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医护人员HIV感染的自我防护

    作者:徐学慧;尚鲁强;徐晓东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病原体.其传染源为HIV无症状携带者和艾滋病患者.其传播途径为: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对于医护人员血液传播是危险的因素,HIV可以通过被污染的注射器、手术器械、体液污染粘膜等途径传播.而我国目前艾滋病感染者已超过100万人.如何做好个人防护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事.强化全员安全培训和"普遍性防护原则",全面提高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

  • 十堰市首次发现HIV经母婴传播病例报告

    作者:唐桂珍;刘经风

    2005年7月,十堰市发现2例艾滋病病毒(HIV)经母婴传播病例,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患儿1,男,1998年3月出生;患儿2,女,2001年出生,两患儿均在2005年艾滋病主动监测中发现,2005年7月2日HIV抗体初筛阳性,2005年7月11经湖北省艾滋病监测中心确认阳性,体检无AIDS相关症状,无受血、手术外伤史.

  • 乙型病毒性肝炎孕妇不同病毒载量对母婴传播的影响

    作者:蔡秋娥;王淼;陈丽云;万建玉;陈少平

    目的 探讨HBV感染孕妇不同病毒载量对母婴乙肝病毒传播的影响,通过风险评估及干预治疗等方案及时阻断母婴传播,从而降低垂直传播感染率.方法 收集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560例HBV感染孕妇相关资料,包括产时分娩、产后新生儿预防接种情况等.检测从建册产检开始直至分娩后1周的病毒载量、肝功能及乙肝标志物.分析研究乙型病毒性肝炎孕妇不同病毒载量对母婴病毒传播及早产与剖宫产的影响.结果 检测结果显示高病毒载量组孕妇孕期肝功能转阴率与低病毒载量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但高病毒载量组孕妇肝功能恢复时间长,手术产率高,早产率高,其分娩的新生儿出生后外周血HBsAg、HBeAg及HBV-DNA阳性率明显高于低病毒载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为了降低新生儿HBV感染几率,孕前规范抗乙肝病毒治疗、孕期风险评估与干预治疗等方案是防治乙肝母婴传播的必要手段.

  • 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对乙型肝炎病毒的干预的研究

    作者:苏宇雄;曾汝用;刘秀婵;伍植文

    目的:探讨目前常规剂量人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对HBV母婴传播的产前阻断效果.方法:选取125例HbsAg阳性孕妇,同意注射HBIG者85例,为干预组,未注射的40例,为对照组,并根据血HBV-DNA含量又分别将两组孕妇分成阳性组和阴性组.其新生儿于0,6月龄检测外周血乙肝标志物.结果:仅HBV-DNA阳性者婴儿,6月龄时的HBV感染率在干预组较对照组低,余差异无显著性.出生24h内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常规剂量HBIG可能对HBV-DNA阳性者的母婴传播有效,但对HBV-DNA阴性者的效果不确定;孕期使用HBIG可提高新生儿对乙肝疫苗的反应性.

  • 1例丙肝合并妊娠围手术期的护理

    作者:金小花

    总结一例丙肝合并妊娠剖宫产产妇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护理重点是心理护理,减轻产妇紧张、焦虑、自卑的负面心理状态;通过健康教育、术前护理、术后护理避免丙肝病毒发生母婴间垂直传播.针对丙肝合并妊娠的产妇应依据母婴传播的时间与机制采取个性化全程干预措施,才能有效阻断丙肝母婴间传播,保证母婴安全.

  • 阻断梅毒母婴传播和降低新生儿先天梅毒发病的策略分析及护理

    作者:周秀;库潘·扎马恩别克

    目的 研究阻断梅毒母婴传播和降低新生儿先天梅毒发病的策略及护理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5年5月到2017年12月间收治的梅毒感染孕妇4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4例)和观察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孕妇的早产、死产、流产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同时比较两组胎儿的畸形发生率及肺、肝、脾等病变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胎儿不良卫生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梅毒导致的不良妊娠结局,且一定程度上能阻断梅毒母婴传播,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艾滋病母婴传播及母婴阻断分析

    作者:古丽巴哈尔·阿不都热依木

    母婴传播(MTCT)是15岁以下儿童感染艾滋病病毒(HIV)主要途径,婴儿和儿童HIV感染约有90%是通过母婴传播而获得的.艾滋病母婴传播可以发生在妊娠、分娩和哺乳过程中,通过HIV咨询检测、抗病毒治疗、安全分娩、人工喂养等系列措施可阻断HIV母婴传播.随着艾滋病母婴阻断技术的成熟和完善,艾滋病母婴传播率可降至2%.

  • 城区孕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率筛查和新生儿首剂乙肝疫苗及时接种保健工作现状分析

    作者:雷妍

    目的 分析城区孕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率筛查和新生儿首剂乙肝疫苗及时接种工作现状.方法 选取2016年3-8月在该市医院住院分娩的269名城区孕妇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率筛查,对孕妇筛查结果是阳性的新生儿,在出生后24 h内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对接种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在对269名城区孕妇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率筛查中,33名筛查结果显示为阳性孕妇分娩的36名新生儿(其中有1对双胞胎,1对三胞胎)均在出生后24 h内接种了乙肝疫苗,其及时接种率为100.00%,34名新生儿在出生后24h内同时接种了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其及时接种率为94.44%;236名筛查结果显示为阴性孕妇分娩的236名新生儿中230名在出生后24 h内接种了乙肝疫苗,其及时接种率为97.46%,6名新生儿未及时接种首剂乙肝疫苗的原因主要是早产、出生体重过低、新生儿窒息、其他原因等.结论 城区孕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率筛查和新生儿首剂乙肝疫苗及时接种工作体系完善,孕妇产前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筛查率和新生儿首剂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均较高.

  • 乙型肝炎病毒与母婴传播

    作者:施士宇;王凤华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HBsAg和HBeAg双阳性者母婴传播的高感染率,方法:将体检中发现HBsAg阳性的243名育龄期妇女,用ELISA法检测HBVM(二对半抗原抗体),她们的子女也同时检测;对检测结果按HBVM感染程度分为3组,并用X2检验进行比较.结果:HBsAg和HBeAg双阳性组中幼儿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2组.结论:母婴传播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重要途径,HBsAg和HBeAg双阳性者的高感染率是更重要的因素.

  • 抗病毒药物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阻断效果、安全性以及不良反应

    作者:王举明

    目的:研究抗病毒药物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阻断效果、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将60例HIV阳性孕妇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HIV阳性发现时间的早晚分为A组、B组及C组.A组和B组在发现HIV阳性后立即给予奈维拉平、拉米夫定、齐多夫定服用,C组临产后给予孕妇奈维拉平服用,结合新生儿体重给予齐多夫定服用.比较CD4+细胞数量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及阻断效果.结果:三组抗病毒后CD4+细胞数量均高于抗病毒前(p<0.05),无严重不良反应,A组、B组的阻断成功率均高于C组(p<0.05).结论:抗病毒药物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安全有效.

  • 分析健康教育干预、免疫方法联用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实际价值

    作者:陈剑英;龙秀兰;黄招娣;郑海银;张丽丽

    目的:探究分析健康教育干预、免疫方法联用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实际价值.方法:选取来我门诊的孕中晚期乙肝患者72例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6)和观察组(n=36),对照组采用免疫方法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干预、免疫方法联用措施.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不同月龄的HBsAg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抗-HBs阳性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孕中晚期乙肝患者临床中采用健康教育干预联合免疫方法治疗,能够降低HBsAg阳性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对孕妇艾滋病知识的干预效果评价

    作者:努尔司曼.吐尔孙

    目的:研究并分析对孕妇进行艾滋病母婴传播预防健康教育后对其艾滋病知识的干预效果.方法 :收集孕妇共150例,根据计算机简单随机化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75例)和观察组(7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干预,观察组联合艾滋病母婴传播预防健康教育,将两组艾滋病预防知识评分和母婴传播知识评分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艾滋病预防知识评分和母婴传播知识评分均更高,P均<0.05.结论 :在孕妇的常规护理过程中,艾滋病母婴传播预防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提升她们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避免母婴传播,降低艾滋病的出现几率,值得推广应用.

  • 新生儿乙肝母婴传播的探讨与预防

    作者:唐佳南

    目的:探讨新生儿乙肝母婴传播的方式、原因及如何预防,以减少新生儿感染乙肝的可能性.方法:通过查找资料,并结合实际临床病例的方式来了解新生儿乙肝母婴传播的方式,以及如何去预防.将病例分为两组,分别是在新生儿出生前预防过乙肝母婴传播的健康组,还有在新生儿出生之前,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对乙肝母婴传播危害估计不足,为做好足够预防的对照组.每组50例病例,通过对病例资料进行整理,以及对这100例病例进行随访调查的方式,得到新生儿在出生后患有乙肝的几率,整理成表格.结果:通过对资料的整理与对病例的随访得出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对乙肝母婴传播做好充分预防的病例,其新生儿感染乙肝的几率明显小于对照组,而且新生儿在患病方面,健康组也要低于对照组.两组的数据差距明显,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 05).结论:就本次的调查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于新生儿出生前预防乙肝母婴传播的非常必要的,这不但时母亲的身体有影响,也对新生儿的身体有一定的影响.通过有效的方式对乙肝母婴传播进行预防后,不但新生儿患有乙肝的几率下降了,而且对其以后会否感染乙肝也有影响,对其会否患上其他新生儿容易感染的病症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为了母亲与孩子的健康,对于乙肝母婴传播的预防工作必须要进行下去.

  •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对孕妇艾滋病知识的干预效果评价

    作者:朱建军

    目的 :探究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对孕妇艾滋病知识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2月到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名孕妇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随机将100名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名,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使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观察两组孕妇的艾滋病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干预前的一般预防知识知晓率和母婴传播知晓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后,实验组中患者的一般预防知识知晓率和母婴传播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中无艾滋病母婴传播,对照组中有两名孕妇出现艾滋病母婴传播,则实验组患者程度艾滋病母婴传播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孕妇进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孕妇对艾滋病传播知识的掌握情况,降低艾滋病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并应用.

  • 评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型肝炎病毒疫苗(HBVac)免疫预防措施阻断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的临床效果

    作者:户颖

    目的:对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型肝炎病毒疫苗(HBVac)免疫预防措施阻断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0年~2018年期间,接受常规HBVac接种的HBsAg阳性孕妇所产新生儿120例为对照组,接受HBIG联合HBVac接种的HBsAg阳性孕妇所产新生儿120例为观察组,观察组中HBeAg(+)、HBsAg(+)孕妇46例,HBeAg(-)、HBsAg(+)孕妇74例,对照组新生儿出生0、1、6月后注射重组乙肝疫苗(酵母),观察组新生儿出生12h内,第14d肌肉注射HBIG,0、1、6月后注射重组乙肝疫苗(酵母),所有新生儿出生7月后测量并对比HBeAg、HBsAg.结果:观察组新生儿HBsAg阳性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中HBeAg(+)、HBsAg(+)组孕妇所产新生儿感染率高于HBeAg(-)、HBsAg(+)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LG联合HBVac能有效阻止HBV母婴传播,孕妇HBeAg(+)会导致阻断失败.

  • 替比夫定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姜珊

    目的:研究分析替比夫定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88例乙型肝炎病毒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均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孕妇按照常规方式待产,观察组孕妇在孕周28周服用替比夫定.对比两组孕妇相关性指标.结果:两组产妇孕28周时血清HBV DNA水平无差异(P>0.05),但在分娩时与产后半月观察组孕妇的血清HBV DNA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产妇分娩的44例新生儿,在出生时、半年以及12个月时血清HBsAg和HBV DNA阳性率低于对照组新生儿,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产妇基本情况和新生儿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替比夫定在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中具有显著的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防治结合 终结艾滋病流行

    作者:宁镇

    我国艾滋病流行特点:性传播是主要途径截至2016年底,我国报告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66.4万例,其中感染者38.4万例,病人28.0万例;报告死亡20.9万例;2016年当年新感染者12.4万例,男女比为3.6:1,异性性传播占67.1%,男性同性传播占27.6%,注射毒品传播占3.8%,母婴传播占0.8%.

  • 乙型肝炎病毒传播母婴阻断1月龄婴儿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模式及临床意义

    作者:王建芳;王建玲;唐讯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传播母婴阻断1月龄婴儿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M)模式及临床意义,为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阻断深入探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美国Abbott单克隆酶联免疫试剂检测孕妇及婴儿HBVM.结果 经过分析归纳,临床上有14种HBVM模式.结论 HBsAg、HBeAg、HBcAb三项阳性孕妇宫内母婴阻断失败率仅为3.43%,因此,对婴儿加强疫苗接种或进行免疫干预有重要意义.

  • 母乳喂养不影响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阻断效果探讨

    作者:刘西芝;魏莉

    目的:分析不同喂养方式对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阻断效果影响。方法:选取从2014年1月-2015年1月HBsAg阳性母亲的婴儿,单纯使用乙型肝炎疫苗免疫60例,其中人工喂养40例,母乳喂养20例;联合疫苗100例,其中人工喂养70例,母乳喂养30例。结果:单用疫苗,随月龄增加抗-HBs 阳性率提高,人工喂养、母乳喂养无明显差异(P>0.05)。联合免疫,各月龄抗-HBs阳性率明显高于单用免疫,人工喂养、母乳喂养无明显差异(P>0.05)。人工喂养、母乳喂养免疫失败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母乳喂养不会对抗-HBs产生影响,可预防免疫失败。

1519 条记录 76/76 页 « 12...68697071727374757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