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桂枝汤对发热及低温大鼠下丘脑PGE2含量及COX活性的影响

    作者:齐云;李沧海;郭淑英;周军;霍海如;姜廷良

    目的与方法:采用放免法及下丘脑中PGE2含量及COX活性进行同步检测,以期探明桂枝汤对体温双向调节作用与下丘脑组织中PGE2含量及COX活性的关系.结果:在酵母诱导发热大鼠中,桂枝汤对大鼠体温升高有显著的降低作用,在安痛定诱致的低体温大鼠中,桂枝汤对大鼠体温降低有显著的回升作用,给药后体温及体温变化差值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表明桂枝汤可使高、低体温动物分别向正常水平方向进行调节.在对不同体温状态大鼠发挥解热或抗低温作用的同时,桂枝汤对酶母诱导发热大鼠下丘脑中异常增高的PGE2含量有显著的降低作用,而对安痛定诱致的低体温大鼠下丘脑中异常降低的PGE2含量又有显著升高的作用.但桂枝汤对两种模型大鼠下丘脑细胞中COX活性影响不明显.结论:桂枝汤双向调节体温的作用机理可能部分是通过影响下丘脑组织中PGE2含量来实现的.但PGE2含量增减不依赖于下丘脑细胞中的COX,由于COX是PGE2生成中重要的限速酶,因此我们认为下丘脑中刺激体温变化的PGE2,来自自分泌(下丘脑细胞自身合成后分泌至胞外,再刺激分泌细胞)的可能性相对较小.

  • 用于禽流感H5、H9亚型同步检测的压电免疫传感器阵列的研制

    作者:刘毅新;王弘;刘仲明;孙远明

    目的:研制禽流感H5、H9亚型同步检测的压电免疫蛋白芯片.方法:采用聚乙烯亚胺(PEI)粘附、戊二醛(Glu)交联的方法,将禽流感H5、H9抗原固定于石英晶体的金电极表面.探讨了抗原的佳固定条件,研究了压电蛋白芯片对阳性、阴性标准血清的响应情况.结果:该芯片用于检测浓度范围分别为0.123 mg/mL~0.615 mg/mL、0.123 mg/mL~1.23 mg/mL的禽流感H5、H9标准血清时,呈较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585、0.9854.结论:阳性标准血清的响应值与阴性标准血清的噪声值之比大于2,可用于定性定量检测.

  • 慢性胃病患者临床症状与胃运动功能的关系:胃肌电活动和腔内压力变化的同步分析

    作者:张兵;张万岱

    目的从胃运动功能的角度探讨胃器质性疾病患者各种临床症状的产生机制,以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胃窦内同步记录胃肌电活动和腔内压力变化的方法,研究了45例慢性胃病(含慢性胃炎和胃溃疡)患者有关临床症状与胃运动功能的关系.结果慢性胃病患者中常见胃肌电节律紊乱(以快速型为主)和肌电-压力脱偶联现象;呕吐和反酸分别与慢波节律紊乱和压力波频率减少有关;嗳气、腹鸣均与平均压力波幅值及3种不同形态压力波的平均幅值的增高有关;恶心与平台型波平均幅值的下降有关.结论提示上消化道症状的产生与胃肌电节律异常及胃平滑肌收缩功能均有关系,且不同的症状可能以不同的胃运动功能改变为基础.

  • 结核抗体、癌胚抗原对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价值的探讨

    作者:梁绍林

    胸腔积液是临床常见病,结核和恶性肿瘤是引起胸腔积液常见的原因.有时二者鉴别有一定困难.为探讨结核抗体、癌胚抗原对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价值,我们对胸腔积液患者常规同步检测胸水和血清中结核抗体,癌胚抗原,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 实时荧光PCR同时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0157:H7

    作者:吴海娟;扈庆华;李庆阁;石晓路;兰全学;刘涛;林一曼

    目的 建立改良分子信标一双重实时荧光PCR同时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O157:H7,应用于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快速诊断.方法 根据GeneBank公布的金黄色葡萄球菌nuc基因序列和大肠杆菌O157:H7rfbE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和改良分子信标探针,建立改良分子信标一双重实时PCR检测体系.结果 双重荧光PCR反应体系检测15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和27株大肠杆菌O157:H7,均出现特异的荧光信号,两种细菌检测互不干扰.对8762份大便、食品等标本进行检测,315份标本金黄色葡萄球菌实时荧光PCR阳性.其中286份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阳性;31份标本大肠杆菌O157:H7实时荧光PCR阳性.其中26份大肠杆菌O157:H7培养阳性.从样品处理到检测结果仅需要时间2h~1d.结论 改良分子信标一多重实时荧光PCR检测体系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O157:H7食物中毒的快速诊断和肠道传染病的初筛,为食源性疾病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新的检测手段.

  • 登革病毒和基孔肯雅病毒检测技术进展

    作者:王共飞;程周祥;王毅;史永林

    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和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 fever,CHIKV)都是虫媒病毒,具有相同的传播媒介、流行区域和季节分布.这两种病毒还会造成几乎相同的临床表现,特别是在感染的初始阶段,两者无任何可以鉴别的临床特征.而这两种病毒感染的治疗和临床管理策略是截然不同的,因此早期准确诊断是必要的.正确的诊断对于疾病监测、疫情控制、疫苗研究和药物开发非常重要.目前的检测技术,目标是检测病毒,病毒成分(抗原或核酸),或宿主的免疫产生的抗体.本文主要描述登革病毒和基孔肯雅病毒检测技术的概况,以及两者诊断技术上的研究进展.

  • 量子点-磁微粒技术同步检测输血后肝炎的体系建立及初步应用

    作者:李蒙;刘琳琳;邓莉萍;蒲晓允

    目的 结合量子点-磁微粒(QD-MMS)技术,建立针对HBV及HCV的多抗原同步快速检测体系.方法 以碳二亚胺交联法活化QD-MMS以夹心法检测抗原.在分别建立HBV与HCV抗原检测方法的基础上整合优化体系,对188份随机临床标本进行同步检测,结果与聚合酶链反应(PCR)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方法比较.结果 QD-MMS同步检测体系检测范围为HbsAb 2 ng/mL~10 μg/mL、HCcAg 5 ng/mL~5 μg/mL,40 min内完成同步检测.与ELISA方法比较灵敏度及特异性无差异,符合率分别为95.8%、98.4%.与TP、HAV阳性标本无交叉反应.试剂于4 ℃保存4周后使用,与新配制试剂检测结果无差异.结合目标抗原后的复合物标本,经4 ℃放置4周后荧光强度无明显衰减.长放置8周后仍可检出荧光.结论 建立了对HBsAg和HCcAg的同步检测体系,采用图像分析软件解析荧光强度值可达到半定量检测效果.检测时间同步缩短到了40 min左右,提高了检测效率,操作简便快速,检测成本低,所需样本量少,特异度较好,能初步满足多抗原同步检测的需求,为同步检测更多病原体抗原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 量子点标记技术同步检测抗弓形虫IgG和IgM抗体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玲;刘琳琳;白晓;罗慧琴;李蒙;蒲晓允

    目的 建立抗弓形虫(TOX)IgG和IgM抗体同步检测体系.方法 分别用不同发射波长的量子点标记羊抗人IgG、羊抗人IgM作为检测抗体,以免疫磁珠作为固相载体,建立抗弓形虫IgG和IgM抗体同步检测体系,并对该检测体系进行了优化;同时检测280份临床血清标本,并与进口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试剂盒进行方法学比较.结果 TOX抗原的适固化浓度为50 μg/mL,固化效率在35%~55%之间.抗TOX IgG、IgM抗体检测结果与进口ELISA试剂盒相比符合率分别为96.4%,97.1%,本体系同时检测两种抗体的阳性检测率达8.2%.结论 成功建立了抗TOX IgG和IgM抗体同步检测体系,该体系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具有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HBV前S1抗原与HBV 5项标志物同步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曾若婉;曹霜

    目的 观察HBV前S1抗原在乙型肝炎HBV标志物各种模式中的表达,分析前S1抗原与其他HBV血清标志物的关系,以评价同步检测的临床意义.探讨前S1抗原对病毒性乙型肝炎诊断、治疗和预后的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8 400份人血清标本HBV前S1抗原和HBV 5项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以乙型肝炎5项标志物模式进行分组,比较不同血清模式HBV感染者前S1抗原的阳性率.结果 前S1抗原在大三阳和HBsAg(+)、HBeAg(+)模式及HBsAg(+)、HBeAg(+)、抗-HBe(+)、抗-HBc(+)模式的阳性率显著增高,分别为87.42%、90.00%、83.33%.前S1抗原与HBeAg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二者相符率为87.43%,HBeAg阳性模式各组的前S1抗原阳性率与HBeAg(-)各组比较,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1).结论 检测HBV前S1抗原可以完善和补充HBV血清标志物的检测.比HBeAg能更好地反映HBV的复制状态和传染性,与乙型肝炎两对半联合检测,在乙型肝炎诊断、治疗及疗效考核中将互为补充,更加完善.

  • 基因芯片检测难治性癫痫相关基因的表达

    作者:文世全;王学峰;晏勇

    基因芯片是近年来开始在国内使用的新技术,它将成千上万种人类已知基因按序排列在专门的膜或玻片上,利于已开发的计算机软件进行扫描,可同步检测数百种基因的表达,是研究多基因机制疾病为理想的工具之一.耐药性癫痫占整个癫痫的20%~30%,其产生耐药的原因可能与多种基因机制有关,提示这种耐药的基因机制,可改善难治性癫痫患者的治疗,为此,我们利用基因芯片对耐药和非耐药癫痫鼠的基因表达进行了研究.

  • 同步检测两种输血传播病原体的蛋白微阵列的研究

    作者:黄敏;张敏丽;蒲晓允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多元蛋白微阵列的免疫检测方法,用于筛查人血清中艾滋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方法 将HIV/HCV抗原喷印到活化的玻片表面,抗原与活化基团共价结合后与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反应,用激光芯片扫描系统对蛋白微阵列进行扫描成像.所获得的图像用软件进行分析,并自动判定并生成待测样本的定性结果.结果 蛋白微阵列法检测HIV、HCV两种定值血清检测限分别为:12ng/ml、5ng/ml.运用该系统检测HIV、HCV两种抗体参比品,各检测项目的符合率分别为87.5%、93.75%.结论 多元蛋白微阵列法特异性强,灵敏度、准确度、精密度较高,具有应用和推广价值.

  • 乙肝、艾滋病、梅毒同步检测方案分析与探讨

    作者:李怀祥;唐朝贵

    [目的]探索乙肝、艾滋病、梅毒同步快速检测方案.[方法]采用多功能悬浮点阵法和ELISA法对发廊、车站、KTV等场所的暗娼及卖淫人员进行人末梢血艾滋病、梅毒、乙肝抗体检测,并引导梅毒阳性者到相关门诊进行TPPA和TRUST复查,分析检测结果.[结果]21家发廊、KTV等地点的共58名卖淫人员接受检测,其中多功能悬浮点阵法检测结果,乙肝抗体阳性者6例,阳性率10.3%,HIV阳性1例,阳性率1.7%,梅毒阳性者11例,阳性率为18.9%.ELLSA法检测结果,乙肝阳性者6例,阳性率10.3%,HIV阳性1例,阳性率1.7%,梅毒阳性者11例,阳性率为18.9%.梅毒阳性者TPPA和TRUST复查结果与上述检测结果相符.[结论]多功能悬浮点阵法以其快速、准确、高效的检测特点可以用于乙肝、艾滋病、梅毒等疾病的检测,检测结果可信,值得推广.

  • 用于禽流感同步检测的压电免疫传感器阵列的研制

    作者:刘毅新;刘仲明;王弘;孙远明

    目的 制作用于禽流感检测的四通道压电蛋白芯片.方法 采用聚乙烯亚胺(PEI)粘附、戊二醛(Glu)交联法,将禽流感H5、H7、H9、HI抗原分别固定于石英晶体的银电极表面.结果 得到了抗原的佳固定条件和压电蛋白芯片对阳性、阴性标准血清的响应情况.结论 该传感器对阳性标准血清的响应值与阴性标准血清的噪声值之比大于2,可用于定性定量检测.

  • 免疫球蛋白、补体与ENA多肽抗体联合检测在结缔组织病诊治中的价值

    作者:朱根忠;吴建明

    我们对76例各种结缔组织病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C3、C4及ENA多肽抗体进行了同步检测,并做了400例正常人群IgA、IgG、IM及补体C3、C4水平的调查,旨在探讨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的变化与ENA多肽抗体联合检测的结果,在结缔组织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疗效观察中的价值.

  • 应用左右心功能同步检测早期诊断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作者:王淑琴;王悦岩;李雪梅

    以往慢性肺心病的诊断依赖于患者有多年的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等慢性胸肺疾病的病史;心电图及X线胸片显示右心房、右心室肥厚征象乃致于临床出现右心衰竭的征象,方能确定、诊断.但实际上,上述症状、体征及检查所见已不是慢性肺心病的早期表现.就病理、生理改变而言,已进入疾病的中晚期.如能早期诊断,对疾病的早期治疗,将起到积极作用.

  • 胃癌患者红细胞CD35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作者:于红娟;马兴铭;江秀娟;阙燕

    红细胞表达多种免疫相关分子,具有识别、粘附、浓缩抗原和清除免疫复合物的能力,具有代表性的是CD35,即C3b受体(CR1),它反映了红细胞免疫功能,同时红细胞又具有免疫调节功能,与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一起构成了机体完整的免疫体系[1].本实验同步检测胃癌患者红细胞CD35、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比值),反映胃癌患者的免疫状态,并对其相关性作了分析.

  • 应用PCR技术同步检测动物产品中的4种致病菌

    作者:蒋鲁岩;陈光哲;段宏安;蔡宝亮;秦敏;张常印

    本研究根据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大肠杆菌O157:H7及空肠弯曲菌的不同培养特性,将单一PCR及复合PCR的方法相结合,设计合成了4种针对性的引物,通过检测4种菌不同的特异性基因片段,建立了一种同步检测的PCR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的特点.对95份实物样品检测,结果与经典方法一致,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PCR 同步检测 致病菌
  • 长距离等电聚焦一次性同步检测人类补体C6及C8A的多态性

    作者:张林;辛军平;李荣华;裴黎;陈国弟

    人类补体成分(C6)的多态性是由Hobart等人[1]首先发现,该多态性在欧洲群体中受控于两个共显性基因,C6*A和C6*B,而在亚洲群体中,Tokunaga[2]及Washio等人[3]发现C6的多态性除了受控于C6*A和C6*B两个基因外,还受控于C6*B2基因,根据我们对中国成都地区汉族群体调查的资料[4]表明,中国群体C6.的多态性也是由三个共显性等位基因控制,再次证明了C6*B2基因是亚洲黄种人特有的基因.

78 条记录 4/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