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2013年上海市男男性行为人群新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流行病学特征对比分析

    作者:周艳秋;郁晓磊;吴健;陶静;郑敏;顾凯侃;鲍燕;孙丽敏;薛以乐

    目的 对上海市2013年新发现的男男性行为(MSM)人群未经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毒1型(HIV-1)感染现况进行调查,为上海市老年人群医疗保障措施及艾滋病防治对策提供参考.方法 知情同意前提下,对新发现HIV感染者进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血样,进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DNA测序与亚型鉴定.将52例≥50岁年龄组与591例<50岁年龄组人群做相应对比,揭示该人群人口学、行为学及基因亚型的分布特征.结果 ≥50岁MSM人群亚型分析结果以CRF01_AE为主,占48.1% (25/52),其次为CRF07_BC占26.9%(14/52),B亚型占11.5% (6/52),CRF08_BC占3.8% (2/52),01B亚型为9.6% (5/52).CRF01_AE在≥50岁年龄组中的比例(48.1%)明显低于<50岁年龄组的63.8%(x2=11.18,P<0.05),并且在病程进展及死亡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在≥50岁年龄组可能更容易进展到艾滋病期.结论 上海市≥50岁MSM人群感染者以上海本地户籍为主,虽然基因亚型也以CRF01 _AE亚型为主,但基因亚型呈多样性.应重视该人群亚型的发展和演变,有针对性地加强本地户籍≥50岁男性艾滋病宣传、高危行为干预,制定科学并有针对性的艾滋病防治策略.

  • 广州市孕产妇人群HIV-1亚型分布和耐药特征分析

    作者:吴昊;高凯;张亚丽;徐慧芳;蔡衍珊;韩志刚;梁彩云;黎庆梅;王鸣

    目的 了解广州市孕产妇人群艾滋病病毒1型(HIV-1)亚型和耐药情况.方法 收集广州市2009-2014年孕产妇人群HIV-1抗体阳性样本,扩增蛋白酶(PR)和反转录酶(RT)基因序列,测序后构建系统进化树确定亚型,并与斯坦福大学HIV耐药数据库比对进行耐药分析.结果 成功获得178份基因片段,其中10份为外籍病例;中国籍病例以CRF01 _AE[42.86% (72/168)]和CRF07 _BC[31.55%(53/168)]为主,外籍病例以C和CRF01_AE为主,各占30.00%(3/10).中、外籍病例的亚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样本总体耐药突变率为12.36%(22/178),低度以上耐药率为5.62%(10/178),蛋白酶抑制剂(PIs)、核苷酸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和非核苷酸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s)耐药率分别为2.81%(5/178)、1.12%(2/178)和2.25%(4/178).耐药突变率高的亚型为C亚型[50.00%(3/6)].5例外籍病例携带耐药突变,其中3例为耐药病例.3.37%(6/178)样本被预测对单类药物呈高度耐药,未发现对多类药物呈高度耐药的样本.结论 广州市HIV感染的孕产妇人群中有12种病毒亚型,以CRF01_ AE和CRF07_BC为主,耐药突变率及耐药率低,但存在PIs或NRTIs或NNRTIs的高度耐药毒株且外籍病例具有较高耐药突变率和耐药率.

  • 天津市男男性行为人群HIV-1急性期感染研究

    作者:宁铁林;郑敏娜;李龙;柏建芸;赵璇;郭燕;杜向瑞;程绍辉

    目的 了解天津市MSM人群HIV-1急性期感染的免疫学与病毒学特征,分析不同检测方法对HIV-1急性期感染样本检出情况.方法 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依托MSM人群志愿者工作组招募MSM,快速法进行HW抗体初筛,初筛阳性样品进一步复检和确证,阴性样品进行HIV-1 RNA集合核酸检测,核酸结果阳性者重新采样测定病毒载量和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计数(CD4/CD8),抗体初筛阴性且两次核酸结果均为阳性者判定为HIV-1急性期感染.采用HIV四代ELISA试剂和P24 ELISA试剂对首次采集的HIV-1急性期感染样本进行检测,比较2种方法检出效果.结果 共招募和调查MSM 3 016例,HIV抗体快速检测阳性193例,确证阳性179例.HIV抗体快速检测阴性2 823例,核酸检测发现17例为HIV-1急性期感染.研究对象HIV-1感染率为6.53%(197/3 016),HIV-1急性期感染率为0.56%(17/3 016).病毒载量为(5.63±1.50) log10拷贝数/ml,CD4为(442.82±268.17)个/μl,CD8为(1 069.65±668.22)个/μl,CD4/CD8比值为(0.49±0.25),HIV-1急性期感染者与慢性期感染者相比,病毒载量、CD4和CD4/CD8比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148,P<0.01、U=272,P=0.042和t=3.147,P=0.005),人口学特征仅有职业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016,P=0.026).HIV-1急性期感染检测试剂的灵敏度比较,P24 ELISA试剂高于四代ELISA试剂(Fisher精确概率法,P=0.017).结论 MSM人群HW-1急性期感染风险较高,采用P24 ELISA试剂可提高HIV-1急性期感染的检测灵敏度.加强HIV核酸检测是提高感染发现的重要途径.

  • 广州市2008-2010年和2015年外籍HIV-1感染者病毒亚型分析

    作者:韩志刚;吴昊;梁彩云;高凯;麦惠霞;蔡衍珊;徐慧芳

    目的 了解广州市外籍HIV-l感染者病毒亚型分布特征.方法 从广州市2008-2010年报告和2015年新确诊的外籍HIV-1感染者151份血清样本中成功获得共114份pol区基因片段,测序后构建系统进化树确定亚型.结果 114名外籍HIV-1感染者中,男性占57.9%(66/114),女性占42.1%(48/114);平均年龄(35.21±9.63)岁;来自非洲地区占65.8%(75/114).HIV-1各亚型构成比居前3位的分别为CRF02 AG重组型、G亚型和C亚型,分别占30.7%(35/114)、14.9%(17/114)和12.3%(14/114).与2008-2010年相比,2015年以A1亚型(20.0%,5/25)和CRF01 AE重组型(24.0%,6/25)为主,其他亚型占比较少.男性的CRF01 AE亚型和G亚型的构成比分别为12.1%(8/66)和18.2%(12/66),均高于女性的2.1%(1/48)和10.4%(5/48);女性的A1亚型、CRF02 AG亚型和URF亚型的构成比分别为12.5%(6/48)、35.4%(17/48)和10.4%(5/48),均高于男性的3.0%(2/66)、27.3%(18/66)和6.1%(4/66).来自非洲地区的以CRF02 AG亚型(32.0%,24/75)和G亚型(17.3%,13/75)为主.来自东南亚地区的以CRF01 AE为主(50.0%,5/10).对蛋白酶抑制剂(PIs)和反转录酶抑制剂(RTIs)任意1种的耐药率为21.9%(25/114),对PIs、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和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s)的耐药率分别为12.3%(14/114)、6.1%(7/114)和7.0%(8/114).1例CRF01 AE亚型外籍感染者与本地感染者在进化树上关系密切(bootstrap=0.855).结论 广州市的外籍HIV-1感染者带来了不同于广州本地的流行亚型,增加了国外毒株本地化和耐药毒株传播的风险.

  • 广西壮族自治区2008-2009年HIV-1流行毒株基因型及其分布

    作者:刘伟;梁淑家;杨进业;李剑军;王斌;陈立力;李林;刘永健;李敬云

    目的 了解广西地区目前HIV-1流行毒株的基因型及其分布.方法 收集广西地区13个市294名2008-2009年新诊断的HIV感染者血浆标本和背景信息,感染途径主要为异性性传播(86.1%).采用RT-PCR法分别扩增HIV-1 gag、pol全长基因(分别为1584 bp和3147 bp)及env基因的C2V3片段(558 bp),序列编辑后用Genotyping及Mega 5.03工具确定病毒的基因型,用Simplot和Recombinant HIV-1 Drawing Tool软件进行病毒基因的重组分析.结果 获得全长gag基因序列270条、全长pol基因序列246条、env基因C2V3区序列223条,确定272例标本的基因型.CRF01 AE占的比例高(77.6%),其次为CRF08_BC (10.7%)和CRF07 BC(7.4%),有4例B(B')亚型、1例G亚型,还有7例未知重组型.性别、民族间病毒基因型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株新型重组毒株有6株以C RF01_AE为母株,嵌入B和/(或)C的片段,还有1株为CRF07_BC和CRF08 BC的二代重组.结论 广西地区目前流行的HIV-1毒株以CRF01 AE为主,并出现以CRF01_AE为母株嵌入其他毒株基因片段的新型重组毒株,呈现基因组结构复杂化趋势.

  • HIV-1感染恒河猴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C2-V3区基因序列变化

    作者:马丽英;邢辉;张辉;赵全璧;冯毅;孙茂盛;蒋岩;邵一鸣

    目的探讨艾滋病病毒1型(HIV-1)感染恒河猴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MBCs),并在其中传代的可能性.方法用HIV-1感染原代猴PBMCs,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培养0、2、3、7天时上清液中的HIV-1 P24抗原,以观察HIV-1在猴细胞中的复制情况,比较HIV-1分别在人和猴细胞感染的复制动力学.同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HIV-1的env基因,并对其C2-V3区进行序列分析.结果HIV-1毒株SF33、89.6、ⅢB感染猴PBMCs后的第3天,P24抗原达到高,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P24抗原逐渐降低.将SF33、ⅢB、89.6、YN19四个毒株分别感染猴PBMCs并盲传3代后,P24抗原测定结果均为阴性.提取盲传各代细胞脱氧核糖核酸(DNA)进行PCR扩增,结果显示,SF33、ⅢB、YN19、89.6感染猴细胞的第一代和89.6感染猴细胞的第二代,均可以检测到HIV 1前病毒核酸.比较原毒株env基因C2-V3区的序列发现,传代后的基因序列SF33有5个碱基改变外,其它HIV-1只有0~2个核苷酸改变.与SF33感染猴PBMCs的表现相反,其感染人PBMCs时,HIV-1的复制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结论应用3个实验株、1个临床分离株HIV-1,虽都能够感染恒河猴外周淋巴细胞,但均难以继代,提示能否用恒河猴作为HIV 1研究的动物模型,尚待进一步的体内外研究.

  • 1例慢性HIV-1感染者体内CD4结合位点特异性记忆B细胞分选及抗体表达研究

    作者:李丹;王铮;任莉;梁华;洪坤学;鞠斌;王硕;李亚峰;邵一鸣

    目的 通过抗原特异性记忆B细胞(Memory B)分选、抗体基因克隆表达和鉴定方法,从艾滋病病毒1型(HIV-1)感染者中获得HIV-1中和抗体,并进一步探讨获得抗体的特征.方法 通过检测血浆中和抗体活性和表位筛选,挑选出1例含有CD4结合位点(CD4bs)特异性抗体的慢性HIV-1感染者.采用一对含有/缺失CD4-bs的探针RSC3/ΔRSC3进行Memory B分选,获得抗体可变区基因后进行抗体的表达纯化,并检验所得抗体的结合能力和中和能力.结果 从9×106外周血单核淋巴细胞(PBMCs)中分离得6个特异性Memory B.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扩增出3对重链和轻链可变区基因,配对得到3个抗体,其中有一个抗体具有HIV-1CD4bs结合能力.中和实验表明,这个抗体能中和毒株SF162[50%抑制浓度(IC50=0.89μg/mL].抗体可变区基因家系分析表明,该抗体属于IGHV1-18家系,重链可变区(VH)自体突变率为12%,低于广谱中和抗体VRC01VH的自体突变率(32%).结论 建立的单克隆特异性Memory B分选方法,可以获得有中和能力的抗体.该平台有希望获得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广谱中和抗体,并为开发抗体药物和设计新型免疫原提供技术支持.

  • 云南省20个HIV-1独特型重组毒株近全长基因序列特征分析

    作者:李健健;董兴齐;李惠琴;李敬云;李林;雷素云;张米

    目的 研究云南省目前主要流行的艾滋病病毒1型(HIV-1)的独特型重组(URFs)毒株的分子变异特点.方法 收集2012-2014年云南省14个地市,800例在定点医院随访的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的血样及流行病学调查信息,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分别扩增HIV-1的3'半分子和5'半分子.测序后,序列应用contig软件校对拼接,获得约9.0kb的近全长基因组,后用Genotyping、MEGA 6.06和BLAST工具软件确定毒株亚型,挑出新型独特型重组毒株,分析云南省HIV-1独特型重组毒株的基因变异及重组进化情况.结果 共获得800例样本的103条近全长基因组,分析后挑出独特型重组毒株20个,分别来自于昆明、德宏、红河、昭通、大理和西双版纳地区.20个毒株之间的平均基因距离为(0.204±0.015),分别与来自泰国、印度、越南和日本的国际参考株的平均基因距离较为接近.云南省HIV-1独特型重组株呈现3种基因重组模式,主要为以C亚型为骨架的11株,其次是CRF01_AE为骨架的7株,和B(B')为骨架的2株.从重组区域上看,env、nef和rev基因是易发生重组的基因区域.结论 在2012-2014年间,云南省的HIV-1毒株呈现高度重组进化趋势,出现了大量的独特型重组毒株,且这些毒株与一些东南亚国家的毒株表现出高度同源性,其重组的类型和模式比较复杂,并且在全省范围内广泛传播开来,应密切监测流行趋势变化.

  • IFN-λs及其JAK-STAT信号通路中相关分子在MSM HIV-1感染病人的变化规律

    作者:赵国宪;刘利锋;李威;粟斌;张彤;吴昊

    目的 研究男男性行为者(MSM)艾滋病(AIDS)病人急性期、慢性期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的干扰素(IFN)及其JAK-STAT信号传导通路中相关分子,以期发现IFN-λs、IFN-λR及相关基因、蛋白在HIV不同感染时期的变化规律.方法 收集PBMC标本,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流式细胞术方法分析IFN-α/β R2、IFN-γ Receptor 1、IFN-λ R1、STAT1、STAT2、STAT3、STAT4、STAT5a、STAT5b、STAT6、IRF9、Mx1、OAS1信使核糖核酸(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对20例急性HIV-1感染(AHI)病人、24例慢性HIV-1感染(CHI)病人、22例健康对照(HC)的PBMC标本进行分析,RT-PCR结果显示,在急性HIV-1感染患者中,IFN-αR2、IFN-γ Receptor1、IFN-λ R1、STAT1、MX1的mRNA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6.03、9.89、8.20、7.03、5.89倍)(P<0.01).IFN-λ R1的mRNA水平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呈负相关(R=-0.403,P=0.009),与病毒载量呈正相关(R=0.43,P=0.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在急性HIV-1感染患者中,IFN-α R2、IFN-γ Receptor1、IFN-λ R1、STAT1的蛋白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 急性HIV-1感染可以提高IFN-λ R1及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并且与疾病进展相关.

  • 湖南省HIV-1和HBV合并感染者中HBV基因亚型流行情况分析

    作者:丁莉莎;陈曦;杨志军;张国强;贺健梅;邹潇白;江洋

    目的 调查湖南省艾滋病病毒1型(HIV-1)和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合并感染人群中,HBV基因亚型的流行、分布及其与HIV-1感染进展的关系.方法 收集152份湖南省HIV-1、HBV合并感染人群标本,调查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检测乙肝五项指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进行HBV载量测定及亚型分析.结果 134例检出HBV载量的标本中,B基因型77例(57.46%),C基因型4例(2.99%),B/C基因混合型4例(2.99%),非B非C型11例(8.21%),无法分型的38例(28.36%).不同基因型按感染途径、HBeAg阳性率及临床表现等方面分组进行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但与患者性别无关.非B非C亚型的HBV DNA水平显著低于其他各型.结论 湖南省HIV和HBV合并感染者中,HBV基因亚型以B亚型为主;尚未发现HBV基因型与HIV感染者性别、死亡率以及病程进展之间的关系;性传播是非B非C型主要的传染途径.

  • 两种早期诊断婴儿HIV-1感染方法的一致性评价

    作者:罗慧景;李晶;范文成;苏雪丽;姚均

    目的 评价In-house方法与商品化雅培RealTime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定性检测试剂盒(简称雅培试剂盒),检测婴儿足底血干血斑(DBS)早期诊断的一致性.方法 收集217份来自四川、重庆、江苏、新疆等地寄送的HIV阳性母亲所生婴儿的待检DBS样本,用In-house方法检测HIV-1前病毒脱氧核糖核酸(DNA),用雅培试剂盒进行定性检测,并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分析,从而评价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217份婴儿DBS样本,用In-house方法检测结果为10例阳性和207例阴性,用雅培试剂盒检测结果为9例阳性和208例阴性,两种方法检测不一致的有3例,分析得一致率为98.6%(214/217),Kappa值为0.835,95%可信区间(CI):0.652~1.000,P<0.05.结论 用DBS进行In-house与雅培试剂盒检测,对婴儿早期诊断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二者均可用于中国婴儿的早期诊断,为中国HIV婴儿早期诊断(EID)检测方法的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

  • 抗人CCR5多克隆抗体体外阻断HIV-1假病毒感染的研究

    作者:程林;唐娴;赵方;何美云;王辉

    目的 制备鼠抗人CC型趋化因子受体5(CCR5)特异性Ⅰ型艾滋病病毒(HIV-1)中和抗体.方法 用稳定表达人CCR5的CHO-R5细胞腹腔免疫BALB/c小鼠;流式细胞术的方法分析免疫血清对GHOST-R5细胞的结合;纯化免疫血清总IgG抗体,HIV-1假病毒中和试验分析血清总IgG的中和活性.结果 流式细胞术的结果显示,CHO-R5细胞免疫组小鼠血清,对GHOST-R5结合的平均荧光强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HIV-1假病毒中和试验的结果发现,纯化的CHO-R5细胞组小鼠免疫血清总IgG,可抑制HIV-1假病毒在体外感染GHOST-R5细胞,抑制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高抑制率达到92%.结论 成功诱导出具有中和HIV-1活性的鼠抗人CCR5的多克隆抗体.

  • 应用流式细胞术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HIV-1感染者T淋巴细胞内病毒的初步研究

    作者:褚福亮;张政;刘庆峰;金磊;王福生

    目的建立检测艾滋病病毒1型(HIV-1)感染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内HIV-1的方法,并初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和荧光原位杂交半定量检测记忆性T细胞(CD+4CD45RO+)内的HIV-1,同时测定HIV-1感染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绝对数和血浆病毒载量.结果7例病人中6例有阳性结果,波动范围0~6.29%.细胞内病毒含量的结果与血浆病毒载量完全一致.结论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细胞内HIV-1的方法敏感性高,重复性好,检测速度快,可以成为评价艾滋病病程进展和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方法.

  • 重庆市HIV-1流行毒株的基因序列测定和亚型分析

    作者:凌华;邢辉;韩梅;邱照铸;钱天学;王玉;王俊;邵一呜

    目的对重庆市流行的艾滋病(AIDS)病毒1型(HIV-1)进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为艾滋病预防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对31份重庆市HIV-1抗体阳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前病毒DNA的膜蛋白基因的C2-V3区,及其邻区300个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31份标本中有21份扩增阳性并得到相应序列,扩增率为67.6%.经过基因离散率计算和系统树分析后证实:1份标本为CRF01-AE流行重组毒株,20份标本为HIV-1 BC重组毒株.结论目前重庆市HIV-1 BC重组病毒为优势流行株,为有效控制HIV流行,需要重点在吸毒人群中开展行为干预措施.

  • HIV-1感染者血浆病毒RNA与全血前病毒DNA的比较

    作者:殷倩倩;徐维四;焦洋;王彦;孔德生;廖玲洁;马丽英

    目的 分析艾滋病病毒1型(HIV-1) DNA在长期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与血浆RNA的比较.方法 纳入2004-2014年接受拉米夫定为主的一线治疗方案的44例HIV-1感染者,通过建立Taqman实时荧光定量法对全血HIV-1 DNA进行定量检测,并与血浆RNA病毒载量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HIV-1 DNA与血浆RNA病毒载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03),但是与CD4+T淋巴细胞数之间的相关关系没有统计学差异(P=0.505).通过分析治疗失败的15人HIV-1 DNA的动态变化,发现8人在治疗过程中HIV-1 DNA水平的动态变化与血浆RNA病毒载量呈现显著的相关关系(P值均<0.05),其他7入尽管没有统计学差异,但是HIV-1DNA水平与血浆RNA病毒载量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结论 HIV-1 DNA与血浆RNA病毒载量呈现相关关系,因此,全血HIV-1 DNA的检测可作为HIV-1感染者长期疾病进展的辅助监测指标.

  • 江苏省1例HIV长期无进展者体内病毒的序列特征和溯源分析

    作者:李雷;傅更锋;还锡萍;丁建平;周莹;胡海洋;郭宏雄;羊海涛

    目的 分析感染艾滋病病毒1型(HIV-1)后长期无进展者体内病毒的序列特征,探讨影响艾滋病疾病进程的病毒学因素.方法 HIV-1病毒载量用HIV-1 Monitor Version 1.5版本试剂在AmplicorCobas上检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用multitest四色试剂在FASCalibur上进行计数;HIV-1近全长序列用三对引物扩增后进行测序,用ContigExpress软件进行序列编辑和拼接;HIV-1亚型用在线的REGA HIV-1 Subtyping Tool-Version 3.0软件分析;HIV-1的溯源用BEAST软件包,采用贝叶斯马尔可夫链-蒙特卡罗(MCMC)算法构建系统进化树,推断该HIV-1毒株在中国初的流行时间和地区;将HIV-1各蛋白的序列提交到至SWISS-MODEL蛋白质同源建模数据库(http://swissmodel.expasy.org/interactive),构建蛋白质结构.结果 该感染者在潜伏期体内的病毒载量处于较低水平(4.32×103拷贝/mL),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在感染10年后仍然高于500个/μL,该感染者感染的病毒为B亚型,初于1992年左右在我国河南省流行.该病毒编码的Vpu与参考株HBX2编码的Vpu蛋白相比,结构存在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影响该蛋白的功能.结论 该感染者为长期无进展者,Vpu蛋白功能的部分丧失可能与疾病的长期无进展有关.

  • 2010-2012年北京市部分地区MSM中HIV-1急性期感染者的毒株亚型和流行状况

    作者:张志敏;夏炜;周月芳;蒋岩;吴昊;冯凯迪;于凤娇;粟斌;邱茂锋

    目的 研究北京市男男性行为者(MSM)艾滋病病毒1型(HIV-1)感染者的毒株亚型、流行现状和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北京佑安医院2010-2012年新发现的MSM HIV-1急性期感染者的血样共100人份,采样前均未进行抗病毒治疗.提取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的脱氧核糖核酸(DNA),用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病毒env、gag和pol基因区序列,三区中如有扩增失败,则尝试提取血浆中的核糖核酸(RNA),反转录后进行巢式PCR扩增.PCR产物测序后进行基因亚型分析.计算pol基因区样本间基因离散率,并做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 有96份样本的基因序列扩增成功,检出的基因亚型有CRF01_AE、CRF07 BC、B、B'、CRF55_01B、CRF65_cpx和未知亚型,所占比例依次为42.7%、25.0%、15.6%、1.0%、1.0%、3.1%和11.5%.前3种亚型合计占83.3%.各亚型所占比例与相关文献相比有明显变化,表现为CRF07 BC亚型所占比例的快速上升和B亚型所占比例的显著下降.发现了新亚型CRF65_cpx、CRF55_01B和一些未知亚型.结论 2010-2012年,北京市MSM HIV-1急性期感染者的HIV-1毒株亚型分布与相关报道相比已经发生改变,建议对北京地区HIV-1毒株的流行和变异进行密切监测.

  • 出入境人群HIVenv基因部分序列特征和亚型研究

    作者:朱红;李韩平;郭辉;张绍福;庄道民;陈健雄;周涵

    目的对出入境人员中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进行病毒基因型测定,监测国内外流行的HIV毒株的状况及其变化.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或直接套式PCR方法扩增HIV env基因C2-V3区及其邻近的基因片段,然后直接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与国际标准亚型序列比较,确定基因型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2003年确认的19例HIV阳性样品中,15例扩增出目的基因片段并进行了序列测定,确定为B亚型4例,B'亚型2例,D亚型2例,CRF01-AE重组亚型1例,CRF02-AG重组亚型6例.这些不同亚型的HIV-1感染者来自包括中国在内的6个国家.HIV-1基因型的分布与我国国内有很大不同.结论出入境人群中HIV-1基因型种类多且复杂,监测出入境人群HIV基因型及其变化对于发现和鉴定新型变异毒株十分重要.

  • 趋化因子受体CCR5反义RNA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

    作者:李文刚;邵沂;王艳斌;于敏;卜定方;徐小元

    目的构建趋化因子受体CCR5反义核糖核酸(RNA)重组载体并获取重组腺病毒,用于抗艾滋病病毒1型(HIV-1)基因治疗研究.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从健康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中扩增出趋化因子受体CCR5 5′端翻译起始区636bp的互补脱氧核糖核酸(cDNA)片段,将其克隆至Bluescript载体测序鉴定并确定方向之后,反向插入腺病毒载体穿梭载体pAdTrack-巨细胞病毒(CMV)中,再与骨架质粒pAdEasy-1共转染BJ5183细菌同源重组,卡那霉素抗性培养基筛选阳性克隆;同源重组的载体用脂质体转染剂转染293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中绿色荧光蛋白(GFP),获取的重组腺病毒用PCR法鉴定、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结果成功构建了CCR5反义RNA重组腺病毒载体,并于293细胞中包装、扩增得到高滴度的重组腺病毒,其滴度为5×1011PFU/ml.结论成功地构建了携带CCR5反义RNA重组腺病毒载体,为研究其抗HIV-1的作用打下基础.

  • HIV-1感染者血浆可溶性PD-1的含量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肖金凤;徐六妹;李莎茜;陈伟梅;唐娴;程林;王辉

    目的 初步探索艾滋病病毒1型(HIV-1)感染者血浆中可溶性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sPD-1)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建立检测血浆sPD-1含量的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收集26份尚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1感染者和37份健康人外周血;利用双抗体ELISA检测血浆sPD-1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HIV-1感染人群血浆sPD-1含量为(1147.81±375.7) pg/mL,显著高于健康人群(361.75±187.7)pg/mL(P<0.0001);HIV-1感染人群血浆sPD-1含量与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数量呈负相关(P=0.0229,r=-0.4444),与血浆病毒载量呈正相关关系(P=0.0089,r=0.5027).结论 sPD-1在HIV-1的致病过程中可能起重要调控作用.

45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