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TACE联合微波消融及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小肝癌

    作者:利峰;吴霞;刘衡;石荣书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微波消融(MWA)及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小肝癌的安全性和疗效。
      方法:19例行TACE治疗小肝癌患者,术后1个月复查肝功能、AFP及上腹部CT平扫+增强扫描,根据检查结果联合MWA及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联合治疗3个月后再次复查肝功能、AFP及上腹部CT平扫+增强扫描,采用mRECIST标准评价其疗效。
      结果:19例患者共行TACE治疗19次,TACE术后1个月病灶完全缓解(CR)6例、部分缓解(PR)13例,完全缓解率31.5%,13例PR患者联合MWA或MWA+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后3个月CR 10例、PR 3例。TACE术后1个月3例患者AFP值降至正常,联合治疗后3个月,全组16例患者AFP值降至正常,另3例患者AFP值较术前均明显下降。全部病例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结论:TACE联合MWA及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小肝癌能明显提高其疗效,并且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 原发性肝癌DSA表现与TACE疗效的关系分析

    作者:敖劲;曾令雯;刘衡;利峰;赵开飞;石荣书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表现与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4年4月间行DSA造影并进行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1例,根据术中DSA表现,将患者分为富血供组(44例)和中等血供组(17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2年,以mRECIST标准评估肿瘤疗效,分析DSA血供分型与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结果:TACE术后2个月,富血供组完全缓解(CR)2例(4.5%),部分缓解(PR) 29例(65.9%),疾病稳定(SD)6例(13.6%),疾病进展(PD)7例(8.6%),客观有效率(CR+PR) 70.4%,疾病控制率(CR+PR+SD) 84.0%;中等血供组CR 0例(0.0%),PR 5例(29.4%),SD 4例(23.5%),PD 8例(47.1%),客观有效率29.4%,疾病控制率52.9%.富血供组、中等血供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4与7.9个月,6、12、24个月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1.0%、68.0%、20.4%与59.1%、23.0%、1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DSA血供分型与TACE治疗效果密切相关,富血供型肝癌TACE治疗效果较好.

  • 肝细胞癌患者介入手术后胆汁瘤发病因素与临床特点

    作者:刘昭明;李祯;许丙辉;刘洋;齐双玉;郑少华;李恒力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患者介入手术后胆汁瘤发病因素与临床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500例经肝动脉化疗栓塞介入手术(TACE)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手术后胆汁瘤发病的危险因素和临床表现。
      结果:500例患者中45例(9.0%)术后发生胆汁瘤。统计分析显示,存在胆道扩张、TACE术前肝切除史、非超选择性插管、使用聚乙烯醇(PVA)颗粒是患者介入手术后发生胆汁瘤的危险因素(均P<0.05)。45例胆汁瘤患者中10例为有症状胆汁瘤患者,主要为黄疸和发热,且胆汁瘤直径明显高于无症状患者(8.12mmvs.21.84mm,P<0.05),穿刺引流治疗后8例患者胆汁瘤缩小,2例消失;35例无症状组患者定期影像学随访。
      结论:对于有危险因素的肝细胞癌患者,应积极做术前好评估和预防工作。有症状的胆汁瘤患者应当进行穿刺置管引流治疗,无症状的胆汁瘤患者应当进行影像学随访,若胆汁瘤增大需要进行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均能取得良好的预后。

  • 外科手术联合TACE治疗晚期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疗效分析

    作者:俞礽爱;刘佳;乐弈;余灵祥;张绍庚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外科治疗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68例HCC合并PVTT患者临床资料,其中50例行手术(规则半肝+癌栓及受累门静脉切除术或不规则肝切除+门脉癌栓取出术)+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联合治疗组);18例患者单纯口服索拉非尼治疗(索拉非尼治疗组).联合治疗组患者中,11例PVTT侵犯门静脉二级及以上分支,39例侵犯门静脉一级分支;索拉非尼治疗组患者PVTT侵犯部位均为门静脉一级分支.分析患者0.5、1、2、3年生存率、总生存时间(OS)、疾病进展时间(TTP).结果:联合治疗组PVTT侵犯门静脉二级及以上分支患者与侵犯门静脉一级分支患者0.5、1、2、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0.9%、18.2%、9.1%与87.2%、51.3%、15.4%、5.1%;索拉非尼治疗组0.5、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3.3%、33.3%、0%、0%.联合治疗组PVTT侵犯门静脉二级及以上分支患者与侵犯门静脉一级分支患者中位OS为16个月与12个月,中位TTP为7个月与5个月;索拉非尼治疗组中位OS为9个月,中位TTP为4个月.统计学分析显示,联合治疗组无论是PVTT侵犯门静脉二级及以上分支或侵犯门静脉一级分支患者中位OS及中位TTP均明显长于索拉非尼治疗组(均P<0.05).结论:对于合并门静脉一级及以上分支癌栓的晚期HCC患者,可行外科手术联合术后TACE治疗,且疗效优于单纯索拉非尼治疗.

  • 伴门静脉癌栓的原发性肝癌外科治疗:附335例报告

    作者:王志明;胡宽;陶一明

    目的:探讨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肝癌手术治疗的指征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35例伴PVTT肝癌患者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其中273例行手术治疗,包括规则性或非规则性肝切除术(HR) +PVTT清除术(HR组),62例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TACE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存情况.结果:HR组及TACE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4.46个月和5.65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5);6、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30.7%,38.7%与12.1%、19.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肝癌合并PVTT不是手术禁忌证,实施HR安全可行,但预后改善不明显,故要遵循个体化标准,慎重选择手术治疗.随着肝癌多学科协作(MDT)治疗及未来精准医学治疗模式的发展,以期能提高其整体治疗水平.

  • 恩替卡韦联合介入治疗乙型肝炎相关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郭锰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介入方法治疗乙型肝炎相关原发性肝癌(HBVR-HC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2月-2011年2月85例确诊为HBVR-HCC、没有手术治疗适应证的患者,其中44例采用恩替卡韦联合肝动脉段性化疗栓塞(TACE)治疗(观察组),41例单纯采用TACE治疗(对照组),分析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4、12、24、48周HBV-DNA水平、肝功能、AFP水平和Child-Pugh评分,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及生存状况.结果:随治疗时间延长,观察组HBV-DNA水平逐渐降低,而对照组逐渐升高,两组差异在治疗后各时间点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谷丙转氨酶(ALT)与AFP水平、逐渐降低,但观察组在治疗24周后的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Child-Pugh评分逐渐升高,但观察组在治疗24周后的升高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CC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的1年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2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期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TACE对HBV活动存在激发作用,抗病毒联合TACE治疗HBVR-HCC可有效控制HBV,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且不增加毒副作用.

  • B超引导下冷循环微波刀治疗晚期肝癌82例疗效分析

    作者:周任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冷循环微波刀辅助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164例晚期肝癌患者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82例.两组首先都采用栓塞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B超引导下冷循环微波刀治疗.结果:研究组完全缓解12例,部分缓解40例,稳定10例,进展20例,总有效率为63.4%( 52/82);对照组中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22例,稳定22例,进展30例,总有效率为36.6%( 30/82),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60,P<0.05).研究组灭活率为97.6%,对照组灭活率为8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52,P<0.05).所有患者在治疗后当天均出现上腹部疼痛,均未作特殊处理后消失,无1例术后出现胃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B超引导下冷循环微波刀联合栓塞治疗晚期肝癌安全、有效、实用,值得推广应用.

  • 复发性小肝癌再次手术和消融栓塞治疗的探讨

    作者:罗嘉;吴飞跃;汤明

    目的:探讨复发性小肝癌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7年12月第1次手术后复发的小肝癌4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再次手术组和消融栓塞组,比较两组术后3年生存及复发情况.结果:再次手术组24例,均行局部切除加肝动脉化疗泵植入行化疗栓塞.消融栓塞组23例,均行局部射频消融治疗加股动脉穿刺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再次手术组3年无瘤存活率(66.7%,16/24)高于消融栓塞者(47.8%,11/23)(P<0.05),手术切除肿瘤局部复发率(25.0%,6/24)低于消融栓塞(34.8%,8/23) (P<0.05).直径<3 cm的肿瘤,采用手术或消融栓塞治疗者3年生存率和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3~5 cm肿瘤采用手术治疗者3年生存率高于消融栓塞治疗,复发率低于消融栓塞治疗(均P<0.05).结论:临床医生在为复发性小肝癌患(<3mm)者提供治疗方案时应当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并充分考虑患者意愿.对肿瘤为3~5mm者则以手术为宜.

  •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门静脉免疫化疗对预防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的价值

    作者:菅志远;兰明银;江斌;曾少波;周平;张敏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门静脉免疫化疗对预防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复发和延长患者生存期的价值.方法 对3年间收治的168例原发性肝癌,按治疗方法 不同分为4组:(1)手术切除并行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门静脉免疫化疗47例(A组),(2)手术切除+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52例(B组),(3)肝切除+门静脉免疫化疗42例(C组),(4)肝切除+全身静脉化疗27例(D组).回顾性分析对比各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A,B,C,D组患者术后平均复发时间分别为(18.1±9.5),(15.2±7.6),(13.3±5.4)和(10.0±3.7)个月(P<0.001);术后生存期分别为(24.8 ±10.2),(19.6±6.8),(19.0±5.5)和(14.4±3.7)个月(P<0.001);从确认复发至研究终点的时间分别为(12.6±7.7),(6.8±2.4),(7.7±3.8)和(5.2±2.9)个月(P<0.001).结论 肝癌切除术后联合行肝动脉化疗栓塞和门静脉免疫化疗较任何一种单一途径更能有效地降低复发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 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的再次治疗

    作者:汤明;吴飞跃;罗嘉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复发后再次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及意义.方法 选取2003年1月-2008年12月间就治和随访的58例第一次手术后复发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再手术组和消融栓塞组,比较1,3年生存率.结果 再手术组23例,均行根治性局部切除加肝动脉化疗泵植入术,术后经肝动脉化疗泵行化疗栓塞.消融栓塞组 35例,均行局部射频消融治疗加股动脉穿刺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再手术者1,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和82.6%,均显著高于消融栓塞组的82.9%和45.7%.结论 原发性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患者,如条件适宜,掌握好手术时机,再次手术治疗是首选方案.

  • RFA联合TACE和HFH对兔肝VX2肿瘤的作用

    作者:吴华平;张国武;唐荣;乔正荣;唐素荣;徐渝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RFA)联合高频热疗(HFH),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兔肝VX2肿瘤的作用.方法 将兔肝VX2肿瘤模型分为:RFA+TACE+HFH治疗组(A组),RFA+HFH治疗组(B组),RFA+TACE治疗组(C组)和TACE+HFH治疗组(D组).观察各组治疗前后的血清谷丙酸转氨酶(ALT),肝脏热休克蛋白(HSP70)及脾脏树突状细胞(DCs)表达.结果 (1)ALT:在治疗组第1天均明显升高,A组升高幅度大,14 d内恢复慢;B组上升幅度小,恢复快(P<0.05).(2)HSP70表达:A组治疗后明显上升,14 d时仍为高;D组上升幅度小,14 d时表达值低(P<0.05).(3)DCs表达:A,B组无明显差异(P>0.05),并且组内14 d和7 d时两者差异无显著性.C,D组明显低于其余两组,且下降较快(P<0.05).结论 RFA+TACE+HFH能更好地激活HSP70和树突状细胞的表达,增加机体抗肿瘤免疫的能力,但同时损害肝功能明显.联合运用时须综合考虑.

  • 肝动脉化疗栓塞对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生存及肿瘤复发的影响

    作者:张坤;江艺;张绍庚;谢海英;谢志红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后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肿瘤复发率及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影响,为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综合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后行TACE治疗22例(手术+TACE组)、仅行手术切除而不行TACE治疗患者20例(单纯手术组),对两组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率及患者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 手术+TACE组与单纯手术组比较,前者肿瘤1年复发率显著低于后者(P<0.05),但两组2年复发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手术+TACE组1年及2年生存率(76.1%,48.2%)均明显高于单纯手术组(52.8%,23.6%)(P<0.05).结论 原发性肝癌手术后结合TACE治疗,可明显降低肿瘤近期复发率且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

  • 纳米材料栓塞对肿瘤组织表达CD147影响的研究

    作者:徐涛;陈孝平;黄志勇;李丹;卢凌;张万广

    目的 探讨应用羟基磷灰石纳米材料和超液化碘油混悬液栓塞治疗,对肝癌组织表达CD147的影响.方法 30只接种VX2肿瘤系的荷瘤兔随机分为3个治疗组:对照组;超液化碘油组;纳米材料和超液化碘油组.通过超选插管胃十二指肠动脉分别给予生理盐水(1mL/只),超液化碘油(0.3mL/kg),纳米材料和超液化碘油混悬液(0.3mL/kg).术后3d CT检查确认插管成功.2周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和western blot方法,来检测3组肿瘤组织CD147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显示,CD147在3组的肿瘤组织细胞膜均有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1.33±5.88)%,(75.63±4.44)%,(80.03±5.59)%,对照组与碘油组,纳米碘油组在CD147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后两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半定量检测,碘油组和纳米碘油组CD147的表达量升高,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超液化碘油,或羟基磷灰石纳米材料和超液化碘油混悬液栓塞治疗后,肿瘤组织表达CD147有上升趋势,可能是造成栓塞治疗后肿瘤复发率高的因素之一.

  • 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与全身静脉化疗治疗结肠癌肝转移疗效比较

    作者:刘德华;魏宏;王少雷

    目的 比较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与全身静脉化疗治疗结肠癌肝转移的疗效,旨在为临床制定合理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临床分期相同的结肠癌肝转移患者资料,按化疗方法将其分为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组及全身静脉化疗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FOLFOX方案化疗,治疗前后行CT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有效率,临床受益率,1、2、3年生存率以及中位生存期. 结果 肝动脉化疗栓塞组的临床有效率和临床受益率(66.66%、83.33%)显著高于全身静脉化疗组(43.33%、60.00%)(P <0.05),不良反应发生率(40.00%)显著低于全身静脉化疗组(60.00%)(P<0.05),且1、2、3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期均高于全身静脉化疗组(87.5% VS 67.7%,66.7% VS 41.5%,55.4% VS 20.1%,27.7 VS 19.1个月,P均<0.05). 结论 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结肠癌肝转移临床有效率和临床受益率高,不良反应率低,生存率高,中位生存期长,较全身静脉化疗显示出更明显的优势.

  • 原发性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中出现动脉夹层并发症分析

    作者:李宇鸣

    目的 分析肝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形成动脉夹层并发症原因及处理. 方法 2010年3月~2015年5月我院采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219例,6例患者(2.7%)术中血管内膜损伤,形成动脉夹层.其中4例发生在肝固有动脉起始处,2例位在肝总动脉,发生部位均为血管走行迂曲、变形处.34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肝总动脉、肝固有动脉不同程度硬化钙化斑形成患者中,5例(14.7%)发生动脉夹层. 结果 本组6例患者,5例成功完成肝介入治疗,1例因血管痉挛停止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操作.6例患者术后常规处理,未见动脉夹层破裂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术前严格选择适应证,术中熟练掌握插管技术,可有效预防和尽量避免动脉夹层并发症,利于术后达到预期疗效.

  • 肝肿瘤TACE后并发肝脓肿和胆汁瘤的诊治

    作者:柳青峰;周玉斌;肖明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后并发肝脓肿和胆汁瘤的诊断方法和应用经皮肝穿刺外引流术加抗生素灌(冲)洗治疗的疗效. 方法 2005年8月~2008年8月行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589例,并发肝脓肿6例和胆汁瘤2例,其中4例肝脓肿和2例胆汁瘤行经皮肝穿刺外引流术和抗生素灌(冲)洗,2例肝脓肿行保守治疗. 结果 4例肝脓肿行经皮肝穿刺外引流术和抗生素灌(冲)洗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脓(瘤)腔均有不同程度缩小,2例保守治疗无效,于发病后4 d和28 d死亡;2例胆汁瘤临床症状改善,1例瘤腔缩小,1例瘤腔无变化. 结论 肝癌TACE并发肝脓肿和胆汁瘤,应根据其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灵活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诊断,而经皮肝穿刺外引流术和抗生素灌(冲)洗是相对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 两种方法治疗门脉高压性脾功能亢进近期结果分析

    作者:谢文彪;王佑权;童玲玲;唐志晗;张长习

    目的对比采用脾动脉栓塞(splenic arterial embolization,SAE)和开腹脾切除(splenectomy,SPM)治疗门脉高压性脾功能亢进的近期结果,探讨处理门脉高压性脾功能亢进的合理方法. 方法 2001年1月~2003年12月门脉高压性脾亢患者17例,分别采用SAE 8例和SPM治疗9例,就两组病例治疗后的住院时间、发热时间、出院时有无症状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SAE组治疗后住院时间和发热时间分别为(21.38±9.58)d和(19.38±10.73)d,SPM组则分别为(13.00±4.77)d和(4.78±4.32)d.SPM组明显短于SAE组(分别为P=0.042,P=0.007),而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SAE组,出院时的有症状率也明显低于SAE组(P=0.0036). 结论目前SAE应用于门脉高压性脾亢的治疗尚存在术后住院时间长、发热时间久、并发症多等弊端,作为常规应用于门脉高压性脾亢的治疗尚待进一步改进和积累更多的经验.

  • 原发性肝癌并门静脉癌栓132例治疗分析

    作者:左朝晖;欧阳永忠;莫胜川;周德善;吴飞跃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的132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方法分成4组:保守治疗组19例,化疗组38例,手术切除组20例,综合治疗组55例. 结果保守治疗组、化疗组、手术切除组与综合治疗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3、6.8、10.0、13.8个月.综合治疗组术后0.5、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52.7%、36.4%、30.9%和12.7%,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1).肿瘤大小、肝切缘有无癌残留及术后化疗次数是影响手术切除后疗效的重要因素. 结论门静脉癌栓患者能耐受手术者应积极行肝癌切除并术中取栓治疗,而手术切除加术后化疗的疗效佳.

  • 中晚期肝癌肝动脉、门静脉双插管栓塞性化疗的临床观察

    作者:徐美荣;王志伟;于秀

    目的观察中晚期肝癌肝动脉、门静脉双插管栓塞性化疗及在此基础上综合治疗的疗效. 方法 38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0例行肝动脉、门静脉碘油乳化化疗;B组18例双插管碘油乳化化疗+无水酒精注射+免疫治疗. 结果 A组接受治疗后1、2、3年的生存期分别是40%、15%、0%;B组为72%、44%、11%,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B组多次化疗者占83%,A组占45%,两组中单次与多次化疗者1、2、3年生存期分别是21%、7%、0%;75%、42%、8%,P<0.01. 结论肝动脉、门静脉双插管碘油乳化化疗+无水酒精注射+免疫治疗,取得较好治疗效果,能有效延长肝癌患者的生存期,是目前中晚期肝癌综合治疗中比较满意的治疗方法.

  • 动脉化疗栓塞术对小儿肾母细胞瘤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

    作者:董淳强;杨体泉;罗意革;唐咸明;谭志忠;王红;陈嘉波

    目的探讨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肾母细胞瘤(WT)细胞凋亡指数(AI)和细胞增殖指数(PI)的影响,并评价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地位.方法将24例肾母细胞瘤患儿按临床分期、病理分型进行配对设计研究,设动脉化疗栓塞组12例,全身化疗组12例,采用TUNEL法和免疫组织化学超敏二步法测定标本的细胞凋亡指数和细胞增殖指数.结果动脉化疗栓塞组AI高于全身化疗组(P<0.05),PI低于全身化疗组(P<0.05),AI与PI成负相关(P<0.05),动脉化疗栓塞组术后瘤体缩小,坏死程度高于全身化疗组(P<0.05),而骨髓抑制少(P<0.05).结论与全身化疗组相对比,术前采用动脉化疔栓塞法能更有效地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使肿瘤缩小、坏死,有利于手术根治,取得更好的疗效,提高生存率.

801 条记录 33/41 页 « 12...30313233343536...404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