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药益艾康与HAART药物依非韦伦片相互作用研究

    作者:孟祥乐;秦会珍;马静;李伟霞;胡宇才;鲁静;唐进法;李学林;徐智儒

    目的:探讨益艾康胶囊与HAART药物依非韦伦的相互作用.方法:实验大鼠分别灌胃给予依非韦伦和依非韦伦+益艾康胶囊,并通过LC/MS/MS测定两种给药方式后血浆中依非韦伦浓度,随后使用Phoenix WinNonlin 6.1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符合方法学考察要求:血药浓度在5-500 ng·mE-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0.0%、提取回收率97.0%-104.0%、稳定性较好、受基质影响较小.由两组药代动力学主要参数得知AUC(0-t)、AUC(0-∞)、MRT(0-t)和MRT(0-∞)均显著降低(P<0.05),其它参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益艾康可能对依非韦伦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行为有一定的影响,两者在临床上是否存在相互作用需要进一步研究.

  • 蛋白质组学方法研究唐草片对微粒体CYP450酶的影响

    作者:张丽军;贾小芳;尹林;刘晓茜;沈银忠;卢洪洲;程能能

    艾滋病(AIDS)患者常用唐草片进行辅助甚至替代治疗,然而中药成分复杂,其对抗病毒药物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CYP450酶是药物的主要代谢酶,因此,研究中药唐草片与依非韦伦联合用药前后对CYP450酶的调控具有重要意义.蛋白质组学以其高通量高灵敏度的特点被广泛用于代谢酶的研究.该文采用差速离心法分离肝微粒体,SDS-PAGE分离其蛋白质,切取CYP450所在的3条电泳带,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进行鉴定,一共鉴定了16个CYP450同工酶.为了定量分析唐草片对CYP450酶的影响,采用基于质谱的多反应监测技术(MRM).根据蛋白质的质谱鉴定结果,选择CYP2C11.其特征多肽通过Expasy blast搜索获得.片断离子的m/z< 800.该文CYP2C11的离子对的m/z为711.5/232.1,711.5/319.2,711.5/466.2和711.5/595.3;内标(IS) ESAT-6肽的m/z为735.5/215.3,735.5/389.3,735.5/460.3,735.5/524.3.采用相对峰(分析物/内标)面积进行相对定量分析.与EFV单独给药组相比,在EFV与唐草片合并用药组中CYP2C11上调了1.6倍.该文结果显示唐草片可能通过调节代谢酶如CYP2C11来调控药物代谢,但具体机制有待深入研究.

  • AIDS病人中依非韦伦与奈韦拉平的皮疹发生率比较

    作者:谢荣慧;熊鸿燕;李惠琴;樊移山

    目的 比较艾滋病(AIDS)病人对依非韦伦(EFV)与奈韦拉平(NVP)的皮疹反应发生率.方法 收集1034例使用依非韦伦或奈韦拉平的艾滋病病人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服用依非韦伦和奈韦拉平的AIDS病人皮疹发生率分别为9.26% (45/486)和9.85% (54/548) (P>0.05);平均皮疹发生时间分别为(13.20±3.15)天和(18.83±6.68)天(P<0.01).结论 临床医生可以根据药物种类的不同,在相应的时间观察并早期识别皮疹,及时处理.

  • 唐草片对HIV感染者中依非韦伦药代动力学无显著影响

    作者:陈军;张丽军;姚亚敏;王江蓉;刘莉;王珍燕;齐唐凯;孙富艳;李莉;卢洪洲

    目的 探讨唐草片是否影响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中依非韦伦的药代动力学.方法 在单纯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之前,以及联合服用唐草片之后两周采血,采集服用依非韦伦后0、0.5、1、2、3、4、5、6、8、12、16及24小时的标本,检测依非韦伦血浆浓度,并采用DAS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11例合格的HIV感染者服用唐草片前依非韦伦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40.6mg/Lh,Cmax为4.2mg/L,Tmax为4.36h,tl/2z为18.3h;同时服用唐草片后,依非韦伦的AUC为40.7mg/Lh,Cmax为4.1mg/L,Tmax为4.46h,tl/2z为16.4h.两组之间各参数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唐草片对HIV感染者中依非韦伦的药代动力学无影响.

  • 氯胺酮对家兔依非韦伦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宫燕;唐俊;姚亚敏;刘伟;张丽军;卢洪洲

    目的 在新西兰家兔中,研究麻醉药氯胺酮(KTM)对抗艾滋病药依非韦伦(EFV)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新西兰家兔12只,随机分为两组,均予EFV 2mL/kg灌胃,实验组在给予EFV后5分钟静脉注射KTM 10mg/kg,对照组静脉注射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灌胃前和即刻,以及给药0.25、0.5、1、2、3、4、6、8、10、12、14、24小时后,自兔耳中央动脉取血0.3mL,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血浆中EFV的浓度,进行药物动力学参数的计算与比较.结果 两组新西兰家兔的EFV药代动力学过程均符合二室模型.对照组和试验组的高血药浓度(Cmax)分别为(2.1±1.21)mg和(3.6±1.37)mg·/L-1(P<0.05),消除给药剂量的63.2%所需要的时间(MRT)分别为(8.4±4.08)hr和(10.1±2.70)hr(P<0.05),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17.1±9.17)mg和(39.1±14.95)mg·/L-1·hr-1 (P<0.05).结论 EFV治疗后应用KTM麻醉可能升高EFV的血药浓度.

  • 奈韦拉平和依非韦伦用于抗HIV治疗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作者:朱志强;姜太一;刘安;叶江竹;贺亮;孙丽君

    目的 探讨奈韦拉平(NVP)和依非韦伦(EFV)在临床应用中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集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在佑安医院接受含NVP和EFV的抗病毒方案治疗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回顾性分析奈韦拉平和依非韦伦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共收录830例病人,其中NVP组192例,EFV组638例,中位随访时间为1.5年(0.5-3.0年).在抗病毒治疗48周、96周和144周,NVP组CD+T淋巴细胞计数平均增值分别为(111±52)、(155±56)和(185±67)个/μL,而EFV组分别为(106±54)、(149±63)和(192±72)个/μL.NVP组病毒载量<50拷贝/mL者所占的比例分别为90.1%、88.2%和88.4%,而EFV组分别为92.0%、90.2和90.3%,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NVP组消化道症状、肝功异常和皮疹发生率显著高于EFV组,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显著低于EFV组,两组在血脂异常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NVP和EFV具有相似的免疫学和病毒学疗效,但在不良反应方面具有不同特点,在临床上应根据情况选用合适的药物.

  • 以EFV为基础的初始抗病毒治疗方案对成人HIV/AIDS病人血脂的影响

    作者:王印;王亚丽;叶江竹;邵英;李在村;孙丽君;代丽丽

    目的 研究以依非韦伦(EFV)的为基础的初始抗病毒治疗方案,对成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血脂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佑安医院2013—2015年,采用以EFV为基础的抗病毒治疗(ART)方案进行初始抗病毒治疗的110例成人HIV/AIDS病人的一般资料、基线血脂和治疗随访12个月后的血脂数据,比较血脂指标的变化,并对于影响ART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10例病人均采用2种核苷类似物(NRTIs)联合EFV进行治疗;均为男性,他们的年龄中位数为32(28~38)岁.所有参与研究的病人均未接受他汀类降脂药物治疗.与病人基线血脂指标比较,观察终点病人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L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指标异常率均有不同程度升高;抗病毒治疗后LDL-C指标中位数较基线略升高,中位数较基线略升高,但LDL-C异常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抗病毒治疗前后HDL-C和血脂总体异常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基线HIV核糖核酸(RNA)载量≥105拷贝/mL的病人相对于HIV RNA<105拷贝/mL的病人,LDL-C浓度水平升高的风险增加[比值比(OR)=6.21,95%可信区间(CI):2.01~19.25].结论 基于EFV的初始抗病毒方案可导致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发病危险具有独立的预测作用的指标LDL-C升高,基线HIV RNA≥105拷贝/mL是LDL-C升高的风险因素.对于采用基于EFV的ART方案的病人,建议将血脂监测纳入常规随访.

  • 替诺福韦酯与拉米夫定联合依非韦伦治疗HIV感染47例

    作者:琚俊科;刘朝阳;李威;王章云;李红广

    目的 探讨替诺福韦酯与拉米夫定联合依非韦伦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1月安阳市第五人民医院94例HIV感染患者,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47例.对照组予以齐多夫定+拉米夫定+依非韦伦治疗,实验组予以替诺福韦酯+拉米夫定+依非韦伦治疗.治疗1年后,统计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2年,统计对比两组HIV RNA转阴率.结果 治疗1年后,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89.36%)与对照组(82.9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51%)较对照组(25.53%)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HIV RNA转阴率(91.49%)明显较对照组(74.6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HIV患者予以替诺福韦酯+拉米夫定+依非韦伦治疗,不良反应较少,且可进一步提高患者HIV转阴率,效果显著.

  •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奈韦拉平、拉米夫定、司他夫定、齐多夫定和依非韦伦的血药浓度

    作者:张丽军;姚亚敏;孙建军;贾小芳;彭霞;卢洪洲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HPLC-MS/MS)同时检测奈韦拉平、拉米夫定、司他夫定、齐多夫定和依非韦伦(均为抗艾滋病药)的血药浓度方法.方法 用蛋白沉淀法提取,色谱柱为Eclipse XDB-C_(18)(4.6 mm×1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3%甲酸)-(水+0.3%甲酸)=80:20,流量为0.5 mL·min~(-1),用质谱多反应监测方法(MRM)检测.结果 齐多夫定与拉米夫定的线性范嗣为25~3200 μg·L~(-1),奈韦拉定与依非韦伦的线性范围为50-6400μg·L~(-1),低检测限均为lμg·L~(-1);司他夫定的线性范围为100~3200μg·L~(-1),低检测限为5μg·L~(-1),γ均大于0.99.高、中、低3个浓度的日内精密度小于10%,日间精密度小于15%,绝对回收率均大于50%.结论 用HPLC-MS/MS法能同时快速、准确测定血浆中这5种药物.

  • 依非韦伦的肝细胞毒性作用及对蛋白质表达谱的影响

    作者:马芳;熊华伟;贾小芳;姚亚敏;刘晓茜;张丽军

    目的 探讨依非韦伦对肝细胞的毒性作用及对蛋白质表达谱的影响.方法 人肝癌细胞系Huh7中分别加入依非韦伦1.25,2.5,5和10 mg·L-1,培养5h后采用原位比色法测定细胞内活性氧类(ROS)的含量;依非韦伦2.5mg·L-1与细胞作用5h后,用膜联蛋白-Ⅴ/碘化丙啶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染色.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依非韦伦2.5 mg·L-1处理细胞5h,获得全细胞蛋白质进行二维凝胶电泳,采用ImageMaster软件分析差异蛋白质点,应用纳升级液相色谱串联电喷雾离子阱质谱进行差异蛋白质鉴定.结果 随着依非韦伦浓度的增加,细胞内ROS的含量逐步升高(r=0.9740,P<0.05).依非韦伦2.5 mg·L-1与细胞作用5h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细胞凋亡百分率无显著变化,但有7种蛋白质表达量显著降低,其中线粒体热激蛋白75和抗氧化蛋白l的表达量分别降低了76.7%和85.5%;抗胰蛋白酶及其S突变体、细胞角蛋白9、剪接体相关蛋白和磷酸丙糖异构酶的表达被完全抑制.结论 依非韦伦对Huh7细胞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可能通过调节热激蛋白75和抗氧化蛋白1等的表达影响线粒体的功能,终导致肝毒性的发生.

  • HAART治疗艾滋病患者的药物安全性及疗效分析

    作者:梁婉宁;王匀;黄海玲;彭俊云

    目的:探究艾滋病(AIDS)患者使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后的安全性及其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进行免费HAART治疗的27例HIV-1晚期患者,即用替诺福韦+拉米夫定+依非韦伦的药物治疗,疗程为1~2年,平均18个月.其后进行了6个月到2年的随访,定期监测HIV-RNA病毒载量、CTL(HIV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应答、CD4+T淋巴细胞计数、常规生化指标和临床观察指标等.结果:27例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70.4%(19/27)的患者HIV-RNA病毒载量<50拷贝/mL,CD4+T淋巴细胞计数平均为276±129个/μL,CTL在每个蛋白区均有较高应答频率和相关效应.常规生化指标和临床观察指标基本恢复正常.结论:HAART有较好的抗病毒疗效,免疫重建效果也很好,可以大大降低艾滋病的机会感染和死亡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 奈韦拉平和依非韦伦在艾滋治疗的应用分析

    作者:盛利波;王郑党

    目的 分析奈韦拉平和依非韦伦在艾滋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该院2015年7月-2017年7月期间诊疗的艾滋病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患者纳入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50例、B组50例,即A组患者给予奈韦拉平治疗,B组患者给予依非韦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B组患者较为相似,即88.00%、96.00%,两组患者各数据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1739,P=0.1403).治疗前后,两组患者CD4细胞计数较为相似,即两组患者各数据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如治疗前,A组患者CD4细胞计数为(112±63)个/L,B组患者CD4细胞计数为(107±72)个/L(t=0.3695,P=0.7125);治疗24周,A组患者CD4细胞计数为(156±53)个/L,B组患者CD4细胞计数为(150±55)个/L(t=0.5554,P=0.5798).B组患者消化道症状、肝功能异常、皮疹等不良反应较低于A组,但中枢神经障碍不良反应率高于A组,即B组患者总不良反应率为12.00%,A组患者总不良反应率为28.00%,即两组患者各数据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000,P=0.0455).结论 在艾滋病患者救治中,虽然奈韦拉平、依非韦伦药物免疫效果较为相似,但不良反应则各具特点,应依据患者病情需要,选择适宜的治疗药物,方可提高治疗效果.

  • 艾滋病患者应用依非韦伦抗病毒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在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应用依非韦伦联合拉米夫定及替诺福韦产生的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呼伦贝尔地区艾滋病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并进行了跟踪随访,对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病例进行分析,从而给予患者有效的治疗,提高艾滋病患者抗病毒后的生活质量。结果在30例患者中共有16例发生了药物不良反应,其中使用的药物有依非韦伦、拉米夫定、替诺福韦、奈韦拉平;患者的不良反应为头晕目眩、消化道反应、药疹、脱发等等。结论对于艾滋病患者来说,抗病毒治疗是目前的主要治疗手段,但在用药过程中易出现不良反应。因此,应注意联合用药,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给予对症处理,更换其他抗艾滋病病毒药物,不能自行停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 奈韦拉平与依非韦伦治疗艾滋病的疗效比较研究

    作者:林丽蓉

    目的 比较奈韦拉平与依非韦伦治疗艾滋病(AIDS)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荆州市胸科医院2013年6月—2016年3月收治的AIDS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奈韦拉平组与依非韦伦组,各50例.奈韦拉平组予以奈韦拉平治疗,依非韦伦组予以依非韦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免疫学疗效与病毒学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及治疗48、96、144周CD4+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96、144周两组患者CD4+细胞计数高于治疗48周(P<0.05);治疗144周两组患者CD4+细胞计数高于96周(P<0.05).治疗48、96、144周,两组患者病毒载量<50拷贝/ml者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依非韦伦组患者消化道症状、肝功异常、皮疹发生率低于奈韦拉平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发生率高于奈韦拉平组(P<0.05);两组患者血脂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奈韦拉平与依非韦伦治疗AIDS均能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 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依非韦伦的不良反应

    作者:霍秀明;张炳镰;刘丽慈;赵颖;朵辰;黄宗平

    依非韦伦是一种新型的HIV反转录酶抑制剂,该药与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D4T)或蛋白酶抑制剂(Nelfinavir)联合用于艾滋病治疗。根据试验结果证明,经过6个月的治疗之后,使用施多宁作为其治疗方案组成的92%患者的病毒载量降到可检测的水平之下(<500拷贝/毫升),而采用另一种非核普逆转录酶抑制剂(Nevirapine)的该项比例为83.1%,采用蛋白抑制剂(根据KaplanMeier评估数据)的该项比例为79.1%。在与NRTIS或蛋白酶抑制剂(Pls)联合使用时,依非韦伦是一个强有力的治疗伙伴,对于曾经治疗或未经过治疗的众多患者,包括儿童,上述联合治疗都能产生持续的治疗效果(抑制血浆Hlv一RNA和增加c氏细胞计数)。无论是否合用NRTIs,依非韦伦和茚地那韦的联合治疗都被证明是有效的。依非韦伦因其较少的副作用和药物相互作用;一天一次的方便使用方法,在成人和大于3岁的儿童中均无需剂量调节和饮食限制等特点,使其广泛地使用于临床。

    关键词: 依非韦伦 不良反应
  • 拉米夫定、替诺福韦、依非韦伦联合治疗艾滋病效果观察及价值评价

    作者:胡云兴

    目的:观察评价拉米夫定、替诺福韦、依非韦伦联合治疗艾滋病效果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68例艾滋病患者作为本次评价对象,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将其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拉米夫定联合依非韦伦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添加替诺福韦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及价值进行对比评价.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CD4细胞值及血HIV病毒载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提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少,治疗期间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艾滋病患者给予拉米夫定、替诺福韦、依非韦伦联合治疗,其安全性较高,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CD4细胞水平及血HIV病毒载量,建议临床推广和应用该治疗方案.

  • HIV-1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依非韦伦

    作者:王珍燕;卢洪洲

    依非韦伦是一种新型的HIV-1反转录酶抑制剂,该药与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或蛋白酶抑制剂联合用于艾滋病治疗.本文阐述依非韦伦的作用机制、药动学特点、不良反应、耐药性及有关临床研究结果.

  • 治疗药物监测和基因型为指导的依非韦伦个体化用药研究进展

    作者:孟现民;尹康;董平;蔡卫民

    抗HIV-1药物依非韦伦的血药浓度与不良反应和疗效密切相关.由于遗传、病理生理、合并用药等因素的影响,依非韦伦个体间血药浓度变异较大,导致部分使用标准剂量的患者出现病毒学失败或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的问题.本文综述依非韦伦个体化用药的必要性及其意义,治疗药物监测(TDM)及基因型指导下的个体化用药实践进展,归纳个体化用药的对象和时机,期望为优化国内HIV-1感染者依非韦伦的使用提供必要参考.

  • 基因多态性与利福平对依非韦伦的疗效影响

    作者:孟现民;尹康;董平;卢洪洲

    依非韦伦(efavirenz)是中国HIV-1感染者广泛使用的一线抗HIV-1治疗药物.该药的临床标准用量来源于以白种人为主的临床试验,考虑到人种的差异、病理生理及合并用药的不同等对依非韦伦药物动力学的影响,标准剂量的依非韦伦并不适合所有的患者.本文综述依非韦伦血药浓度与其不良反应和疗效的相关性,依非韦伦相关代谢酶的基因多态性、利福平对其血药浓度的影响,并总结了有关中国HIV-1感染者使用依非韦伦的相关研究等,希望为临床及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

  • 中国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依非韦伦减量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孟现民;董平;王江蓉;刘莉;沈银忠;张莉;卢洪洲

    目的 考察中国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依非韦伦减量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通过检测患者依非韦伦血药浓度、CYP2B6 516 G>T基因型,筛选出血药浓度>6.0 mg·L-1、基因型为516 GT或516'IT且同意进行减量的患者纳入本研究.患者入组后先将依非韦伦剂量减至400 mg,qd,若2周后血药浓度仍>4.0 mg·L-1且患者本人仍同意减量,则将剂量减为200 mg,并测定2周后的血药浓度.记录患者减量前及48周时的实验室检查、CD4+计数(每12周常规检测一次)、HIV病毒载量数据,并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相关不良反应的数据.结果 共入组31例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516 GT和'IT基因型的比例分别为12.9%(4例)和87.1%(27例).减量前31例患者的血药浓度为(9.60±2.80)mg·L-1,剂量减为400 mg 2周后血药浓度为(5.78±2.08)mg·L-1,18例减为200 mg的患者减量后2周血药浓度为(4.04±1.02)mg·L-1.减量前31例患者的CD4+计数均值为(243.2±123.6)cells·μL-1,48周时为(323.4±120.8) cells·μL-1,P<0.01.减量前HIV病毒载量均值为(42.5 ±5.7)copies·mL-1,48周时为(43.7±6.8) copies·mL-,P >0.05.减量前和48周时患者的血生化和血常规各项指标检查结果均无显著改变,P值均>0.05.减量前部分患者存在乏力、眩晕、头疼、异梦、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焦虑以及健忘等不良反应症状,这些症状在48周时有明显改善,部分患者的不良反应症状消失.结论 参照CYP2B6 516 G>T基因型,将中国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依非韦伦剂量由600 mg减至400 mg或200mg,48周后仍能获得理想的抗病毒疗效,且能改善患者存在的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症状.

43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