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孕妇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乙型肝炎宫内感染的临床分析

    作者:隋丽英;高永进

    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率约10%,孕妇携带率约6.47%[1],宫内感染率达10%~44%,提示宫内感染在母婴传播中占重要地位[2],如何控制HBV宫内感染是目前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我院于1999年2月~2001年10月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多次肌肉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观察新生儿血中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和HBsAg情况,探讨孕妇肌肉注射HBIG对预防HBV宫内感染的作用.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母婴传播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杏翻;农光民

    艾滋病是目前人类所面临的具破坏力的疾病之一.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2006年11月报告,全球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约3 950万例,其中,女性1 770万例,15岁以下儿童为230万例;每天约有1.1万人新感染HIV,约1 500人是15岁以下儿童,约1万人15岁以上,其中近50%是妇女;因艾滋病死亡的人数约290万,其中15岁以下儿童约38万.

  • 基层适宜的梅毒检验技术

    作者:张树文;王千秋;潘丽;林宁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TP)引起的一种慢性全身性感染的性传播疾病,是经典的性病之一.梅毒可以引起人体几乎所有的组织和器官的损坏和病变,产生多种多样的症状和体征.另一方面,梅毒又可以多年无临床表现而呈潜伏状态,仅在血清学试验时才被发现.无临床表现的潜伏梅毒具有隐蔽的特点,容易被患者和医生忽视.隐性梅毒通过性传播感染性伴,及通过母婴传播引起先天梅毒,是近十年来梅毒发病率快速上升的重要原因[1].梅毒的实验室检查对梅毒的诊断有决定性意义,目前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有病原学检测和血清学检测两大类,而血清学检测是临床常用且重要的检测方法.

  • 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孙定勇;王奇;司珩;李宁;朱谦

    目的:了解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危险和保护因素,为进一步完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有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调查河南省39个艾滋病感染状况不同县区的43例母婴传播病例,另选同地区86例未发生母婴传播的病例作为对照,采用条件 Logistic 回归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对不同因素进行比较,发现应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产妇,母婴传播率低于未服药产妇(22.4% vs 61.6%)(χ2=25.1,P <0.01)。分娩方式中择期剖宫产产妇的母婴传播率低于顺产(30.4% vs 42.1%)(χ2=5.1,P <0.05)。喂养方式看人工喂养产妇的母婴传播率低于母乳和混合喂养的产妇(31.1% vs 83.3%)(χ2=4.92,P <0.05)。控制相关混杂因素后发现:产妇采取择期剖宫产(OR =0.25,95%CI:0.09~0.69),规范三联用药(OR =0.07,95%CI:0.02~0.28),婴幼儿采取人工喂养(OR =0.06,95%CI:0.003~1.23)可能是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保护因素,产妇产时或产后服用抗病毒药物(OR =4.38,95%CI:1.67~11.4)可能是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危险因素。结论艾滋病母婴传播可能受分娩方式、抗逆转录药物应用、婴幼儿喂养方式多种因素影响,应针对主要影响因素采取干预措施提高艾滋病孕产妇母婴传播服务质量。

  • 医务人员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相关知识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王前;王临虹;方利文;张志慧;王芳;王潇滟;乔亚萍;王爱玲

    目的 了解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型肝炎(乙肝)母要传播(IPMTCT)项目地区医务人员接受培训状况及其对IPMTCT相关知识水平的影响,为完善项目培训规划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河南省和贵州省中的4个项目地区IPMTCT工作的536名医务人员近1年接受相关培训状况及其IPMTCT相关知识水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接受IPMTCT相关培训的医务人员中,92.5%接受过县(区)级培训,85.1%接受过专题培训,82.3%接受过讲座形式培训,26.7%接受过以会代训/例会形式培训,接受培训次数的中位数为2次.单因素分析,仅接受专题培训(50.9%)的医务人员IPMTCT相关知识知晓率高于仅接受过综合培训者(30.6%);仅接受讲座形式培训者(52.3%)知晓率高于仅接受以会代训/例会形式培训者(24.6%);接受培训3次及以上者知识知晓率高(66.9%)(P均<0.01).多因素分析,在调整文化程度、专业、机构级别、所在地区有无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基础等因素后,与仅接受以会代训/例会形式培训相比,接受讲座形式培训的医务人员的知识知晓率高(OR=2.9,95% CI:1.4~6.0).结论 培训形式是影响基层医务人员IPMTCT相关知识水平的重要因素,重大公共卫生专项经费应重点支持以讲座为主要形式的IPMTCT专题培训.

  • 2012-2016年吸毒感染HIV产妇及所生儿童抗病毒药物应用情况分析

    作者:王潇滟;王前;窦丽霞;乔亚萍;苏敏;王爱玲

    目的 分析2012-2016年因注射吸毒感染艾滋病(AIDS)产妇及所生儿童的抗病毒药物应用情况及变化趋势.方法 对在2012-2016年通过国家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报告艾滋病感染途径为注射吸毒的产妇进行调查,并对其人口学特征、初次产前保健服务及用药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1021名研究对象分布在全国312个县(市、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87.9%,43.1%的调查对象有过2次及以上的分娩经历,妊娠前已知HIV感染者所占比例为63.2%.调查对象的平均初次产前保健孕周为(27.28±12.79)周,孕晚期或产时占57.2%,2016年比2012年延迟了近5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unnett t=4.74,P<0.01).HIV产妇总体用药率为78.4%,5年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69,P<0.05),暴露儿童应用了抗病毒药物的比例为89.3%,2016年与2012年相比,上升了将近10个百分点(x2=8.80,P<0.01).结论 因注射吸毒而感染HIV的产妇中既往已知感染状态的比例较高,但接受规范的孕产期保健服务与预防母婴传播服务时期相对较晚,产妇与暴露儿童各自的用药率相对较低.

  • 2006-2012年贺州市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措施状况分析

    作者:刘丽芬;张远旺;赵彦成;梁静;王前

    目的:了解贺州市孕产期艾滋病抗体检测、感染孕产妇及感染孕产妇母子抗艾滋病病毒药物应用与检测状况及变化趋势。方法利用国家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网络直报系统,收集和整理贺州市2006—2012年孕产期艾滋病抗体、CD +4 T 淋巴细胞、病毒载量等检测信息、HIV 感染孕产妇孕期、产时以及所生儿童应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等相关信息。对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年度趋势变化分析。结果2006—2012年贺州市共有130743例孕产妇接受艾滋病抗体检测,其中孕产妇 HIV 抗体检测率从2006年的88.68%上升至2012年的99.96%。7年中,贺州市共发现230例 HIV 感染孕产妇。2006—2012年分别有67.86%、70.59%、82.05%、82.14%、97.30%、100%和100%的感染孕产妇应用了抗病毒药物,并呈逐年上升趋势(χ2=6.30,P <0.05),感染产妇孕28周前(含28周)开始应用三联方案比例也呈逐年上升趋势;感染产妇所生婴儿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应用比例自2010年均达到100%。结论孕期抗体检测比例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尽管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婴儿抗病毒药物应用比例逐年上升,但感染产妇在孕早期抗病毒药物应用比例比较低,需要进一步提高孕早期抗体检测比例及感染产妇在孕早期抗病毒药物应用比例,从而减少母婴传播的风险。

  • 5省艾滋病高发地区HIV感染孕产妇应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王前;方利文;王临虹;吴久玲;王爱玲;王芳;王潇滟

    目的 了解HIV抗体咨询与检测对孕产妇应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全国艾滋病相对高发地区的23个市/县/区开展艾滋病母婴传播队列研究.对1414名HIV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的人口学特征、应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方案、孕产妇接受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自愿咨询与检测服务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414名HIV感染孕产妇中,有1120名(79.77%)感染孕产妇接受了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有87.69%儿童应用了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将单因素中对用药产生影响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接受过检测前、后咨询服务的HIV感染孕产妇应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比例分别是未接受过检测前、后咨询者的1.99倍和3.08倍(OR=1.99,95%CI:1.37 ~2.89; OR=3.08,95%CI:1.16~8.20).若HIV感染孕产妇是既往感染者,则其接受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可能性较大(OR =4.11,95% CI:2.72~6.20).结论 提高HIV抗体检测咨询覆盖和服务质量,有助于提高HIV感染孕产妇对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应用.

  • 上海市浦东新区基层妇幼保健人员梅毒母婴传播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调查

    作者:梁敏红;施君瑶;黄勤瑾;蒋美芳

    目的 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基层妇幼保健人员的梅毒母婴传播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在浦东新区开展妇幼保健人员梅毒母婴传播防治知识的培训班,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和统一的调查问卷,在培训前让学员自行填写问卷并现场收回.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影响梅毒母婴传播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状况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发放问卷160份,收回有效问卷160份,有效率100%.妊娠梅毒诊断知识6道题中,知晓率为20.00%;妊娠梅毒疫情管理知识6道题中,知晓率为87.50%;妊娠梅毒规范治疗及随访知识8道题中,知晓率为31.25%.总体知晓率为7.5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专业影响医务人员梅毒母婴传播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同临床专业相比,预防专业的医务人员知识知晓率高(OR=16.476,95% CI:3.541~76.670).结论 基层妇幼保健人员梅毒母婴传播防治知识知晓率低,需进一步优化培训机制,加强培训,以提高妇幼保健人员的梅毒母婴传播防治知识.

  • 我国部分艾滋病流行地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技术培训资源投入与利用

    作者:邱琇;王临虹;方利文;乔亚萍;崔立华;孙江平

    目的 分析艾滋病流行地区预防母婴传播技术培训资源投入与利用情况.方法 运用方差分析、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2003~2006年项目地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技术培训资源投入变化、平均每例培训费用和培训覆盖率差异.结果 项目地区共计投入99.4万元用于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技术培训,投入逐年增长,培训7064人次,县级培训人次占74.73%;例均培训费用为141元,校正后省级与县级培训例均费用有差异(P<0.01).二级医疗机构和乡级医疗机构培训覆盖率分别为64.93%和62.86%,不同类别服务提供者接受培训的比例有差异(P<0.01).结论 研究地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能力建设资源的投入使得能力建设覆盖面得到了扩大.

  • 山西省大同市育龄妇女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与相关态度干预效果分析

    作者:沈树军;陈东霞;高淑蓉;王济

    目的 了解山西省大同市育龄妇女艾滋病母婴传播的相关知识与态度,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选取在大同市妇幼保健机构进行体检的育龄妇女380名,按照"世界银行贷款卫生九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项目"中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重点人群相关知识、态度、行为调查问卷",分别在健康教育讲座前后对同一人群进行调查.结果 健康教育前,有84.2%的调查对象了解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途径,只有34.7%知道可以用药物阻断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后,97.2%的调查对象了解艾滋病母婴传播途径,89.2%知道可以用药物阻断母婴传播,对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相关态度的回答正确率也较健康教育前明显提高.结论 城市育龄妇女对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知晓率仍有待提高,妇幼保健机构开展健康教育是提高其知晓率的重要途径.

  • 2012-2016年江西省HIV感染孕产妇母婴传播阻断干预情况分析

    作者:徐海港;胡洋;张欢;舒宽勇

    目的 了解江西省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孕产妇母婴传播阻断干预措施的利用情况,为制定相关的服务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2-2016年江西省上报的HIV感染孕产妇及其所生儿童的个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2例HIV感染孕产妇中,75.83%(229例)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48.68%(147例)的职业为家庭及待业,75.50%(228例)为初婚,38.74%(117例)的为产时和产后确认感染,初检孕周平均为(21.36±12.48)周、5年来呈下降趋势(F趋势=43.118,P<0.05),78.81%(238例)的妊娠结局为分娩,分娩方式则以阴道产为多、5年来阴道产比例呈上升趋势(x2趋势=7.919,P<0.05),5年来HIV感染孕产妇及其所生婴儿抗病毒用药比例皆呈升高的趋势(x2趋势=12.729,P<0.05;x2趋势=9.262,P<0.05).结论 加强健康宣教,提高孕期检测比例,规范抗病毒用药,是母婴传播干预工作的重点.

  •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成效、挑战与展望

    作者:宋莉

    母婴传播是儿童感染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主要途径,直接威胁我国出生人口素质和儿童健康水平。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是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消除儿童新发感染、保障儿童健康的重要服务措施之一。

  • 清远市医务人员对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防治知识的认知现状及干预效果评价

    作者:廖国平;刘晓明;沈锦红;黄小明;崔艳萍;曾茜茜

    目的:了解清远市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项目(IPMTCT)后医务人员对IPMTCT知识的知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评价对医务人员实施IPMTCT知识干预的效果,为今后各医院开展医务人员培训及IPMTCT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次研究以清远市市级、县(区)级、乡镇级各随机抽取2间医院的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被抽中的医院中随机抽取不同级别医院各一间作为干预组,剩余医院为对照组.2013年10月-2014年5月对医务人员开展基线和干预后的终线调查.结果:医务人员IPMTCT知识知晓率为67.33%(303/450),干预后知晓率为89.53%(171/191),92.44%(416/450)的医务人员近1年接受过相关培训.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30~44岁年龄组的医务人员防治知识知晓率高于<30岁年龄组的医务人员(OR=1.61,95%CI=1.12~2.32);临床专业的医务人员防治知识知晓率高于护理、妇幼保健和预防医学专业的医务人员(OR=0.27,95%CI=0.12~0.60;OR=0.27,95%CI=0.10~0.77;OR=0.36,95%CI=0.16~0.82);近1年接受过相关培训的医务人员防治知识知晓率高于未接受过培训的医务人员(OR=2.44,95%CI=1.27~4.65);文化程度高的医务人员防治知识知晓率较高(OR=0.53,95%CI=0.30~0.95);乡镇级医务人员相关知识水平低于市级医务人员(OR=0.20,95%CI=0.06~0.66).实施干预后,干预组医务人员IPMTCT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干预组医务人员的知晓率比干预前干预组医务人员的知晓率高(P<0.05).干预后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30~44岁年龄组的医务人员防治知识知晓率高于<30岁年龄组的医务人员(OR=2.96,95%CI=1.64~5.35);临床专业的医务人员防治知识知晓率高于妇幼保健和预防医学专业的医务人员(OR=0.31,95%CI=0.16~0.60;OR=0.43,95%CI=0.19~0.97);乡镇及县级医务人员相关知识水平低于市级医务人员(OR=0.24,95%CI=0.12~0.47;OR=0.46,95%CI=0.25~0.86);干预组医务人员防治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OR=0.45,95% CI =1.29~4.68).结论:清远市医务人员IPMTCT知识水平有待提高.近期接受过相关培训的医务人员、文化程度高的医务人员防治知识知晓率较高.IPMTCT知识干预可以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治知识水平,应加强培训,尤其是参与IPMTCT项目工作的非临床专业人员及乡镇地区医务人员.

  • HIV母婴传播影响因素及我国预防HIV母婴传播对策

    作者:张冬梅;刘海荣;宋律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是艾滋病防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分析了HIV母婴传播影响因素,总结了我国预防HIV母婴传播对策与措施,并探讨了我国预防HIV母婴传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HIV 母婴传播
  • 淳安县16996例孕产妇HIV检测情况分析

    作者:方凤梅;徐志春

    目的:了解淳安县孕产妇HIV感染状况,为预防和控制HIV母婴传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全县2004年10月1日-2009年9月30日产前检查或分娩的16996例孕产妇开展HIV自愿咨询及免费HIV筛查,发现"HIV抗体待复查"送上级医疗机构确认,并进行追踪随访.结果:初筛HIV抗体待复查7例,经浙江省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诊实验室确认HIV-1抗体阳性5例,孕产妇HIV感染率0.029%.户籍分布为外省或外籍,职业均为农民,文化程度以小学及以下为主.结论:淳安县孕产妇HIV感染从无到有,现感染率处于低水平,今后要加强流动人口中孕产妇的管理,以做到早筛查、早诊断和早干预,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 鄂州市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项目的实施体会

    作者:王芬;胡婷婷

    目的:提高人群对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认识,为孕产妇提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待播的综合防治服务.方法:制订了《鄂州市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分工,确保该项目顺利实施.结果:2014年全市产妇数11397人,孕产期接受HIV抗体、梅毒、乙肝检测人数11363人,孕产期艾滋病、梅毒、乙肝检测率为99.70%,全年发现艾滋病阳性孕产妇3例、梅毒阳性孕产妇5例、乙肝阳性孕产妇512例.结论:鄂州市从管理制度、管理流程着手,整合了相关资源,建立了一套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咨询、检测、治疗与关怀的服务体系,在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预防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效.

  • 郑州市2013年度预防梅毒、乙肝母婴传播项目运行分析

    作者:蒋跃辉;焦寒梅

    为提高孕产妇对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认识,提供综合防治服务,大限度地减少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郑州市于2011年7月份启动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回顾和总结2013年预防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中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落实和完善项目工作做好铺垫.

    关键词: 梅毒 乙肝 母婴传播
  • 母乳喂养对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影响分析

    作者:何凤权

    目的:探究母乳喂养对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分娩的78例乙型肝炎感染产妇及其婴儿作为研究对象,78例乙型肝炎感染产妇所生婴儿出生时均进行过国家规范联合免疫(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及乙型肝炎疫苗),本研究将其分为两组,其中采取母乳喂养的39例为试验组,采取人工喂养的39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婴儿7月龄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的差异性,观察母乳喂养对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影响.结果:对于两组采取不同喂养方式的婴儿,7月龄时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检测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乙型肝炎感染产妇所生婴儿出生时只要进行规范联合免疫(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及乙型肝炎疫苗),可以选择母乳喂养的方式,对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影响不大.

  • 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母婴传播效果研究

    作者:崇焕

    目的:观察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在阻断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风险.方法:以我疾控中心于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62例经HBV筛查确定感染HBV的产妇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样本,所有产妇均行自然分娩,根据产妇的预防接种情况将其分为对照组(32例)与免疫组(30例),对照组分娩前末给予药物干预,免疫组分别于孕28周、32周以及36周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U,并抽取两组新生儿出生时与12月龄静脉血样本进行酶联免疫法检测,对比两组新生儿血液样本的HBsAg检测结果.结果:免疫组出生时与12月龄时的HBsAg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且新生儿12月龄血清抗HBs浓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在孕期注射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能够有效控制乙肝病毒在母婴间的传播.

1519 条记录 2/76 页 « 12345678...757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