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035 中链甘油三酯对脂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孙静;马静

    中链甘油三酯是一种应用越来越广泛的脂肪,不但在临床营养支持和代谢支持中的应用备受重视,而且由于在动物和人类试验中证实其有潜在的抑制和预防肥胖作用,而可能作为一种有效辅助治疗肥胖相关性疾病的膳食脂肪.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中链甘油三酯对脂肪代谢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 035中链甘油三酯:预防肥胖的一种潜在制剂

    作者:徐筠

    中链脂肪酸(MCFA)在肝脏很容易被氧化.动物和人群研究表明,MCFA的快速氧化率引起较多的能量消耗(EE).大多数动物研究发现,相对于长链脂肪酸(LCFA)来说,MCFA的EE较高,摄入几个月后体重增长相对较少,脂肪存储量也减少.而且,动物和人群试验均证明,与长链甘油三酯(LCT)相比,中链甘油三酯(MCT)具有较强的致饱腹感作用.本文旨在评价描述MCT对EE和饱腹感作用的现有资料数据,并确定其作为治疗人类肥胖制剂的潜在的有效性.MCT导致饱腹感的机制中涉及的激素包括缩胆囊肽、YY肽、抑胃肽、神经紧张素和胰多肽;但确切机制还不清楚.从文献来看,认为MCT可增加能量消耗,用MCT替代膳食中含LCT的脂肪,可很快引起饱腹感,易于控制体重.

  • 中链甘油三酯饮食对神经肽Y及瘦素的作用研究

    作者:耿珊珊;蔡东联;曲丹;何芳;林宁

    目的 观察中链甘油三酯(MCT)对血清和下丘脑瘦素、神经肽Y(NPY)浓度,下丘脑长型瘦素受体(Ob-Rb)、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20只Wistar雄性大鼠,用含30%MCT或长链甘油三酯(LCT)的饲料喂养8周,用ELISA法测定血清和下丘脑瘦素的水平,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外周血和下丘脑NPY的浓度,用real-timeRT-PCR技术测定下丘脑NPY、瘦素受体(Ob-Rb)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 MCT组大鼠体重增长量和体脂含量均小于LCT组(P<0.01),MCT组瘦素脑,血比明显高于LCT组,MCT组大鼠下丘脑ob-Rb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LCT组(P<0.01),下丘脑及血清NPY浓度明显低于LCT组(P<0.01).结论 MCT通过促进Ob-Rb基因表达,抑制NPY合成和分泌.

  • 几种油脂对高脂饲料诱导的C57BL/6J肥胖小鼠脂代谢的影响

    作者:杨帆;张永;徐庆;李瑞生;杨雪艳;刘英华;王觐;于晓明;薛长勇

    目的 观察几种油脂对高脂肪饲料诱导的C57 BL/6J肥胖小鼠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择4~5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75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5只,分别喂饲含2%大豆油、中链甘油三酯(MCT)、花生油、橄榄油和茶油的高脂饲料,喂养12周,观察和比较各组小鼠体重、体脂、饲料消耗量、血脂和脂肪组织脂代谢相关酶以及白色脂肪组织和肝脏病理变化.结果 实验结束时,MCT、花生油、橄榄油及茶油组小鼠的体重、体脂重均显著低于大豆油组(P<0.05).MCT组血清TG、TC、LDL-C和肝脏TG、TC显著低于大豆油组(P<0.05),白色脂肪组织中cAMP、PKA、HSL和ATGL显著高于大豆油组(P<0.05).MCT、橄榄油和茶油组小鼠肝脏未见脂肪浸润,而大豆油和花生油组可见明显的脂肪浸润.结论 与大豆油相比,MCT、花生油、橄榄油及茶油均可降低肥胖小鼠的体重和体脂,MCT还能降低血清TG、TC、LDL-C和促进白色脂肪组织的脂肪动员;在改善血脂方面,橄榄油和茶油的作用没有MCT明显,但与大豆油和花生油相比不会导致明显的脂肪肝.

  • 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的营养支持治疗

    作者:马方;刘鹏举

    目的 探讨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营养支持治疗和综合治疗改善营养状况的方法.方法 对6例临床确诊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发生营养不良的患者给予营养支持治疗为基础的综合治疗.结果 经过充足能量、高蛋白、低脂肪、低纤维、低盐的中链甘油三酯饮食的营养支持治疗后,患者的营养状况有改善的趋势,住院阶段体重平均增加(4.5±1.9)kg,血清白蛋白由(19.8±2.9)g/L升至(32.7±2.2)g/L(P=0.056),血清总蛋白由(41.5±5.9)g/L升至(56.0±7.1)g/L(P=0.08),前白蛋白由(189.7±24.7)mg/L升至(275.3±42.8)mg/L(P=0.26).结论 以充足能量、高蛋白、低脂肪、低纤维、低盐的中链甘油三酯饮食的营养支持治疗为基础的综合治疗方法可能使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患者的营养状况得到改善.

  • 中链甘油三酯医用食品应用指征评价及临床应用现状调查

    作者:李融融;于康

    目的 调查中链甘油三酯(MCT)膳食及其医用食品在住院患者中的应用现状,结合文献证据评价其使用指征,阐明其临床应用的合理指征把握和临床地位.方法 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46例次应用MCT进行膳食营养干预的住院患者情况.结果 MCT医用食品的膳食营养干预在临床实践中尚未广泛应用,但使用例次呈上升趋势,涉及消化科、儿科,呼吸科、普通内科、基本外科等13类病房.37.0%的患者存在营养不良,56.5%的患者存在低白蛋白血症.MCT干预的主要指征包括胃肠功能障碍(21例)与淋巴循环障碍(15例),此外,血脂异常(5例)、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4例)以及难治性癫痫发作(1例)的患者也进行了MCT的营养干预.结论 目前应用MCT干预的基本临床指征与文献证据基本一致,但其目前研究证据及临床应用依然有限,期待更多高质量的大样本临床研究,指导并规范合理的营养干预.

  • 中链甘油三酯干预对2型糖尿病血脂和血浆游离脂肪酸的影响

    作者:孙静;邓斌;凌文华;谭炳炎;陈超刚;马静

    目的 探讨中链甘油三酯(MCT)干预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体重、血脂和血浆游离脂肪酸的影响.方法 以长链甘油三酯(LCT)为对照,将所有T2DM患者分为MCT组、MCT/LCT组和LCT组,在控制总能量和脂肪摄入量的基础上,连续食用100%MCT油、50%MCT油+50%LCT油和100%LCT油12周.在0、6和12周时检测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和载脂蛋白B(ApoB)浓度以及血浆游离脂肪酸浓度.计算体质指数(BMI)、LDL/HDL、ApoA1/ApoB、总游离脂肪酸(TFFA)、长链饱和脂肪酸(LCSFA)和不饱和脂肪酸(USFA)浓度.结果 在6和12周时,MCT和MCT/LCT组的体重和BMI均较LCT组低(P<0.05).在12周时MCT/LCT组的TC水平较LCT组低(P<0.05).与实验前LDL-C水平相比,MCT/LCT组6和12周时的 LDL-C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与6周时LDL-C水平相比,MCT组12周时的LDL-C水平显著下降(P<0.05).12周时LCT组的HDL-C水平较MCT组高(P<0.05).与MCT组相比,LCT组的LCSFA水平在6周时显著升高(P<0.01).3组的TFFA和USFA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在控制总能量和脂肪摄入量的基础上,用MCT取代100%或50%的膳食油脂,患者的BMI和血脂谱得到改善,而血浆游离脂肪酸无明显变化.

  • 中链甘油三酯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作者:邓斌;孙静;凌文华;谭炳炎;马静

    IR指数在3个月时低于基线水平(P=0.021),在1.5个月时MCT/LCT组和MCT组的HOMA-IR指数均低于LET组(P=0.033,P=0.017);MCT/LCT组的QUICKI指数在3个月时高于LET组(P=0.011).3组的β-羟基丁酸水平在1.5和3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7,P=0.453).结论 在控制总能量和脂肪摄入量的基础上,用MCT取代T2DM患者膳食中50%的食用油3个月,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得到改善.

  • 中链脂肪乳剂的临床应用

    作者:昊国豪

    脂肪乳剂是肠外营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静脉输注脂肪乳剂除提供机体代谢所需的能量外,还为机体提供了生物膜和生物活性物质代谢所需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而且可以防止或纠正机体必需脂肪酸的缺乏.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脂肪乳剂是富含长链甘油三酯的脂肪乳剂,其大剂量或长期使用被认为可影响机体网状内皮系统、肝脏等重要脏器的功能.含中链甘油三酯的脂肪乳剂,由于其结构、生化特征,具有氧化快而完全,较少依赖肉毒碱转运等优点,目前已普遍应用于临床营养支持中.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实践均证实,中链脂肪乳剂在危重病人、脏器功能不全、儿科患者等各领域均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同时,中链脂肪乳剂还较少地影响脂蛋白代谢和机体网状内皮系统功能.近年来,新一代的含结构型甘油三酯的脂肪乳剂被认为比物理混合的中伥链脂肪乳剂具有更小毒性、更有效的省氮效应以及不影响机体网状内皮系统功能等优点.

  • 1例小肠淋巴管扩张症的饮食治疗

    作者:刘鹏举;丰丽莉

    小肠淋巴管扩张症是一种相对罕见的疾病,属于蛋白丢失性肠病的一种,其特征为肠腔内黏膜下淋巴系统扩张,淋巴液向肠腔渗漏.主要临床症状有低蛋白血症、水肿、脂肪泻、外周淋巴细胞减少等,其中各种蛋白从胃肠道大量丢失造成的低蛋白血症是本病具特征性的表现.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病因不明,常由先天淋巴管发育不良所致,近年认为与免疫因素有关.肿瘤、感染、外伤及手术等多种原因均可造成继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我科近期收治1例原发小肠淋巴管扩张症患者,经充足热能、高蛋白、低脂肪、少渣、低盐的中链甘油三酯(MCT)饮食治疗,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 119 中链甘油三酯在鼠注射内毒素后肝肠的保护作用

    作者:

  • 中链甘油三酯/α-环糊精分子自组装介导的Pickering乳的形成机制

    作者:刘明群;伍丽;李海燕;殷宪振;胡雄伟;桂双英;张继稳

    以中链甘油三酯(MCT)为油相,α-环糊精(α-CD)为主要辅料制备了MCT乳剂,考察乳剂的形成机制.通过界面张力和接触角的测定,并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高效液相色谱法、微分干涉显微镜和冷冻扫描电镜对MCT/α-CD固体微粒进行表征.通过测定不同含量α-CD的乳剂粒径与沉降体积比,并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乳滴形态,对乳剂的物理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表明,α-CD分子与MCT在油/水界面自组装形成了两亲性超分子,导致油/水界面张力降低;两亲性超分子进而形成固体微粒,并吸附于油/水界面,形成膜结构,使乳剂系统稳定.MCT/α-CD固体微粒的接触角为(46.1±3.4)o,小于90°.乳剂连续相中的α-CD含量越高,油/水界面以及连续相中生成的固体微粒量越多,乳滴粒径越小,连续相的黏度越大.因此,α-CD/MCT/水乳剂是一种O/W型的Pickering乳,乳剂连续相中α-CD含量越高,乳剂的物理稳定性越好.

  • 芒果苷-磷脂复合物的油制剂在大鼠灌胃后的生物利用度

    作者:张杰;孙敏捷;平其能;张灿

    目的:为了研究芒果苷磷脂复合物的口服吸收,制备了芒果苷磷脂复合物及其与不同油混合的油制剂,比较不同油制剂及复合物水混悬液在大鼠灌胃后的生物利用度.方法:制备芒果苷磷脂复合物,采用甲醇和四氢呋喃(1∶1,v/v)溶解芒果苷及磷脂(1∶4,w/w),芒果苷浓度为3 mg·mL-1,在温度40℃条件下搅拌1h,减压旋转蒸干溶剂,真空干燥12h.通过紫外全波长扫描,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分析确证了磷脂复合物的形成,同时对复合物的溶解性和分配系数等理化性质进行了考察.采取大鼠灌胃,不同时间取点HPLC测定血浆中药物浓度,比较复合物分别混悬在水和中链脂肪酸甘油酯中的生物利用度.继而对油的类型和配比进行了筛选,比较了用油酸和不同链长甘油三酯的混合油对芒果苷磷脂复合物在大鼠灌胃后体内生物利用度的影响.结果:芒果苷与磷脂以非共价键结合形成复合物,复合物明显改善了芒果苷在水中及正辛醇中的溶解性能.复合物的油混悬液的生物利用度高于水混悬液.磷脂复合物在油酸中有更好的溶解性能,溶解在油酸和中链甘油三酯中的复合物的药动学参数Cmax为(2391.43 ±711.40)ng·mL-1和AUC0~12b为(466.54±39.41)×103 ng·mL-1 ·min分别是芒果苷复合物水混悬液的5.76和3.17倍.结论:芒果苷复合物与油合用可获得较高的相对生物利用度,这与复合物在油中比在水中有更好的稳定性有关.由于油酸和中链脂肪酸酯增加复合物的溶解并具有促吸收作用,因此复合物在该混合油中有更高的相对生物利用度.

  • 中链甘油三酯对C57BL/6J小鼠棕色脂肪组织的影响

    作者:张永;刘英华;张新胜;于晓明;徐庆;王觐;宫雪;杨雪艳;薛长勇

    目的 观察中链甘油三酯(MCT)对C57BL/6J小鼠棕色脂肪组织的影响.方法 选择4-5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30只,随机分为中链甘油三酯高脂组(MCT),大豆油高脂组(LCT)及普通饲料对照组,每组10只,喂饲15周.观察研究前后各组间小鼠体质量、饲料消耗量及食物功效比、棕色脂肪组织重量差异以及解偶联蛋白-1(UCP1)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研究结束时,MCT高脂组小鼠的体质量、体脂肪量显著低于LCT组(P<0.05),饲料消耗量MCT组和LCT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MCT组棕色脂肪组织重量及UCP1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LCT组.结论 MCT可促进棕色脂肪组织增殖,提高棕色脂肪组织UCP1的表达,增强棕色脂肪组织的产热功能,从而抑制高脂饲料诱发的C57BL/6J小鼠体质量增加和体脂肪积累.

  • 中链甘油三酯对高胆固醇血症小鼠胆固醇逆转运的影响

    作者:张新胜;刘钊;王觐;张永;刘英华;徐庆;于晓明;杨雪艳;薛长勇

    目的 观察中链甘油三酯(medium-chain triglyceride,MCT)对高胆固醇血症小鼠体质量、体脂、血清脂质水平及其体内胆固醇逆转运的影响.方法 建立高胆固醇血症小鼠模型,将30只造模成功小鼠随机分为中链甘油三酯组(MCT组)和长链甘油三酯(long-chain triglyceride,LCT)组,给予含2% MCT和2% LCT高脂高胆固醇饲料喂养3个月后,腹腔注射富含3H胆固醇的RAW264.7巨噬细胞悬液,单笼饲养3d,收集每天粪便,腹主动脉取血,测量体长、肝及附睾脂肪组织.测定血清脂质,用液闪计数仪测定血清、肝及粪便中3H胆固醇放射活性.结果 实验结束时,与LCT组相比,MCT组小鼠空腹体质量、体质量增加量、Lee氏指数、附睾脂肪重量及血清TC水平显著降低(P<0.05);两组血清HDL-C、n-HDL-C和T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LCT组比较,MCT组血清和肝3H胆固醇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同时48 h粪便中3H胆固醇流出量及72 h总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 MCT能够减轻高胆固醇血症小鼠体质量,减少体脂肪积累和改善胆固醇代谢,且能促进体内胆固醇的逆转运.

  • 中链甘油三酯对肥胖小鼠棕色脂肪及其β3肾上腺素能受体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永;刘英华;张新胜;于晓明;徐庆;王觐;宫雪;杨雪艳;薛长勇

    目的 观察中链甘油三酯对肥胖小鼠棕色脂肪中β 3肾上腺素能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 复制高脂肪饲料肥胖小鼠模型,选取成功造模的小鼠30只,随机分为中链甘油三酯高脂组(MCT)和大豆油高脂组(LCT),每组15只,喂饲12周.观察研究前后各组小鼠体质量、体脂肪、血脂、棕色脂肪组织重量的差异以及棕色脂肪组织中β 3肾上腺素能受体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研究结束时,MCT组小鼠的体质量、体脂肪量显著低于LCT组(P<0.05),血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均显著低于LCT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以及HDL-C/LDL-C比值显著高于LCT组.MCT组棕色脂肪组织中环磷酸腺苷(cAMP)、蛋白激酶(PKA)及激素敏感脂酶(HSL)均显著高于LCT组.MCT组棕色脂肪组织重量及β 3肾上腺素能受体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LCT组(P<0.05).结论 MCT可促进棕色脂肪组织增殖及其β3肾上腺素能受体mRNA的表达.

  • 中链甘油三酯对72h睡眠剥夺大鼠的认知能力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作者:马双双;齐阳;王莹;曹翔;蔡东联;黄文

    目的 研究中链甘油三酯对72h连续睡眠剥夺大鼠的认知能力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睡眠组(NC组)、睡眠剥夺组(SD组)、低剂量MCT组(LD组)、中剂量MCT组(MD组)和高剂量MCT组(HD组),用不含MCT的饲料喂养NC组和SD组,用含低、中、高剂量中链甘油三酯的饲料喂养LD组、MD组、HD组.4周后,利用睡眠剥夺箱对大鼠进行睡眠剥夺连续72h后,使用Y型电迷宫来检测大鼠的认知能力,并检测大鼠肝脏中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结果 72h连续睡眠剥夺后,SD组大鼠的迷宫反应正确率显著低于其余各组,SD组与NC组相比,MDA含量增加(P<0.05),GSH-Px和SOD活力下降(P <0.05,P<0.01);LD组和MD组的MDA均显著低于SD组(P <0.05,P<0.01),MD组的GSH-Px活性显著高于SD组(P<0.05).MCT对SOD的活性没有显著作用.结论 72h睡眠剥夺使大鼠的认知能力和抗氧化能力明显下降,而中链甘油三酯能改善睡眠剥夺大鼠的认知能力和抗氧化能力.

  • 中链甘油三酯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作者:齐阳;蔡东联

    中链甘油三酯是指碳原子数在6~10之间的脂肪酸与甘油通过酯化作用而形成的,主要存在于可可油和棕榈油中.在20世纪50年代作为一种易吸收且能量密度高的营养物首次引进用于治疗对一般的长链脂肪吸收不良的患者[1].目前国内外已将MCT作为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中的主要组分之一,用于胆囊纤维化、高脂血症、癫痫症、腹泻和脂肪吸收不良相关疾病的治疗[2].

  • 中链甘油三酯饮食增加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和脂联素的表达

    作者:耿珊珊;蔡东联;曲丹;乔晓萍;王莹

    目的 探讨含中链甘油三酯(medium chain triglycerides,MCT)的高脂饮食对血清和脂肪组织中脂联素、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PPARγ)水平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分别饲喂含MCT和长链甘油三酯(LCT)的高脂饲料,8w后病理检测右侧肾周脂肪细胞的大小.ELISA法检测血清中脂联素、TNF-α、胰岛素的水平.逆转录PCR测定脂肪组织中脂联素、PPAγ mRNA表达水平.结果 MCT组大鼠体脂(BFA)、外周脂肪组织的细胞直径小于LCT组.MCT组的血清脂联素含量高于LCT组,两组间血清TNF-α无显著差异.MCT组外周脂肪组织中脂联素、PPARγ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LCT组.结论 MCT饮食可通过促进PPARγ表达,上调脂联素基因的表达,改善大鼠胰岛素抵抗.

  • 中链甘油三酯与能量代谢

    作者:马双双;蔡东联

    脂肪酸依据其碳链结构的长短被分为短链脂肪酸(≤5碳)、中链脂肪酸(6-12碳)和长链脂肪酸(≥14碳),按其碳链结构中是否有不饱和键及不饱和键的数目又分为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日常饮食中摄入的脂肪酸主要是碳原子数大于12以上的长链脂肪酸,而碳原子数在6-12之间的中链脂肪酸摄入量很少.中链脂肪酸在物理特性、消化吸收、体内代谢等方面和长链脂肪酸有很大不同.

35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