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费森尤斯4008S血液透析机行血浆置换1例分析

    作者:武素珍;赵建荣;徐静洁

    对费森尤斯4008S血液透析机行血浆置换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70岁.2007-09-02在我院肾内科诊断为Ⅳ型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即抗肾小球基底膜病(抗GBM阳性)并ANCA相关的小血管炎(抗MPO阳性),只有通过血浆置换才能清除患者体内的致病物质.

  • 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疗效观察与护理

    作者:万利;徐光凤;王英

    目的:观察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总结护理体会.方法:92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2)及治疗组(n=40).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在此基础上对治疗组进行血浆置换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的变化,测定血液肝肾功、凝血酶原活动度及电解质变化.对比两组存活率.总结护理注意要点.结果:经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P<0.05);患者胆红素明显降低(P<0.05);白蛋白、胆碱酯酶、凝血酶原活动度明显增加(P<0.05);电解质紊乱明显改善(P<0.05);而对肾功影响不明显.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治疗组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早、中期患者存活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晚期存活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是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肝脏替代治疗方法,且在病程早期进行效果较好.

  • 血浆置换治疗格利-巴雷综合征1例的护理

    作者:李翠萍;焦凤萍;赵翠梅

    我科2007-07-10治疗格利-巴雷综合征1例.护理体会如下.1 病历摘要女,54岁,诊断急性格利-巴雷综合征,2007-07-10入院后肌力呈进行性减退至0级.既往史:高血压病史2 a,腔隙性脑梗死、颈椎病1 a.应用艾贝尔针行右侧股静脉置管建立血管通路,选用ACH_10机器,血浆分离器行单重血浆置换方式.

  • 血浆置换在肾移植前后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作者:梁萱;高荷玲;吴艳

    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是血液净化技术的一部分,是利用分离技术在体外清除掉患者血液中异常血液的血细胞和血浆成分,然后将血液细胞与新补充的血浆置换液一起回输体内,在短时间内大量除去血浆中大分子致病物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近几年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几乎涉及到临床各科的疾病[1],其中治疗肾脏疾病占首位(26%) [2].现就PE应用与肾移植术前后的机制,疗效,并发症及护理措施作一综述.

  • 单纯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肝炎的护理

    作者:慕淑芬;李春闽

    我院物理治疗科自2005-06~2006-07对52例重症肝炎患者进行了人工肝单纯血浆置换,效果良好,护理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38例,女14例,年龄11~76岁.其中乙型肝炎36例,戊型肝炎9例,药物性肝炎4例,酒精性肝炎3例,临床诊断均符合200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标准>.

  • 血浆置换治疗清除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的效率及其与肾脏预后的关系

    作者:贾晓玉;刘丽萍;崔昭;程叙扬;于重燕;金其庄;赵明辉

    目的 血浆置换治疗是清除循环中抗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BM)抗体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分析了血浆置换治疗清除循环中抗体的效率、影响因素、及其与肾脏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2009~2015年确诊抗GBM病且行血浆置换治疗的患者60例.血浆置换采用单重或双重置换,置换液采取5%白蛋白或新鲜冰冻血浆.计算血浆置换前后抗体下降的百分比,并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预后资料.结果 ①血浆置换疗程结束后,有33/60例(55%)患者循环中的抗GBM抗体转阴,27/60例(45%)患者抗体未转阴、但抗体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抗体未转阴的患者,治疗前的抗体水平更高(123.00比200.00 RU/ml,Z=-3.976,P<0.001)、联合激素冲击治疗的比例更低(30.80%比61.70%,x2=3.937,P=0.047).抗体水平是决定血浆置换治疗后抗体能否转阴的独立危险因素(OR7.727,95% CI l.911~31.240,P=0.004).②本研究的60例患者均存活,有38例(63.3%)进入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这些患者诊断时的血肌酐(Z=-2.454,P<0.001)和抗GBM抗体的水平(Z=-2.089,P=0.037),少尿/无尿的比例(x2=6.334,P=0.012),均显著高于非ESRD患者,且血浆置换后抗体转阴的比例更低(x2=6.962,P=0.008).2组患者接受血浆置换的次数(Z=-1.534,P=0.125)没有显著差异.诊断时的血肌酐水平(>600 μ mol/L)是患者终ESRD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824,95% CI 2.332~81.939,P=0.004).结论 血浆置换可以有效清除循环中的抗GBM抗体,抗体能否转阴主要取决于诊断时的抗体水平.血浆置换的次数与肾脏预后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诊断时血肌酐的水平是患者终ESRD的独立危险因素.

  • 单次单重膜式血浆置换对血常规及生化指标影响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刘莉;洪国保;马小芬;于重燕;金其庄

    目的 膜式血浆置换是一种有效的特殊血液净化方式,但是单次单重膜式血浆置换对血常规及主要生化指标的影响的相关研究有限. 方法 前瞻性分析我院21例患者共40次血浆置换,置换前后抽血检测血常规及生化指标,并进行前后对比分析. 结果 置换后白细胞总数无明显变化,但淋巴细胞计数下降24.41%[(0.70±0.52) ×109/L比(0.42±0.33) ×109/L,t=3.645,P=o.001].血浆用量(β=-0.329,P=0.013)和总置换量(β=0.576,P=0.001)是淋巴细胞计数变化的独立影响因素.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分别下降6.92%[(87.21±10.72)g/L比(80.92±10.61) g/L,t=5.222,P<0.001]、12.83%[(167.63±76.69)×109/L比(149.13±72.47)×109/L,t=5.346,P<0.001].血红蛋白水平下降的幅度与低分子肝素用量呈负相关(r=-0.330,P=0.043).血小板计数下降的幅度与管路凝血程度成正相关(r=0.388,P=0.016),与低分子肝素用量呈负相关(r=-0.425,P=0.008).经过多因素回归分析,管路凝血是血小板计数下降的独立影响因素(β =-14.562,m=0.008).血清总钙水平下降2.84%[(2.16±0.14)mmol/L比(2.09±0.18) mmol/L,t=2.289,P=0.029],与白蛋白用量成负相关(r=-0.672,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置换前后血钙水平变化的影响因素是白蛋白用量(β=0.003,P<0.001). 结论 单重膜式血浆置换是一种安全的血液净化方式,无明显不良反应.充分抗凝,避免管路凝血可以减轻血小板计数的下降.为了减少总钙水平的下降,应当根据白蛋白用量补充钙剂.

  • 血浆净化治疗在风湿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刘新宇;王晓红;李宾;李永强;黄敏;刘爱群;邹和群

    目的 探讨血浆净化技术在风湿免疫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方法 在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血浆净化治疗的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63例,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根据病情选择双重滤过血浆净化技术(double-filtration plasmapheresis,DFPP)或血浆吸附技术(plasma absorption,PA)治疗.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不良反应.治疗前后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自身抗体、补体(C3、C4)、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并观察治疗后的临床反应. 结果 1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在血浆净化治疗后SLEDAI评分、24h尿蛋白定量、抗ds-DNA抗体、IgG、C3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浆净化治疗后ESR、IgG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其中8例(80%)患者晨僵时间缩短,乏力症状改善.7例(70%)患者关节肿胀和疼痛减轻.7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治疗后关节疼痛、晨僵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有效率100%.在功能改善方面,有2例患者改善2个等级,4例患者改善1个等级,1例患者无改善,有效率86%;5例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渐冻人”症)患者治疗后肌力均明显改善.单次DFPP治疗后IgA、IgG、IgM、C3、C4的下降率与单次PA治疗后IgA、IgG、IgM、C3、C4的下降率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结论 血浆净化技术可有效治疗多种风湿免疫性疾病,且安全性高,临床上值得广泛开展.

  • 血浆置换治疗不同病因血栓性微血管病的效果观察

    作者:赵新菊;连立超;韦洮;王磊;杨冰;武蓓;王宓;王梅

    目的 分析不同病因的血栓性微血管病(TMA)患者的临床特点,血浆置换(PE)治疗效果及预后,以提高对这一组疾病及其治疗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作者医院2005-2013年间收治的经过血浆置换治疗的血栓性微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随访及预后等资料.结果 共22例患者,男:女比为9:13,平均年龄为33.1±13.8岁.2例为原发性TMA,病程呈良性,PE治疗效果好,长期存活率高;3例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TMA,肾脏损害重,需要肾脏替代治疗,PE治疗完全缓解率及存活率为33.3%.17例为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TMA,肾脏损害相对轻,均不需要肾脏替代治疗,对PE总体反应率41.1%,完全缓解率为17.6%,但长期预后差,存活率仅为11.8%.结论 血浆置换治疗对原发TMA治疗效果好;继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的TMA治疗效果不佳.原发者PE可作为一线治疗;对常规治疗方法无效的继发性TMA,PE可作为二线治疗推荐.

  • 血浆置换在治疗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合并重度肝损害中的应用

    作者:李辉;张健杰;鲁菊香;李芳林;韦始亮;刘璐

    目的 观察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治疗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medicamentosalike of trichloroethylene,DMLT)合并重度肝损害的疗效.方法 21例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浆置换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监测治疗前后肝功能、凝血功能指标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情况. 结果 所有患者经血浆置换治疗后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缓解,有效率为100‰治疗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TNF-a,凝血酶原时问(PT),白蛋白(ALB)分别为1176.2±243.50U/L,897.30±98.62 U/L,327.50±137.70 mmol/L,181.43±89.32mmol/L,38.63±8.42pg/mL,20.32±5.06g/L,治疗后分别为384.61±78.60U/L,223.81±65.32U/L,132.45±69.57mmol/L,98.78±78.39mmol/L,9.84±2.69 pg/mL,32.78±4.59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问(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治疗前分别为59.81±11.33S,26.87±10.42S,1.47±0.86g/L,治疗后分别为55.47±24.36S 23.32±5.07S,1.59±0.55g/L,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1例因并发肺部诺卡菌感染死亡;21例患者共进行血浆置换治疗81次,出现不良反应2次. 结论 血浆置换治疗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合并重度肝功能衰竭疗效明显.

  • 血浆置换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母艳蕾;张华

    目的 回顾分析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治疗神经免疫性疾病患者的资料,了解其疗效和不良反应. 方法 对78例应用PE换治疗过的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中包括73例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3例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1 例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神经根神经病(chronic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neuropathy,CIDP)和1例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PE头3次为隔日1次,之后为隔周1次,偶有1周2次.应用临床评分观察疗效,根据临床记录了解有关副反应.结果 73例MG患者PE后第3d、第14d和第30d临床绝对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E对3例GBS和1例CIDP患者疗效肯定,1例MS患者行双重置换(double filtration plasmapheresis,therapy,DFPP)后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以上患者在PE治疗过程中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 PE在多数神经系统免疫疾病如MG、GBS和CIDP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较少.在治疗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例如MS等)的情况有待进一步观察.

  • 血浆置换在儿科神经系统免疫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陈鹭;张桂菊;刘小荣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治疗儿童神经系统免疫障碍性疾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 对2008年1月~2013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血浆置换的神经系统免疫障碍性疾病患儿进行回顾性病例分析.结果 27例血浆置换治疗患儿中,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AIDP)7例,免疫介导的神经系统疾病8例(抗NMDA受体脑炎7例,桥本氏脑病1例),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IDP)4例,重症肌无力3例,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5例(多发性硬化2例,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2例,视神经脊髓炎1例).进行血浆置换2~4次/例,共计63例次.19例患儿明确治疗有效(19/27,70.37%),AIDP、CIDP、重症肌无力、其他免疫介导性神经系统疾病、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例(7/7,100%)、4例(4/4,100%)、2例(2/3,66.67%)、4例(4/8,50.0%)和2例(2/5,40.0%).治疗中发生不良反应7例次(12.70%),以过敏反应和低血压为主. 结论 血浆置换对儿童AIDP、CIDP诱导期以及重症肌无力等疾病疗效肯定,患儿耐受性好,是儿童危重、难治性神经系统免疫障碍性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

  • CVVH与血浆置换治疗妊娠期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赵晶伟;杜怡;周晓峰;季青;杨盼;李月霞;马亚丹;王亚迪;孙俊丽;潘英慧;刘一飞

    目的 探讨并比较连续性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与CVVH联合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2种治疗方式在治疗妊娠期高脂血症性胰腺炎(hyperlipid-emic acute pancreatitis in pregnancy,HLAPIA)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市中心医院2011年5月到2017年5月被收治入院的妊娠期高脂血症性胰腺炎30例病例,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CVVH组另予持续血液滤过,疗程5d;CVVH+PE组另予持续血液滤过,疗程5d,同时予以血浆置换3次.比较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症状缓解时间、禁食时间、住院时间及相关实验室血液指标之间的差异. 结果 CVVH+PE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3.33%,高于CVVH组53.33%,且2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35).CVVH+PE组症状缓解时间(t=3.850,P<0.001)、禁食时间(t=5.290,P<0.001)与住院时间(t=4.890,P<0.001)均显著低于CVV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CVVH+PE组的白细胞(t=4.870,P<0.001)、C反应蛋白(t=10.390,P<0.001)、三酰甘油(t=5.230,P<0.001)、总胆固醇(t=-5.370,P<0.001)明显低于CVVH组,而2组之间的淀粉酶(amylase AMY)、脂肪酶(lipase LPS)则无明显差异.

  • 血浆置换治疗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黄振华;孔德燕;周红卫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治疗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Green-Barré syndrome,GBS)疗效的影响因素. 方法 118例急性GBS患者分为PE治疗组和未行PE治疗组.比较2组疗效的差异并分析影响PE治疗效果的因素. 结果 PE治疗组急性GBS总有效率(73.5%)高于未行PE治疗组(54%),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PE次数(OR2.123 95% CI:1.168~5.321,P=0.019)和轴索损害(OR 4.758 95% CI:1.475~15.350,P=0.009)是影响PE治疗急性GBS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PE是治疗急性GBS的一种有效的方法,而PE次数和轴索损害可能是PE治疗急性GBS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这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 新型膜型血浆分离器对重型肝炎肝衰竭的治疗观察

    作者:庄鹏;江元森;谢俊强;李学俊;邓友;王海霞;张绍全;姚集鲁

    目的观察应用新型膜型血浆分离器(Evacure-4)治疗重型肝炎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22例,对照组15例,2组病例均在内科护肝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浆置换(PE)治疗.治疗组在进行PE时应用由乙烯乙烯醇聚合物研制的新型膜型血浆分离器(Evacure-4);对照组在进行PE时应用由聚砜膜研制的Ps-06膜型血浆分离器.2组病例的目标血浆处理量相同.结果治疗组存活19例,存活率为86.3%,对照组存活8例,存活率为53.3%.治疗组对肝昏迷的清醒率达90%,而对照组对肝昏迷的清醒率为83.3%.新型膜型血浆分离器(Evacure-4)可有效清除体内的胆红素等代谢废物(P<0.01),与对照组相比,使用Evacure-4进行PE时可以减少患者体内白蛋白等有益成分的丢失,在改善凝血酶原时间方面亦优于Ps-06组(P<0.05).治疗过程中没有观察到破膜反应的情况.结论新型膜型血浆分离器(Evacure-4)治疗重型肝炎安全有效.

  • 血浆置换疗法治疗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杨爽;姜珊;王力宁;范秋灵;栗霄立;姚丽;左楠;刘晓丹;李艳秋;李子龙;张玉侠;马健飞;冯江敏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疗法治疗大疱性皮肤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住院的天疱疮、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共34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血浆置换组(PE组,15例)与常规治疗组(19例).观察2组患者激素使用剂量、减量时间、自身抗体变化、无新发水疱时间及并发症. 结果 ①PE组患者激素的初始量、大控制量、减量前累积量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患者(P<0.05);②PE组患者血浆置换后血清自身抗体滴度明显下降(P<0.05)③PE组比常规治疗组患者抗体滴度下降明显(P<0.01);④PE组并发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患者(P<0.05). 结论 血浆置换疗法可以减少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患者的糖皮质激素用量,显著降低血清自身抗体滴度,并发症少,特别是对于不能耐受大剂量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重症患者,血浆置换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 血液滤过透析联合血浆置换治疗中晚期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庄鹏;江元森;李学俊;谢俊强;邓友;张绍全;姚集鲁

    目的探讨人工肝辅助装置持续缓慢血液透析滤过(HDF)联合血浆置换(PE)治疗中晚期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 方法本研究所有患者均为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其中治疗组42例,中期18例,晚期24例;对照组33例,中期14例,晚期19例.2组病例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在相同内科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日产KM-8800血浆交换仪并联用JUN-500血液透析滤过仪进行人工肝治疗,观察治疗的情况.结果治疗组的42例患者中20例治愈或好转,另有6例经治疗后维持到接受肝移植手术,有效率61.9%;对照组33例中 6例治愈或好转,另有1例接受肝移植手术,有效率21.2%明显低于治疗组P<0.0.结果显示HDF联合PE治疗有效改善了中晚期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在58次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10次(17.2%),经对症处理后不良反应均能缓解.结论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CHDF联合PE治疗对中晚期慢性重型肝炎安全有效,能有效提高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存活率.

  •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大量血浆置换时血钙、甲状旁腺素和骨钙素的变化

    作者:高蕾;许家璋;余卫平;隋云华;邱红;盛云峰

    目的观察人工肝大量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时患者血中钙离子(Ca2+)、总钙(TCA)、甲状旁腺素(PTH)和骨钙素(BGP)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采用日本产KM8800型人工肝血液净化装置为2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血浆置换共36治疗次,每次置换同型冰冻血浆3000ml,比较治疗前、治疗后即刻和治疗后1h血中Ca2+、TCA、PTH和BGP的变化.同时,随机抽取体检正常者与置换治疗用血浆标本各10份作相应检测.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治疗后即刻Ca2+和TCA浓度明显降低(P<0.01),PT和BGP显著提高(P<0.01).治疗后1 h血清中除BGP外,Ca2+、TCA、PTH已基本恢复,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与体检正常者比较,患者治疗前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置换治疗用血浆中Ca2+和TCA浓度极其减少(P<0.01),PTH和BGP无差异(P>0.05).结论大量血浆置换可造成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发生低钙血症,这可通过患者体内PTH和BGP的调节作用短期内自行纠正.治疗中和治疗后应注意监控,以提高疗法的安全性.

  • 血浆置换对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液学指标的影响

    作者:易建华;翁志宏;王晖;朱祥珍;罗端德

    目的研究血浆置换治疗对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内环境的影响以避免治疗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应用血浆置换治疗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感染性疾病科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62例,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肝肾功能和电解质、免疫学指标血清补体及细胞因子TNF α和IL-6水平、常规血液学指标外周血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形态以及反映凝血功能状态的国际标准化指数INR.结果血浆置换治疗后,重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明显改善,血清胆红素和ALT、AST水平明显下降,前白蛋白水平明显上升.血清钠水平上升而钙水平降低,提示血浆置换治疗可以纠正低钠血症并应注意钙剂的补充.血清补体C3、C4水平上升而补体活性CH50则无明显变化,细胞因子TNF α和IL-6水平明显降低.凝血功能状态明显改善,而外周血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形态则不受血浆置换治疗的影响.结论血浆置换治疗可以改善重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和凝血功能状态,减轻异常免疫反应,维持内环境稳定.

  • 双重血浆置换清除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效果研究

    作者:程叙扬;金其庄;毛微波;鲍云飞;于重燕;左力

    目的 与单纯血浆置换相比,双重血浆置换(DFPP)仅需少量血浆或白蛋白即可实现对致病抗体的清除.但DFPP用于清除抗肾小球基底膜(GBM)抗体的效率和安全性尚不明确. 方法 入选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2008年收治并接受DFPP治疗的抗GBM病的全部患者,共8例.所有患者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同时进行每日或隔日一次DFPP,收集每次治疗前后的血样.用ELISA法检测DFPP前后的抗GBM抗体浓度,同时检测血IgG、白蛋白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 结果 共进行53例次DFPP,每人少治疗4次,多9次.每次使用白蛋白或血浆量为(1.26±0.14)倍的人体血浆体积,使用OP一08W血浆分离器和EC-20W或30W血浆成分分离器.患者治疗前平均抗GBM浓度为(159.94±67.02)RU/ml,DFPP治疗后抗体旱线性下降(γ=0.88-0.995),不同患者抗GBM抗体浓度下降斜率相似(-16.3RU/ml/次至-29.9 RU/ml/次),平均斜率(-20.27±1.10)RU/ml/次.用新鲜冰冻血浆作为置换液治疗后患者血白蛋白水平显著下降,用8%白蛋白溶液置换对白蛋白没有影响.每次DFPP治疗后IgG水平和FIB水平均显著下降.IgG呈指数下降,而每次治疗后FIB下降(49.5±8.9)%. 结论 DFPP可以有效地清除抗GBM抗体和IgG.抗GBM浓度呈线性下降,有助于医生在治疗前估计清除抗体需要的DFPP次数.用高浓度白蛋白作为置换液可以避免血白蛋白下降.DFPP对纤维蛋白原也有很大清除,应该注意出血合并症.

2326 条记录 7/117 页 « 12...45678910...11611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