信在全体与会代表的努力下本次会议一定会圆满成功,通过本次会议必将促进我国急救医学水平的提高和发展."录音讲话播放后全体代表热烈鼓掌,祝王今达教授早日康复,继续带领大家为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的发展再创新的辉煌,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本次会议上王宝恩、李宗浩、方桢、罗侃、张淑文、任新生、曹书华、田卓民、陈天铎、邱海波、胡森等教授作了急救医学进展的专题报告.王今达教授作了关于脓毒病的书面专题报告. 报告介绍了脓毒病的诊断、病理生理、治疗和展望,指出:"未来细菌/内毒素/炎性介质并治将是重症脓毒病、脓毒性休克、脓毒性MODS治疗的新对策."李宗浩教授报告了" 现代急救医学进展与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一题,他介绍了现代急救的概念与内涵,欧美在心肺复苏及心脑急症方面的突破性进展,他指出:"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面临世纪机遇, 要发扬中国传统医学在急救上的成就,利用现代理论和现代科技进步的成果发展急救医学”.张淑文教授报告了"细胞凋亡与MODS",详尽地介绍了"Fas及FasL与细胞凋亡、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MODS过程中细胞凋亡、反映细胞凋亡的血清标记物以及细胞凋亡的检测方法"这一重要议题.罗侃教授报告了"中西医结合对呼吸衰竭(呼衰)的诊断和治疗”,他概述了中医和西医对呼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提出了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 任新生教授总结了我国危重病急救医学作为一门新学科的发展历程,突出介绍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急危重症基础、模式,并作出了远景展望. 方桢教授报告了"急性胰腺炎的内科救治",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强调了中西医结合是急性重症胰腺炎救治成功的保证.田卓民教授报告了"感染、炎症、多器官损伤",从基本概念上对炎性反应、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败血症休克进行了强调.陈天铎教授的报告探讨了SIRS与心肺复苏的关系. 曹书华教授介绍了肝脏移植患者的生命监护,邱海波教授报告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 S) 的肺保护与肺复张通气策略".他阐述了有关ARDS的病生理特点和肺顺应曲线,重点介绍了 ARDS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和有关肺复张策略.胡森教授报告了"新世纪之初有关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系统介绍了MODS和脓毒症的相关基因,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途径,干细胞、生长因子与内脏修复,细胞保护等重点问题.从而提出在"十·五"期间进一步完善和统一创伤MODS的诊断标准.王宝恩教授作了"中西医结合治疗肝性脑病的病理基础--肝纤维化的研究”的专题报告, 从立题、研究方法、结果等方面深入介绍了如何进行中西医结合科研的方法,使与会代表受益匪浅.

  • 中药912液对脓毒症大鼠心肌细胞线粒体抗氧化防御体系酶的影响

    作者:邵婧;王国兴;金明;张寒钰;杨立沛;谢苗荣

    目的 探讨中药912液对脓毒症大鼠心肌细胞线粒体抗氧化防御体系酶的影响.方法 将32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912液组、地塞米松组.采用静脉注射脂多糖(LPS)的方法建立大鼠脓毒症模型.912液组于制模前1 h灌胃10 mg/kg 912液6 ml;地塞米松组于注射LPS后即刻注射0.5 mg/kg地塞米松1 ml.各组于制模后6 h处死大鼠取心肌组织制备匀浆,用比色法测定心肌细胞线粒体总ATP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心肌细胞线粒体总ATP酶、SOD、GSH-Px酶活性均显著降低(均P<0.01),MDA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912液组线粒体总ATP酶、SOD、GSH-Px活性明显增加(均P<0.01),MDA含量明显减少(P<0.05);地塞米松组仅总ATP酶、SOD活性明显升高(均P<0.05),GSH-Px活性及MD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脓毒症时大鼠心肌细胞线粒体出现能量代谢障碍;中药912液可以减轻心肌细胞线粒体的氧化损伤.

  • 脓毒症患者早期应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晓娟;章志丹;穆恩;梁英健;栾正刚;郑振;肇冬梅;李旭;马晓春

    目的 观察早期应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筛选本院2007年6月1日至2008年3月31日收治的脓毒症成年患者3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16例)和对照组(16例).两组均参照2004年美国重症医学会制定的脓毒症治疗指南进行常规治疗;试验组早期加用血必净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每日2次,5 d为1个疗程.患者入重症监护病房(ICU)后每日观察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以及入ICU 24 h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ICU治愈率和28 d生存率.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PT、APTT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两组间PLT变化则无明显差异;试验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83.28±68.87) h比(249.21±269.86) h,(3.58±1.16) d比(14.54±3.63) d,均P<0.05];且MODS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1.25%比37.50%,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ICU治愈率(87.50%比68.75%)、28 d生存率(81.25%比68.7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应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可改善脓毒症患者的凝血指标,降低患者MODS发生率及缩短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而对ICU治愈率和28 d生存率的改善作用无统计学意义.

  • 脓毒性休克患者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的监测及护理

    作者:曾妃;黄兰兰;金小娟

    脓毒性休克是指微生物及其毒素引起的脓毒病综合征伴低血压休克,是各科均可发生的l临床危重症,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早期液体复苏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但相应的液体复苏及感染、炎性反应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使发生肺水肿及继发感染的概率明显增加.

  • 浅谈感染性休克的诊疗体会

    作者:曾森荣

    感染性休克临床上亦称中毒性休克或脓毒性休克,主要由病原微生物及其内毒素所引起的脓毒病综合征伴休克.

  • 脓毒症新生儿血浆血栓调节蛋白和P-选择素变化的意义

    作者:郝玲;王娜;任常军;张晶;董燕

    目的 观察脓毒症新生儿血栓调节蛋白(TM)和P-选择素(P-sel)的变化,探讨二者在脓毒症新生儿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3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NICU收治的56例脓毒症新生儿为脓毒症组,同期产科出生的26例健康新生儿为健康对照组.将脓毒症组进行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分为极危重组(13例)、危重组(22例)和非危重组(21例),在入院初期及恢复期采集患儿空腹静脉血,应用ELISA法测定血浆TM和P-sel水平.健康对照组采集静脉血测定TM和P-sel.比较各组间TM和P-sel水平的差异,分析脓毒症组新生儿治疗前后TM和P-sel水平的变化.结果 入院初期,脓毒症极危重组、危重组、非危重组新生儿TM水平分别为(25.52±6.57) μg/L、(17.31±4.74) μg/L、(13.27 ±2.83)μg/L,较健康对照组[(9.82±2.69) μg/L]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脓毒症极危重组、危重组、非危重组新生儿P-sel水平分别为(162.51 ±52.64) μg/L、(131.10±38.61) μg/L、(78.18 ±32.15)μg/L,较健康对照组[(61.51 ±21.35)μg/L]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非危重组、危重组、极危重组患儿TM和P-sel水平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恢复期脓毒症组TM、P-sel水平分别为(10.48 ±3.44) μg/L和(67.52±25.03) μg/L,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均<0.叭).24例血培养阳性脓毒症患儿中,革兰阴性菌组和革兰阳性菌组TM和P-sel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脓毒症极危重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与危重组及非危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非危重组、危重组、极危重组D-二聚体水平依次升高(P均<0.01).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与TM、P-sel均呈负相关(r=-0.428、-0.515,P均<0.01).结论 检测脓毒症新生儿TM、P-sel有助于评估病情及预后.

  • 感染性休克治疗中抗生素使用的原则是什么?

    作者:许纪华

    感染性休克是指由微生物及其毒素等产物所引起的伴有休克的脓毒病综合征,感染灶中的微生物及其毒素、细胞产物等侵入血循环,激活宿主的各种细胞和体液系统,产生细胞因子和内源性介质,作用于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影响其灌注,导致组织缺血缺氧、代谢紊乱、功能障碍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因此抗感染,合理使用抗菌药是抢救这类休克的关键一环.应用抗生素基本原则是:剂量足(首次可给冲击量),疗程够,联合用药(一般二联用药足够,常用者为一种β-内酰胺类加一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病情特别危重可三联用药),静脉途径给药和选用强力的、抗菌谱广的、杀菌类药物为主.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