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河南省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监测研究

    作者:张锦;夏胜利;马宏

    目的为了解河南省E.coli O157:H7感染性腹泻的分布特征、临床特点以及在家畜、家禽中的带菌状况和食物污染程度.方法采用O157特异性筛查方法进行病原体分离培养,应用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技术进行病人、家畜、家禽的病原菌分离、培养、毒素因子测定.结果2000-2002年从3 840份标本中检出E.coli O157:H7 220株,其中77株具有毒素基因;显示有5个毒素因子组合型.结论病例有明显的时间、职业分布,发病以60岁以上年龄组为主.佳采样时间应在感染后5天内.E.coli O157:H7感染性腹泻的发病与家畜家禽的带菌呈正相关.

  • 大肠杆菌O157菌株的噬菌体分型研究

    作者:卢珊;李新军;徐建国

    目的探讨O157菌株噬菌体分型在细菌分型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应用6株大肠杆菌分型噬菌体对30株O157菌株进行噬菌体裂解实验,通过其裂解模式进行噬菌体分型.结果菌株进行亚分型时噬菌体分型能较好地体现出菌株的地域特征,同一fliC型别的菌株,可以具有不同的噬菌体裂解模式,不同fliC型别的菌株,可以具有相同的噬菌体裂解模式.结论fliC型别与噬菌体分型可以互相补充.为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控制提供有力的病原学证据.

  • 胶体金标记免疫层析法检测大肠杆菌O157

    作者:刁琳琪;王伟;徐建国;廖兴广;王芸

    目的 应用抗大肠杆菌O157(E.coli O157)单克隆抗体,制备一种简便快速的胶体金标记免疫层析(GICA)条用于检测标本中E.coli O157.方法 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颗粒,标记抗E.coli O157单克隆抗体,以硝酸纤维膜作为抗E.coli O157单克隆抗体的包被载体,制成GICA检测条.标本中E.coli O157与检测条上金标记抗体(Au-Ab)结合后,利用硝酸纤维膜的层析作用移动,与膜上的固相抗体结合形成可见的红色条带.结果 GICA检测条灵敏度可达105 cfu/ml.用GICA检测了1750份不同食品和人畜粪便标本中E.coli O157,GICA检测条阳性份数43份,后经分离培养检出29株大肠杆菌O157;另14份标本经鉴定,其中12份标本可疑为弗劳地枸橼酸杆菌.结论 GICA条检测标本的E.coli O157,特异性较高,不需任何仪器设备,较简便快速,易于判断结果,故可对标本进行快速筛查,适合各级疾控中心和临床检验部门使用.

  • 大肠杆菌O157多克隆抗体及食品中双抗ELISA测定方法的研究

    作者:赵志晶;刘秀梅

    本研究获得了抗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多克隆抗体,建立了一种适宜食品样品检测的双抗ELISA检测方法.该方法对纯培养菌液检出限为103~104cfu/ml;只对O157菌株有特异性反应,对非O157菌株无交叉反应;经过增菌,鸡肉与牛奶染菌样品中的大肠杆菌O157的检出限均为0.1 cfu/g(cfu/ml).

  • 大肠杆菌O157胶体金免疫层析快速筛查方法的建立

    作者:王静;陈维娜;胡孔新;李伟;闫中强;周蕾;姚李四;牛春莉

    目的建立一种大肠杆菌O157的胶体金免疫层析快速筛查方法.方法利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大肠杆菌O157,对该法进行敏感性、特异性和食品样品的适用性分析.结果该法能在15分钟内完成检测,检测不同的肠杆菌科细菌(非O157型大肠杆菌、沙门菌、志贺菌、变形杆菌、柠檬酸杆菌、肠杆菌、沙雷菌、耶尔森菌)、葡萄球菌、李斯特菌、气单胞菌、弧菌等共24种30株常见细菌,未发现有交叉反应,显示该法特异性良好.检测大肠杆菌O157的低检出浓度为1×105cfu/ml.方法适用于奶粉、面粉、淀粉、咖啡粉、饼干、蛋糕、果冻、燕窝和果汁等食品样品的检测.结论新建立的大肠杆菌O157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简便、快速,特异性和灵敏度较好,适用于现场样品的快速筛查.

  • 四川省大肠杆菌O157:H7分子流行病学、耐药性及对消毒剂抗性研究

    作者:张本;刘衡川;张朝武;栾荣生;涂国平;李福平

    目的研究从四川省分离的大肠杆菌O157:H7菌株流行病学特征.方法用多重PCR测定67株大肠杆菌O157:H7的slt、eaeA、hly毒力基因;对不同来源的大肠杆菌O157:H7进行质粒和PFGE分型;测定67株大肠杆菌O157:H7的耐药性和对消毒剂的抗力.结果62.7%的株茵(42/67)携带有毒力基因,毒力图谱类型主要为slt1+slt2+eaeA+hly.67株菌共有6种质粒谱型和7种PFGE谱型.64.2%(43/67)的菌株分别对7种不同的抗生素耐药,其中有23、35、34株茵分别对氨苄青霉素、四环素和SMZ耐药.不同来源的大肠杆菌O157:H7抗性谱不同,80.6%(54/67)的菌株对酒精和季铵盐产生了抗性,所有菌株对洗必泰敏感.结论四川省不同来源的大肠杆菌O157:H7带毒率相似,但毒力基因谱型不完全相同.细菌有较高的耐药性.菌株对常用消毒剂有很高的抗性,在消毒灭菌时需要用较大剂量的消毒剂才能将其杀灭.不同来源的大肠杆菌O157:H7耐药性、质粒和PFGE谱型有一定的相似性,提示茵株可能在人、动物、食品以及外环境之间相互传播并存在流行的可能.

  • 豆类及其制品中大肠杆菌O157和O104的双重real-time PCR检测方法

    作者:赵晓美;赵贵明;王娉;陈颖;焦彦朝;罗阿东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检测豆类及其制品中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O104的双重real-time PCR方法.方法 分别选取大肠杆菌O157的特异性基因rfbE和大肠杆菌O104的特异性基因wzy作为靶基因,设计相应的特异性引物探针,建立双重real-time PCR反应体系,并对反应体系及引物浓度等反应条件进行优化.结果 终确定反应体系为:以大肠杆菌O157、大肠杆菌O104菌株的DNA按照1∶3比例混合作为模板,模板DNA 2 μL,Master Mix 12.5 μL,上游引物(10 μmol/L)各1μL,下游引物(10 μmol/L)各1μL,探针(10 μmol/L)各0.5 μL,灭菌水补齐至25 μL.实现了同一次处理样品在同一反应体系中同时检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两种血清型,检测灵敏度的下限可达102CFU/mL(g).结论 该方法特异性好,对其他常见病原菌无扩增,灵敏度高、快速、简便,为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提供了理想手段.

  •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的实验室分离与鉴定方法

    作者:丁红雷;毛旭虎;王豪举;邹全明

    大肠杆菌O157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病原菌.对该菌进行分离鉴定,继而进行进一步分子水平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该菌的目前常用的实验室分离鉴定方法,如平板分离、免疫磁珠分离、聚合酶链式反应等进行了综述,并对各种分离鉴定的方法进行了比较.

  • 上转磷光免疫层析检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

    作者:王静;周蕾;李伟;胡孔新;陈维娜;闫中强;杨瑞馥

    目的 建立一种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的上转磷光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方法.方法 利用上转换磷光标记和双抗体夹心免疫层析技术检测大肠杆菌O157,评价了该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用于模拟污染食品样品的检测.结果 该法能在40 min内完成检测,应用于不同的肠杆菌科细菌如其他大肠杆菌、沙门菌、志贺菌、变形杆菌、产气肠杆菌、枸橼酸杆菌、沙雷菌、耶尔森菌以及葡萄球菌、副溶血弧菌、单增李斯特菌等23种28株常见细菌,未发现有交叉反应,检测灵敏度为5×103 CFU/ml,每次低可检测500个细菌,对奶粉、咖啡粉、饼干、蛋糕、绿豆糕、果冻、燕窝、果汁等样品中的人工染菌均可检测,低检测浓度为5×103 CFU/ml.结论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上转磷光免疫层析方法简便快速,特异性和灵敏性好,适用于现场的快速检测.

  • 汕头市2005-2007年食源性致病菌监测

    作者:HUANG Gu-sun;黄忠生

    目的 了解汕头市2005-2007年食品中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副溶血性弧茵的污染情况.方法 按"<广东省食源性致病菌监测计划>检测技术要求"的检验方法 进行.结果 在采集的237份食品样品中,共检出5份沙门菌、8份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和13份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分别为2.50%、3.38%和32.50%.未检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以水产品和生肉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为严重.结论 应加强水产品和生肉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的监测.

  • 2007年江苏省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分析

    作者:袁宝君;戴建华;乔昕;沈贇

    目的 监测江苏省主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确定本地区高危食品.为预防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据GB/T 4789-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方法,对样品分别进行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大肠杆菌O157:H7、空肠弯曲菌和副溶血性弧菌进行分离,生化及血清学鉴定.结果 共监测生畜禽肉、熟内制品、生食蔬菜、水产品8类样品共804件,检出致病菌113株,总检出率14.1%(113/804).其中沙门菌检出33株,检出率为4.1%(33,804),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检出41株,检出率5.6%(41/738);副溶血性弧菌检出13株,检出率为11.2%(13/116);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15.9%(24/151);大肠杆菌O157:H7检出2株,检出率0.41%(2/493);空肠弯曲菌和阪崎肠杆菌未检出.33株沙门菌经血清型鉴定.分离出9种血清型,主要是德尔卑沙门菌,其次为罗米他沙门菌和鸭沙门菌.结论 江苏省地区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其中水产品和生肉是主要污染食品品种,而熟肉和生食水产品导致食源性疾病的风险较高.

  • 快速检测大肠埃希菌O157:H7免疫层析试纸条的研制

    作者:谌志强;王新为;金敏;李君文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特异性强、方法简便和经济实用的检测大肠埃希菌O157:H7的免疫学方法. 方法 微波炉法制备胶体金,自制的大肠埃希菌O157:H7多克隆抗体包被胶体金制备探针,通过免疫渗滤法检测大肠埃希菌O157:H7. 结果 制备的胶体金颗粒均一、稳定性好,此法检测的灵敏度为3.1×106CFU/ml,特异性强,假阳性率为2.5%,检测时间只需3~5 min. 结论 该方法简单、快速,无需特殊的仪器设备,适合现场检测之用.

  • 舟山市2006-2008年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分析

    作者:薛超波;王萍亚;孙瑛

    目的 了解舟山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及分布和高危食品种类.方法 参照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工作手册进行.结果 检测生畜肉、生禽肉、非定型包装熟肉制品、动物性水产品、蔬菜、海水鱼、淡水鱼、冷菜、鲜榨果汁等共511件,检出沙门氏菌3株,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5株,检出空肠弯曲菌3株,副溶血性弧菌68株.结论 舟山市居民主要消费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其中水产品和熟肉制品污染较重,应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并加强监督、检查力度,加大对食品卫生安全的宣传教育工作.

  • 广东省江门市区2004-2008年食源性致病菌的监测

    作者:尹本康;李占裕;梁均和;黄善盛;吴瑞英;陈子慧;朱小慧;梁柏年

    目的 了解江门市区2004-2008年食品中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及肠出血性大肠肝菌(EHEC)O157:H7的污染状况,确定上述致病菌可能污染的高危食品,为食源性疾病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据国标方法,并按<广东省食源性致病菌监测计划>检测技术要求,对采集的食品样本分别进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及EHEC O157:H7分离、生化及血清学鉴定.结果 从9类626份食品中,5年共检出致病菌54株,总检出率为8.63%.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3年检出14株,检出率高为4.83%;其次为沙门菌5年检出23株,检出率为3.67%;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5年检出16株,检出率为2.56%;副溶血性孤菌5年中仅检出1株,检出率为0.16%;未检出EHEC O157:H7.以非定型包装熟肉、生肉类污染较为严重.结论 应加强非定型包装熟肉和生肉类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的监测.

  • 2005-2007年宝鸡市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监测与分析

    作者:党春霞;高艳芹;薛彩娥

    目的 了解宝鸡市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方法 按照GB/T 4789-2003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方法检测.结果 2005-2007年共对302份食品进行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监测,检出致病菌86株,检出率为28.5%,其中单增李斯特菌52株,检出率为17.2%,副溶血性弧菌24株,检出率为38.1%,沙门菌8株,检出率为2.6%,出血性大肠埃希菌0157:H7 2株,检出率为0.7%.5类食品中鲜冻水产、生畜禽内、速冻食品致病菌检出率较高,分别为55.6%、30.7%、25.0%%,熬肉制品、生食蔬菜中也有检出,分别为7.8%、7.3%.结论 鲜冻水产、生畜禽肉、速冻食品是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的主要食品,存在食物中毒隐患,应引起足够重视.

  • 濮阳市部分食品中3种致病菌污染状况调查

    作者:王想霞;张青风;杜俊甫;李林奇;张蒙;俞社花

    为掌握河南省部分食品污染物的污染情况,对濮阳市部分食品中的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O157:H7大肠埃希菌进行污染状况调查.共采样4类261份,检出3种致病菌27株,沙门菌11株(4.2%),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9株(3.4%),O157:H7大肠埃希菌7株(2.7%).生肉类污染严重,检出率17.3%;其次为生食蔬菜,检出率14.5%;散装熟肉和生牛奶检出率较低,分别为4.3%和3.6%.11株沙门菌血清分型为:肠炎沙门菌6株,阿贡纳沙门菌3株,德比沙门菌2株.7株O157:H7均为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监测结果提示食品卫生工作者要提高对单增李斯特菌和O157:H77的认识,加强基层防疫站的监测能力,及时发现3种致病菌的血清型变迁和污染食品的种类变化,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基因组和质粒pO157致病因子

    作者:朱淑萍;李蓉

    为推动O157:H7致病机制的深入研究,介绍了近年来对EHEC O157:H7的基因组和特异性大质粒pO157上与细菌致病性有关的主要致病因子的研究进展.

  •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几种检测方法的比较研究

    作者:陈纯;许学斌;顾宝柯

    目的筛选建立一种快速准确检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方法,初步了解在本地区家禽、家畜养殖场和肉类食品中的带菌状况.方法以自动酶标免疫测试系统(VIDAS)、自动免疫磁珠收集系统(AIMS)与传统常规分离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应用自动免疫磁珠收集系统对79份实样的检测,检出率为6.33%,在4天内能做完全鉴定结果.该法能检出<10 cfu/ml模拟样品中的O157:H7,同时选择使用CHROMagar O157琼脂平板的效果要明显优于山梨醇麦康凯(SMAC)琼脂平板.自动酶标免疫测试系统和传统分离方法未检出.结论以自动免疫磁珠收集系统结合CHROMagar琼脂平板建立的O157:H7分离方法具有特异性好、敏感性高、快速简便的特点,可以用于O157:H7外环境的监测和食品污染源调查.

  • 绿色荧光蛋白在大肠杆菌O157∶H7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赵志晶;刘秀梅

    目的将绿色荧光特征引入大肠杆菌E.coli O157∶H7,用于传统检测方法的改进及目的菌的应用研究. 方法将pGFP质粒转化E.coli O157∶H7,构建一种工程菌(E.coli O157∶H7- pGFP),并进行了选择性培养基的筛选.以E.coli O157∶H7- pGFP对鸡肉与牛奶等食品样品进行接种与回收试验,同时设定不同温度模拟食品储存的不同情况.结果 pGFP质粒可以在E.coli O157∶H7菌株中稳定存在.将E.coli O157∶H7-pGFP接种食品样品,以LBan培养基平板回收发现:较高温度存放肉类与牛奶,其污染的E.coli O157∶H7菌量可在12 h增加35 000~200 000倍,而4℃存放可以使污染菌量缓慢下降.结论构建了一种具有紫外灯下发出绿色荧光与氨苄青霉素抗性等特性的重组菌株--O157∶H7-pGFP,并设计了适合E.coli O157∶H7-pGFP生长的选择性培养基--LBan.该重组菌株可应用于检测方法的改进及该菌特性的研究,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工程菌.

  • 环介导等温扩增法应用于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的检测

    作者:朱水荣;陈寅;王志刚;金大智;陆群英;姚萍萍

    的仪器,非常适合基层检验部门及小型实验室与流行病学人员现场监测使用,具有较为广泛地应用前景.

66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