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甘温除热法"治疗骨折术后发热100例

    作者:黄浩;高萍;杭明富;李新华

    骨折术后发热是临床常见症状,其原因有术后吸收热、术后切口感染等,通过对症处理可取得较好疗效.过了血肿吸收期、切口无感染的发热患者,多属于"气阴两虚发热"的类型,采用"甘温除热"的方法可取得良效.近年来,我们采用"甘温除热"的方法治疗骨折术后发热患者10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甘温除热法治疗妇产科疾病术后发热体会

    作者:童玉芝

    妇产科术后病人常有发热等并发症发生,较顽固性的术后发热,特别是由气虚而引起的发热,西医治疗往往难以奏效,而中药治疗常可获良效.笔者根据妇产科病人术后气血损伤,中气不足的特点,采用培补中土,以甘温除热法治疗妇产科病术后发热,临床效果显著.

  • 体外循环下心脏术后发热的原因

    作者:汶晓东;许峰

    体外循环下心脏术后发热作为一种临床常见并发症开始引起临床医师的关注.发热机制包括体液学说和神经学说.术后发热原因可简单分为非感染性发热和感染性发热.非感染性发热常见于炎性反应、自身免疫反应、药物及输血等.感染性发热常见于呼吸道感染、切口感染及血行感染等.现就体外循环下心脏术后的发热原因进行概述.

  •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早期发热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巴宏军;李轩狄;林约瑟;张兴;李淑娟;朱玲;李运泉;覃有振;王慧深

    目的 分析引起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早期发热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体外循环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婴幼儿临床及实验室资料,根据术后72 h内是否伴体温>38.5℃分为发热组和非发热组,比较2组患儿年龄、性别、体质量、高体温、炎性指标、体外循环时间、术前感染、微生物感染、输血及心功能评估等.结果 74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婴幼儿中,发热组53例,占71.6%,男女比例为1.1∶1.0;非发热组21例,占28.4%,男女比例为1.2∶1.0.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类型包括室间隔缺损45例(60.8%)、法洛四联症5例(6.7%)及房间隔缺损4例(5.4%).发热组患儿术前白细胞计数显著高于非发热组[(10.67±3.15)×109/L比(8.97±2.82)×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P<O.05).发热组患儿术前中性粒细胞计数[2.83 (2.05~ 3.88)×109/L比2.31(1.80~2.89)×109/L]及单核细胞计数[0.75(0.58 ~0.98)×109/L比0.59(0.46 ~0.81)×109/L]显著高于非发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21、-2.26,均P<0.05).2组患儿年龄、术前感染、体外循环时间、性别、术后第1天白细胞计数、心功能评估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单核细胞计数是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早期发热的独立危险因素(OR=21.275,95%CI 1.84~246.11,P<0.05).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前白细胞计数与术后早期发热密切相关,且术前单核细胞水平是引起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早期发热的独立危险因素.

  • 腰穿置管引流辅助治疗后颅窝术后发热及伤口感染并脑脊液漏20例分析

    作者:王少波;刘万明;杨宜洲;全中平

    3年来我科应用腰穿置管持续外引流的方法辅助治疗后颅窝术后发热及伤口感染并脑脊液漏2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男8例,女12例,年龄18~55岁,平均32.4岁;小脑肿瘤16例(合并脑积水14例),小脑血肿2例,Arnold-Chiari畸形2例.

    关键词: 腰穿 术后发热 感染
  • 痰热清注射液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影响

    作者:史国军;孙宏新

    目前,对于原发性肝癌的治疗,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TACE)已成为首选的治疗方法.但TACE术后患者的恢复与不良反应的控制是主要的问题.本研究通过观察中成药痰热清注射液对TACE术后患者血液NK细胞、CD3+、CD4+、CD8+、CD4+/CD8+、IL-2等免疫指标及术后副反应的前后对比,探讨痰热清注射液对TACE的辅助作用,包括机体免疫指标及体温变化,结果较为满意,现总结如下.

  • 补中益气汤治愈术后发热及伤口不愈合1例

    作者:刘昱

    1 病例介绍王某,男,20岁.2011年11月12日会诊.主诉:鞘膜积液术后发热,伤口不愈合1个月.患者1个月前在我院外科行鞘膜积液手术,术后次日开始发热,多在夜间19时左右开始发热,无恶寒,体温可达39℃.22时逐渐自行汗出(不多)热退.且伤口无丝毫愈合迹象.伴咽痛、咳少量黏痰.期间反复使用多种抗生素、激素治疗,无明显效果.查体:中等身材偏瘦、面黄.舌上见一溃疡,双扁桃体肿大,上覆白苔,肺部呼吸音粗.

  • 肺原发恶性黑色素瘤并肺内转移一例

    作者:孙桂芳;张兴堂;赵晋齐

    患者男,53岁.咯血1个月余.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咯血,晨起时加重,咯血量40~50 ml/d.口服抗炎药无缓解.体检:左下肺呼吸音稍低,皮肤未见瘀斑、瘀点.结核抗体试验(-).支气管纤维镜示:左下肺活动性出血.门诊胸部CT示左下肺占位病变.入院后行左下肺切除术.术后发热,经抗炎治疗症状无缓解,腰部出现片状瘀斑,胸背部出现蓝色瘀点.

  • 2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发热的相关因素分析与对策

    作者:黄锦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发热的相关因素与对策.方法 将我院200例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对其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观察,分析患者术后发热相关因素.结果 在200例患者中,术后发热的相关因素有中枢性高热、吸收热、脱水热、肺部感染性发热以及引流管逆行感染等.其中,放弃治疗患者21例,死亡患者17例,治愈患者162例.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发热的相关影响因素较多,应综合分析,并给予其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以提高疗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西关正骨协定处方治疗老年骨科术后非感染发热临床研究

    作者:谭超贤;杨佳生;向前锟;李伟赣

    目的:探讨西关正骨协定处方治疗老年骨科术后非感染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老年骨科术后非感染性发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按中医辨证分型,对应服用西关正骨协定处方;对照组40例仅冰敷头部或酒精拭浴处理.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经治疗,治疗组患者发热天数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第1、2天治疗组体温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使用西关正骨协定处方辨证治疗老年骨科术后非感染性发热,可降低术后发热程度,减少发热天数,有利于病人及早康复.

  • 开颅术后血性脑脊液的治疗策略——附110例治疗体会

    作者:毛丰;赵杰;袁贤瑞

    目的:探讨开颅患者手术后血性脑脊液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调查110例进行了开颅手术的患者,对这些患者的手术过程及术后治疗经过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通过手术过程回顾证实110例开颅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血性脑脊液.术后均出现时程不等的发热.其中47例经腰椎穿刺证实存在脑脊液成分异常,需进行腰椎穿刺释放脑脊液.5例合并肺部感染.结论:血性脑脊液是引起开颅患者术后发热的主要原因,腰椎穿刺能够及时了解颅内情况并提供正确的治疗方向,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患者痛苦.

  • C-反应蛋白在剖宫产术后监测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徐淑稳;房桂英;张霞;张红真;孟亚丽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在剖宫产术后监测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剖宫产分娩初产妇170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热分为无发热组123例,包括未临产择期剖宫产64例,临产后剖宫产59例;发热组47例,包括未临产择期剖宫产25例,临产后剖宫产22例.每例产妇均于术前、术后6~24 h,以及术后第3、5、7d测定血清CRP水平. 结果 各组产妇术前CR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段各组CRP值均较术前升高(P<0.05).无发热组中择期与临产后剖宫产术后相同时段CRP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热组中临产后剖宫产术后各时段CRP值较择期剖宫产均有升高,但仅术后3d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择期剖宫产术后发热组与无发热组比较以及临产后剖宫产发热组与无发热组比较均显示术后3、5、7 d CRP值有显著性升高(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剖宫产术后发热与术后3、5、7dCRP水平有关. 结论 了解术后CRP正常变化规律,对发现、判断早期可能出现的感染有重要的意义.

  • 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发热的危险因素

    作者:靳银山;安瑞华

    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flexible ureteroscopic lithotripsy,FUL)术后发热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就诊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FUL治疗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选择的性别、年龄、术前尿路感染情况、是否合并糖尿病、肾积水情况、结石大小、结石位置、手术时间、灌注液量、术后引流情况等资料先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对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共收集患者122例,术后发热26例(21.3%),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术前尿路感染情况、是否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结石大小、灌注液量、术后引流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年龄、结石位置及肾积水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术前尿路感染情况、手术时间、结石大小、灌注液量、术后引流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存在尿路感染的患者术后发热率较高,故整个围手术期应积极应用抗生素;对于结石较大及预估手术时间较长的患者,可考虑更换术式或二次手术、控制手术时间及术中低压灌注以降低术后发热率.

  •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发热的观察与护理

    作者:杨贞

    总结了28例肾结石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后体温发热的观察与护理.主要包括感染性发热、液体外渗性发热、梗阻性发热、急性病风性发热等的观察与护理,认为应了解发热的原因和危险因素,加强围手术期的观察与护理.严密观察体温和尿液病原学检查的变化,重视患者主诉及疼痛部位,注意观察患者意识,做好引流管的护理,密切观察引流液的性状与量,积极配合采取有效的处理和做好降温的护理,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 临产后剖宫产术后C-反应蛋白监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徐淑稳;房桂英;张红真;张霞;孟亚丽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临产后剖宫产术后监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临产后剖宫产的初 产妇81例,分为发热组22例及无发热组59例.每例均于临产前、术后当天,术后第3、5、7天检测CRP水平,计算术后3~5 d及术后5~7 d CRP日均下降率.结果 术前、术后当天,两组CRP无差异(P>0 05).术后第3天,两组CRP均达高峰,术后第5和7天两组CRP均有下降,在发热组均较无发热组显著升高(P<0.05).术后3~5 d发热组CRP日均下降率显著低于无发热组(P<0.05).以术后第3天CRP>100 mg/L及术后3~5 dCRP日均下降率≤26.00%作为界点预测术后发热的敏感度分别为63.64%和68.75%;特异度分别为79.67%和82.76%;阳性预测值分别为53.83%和68.75%;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45%和82.76%.结论 了解术后CRP正常变化规律,对发现、判断早期出现的感染有重要的意义.

  •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术后发热疗效观察

    作者:姚乐阳

    目的:在术后发热患者中采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入院的76例术后发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给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用利巴韦林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以及相关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37%)以及相关治疗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喜炎平注射液用于术后发热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显著.

  • 高热治验3则

    作者:马恩雨;武家财

    1 和解少阳治高热徐某,男,36岁,1992年2月20日入院.缘患者剑突下及上腹剧痛6小时急诊入院,即行胆囊摘除术.术后发热,T 39.1℃~39.5℃.血常规:WBC 18×109/L~30×109/L,N 0.79~0.90,治疗5天,高热持续不退,故请中医会诊.

  • 黄培新治疗脑出血术后发热的中医临证思路

    作者:李创南;黄涛;苏巧珍;郑春叶;沈有碧;薛道金

    脑出血术后发热为神经外科常见症状,发热是影响脑出血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黄培新教授认为肝胆湿热、气虚发热、少阳阳明合病为脑出血术后发热之中医病因病机.对其治疗原则,黄培新教授认为脑出血术后发热不可见热则予苦寒清热之品,尚应考虑正气情况,如正气可耐受攻伐,以急则治其标为则,如本虚不耐攻伐时则应以标本兼顾为则,切忌攻邪伤正.对应各病因病机的治法为清利肝胆湿热、甘温除热、和解少阳兼内泻热结.此外,因血瘀贯穿脑出血患者的整个病程,在治疗脑出血术后发热时应予活血化瘀之品.

  • 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后发热的分析及预防

    作者:王兆莉;柳晓春

    目的 探讨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后发热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2006年12月196例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结果 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后体温2次高于38℃持续时间24小时以上者61例,术后病率31.12%,其中盆腔感染25例,占40.98%;呼吸道感染7例,占11.48%;败血症3例,占4.92%;泌尿道感染2例,占3.28%;肠道感染1例,占1.64%;无明显阳性体征的发热23例,占37.7%.结论 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后发热的主要原因为盆腔感染.术前重视阴道准备,减少术中术后出血、缝合不留死腔、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术后加强观察及处理可预防和控制术后盆腔感染的发生.

  • 皮质类固醇在扁桃体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李守珍;李小红

    为减轻扁桃体切除术后患者疼痛,预防术后发热及尽早恢复咽部功能,自1994年10月~1997年10月,我们应用剥离法行扁桃体切除术102例,随机对52例患者在局部浸润麻醉时应用地塞米松,经观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32 条记录 5/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