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贵州省孕产妇艾滋病认知水平对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影响

    作者:张弛;张玉琼;张爱华;李军;李艳萍;郑长林;潘雪莉

    目的 分析贵州省孕产妇艾滋病认知水平对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影响,为进一步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风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市、县、乡三级分层整群抽取贵州省42所医疗保健机构,对就诊或住院的1 026名孕产妇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孕产妇人口学特征、艾滋病认知水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检测情况等,用x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被调查孕产妇艾滋病基础认知合格率为69.01% (708/1 026),传染途径知晓率为61.40% (630/1 026);不同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和收入之间孕产妇艾滋病基础认知和传染途径知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孕产妇知晓HIV免费检测政策(OR=4.18)、知晓HIV母婴传播途径(OR=4.71)、进行HIV咨询(OR=18.43)和自我保护意识强(OR=4.48)是进行HIV检测的有利因素.结论 贵州省孕产妇艾滋病认知水平不高是影响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加强育龄妇女和孕妇艾滋病宣教及咨询工作可以提高孕产妇HIV检测率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效果.

  • 云和县妊娠妇女预防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作者:石伟娟;周沙英;潘继美

    目的 调查云和县孕妇预防艾滋病的知识状况.方法 以问卷形式调查,共调查孕妇 298 名,占全县孕妇 52%,有效问卷 294 名,有效率 98.66%.结果 80% 以上孕妇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26.87% 的孕妇认为蚊虫叮咬可以传播艾滋病,12.93% 的孕妇认为同桌吃饭、共用毛巾能传播艾滋病.40.82% 的孕妇认为没有药物阻断或降低母婴传播,20.41% 孕妇认为怀孕后不必艾滋病抗体测试;95.24% 孕妇愿意如果怀孕后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在孕早期终止妊娠.10% 的孕妇长期使用避孕套,87.42% 的孕妇是从电视、广播获得艾滋病知识.结论 云和县孕妇对预防艾滋病知识有部分了解,但自身对艾滋病预防意识淡薄.

  • 艾滋病疫苗研究进展

    作者:侯佩强;艾宪淮;李兆忠

    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全身性疾病,是20世纪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严重的病毒疾病之一.1981年在美国首先报道该病,1982年由美国疾病病控制中心(CDC)正式对该病命名,1983年Barre-Sinoussi分离到HIV.艾滋病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及母婴传播传染.机体感染了HIV后,将造成持续性的免疫功能低下、免疫缺陷,并引发一系列的免疫缺陷综合征,即艾滋病,终导致死亡.

  • HIV-1母婴传播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树坤;李万林;李六九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是引起全球95%艾滋病(AIDS)流行的病原体,母婴传播是HIV-1传播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婴幼儿HIV-1感染的主要原因.

  • 抚顺地区两种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阻断方案效果评价

    作者:刘晓萍

    目的评价抚顺地区采用的两种乙型肝炎病毒母婴阻断技术的保护效果.方法1999-2000年两年期间,市传染病院应用基因重组乙肝疫苗2支加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 U,对79例乙肝病毒HBsAg、HBeAg双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进行HBV母婴阻断;选取同期在市级综合性医院出生、出生后按常规剂量单纯全程注射重组酵母疫苗、双阳性母亲所生的79例新生儿做对照.随访两组新生儿乙肝标志物(HBV-M)3年.结果联合组母婴阻断率为96.94%(95%CI:93.93%~99.95%),单苗组母婴阻断率为86.36%(95%CI:82.93%~89.79%),联合母婴阻断率明显高于单苗组.联合组新生儿HBsAb阳性率及抗体滴度几何均数(GMT)均显著高于单苗组,HBsAb阴转率、HBcAb阳性率则显著低于单苗组,二组新生儿HBcAb阴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均无HBeAg、HBeAg、HBV-DNA阳性者.随访中二组均无不良反应者.结论乙肝疫苗、HBIG主动被动联合免疫阻断HBV母婴传播效果确切,明显优于常规剂量的单纯重组酵母疫苗.

  • 输血感染艾滋病病毒1型母婴传播概率回顾性定群研究

    作者:陈素良;赵宏儒;李晓梅;张玉琪;靳广生;赵翠英;张延平;白广义;李保军;梁良;陈志强;回延良;刘福宝;徐智贤;朱建国;毛宇嵘

    目的 研究HIV-1型母婴传播率.方法 对某市8个乡全部居民普查出的63例一次性输血感染HIV的母亲及其子女进行研究,调查母亲的受血时间、子女的出生时间、出生方式、母乳喂养等情况.母亲输血感染HIV的84名子女作为母婴传播的观察对象,采集的血清标本用ELISA法进行HIV抗体初筛,用Western-blot法进行确证.结果 存在母婴传播危险因素的子女母婴感染率为32.1%(27/84).存在宫内、分娩、母乳3个因素和存在分娩、母乳2个因素的感染率分别为36.8%(7/19)和35.7%(5/14),存在宫内、分娩2个因素的感染率为14.3%(2/14);单纯母乳喂养感染率为37.9%(11/29).经合并分析,存在母乳喂养因素的母婴传播组HIV-1感染率(36.9%,24/65)显著高于人工喂养的母婴传播组(11.8%,2/17).结论 一次性输血感染HIV的母亲,母婴感染率因传播危险因素不同而有所不同,母乳喂养在母婴传播HIV中具有重要作用.

  • 中国部分地区HIV-1流行株基因型分布与母婴传播

    作者:李关汉;陈志伟;陈铮;魏飞力;梅珊;黄耀新;张林琦;曹韵贞

    目的了解中国部分地区艾滋病病毒(HIV)-1主要流行区的病毒基因型分布特征及其对母婴传播的影响.方法通过巢式聚合酶链反应对来自全国11个省(区)的HIV-1阳性病例(包括母婴病例)的gag基因和env基因的部分区域进行扩增并测序,采用DNA分析软件进行系统树和距离等分析.结果共完成gag基因p17测序60例,env基因C2~V4区测序69例.新疆自治区和河南地区的流行株均很单一,前者为C亚型,河南省及周边地区为泰国B亚型(B'),云南地区主要为C和E亚型,而在北京和上海地区有A、B、C、E等多种不同亚型.新疆的病毒株与云南地区的C亚型极为相似,来源相似.在32对母婴病例中,主要为B和C亚型,E亚型1例,未定型2例.B亚型母亲的母婴传播率(50.0%)较明显地高于C亚型(2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国部分地区HIV-1的亚型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特性,亚型对母婴传播的影响尚不清楚.

  • 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方案的保护效果评价

    作者:夏国良;龚健;王继杰;孟宗达;贾志远;曹惠霖;刘崇柏

    目的评价国产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及其与中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应用母婴阻断方案的保护效果.方法在广西等3个地区,对乙肝病毒双阳性母亲新生儿,应用重组乙肝疫苗和重组乙肝疫苗加50 IU HBIG两种母婴阻断方案免疫新生儿,共随访单纯重组乙肝疫苗母婴阻断儿289例,重组乙肝疫苗加HBIG阻断儿186例.结果单纯重组乙肝疫苗的母婴阻断效果为87.8%(95%CI:83.6~91.9),重组乙肝疫苗加HBIG的阻断效果为91.2%(95%CI:86.7~95.6),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和重组(CHO细胞)乙肝疫苗间(P=0.707 2)、两种母婴阻断方案间(P=0.295 5)及各地免疫人群间(P=0.998 7)的母婴阻断效果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两种母婴阻断方案免疫新生儿间抗-HBs的阳转率(P=0.318 8)和抗体滴度(GMT)间(P=0.892 5)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首剂免疫后1年,抗-HBs阳性率在单纯重组乙肝疫苗组和重组乙肝疫苗加HBIG组分别为91.1%和93.5%,GMT分别为153 mIU/ml和164 mIU/ml,以后逐年显著下降(线性趋势检验χ2=60.47,P=0.000 1),至免疫后第4年,阳性率分别降为65.0%和66.6%,GMT仅为第一年的1/3.结论重组乙肝疫苗加中效价HBIG的母婴阻断效果可达90%以上,明显优于常规剂量的血源疫苗.中国现行重组乙肝疫苗抗-HBs的免疫检测技术方法有待改进.

  • 武汉市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阻断现况研究

    作者:郭燕;孟利平;胡美娜;杜玉开

    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区,≥3岁人群中HBsAg阳性率约占9.09%[1].宫内感染是HBV母婴传播的主要途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和HBIG联合免疫可有效阻断HBV母婴传播的产时(后)感染,但采用主被动联合免疫后HBsAg阳性母亲的婴儿免疫失败率仍然有20%~30%[2].本研究对近年武汉市江岸区HBsAg阳性孕妇采取的乙肝母婴传播阻断措施的实施状况及干预后婴幼儿HBV感染情况进行调查.

  • 河南省2002-2013年HIV母婴阻断效果分析

    作者:王奇;孙定勇;樊盼英;马彦民;马楠;司珩;李宁;王哲

    目的 了解河南省2002-2013年感染HIV孕产妇分娩婴儿的母婴传播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随访研究的方法,分别在婴儿满1、3、6、9、12、18月龄时进行随访,收集2002-2013年度孕产妇检测及感染HIV孕产妇所分娩婴儿的有关干预信息,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妊娠分娩、抗病毒药物应用、婴儿存活及18月龄HIV检测等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对影响HIV母婴传播的有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002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共对8 621 554名孕产妇进行了HIV抗体检测,发现阳性孕产妇共2 264人,检测阳性率0.03%,孕产妇HIV检测阳性率呈现逐年递减趋势(x2=4.871,P=0.027).所分娩的1 530名婴儿中,有1 384人存活且满18月龄,已死亡婴儿92人,失访54人.已经检测的满18月龄的l 384名婴儿中阳性60人,阴性1 324人,存活婴儿累计母婴传播率4.34%,校正累计母婴传播率6.33%.产妇孕早期接受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服务(OR=0.26,95%CI:0.09~ 0.77),产妇及婴儿进行抗病毒药物阻断(OR=0.42,95%CI:0.21 ~ 0.82),婴儿采取人工喂养(OR=0.06,95%CI:0.02 ~ 0.21)是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保护因素,产妇分娩过程采取侧切操作(OR=3.91,95%CI:1.74~8.80)是其危险因素.结论 河南省孕产妇HIV检测阳性率保持在较低水平,并呈现逐年递减趋势,HIV的母婴传播率较高,应进一步加强并完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综合干预措施.

  • 艾滋病病毒母婴传播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作者:毛宇嵘;郑锡文

    一、流行情况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WHO的新估计,截止到1999年底,全世界HIV感染者中,1480万为妇女,120万是15岁以下儿童;1999年新感染者中,230万是妇女,57万是儿童.估计到2000年,将有约600万孕妇和500万至1 000万儿童感染HIV,其中绝大多数儿童在分娩前后通过母婴传播感染.现在认为,HIV阳性孕妇约11%~60%会发生母婴传播.不同国家母婴传播率大不相同,美国为20%~30%,欧洲为15%,非洲约为50%[1].

  • 艾滋病病毒-1母婴传播及阻断措施的研究进展

    作者:马桂林;代涛;乌正赉

    艾滋病病毒(HIV)分为 HIV-1和 HIV-2两种. HIV-1的感染力较强,是当今世界HIV流行的主要病毒株,并可引起母婴传播,母亲感染后可在产前、产中或产后将其传播给婴儿. HIV-2的感染力较弱,引起母婴传播的危险性较低,关于 HIV-2母婴传播的报道也较少.母婴传播是儿童和婴儿 HIV-1感染的主要方式,占儿童和婴儿HIV感染者的90%以上[1].

  • 单剂量Nevirapine母婴阻断与HIV耐药

    作者:韩剑锋;蒋岩

    全球艾滋病的流行形势日趋严重,2007年15岁以下儿童感染者为250万,其中大部分是母婴传播,新感染人数为42万,死亡人数为33万,妇女艾滋病感染者为1540万[1].如果不接受抗病毒治疗,HIV感染儿童的预后很不乐观,大约有50%儿童在2周岁之前死亡[2,3].

  • 339例妊娠期梅毒母婴传播的干预研究

    作者:张荣莲;陈烈平;陈起燕;王秀云;张丽萍;修晓燕;赵秀艳

    目的 探讨妊娠期梅毒检出率和母婴传播规律及其干预技术.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治结合交叉进行,应用回顾、前瞻性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梅毒患者受孕或孕期产科检查时确诊为妊娠期梅毒共339例,进行孕期及新生儿治疗和干预、随访观察.结果 妊娠期梅毒检出率为2.33%;孕母治疗时机与新生儿脐带血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RPR)阳性的关系密切,治疗后结婚生育,其新生儿RPR脐带血阳性率低;新生儿脐带血RPR阳性率随孕母RPR滴度升高而升高,孕母RPR滴度越高围产儿预后越差.结论 孕母血RPR滴度和治疗时机与新生儿脐带血RPR阳性的关系密切,治疗后妊娠分娩是阻断母婴传播的有力措施.

    关键词: 梅毒 母婴传播 干预
  • 中国某县0~7岁儿童艾滋病病毒感染率调查

    作者:王岚;郑锡文;李东民;颜江瑛;肖云

    目的 了解中国中部经采供血途径感染艾滋病病毒(HIV)流行地区0~7岁儿童HIV感染情况。方法 2000年9月选择中国中部有偿献血员较聚集的某县的3个乡,对619名0~7岁儿童采集手指血作HIV抗体及HBV抗原检测。结果 在619名0~7岁儿童中共检出11例HIV感染者,感染率为1.8%(11/619),3个乡儿童的HIV感染率各为5.9%(10/169)、0.5%(1/206)和0%(0/244),均无输血史,故传播途径可确定为母婴传播;共检出24例HBV感染者,感染率为4.3%(24/619)。结论 中国中部个别地区0~7岁儿童存在较高的HIV感染率,需进一步采取措施遏制经母婴途径传播艾滋病。

  •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阻断策略的决策分析及成本效益评价

    作者:石果;张顺祥

    目的 综合各种HBV母婴传播阻断的影响因素,评价母婴传播阻断方案成本效益并明确其优选方案.方法 构建符合中国实际的HBV母婴传播阻断策略决策树马尔科夫模型(其中参数依据Meta分析、现场调查和文献查阅等方法确定);HBV母婴传播阻断方案的优化指标包括总成本、总效益、净效益值及效益成本比(BCR),并对模型中的参数对优化方案的影响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 针对中国现阶段6种可能的HBV母婴传播阻断方案,构建了多级决策树模型;分别考虑了HBsAg和HBeAg筛检、不同剂量(次)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HBIG)的选用情况.6种方案的BCR均大于1,可获得的效益均超过成本至少4倍.各方案中以孕妇筛查HBsAg,HBsAg阳性新生儿接种10 μg×3乙肝疫苗加一剂100 IU HBIG,HBsAg阴性新生儿接种10 μg×3乙肝疫苗的方案优.HBV母婴传播阻断方案中,采用100 IU或200 IU的HBIG,其BCR相近;采用l剂次HBIG(100 IU或200 IU)其BCR均高于2剂次.敏感性分析显示,参数对优化方案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接种率、母婴传播阻断率、HBsAg阳性率、乙肝相关疾病经济负担、贴现率、接种费和筛检费,其中接种率和阻断率为HBV母婴传播阻断优化方案中重要的影响因素.结论 孕妇筛检HBsAg,新生儿采用10 μg乙肝疫苗联合100 IU的HBIG是HBV母婴传播阻断的优方案;方案中的接种率和阻断效率,是确保HBV母婴传播阻断的关键.

  • 山西省运城市母婴传播HIV 2例报告

    作者:张文吉;卫军;张萍花

    病例1,男,7岁,2000年6月因发热到某医院以腮腺炎住院治疗效果不佳,医院对其进行HIV抗体检查为初筛阳性,我站对其血样进行HIV抗体复查仍为阳性.

  • 联合应用乙型肝炎疫苗与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失败危险因素的研究

    作者:孔宪毅;王素萍

    母要传播是造成儿童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主要途径,关于联合应用乙型肝炎(乙肝)疫苗与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预防HBV母婴传播的已经有些报道,但疫苗保护率差别较大,且存在母婴双方血清学或HBV DNA资料不全的问题.近年来,HBV免疫逃逸株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免疫逃逸株特别是本地区的变异规律.

  • 北京市非新生儿乙型肝炎的疫苗预防

    作者:邢玉兰;龚晓红

    我国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感染以母婴传播为主,所以乙肝疫苗预防长期以来一直以新生儿为重点。为了使绝大部分新生儿都得到乙肝疫苗接种,提高广大农村地区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自2002年起我国已将乙肝疫苗正式纳入全国儿童计划免疫。随着新生儿乙肝疫苗策略的实施,很多地区尤其城市中儿童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有明显下降,但全人群HBsAg携带率下降不明显,急性乙肝发病率仍持续在较高水平。这表明在我国HBV感染除母婴传播外,确实还存在一定的水平传播,需要通过接种乙肝疫苗进行预防,北京市的情况也不例外。本文仅就非新生儿人群预防乙肝是否需要接种乙肝疫苗?哪些人需要接种乙肝疫苗?

  •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研究现状及今后工作重点

    作者:王素萍;徐德忠

    乙型肝炎(乙肝)呈世界范围流行,我国是高发区,全世界约有3.5亿乙肝病毒(HBV)慢性感染者,我国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就达1亿多,其中1/3以上是母婴传播所致,乙肝疫苗和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的应用使母婴间的水平传播及产中、产后的传播得到有效控制,但HBV母婴传播中的宫内感染尚不能用乙肝疫苗完全阻断.

1519 条记录 4/76 页 « 12345678...757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