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基于UPLC-Q-TOF/MS法分析车前子生品和盐炙品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谷彩梅;王增绘;郑司浩;黄林芳

    目的:利用超高效液相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法分析车前子及其盐炙品的成分,比较盐炙前后药物化学成分种类和含量的变化,探究车前子炮制前后药效变化的物质基础.方法:ACQUITY UPLC BEH Cts色谱柱;流动相:0.1%乙酸水-甲醇体系梯度洗脱;ESI离子源;负离子模式;基于Markerlynx分析软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正交偏小二乘判别法(OPLS-DA)分析车前子盐炙前后指纹图谱的差异.结果:盐炙品中京尼平苷酸、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的含量相对生品高.京尼平苷酸和毛蕊花糖苷可作为化学标记物区分生品与盐炙品.结论:基于UPLC-Q-TOF/MS法建立了车前子炮制前后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车前子盐炙后有效成分含量增加.本实验的研究成果对于研究车前子盐炙的炮制原理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车前子盐炙品药效物质基础的阐明提供了重要依据.

  • CCL4诱导大鼠肝损伤模型的代谢组学及茵陈蒿汤的干预作用研究

    作者:王喜军;孙文军;孙晖;吕海涛;邹迪新;吴泽明;王萍;刘莲;吴修红

    基于代谢组学的系统化理论,以UPLC/QTOF分析系统为核心手段,结合生物样品分析制备方法,研究CCL4诱导肝损伤大鼠的代谢组变化,以及茵陈蒿汤干预后的肝损伤大鼠代谢组的回调趋势.同时,借助MS解析理论和主成分分析软件,明晰表征大鼠肝损伤的5个内源性特征生物标记物,并结合系统生物学的理论还原肝损伤的机理与实质,以及茵陈蒿汤的肝损伤防治机理,从药物代谢组学角度对经典方剂防治肝损伤给出全新解释.

  • 基于生物标志物变化的黄芩干预肺热证候研究

    作者:刘树民;柳长凤;祖金祥;李俊行;汪娜;卢芳

    目的:通过黄芩干预肺热证候的代谢组学研究,确定表征肺热证候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群,并基于这些生物标志物的变化探讨黄芩清肺热的作用机制.方法:基于代谢组学理论,以UPLC-Q-TOF/MS为核心技术,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为数据解析手段,研究空白大鼠、肺炎链球菌诱导肺热证候大鼠和黄芩干预大鼠尿液中代谢物组时量的轨迹变化和对应关系.结果:确定6个能够表征肺热证候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且黄芩对6个特异性生物标志物具有明显的回调作用,初步鉴定了2个生物标志物:D-12-前列腺素J2和吲哚酚硫酸盐.结论:从生物体内代谢层面阐明黄芩具有较好的清肺热作用,并且清肺热作用机制与6个生物标志物的代谢相关联.

  • 采用代谢组学策略研究佛手散对急性血瘀大鼠的活血化瘀作用机制

    作者:黄美艳;唐于平;李伟霞;尚尔鑫;郭建明;钱大玮;段金廒

    采用冰水浴游泳和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法复制急性血瘀大鼠模型.采用UPLC-Q-TOF/MS方法分析正常大鼠、急性血瘀大鼠和给药佛手散干预急性血瘀大鼠尿液之间的内源性代谢物差异,并通过变量重要性投影选取潜在的生物标志物,结合质谱信息和数据库检索对潜在的生物标志物进行鉴定,将鉴定到的生物标志物输入MetPA数据库中构建代谢通路.研究急性血瘀大鼠给药佛手散后大鼠尿液内源性代谢物变化,寻找可能的生物标志物,探讨佛手散的活血化瘀作用机制.结果在急性血瘀大鼠尿液中发现并鉴定了11个潜在的生物标志物,这些标志物主要和苯丙氨酸代谢、色氨酸代谢和鞘脂类代谢3条代谢通路相关.而佛手散可调节急性血瘀模型大鼠体内紊乱的代谢通路并使其向正常状态转归.该研究结果表明代谢组学在中药整体性药效评价、作用机制的阐明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基于代谢组学研究黄连-黄芩药对治疗脑缺血大鼠的作用机制

    作者:曹慧婷;朱华旭;张启春;郭立玮

    运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黄连-黄芩药对对脑缺血模型大鼠代谢的作用机制.采用线栓法致大脑中动脉阻塞复制缺血再灌脑损伤大鼠模型(MCAO).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的方法、Markerlynx软件、以及主成分分析法和偏小二乘判别法分析正常大鼠、脑缺血模型大鼠以及分别给予黄连(HL)、黄芩(HQ)和黄连-黄芩药对(LQ)干预后大鼠尿液样本中的内源性代谢物的差异,结合内源性代谢物的一级及二级碎片离子的精确信息,检索并鉴定可能的生物标志物,进而在MetPA数据库中构建代谢通路.结果在脑缺血模型大鼠的尿液中发现并鉴定出了20种生物标志物,并对其相对含量及代谢途径进行分析.主要涉及神经递质调节、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脂质代谢等.这些代谢通路在脑缺血模型大鼠的体内发生紊乱,主成分分析表明,正常与脑缺血模型得到明显区分,而给予HL,HQ,LQ后可以使之向着正常状态转变.此研究对脑缺血大鼠代谢组及黄连-黄芩药对干预的作用机制进行阐释,体现代谢组学可反映生物体的生理及代谢状态,能较好地体现药对是中医遣方用药的特色优势,具有内在的组合变化规律以及中医药的整体观、系统观以及多成分协同或拮抗作用的特点.

  • 基于UPLC-Q-TOF/MS分析止痛化徵胶囊的入血成分

    作者:吴福林;李平亚;董庆海;王涵;谭静;林红强;刘金平;王翠竹

    研究止痛化癥胶囊(ZTHZC)灌胃给予大鼠后的入血成分,为其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选取雌性Wistar大鼠为实验对象,灌胃给予ZTHZC,给药剂量为1.5 g·kg-1,收集血清样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O-LC-Q-TOF/MS)技术与多元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快速分析并鉴定吸收入血的原型成分.结果表明,在大鼠含药血清中共鉴定出15种入血成分,均为原型成分,分别为丹参素、丹酚酸A、B、C、D、9,12-二羟基-15-十九碳酸、亚油酸、棕榈油酸乙酯、延胡索乙素、延胡索甲素,黄芪甲苷、黄芪皂苷Ⅱ、芒柄花黄素、刺芒柄花苷、木犀草素.该实验说明15种入血成分可能是ZTHZC在体内直接作用物质,为其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 偏头痛大鼠的尿液代谢组学研究

    作者:李慧;吴艳华;陈宝田;刘莉;刘强

    目的:通过代谢组学方法,观察大鼠尿液中的代谢物的变化,探讨偏头痛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实验选用SPF级Wistar大鼠20只,体重(200±20)g左右,随机分为空白组和模型组,每组10只.采用改进的Christina Tassorelli方法复制偏头痛模型,采用代谢笼法,收集大鼠造模后6h尿液.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和高分辨率质谱联用(UPLC-Q-TOF/MS)技术对偏头痛大鼠尿样进行代谢图谱检测.结果:与空白组的尿液相比,模型组的代谢图谱中出峰量明显增加.空白组样本和模型组样本具有一定的聚类作用,分类运动的趋势明显.从总体趋势来看,相对于空白组,模型组的代谢特征有逐渐向右运动的趋势.对模型组样本与空白组样本所得的荷载图进行分析,发现尿中5-羟吲哚乙酸、1,3-二硝酸甘油、顺乌头酸、苹果酸明显增多.结论:尿中5-羟吲哚乙酸、1,3-二硝酸甘油、顺乌头酸、苹果酸可以作为偏头痛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 大鼠灌胃四逆散提取物后血浆、尿液、粪便、胆汁中主要代谢产物的鉴定

    作者:陆林玲;束艳;钱大玮;宿树兰;段金廒;钱叶飞;薛彩福

    采用UPLC-Q-TOF/MS研究四逆散提取物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利用碰撞能量梯度(MSE)和质量亏损过滤(MDF)技术进行分析,鉴定大鼠灌胃四逆散提取物后血浆、尿液、粪便、胆汁中的代谢产物.四逆散提取物中柚皮苷、柚皮素、橙皮苷、新橙皮苷、甘草苷、甘草素、甘草酸、甘草次酸、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在大鼠不同代谢途径中推测出原形、羟基化、葡糖醛酸化、硫酸化、葡糖醛酸化与硫酸化结合、羟化葡糖醛酸化等共41个代谢产物.

  • 肠道细菌对柚皮苷的代谢研究

    作者:张蔚;江曙;钱大玮;尚尔鑫;钱叶飞;任浩;管汉亮;段金廒

    研究人体肠道细菌对柚皮苷的代谢.采集健康志愿者新鲜粪便,称重稀释后厌氧培养,通过反复涂布分离得到69种人体肠道细菌.采用UPLC-Q-TOF/MS研究柚皮苷经粪便混合菌及分离的单菌作用后的代谢产物,共鉴定出乙酰化结合产物、苷元及氢化的苷元3种代谢产物;其中对柚皮苷有特殊代谢活性的4种单菌采用16SrRNA进行了鉴定,分别为Enterococcus sp.30、Bacillus sp.46、Escherichia sp.54和Escherichia sp.63.结果显示肠道细菌对柚皮苷有代谢作用且由不同细菌完成.

  • 基于代谢组学技术的杭麦冬和川麦冬药效差异性研究

    作者:童菊华;王玉霞;孙虹;廖娜;李先恩;秦民坚;庞小存

    运用超高效液相-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结合多变量统计学分析,探讨利用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比较杭麦冬和川麦冬对正常大鼠血浆内源性代谢物干预作用的差异性.结果显示川麦冬低、中剂量组与对照组相近,高剂量组则有明显区别;杭麦冬高、中、低剂量组与对照组明显不同,剂量越大距离越远;具有显著性差异的内源性代谢产物为溶血磷脂酰胆碱类物质,与心血管系统类疾病紧密相关.与川麦冬给药组相比,杭麦冬组对正常大鼠血浆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干预作用更显著.从药效学上看,杭麦冬和川麦冬差异显著.

  • 基于UPLC-Q-TOF/MS分析枇杷叶抑制EGFR激酶的活性部位研究

    作者:任伟光;刘德旺;林森森;李文涛;黄林芳

    目的:筛选具有EGFR激酶抑制活性的中药提取物,分析和鉴别其活性部位.方法:枇杷叶药材经石油醚渗滤、乙醇提取、乙酸乙酯萃取和水煎煮后得到4个相应的提取部位.采用均相时间分辨荧光(HTRF)法检测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激酶活性,计算提取物对EGFR激酶的抑制率.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以0.1%甲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210 ~ 400 nm扫描,使用ESI离子源,在正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结果:枇杷叶乙醇部位显示较强的EGFR激酶抑制活性,IC50值为4.339 μg· mL-1.Q-TOF/MS测定的一级、二级质谱信息及结合文献鉴定枇杷叶乙醇提取物中16个化合物,包括12个已知成分与4个未知成分,其中主要成分为山香二烯酸、2α-羟基熊果酸、熊果酸和儿茶素.结论:枇杷叶乙醇提取物中的三萜类和酚类为其抑制EGFR激酶活性的主要活性成分.本研究为抗肿瘤新药提供依据.

  • UPLC-Q-TOF/MS法鉴定大鼠体内甘草素的代谢产物

    作者:李元元;江振作;张蕾;柴欣;王跃飞

    [目的]研究甘草素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方法]采用静脉注射(iv)、灌胃(ig)两种给药方式,剂量20 mg/kg,收集大鼠血浆、尿液、粪便、胆汁,应用UPLC-Q-TOF/MS法鉴定甘草素的代谢产物。[结果]血浆、尿液、粪便、胆汁样品中共鉴定15种代谢产物,主要有异甘草素、(异)甘草素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和硫酸结合物、二氢异甘草素、二氢异甘草素硫酸结合物、异甘草素甲基化及甘草素脱氢的代谢产物;其主要代谢途径为异构化、葡萄糖醛酸化、硫酸化、甲基化、脱氢反应。[结论]构建的UPLC-Q-TOF/MS法可用于大鼠体内甘草素代谢产物的研究。

  • 黄连提取物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研究

    作者:崔祥;陶金华;江曙;魏晓燕;徐君;钱大玮;段金廒

    目的 研究人体肠道菌群对黄连提取物主要活性成分的代谢及黄连提取物对人体肠道菌群生长的影响.方法 采用UPLC-Q-TOF/MS技术分析肠道菌群对黄连提取物转化后的代谢物;并应用浊度法测定不同质量浓度黄连提取物对4类肠道细菌(乳酸菌、双歧杆菌、肠杆菌和肠球菌)生长的影响.结果 肠道菌群对黄连提取物生物碱类成分主要进行氢化和去甲氧基作用,其中小檗碱和黄连碱被代谢为氢化产物,巴马汀被转化为去甲氧基产物;黄连提取物显著抑制病原菌(肠杆菌、肠球菌)的生长,显著促进益生菌(乳酸菌、双歧杆菌)的生长.结论 肠道菌群对黄连提取物生物碱类成分具有多种代谢作用,且黄连提取物具有改善肠道微生态的功能.

  • 基于小粒径色谱柱的哮喘颗粒HPLC指纹图谱研究及多成分快速测定

    作者:林夏;李淼;崔培超;李家春;黄文哲;王振中;萧伟

    目的 采用小粒径色谱柱建立哮喘颗粒(XCG) HPLC指纹图谱,同时快速测定其中7个有效成分(莫诺苷、苦杏仁苷、马钱苷、升麻素苷、5-O-维斯阿米醇苷、木兰脂素、五味子醇甲)的方法.方法 采用HPLC,色谱柱为Kromasil C18(150 mm×4.6 mm,3.5 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水;体积流量1.0 mL/min;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10 nm(苦杏仁苷、木兰脂素)、240 nm(莫诺苷、马钱苷、升麻素苷、5-O-维斯阿米醇苷、五味子醇甲及指纹图谱);柱温40℃;采用UPLC-Q-TOF/MS结合对照品对共有峰进行指认.结果 得到分离度和重现性良好的HPLC指纹图谱,标定了20个共有峰,10批样品相似度在0.90以上;采用UPLC-Q-TOF/MS对共有峰进行指认,11个成分经对照品比对,分别为莫诺苷、苦杏仁苷、马钱苷、升麻素苷、5-O-维斯阿米醇苷、木兰脂素、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并对其中与功效相关的成分莫诺苷、苦杏仁苷、马钱苷、升麻素苷、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木兰脂素、五味子醇甲进行定量分析,平均回收率在97.3%~103.8%(RSD均小于2.0%),10批次样品中7个成分量分别为莫诺苷0.51~0.69 mg/g,苦杏仁苷5.01~5.95 mg/g,马钱苷1.02~1.33 mg/g,升麻素苷0.35~0.45 mg/g,5-O-维斯阿米醇苷0.45~0.55 mg/g,木兰脂素0.38~0.48 mg/g,五味子醇甲0.89~1.08 mg/g,各成分量的RSD均小于11.0%.结论 建立的指纹图谱和7个成分定量测定的方法,快速、准确、可靠,可以用于XCG的质量评价.

  • 豨莶草及其酒炙品UPLC-Q-TOF/MS分析

    作者:任伟光;武拉斌;降雪;黄林芳

    目的 从化学角度阐释豨莶草酒炙后增效和药性转寒为温的机制.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与飞行时间质谱仪联用(UPLC-Q-TOF/MS)技术分析豨莶草炮制(酒炙)前后化学成分变化,运用MarkerLynx 4.1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发现酒炙前后豨莶草化学成分差异显著;正离子模式下,酒炙品中3',4'-去二磺酸基苍术苷、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等成分的量明显升高,对映-18-乙酰氧基-17-羟基-16βH-贝壳杉烷-19-酸、木犀草素等成分的量明显下降;负离子模式下,酒炙品中豨莶苷、3',4'-去二磺酸基苍术苷等成分的量明显升高,矢车菊黄素、豆甾醇等成分的量明显下降.酒炙后其主要活性成分奇壬醇、豨莶酸、豨莶酮、槲皮素的量均明显升高.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和正交偏小二乘判别法分析酒炙前后指纹图谱的差异,得到潜在的化学标记物3',4'-去二磺酸基苍术苷.结论 各成分量的变化可能是豨莶草酒炙后增效和药性转变的物质基础;建议将3',4'-去二磺酸基苍术苷作为区分豨莶草生品与炮制品(酒炙)的指标成分,并在商品酒炙豨莶草上得到了成功验证.

  • 桂枝茯苓胶囊中三萜类成分UPLC指纹图谱研究

    作者:林夏;何艳梅;李家春;黄文哲;萧伟;丁岗

    目的 建立桂枝茯苓胶囊(GFC)三萜类成分UPLC指纹图谱方法,为评价GFC的质量提供新方法.方法 采用Agilent Zorbox Eclipse Plus HD C18(100 mm×2.1 mm,1.8 μm)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2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为210 nm.采用Q-TOF/MS对指纹图谱中共有峰进行指认.结果 得到分离度和重复性良好的GFC三萜类成分指纹图谱,确定了20个共有峰,其中1~7、10、12、14~17号峰共13个共有峰来自于茯苓,8、11号峰来自于桂枝,9号峰来自于白芍和牡丹皮,13号峰来自于桃仁、白芍、牡丹皮和桂枝.10批成品指纹图谱相似度在0.90以上.UPLC-Q-TOF/MS共鉴定出15个成分,分别为常春藤皂苷(1)、去氢土莫酸(2)、土莫酸(3)、猪苓酸C(4)、3-表去氢土莫酸(6)、茯苓酸D(7)、α-亚麻酸(9)、去氢茯苓酸(10)、齐墩果酸(11)、茯苓酸(12)、亚油酸(13)、棕榈油酸甲酯(15)、棕榈酸(16)、棕榈酸乙酯(17)、胡萝卜苷(18).结论 建立的UPLC指纹图谱有较好的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适用于GFC的质量控制.

  • 基于UPLC-Q-TOF/MS技术研究酒苁蓉增效的物质基础

    作者:黄林芳;李文涛;王冬梅;任伟光

    目的 以肉苁蓉为研究对象,阐述其经酒炙前后的物质基础差异,探讨酒制肉苁蓉增强温肾助阳功效,避免滑肠致泻副作用的科学内涵.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分析了肉苁蓉酒炙前后成分变化,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正交偏小二乘判别法分析酒炙前后肉苁蓉化学成分量的变化.结果 研究首次揭示肉苁蓉酒炙增效的物质基础,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β-谷甾醇、胡萝卜苷、蔗糖、次黄嘌呤核苷的量升高,其中以苯乙醇苷类化合物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显著;而8-表马钱酸、丁二酸、京尼平苷的量呈下降趋势.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8-表马钱酸、丁二酸可作为区分生品与炮制品的指标性成分.结论 对阐明肉苁蓉酒炙的炮制原理阐明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阐明酒炙肉苁蓉增效减毒机制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 牛膝不同炮制品中化学成分的UPLC-Q-TOF/MS检测分析

    作者:胡清宇

    目的:分析应用UPLC-Q-TOF/MS对牛膝不同炮制品中化学成分的临床检测价值.方法:选取生牛膝、酒牛膝和盐牛膝3种炮制品中的生物试样,同时应用UPLC-Q-TOF/MS检验方式对其化学成分进行检验,临床统计记录3种不同炮制品中化学成分检验结果的正确率.结果:UPLC-Q-TOF/MS对牛膝不同炮制品中化学成分的临床检测价值在生牛膝、酒牛膝和盐牛膝3种炮制品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酒牛膝的检验灵敏度和特异性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牛膝含有三萜皂甙、多种多糖、肽类和氨酸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应用UPLC-Q-TOF/MS对牛膝不同炮制品中化学成分的临床检测价值确切,对酒牛膝的灵敏性和特异性较高,值得临床检测其有效成分,以指导临床用药,提供理论和临床实践依据.

  • 小檗碱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研究

    作者:崔祥;陶金华;江曙;徐君;钱大玮;段金廒

    目的 研究人体肠道菌群对小檗碱的代谢和小檗碱对人体肠道菌群生长的影响.方法 采用UPLC-Q-TOF/MS技术分析小檗碱经肠道菌群转化的代谢产物;并应用浊度测定法测定不同浓度小檗碱对4类肠道细菌(乳杆菌、双歧杆菌、肠杆菌和肠球菌)生长的影响.结果 小檗碱主要被代谢为去甲氧基和氢化产物,混合菌群具有去甲氧基和还原作用,在所有检测的单株细菌中,Enterococcus sp.45去甲氧基作用较强;此外,小檗碱明显抑制病原菌肠杆菌和肠球菌的生长,促进有益菌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的生长.结论 本实验对于小檗碱的体内代谢过程及药效的深入研究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 UPLC-Q-TOF/MS法分析牛黄清感胶囊成分

    作者:霍金海;孙国东;魏文峰;遭铁军;朱立刚;周有财;王伟明

    目的 采用UPLC-Q-TOF/MS法分析牛黄清感胶囊的化学成分.方法 分析采用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 μm);流动相0.1%甲酸水-0.1%甲酸乙腈,梯度洗脱.质谱采用电喷雾(ESI)离子源,在正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通过Peakview 2.0/masterview1.0软件,依据精确质量数和同位素峰度比确定分子式.通过二级谱图比对、对照品裂解规律分析,结合文献报道确定结构式.结果 从中鉴定推断了54个化合物,其中14个化合物来自黄芩,15个化合物来自金银花,8个化合物来自连翘,2个化合物为金银花与连翘共有,9个化合物来自人工牛黄,2个化合物来自珍珠母,其余4个化合物来源于数据库检索.结论 该方法检测快速、准确,为牛黄清感胶囊的化学成分鉴定提供新思路,物质基础的确定为质量评价指标选择及作用机制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35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