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管内皮功能的评价及其临床价值

    作者:刘欢;刘润冬

    内皮功能障碍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环节,并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还可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导致心血管事件,并且相对于传统的危险因素,其对于未来心血管事件具有附加的预测价值.此外,内皮功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各个阶段,从起始到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并发症都起关键作用,并且在各个阶段都具有可逆性,内皮功能检查可揭示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改变之一,其指导的治疗在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实践中有效可行,将内皮功能检查引入临床实践能够创新个体化心血管医疗.因此,应用确定有效的方法来评估内皮功能以监测血管健康及评估预后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许多方法用于评估内皮功能障碍的程度,应用药理学和/或生理刺激一氧化氮和其他来自于血管内皮细胞的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包括有创性的检查比如冠状动脉内注入乙酰胆碱、无创性的检查比如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和外周动脉张力检测以及生物标志物检查.

  • 生物标志物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预后的预测意义

    作者:郭君君(综述);郑宏超;曹阳(审校)

    过去的几十年,在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面获得了巨大的进步,其中生物标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术后管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现综述近十年的报道,聚焦于预后相关生物标志物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后,短、长期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

  • 生长分化因子15与心力衰竭的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崔圆;孙宏超;侯维娜;金大鹏

    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其相关生物标志物研究已受到广泛关注.随着对生长分化因子15病理生理学的研究,发现其与心力衰竭密切相关.现通过对生长分化因子15生物学特性、在心力衰竭中的作用机制及与心力衰竭诊断、治疗、预后等相关性方面进行综述,进一步了解其可能作为新的生物标志物,对临床工作有一定指导作用.

  • 心肾综合征的临床挑战

    作者:吴光哲;王岩;贾建华

    近年来心肾疾病之间的关系引起了广泛关注,慢性肾脏病与心血管病两者有共同的发病因素、互为危险因素.心肾综合征(CRS)是指心脏或肾脏功能不全时相互影响、相互加重导致心肾功能急剧恶化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尽管目前在CRS研究中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对CRS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现有的一些治疗效果不理想,尚未形成共识.因此,还需进一步加强CRS病理生理学机制研究,确定靶向治疗策略,从而阻断心-肾恶性循环.

  • 缺血修饰白蛋白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李志远;杨曙光

    缺血修饰白蛋白(ischemia modified albumin,IMA)是近年来发现的新的心肌缺血标志物,具有极高的敏感性,能在心肌缺血的早期阶段检出,有助于心肌缺血的诊断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危险分层.现简要介绍近年来IMA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 炎症标志物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性

    作者:李乐亮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系统性疾病,主要影响人体的大、中动脉.同时其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因炎症反应产生的一些生物标志物,如C反应蛋白和白介素-6等可作为心血管终点事件的可靠预测指标.既往的一些临床研究多为探索炎症标志物与亚临床的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然而,炎症标志物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之间的关联尚不可知.现综述炎症生物标志物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 血清生物标志物鉴别肺部感染性及非感染性疾病的价值评估

    作者:瞿介明;Hanssa Summah

    对临床上一个拟诊肺部感染的患者,临床医生通常依据症状、白细胞总数和分类计数,以及胸部影像学检查作出诊断,以期尽早开始治疗,此时抗生素的选择只能是经验性的,等治疗后随访观察胸片上的浸润影有无吸收才能确定此浸润影是否为感染性的.

  • FXYD6在肝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陈雄飞;周宁新;张红红

    目的 检测FXYD6蛋白在肝门胆管癌及相应癌旁远端正常胆管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酶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SABC)法检测58例肝门胆管癌和30例远端正常胆管组织中FXYD6蛋白的表达,分析FXYD6蛋白表达与肝门胆管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FXYD6蛋白在肝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在癌旁远端正常肝门胆管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5.9%(44/58)比33.3% (10/30),x2=15.084,P=0.000].FXYD6蛋白在高、中分化肝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在低分化肝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85.4% (35/41)比52.9% (9/17),x2=5.243,P=0.022],而FXYD6蛋白表达与肝门胆管癌患者的性别(x2=0.000,P=1.000)、年龄(x2=1.248,P=0.264)、T分期(x2=0.466,P=0.495)、淋巴结转移(x2=0.357,P=0.550)、病理分期(x2=0.005,P=0.944)及神经浸润(x2=3.016,P=0.082)均无关.结论 FXYD6在肝门胆管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与其分化程度有关,其可能作为肝门胆管癌的一种新型肿瘤生物标志物.

  • microRNA在急性胰腺炎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高磊;黄野;陈亚峰;李红昌;奉典旭

    目的 总结microRNA在急性胰腺炎中的研究进展.方法 通过阅读近几年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对近年来microRNA在急性胰腺炎中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近几年的研究发现,microRNA可以作为急性胰腺炎的生物标志物,以预测并且判定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发展、并发症发生等,还可以调控急性胰腺炎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在调控急性胰腺炎的炎症发展、并发症发生等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可以作为急性胰腺炎的治疗靶点.结论 microRNA在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研究microRNA在急性胰腺炎中的机制对于急性胰腺炎的治疗、预防等有一定的帮助.

  • 直肠黏膜多胺和前列腺素E2水平对DFMO和舒林酸预防大肠腺癌的效果预测

    作者:陈莹

    抑制多胺和前列腺素E2( PG E2)的合成可降低行息肉切除术患者中70%患大肠腺瘤(CRA)的风险.国外有研究者进行了相关研究,该研究的重点是二氟甲基鸟氨酸(DFMO)与舒林酸联合应用对生物标志物的影响以及是否可加强疗效.研究对象为267例参与使用DFMO联合舒林酸预防性的化疗患者,分析其直肠黏膜的多胺和PGE2水平以及患CRA的风险.

  •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作者:谢勇;李东泽;李芳卉;逯光文;曹钰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1,FGF21)是一种多效应的内分泌因子,主要在肝脏和脂肪组织中分泌,具有降脂、抗炎、抗氧化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近年来发现,FGF21在心血管疾病中能够诱导保护作用,心血管疾病患者血浆中FGF21水平升高,可作为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生物标志物,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治疗靶点.故本文将对FGF21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 ADAMTS-9对急性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研究

    作者:范康钧;何谦;古君;张洪伟;梁怀民;杨鹏;张尔永;胡佳

    目的 探讨Ⅰ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9 (ADAMTS-9)在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急性胸背部疼痛发作24 h内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就诊的328例患者,按照血管CT造影结果是否为AAD分为AAD组[172例,其中男107例、女65例,年龄(50.4±13.1)岁]和对照组[156例,其中男89例、女67例,年龄(54.9±14.7)岁],所有患者入院时采集外周静脉血,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ADAMTS-9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 除血压及D-二聚体水平外,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病史、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色素等指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AD组患者ADAMTS-9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249.4±186.8) ng/ml vs.(78.2±48.6) ng/ml,t=11.107,P<0.001)].ROC曲线显示,ADAMTS-9诊断AAD的佳临界值为156.7 ng/ml,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42和0.628.结论 ADAMTS-9可能成为筛查和诊断AAD的一种生物标志物.

  • 卵巢癌化疗耐药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林贵玲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死亡的首要原因.化疗结合肿瘤细胞减灭术是治疗卵巢癌的主要方式.化疗耐药是导致卵巢癌致死率上升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需要预测卵巢癌患者是否能从化疗中获益或是耐药的分子标志物,根据化疗耐药的靶点可将卵巢癌化疗耐药生物标志物分为:DNA修复因子与有丝分裂调节因子、信号传导与转录因子、MicroRNA、细胞因子和肿瘤干细胞.寻找预测化疗耐药的标志物有助于初步筛选出化疗敏感及化疗耐药人群、提高患者治疗疗效和减少不必要的经济付出.本文就近几年的卵巢癌化疗耐药标志物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有助于卵巢癌化疗敏感及耐药人群的鉴别,也便于卵巢癌个体化治疗的开展.

  • 血清MicroRNA-320c表达对食管鳞癌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

    作者:马箐;丁元杰;马山蕊;李新庆;刘芬;魏文强

    目的:探讨microRNA-320c (miR-320c)与食管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评价其作为食管鳞癌标志物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实时定量RT-PCR技术检测食管鳞癌患者和对照组血清中miR-320c的表达水平.结合研究对象危险因素调查资料与临床病历资料,应用协方差分析,探讨血清miR-320c在食管癌患者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表达及其与食管鳞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及ROC曲线进行多变量(多项测量指标)观察值的ROC曲线分析,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食管鳞癌患者血清中miR-320c的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08);不同肿瘤TNM分期患者血清miR-320c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793);不同肿瘤分化程度患者血清miR-320c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4);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6(95% CI:0.799~0.912).当临界值取0.642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1.9%和87.2%.结论:miRNA-320c在食管鳞癌患者血清中高表达,可能成为食管鳞癌辅助诊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 CTLA-4、PD-1和PD-L1在小细胞肺癌外周血中的分布及临床意义

    作者:李慧;刘岩;柳影;柳菁菁;赵丹丹;王莹;程颖

    背景与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索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cytotoxic T lymphocyte associated anti-gen-4,CTLA-4)、程序坏死因子(programmed death 1,PD-1)和程序坏死因子配体(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在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患者外周血中的分布情况,探索其免疫作用机制并评估其作为生物标志物的临床价值.方法 招募290例SCLC患者及60例健康志愿者,收集治疗前和治疗2nd周期末SCLC患者EDTA抗凝血2 mL.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TLA-4、PD-1和PD-L1在外周血CD3、CD4、CD8及CD25的分布,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采用细胞免疫化学法和流式细胞法检测PD-L1在SCLC细胞系H446中的表达.结果 SCLC患者外周血中CTLA-4+细胞和PD-1+细胞水平分别为(1.56±1.24)%和(8.07±3.97)%、CTLA-4在CD3细胞和CD4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分别为(4.87±5.18)%和(3.85±2.60)%,均低于PD-1在CD3+或CD4+细胞中的表达(26.63±9.04)%和(20.79±9.4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SCLC中CD4+CD25+CTLA-4+细胞水平明显升高(1.91±1.27)%vs(7.09±5.09)%,P<0.001;PD-1+(CD8+)细胞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分别为(22.56±4.21)%vs(11.47±5.85)%,P<0.001.CD4+CD25+CTLA-4+细胞或CD8+PD-1+细胞水平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状况、临床分期以及是否转移等因素无关(P>0.05).化疗两周期末CD4+CD25+CTLA-4+和CD8+PD-1+细胞的水平对比化疗前明显下降,分别为(5.11±2.60)%vs(6.94±4.91)%;(8.74±3.39)%vs(11.48±5.91)%,P值均<0.000,1,但与无疾病进展生存和总生存无显著相关性.PD-L1高表达于SCLC细胞系H446中并定位在细胞膜和细胞浆,但在外周血中未见表达.结论 本研究首次证实SCLC外周血中CTLA4高表达于调节性T细胞中,而PD-1低表达于效应性T细胞,该结果为揭示SCLC免疫监测点免疫逃逸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可能作为一种新的无创性且可实时监测的生物标志物.

  • 肺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姚珂;余祖滨;闵家新;张国强

    目的研究肺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探讨其作为肺癌诊断和预后评价指标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telomeric repeat amplification protocal,TRAP)-PCR-ELISA方法检测48例肺癌手术切除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中端粒酶的活性,并以42例肺部良性病变组织作为对照.结果 48例肺癌组织中端粒酶阳性率为87.5%(42/48), 癌旁组织为8.3%(4/48),42例肺部良性病变组织中未检出端粒酶阳性.肺癌组织端粒酶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χ2=13.029,P<0.01)及良性病变组织(χ2=14.016,P<0.01).端粒酶活性随细胞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不同组织学类型间端粒酶活性无显著性差异,伴淋巴结转移肺癌组织中端粒酶阳性率明显高于不伴淋巴结转移组(93.5%比76.4%,χ2=63.511,P<0.01).结论端粒酶的激活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端粒酶可作为肺癌辅助诊断、预后判断的标志物之一,并为肺癌的基因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基于蛋白质组学的肺癌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作者:谢辉;陈振岗;王广舜

    蛋白组学技术可以应用于癌症研究来检测差异蛋白质表达以发现癌症生物标志物。肺癌的生物标志物在肺癌早期诊断、指导治疗和预后监测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因此,迫切需要确定新的早期诊断和预后指标以开辟新的治疗途径。本文简要介绍了基于蛋白质组学的肺癌生物标志物的新研究报告。他包括作为诊断、预后和预测性的生物标志物,以及基于近发表文献的基础上和我们所做的相关工作的总结。

  • 肺癌与TTF-1分子标志物研究进展

    作者:葛晓晓;姜丽岩

    肺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多数的肺癌患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中位生存期为1年左右,5年生存率不足16%,预后极差。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涉及致癌过程中新的生物因子的潜在作用。近研究表明,甲状腺转录因子(thyroid transcription factor-1, TTF-1)是肺癌的一种特异性的谱系生存癌基因。在肿瘤进展过程中,TTF-1的生物学活性和临床功能表现出相反的作用。在此,本文总结了TTF-1在肺癌的发生、发展、诊断及预后方面的作用,以期为TTF-1作为肺癌新型生物标记物的作用提供见解。

  • ERCC1、RRM1和TS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培;康晓征;陈克能

    肺癌为临床常见恶性肿瘤,2014年肺癌约占所有恶性肿瘤死亡率的1/4,约占所有新发肿瘤的14%[1],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约80%[2]。目前临床对NSCLC广泛采纳以解剖为基础的TNM(tumor-node-metastasis)分期及组织病理学作为治疗及预后判断的标准,但近年来出现许多指导NSCLC治疗策略的新观念,典型例子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突变与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kinase inhibitor, TKI)治疗, ALK基因重排与克唑替尼治疗的故事等。此外生物标志物对肺癌的经典治疗--化疗疗效的预测研究也不断被报道,如目前认为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1, ERCC1)、核苷酸还原酶M1(ribonucleotide reductase subunit 1, RRM1)、胸苷酸合成酶(thymidylate synthase, TS)表达水平与NSCLC治疗与预后密切相关,其中ERCC1与肺癌铂类治疗耐药及预后相关,RRM1与吉西他滨治疗耐药及预后相关,TS与培美曲塞耐药及预后相关。2009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NCCN)推荐ERCC1和RRM1蛋白表达与EGFR基因突变一起,作为评估肺癌化疗后预后与预测治疗的标记物。本文就 ERCC1、RRM1及TS在NSCLC中的意义尤其是生存意义做一简要综述。

  • miRNAs作为癌症预测和预后标志物的巨大潜能

    作者:南娟

    "因为不同癌症疗法对不同亚型患者有效,所以急需新型预测和预后标志物来提高癌症患者的疗效."miRNAs作为细胞通路的重要调控因子,在癌变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近研究已鉴定出许多潜在癌症标志物的miRNAs,部分miRNAs起癌基因、抑癌基因或转移调节因子的作用.因为不同癌症疗法对不同亚型患者有效,所以急需新型预测和预后标志物来提高癌症患者的疗效[1].

1914 条记录 88/96 页 « 12...85868788899091...959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