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甲状腺手术与乳腺手术中气管导管套囊压力及术后咽部并发症对比

    作者:房祥峰;罗爱林;韩东吉;彭婷;刘天柱

    目的 持续记录甲状腺手术和乳腺手术中气管导管套囊压力值,评估并对比患者术后咽痛咽干程度.方法 选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16-03/2016-04期间经排除标准筛选后50例甲乳外科手术患者人组,按手术方式分为甲状腺手术组(n=23)和乳腺手术组(n=27),ASA分级Ⅰ~Ⅱ级.甲状腺手术组,女性,年龄24 ~66岁,体质量指数(BMI)18 ~30 kg/m2;乳腺手术组,女性,年龄30~67岁,BMI 17~30 kg/m2.麻醉诱导并顺利插管后将气管导管套囊压力充气至20 mmHg(28 cmH2O),持续观察套囊压力变化,每5 min记录实时压力值.术后24 h随访评估患者咽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咽干分级.结果 甲状腺手术组的平均套囊压力比乳腺手术组高(P<0.05),同时,术后甲状腺手术组患者咽痛VAS更高(P<0.05)、咽干分级更高(P<0.05).结论 在起始气管导管套囊充气压力相等的条件下,与乳腺手术相比,甲状腺手术术中气管导管的套囊压力更高,患者术后咽痛咽干程度更重.

  • 妇科腹腔镜手术中气管导管套囊压力对患者术后咽喉痛的影响

    作者:胡静宜;耿桂启;李泓;黄绍强

    目的 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气管导管套囊压力变化,以及对术后咽喉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拟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手术或开腹手术的妇科患者各25例,进行全身麻醉诱导及气管插管后将套囊充气至25mmHg.分别于气管插管后5min、15min、30min、45min、60min记录套囊压力及气道峰压,于手术后2h及24h评估患者咽喉痛情况.结果 腹腔镜手术患者套囊压力及气道峰压在各时间点均明显增加.开腹手术患者气管插管后各时间点气管导管套囊压力及气道峰压未见明显变化.患者气管导管套囊压力与气道峰压具有显著相关性,同开腹手术患者相比,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2h及24h咽喉痛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气腹及头低脚高位会导致气道压及套囊压力升高,增加了患者术后咽喉疼痛的发生.

  • 通过触觉不能准确判断气管插管套囊内压力

    作者:杜斌;雷红;孙红;刘大为

    加强医疗病房(ICU)的患者约有40%应用机械通气[1],人工气道对于机械通气的实施至关重要.高容量低压套囊能够有效防止气体的泄漏和患者的误吸.但是,一旦套囊压力超过气管黏膜及黏膜下层的灌注压力(35 cm H2O,1 cm H2O=0.098 kPa),则可能造成黏膜纤毛萎缩、溃疡、出血、气管狭窄和气管食管漏.临床普遍应用高容量低压套囊后,上述并发症的发生率虽然有所下降,但气管狭窄仍常常见诸于报道[2,3].很多ICU医生和护士常常通过触摸气管插管的近端气囊张力,间接判断套囊压力.因此,我们进行了一项前瞻性研究,以验证我们的假设,即通过触觉并不能准确判断气管插管套囊压力.

  • 探讨喉罩通气下套囊压力与术后咽痛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王晓琳

    目的:对喉罩通气下套囊压力与术后咽痛的相关性进行观察与探讨.方法:对2012年8月~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准备接受全麻下的妇科或者乳腺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进行临床的相关研究,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4组,每组患者套囊内均充入不同容量的空气,分析各组患者喉罩通气下套囊压力与术后咽痛的相关性.结果:4组患者套囊压力均存在明显的组间差异(P<0.05),研究D组患者术后咽痛的发生率(3.33%)明显低于研究A组(26.67%)、研究B组(20.00%)和研究C组(16.67%),组间差异明显(P<0.05),4组患者的套囊压力和术后咽痛之间具有比较显著的相关性(r=0.96,P<0.05).结论:适宜低套囊压力可适当减少患者术后咽痛的发生.

  • 应用机械通气指南控制套囊压力的临床体会

    作者:马寅

    目的:探讨应用机械通气指南控制套囊压力对于套囊压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综合ICU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单双日随机分成2组,干预组40例患者:医护人员依据《机械通气指南》监测调节套囊压力,对照组40例患者:医护人员根据个人习惯管理套囊压力。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更能有效控制套囊压力在安全范围内(33%VS 80%. P<0.05),套囊压力高于30cmH2O2组之间有差异(11%VS 51%. P<0.05)。结论:应用机械通气指南控制套囊压力能有效控制套囊压力。

  • 规范套囊压力管理的临床应用

    作者:徐萍

    目前,囊套压力推荐的安全范围应维持在20-30cmH2O之间[1],避免患者因套囊压力过低引起误吸或过高导致气管黏膜缺血,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有调查研究发现在手术室和ICU套囊压力高于安全范围达45%~80%[2,3],而规范化套囊压力管理可以有效控制麻醉患者术中套囊压力水平,降低患者撤机后并发症的发生[4]。针对ICU缺乏规范化套囊压力管理的临床研究,我们制定了规范化套囊压力管理措施,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

  • 一次性换能器在机械通气病人套囊压力测量中的应用

    作者:张云倩

    目的:通过与机械通气病人套囊压力专用测压表所测压力的比较,探讨一次性换能器在套囊压力测定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将96例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专用测压表及换能器测量患者套囊压力及套囊容积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呼吸机检查均不漏气,一次性换能器组套囊充气寄积(7.51±1.15)mL,测得压力值(21.09土1.97)mmHg(1 mmHg=0.133 kPa);压力表组套囊充气容积(7.25±1.15)mL,测得压力值(21.32±2.58)mmHg.套囊充气容积及测得压力值两组问比较差异(P>0.05)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一次性换能器测压法是一种简单易行,准确可靠、成本低廉的科学、理想的方法,可以应用于临床测垃机械通气病人套囊压力.

  • 低损伤性气管导管在超长期留置患者中的应用:附1例超长期带管病例报告

    作者:王皓;丁宝纯

    目的 探讨低损伤性气管导管对减少套囊相关气管导管并发症及延长带管时间的影响.方法 2015年1月7日,葫芦岛市中心医院收治1例再发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呼吸停止患者,立即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在考虑短时间内难以脱机拔管,且家属拒绝气管切开的情况下,应用低损伤性气管导管长期带管.该导管在原有高容量低压套囊的基础上,增设了内层套囊,且内层套囊与气管导管管腔内有侧孔相通.通气期间,套囊压力将会随着气道内压变化自动调整,减少导管套囊对气管黏膜的压迫损伤,提高患者带管的耐受性,延长带管时间.结果 患者于2015年10月12日拔管,共带管279 d,期间未见气管导管相关并发症以及严重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结论 低损伤性气管导管能够保证通气过程中套囊内压力随气道压力变化,有效避免套囊压力过高,减少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在套囊管理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特别是对于长期带管患者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气管插管或气切套管套囊压力控制方法的对比研究

    作者:韩利红;郑有光;王彤兵;陈书文

    开放气道是临床常用的救治患者和实施麻醉的方法,而现行广泛开展的是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留置的导管一般带有套囊,气管插管或气切套管套囊的作用在于给套囊内注入一定量的气体.

  • 不同套囊压力水平对于患者撤机后并发症的影响

    作者:吴亚南

    目的:观察不同套囊压力水平对于气管插管患者撤机后并发症-咽喉疼痛、声音嘶哑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综合ICU气管插管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低压组(60例,套囊压力应维持在20~25 cmH2O)及高压组(60例,套囊压力应维持在25~30 cmH2O),观察两组患者撤机后咽喉疼痛、声音嘶哑的发生率及咽喉疼痛的严重程度。结果低压组与高压组比较,患者撤机后1小时及24小时咽喉疼痛及声音嘶哑的发生率及咽喉疼痛的严重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高压组比较,套囊压力维持在20~25 cmH2O能减少气管插管患者撤机后咽喉疼痛及声音嘶哑的发生率及咽喉疼痛的严重程度。

  • 气管插管固定器在俯卧位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杨红芸

    目的:观察气管插管固定器在俯卧位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于俯卧位通气治疗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胶带固定气管插管)和试验组(采用Thomas气管插管固定器固定气管插管),每组患者均40例。比较两种方法对于俯卧位通气患者气管插管移位或滑脱情况,患者面部皮肤、口腔粘膜损伤情况以及操作人员的满意度等方面的影响。结果在气管插管移位滑脱及操作人员满意度等方面,气管插管固定器法均优于胶带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面部及口腔粘膜损伤方面,两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气管插管固定器能有效固定气管插管,减少患者气管插管移位或脱管的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 不同气管导管套囊压力对颈部手术后患者咽部症状的影响

    作者:王金保;张在旺;汤龙信;杨小民;杜泓

    目的 探讨不同气管导管套囊压力对患者术后咽部症状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4月择期行颈部手术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IM组27例(使用NIM喉返神经功能监测导管)和Rusch组23例(使用Rusch加强型气管导管).两组患者常规麻醉诱导并气管插管后将套囊充气至20 mmHg,采用压力传感器连续记录导管套囊压力,每5 min取值1次直至拔管.术后24 h回访患者咽痛、咽干情况并分析相关因素.结果 与Rusch组相比,气管插管后NIM组达到相同套囊压力所需充气量较少(P<0.05);NIM组导管套囊压力为(31.1±9.5)mmHg显著高于Rusch组的(23.7±8.5)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IM组咽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为(4.0±2.0)分显著高于Rusch组的(2.6±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后咽痛VAS评分与平均套囊压力相关(β=0.391,SE=0.162,P=0.020).两组术后咽干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未发现咽干分级影响因素;决策树模型分析显示:当套囊压力<24.06 mmHg时Ⅰ级咽干概率高,当24.06 mmHg≤套囊压力<28.35 mmHg时Ⅲ级咽干概率高,当套囊压力≥28.35 mmHg时Ⅳ级咽干概率高.结论 颈部手术术后咽痛与气管导管平均套囊压力有关,NIM气管导管术后咽部症状程度轻于Rusch气管导管,气管导管套囊压力控制在<24.06 mmHg时咽部症状控制佳,故推荐颈部手术术中持续监测套囊压力.

  • 单纯加大气管插管导管套囊压力能导致兔气管狭窄吗?

    作者:苏柱泉;李时悦;钟长镐;何玮华;汤庆

    目的 探讨单纯加大气管插管导管套囊压力能否导致兔气管狭窄.方法 对10只新西兰兔行气管插管并持续6h,通过体外颈部超声和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不同的套囊充气压力(25 mmHg,50 mmHg,100 mmHg,150 mmHg,200 mmHg)于气管插管后12周气管腔的形态、内径及组织学变化.结果 所有实验兔在插管期间无出现气管破裂或窒息等并发症,拔管后均无出现喘息、呼吸困难或意外死亡等情况.体外高频超声和游标卡尺测量气管左右径、气管前壁厚度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分别r—0.884,P<0.01和r=0.923,P<0.01);体外颈部超声测量实验兔插管前和拔管后12周气管左右径分别为(5.18±0.29)mm和(4.93±0.47)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41,P>0.05);气管前壁厚度分别为(0.69±0.11)mm和(0.75±0.12)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49,P>0.05).12周后压迫段气管壁炎症反应与套囊压力之间呈明显正相关(r=0.978,P<0.01).组织病理学检查表明增大套囊压力气管插管,拔管12周后气管腔无塌陷,软骨膜完整、软骨无破坏,未见瘢痕(肉芽)组织增生.结论 在一定的导管型号和留置插管时间条件下,单纯加大气管插管导管套囊压力并不能导致兔气管狭窄,套囊内充气压力并非为插管后并发气管狭窄的唯一危险因素,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综合研究其他相关因素.

  • 气管插管导管套囊压力和持续时间对家兔气管黏膜的影响

    作者:梁华;陶国才

    气管黏膜对机械刺激敏感.气管插管全麻术后声嘶、咽喉痛甚至气管狭窄造成呼吸窘迫等时有发生[1].有研究证明以上情况的发生与插管后套囊内压不当有关[2].本研究拟探讨气管插管导管套囊压力和持续时间对家兔气管黏膜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实验依据.

  • 小儿正压通气时气道-食管双管喉罩套囊不同压力的选择

    作者:李春华;陈锡明

    小儿气道-食管双管喉罩(PLMA)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范围日益广泛,尽管向套囊内注气应遵循以少的气体获得有效密闭的原则,但在临床上如何决定充气量或套囊内压的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本研究按体重选择适宜型号的PLMA,通过观察小儿套囊不同时压力正压通气的效果,选择适宜的套囊压力.

  • 不同体位吸痰对人工气道套囊压力的影响

    作者:付莉;王璋琳

    [目的]探讨不同体位吸痰对人工气道套囊压力的影响.[方法]2010年1月-10月在综合ICU病房行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病人62例,采用自身对照设计,应用套囊压力表于吸痰前给予套囊压力校正(25cmH2O),病人在平卧位、半卧位(床头抬高45°)吸痰时及吸痰后20min测定压力值并进行比较.[结果]半卧位吸痰时套囊压力(44.26cmH2O士12.06cmH2O)显著低于平卧位时套囊压力(54.27cmH2O±14.65cmH2O).[结论]人工气道病人吸痰时尽量保持半卧位,以减轻套囊压力对气管黏膜的损伤.

  • 机械通气病人气管导管套囊压力监测值的差异性研究

    作者:彭雅君;郑碧霞;李文燕

    [目的]探讨3种气管导管套囊压力监测方法的差异性[方法]对32例入住ICU的机械通气病人分别采用常规手指捏感法、小闭合容量法、专用套囊测压表法各测气管导管囊内压1次,进行注气量及囊内压关系的比较.[结果]手指捏感法测压值较压力表法及小闭合容量法明显偏高(P均<0.05),专用套囊测压表与小闭合容量测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指捏感法所测压力值偏高,专用套囊测压表法与小闭合容量法可以相互取代,测压表法操作简便,测压准确可靠.

  • 不同气管插管套囊压力对气管黏膜的影响

    作者:张忠汉;王英;张锦

    通过不同气管插管套囊压力对成年犬气管黏膜压迫的病理学观察,低压气囊组的气管黏膜受损程度较高压气囊组轻,气管内麻醉插管时,用低压气囊较为妥当.

    关键词: 气管插管 套囊压力
  • 机械通气患者套囊压力的监测

    作者:仇成秀;刘志梅;钟琼

    目的 讨论机械通气患者气管插管导管、气管切开套管的套囊压力和注气量是否合适,提供正确给套囊注气的科学依据.方法 对35例气管插管、气管切开进行机械通气患者的气管套管套囊压力和注气量的实际值和理想值进行准确测量.结果 65%的患者气管套管套囊实际压力和注气量过高,大于理想值.其中套囊实际注气量大于理想注气量2~4ml,套囊压力超过理想压力2~26 cm H2O.结论 临床上大部分气管套管套囊压力和注气量偏高,因此,应对人工气道患者采用专用套囊测压仪指导套囊注气量及控制囊内压,大限度地避免气道黏膜的损伤.

  • 经鼻置入胃管对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套囊压力的影响

    作者:王晓庆

    目的:探讨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胃管置入对套囊压力的影响。方法:选择经口气管插管后置入胃管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置入胃管前调节患者套囊压力至25 cm H2 O,随机将患者分为镇静组154例和意识清醒组146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置入过程中套囊压力高值及置入后5 min、10 min、15 min 套囊压力变化,并与患者胃管置入前套囊力进行比较。结果:在胃管置入过程中及置入后5 min、10 min、15 min 套囊压力,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置入后5 min、10 min、15 min 套囊压力与自身基础值比较,均有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口气管插管患者无论是在清醒状态下还是镇静状态下置入胃管,套囊压力均增加,应在胃管置入后监测并调节套囊压力。

39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