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老年肱骨近端3或4部分骨折:手术治疗是优选择吗?

    作者:陈晓;曹烈虎;纪方;苏佳灿

    肱骨近端骨折是急诊常见骨折类型,占全身骨折的4%~5%[1]。老年人群肱骨近端骨折较为常见,在年龄超过65岁的老年骨折患者中发生率位于第3位[2]。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预计在未来几十年内此类骨折的发生率将增加2倍[3]。

  • 建立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模型中值得商榷的一些问题

    作者:吴晓明;王秋根

    肱骨近端骨折是常见的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随着人口结构的老龄化和预期寿命的延长,其发病人数呈快速上升趋势[1],但是无移位或轻微移位骨折在整个肱骨近端骨折中下降了近50%[2]。保守治疗对移位肱骨近端骨折疗效差[3]。近年来对移位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比例在欧美国家逐年上升[4]。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移位肱骨近端骨折的总体疗效优于人工关节置换术[5]。然而锁定钢板治疗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并发症发生率高。相当比例的并发症形成原因与内固定失效有关,表现为:(1)锁定钢板难以对抗肩袖牵拉产生的持续内翻应力,术后易出现继发性肱骨头内翻移位,导致螺钉穿出肱骨头,肩胛盂磨损;(2)锁定钢板的螺钉作用方向与肩袖作用力平行,单独使用螺钉难以有效固定大结节骨折,术后大结节畸形发生率高[6-8]。

  •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

    作者:姜春岩;王满宜;荣国威

    目的探讨和分析应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适应证选择、手术关键以及早期结果. 方法对16例应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的患者进行随访,平均随访时间6.8个月.16例中15例为新鲜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8 d;1例为骨折术后畸形愈合.患者平均年龄为58.9岁.分别在术后即刻、术后第2、6、10、16周、术后6个月以及终随访时拍摄X线片. 终随访时应用ASES(American shouder & Elbow Surgeon)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UCLA评分以及SST(Simple Shoulder Test)问卷评估治疗结果. 结果 16例ASES评分平均为89.1(64~94),VAS疼痛评分平均为2.7(0~5),肩关节活动度平均为前曲上举128.1°(90°~150°),外旋35.0°(30°~40°),内旋T8~T9水平(L1~T6);Constant-Murley评分平均为85.7(53~95);UCLA评分平均为30.4(21~33);SST问卷中回答"是"的问题平均为9.3个(7~11个).对于疼痛的满意度为93.8%,对于功能恢复的满意度为87.5%. 结论通过严格的适应证选择,把握良好的手术时机,精细缜密的手术操作并结合术后长期、完善的康复治疗,应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可得到满意的结果.本文为早期结果报告,仍需进行更长期的随访观察.

  • 面动脉切断后近、远心端动脉压力的测定和意义

    作者:严凌健;赵小朋;穆巴拉克;吴宇翎;麦潋曦;潘朝斌

    目的 研究面动脉切断后近、远心端动脉是否具有恒定的血压,其远心端动脉血压能否为皮瓣的存活提供足够的血流基础.方法 选择2017年3—7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癌患者25例(临床检查均已排除颈部淋巴结转移),所有患者术前告知此实验内容并同意接受此实验.于下颌骨下缘解剖充分暴露面动脉,并结扎沿途分支.于面动脉远心端距离下颌骨下缘下方约1 cm处剪断面动脉,置入动脉导针并连接动脉血压换能器,分别记录数值.此后结扎下唇动脉,观察血压变化情况,采用t检验评价面动脉近、远心端收缩压及舒张压两组数据间的差异性.结果 远心端收缩压平均值为(88.00 ± 17.46)mmHg(1 mmHg=0.133 kPa),远心端舒张压平均值为(60.33 ± 7.49)mmHg,近心端收缩压平均值为(113.36 ± 21.22)mmHg,近心端舒张压平均值为(68.80 ± 11.63)mmHg.远心端收缩压为近心端77.68%,远心端舒张压为近心端88.43%,近、远心端收缩压(t=10.210,P<0.001)及近、远心端舒张压(t=6.643,P<0.001),两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扎下唇后面动脉远心端血压无明显波动.结论 面动脉远心端的压力较近心端虽有所下降,但仍具有足够血压能够为组织瓣存活提供良好的血运.

  • 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原代培养及庆大霉素对其影响

    作者:黄云剑;廖立生;袁发焕

    近年建立的纯化肾近段小管细胞(PTC)培养已经成为研究药物、化学物质肾毒性发生机制的重要实验模型[1].本研究应用PTC原代培养模型,观察庆大霉素(GM)对兔PTC酶活性的影响,以探讨GM对PTC损伤的膜毒理学机制.

  • 股骨近端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及其对术后康复影响的研究

    作者:朱宝林;王洪俊;谭诗平;杨建;吴勇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骨折围手术期的隐性失血量及形成原因和对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2007年1月至2008年9月,行股骨近端骨折手术 52例,其中男37例,女15例;年龄20~55岁.所有入选病例术前均查血常规 ,并记录血红蛋白(Hb)值.手术医师在术后第1天根据估计术中出血量和引流量估算失血量,其与术中和术后出血量的差值即为隐性失血.并选择心率、股四头肌恢复时间和下床时间做为指标观察对其的影响.结果 术前、术后平均Hb值比较t=16.62,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际平均失血量与估算失血量比较t=79.78,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术后心率变化比较t=-12.94,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隐性失血>400 ml与<400 ml组比较股四头肌恢复时间和下床时间分别为t=9.29,P<0.001和t=3.12,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隐性失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应特别注意及时补充血容量.对隐性失血的正确认识有助于提高临床评估能力,帮助患者度过围手术期.

  • 锁定钢板治疗非骨质疏松性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中期临床及影像学随访研究

    作者:李旭;李奉龙;鲁谊;朱以明;郭斯翊;李屹钧;姜春岩

    目的:回顾性分析采用锁定钢板治疗非骨质疏松性三部分和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评估锁定钢板治疗非骨质疏松性三部分和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统计患肢的肩关节活动度、临床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影像学检查的结果.结果:自2007年1月至2014年10月,采用锁定钢板共治疗107例新鲜非骨质疏松性三部分和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其中67例患者完成至少2年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3.9±23.3)个月(24~108个月).在终随访时,Constant评分平均为(87.1±11.7)分(51 ~ 100分),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 shoulder score,UCLA)平均为(30.5±3.9)分(18~35分),VAS疼痛评分为(1±2)分(0~7分);主动前屈上举为159.0°±19.3°(8o°~180°),体侧外旋为36.8°±19.5°(0°~ 80°),体侧内旋为T11水平(T2~LS水平).术后1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包括5例螺钉穿出(7.5%),9例肱骨头缺血坏死(13.4%)及5例创伤性骨性关节炎(7.5%),6例合并两种或两种以上并发症.三部分骨折和四部分骨折术后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临床评分和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四部分骨折的术后并发症率及术后肱骨头缺血坏死概率显著高于三部分骨折.结论: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非骨质疏松性三、四部分复杂肱骨近端骨折可得到满意的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严格的适应证选择与精细的手术操作是取得手术成功的关键,骨折的复杂程度亦对术后结果产生影响,四部分骨折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肱骨头缺血坏死率高于三部分骨折.

  • 切开复位解剖钢板治疗复杂股骨近端骨折

    作者:郭松华;吴群峰;俞立新;王众;冯炜;于健

    目的 总结复杂股骨粗隆间、粗隆下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1年3月至2006年3月手术治疗复杂股骨近端骨折185例,均应用解剖钢板将复杂的股骨近端骨折予以固定.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26个月,本组优良率为96.8%.结论 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的股骨近端骨折,术后并发症少,明显降低了死亡率及髋内翻发生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人肱骨近端骨折

    作者:肖士鹏;刘峰;李士春;云才

    目的:评价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PHP)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LPHP治疗老年眩骨近端骨折33例,根据Neer分类:二部分骨折10例三部分骨折16例,四部分骨折7例.结果:平均随访13 2个月(6~21个月),33例患者全部骨性愈合,无骨折移位、骨折不愈合或内固定松动、断裂等清况发生,按Neer评分标准,优良率为84.8%.结论:LPHP有高度的稳定性,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尤其对老年人伴有骨质疏松的骨折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 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

    作者:董国良;黄金星;黄晓蓉;吴逢斌;文波;余洋

    目的 探讨采用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LPHP)固定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7年2月至2011年2月采用LPHP固定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并获得完整随访资料者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21~80岁,平均53.5岁.骨折按Neer 分型:三部分骨折29例,四部分骨折21例.合并骨质疏松者21例,术中需植骨者18例.结果 50例获得12~48个月,平均17.5个月随访,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8.6 周.按Neer 肩关节功能评分:优22例,良18例,可9例,差1例,优良率为80 %.结论 采用LPHP固定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可获得满意疗效.

  • Notch1受体在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介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凋亡中的作用

    作者:王轩;周益;袁伟杰;朱楠;尚明花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HBx)转染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2细胞株后对其表达Notch1受体的影响,并观察Notch1受体在HBx介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用分子克隆的方法构建pcDNA3.1/myc-HBx质粒及pcDNA3.1/myc-Notch1质粒,转染HK-2细胞建立转染株,并应用短发夹RNA(shRNA)干扰技术沉默Notch1基因表达.将细胞分为7组:①正常培养组;②转染HBx空载质粒组;③转染HBx质粒组;④转染HBx质粒+Notch1空载质粒组;⑤转染HBx质粒+Notch1质粒组;⑥转染HBx质粒+Notch1 shRNA空载质粒组;⑦转染HBx质粒+ Notch1 shRNA沉默质粒组.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法验证HBx转染成功,检测细胞中Notch1受体的变化,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检测各组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HK-2细胞经转染HBx基因后可高表达HBx,Notch1 shRNA在HK-2细胞中的转染效率也高达70%,基因沉默有效;转染HBx基因组细胞Notch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培养组及转染HBx空载质粒组,且该组细胞凋亡率亦明显高于正常培养组及转染HBx空载质粒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4.94% ±0.32%比13.86% ±0.18%、13.67%±0.54%,均P<0.05).转染HBx质粒+Notch1质粒组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HBx质粒+Notch1空载质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10% ±0.26%比14.79% ±0.02%,P<0.05),其细胞增殖抑制率亦低于HBx质粒+Notch1空载质粒组.而转染HBx质粒+ Notch1 shRNA沉默质粒组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增殖抑制率均高于HBx质粒+Notch1 shRNA空载质粒组(均P<0.05).结论 构建pcDNA3.1/myc-HBx质粒并转染肾小管上皮细胞可成功制备乙型肝炎病毒细胞感染模型,由此导致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生长抑制及凋亡增加可能与Notch1受体异常活化有关.

  • Notch1信号在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介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免疫活性异常中的作用

    作者:王轩;周益;袁伟杰;尚明花;包谨芳;朱楠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HBx)转染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2细胞后对其表达Notch1信号的影响,并观察Notch1信号在HBx介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免疫活性中的作用.方法 用分子克隆的方法构建pcDNA3.1/myc-HBx质粒及pcDNA3.1/myc-Notch1质粒,转染HK-2细胞,并应用短发卡RNA(shRNA)沉默Notch1基因表达.将细胞分为7组:①正常培养组;②转染HBx空载质粒组;③转染HBx质粒组;④转染HBx质粒+Notch1空载质粒组;⑤转染HBx质粒+Notch1质粒组;⑥转染HBx质粒+Notch1 shRNA空载质粒组;⑦转染HBx质粒+Notch1 shRNA沉默质粒组.实时定量PCR和蛋白印迹法检测细胞中Notch1受体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Ⅱ、CD40表达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IL)4、干扰素(IFN)-γ水平.结果 HK-2细胞经转染HBx基因后,可高表达HBx,Notch1shRNA在HK-2细胞中的转染效率也高达70%,基因沉默有效;转染HBx基因组细胞Notch1水平高于正常培养组及转染HBx空载质粒组相比,且Notch1过表达组细胞表面MHC-Ⅱ、CD40表达均明显高于Notch1空载质粒组(9.69%±0.52%比4.90%±0.32%,21.56% ±0.71%比15.74%±0.20%,均P <0.05),其上清液中IL-4水平亦高于Notch1空载质粒组(50.2±0.6比28.1±1.2,P<0.05),而IFN-γ水平较低(11.9±1.7比18.8±0.8,P<0.05).Notch1基因沉默后上述指标结果呈相反变化.结论 HBx基因转染HK-2细胞后可引起Notch1表达上调;Notch1又可促进细胞表面免疫分子的表达,并调控细胞因子分泌,终导致细胞损伤及免疫微环境的紊乱.

  • 大鼠肾发育中Wnt4蛋白的表达

    作者:程文志;唐春光;宋小峰

    目的:探讨大鼠肾发育中Wnt4蛋白的表达规律及Wnt4蛋白对大鼠肾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胚龄(E)18、20 d和生后(P)0、1、3、5和7 d的大鼠肾脏,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定性分析该时间段内大鼠肾组织中Wnt4蛋白的表达部位及其变化情况;应用蛋白印迹检法,定量分析该时间段内大鼠肾组织中Wnt4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从E 18 d~P 7 d,Wnt4蛋白在近端小管,在生肾区的输尿管芽、逗号小体以及S小体的表达较强,在远端小管的表达较弱,在肾小体的表达由强到弱。蛋白印迹检测结果显示,Wnt4蛋白的表达量E 18 d时开始逐渐降低,P 1 d时到达低点,然后开始回升,P 7 d时再次降低。结论在大鼠肾发育中,Wnt4蛋白通过启动经典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参与调控肾单位的发育,启动非经典的Wnt/PCP信号通路参与调控近端小管的延长,其可能与肾单位的形成以及近端小管的发育密切相关。

  • 遗传性肾小管运输疾患的研究现状

    作者:龚新顺

    肾小管运输疾患可造成水、电解质、矿物质或有机物的代谢紊乱,甚至可造成死亡.近来由于分子生物学与分子遗传学取得突破性进展,并用于各种遗传性运输疾患研究,澄清了很多疾病是由分子缺陷所致[1].现将有关肾小管运输因子或通道的基因缺陷综述如下.

  • 肾损伤分子1与急性肾损伤的研究进展

    作者:娄菲菲;吕哲;王月华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临床常见病,许多患者进展为终末期肾脏病需要行肾脏替代治疗,并且医院获得性的 AKI 发生率正在增加。患有 AKI 的人群进展为慢性肾脏病和终末期肾脏病的风险更高。肾小管上皮细胞在急性损伤后具有修复功能,肾损伤分子1在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肾疾病 肾小管 近端
  • 肱骨髁上骨折X线片近端旋转方向的判断体会

    作者:方杨;万春友;刘亚北;季煦;刘江涛;马继海

    目的:通过对正常人体肱骨标本的标准侧位、外旋及内旋侧位X线片比较,探讨肱骨髁上骨折近端旋转的判断方向.方法:将正常人体肱骨标本分别固定于标准侧位、外旋15°30°及内旋15°30°侧位行x-ray成像,对比发现三组侧位片各自特征,根据此特征判断肱骨髁上骨折近端的旋转方向,通过旋转骨折远端方向手法整复GartlandⅡ、Ⅲ型伴明显旋转移位肱骨髁上骨折29例.结果:根据侧位X线片各自特征判断肱骨髁上骨折近端的旋转方向的结果得到临床验证.临床上整复Ⅱ、Ⅲ型伴明显旋转移位肱骨髁上骨折一次复位成功23例,占79.3%,余6例旋转移位得到明显改善,且均无神经血管损伤.结论:通过X线侧位片可判断肱骨髁上骨折近端旋转方向,并对指导骨折的复位有一定的作用.

  • 髓内针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比较研究

    作者:李峰

    目的:探讨使用髓内针,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ORIF)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5月~2011年12月收治的31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有关资料,男10例,女21例,年龄34~76岁,平均53.4岁.其中采用肱骨髓内针治疗16例,ORIF治疗15例.结果:31例患者术后均获6~48个月(平均22.5个月)随访,髓内针组、ORIF组切口平均长度分别为(6.5±0.5)cm、(12.7±0.85)cm.比较两组患者骨折的愈合时间、术后功能恢复优良率相当.结论:2种方法治疗肱骨近端骨折都可获得较好效果,但髓内针较ORIF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是一种合适的治疗手段.

  • 有限元法分析全膝关节置换对胫骨近端骨重建的影响

    作者:王海羽;王挺

    背景:关于全膝关节置换生物力学方面的研究比较多,但有关有限元分析全膝关节置换对胫骨近端骨重建影响的研究不多。
      目的:有限元法分析全膝关节置换对胫骨近端骨重建的影响。
      方法:设计两种材料的膝关节模型,一种为胶原蛋白和钛合金复合材料的功能梯度材料模型,一种为钛合金材料模型,分别建立2种假体材料的胫骨-膝关节假体模型,分析膝关节置换后胫骨近端骨密度分布、胫骨内侧和胫骨外侧的大应力值、胫骨内侧与假体交界处以及胫骨外侧与假体交界处的大应力值。
      结果与结论:①全膝关节置换后胫骨近端骨密度分布:膝关节假体柄和胫骨平台交界处的胫骨内侧和胫骨外侧的骨密度均比初始状态下降,其中钛合金-胶原蛋白假体模型的应力遮挡作用较钛合金组弱。而假体柄末端胫骨的骨密度较胫骨内侧和胫骨外侧明显增加,出现应力集中现象,其中钛合金假体模型的大应力较钛合金-胶原蛋白假体模型大;②胫骨内侧和胫骨外侧大应力:钛合金-胶原蛋白假体模型较钛合金假体模型低,2种假体模型的股骨外侧大应力值均小于胫骨内侧;③胫骨内侧、胫骨外侧与假体交界处的大应力:钛合金-胶原蛋白假体模型的应力分布比较均匀;而钛合金假体模型的应力分布出现波动,在托盘和假体柄交界处、假体柄末端等地方出现应力集中现象,2种假体模型的胫骨外侧与假体交界处大应力值小于胫骨内侧与假体交界处;④结果表明,全膝关节置换后,膝关节假体对胫骨有一定的应力遮挡作用,钛合金-胶原蛋白假体材料假体的应力遮挡作用比钛合金假体弱,能够提高胫骨所承担的应力。

  • 针刺治疗寻常性痤疮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徐珊珊;殷麟

    目的:探讨近端结合远端针刺和单纯的近端针刺治疗痤疮的疗效.方法:远近结合组运用近端针刺并结合远端取穴针刺治疗痤疮30例;近端选穴组采用在近端针刺治疗痤疮30例.两组均治疗2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远近结合组有效率为63.33%,近端选穴组有效率为3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疗程后,远近结合组有效率为96.67%,近端选穴组有效率为9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端结合四肢远端针刺治疗痤疮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近端针刺.

  • 锁定加压接骨板在肱骨近端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马小楠;金冶华;冷重光

    目的:探讨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在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3月-2009年10月参与手术治疗Neer二、三、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脱位的年龄32~63岁的29例患者,其中男16例,女13例.采用Neer骨折分类法:单纯Neer二部分骨折11例;单纯Neer三部分骨折10例,合并肩关节前脱位4例;单纯Neer四部分骨折3例,合并前脱位1例.手术采用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采用锁定加压接骨板固定.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22个月(11~38个月),术后功能采用Constant-Murley绝对值评分法进行评估,平均Constant-Murley 评分为80.7分(53~95分);优良率为65%(19/29),可为24%(7/29),差为11%(3/29).笔者将X线片中肱骨头完全吸收、部分吸收均诊断为肱骨头坏死,其中Neer二、三部分骨折、脱位优良率为73%,无差病例,肱骨头坏死发生率为16%;Neer四部分骨折、脱住优良率为51%,差为30%,肱骨头坏死率为70%.结论:采用锁定加压接骨板固定法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成角稳定性,避免螺钉松动,保护局部血运,减少并发症等优点,在临床中将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130 条记录 3/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