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云南省中老年HIV/AIDS病人社会支持现状分析

    作者:邹雅琴;施玉华;贾曼红;韩瑜;陆林

    目的 探讨云南省50岁及以上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社会支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云南省部分地区50岁及以上HIV/AIDS病人201例,使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HIV/AIDS病人的社会支持现状进行评定,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社会支持各领域评分及总评分均低于国内一般人群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社会支持总分为(32.86±9.13)分,与性别(r=0.195,P<0.01)、年龄(r=0.141,P<0.05)、民族(r =0.156,P<0.05)、文化程度(r=0.142,P<0.05)、婚姻状况(r=0.279,P<0.01)、收入(r=0.447,P<0.01)、居住方式(r=0.274,P<0.01)、感染时间(r=0.257,P<0.01)、疾病分类因素(r=0.178,P<0.05)、低保(r=0.255,P<0.01)相关,其中与婚姻状况和收入的相关性较大.多因素结果分析显示,影响因素为性别(t=2.308,P<0.05)、婚姻状况(t=2.909,P<0.01)、疾病分类(=2.645,P<0.01)、感染时间(t=3.517,P<0.01)、居住方式(t=4.005,P<0.01)和收入(=5.879,P<0.01).结论 云南省50岁及以上HIV/AIDS病人社会支持较低,性别、婚姻状况、疾病分类、感染时间、居住方式和收入等是社会支持的影响因素.

  • 2006-2011年河南省新蔡县 HIV/AIDS 流行病学特征与趋势分析

    作者:张向前;高艳霞;闫超峰;闫俊丽

    目的了解和掌握河南省新蔡县新发现 HIV /AIDS 流行病学特征和流行趋势,为制定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2011年发现的 HIV /AIDS 监测、检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2011年全县发现 HIV 感染者及 AIDS 病人531例,其中 HIV 感染者118例,AIDS 病人413例。传播途径以输入血液/血制品为主,占43.13%;其次为异性性传播(其中婚内性传播131例,婚外性传播38例),占31.83%;有偿采供血传播占12.24%;母婴传播占5.08%;同性传播占0.75%;静脉吸毒占0.38%;其他及不详占6.59%。结论当前新蔡县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重点是应加强对1995年以前输入血液/血制品人群的专题调查,及时发现病例,并加强对单阳配偶、阳性育龄妇女、丧偶阳性者的干预管理,预防婚内性传播,同时积极开展高危行为干预措施,减少经性传播的发生。

  • 两种干预模式对替诺福韦-拉米夫定、依非韦伦方案抗病毒治疗疗效影响的评价

    作者:刘燕芬;黄绍标

    目的 比较常规干预模式和加强模式对艾滋病病毒(HIV)/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使用替诺福韦-拉米夫定、依非韦伦方案抗病毒治疗疗效影响,探讨基于首选方案下资源有限地区适宜的干预模式.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1年的185例HIV/AIDS病人随机分成常规干预模式组86例和加强干预模式组99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及病毒载量抑制率的差异情况.结果 在不同的基线CD4细胞计数水平情况下加强组与常规组在治疗后不同时期的CD4细胞计数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6个月、12个月的病毒载量抑制率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初治使用TDF+3TC+EFV首选方案的HIV/AIDS病人比较常规的干预模式和加强干预模式对抗病毒的疗效影响上无明显差异.采用常规模式达到理想的抗病毒治疗疗效,适宜艾滋病治疗医护资源有限地区的推广运用.

  • 安徽省临泉县艾滋病社区关爱体系调查研究

    作者:叶冬青;马李;何义林;王向阳;陈凡;单德荣

    目的 了解皖北农村地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及其亲属的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现状,分析其相关的影响因素.同时了解当地各阶层健康居民关于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态度、行为(KAP).方法 通过典型抽样法对85名HIV感染者和病人及65名HIV感染者和病人家属进行调查,经分层抽样方法对519名社会各阶层健康居民进行调查.结果 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的HIV感染者和病人及其家属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乡镇的HIV感染者和病人社会支持评分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负性生活事件是影响HIV感染者和病人及其家属社会支持的不利因素,而好的邻里关系、烦恼诉说是影响HIV感染者和病人生活质量的有利因素.KAP调查中,有76.3%的人没有帮助过艾滋病患者,11.3%的人不愿意长期援助艾滋病患者,42.4%的人则看情况.结论 诸多因素在不同层面影响皖北农村地区HIV感染者和病人及其亲属的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我国农村现有的艾滋病社区关爱、社会支持工作还亟需加大力度.

  • 2001-2013年菏泽市HIV/AIDS病人死亡情况分析

    作者:肖明;李一苇;霍炜

    目的 分析菏泽市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死亡情况.方法 从“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下载2001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现住址为菏泽市的死亡HIV/AIDS病例,回顾性分析这些病例的死亡情况.结果 至2013年底,累计报告现住址为菏泽市的HIV/AIDS病人死亡病例171例,其中男性占63.74%,已婚占69.59%,血液传播占53.22%.平均死亡年龄(40.5±13.41)岁,年龄小3岁,大78岁.因AIDS、非AIDS其他疾病、其他原因、吸毒过量而死亡的分别占67.84%、17.54%、8.19%、0.58%;5.85%的死亡原因不详.死亡病例抗病毒治疗的比例为18.13%.2009年之前的死亡病例以血液传播为主,占74.19%;近5年(2009-2013年)的死亡病例以异性性传播为主,占48.71%.确认阳性后1年内死亡的比例为76.02%.结论 艾滋病为菏泽市HIV/AIDS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死亡病例传播途径由血液传播为主转向性传播为主;病例发现晚,应扩大HIV检测范围.

  • 新疆伊宁市2010-2015年新报告的HIV/AIDS病人晚发现情况及影响因素

    作者:刘礼荣;王学敏;姬尔高;徐碧新;张瑜

    目的 了解伊宁市2010-2015年新报告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中,晚发现病例的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开展监测检测和尽早发现HIV/AIDS病人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中的病例报告卡片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5年共新报告HIV/AIDS病人2 449例,其中HIV感染者1 789(73.05%)例,AIDS病人660(26.95%)例.新报告的2 449例HIV/AIDS病人中,晚发现病例500例,占总报告数的20.42%.高年龄和样本来源为医疗机构检测是晚发现的危险因素,而婚前检查、孕产检查、监管场所检测以及有效的高危人群干预、咨询检测,是促进早发现的主要因素.结论 应加大对大众人群和高危人群艾滋病检测相关知识的宣传,加强高危人群的有效干预,继续实施有效的“逢婚必检”、“逢孕必检”和“逢住院手术必检”.同时加大对门诊就诊病人的检测,尽早发现HIV/AIDS病人.

  • 东莞市2009-2014年15 ~24岁HIV/AIDS病人的流行病学特征

    作者:方晓君;朱建琼;陈柏芬;卓彬鼓;王晓霞;杨华可;伦玉华

    目的 了解东莞市15~24岁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疫情及变化趋势,为针对该人群开展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东莞市2009-2014年15~24岁HIV/AIDS病人的疫情报告资料,对病例三间分布特点和传播途径构成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4年,共报告15~24岁HIV/AIDS病人251例,报告例数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2009-2014年平均增长率为58.49%.HIV/AIDS病人平均年龄(21.76±1.659)岁,男性占74.10%(186/251);家政/家务/待业占26.69%(67/251),工人占17.93%(45/251);性传播占97.61%(245/251);15~24岁HIV/AIDS病人中,同性性传播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同期其他年龄段,在学生群体的HIV/AIDS病人中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其他职业的人群.结论 15~24岁人群的HIV/AIDS病人不断增加,性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且同性性传播比例很高,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降低HIV对该人群的危害.

  • 中药复方制剂联合HAART对HIV/AIDS病人免疫重建的系统评价

    作者:罗伟生;王仕衍;黄瑞;唐宏亮;康毅;张扬武;谭全肖;禢传凤;张夏

    目的 收集中药复方制剂联合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HAART)治疗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临床随机和半随机对照试验的结果,并进行系统评价,评估中药复方制剂联合HAART对于HIV/AIDS病人免疫构建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利用相关检索式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系统、维普生物医药数据库、Medline、EMbase、CBM数据库,收集有关中成药联合HAART治疗HIV/AIDS病人的随机对照试验,利用Cochrane协作网的系统评价方法进行评估,并利用Cochrane协作网风险偏倚评价标准制作漏斗图评价出版偏倚.分别由两名评价员独立对符合纳入标准的试验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然后交叉核对.采用专用软件Review Manage 5.2进行Meta分析.结果 中药复方制剂联合HAART药物能够改善HIV/AIDS病人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数(MD)=32.17,95%可信区间(CI):5.95,58.40,P=0.02];同时对于改善CD8+T淋巴细胞计数(MD=-45.91,95%CI:-88.13,-3.68,P=0.03)以及卡洛夫斯基积分(MD=5.33,95% CI:0.16,10.49,P=0.04)均具有一定的优势.此外,还能改善HIV/AIDS病人的一些临床并发症,诸如皮疹、腹泻、乏力等,且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受纳入文献质量的限制,中药复方制剂联合HAART能否促进艾滋病患者的免疫重建,尚需要高质量的临床试验进一步证实.

  • 188例HIV/AIDS病人接受包含奈韦拉平的ART后药疹发生情况的临床分析

    作者:刘安;叶江竹;王凤华;林燕会;李建维;张辉;贺亮;叶军;李在村

    目的 分析初始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时,使用含有奈韦拉平组合的病人药疹的发生率、发生程度及转归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临床分析方法,对佑安医院门诊2005年1月至2014年7月,开始进行ART时使用含有奈韦拉平组合的188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进行药疹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发生程度及转归情况分析.结果 188例病人中,男性174例(92.6%),女性14例(7.4%),平均年龄(38.1±16.8)岁(23~72岁);共发生药疹29例(15.4%),发生中位数时间为14天,18例(9.6%)换药.初始CD+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250个/μL开始进行ART的病人共70例,其中14例(20.0%)在治疗后13天(中位时间)出现药疹,11例(15.7%)换药;CD4细胞计数<250个/μL开始治疗的118例,有15例(12.7%)在治疗后18天(中位时间)发生药疹,7例(5.9%)换药.分别进行x2检验,不同CD4细胞基数病人发生药疹的概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发生药疹后换药率有区别.结论 奈韦拉平导致的药疹发生率较高,特别是基线CD4细胞计数>250个/μL的病人,重度药疹发生率高,换药率高,应在初始ART中尽量避免应用奈韦拉平.

  • 天津市2011-2015年不同来源新报告HIV/AIDS病例特征分析

    作者:郭燕;宁铁林;柳忠泉;周宁

    目的 分析2011-2015年天津市不同来源新报告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情况,为尽早发现HIV/AIDS病例、及时提供随访和医疗服务,进而为有效防治艾滋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1-2015年天津市新报告的HIV/AIDS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及随访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合病程信息对病例晚发现情况进行分析,同时通过BED捕获酶联免疫法(BED-CEIA)对血样进行检测,来判定其新近感染比例.结果 累计报告的2 922例HIV/AIDS病人中,来源于自愿咨询检测(VCT)的占17.7%,专题调查的占35.0%,医疗机构检测的占26.1%,性病门诊就诊者检测的占8.2%,其他检测的占13.0%.专题调查病例晚发现的比例为20.5%,当年进行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的比例占93.8%,医疗机构发现的病例,经BED-CEIA检测判为新近感染的比例仅28.7%.来源于医疗机构、VCT与性病门诊的就诊者中,符合抗病毒治疗标准的病例,在发现当年即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比例分别为65.1%、65.6%与72.6%.结论 天津市不同检测来源在发现病例的力度、发现病例的及时性、发现病例后及时接受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及抗病毒治疗方面存在差异.

  • 利用混合效应线性模型分析甘肃省HIV/AIDS病人HAART后CD4+T淋巴细胞的变化

    作者:乔瑞娟;白莉;许亚宁;申希平;杨俊克;杨常敏;王炳涛;石林

    目的 了解甘肃省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艾滋病(AIDS)病人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的变化趋势,分析不同性别、年龄、感染途径治疗人群的治疗效果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利用SPSS 19.0描述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CD4细胞在治疗后5年内不同时间点上的分布情况,使用混合效应线性模型拟合CD4细胞计数与性别、年龄、感染途径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选取103例HIV/AIDS病人,男性占67.96%,女性占32.04%;治疗开始年龄以21~50岁为主,占86.41%;感染途径以性接触传播为主,占68.93%.开始治疗前病人CD4细胞中位数为156个/μL,治疗1、2、3、4、5年后,CD4细胞中位数分别为290个/μL、309个/μL、344个/μL、347个/μL、525个/μL.CD4细胞计数与治疗时间和开始治疗时CD4细胞水平正相关;性别和治疗开始年龄没有显著性差异;经男男性行为和血液途径感染的艾滋病病人治疗效果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甘肃省接受HAART治疗的艾滋病病人在5年内CD4细胞计数有上升趋势,男男性行为感染者的治疗效果较经血液感染者好.

  • 哈尔滨市HIV/AIDS病人抗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的相关研究

    作者:闫存玲;王福祥;吴群红;徐清云

    目的 探讨哈尔滨市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HIV/AIDS病人)服药依从性现状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横断面调查研究,采用人口学问卷、服药依从性量表、AIDS耻辱量表等收集信息,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调查104名HIV/AIDS病人,在耻辱量表、症状量表、敌意心理趋势、经济费用担忧以及医生信任度方面的得分,分别为(33.83±3.98)分、(18.64±15.16)分、(83.57±19.65)分、(45.51±29.31)分及(73.20±23.78)分;病人在过去的7天内平均服药依从性为90.24%;41.35%的病人在过去1个月内曾发生过漏服药物;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婚姻状况、感染途径、AIDS耻辱得分,以及经济费用担忧得分对服药依从性有影响(P<0.05).结论 有近一半HIV/AIDS病人存在漏服药物的现象,必须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提高HIV/AIDS病人的服药依从性.

  • 395例HIV/AIDS病人未进行抗病毒治疗的原因分析

    作者:李培龙;秦倩倩;王丽艳;丁正伟;黑发欣;葛琳;朱秋映;罗红兵;孙定勇

    目的 探讨影响符合抗病毒治疗条件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HIV/AIDS病人)未进行抗病毒治疗的原因.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根据设计好的调查问卷,对广西A区、河南B县和云南C市3个调查点内符合条件的395例HIV/AIDS病例进行问卷调查,将未治疗原因进行分类统计.结果 调查对象选择的未治疗的原因主要有8种,可分为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两类,其中主观原因占大多数(62.5%),且均排在前6位;第1位未治疗原因是“自觉健康状况良好”(48.1%),该原因在3个调查点中均排在第1位,选择该原因的调查对象大多数(61.1%)没有出现AIDS临床症状,而且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结果也相对较高,在200~350个/μL之间,经统计学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第2位未治疗原因是“经济困难,无法支付路费和检测费”(19.7%),该原因主要出现在广西和云南调查点,河南调查点没有病例选择该原因.结论 主观原因成为影响病人未进行抗病毒治疗的主要原因,尤其是未出现明显临床症状的病人,医务工作者需继续加强对病人抗病毒治疗知识的宣传,帮助病人利用科学指标做出正确的判定,而不是仅仅依靠病人的主观判定.

  • 抗病毒治疗后HIV/AIDS病人对重组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应答

    作者:刘燕芬;黄绍标;韦贞伟;董文毅;黄金萍

    目的 比较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后,与健康者接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后免疫应答的差异.方法 健康对照者和ART后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均≥200个/μL的HIV/AIDS病人,分别在0、1、6个月肌内注射重组乙肝疫苗20μg,并在第3次疫苗注射后1个月检测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抗-HBs)的水平,高于10 mIU/mL即为阳性.两组血清抗-HBs阳性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抗-HBs效价的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中的Mann-Whitney检验.结果 健康对照组19例,在第3次乙肝疫苗注射后1个月,抗-HBs阳性率94.7%(18例);HIV/AIDS病人组30例,在第3次乙肝疫苗注射后1个月,抗-HBs阳性率93.3%(28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CD4细胞≥350个/μL组HIV/AIDS病人23例,第3次乙肝疫苗注射后1个月,抗-HBs阳性率95.7% (22/23);CD4细胞<350个/μL、>200个/μL组7例,第3次乙肝疫苗注射后1个月,抗-HBs阳性率85.7%(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8).CD4细胞≥350个/μL组在第3次乙肝疫苗注射后1个月,血清抗-HBs效价中位数为251.24mlU/mL,CD4细胞<350个/肛L、>200个/μL组在第3次乙肝疫苗注射后1个月,抗-HBs效价中位数为237.6 mlU/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68,P=0.737).所有接种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ART后,CD4细胞计数≥200/μL的HIV/AIDS病人,对乙肝疫苗接种能获得相对较好的免疫应答,因此针对严重免疫抑制的HIV/AIDS病人,为提高接种乙肝疫苗的应答效果,较好的接种时机可选择在ART后且CD4细胞计数≥200个/μL时.

  • HAART对HIV感染者/AIDS病人短期生活质量影响研究

    作者:赵燕;张福杰;陈超;高冰;郜桂菊;徐庆年;闫宇翔;于兰

    目的 探讨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接受抗病毒治疗6个月时,生活质量有无变化.方法 给予安徽省两地40名HIV感染者/AIDS病人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应用病历报告表的形式收集参加治疗病人的人口学信息、流行病学、临床及实验室检查信息,同时采用MOS-HIV量表,对病人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时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0名HIV感染者/AIDS病人平均年龄(42.2±8.8)岁(26~62岁),治疗前CD4平均为(197±41)个/μl(94~271),治疗6个月时体重平均增加(5.1±4.5)kg(t=7.24,P<0.01),CD4平均增加(122±109)个/μl(t=7.07,P<0.01).采用MOS-HIV量表评定,病人躯体状况及精神状况在治疗后均有显著改善;维度分析显示,在健康感知、认知功能、疼痛、精神健康、精力与劳累、健康压力、生活状况、健康的变化方面,治疗前后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抗病毒治疗6个月时病人CD4细胞计数明显升高、体重增加、生活质量改善,躯体及精神状况均有所提高.

  • HIV感染者/AIDS病人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杨翌;张孔来;王克荣;李泽荣;阎会文;赵宇腾;顾菁;张瑞丹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表中文版测量其生活质量,对215名HIV感染者/AIDS病人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HIV感染者/AIDS病人生活质量四个维度的平均得分为50.74(生理领域)、46.01(心理领域)、53.78(社会关系领域)和43.94(环境领域).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文化程度、收入、居住地、病情、感染途径、医疗费用占家庭收入比例、艾滋病知识水平和耻辱等因素与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生活质量各个领域有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工作、收入和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是影响生活质量的有利因素,而感受到的耻辱和医疗费用占家庭收入比例则是不利影响因素(P<0.05).结论社会经济等因素在不同方面影响着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生活质量.

  • 广东省某市871例HIV/AIDS病人生存影响因素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作者:李雷;汪涛;来学惠;孙映梅;陈楚莹;陈建海;王曼

    目的 利用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了解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生存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了解HIV/AIDS病人被确证感染后的转归及相关情况.结果 HIV/AIDS病人被确证时的年龄是影响生存时间的重要因素[风险值(HR)=1.04,95%可信区间(CI):1.01~1.06,P<0.01].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HR=0.10,95%CI:0.03~0.33,P<0.01)及初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级则是影响HIV/AIDS病人生存的保护性因素(HR=0.69,95%CI:0.58~0.82,P<0.01),接受抗病毒治疗、初次CD4+ T淋巴细胞计数分级高的生存时间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发现、早治疗有利于提高HIV/AIDS病人的生存时间.

  • 甘肃省某机构2015年抗病毒治疗病人HIV耐药结果分析

    作者:余爱玲;王晓蕊;白莉;许亚宁;左中宝;杨常敏;阮玉华;石林;邢辉

    目的 了解甘肃省当前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人群中艾滋病病毒(HIV)耐药株的流行状况,为甘肃省有效开展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甘肃省某机构初始抗病毒治疗9-15个月的43例成人病人进行访谈和采集血样,检测免疫学指标(CD4+T淋巴细胞)、病毒载量(VL)和耐药性指标(基因型突变).对病毒载量≥1000拷贝/mL的血样进行耐药基因型检测.结果 调查的43例病人,男性93.0%(40例)、汉族93.0%(40例)、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39.5%(17例)、城镇户口65.1%(28例)、同性性传播46.5%(20例).3例病毒抑制失败,其中2例出现耐药,治疗人群中的耐药率为4.7%(2例),所有耐药病人均同时对核苷类及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耐药,没有病人对蛋白酶抑制剂耐药.耐药病人服药依从性良好.结论 甘肃省抗病毒治疗人群中已经出现耐药现象,治疗失败病人主要是因为发生耐药,应加强开展规范合理的抗病毒治疗,及时进行耐药监测以预防耐药株的传播和流行.

  • HIV抗体检测结果不确定时应用核酸诊断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段星;冯霞;王继宝;杨锦;李艳玲;叶润华;杨跃诚;姚士堂;高志云

    目的 探讨艾滋病病毒(HIV)核酸检测用于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诊断的可行性,为制定新的检测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3年10月,对云南省德宏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蛋白免疫印迹(WB)试验确证结果为不确定、背景资料齐全、初次血浆留样大于1000μL的样本进行核酸检测,并与抗体随访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49例WB不确定的样本,有22例检出HIV核酸.其中成功随访18例,随访过程中17例HIV抗体阳转,1例带型有进展但不满足诊断标准.被访者WB条带在2周随访时均出现明显变化.核酸阴性的27例,7例成功随访,WB条带无进展或阴性.结论 有条件开展HIV核酸检测的地区,对HIV抗体不确定者宜采用核酸检测尽早诊断;无核酸检测条件的地区,对HIV抗体不确定人群的随访间隔宜缩短至2周.

  • 四川省凉山州1995-2012年HIV/AIDS病人死亡情况分析

    作者:龚煜汉;王启兴;余刚;廖强;肖琳;马兆瑾;王菊;王科;尹碧波

    目的 了解凉山州1995-2012年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死亡情况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中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管理系统,对1995-2012年凉山州报告的28394例HIV/AIDS病人的数据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应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死亡率,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HIV/AIDS病人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 累计死亡4075入(14.4%),其中因艾滋病及相关疾病死亡1494人(36.7%),吸毒过量死亡1001人(24.6%),其他原因死亡1457人(35.8%).因艾滋病死亡的1494例HIV/AIDS病人中,诊断时平均年龄为(31.0±9.7)岁,男性1199入(80.3%),已婚有配偶970人(64.9%),彝族1398人(93.6%),经注射吸毒感染915人(61.2%),未接受抗病毒治疗1311人(87.8%),诊断到死亡平均时间为(28.9±24.1)个月.研究对象平均生存时间为166.97个月[95%可信区间(CI)=159.58~ 174.36].1年生存率为98.42%,5年生存率为89.43%,10年生存率为76.39%,15年生存率为65.59%.总病死率为2.11/100人年.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诊断时的年龄、民族、婚姻状况、职业、感染途径、病程阶段、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是HIV/AIDS病人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论 凉山州HIV/AIDS病人因艾滋病死亡主要集中在农村,青年彝族男性为多;早期发现,及时接受抗病毒治疗可减少死亡.

206 条记录 1/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