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33株艰难梭菌临床分离株的多位点序列分型

    作者:杨靖;李志荣;赵建宏;强翠欣;李宏;温海楠;时东彦;李继红;宋文杰

    目的 了解我国石家庄地区艰难梭菌临床分离株的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情况.方法 回顾性研究.收集2010年7月至2011年12月石家庄市两家医院成人腹泻患者分离的33株艰难梭菌,并对其进行PCR毒素基因检测、PCR核糖体分型和MLST.采用START2系统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所分离的33株艰难梭菌中共检出10种ST型别(ST2/3/4/35/37/53/54/55/102/172)和12种核糖体型别,其中ST37/S Ⅰ(9/33,占27.3%)和ST54/SⅢ(8/33,占24.2%)是该地区流行的主要型别.ST172是新发现的ST型,已被MLST数据库收录.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其中6个ST型(ST2、ST3、ST4、ST53、ST54、ST102)位于一个较大组别,而ST35、ST37、ST55、ST172为零散型别.结论 在石家庄地区医院内成人腹泻患者分离的33株艰难梭菌以ST37和ST54型为主,并且医院间无明显的同源性.

  • 乌鲁木齐地区89例皮肤软组织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子特征研究

    作者:王黎;张文远;卫玮;李晓玲;刘正祥;袁文常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人类重要机会致病菌,也是目前引起院内感染的首要病原菌[1],是引起皮肤软组织感染主要的致病菌,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后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全球范围的流行,其与皮肤软组织感染的发生紧密相关[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特别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进行分子分型是研究分析该病原菌传播、致病、进化的重要手段。金黄色葡萄球菌能够分泌毒力、酶类等大量致病因子以及细菌自身组分,使其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因此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MRSA的分子特征、耐药谱及致病因子的研究可以为阻断其在院内及社区内传播,为临床医师治疗其感染提供理论基础。

  • 不典型山夫登堡沙门菌腹泻株的分子溯源研究

    作者:许学斌;陈敏;屠丽红;金汇明;盛跃颖;冉陆;刁保卫;崔志刚;扈庆华;阚飙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SCDC)于2006年始加入WHO全球非伤寒沙门菌的监测网络(GSS),通过临床腹泻病例的监测发现:2006年7-9月间,山夫登儇沙门菌血清型呈现过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1],其中一类罕见的H2S阴性山夫登堡沙门菌流行菌株占较大比例,为掌握山夫登堡沙门菌在本市的流行规律,本研究对2006-2007年GSS山夫登堡沙门菌腹泻菌株的耐药型谱、RP核糖体分型和脉冲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进行分析,了解不产硫化氢山夫登堡沙门菌的遗传学特征,为本市的非伤寒沙门菌监测和防治提供依据.

  • 多个地区不同来源山夫登堡沙门菌分子分型研究

    作者:易胜杰;许学斌;李浩;梁蓓蓓;杨超杰;王建;邱少富;宋宏彬

    目的:研究不同地区、不同来源山夫登堡沙门菌之间的传播关系,并分析其耐药情况。方法对分离的70株山夫登堡沙门菌采用K-B纸片扩散法分析其耐药性,并通过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分子分型技术进行山夫登堡沙门菌的聚类分析。结果70株山夫登堡沙门菌对于大多数抗生素耐药性较低,但是对于磺胺异噁唑,耐药和中介耐药的菌株达到了60%以上。同时还出现了3株对头孢噻呋耐药的菌株。PFGE结果分析显示70株山夫登堡沙门菌可分为42个不同的PFGE带型。北京市、上海市、南京市的部分菌株,有人、食品和环境3种不同来源,表现出完全相同的PFGE带型,亲缘关系十分密切。结论山夫登堡沙门菌具有遗传多态性,可能在环境、食品和人之间相互传播,应该加强监测,防止其进一步扩散。

  • 消化肿瘤分子病理学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张建中

    介绍近年来出现的消化肿瘤分子病理学研究的新方法和新技术.结合本作者研究工作,就有关文献进行综述.对后基因组时代病理学家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评述,并重点介绍了基因表达谱分析与肿瘤分子分型、组织芯片技术及其应用、显微切割技术及在肿瘤分子病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分层表达扫描分析、生物信息学技术、克隆性检测技术、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技术、分子成像等技术,及其在消化肿瘤研究中的应用.充分利用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成果和新技术,开展肿瘤分子诊断、分子分型和基因治疗研究、进而阐明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是新世纪肿瘤研究的重要任务.

  • 开展消渴丸循证医学研究,提高药物治疗有效性——广州中一药业启动国家863计划项目"糖尿病的分子分型和个体化诊疗"

    作者:

    格列本脲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较长的临床应用历史和确切的治疗效果,近国际上ADOPT的研究分析报告重新确定了格列本脲在治疗糖尿病中的作用.广州中一药业以此为契机,开展了消渴丸的循证医学研究,并人选为"十一五"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糖尿病的分子分型和个体化诊疗"中的子项目.

  • 结直肠癌的遗传异质性与分子分型

    作者:鞠海星

    结直肠癌中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可分为染色体不稳定及微卫星不稳定及甲基化等,不同类型具有不同临床表型,可以依据遗传异质性对结直肠癌进行分子分型。

  • 结直肠癌的分子分型及精准医学时代展望

    作者:孙玉琳;赵晓航

    结直肠癌(CRC)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步骤、多阶段演进的复杂过程,近30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人们发现除了经典的"腺瘤——癌序贯"模型外,还有15%的病例通过"锯齿状"通路癌变.结直肠癌具有高度的异质性,微卫星不稳定、染色体不稳定、CpG岛甲基化等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特征可以以各种组合形式共存于肿瘤细胞中.因此随着个体化精准医学的发展,对结直肠癌精准分子分型的需求也日益迫切.本文将就结直肠癌的基因和蛋白分子分型体系及其临床意义展开探讨.

  • 分子分型在老年乳腺癌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探讨

    作者:华彬;肖文政;王征;张伟;陆旭;李波

    目的 回顾性分析60岁以上乳腺癌患者分子分型的分布比例,探讨其对60岁以上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及个体化治疗的指导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6月北京医院乳腺中心所有60岁以上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根据2013年St.Gallen会议专家共识的诊断标准将所有浸润性乳腺癌进行分子分型;患者术后每半年随访1次,随访截止至2014年12月.分析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预后指标. 结果 共770例患者满足研究要求,其中Luminal A型224例(29.1%),Luminal B型366例(47.5%),Her2过表达型50例(6.5%),三阴性乳腺癌130例(16.9%).与Luminal A型乳腺癌相比其他各型乳腺癌具有肿瘤更大、淋巴结转移更多、TNM分期更晚的特点(均P<0.01).根据随访结果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提示年龄超过80岁以及分子亚型是乳腺癌独立的预后因素(均P<0.05).Luminal A型乳腺癌预后相对较好,三阴性乳腺癌的预后相对差. 结论 老年乳腺癌患者中,分子分型具有良好的预后指示作用,可以考虑作为60岁以上乳腺癌患者个体化治疗的参考指标;临床工作中应该结合乳腺癌分子分型为80岁以上的老年人提供合理的治疗.

  • 社区2型糖尿病人群鼻定植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子分型及耐药性

    作者:郭辉杰;徐萍;林东鑫;欧倩婷;沈敏航;方享文;姚振江

    目的 了解社区2型糖尿病人群鼻定植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分子特征及耐药性.方法 对2014年4月到6月期间收集自佛山市里水镇11个社区的417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鼻拭子样本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采用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和mecA基因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分离的菌株进行MRSA鉴定,利用多重PCR对MRSA进行葡萄球菌染色体mec盒(SCCmec)分型,根据MRSA的7个管家基因序列进行多位点序列(MLST)分型(ST型),使用K-B纸片扩散法分析MRSA的耐药性.结果 417份样本中分离得22株MRSA,SCCmec分型有Ⅰ型1株(4.5%)、Ⅱ型3株(13.6%)、Ⅲ型3株(13.6%)、Ⅳ型6株(27.3%)、Ⅴ型4株(18.2%)、未分型5株(22.8%).MLST分型获得16种ST型,70%的ST型为各克隆复合体的始祖ST型.22株MRSA对红霉素、替考拉宁、克林霉素、莫西沙星、妥布霉素都具有较高的耐药率(分别为81.8%、59.1%、59.1%、36.4%和31.8%),除1株SCCmecⅣ型外,所有的MRSA均对利奈唑胺无耐药,MRSA的多重耐药率为68.2%.结论 社区2型糖尿病人群鼻前庭定植有MRSA菌株,定植的MRSA基因变异度低,进化稳定,呈多重耐药状态,利奈唑胺宜作为首选药物.

  • 针吸细胞块技术在术前乳腺癌分子分型诊断中的应用及发展

    作者:苑著;余小蒙;屈翔;王宇;张忠涛

    分子分型是乳腺癌个体化治疗的基础,免疫组化表型反映乳腺癌的分子分型,穿刺活检是术前乳腺癌分子分型诊断的主要方法.随着细针针吸细胞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可以运用针吸细胞块技术进行术前乳腺癌分子分型检查.针吸细胞块基础上明确乳腺癌的分子亚型及生物学特征,为临床制订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病理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基因芯片在乳腺癌基因分子分型及个体化治疗方面的应用

    作者:韩帅;王瑾瑜;彭亮;方素珍;厉周

    乳腺癌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高,临床上主要借助影像学、针刺细胞学、病理学等方法进行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但乳腺癌的基因异质性导致相同病理分期的患者对临床治疗有不同的反应且预后不同.确定一种能够准确反映乳腺癌临床分型、预测疗效及预后的分子和基因分型,对于指导乳腺癌个体化治疗和改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基因芯片在乳腺癌分子、基因分型方面的研究及其在个体化诊疗方面的应用作一综述.

  • 乳腺癌分子亚型在预测新辅助化疗疗效及患者预后中的作用

    作者:赵迎春;李勇;朱永云;郭永英;孙荣能;孙礼侠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乳腺癌的分子亚型与乳腺癌的病理完全缓解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7年1月-2010年1月在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新辅助治疗的101例乳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按照ER、PR及Her-2的免疫组化的结果将其分为4型,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临床病理因素与病理完全缓解的关系.结果 19例(18.8%)患者取得病理完全缓解,三阴性乳腺癌是病理完全缓解的独立预测因素(OR=3.35,95%CI:1.25 ~ 9.79,P=0.012),而Her-2丰富型乳腺癌相比较于luminal A型乳腺癌则取得更高的病理完全缓解率(OR =3.11,95%CI:1.09 ~ 10.89,P=0.021).而病理缓解率与无病生存率密切相关(P =0.002).但三阴性乳腺癌的总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更短(P =0.008,P=0.0006).结论 三阴性乳腺癌和Her-2丰富型乳腺癌较luminal A型乳腺癌更容易获得新辅助化疗后的病理完全缓解,但三阴性乳腺癌的预后仍然较差,可能与其在治疗后仍有肿瘤残留有关.

  • 真空辅助下11G空芯针穿刺活检预测乳腺癌病理及分子亚型的准确性研究

    作者:谢四梅;张安秦;张江宇;朱彩霞;韩旎

    目的 评估真空辅助下11G空芯针穿刺活检预测乳腺癌病理及分子业型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东省妇幼保健院2014年3月1日-2015年3月31日术前接受真空辅助11 G活检确诊为乳腺癌并随后行手术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Kappa检验比较11 G空芯针穿刺标本与相应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类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Ki-67、分子亚型的符合率.对免疫组化提示Her-2呈(++)的标本,则需荧光原位杂交(FISH)进一步明确状态.乳腺癌分子亚型分成Luminal A、Luminal B、Her-2过表达型及三阴型.结果 36例乳腺癌中(浸润性癌32例),穿刺标本与手术标本的病理类型、ER、PR、Her-2、Ki-67、分子亚型的符合率依次为94.4%(κ=0.934)、96.9%(κ=0.904)、87.5%(κ=0.710)、100%(κ=1.000)、84.4%(κ =0.570)、78.1%(κ=0.621).配对t检验显示两者间ER、PR、Ki-67表达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间Her-2过表达型及Luminal B亚型符合率较好,分别为100%、94.1%.三阴型的符合率较差(33.3%),其次为Luminal A型(50%).如将ER/PR 的阳性标准从≥1%调整为≥10%,Ki-67的截断值调整为≥20%.ER、PR、Ki-67、分子亚型的符合率可高达100%、93.8%、87.5%、81.3%.结论 术前真空辅助11G空芯针穿刺活检可准确预测乳腺癌病理类型及分子亚型.

  • 浙江省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子分型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朱佩琼;蒋琰;王燕飞;裘云庆

    目的 探讨浙江省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分子分型及菌株的耐药性.方法 连续收集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浙江省11家三级甲等医院临床分离的MRSA147株.采用琼脂稀释法对13种抗菌药物进行小抑菌浓度(MIC)测定.通过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SCCmec分型和spa分型进行菌株同源性分析,并比较不同分型菌株的耐药谱.利用辛普森指数计算三种分型方法的分辨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147株MRSA菌株共分为14种ST型,其中ST239(75株)、ST5(24株)和ST59(23株)为主要流行克隆;SCCmec分型以Ⅲ型为主(76株),其次是Ⅳ型(32株)、Ⅱ型(24株)和Ⅴ型(9株),6株菌株无法分到已知型;spa基因分型被分为23种,其中以t030、t437、t002和t037菌株数多,分别为57,17,15和12株.药敏结果显示,MRSA菌株除对利奈唑胺、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敏感外,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很高,尤其是主要流行克隆ST239以及SCCmec Ⅲ型菌株耐药情况严重.三种分型方法的分辨率分别为0.6885,0.6577和0.8165,其中spa分型方法对菌株的区分能力更强.结论 浙江省临床分离的MRSA菌株存在主要流行克隆ST239-SCCmecⅢ-t030-MRSA,耐药形势严峻,应加强院内耐药菌株的监测.

  • 荆州地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子型别及相关临床特征

    作者:周义正;王昌富;李艳

    目的:了解湖北省荆州地区流行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的主要分子型别和相关临床特征。方法连续收集2014年1至12月分离自湖北省荆州市中心医院住院患者并经mecA基因检测确证为MRSA的80株临床分离株。采用全自动微生物检测仪Vitek 2 Compact对所有菌株进行药敏试验,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 PCR)和基因测序分别检测菌株的葡萄球菌A蛋白( SPA)和葡萄球菌染色体mec基因盒( SCCmec)分子型别,并采用PCR法检测所有菌株的杀白细胞素( PVL)基因。采用χ2和Wilcoxon秩和检验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80株MRSA中共检出16种spa基因型别,以t030和t437为主,分别为40株(50%)和23株(28.8%);共检测到SCCmecⅠ~Ⅴ型77株,以SCCmecⅢ和SCCmecⅣ型检出多,分别为36株(45.0%)和28株(35.0%),且SCCmecⅢ型对应的spa型以t030(33/36,91.7%)为主,SCCmecⅣ型对应的spa型别以t437(20/28,71.4%)为主。t030型/SCCmecⅢ型MRSA感染患者年龄大于t437/SCCmecⅣ感染的患者( T=446.500和607.500, P<0.01);前者多来自外科和重症监护病房( ICU),后者多来自儿科,两种型别感染者的病区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724和29.768,P<0.01);t030/SCCmecⅢ型MRSA对利福平、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环丙沙星和庆大霉素的耐药性均>70%;t437/SCCmecⅣ型MRSA除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和四环素耐药外,对多种非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均敏感,耐药率基本<20%。另外,检出携带pvl毒力基因的MRSA 11株(13.8%),以t437-SCCmecⅣ型为主(7株)。结论荆州地区流行的MRSA分子型别众多,但以t030-SCCmecⅢ型和t437-SCCmecⅣ型为主。 t030-SCCmecⅢ型菌株表现出多重耐药的特点,感染对象多为外科和ICU病区的老年患者;t437-SCCmecⅣ型菌株对多种非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敏感,感染对象主要为儿童和青少年。

  • 碳青霉烯耐药大肠埃希菌耐药机制及分子分型研究

    作者:赵赟安;黄建胜;丁卉;史杨;刘思宇;赵志钢

    大肠埃希菌是人体正常定植的条件致病菌,易在医院和社区中引起呼吸道、尿路感染及血流感染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目前为高级别的β-内酰胺类药物,被视为临床治疗革兰阴性菌特别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后一道防线.由于抗生素广泛使用,导致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大肠埃希菌不断增多,为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极大挑战.本研究收集我院2013至2015年6株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探究其耐药机制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 空心针穿刺活检对确定乳腺癌分子亚型的诊断价值

    作者:陈圣;王也;柳伟伟;王怀涛;进淑娟;韩小伟;黄焰

    目的 探讨空心针穿刺活检(core needle biopsy,CNB)是否能够确定乳腺癌的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HER2状态、Ki67值并进行准确的分子分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至2015年6月在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既行CNB又行开放切除活检(open excision biopsy,OEB)的188例乳腺癌患者.标本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ER、PR、HER2和Ki67,并分为Luminal A、Luminal B、三阴性和HER2阳性四种分子亚型.用Kappa检验对CNB和OEB免疫组化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 CNB和OEB评估ER、PR、HER2受体状态和Ki67表达的一致率分别为94.68%、93.62%、94.68%和73.40%.两者对于non-Luminal肿瘤的分型一致(P=0.774).OEB样本中Ki67的表达高于CNB样本(P<0.05),分子亚型一致率为72.34% (K=0.6064).结论 CNB可以确定乳腺癌的ER、PR、HER2状态以及Ki67值,CNB可对non-Luminal肿瘤准确分型.

  • 乳腺髓样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作者:穆坤;吴梓政;牛海飞;吴楠;赵晶;张军;刘俊田

    目的 探讨乳腺髓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 方法 对166例乳腺髓样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66例患者均为女性,中位发病年龄为52岁,Ⅰ期、Ⅱ期、Ⅲ期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16.9%、68.1%、15.0%,Luminal型、HER2过表达型及三阴性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31.3%、8.4%、60.3%.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在区域淋巴结转移状态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248,P=0.003),而在家族史、肿瘤大小、TNM分期、组织学分级及Ki-67表达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多因素生存分析提示TNM分期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HR=5.664,P=0.001).术后随访时间15~14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08个月,5和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1.5%和87.2%.结论 乳腺髓样癌预后较好,根据患者分期及组织病理特征进行积极的个体化综合治疗可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 乳腺癌术后内分泌治疗5年复发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宋方彬;张建兵;李善宝;吴珺艺;王晔;秦钧;金涛;徐军明

    目的 探讨乳腺癌5年内分泌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筛选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经手术治疗的ER阳性乳腺癌患者,术后内分泌辅助治疗达5年,共327例.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曲线评估和Log-rank检验比较,并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34例(10.4%)患者在5年的辅助内分泌治疗后发生了局部复发,42例(12.8%)患者发生远处转移.生存分析显示,组织学3级、淋巴结转移、Ki-67高表达、高TNM分期及放疗患者有更差的无复发生存(RFS)率(P=0.000,0.003,0.008,0.004,0.034)和更差的无远处转移生存(DMFS)率(P =0.000,0.002,0.032,0.010,0.0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组织分级3级、超过3个淋巴结转移(均P< 0.05)是乳腺癌RFS独立危险因素;组织学3级(P<0.05)是乳腺癌DMFS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乳腺癌辅助5年内分泌治疗后复发转移仍然常见,组织学分级3级和超过3个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可能从延长内分泌治疗中获益.

875 条记录 10/44 页 « 12...78910111213...434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