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强台风后类鼻疽发病情况及临床菌株分子特征的初步分析

    作者:郑霄;王鲁茜;朱雄;陈海;吴华;麦文慧;李伟;夏连续

    目的 了解强台风袭击海南省后灾区类鼻疽病的发病情况及其临床菌株的分子特征.方法 2014年7月“威马逊”台风袭击海南省后,于3所大型医疗机构开展类鼻疽新发病例主动监测工作.对收集的病例绘制分布地图,并对发病情况及临床表现等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分析(MLVA)等方法对病例临床分离株进行分子溯源及同源性比较.结果 调查期间共发现类鼻疽确诊病例16例,高于2013年同期病例数(7人),其中12例(75.0%)于灾后4周内发病,其余4例于5~8周出现.病例均来自受灾严重的海南省北部地区,其中9例集中分布于台风中心途经的文昌-海口带状区域.临床表现以类鼻疽肺炎(75.0%)、类鼻疽败血症(68.8%)为主;病死率达50.0%.分子分型显示16株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区分为12个序列型(ST)、13种PFGE带型及15个MLVA型别,除两株ST1325型菌株外来源均不相同.结论 “威马逊”台风过后2个月内海南省灾区出现聚集性类鼻疽病例;相关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对应多个ST型,呈高度多态性,能够排除生物恐怖袭击的可能性.出现聚集性类鼻疽病例的原因及其与台风的关系尚需进一步调查.

  • 关于进一步规范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的通知

    作者: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教育局:今年以来,我国部分地区先后报告发生学校结核病暴发疫情或聚集性病例.2009年2月,河北省卫生厅报告秦皇岛市昌黎县第一中学发生结核病暴发疫情,该校自2008年11月~2009年1月共确诊肺结核病例39例;2009年2月浙江省卫生厅报告天台县天台中学发生结核病聚集性病例,该校自2008年9月~2009年2月共确诊病例20例,疑似病例2例;2009年2月辽宁省卫生厅报告沈阳市朝鲜族第二中学发生结核病疫情,该校自2009年1月~2月在同一班级共确诊病例3例.上述3起学校结核病暴发疫情或聚集性病例在疫情的发现、报告、处理等环节中都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疫情的及时控制,造成了工作的被动.

  • 一起工人误用工业化学品氟硅酸镁引起聚集性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陈东宛;李永进;刘秀峰;高彭;吕金昌;徐彦;甄国新;刘晓涛;朱春晓

    目的 2014年3月19日顺义区某工地食堂,多人午餐后短时间内陆续出现胃部灼烧感、恶心、呕吐等症状到医疗机构就诊.顺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人员为查明致病原因,控制疾病发展,减小疾病造成的危害,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结合食品卫生学调查和实验室检验对致病原因进行调查,同时开展溯源调查.结果 调查显示患者临床症状主要为恶心、呕吐、头晕、胃部灼烧感,潜伏期为18 min,符合化学性物质造成中毒的特征;19日午餐为可疑餐次;厨师午餐制作前5道菜所用“盐”状白色粉末为引起本次中毒可疑物质;对白色粉末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为氟硅酸镁.结论 本次事故是一起厨师误将工业化学品当食盐引起的食物中毒,中毒人数32人.

  • 多元化综合监测系统对医院感染聚集性病例早期预警研究

    作者:范允舟;邹俊宁;高芳;吴艳艳;朱明;曹雄晶;戴頔;吴茜;熊莉娟

    目的 研究多元化综合监测对医院感染聚集性病例的早期预警能力.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对某医院两个独立病区住院患者医院感染聚集性病例资料采用多元化综合监测系统进行调查研究,提出早期预警模型.结果 医院感染发病率时间趋势与病原学标本的送检频率和抗菌药物使用率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多数据联合监测中的并联预警,在聚集性病例探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方面,优于串联预警和单一指标监测的预警.结论 多元化综合并联监测有助于提高医院感染聚集性病例的预警能力.

  • 广州市2010年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流行特征及报告标准探讨

    作者:康燕;李美霞;梁会营;王大虎;魏跃红;罗雷

    目的 分析2010年广州市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流行特征,探讨其聚集性疫情和暴发疫情的报告标准.方法 收集广州市2010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及《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事件调查报表》所记录的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信息;通过计算罹患率、构成比、均数及标准差等进行描述分析,运用t检验进行比较,对疫情涉及班级数和持续时间之间的关系进行了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2010年广州市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累计报告413起,平均罹患率2.02%.疫情高峰在4~6月份;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41.64%,172/413);疫情主要发生在托幼机构(80.39%,332/413).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的16起暴发疫情,平均罹患率为5.58%;但首次报告时间均晚于疫情高峰时间(t=-2.43,P=0.021),其中37.5%的事件在疫情截止时才上报;16起暴发疫情持续时间与疫情涉及班级数相关,涉及班级数越多,疫情持续时间越长(Spearman相关系数为0.566,P=0.022).结论 托幼机构是手足口病疫情防控的重点场所,4~6月是其防控工作的关键时期;聚集性疫情的报告、调查及处置等尚有待进一步规范;暴发疫情报告标准有待商榷以提高报告敏感性.

  • 东营市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

    作者:王海红;李建明;李静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主要侵犯儿童的常见传染病,以手、足、皮肤疱疹和口腔黏膜溃疡为主要临床特征.东营市从2005年开始报告手足口病,近几年来局部出现暴发,呈流行趋势,对儿童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已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为进一步加强手足口病的防控,现将2010年东营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进行统计分析,以探讨流行规律,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结果报告如下.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病因研究和现场调查思路

    作者:罗会明;余宏杰;倪大新;殷文武;高立东;莫建军;杨维中;颜江瑛;梁国栋;曾光;李立明

    2003年1月2日广东省卫生厅首次接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聚集性病例的报告,即日组织现场调查,之后国内其他部分省市自治区相继出现疫情.该类肺炎与已知的由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军团菌及常见的呼吸道病毒所致的非典型肺炎不同,其传染性强,病情较重、进展快,危害大.2003年4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公布经全球13个实验室联合攻关,确认引起本次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为新型冠状病毒[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SARS)病毒].

  • 广州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病学及预防控制效果的初步研究

    作者:王鸣;杜琳;周端华;狄飚;刘于飞;秦鹏哲;吴新伟;陈小霜;邱季春;李泽荣

    目的分析广州市2003年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流行的基本特征,探讨流行因素,评价防制措施.方法对2003年广州市SARS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描述和分析流行病学、病原学和控制措施等相关资料.结果 2003年1月至4月17日,累计报告发病966例(男429例,女性537例).首例广州市居民病例于1月2日发病;2月开始全市疫情呈上升趋势,2月上旬达到高峰,此后疫情呈下降趋势,4月份后,平均每日新发病例降至10例以下;年龄分布以20~50岁发病数较多,低年龄组的发病数较少;13个区(县级市)均有病例发生,但病例主要集中于7个中心城区,占总病例数的95%;职业以医务人员多发(占28.67%);死亡36例,死者年龄在5~89岁之间,60岁以上占50%,死亡病例中原合并有其他疾患,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肺气肿等占38.9%.发病有聚集性,42个家庭发生2例以上病例;28家医疗单位有277名医务人员发病;公共场所仅发生1起聚集性病例;学校未发生聚集性病例.流行病学特点:主要经呼吸道传播,可以气溶胶和飞沫的方式传播;接触性传播可能也是传播方式之一;传染力强,尤其是在密闭的空间内近距离接触病例获得感染的机会比较大;潜伏期1~11天,多数为3~8天,平均为5天;发病有明显的聚集性.主要控制措施及效果:病人隔离治疗,疑似病人隔离观察;加强病房通风换气;进行空气、物体表面消毒;医务人员加强个人防护.采取控制措施后,医务人员发病率显著下降.结论根据广州市疫情控制的经验,SARS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聚集性病例的控制应该作为重点,而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发生,是非常关键的措施.

  • 2010年塔吉克斯坦暴发脊髓灰质炎:病例输入的危险性和对欧洲区脊髓灰质炎监测的影响

    作者:田炳均;童文彬

    [导读:2010年4月23日WHO确认塔吉克斯坦从7份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标本中分离到脊髓灰质炎(脊灰)野病毒血清1型(WPVI).从2009年12月开始,塔吉克斯坦就有多个地区发生脊灰聚集性病例,到4月28日,共从171例报告病例中分离出32株脊灰野病毒.大多数病例与印度北方邦(Uttar Pradesh)的病毒有关.该次暴发表明,脊灰野病毒输入无脊灰地区的高危性仍然存在.]

  • 地理信息系统在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中的应用

    作者:马家奇

    在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中,根据疾病监测的业务特点,提供基于互联网应用的地理信息系统(Web 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Web-GIS)和基于客户调用服务器(client/server,C/S)应用的公共卫生地理信息系统(public health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PHGIS),这两种功能应用时各有侧苇,Web-GIS强调快速便捷的在线动态展示传染病报告的空间分布情况,实时分析空间聚集性病例的分布.

  • 中药抗流感2号治疗甲型流感样发热聚集性病例的临床观察

    作者:孙飞;陈晓春;张立国;米天明;王刚;郑桂杰;孙彦冰;李拉秀

    目的 探讨中草药在治疗甲型流感样发热聚集性病例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 针对包头聚集性发病人群的特点开展中草药治疗甲型流感样发热聚集性病例的疗效进行前瞻性研究.选择2009年包头市某大学聚集发热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完全封闭、隔离、中草药抗流感2号口服治疗.系统观察患者服药当天及服药后第1、2、3、4、5、6天的体温变化、伴随症状以及患者的转归.结果 (1)703例患者遵医嘱进行了中药治疗,按时按量服药,无中途停药现象.服药后体温逐渐下降,体温陆续恢复正常,除了服药后第5天体温与服药后第6天体温很接近,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余相邻2d的体温变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发热患者服药天数与当天平均体温呈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随着服中药时间延长,体温明显下降(P<0.05).(3)发热患者口服中药治疗后,随着体温的下降,伴随症状逐渐减轻,甚至缓解和消失.703例患者中,显效542例(77.1%),有效153例(21.8%),无效8例(1.1%).结论 中药抗流感2号治疗甲型流感样发热聚集性病例,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及依从性好,值得推广使用.

  •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基孔肯雅热关节炎12例临床分析

    作者:彭剑虹;薛爱国;黄淑玲;李红儿;王文辉;卢晓敏;招晶晶

    基孔肯雅热( Chikungunya fever)是基孔肯雅病毒( Chikungunya virus,CHIKV)引起的,经伊蚊叮咬传播的虫媒传染病,主要流行于非洲和东南亚地区.临床表现为突然起病,急性期表现为发热,伴皮疹、关节疼痛.急性期后,大多数患者的关节症状可完全恢复,但部分患者持续性关节疼痛可持续数周至数月,甚至3年以上[1].2010年9--10月广东省东莞市万江区发现基孔肯雅热社区聚集性病例,东莞市中医院参与了救治工作,对其中12例反复关节疼痛的患者运用针灸及中药治疗,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 聚集性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HA1基因特征分析

    作者:杨鹏飞;燕清丽;马雪征;张丽萍;甄维;刘纯成;邢亚东;姚海波;何南江

    目的 了解淮安市某中学一起引起聚集性感染的流感病毒HA1基因特征.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进行病原体的快速检测,对分离的毒株进行HA1基因扩增、测序及构建系统发生树并进行HA1基因特征分析.结果 从流感样病例中检测出11份甲型H1N1流感病毒阳性,与疫苗株A/California/07/2009核苷酸及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7.7%-98.1%及96.6%-97.4%.引起本次疫情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与2014年分离的毒株聚集在一起.序列分析提示淮安分离株受体结合位点及糖基化位点的氨基酸序列均未发生变异,在抗原决定簇Ca1区均发现变异,为S220T.结论 引起本次聚集性疫情的病原体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尽管淮安株在抗原决定簇Ca1区存在氨基酸突变,但其抗原性未发生改变.

  • 中国国家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人感染猪流感防控应对和应急准备工作的通知

    作者: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09年4月25日,我部收到世界卫生组织(WHO)通报,美国和墨西哥发生人感染猪流感疫情.根据实验室检测的初步结果,以往未在猪和人类检测到引起此次疫情的猪流感枷lNl病毒,病毒可能出现了新的重配,并出现了聚集性病例和可能的疫情跨境传播,疫情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刻.

  • WHO早期预警和应对建议草案世界卫生组织(WHO)

    作者:

    目的及时发现人感染猪流感病毒A(H1N1)的疑似病例和聚集性病例(或呼吸道传染病的新亚型病例或聚集性病例)的疫情信息,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

  • NICU 营养液污染导致鲍氏不动杆菌聚集性病例调查分析

    作者:孔庆芳;汪洋;程科萍;王长娴;吴晓松;徐燕

    目的:调查某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 IC U )发生的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聚集性病例发生的原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3年5月该院发生2例血流感染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患儿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2例患儿血培养分离鲍氏不动杆菌,对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敏感;2例患儿经治疗好转后转出N IC U ;共采集环境相关样本11份,其中从2例患儿输注剩余营养液中分离到鲍氏不动杆菌,且与患儿血标本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耐药谱一致。结论此次N IC U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聚集性病例是由营养液污染引起的输注后患儿血流感染。

  • ICU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聚集性感染的调查干预分析

    作者:花静;李家斌;王文阳;王进;汤红芳;石光顺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引起医院聚集性感染的原因,建立感染预防控制对策。方法对2016年1月-3月10例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聚集性病例(DRABNICC)的临床资料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及标本检测分析和统计学描述。结果10例患者发生在春节前后,均入住ICU病房;均为下呼吸道感染(其中有8例为VAP);6例患者的年龄>65岁,占60%、危重症患者10例均行气管插管、呼吸机治疗,其中1例气管插管14d后转气管切开;其使用一周以上抗菌药物8例占80%;入住ICU时间(3~27)d,平均(10.5)d。结论DRABNICC的发生与年龄、基础疾病、有创操作、抗菌药物使用、入住ICU时间、隔离与消毒、手卫生、病区医院感染监控以及AB的生物学特性等有关。

  • 一起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疫情的调查报告

    作者:屈学敏

    2008年5月29日~6月3日,吉林省大安市四棵树乡良种场村、双榆树村先后有8名儿童出现手足口病,为了查明发病原因,尽快控制疫情,大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派流调人员开展了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集了患者的分泌物和排泄物,经省疾控中心检验为E V 71感染,经治疗,症状已经消失.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 1起家庭聚集性肺炎病原学检测及基因特征分析

    作者:许玉玲;王海霞;聂轶飞;罗成琳;黄学勇;赵坤;许汴利

    目的:分离鉴定引起家庭聚集性肺炎的病原体,并进行基因特征分析。方法采集该家庭每个成员的血清、咽拭子和肺炎患者的肺泡灌洗液,通过 PCR 方法、病毒分离、hexon 测序、BLAST 比对和血清 IgG 酶联免疫方法检测病原,并对 hexon 序列进行进化树分析。对阳性病毒分离物进行全基因组扩增。结果父母咽拭子2份、孩子肺泡灌洗液2份经 PCR 检测均为腺病毒(AdV)阳性,肺泡灌洗液病毒分离阳性,4份标本 hexon 区域 PCR 扩增测序,核苷酸同源性为99.5%~100.0%,病毒全序扩增拼接分析,BLAST 比对与腺病毒7型核苷酸同源性97.0%,基因进化树分析显示 hexon 基因分型与腺病毒7 d 位于同一分支。ELISA 方法检测一家4口均出现恢复期与急性期血清腺病毒 IgG 4倍增高现象。结论腺病毒7型是该起家庭聚集性肺炎的病因。

  • 会阴切口感染聚集性病例调查分析

    作者:王学凤

    目的 针对2010年7~10月我院会阴切口感染发生率超出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基线这一异常情况,调查分析其相关因素并落实防控措施,使会阴切口感染发生率得到有效控制.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将7例会阴切口感染产妇的病历资料与正常产妇作对照,比较其差异性.对产房、病区的环境卫生学进行采样检测.结合以上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会阴切口感染的产妇在以下方面与正常产妇存在明显差异:患有妊娠合并症、总产程时间较长、不同程度的羊水污染,胎儿较大、实施产钳助产术、接产者为低年资人员、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等;环境卫生学检测结果均符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结论 本次聚集性病例与环境卫生学因素无明显相关性.与妊娠合并症、侵入性操作过多、缝合技术欠佳、无菌技术操作执行不严格、产时记录不详细、未及时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等因素有关;通过相应的防控措施使会阴切口感染发生率得到有效的控制.

60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