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吡啶酸铬对肥胖大鼠体重及其脂质代谢的影响

    作者:陈世伟;张丁;刘翠娥;费炳洪;苏瓒;张杰;王海玉;孟光;张焱

    目的探讨吡啶酸铬对肥胖大鼠体重、体脂含量及其血脂等水平的影响.方法以高脂饲料诱导大鼠肥胖模型,然后将肥胖模型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150μg/kg体重组、300μg/kg体重组和600 μg/kg体重组三个吡啶酸铬组,共6周.观察大鼠体重、睾丸+肾脂肪垫重量、血脂、血糖(GLU)、胰岛素(INS)及血瘦素(Leptin)水平的变化.结果300μg/kg与600μg/kg剂量组的动物体重、睾丸+肾脂肪垫、及Leptin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三个吡啶酸铬组的TC与TG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600μg/kg组的脂体比及INS低于对照组(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间的血糖水平差异不明显.结论吡啶酸铬有改善大鼠肥胖及降低高血脂水平的作用.

  • 辛伐他汀对不同血脂水平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水平的影响

    作者:吕以杰;颜淑红;郭涛;朱世明;苗伟;孙德成

    目的研究正常血脂和高血脂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应用辛伐他汀对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细胞外基质降解,减少炎症反应,稳定斑块的作用.方法采用双盲、随机、对照方法,将正常血脂(NC组)和高血脂(HC组)ACS患者分为他汀治疗组(辛伐他汀20 mg/d,共8周.NC组,n=33;HC组,n=36)和他汀对照组(NC组,n=32,HC组,n=36);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MMP -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TIMP)-1、MMP-9/TIMP-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 (1)治疗前NC、HC各组的血清MMP-1、MMP -9、MMP-9/TIMP-1、TIMP-1、hs-CRP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n=60)明显增高,与血脂水平不相关.(2)经辛伐他汀治疗8周后,两治疗组血清MMP-1、MMP-9、MMP-9/TIMP-1、hs-CRP水平均明显降低,血清TIMP-1水平无显著性差异.HC他汀治疗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质胆固醇(HDL-C)水平略有上升;NC他汀治疗组血清TC、LDL-C水平明显下降,TG、HDL-C水平略有上升和下降,但无显著差异.结论在正常血脂和高血脂ACS患者中,早期应用他汀治疗,可减少斑块基质成分的降解和炎症反应,具有稳定斑块作用.

  • 药物治疗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膳食治疗状况与血脂控制达标率--高胆固醇血症临床控制状况多中心协作研究

    作者:王振杰;田秀芝;李贤;陈祚;赵连成;周北凡;WU Yang-feng

    目的了解接受调脂药物治疗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膳食状况及膳食对高胆固醇血症控制状况的影响.方法应用食物频数法,于2000年5至8月,对12个省市25家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2136例接受药物治疗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膳食状况进行信访调查,其中应答1746例,占81.7%.年龄小22岁,大75岁.结果应答者中,控制膳食者占68.3%(1192/1746).其中有75%(894/1192)达到<血脂异常防治建议>膳食合理标准.控制膳食者达标率为28.8%(343/1192),不控制膳食者达标率为13. 6%(12/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控制应用调脂药物等混杂因素后,控制膳食组达标率是不控制膳食组的2.7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R=2.7,95%可信区间为1.4~5.2).结论目前我国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血脂控制状况不理想,与膳食治疗不足密切相关,合理膳食应作为临床治疗措施积极予以强化.

  • 氟伐他汀干预治疗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后炎症因子影响的研究

    作者:沈青山;刘永胜;朱锐;付度关;汤永谦;陶红;李素珍;叶剑文

    目的研究氟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肌钙蛋白I(cTnI)的影响.方法选择2002年7月至2004年4月在我院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6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二组:对照组29例,常规药物治疗(抗凝、硝酸酯类、β受体阻断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钙拮抗剂等)2周;氟伐他汀干预组3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商品名来适可)每日40 mg治疗2周.分别于药物治疗前、药物治疗后2周(术前当天)及术后24 h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hs-CRP、TNFα和cTnI浓度.结果药物治疗后,氟伐他汀干预组较对照组血清hs-CRP、TNFα和cTnI浓度降低更明显(P<0.01);氟伐他汀干预组术后血清hs-CRP、TNFα和cTnI浓度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1).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增加血清hs-CRP、TNFα和cTnI水平;氟伐他汀降低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TNFα和cTnI浓度;氟伐他汀降低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血清CRP、TNFα和cTnI水平.

  •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调脂干预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

    作者:罗助荣;盖晓波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血小板活性因子CD41、CD63、CD62P表达、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测定30例UA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20 mg,治疗6个月及12个月前后血小板CD41、CD63、CD62P、血浆hs-CRP浓度及经彩色多普勒技术测定的颈动脉内膜厚度、血流参数及颈动脉斑块的变化,并与常规治疗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30例UA患者经阿托伐他汀治疗6个月后血小板CD41、CD63、CD62P及血浆hs-CRP测定值分别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或P<0.01);并降低双侧颈动脉内膜厚度,斑块面积缩小,改善颈动脉血流参数,12个月后上述各项参数改变更为明显,与常规治疗对照组及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通过抗血小板活化、抗炎等机制对防治不稳定性心绞痛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及稳定斑块起着重要的作用.

  • 两种剂量辛伐他汀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应用的临床研究

    作者:曾群英;高修仁;麦炜颐;廖新学;陶军;陈国伟;汪海祥;张焰;李玉杰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早期应用40 mg/d辛伐他汀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53例ACS患者随机单盲分为两组:40 mg组:77例,40 mg/d辛伐他汀;20 mg组:76例,20 mg/d辛伐他汀,随访半年,观察调脂疗效、药物不良反应及两组住院期及随访期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辛伐他汀40 mg组和20 mg组治疗6周和半年,均能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水平(P<0.01),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 A1)水平(P均<0.05).但40 mg组与20 mg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且按照中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标准,40 mg组在治疗6周和半年后的总达标率、TC达标率、LDL-C达标率均显著优于20 mg组(P均<0.05).40 mg组住院期及复发性心绞痛(AP)、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发生危险明显较20 mg组减少(P<0.05).随访期复发性AP、非致死性心肌梗死(MI)、心力衰竭、需做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冠脉旁路移植术(PTCA/CABG),因缺血发作需再住院和心律失常发生40 mg组明显比20 mg组减少(P<0.05).同时,两组治疗6周后,血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纤维蛋白原(FG)、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而40 mg组对降低上述4种炎症物作用优于20 mg组(P<0.05).ACS患者早期应用40 mg/d辛伐他汀不良反应轻微,与20 mg组相似.结论 ACS早期应用40 mg/d辛伐他汀治疗,能有效调降脂、提高达标率、明显抑制炎症因子,减少住院期和随访期心脑血管事件发生,且安全、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几种炎症因子的影响

    作者:朱建华;邱立红;张必祺;孙坚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使用两种剂量(20 mg和40 mg)的辛伐他汀治疗3天后对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及遗传性血友病因子(vWF)的变化.方法对住院临床确诊为ACS的52例患者按随机原则分别入选:常规治疗组(17例):不接受任何调脂药物治疗;辛伐他汀治疗组:分别接受20 mg(17例)和40 mg(18例)辛伐他汀治疗3天.并测定各组治疗前后hs-CRP、Hcy、vWF和血脂水平的变化. 结果治疗3天后,20 mg辛伐他汀治疗使血浆hs-CRP、Hcy和vWF水平减低,但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40 mg治疗组疗效则明显优于常规组,两组间的下降幅度差异有显著性(hs-CRP为47.0%比4.3%,Hcy为36.6%比0.9%, vWF为19.0%比4.8%,P<0.05).但三组治疗前后各血脂成分的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而且40 mg辛伐他汀治疗引起的血hs-CRP、Hcy及vWF的降低与TC(r=0.229, P=0.361; r=0.142, P=0.574; r=0.131, P=0.605)、LDL-C(r=-0.020, P=0.936; r=-0.112, P=0.659; r=-0.321, P=0.194)的下降百分数之间无相关关系.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大剂量辛伐他汀(40 mg)治疗3天后,可明显控制血浆炎症因子、降低Hcy水平及改善内皮功能,从而有利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

  •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多态性对血脂康调脂疗效的影响

    作者:秦树存;王士雯;齐鹏;张维强;董振南

    探讨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Hinc Ⅱ酶切位点多态性对血脂康调脂疗效的影响.高脂血症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5.20mmol/L和(或)三酰甘油在2.00~5.65mmol/L之间者,共66例,随机分为血脂康组和安慰剂组,每组33例.根据LDLR基因Hind Ⅱ酶切多态性分层比较血脂康和安慰剂的调脂疗效,发现血脂康组H1H1和H1H2基因型患者的总胆固醇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下降的有效率(TC和LDLC分别下降≥10%),均明显低于H2H2基因型者(P均<0.05);H1H1和H1H2基因型的TC或LDLC下降幅度亦均明显低于H2H2基因型者(TC依次平均下降17.1%、20.6%和29.0%,LDLC依次平均下降19.5%、25.0%和33.9%,P均<0.05).说明具有h1等位基因的高脂血症患者对降低胆固醇治疗药物血脂康的反应较差,而h2等位基因反应较为敏感.安慰剂组未发现上述现象.提示LDLR Hinc Ⅱ酶切位点间接参与了人体内胆固醇代谢和(或)血脂康控制血清胆固醇的重要环节.

  • 银杏提取物对家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影响的研究

    作者:肖红波;张恒波;周可炎;许建平;谭超

    目的研究银杏提取物对家兔血脂、脂质过氧化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形成的影响.方法用喂饲高胆固醇食物和猪油的办法建立24只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随机分为银杏提取物组(高脂饲料+银杏提取物)和对照组(高脂饲料).结果连续给药8周后,银杏提取物组较对照组总胆固醇(P<0.01)、甘油三酯显著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显著升高(P<0.01).结论银杏提取物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和康复具有一定意义,可能为一种有开发价值的降血脂药.

  • 血清瘦素、血脂、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发病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同成;张好;唐元升

    目的 研究血清瘦素、血脂、C-反应蛋白水平与冠心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被研究者共130例,分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检测他们的瘦素、血脂和CRP,进行统计学计算.结果 冠心病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非冠心病患者[(8.84±4.99)ng/ml和(5.81±3.30)ng/ml,P<0.01)];两组血清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12±8.79)mg/L和(2.43±0.93)mg/L,P<0.01],部分血脂水平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清瘦素、CRP水平与冠心病发病密切相关,检测血清中瘦素、CRP水平可作为预测冠心病的良好指标.

  • 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对正常血脂水平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炎症因子干预的观察

    作者:宋执敬;王平;任绪功

    目的观察血脂正常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早期白介素-6(IL-6)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阿托伐他汀早期治疗对其干预效果.方法将血脂水平正常的ACS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10 mg/d×4周)和常规治疗组(各40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人4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分析比较组问及两组ACS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和hs-CRP水平变化.结果两组ACS患者血脂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其IL-6和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阿托伐他汀治疗2周时血脂水平无显著变化,但IL-6和hs-CRP水平显著降低(P<0.01),治疗4周时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IL-6、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显著低于常规对照组(P<0.05).结论血脂水平正常的ACS患者同样存在明显的炎症反应.阿托伐他汀具有独立于调脂的抗炎作用,其快速抗炎作用在ACS患者早期治疗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脂不同成分水平的变化

    作者:曲环;余小平

    目的 了解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血脂不同成分的改变,探讨其在冠心病的进展及恶化过程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367例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临床一般资料,血脂检查结果进行分组对比分析.结果 ACS组268例,对照组99例,ACS组脂蛋白a[Lp(a)]水平为(225.3±171.2)mg/L,显著高于对照组(182.8±180.1)mg/L(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ApoA1)水平分别为(1.0±0.2)mmol/L和(1142.4±189.7)mg/L,显著低于对照组(1.1±0.3)mmol/L和(1273.9±187.5)mg/L(P<0.05),而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p(a),HDL-C和ApoA1的水平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和对照组患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我们在重视降低患者的TC、TG和LDL-C水平的同时,也应该关注HDL-C、ApoA1和Lp(a)水平对冠心病的影响.

  • 血脂康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血脂蛋白的影响

    作者:玄继昌

    目的 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水平变化及血脂康的干预情况.方法 69例ACS患者随机分为血脂康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29例),治疗前后分别测定Hs-CRP、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另30名健康人为对照组.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CS患者Hs-CRP水平明显升高,且与心肌损害程度密切相关.血脂康治疗2周,能明显下调ACS患者的Hs-CRP水平.结论 血清Hs-CRP水平与ACS的发生、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血脂康的抗炎作用在ACS的早期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 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HMGB1及hs-CRP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作者:张炯;杨简;黄鹤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20mg和40mg)辛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HMGB1)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将51例临床确诊为ACS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各17例:常规治疗组不接受调脂药物治疗、20mg辛伐他汀治疗组、40mg辛伐他汀治疗组。3d后分析血浆中HMGB1、hs-CRP和血脂指标(TC、LDL-C、HDL-C、TG)变化。结果20mg辛伐他汀治疗组血HMGB1、hs-CRP水平降低,但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40mg治疗组疗效则明显优于常规组,两组间的下降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治疗前后各血脂成分的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而且40mg辛伐他汀治疗引起血浆HMGB1、hs-CRP的降低与TC、LDL-C的下降百分数之间无相关关系。结论大剂量辛伐他汀(40mg)治疗可明显降低血HMGB1、hs-CRP水平,有可能在ACS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中起重要作用。

  • 阿托伐他汀对中国高血压人群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

    作者:吴静;吴钢;王梅平;刘东琳;胡志坚;许国英

    目的 观察10 mg或20 mg阿托伐他汀+长效降压药治疗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作用.方法 151例轻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3组,50例用10 mg阿托伐他汀+氨氯地平+贝那普利治疗,61例用20 mg阿托伐他汀+氨氯地平+贝那普利治疗,对照组45例采用氨氯地平+贝那普利治疗;观察治疗前、第3、6、9、12个月IMT、血管舒张功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变化.结果 10 mg或20 mg阿托伐他汀组与对照组比较结果:(1)颈动脉IMT减少(P<0.01);(2)血管舒张功能改善(P<0.01);(3)10 mg阿托伐他汀组LDL-C下降30%,20 mg组LDL-C下降40.48%(P<0.01).结论 10或20 mg阿托伐他汀能够延缓高血压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达到强化降脂效果.

  • 风湿性心脏病和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脂与载脂蛋白测定结果分析

    作者:洪绍彩;农耀明;周毅江;赵丽霞

    目的通过测定风湿性心脏病(RHD)和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血脂与载脂蛋白水平,探讨RHD和DCM患者血脂与载脂蛋白异常的意义.方法 86例RHD患者、50例DCM患者和106例健康体检者,采用酶法测定血脂.免疫比浊法测定载脂蛋白.结果 RHD和DCM患者血脂代谢异常主要表现为血脂和载脂蛋白的普遍降低,尤其是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载脂蛋白B(Apo B)在DCM组降低明显,异常率分别达40.0%、40.0%、70.0%;与对照组相比,RHD和DCM患者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I(Apo AI)均降低(P<0.05),而DCM组同时伴LDL-C和Apo B明显降低(P<0.05);与RHD组比较,DCM组LDL-C和Apo B明显降低(P<0.05,0.001).结论 RHD和DCM患者的血脂和载脂蛋白普遍降低,DCM患者降低更明显,对RHD和DCM患者不应盲目采取降血脂治疗.

  • 他汀类与贝特类或烟酸类降脂药物合用的安全性观察

    作者:李景荣;李延辉;刘晓惠;王凤昆;杨新春

    血脂异常作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已得到肯定[1],且调脂治疗可降低病死率并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2-6].然而,有些患者经饮食控制及单一降脂药物治疗不能使血脂达到目前临床指南所建议的目标水平.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住院早期应用不同剂量国产辛伐他汀的临床研究

    作者:丁志敏;侯瑞田;金凤表;李春华;丁振江;王虹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住院早期(2天内)应用不同剂量国产辛伐他汀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以及血脂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对照研究,连续入选ACS11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辛伐他汀20 mg 组37例、10mg组37例;对照组36例.他汀类两组均于入院24~48 h内给予辛伐他汀治疗.测定三组入院时、入院后4 周、8 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 和血脂的变化.随访近期内(2个月)发生心性事件.结果:(1)ACS住院早期应用辛伐他汀可明显降低炎症因子,且20 mg作用优于10mg.这种益处早在治疗4 周后即可见,8周时更为明显.治疗4周后TC、LDL-C开始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而且随访期间治疗组的心肌梗死发生率、再住院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ACS 患者住院后尽早(24~48 h 内)开始积极的降脂治疗有益于降低近期心性事件的发生.结论:ACS患者住院早期(24~48 h)应用辛伐他汀可明显降低血脂、降低炎症因子,可能有利于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20mg作用明显优于10mg.

  • 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康复预防:调脂药物的应用与进展

    作者:

    目的:回顾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康复预防及调脂药物的实验与临床研究结果,为心脑血管疾病一级康复预防措施提供理论基础.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 1994-06/2004-12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文献,限定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2002-01/2004-08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动脉粥样硬化,血脂",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分别检索到相关文章121篇和35篇.资料选择:就所检索到的文章进行筛选,纳入条件限于实验与临床研究类文章,要求实验对象随机分组,并设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调脂药物治疗,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种族上无具体限制,无严重器官损害.资料提炼:按上述条件再从已检索论文中提炼出外文文献94篇和中文文献18篇,排除非实验与临床研究性文章和非随机及重复的研究原著及综述.这些研究分别采用了不同降脂药物来观察和分析对血脂变化的影响.资料综合:血脂异常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重要的危险因素,常常导致冠心病、脑血管病以及周围血管狭窄或阻塞性疾病.调脂药物类药物可逆转动脉内、中膜增厚,稳定粥样硬化斑块,减慢其增长和减少新病变形成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并能改善血管内膜功能,上调内膜一氧化氮,使内膜一氧化氮合成增多,减少应激,减少左心室肥厚和蛋白尿.同时可使动脉内皮功能正常化,减少粥样斑块纤维帽破裂、血栓形成和冠状动脉痉挛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共同的始动环节的发生.结论:调脂药物不仅调节脂质水平,而且可以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减慢了动脉粥样硬化发展,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总死亡率,有利于开展一级康复预防.

  •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早期应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的疗效比较

    作者:方云;程勇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住院早期48小时应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的疗效与安全性及对近中期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所有临床确定为UA患者入院24小时内采空腹静脉血测血脂等生化指标,对总胆固醇(TC)≥4.68 mmol/L和(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6mmol/L患者则按随机原则分为辛伐他汀10 mg组与30mg组:1)10 mg组52例,辛伐他汀10 mg/d.2)30 mg组53例,辛伐他汀30 mg/d.分别于服药后3个月、6个月时复查血脂,同时观察疗效、不良反应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辛伐他汀10 mg与30 mg均能有效降低UA患者血清TC及LDL-C水平,其中30 mg剂量组降低TC及LDL-C疗效明显优于10 mg组,两组之间各时间段的这标率差异显著(3个月时TC为30.8%比17.6%,LDL-C为32.7%比19.2%,P<0.05; 6个月时TC为41.2%比25.5%,LDL-C为47.1%比27.6%,P<0.05);随访期间辛伐他汀30 mg组心肌梗死发生率、再住院率及血管重建率明显低于10 mg组.结论两种剂量辛伐他汀应用于UA早期均能安全、有效降低UA患者血清TC及LDL-C水平;辛伐他汀30 mg组疗效明显优于10 mg组.

28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