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脂肪营养不良的临床观察

    作者:金永梅;陈建华;于闵;刘俊;樊萍;白劲松

    目的:了解艾滋病患者经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的脂肪营养不良情况。方法:统计、分析45例艾滋病患者经HAART治疗后的临床资料及影响脂肪营养不良的因素。结果:45例艾滋病患者中检出脂肪营养不良综合征(LD)38例,性别、年龄、患病时间、治疗时间、暴露于 D4T 和3TC 是 LD 的危险因素。脂肪量主要集中于内脏。结论:LD在艾滋病患者中较为常见,与性别、年龄、治疗时间及某些药物,如D4T的使用等因素有关。

  • 接受抗反转录病毒治疗艾滋病患者脂肪营养不良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蒋安然;李青艳;陈建生;刘爱文;陶兴永;计国平;李迎春

    目的 分析接受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艾滋病患者脂肪营养不良(LD)情况,探讨影响LD发生的主要因素.方法 2012年5月对261名正在接受ART的艾滋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人口学、体格测量以及ART相关临床资料,并评估身体外周部位和中心部位的脂肪变化.结果 261名艾滋病患者中147名出现LD,检出率为56.3%.LD组与非脂肪营养不良(NLD)组在年龄、性别、睡眠质量、体重以及治疗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患LD的风险是男性的1.894倍(95%CI:1.075~3.338);治疗时间每增加1年,患LD风险增加1.448倍(95%CI:1.267~1.654);睡眠质量越差的患者越容易发生LD,睡眠质量很差者患LD的风险是很好者的11.901倍(95%CI:2.701 ~ 52.441).结论 LD在接受ART的艾滋病患者中较常见,性别、治疗时间以及睡眠质量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 云南省大理市2005-2013年HIV阳性美沙酮维持治疗者治疗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姜海波;曹晓斌;王常合;罗巍;李建华;柔克明;张波;方跃华;李聪

    目的 了解2005-2013年云南省大理市HIV阳性美沙酮维持治疗(MMT)人员治疗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从“社区美沙酮信息系统”提取2005年11月19日至2013年4月30日大理市MMT门诊治疗人员一般人口学信息、既往毒品滥用行为、参加MMT情况及抗病毒治疗开始时间等信息.利用服药记录计算MMT依从性,运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480名研究对象的MMT依从性为58.1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参加抗病毒治疗(OR=1.52,95%CI:1.03 ~ 2.24)、就业(OR=1.69,95%CI:1.11 ~ 2.56)、入组前有强制戒毒经历(OR=1.78,95%CI:1.04 ~ 3.04)者依从性高(P<0.05),近一次尿吗啡检测阳性(OR=0.38,95%CI:0.24 ~ 0.59)者依从性低(P<0.05).结论 大理市HIV阳性MMT者治疗依从性较差,应提高无业、近期尿吗啡检测阳性、入组前未强制戒毒患者的MMT依从性.

  • HIV/AIDS初始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新进展

    作者:代丽丽

    1996年以来,HIV/AIDS的治疗已经发生了惊人的变化.近年来,一些ART新药上市,且在治疗时机及治疗方案的选择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一些新进展.本文结合国内外新的指南,就这些方面的研究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 艾滋病患者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毒副作用的观察与护理

    作者:韦秀柏;黄葵

    目的 探讨艾滋病(AIDS)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毒副作用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359例进行HAART的艾滋病患者进行治疗前咨询和依从性教育,观察药物的毒副作用,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出现药物毒副作用的患者271例占75.5%,因严重毒副作用而更改方案的75例,2例因毒副作用大而暂时停抗病毒治疗,1例因乳酸酸中毒死亡.结论 对患者加强治疗前咨询和依从性教育,按时随访和督导服药,密切观察病情,对毒副作用进行针对性护理,才能保障HAART顺利进行.

  • 接受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的希望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刘聪;周凯;何浩岚;徐国红;李永红;陈丽娟;罗灿伟;蔡卫平;李凌华

    目的:调查接受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的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PLWHA)的希望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其生存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便利抽取206例在门诊接受国家免费ART1~109个月的PLWHA,采用Herth希望量表调查其希望水平,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206例患者的希望水平得分为(36.2±3.89)分,3个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为:采取积极行动(12.48±1.73)分,对现实与未来积极态度(11.98±1.35)分及与他人保持亲密的关系(11.74±1.47)分.统计结果提示,自我接受程度、月收入及感染途径影响接受ART的PLWHA的希望水平.结论:接受ART的PLWHA有较高水平希望值,帮助其接受感染HIV事实、理性面对自身性行为及获取社会支持,有利于提高其希望水平,从而提高生存质量.

  • 艾滋病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作者:蒙志好;左勇;邬剑威;沈银忠

    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选取2012年11月—2015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龙潭医院收治的符合选例标准的艾滋病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病患者29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表现、抗非结核分枝杆菌治疗和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效果及转归.结果 29例患者中,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确诊和临床诊断病例各13例(各占44.8%)、肠炎2例、淋巴结炎1例.同时伴有2个部位以上病变者10例(34.5%).临床症状以乏力(28/29,96.6%)、纳差(27/29,93.1%)、发热(24/29,82.8%)为主要表现,发热多为高热,其他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咳嗽(19/29,65.5%)、体质量减轻(23/29,79.3%)和淋巴结肿大(16/29,55.2%).基线CD4+T淋巴细胞中位数23个/μl,伴有轻、中度贫血者9例(31.0%),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4例(13.8%)、痰培养抗酸杆菌阳性21例(72.4%),其他标本培养抗酸杆菌阳性8例(27.6%),经鉴定均为非结核分枝杆菌.胸片提示肺内有病灶、心包或胸腔积液、纵隔淋巴结肿大25例(86.2%).经抗非结核分枝杆菌及抗病毒治疗,23例(79.3%)有效,死亡4例,自动退出2例.23例有效病例72周时痰及其他标本培养均为阴性,肿大的浅表及腹腔淋巴结全部缩小或消失,其中21例患者胸片提示肺部病灶完全吸收,2例肺部病灶大部分吸收,免疫功能均得到重建.结论 艾滋病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病多发生于免疫力低下患者,以肺部受累多见,常累及多个部位,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乏力、纳差、发热、咳嗽、体质量减轻和淋巴结肿大,规范治疗后预后良好.

  • IP10对HIV/AIDS患者免疫激活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林铃;曹玮;李太生

    HIV感染者即使接受了规律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其体内仍然存在慢性长期的免疫激活,这已被证明是引起许多HIV相关非AIDS并发症的重要原因.其中固有免疫激活系统产生的趋化因子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interferon gamma-induced protein 10,IP10)近年来在HIV研究领域受到更多的关注.IP10是一种由干扰素刺激基因产生的趋化蛋白,在HIV感染者疾病进展,与HIV感染者体内的适应性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影响病毒储存库,引起非AIDS相关并发症方面起到重要作用.降低IP10水平或可为HIV感染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为AIDS的功能性治愈奠定基础.

  •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新进展

    作者:吴雪韵;沈银忠

    艾滋病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目前,治疗艾滋病的主要措施是终身进行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公共卫生体系的不断完善,艾滋病已成为一种可以治疗但尚无法彻底治愈的"慢性疾病",但长期服药所带来的药物不良反应及耐药等问题也逐渐成为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和预后的主要因素.因此,寻找更便捷的给药方式、更低的药物毒性、更强的病毒抑制效果和更高耐药屏障的抗病毒药物是目前A RT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近年来,新型的整合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单片复合制剂、新作用机制药物以及简化治疗策略的应用体现了A RT研究的新进展.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和指南,综述艾滋病A RT药物的研究进展.

  • HIV感染者进行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过程中发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梁洪远;王芳;肖江;赵红心;杨涤;韩宁;吴亮;倪量;郜桂菊

    目的:分析HIV感染者进行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至2015年于本院门诊领取国家免费抗病毒药物2年并规律随访的HIV感染者,所有患者HAART治疗前均无NAFLD。回顾性分析不同年龄、性别和HAART方案患者NAFLD的发生情况及HAART 2年时的相关指标。统计患者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乳酸、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BMI等数据,并对其与NAFLD的关系进行横断面分析。结果共收集99例患者,其中发生NAFLD 29例,占29.3%。发生NAFLD和未发生NAFLD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ALT、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及乳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HAART方案中含TDF组合可减少NAFLD的发生率,不同年龄及性别发生NAFLD的风险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HAART治疗过程中NAFLD发生率较高,可能与抗病毒药物所致的脂代谢紊乱及线粒体损伤等有关,使用TDF组合可能减少NAFLD的发生率,HAART过程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ALT、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及乳酸水平可能对NAFLD的发生有提示作用,需要在临床中予以监测。

  • 艾滋病合并白塞病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邓莉平;熊勇;高世成;张永喜;莫平征

    艾滋病(AIDS)患者经常会出现口腔或肠道溃疡,因涉及病因较多,给临床医生诊断带来了较大困难[1].白塞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慢性血管炎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复发性口腔溃疡、外生殖器溃疡、眼炎和皮肤损害,也可累及血管、神经、消化道、关节、肺和肾等多部位,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已有证据显示细菌或病毒感染、遗传和环境因素与其发病过程具有重要的关系[2-3].HIV主要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关于白塞病在艾滋病患者中发病情况报道较少,为提高临床诊治经验,现将我们诊治的一例艾滋病合并白塞病患者汇报如下.

  • 188例HIV/AIDS病人接受包含奈韦拉平的ART后药疹发生情况的临床分析

    作者:刘安;叶江竹;王凤华;林燕会;李建维;张辉;贺亮;叶军;李在村

    目的 分析初始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时,使用含有奈韦拉平组合的病人药疹的发生率、发生程度及转归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临床分析方法,对佑安医院门诊2005年1月至2014年7月,开始进行ART时使用含有奈韦拉平组合的188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进行药疹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发生程度及转归情况分析.结果 188例病人中,男性174例(92.6%),女性14例(7.4%),平均年龄(38.1±16.8)岁(23~72岁);共发生药疹29例(15.4%),发生中位数时间为14天,18例(9.6%)换药.初始CD+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250个/μL开始进行ART的病人共70例,其中14例(20.0%)在治疗后13天(中位时间)出现药疹,11例(15.7%)换药;CD4细胞计数<250个/μL开始治疗的118例,有15例(12.7%)在治疗后18天(中位时间)发生药疹,7例(5.9%)换药.分别进行x2检验,不同CD4细胞基数病人发生药疹的概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发生药疹后换药率有区别.结论 奈韦拉平导致的药疹发生率较高,特别是基线CD4细胞计数>250个/μL的病人,重度药疹发生率高,换药率高,应在初始ART中尽量避免应用奈韦拉平.

  • 抗病毒治疗早期艾滋病病人CD4+T细胞亚群与免疫重建的关系

    作者:杨雪;焦艳梅;吴昊

    目的 研究抗病毒治疗(ART)早期阶段,艾滋病(AIDS)病人CD4+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与免疫重建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分析21例接受ART规律治疗的艾滋病病人,收集病人服药前及服药第2、4、8、12周时的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染色技术检测CD4+T细胞的水平,分析其在治疗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以及与免疫活化间的相关性.结果 ART后,CD4中心记忆细胞(CD4CM)和CD4幼稚细胞两种形式的CD4+T细胞增加,且在前4周治疗增长迅速.治疗4周时CD4CM的变化与治疗12周时CD4+T细胞的变化呈正相关关系,而与CD8+ CD38+T细胞的变化呈负相关关系.结论 ART能有效地重建AIDS病人的T淋巴细胞免疫,并且CD4CM可能是免疫重建的早期指标.

  • 克力芝为基础的ART方案对偏于晚期HIV/AIDS病人的疗效分析

    作者:张京姬;张辉;刘意;李晓丽;王晶;林燕会;李在村;孙丽君

    目的 评估基于克力芝(LPV/r)为基础的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方案,对治疗起始点偏于晚期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的疗效.方法 对来自本院112例治疗起始点偏晚[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200个/μL为基准]的病人,在抗病毒治疗24个月后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112例病人中,基于依非韦伦(EFV)一线方案起始治疗91例,在治疗半年后出现治疗失败49例,其中5例出现严重机会性感染,平均CD4细胞为(92±51)个/μL,与21例基于治疗起始点含克力芝为基础的二线ART方案比较,治疗半年后CD4细胞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9例治疗失败后更换基于克力芝为基础的二线方案后治疗成功,24个月后平均CD4细胞为(298±176)个/μL,与21例起始治疗即基于克力芝为基础的ART方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治疗起始点偏于晚期的病人,基于克力芝的起始方案更加安全,有效,不容易出现治疗失败.

  • 基于齐多夫定和拉米夫定片方案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临床观察

    作者:马红丽;李建维;刘安;叶江竹;邵英;孙丽君

    目的 评价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中齐多夫定和拉米夫定片方案(简称双夫定片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为艾滋病防控和综合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2014年1-12月在北京佑安医院接受基于双夫定片方案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双夫定片方案的病毒学和免疫学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在413例HIV/AIDS病人中,男男性行为感染占79.7%.初始治疗组113例,换药组300例(由其他药物或单成分药物转入双夫定片方案).抗病毒治疗12个月时,初始治疗组病毒载量<50拷贝/mL者占92.0%.换药组病毒载量完全抑制者所占的比例由基线时的86.0%增加至抗病毒治疗12个月时的92.0%(P<0.05);CD4+T淋巴细胞计数由(315±177)个/μL升至(409±176)个/μ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以消化道症状和骨髓抑制为主,大多可以耐受.结论 基于双夫定片的抗病毒治疗方案具有良好的病毒学和免疫学疗效,耐受性好.在发展中国家和资源有限地区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中可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新疆乌鲁木齐市2014年HIV-1耐药毒株传播分析

    作者:佐合拉·吐尔地;廖玲洁;孙磊;张艺;邢辉

    目的 调查乌鲁木齐市2014年艾滋病病毒1型(HIV-1)耐药毒株的传播情况.方法 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艾滋病传播性耐药调查方法,按确证时间顺序采集当年16~25岁新确证HIV 1感染者全血样本33份,分离血浆,提取病毒基因组RNA,扩增包含完整蛋白酶编码区和反转录酶1~250氨基酸基因区的pol基因片段并测序,利用Mega 6.0软件,通过与参考株pol序列构建进化树确定HIV-1亚型,pol序列与Stanford耐药数据库中的共享序列进行比对,利用WHO提供的CPR 5.0软件分析传播性耐药突变位点和耐药程度.结果 检测的33份样本中成功获得序列的有32份,亚型以CRF07-BC (50.0%,16/32)为主,其次是CRF01-AE(34.4%,11/32).32份样本中只有1份出现了耐药传播相关的突变位点,耐药传播率为3.1%(1/32).结论 乌鲁木齐市2014年的耐药传播水平较低,但应继续定期进行HIV-1耐药毒株传播的监测,了解HIV-1耐药毒株传播的动态变化.

  • AIDS病人血浆和脑脊液中HIV-1病毒载量及耐药变异分析

    作者:刘意;魏飞力;袁霖;杨籽翾;陈德喜

    目的 分析艾滋病(AIDS)病人血浆与脑脊液中,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的病毒载量、基因耐药突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集72例AIDS病人配对的血浆和脑脊液标本,检测HIV-1病毒载量,对接受抗病毒治疗(ART)超过48周、但病毒载量>1000拷贝/mL的标本进行基因型耐药检测.结果 72例AIDS病人中,37例未接受ART,血浆和脑脊液的病毒载量分别为5.04(3.56~6.65)lg拷贝/mL和4.15(1.70~6.25)lg拷贝/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14,P=0.001).35名接受一线抗病毒药物治疗超过48周的病人,血浆和脑脊液中的病毒载量分别为1.69(1.69~6.49)lg拷贝/mL和1.70(1.70~4.34)lg拷贝/mL,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53,P=0.210).治疗组与未治疗组病人血浆及配对脑脊液病毒载量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治疗病人血浆和脑脊液中病毒载量检测结果不一致率为51.4%.产生耐药性是ART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血浆和配对脑脊液中的耐药基因突变位点类型基本一致.结论 未接受ART病人血浆中的HIV-1病毒载量高于脑脊液.ART失败的病人(接受治疗但血浆和/或脑脊液病毒载量仍>50拷贝/mL)的血浆和脑脊液中,病毒载量检测结果存在较高的不一致率.ART失败外周血和中枢神经系统耐药突变基本一致.

  • 135例艾滋病免费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病例失访原因分析

    作者:邵英;孙丽君;叶江竹;贺亮;李在村

    目的 了解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ART)病例的失访原因,为提高免费ART效果提供支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2014年在北京佑安医院性病艾滋病门诊接受国家免费ART后失访的病例,分析其失访时接受ART的时间,打电话联系了解其失访的原因.结果 2005-2014年,在北京佑安医院性病艾滋病门诊接受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的病例共2482例,失访135例(5.4%).失访病例中55例(40.7%)在治疗6个月内失访,20例(14.8%)在治疗6-12个月失访,35例(25.9%)在治疗12-24个月内失访,有25例(18.5%)在治疗24个月后失访.32例(23.7%)因联系方式变更无法知道失访原因,42例(31.1%)因不良反应失访,13例(9.6%)因个人赴外地工作生活失访,12例(8.9%)因改服中药失访,10例(7.4%)担心暴露身份而失访,9例(6.7%)因经济状况差无法承担自费化验失访(其中5例经电话联系,在失访4个月后重新开始治疗),8例(5.9%)因对医务人员服务态度不满意失访,6例(4.4%)死亡,3例(2.2%)因对治疗信心不足失访.结论 接受免费艾滋病ART的病例失访原因多样,需要加强干预,以提高抗病毒治疗的整体成功率.

  • 以EFV为基础的初始抗病毒治疗方案对成人HIV/AIDS病人血脂的影响

    作者:王印;王亚丽;叶江竹;邵英;李在村;孙丽君;代丽丽

    目的 研究以依非韦伦(EFV)的为基础的初始抗病毒治疗方案,对成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血脂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佑安医院2013—2015年,采用以EFV为基础的抗病毒治疗(ART)方案进行初始抗病毒治疗的110例成人HIV/AIDS病人的一般资料、基线血脂和治疗随访12个月后的血脂数据,比较血脂指标的变化,并对于影响ART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10例病人均采用2种核苷类似物(NRTIs)联合EFV进行治疗;均为男性,他们的年龄中位数为32(28~38)岁.所有参与研究的病人均未接受他汀类降脂药物治疗.与病人基线血脂指标比较,观察终点病人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L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指标异常率均有不同程度升高;抗病毒治疗后LDL-C指标中位数较基线略升高,中位数较基线略升高,但LDL-C异常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抗病毒治疗前后HDL-C和血脂总体异常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基线HIV核糖核酸(RNA)载量≥105拷贝/mL的病人相对于HIV RNA<105拷贝/mL的病人,LDL-C浓度水平升高的风险增加[比值比(OR)=6.21,95%可信区间(CI):2.01~19.25].结论 基于EFV的初始抗病毒方案可导致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发病危险具有独立的预测作用的指标LDL-C升高,基线HIV RNA≥105拷贝/mL是LDL-C升高的风险因素.对于采用基于EFV的ART方案的病人,建议将血脂监测纳入常规随访.

  • 密切值法结合秩和比法综合评价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主要措施落实质量

    作者:李斯斯;韦波;陈赤;黎燕宁;韦辉;冯启明

    目的 通过联合应用密切值法与秩和比(RSR)法,对艾滋病(AIDS)抗病毒治疗(ART)工作质量进行评价,综合分析ART主要措施落实情况.方法 应用密切值法计算广西10个城市2010年ART主要措施落实质量的综合评价值,以密切值代替RSR值,应用秩和比法进行分档分析.结果 用密切值法将10个城市完成ART情况由优及次进行地区排序,用RSR法将其分为“优、良、差”3档,各档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885,P<0.05).结论 密切值法和RSR法相嵌套,可提高AIDS ART主要措施落实质量综合评价的客观性,并为防治措施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82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