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毒力基因检测及PFGE分型的研究

    作者:陈伟伟;洪锦春;张巧姬;杨毓环;马群飞

    目的 了解福建省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携带hly、plcA、plcB和prfA毒力基因的情况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的分型情况.方法 将hly、plcA、plcB和prfA基因作为靶序列选取4对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61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和2株可疑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毒力基因,用PulseNet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标准方法进行7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PFGE分子分型.结果 61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毒力基因为hly+、plcA+、plcB+和prfA+,2株可疑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毒力基因分别为hly-、plcA+、plcB-、PrfA-和hly-、plcA-、plcB-、prfA-.7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PFGE分为5个型.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福建省食品中分离到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均含有hly、plcA、plcB和prfA基因,属于致病株.对2株可疑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进行了进一步的鉴定,排除了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该毒力基因检测方法可用于可疑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进一步鉴别.7株菌中有两对2株PFGE型别一致,一致的菌株来自不同年份不同销售地点的同一品牌,应用PFGE方法可以进一步调查该厂冻鸡肉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传播途径和污染源.

  • 2003-2004年中国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耐药监测

    作者:张亚兰;冉陆;李迎惠;吴蜀豫;付萍;姚景会;叶长芸;阚飙;王茂起

    为了解我国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teria monocytogenes,Lm)药物敏感性的状况,为我国食源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耐药性监测提供基线资料.对2003及2004年全国食品污染物监测网11省(市)分离的142株Lm,采用E-test法对13种抗生素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142株Lm的平均耐药率为14.1%,主要耐受四环素、强力霉素、红霉素和链霉素.其中,对四环素耐受严重,耐药率达13.4%.7类食品中自生鸡肉中分离的菌株耐药率高,达28.3%.11省市中,来自河南、北京和吉林的菌株耐药率居前三位,分别为37.5%,26.3%,25.0%.监测结果表明我国食品中的Lm存在耐药株,分离自不同食品、不同省份的Lm耐药性存在差异.

  • 汕头市2005-2007年食源性致病菌监测

    作者:HUANG Gu-sun;黄忠生

    目的 了解汕头市2005-2007年食品中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副溶血性弧茵的污染情况.方法 按"<广东省食源性致病菌监测计划>检测技术要求"的检验方法 进行.结果 在采集的237份食品样品中,共检出5份沙门菌、8份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和13份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分别为2.50%、3.38%和32.50%.未检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以水产品和生肉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为严重.结论 应加强水产品和生肉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的监测.

  • 实时荧光PCR定量检测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

    作者:熊国华;于莉;杨海龙;曾远银;曹际娟

    目的 建立快速、敏感、特异的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检测方法. 方法 针对单增李斯特菌溶素A基因(hlyA)设计一对引物和一条探针,并用该引物和探针运用实时荧光PCR技术对单增李斯特菌的DNA、细胞、质粒和样品进行实时荧光PCR定量检测. 结果 利用实时荧光PCR技术,建立了DNA校正曲线、细胞校正曲线和质粒校正曲线,DNA校正曲线在1~32 CFU/ml、细胞校正曲线在32~320 CFU/ml、质粒校正曲线在1~37 Copies/ml.线形关系良好,且三种校正曲线检测样品得出的结果基本吻合. 结论 本试验建立起来的实时荧光PCR定量检测单增李斯特菌的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准确,可应用于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检测.

  • 丹东口岸2003-2005年进口海产品中3种致病菌的检验

    作者:麻丽丹;王殿夫;金东权

    目的 掌握丹东口岸进口海产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沙门菌和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情况. 方法 对丹东口岸2003-2005年进口的海产品3种致病菌的检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结果 1 965批进口海产品中检出不合格产品44批(2.24%).其中32批(1.63%)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6批(0.31%)检出沙门菌和6批(0.31%)检出副溶血性弧菌.不合格产品主要为冻章鱼、冻海螺、冻紫石房蛤、活河螺、冻河螺肉等. 结论 从丹东口岸进口的海产品3种致病菌的污染比较严重,特别是被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污染严重,海产品中冻章鱼和冻海螺被这3种致病菌的污染比较普遍.

  • 舟山市2006-2008年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分析

    作者:薛超波;王萍亚;孙瑛

    目的 了解舟山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及分布和高危食品种类.方法 参照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工作手册进行.结果 检测生畜肉、生禽肉、非定型包装熟肉制品、动物性水产品、蔬菜、海水鱼、淡水鱼、冷菜、鲜榨果汁等共511件,检出沙门氏菌3株,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5株,检出空肠弯曲菌3株,副溶血性弧菌68株.结论 舟山市居民主要消费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其中水产品和熟肉制品污染较重,应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并加强监督、检查力度,加大对食品卫生安全的宣传教育工作.

  • 广东省江门市区2004-2008年食源性致病菌的监测

    作者:尹本康;李占裕;梁均和;黄善盛;吴瑞英;陈子慧;朱小慧;梁柏年

    目的 了解江门市区2004-2008年食品中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及肠出血性大肠肝菌(EHEC)O157:H7的污染状况,确定上述致病菌可能污染的高危食品,为食源性疾病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据国标方法,并按<广东省食源性致病菌监测计划>检测技术要求,对采集的食品样本分别进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及EHEC O157:H7分离、生化及血清学鉴定.结果 从9类626份食品中,5年共检出致病菌54株,总检出率为8.63%.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3年检出14株,检出率高为4.83%;其次为沙门菌5年检出23株,检出率为3.67%;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5年检出16株,检出率为2.56%;副溶血性孤菌5年中仅检出1株,检出率为0.16%;未检出EHEC O157:H7.以非定型包装熟肉、生肉类污染较为严重.结论 应加强非定型包装熟肉和生肉类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的监测.

  • 濮阳市部分食品中3种致病菌污染状况调查

    作者:王想霞;张青风;杜俊甫;李林奇;张蒙;俞社花

    为掌握河南省部分食品污染物的污染情况,对濮阳市部分食品中的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O157:H7大肠埃希菌进行污染状况调查.共采样4类261份,检出3种致病菌27株,沙门菌11株(4.2%),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9株(3.4%),O157:H7大肠埃希菌7株(2.7%).生肉类污染严重,检出率17.3%;其次为生食蔬菜,检出率14.5%;散装熟肉和生牛奶检出率较低,分别为4.3%和3.6%.11株沙门菌血清分型为:肠炎沙门菌6株,阿贡纳沙门菌3株,德比沙门菌2株.7株O157:H7均为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监测结果提示食品卫生工作者要提高对单增李斯特菌和O157:H77的认识,加强基层防疫站的监测能力,及时发现3种致病菌的血清型变迁和污染食品的种类变化,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 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风险评估

    作者:田静;刘秀梅

    微生物风险评估主要评估食品中的微生物性病原可能对人群引起的潜在危害,以指导风险管理者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由于该菌引发的疾病致死率较高,且其暴发常出现于工业加工食品中而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JEMRA及美国FDA/FSIS分别对即食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进行了定量评估并发布了完整的评估报告.各国也有对本国特定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进行评估的文献报道.但在数据不足的情况下,也可通过定性/半定量的风险分级工具对不同来源的风险进行分级,并确定优先性.由于各国人群消费模式、消费量的不同,以及食品制作和处理方法上的差异会对暴露评估的结果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每份食品风险的大小,因此,各国有必要根据本国的情况对特定食品中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进行相应的评估.

  •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分子分型研究进展

    作者:杨洋;刘秀梅

    近年来出现了各种灵敏、快速、自动化并且易于操作的分子分型方法.为了解各种分型方法应用于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对食品链中食源性疾病监测、暴发的诊断及溯源的重要意义,对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各种分子分型方法进行综述性介绍.

  • 散装熟肉制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定量风险评估

    作者:田静;樊永祥;刘秀梅

    目的 对我国散装熟肉制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简称单增李斯特菌)的风险进行定量评估.方法 单增李斯特菌污染熟肉制品资料来源于2009年全国食源性疾病监测网,共涉及841份样品,对所有的841份样品进行了定性检验,另对其中的97份样品进行了定量检测;熟肉制品摄入量资料来源于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的结果;收集国家统计局2008年监测点地区人口资料,估算不同年龄人口构成,作为评估不同人群疾病概率的基数.采用@Risk软件,按照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暴露评估、风险特征描述等4个步骤定量评估0-4、5~64及65岁以上人群消费散装熟肉制品患李斯特菌病的风险,同时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 96.08%(808/841)的样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量<3 MPN/g(0.5 1g MPN/g),散装熟肉制品中单增李斯特菌浓度平均为-0.61 1g CFU/g,其90%可信区间为-1.22~0.46 1g CFU/g;推算我国0~4、5~64和65岁以上人群消费熟肉制品的份数分别为5.52×109、8.99×1010、1.01×1010;0~4、5~64及65岁以上人群消费散装熟肉制品每年引起每百万人患病的病例数的中位数分别为5.53×10-3、1.72×10-4、7.57×10-3.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零售时散装熟肉制品的污染情况、消费量、家庭贮存温度、家庭贮存时间及5℃的指数生长率与患病风险的关系均是正相关(r值分别为0.607、0.408、0.339、0.259、0.183,P值均<0.05).结论 我国散装熟肉制品具有引起单增李斯特菌病的风险;零售时散装熟肉制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情况对风险的影响大.

  • 成人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脑膜炎五例临床分析

    作者:郭永征;朱彪;梁伟峰;盛吉芳;李兰娟

    李斯特菌病主要是指由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引起的食源性感染病,在欧美国家曾多次引起群体性食物中毒,好发于新生儿、老年人和免疫缺陷者.随着人类人均寿命延长,以及艾滋病、恶性肿瘤等患者生存期延长且数量逐年增加,近年全球李斯特菌病的发病率几乎达上世纪末的2倍[1].此外,我国居民饮食中生冷食品所占比重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李斯特菌病的发病率上升.94%的李斯特菌病为胃肠炎、菌血症或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其中,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脑膜炎(Lm-Acute bacterial meningitis,Lm-ABM)因临床表现及脑脊液检查均缺乏特异性,极易误诊和漏诊,且病死率高[1-2].本研究对本院收治的5例Lm-AB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Lm-ABM的临床特点.

  • 单核细胞增生利斯特菌败血症致宫内死胎一例

    作者:周光耀;林巍;金玲湘

    患者女,28岁,停经3月余,因反复发热10 d入院.10 d前产科B超提示单活胎,否认既往基础疾病史,5年前顺产一女婴,无流产史,无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史.查体:体温38.3℃,脉搏112次/min,呼吸20次/min,BP 90/60 mm Hg(1 mm Hg=0.133kPa),神志清,腹膨隆如孕周,宫底耻骨联合上3指,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心、肺、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

  • 妊娠期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感染并文献复习

    作者:卫蔷;张力;刘兴会;吴琳

    目的 探讨妊娠期孕妇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LM)感染的临床特征、围生结局及临床处理经验.方法 选择2016年11月1日与2017年2月28日,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产科收治的2例LM感染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这2例LM感染孕妇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包括妊娠期情况、妊娠期LM感染诊治情况及围生期结局.同时,结合相关文献,对妊娠期LM感染的生物学及流行病学特征、诊断及处理、对母儿的影响,以及防治措施,进行复习、总结.结果 ①本组2例LM感染孕妇的妊娠期情况为:No.1孕妇于本院建卡,No.2孕妇于外院建卡,2例孕妇均于建卡医院接受正规产前检查,均有巴氏消毒牛奶食用史,入本院治疗前,均出现发热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血常规检查结果均异常.②妊娠期LM感染诊治情况:No.1孕妇通过宫颈分泌物培养结果提示中量LM感染,确诊为妊娠期LM感染;No.2孕妇通过血培养及产时取宫颈分泌物培养结果提示LM呈阳性,确诊为妊娠期LM感染.2例孕妇均接受足够剂量美罗培南(1 g/次×3次/d×14 d)抗感染治疗后,预后良好,并出院.③围生期结局:No.1孕妇于晚孕期发生LM感染,因早产临产、胎儿宫内窘迫,进行急诊剖宫产分娩术,其分娩的新生儿血培养及痰培养结果均提示LM呈阳性.因该例新生儿并发症多、病情危重,家属放弃抢救,于出生后第9天死亡.No.2孕妇于中孕期发生LM感染,胎死宫内后难免流产.结论 孕妇LM感染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常伴有发热,表现为流感样症状,临床诊断较为困难,但是孕妇LM感染对胎儿及新生儿有致命危险.因此,临床提高对妊娠期LM感染的认识,早期诊断、早期积极有效治疗,可明显改善妊娠期LM感染母儿预后.

  • 妊娠晚期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菌血症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张固琴;潘华勤;余方;杨炯

    报道一例2017年1月中南医院确诊为妊娠晚期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菌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国内万方数据库2000年1月至2017年3月报道的25例患者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本例患者确诊妊娠晚期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菌血症,经抗感染治疗后于39周+4自然分娩一男婴,产后患者恢复良好,婴儿存活. 26例患者年龄(30.2 ±4.7)岁,其中妊娠早、中、晚期分别为1例、13例、12例;临床表现为发热(92%,24/26)、血白细胞计数升高(75%,18/24)、腹痛(27%,7/26)、胎动减少或消失(23%,6/26)、阴道流血(15%,4/26)等;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标本分别来源于患者的血液(11例)、宫腔试子(7例)、新生儿血液(3例)等;88%(22/25)患者出现不良妊娠结局;初始经验性抗感染药物未覆盖李斯特菌.提示妊娠期李斯特菌病起病急,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率高,经验性抗菌药物覆盖率低,应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漏诊.

  • ERIC-PCR鉴定单核细胞增生利斯特氏菌

    作者:金莉莉;王芳;王秋雨;刘宁;王金玲;李万杰

    近年来,由于单核细胞增生利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以下简称单增利斯特菌)污染食品,导致利斯特病的发病率日趋上升,对食品中的单增利斯特菌做出快速的检测和鉴定,是预防利斯特病的有效方法.目前,对单增利斯特菌的鉴定一直采用传统的国标生化方法,费时、费力,并难以与属内的无害利斯特菌(L.innocua)区分.为寻找单增利斯特菌快速检测方法,本文作者收集了6种、62份食品样本,从中分离单增利斯特菌可疑菌落,用肠杆菌基因间一致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Enterobacterial repetitive intergenic consensus sequence,ERIC-PCR)法加以鉴定,并与国标生化(GB)法进行比较,以探讨ERIC-PCR法快速鉴定单增利斯特菌分离株的可行性.

  • 对抗生素过敏的利斯特菌性心内膜炎患者的脱敏疗法中的护理

    作者:徐佑兰;唐梦熊

  • PCR方法检测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作者:李波;乔凤;方丽;刘桂华;王韶;刘键;刘娅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准确检验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方法.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特异性扩增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溶血素基因(hlyA),用PCR方法检测80份长春地区的食品样品.结果:在706 bp处出现hlyA基因的目的片段,食品样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阳性检出12份,阳性率为15%,与吉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同步进行的国标法检测结果一致,二者符合率100%.结论:PCR方法检测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更简便、快速、敏感、特异性高,适用于基层单位开展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污染的调查及监测.

  • 寡核苷酸芯片技术检测5种临床肠道病原菌的研究

    作者:石定;雷家才;尤华强

    背景:寡核苷酸芯片是一种检测病原菌的新技术,具有高通量、特异性等特点.目的:采用寡核苷酸芯片技术建立对5种临床常见肠道病原菌(霍乱弧菌、空肠弯曲杆菌、志贺菌、耶尔森菌、单核细胞增生利斯特菌)进行快速、准确鉴定和检测的方法.方法:选取16SrDNA作为检测靶基因,设计通用引物和寡核苷酸探针.病原菌基因组DNA通过16SrDNA通用引物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后与芯片上的探针杂交.结果:霍乱弧菌、空肠弯曲杆菌、志贺菌、耶尔森菌、单核细胞增生利斯特菌的杂交信号均很强,其他细菌无杂交信号.寡核苷酸芯片的检测时间约5h,其敏感性可达103CFU/ml.寡核苷酸芯片对23例临床腹泻样本的检测结果与传统细菌学培养结果完全一致.结论:寡核苷酸芯片的特异性、稳定性、重复性均较好,是检测临床肠道病原菌准确、可靠、实用性强的方法.

  • 携带MART-1基因的减毒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抑制小鼠恶性黑素瘤的研究

    作者:蒋苹;钱悦;冯爱平;陈思远;褚淑娟;张丽;吴艳;张娜;罗勤

    目的 探讨携带黑素瘤分化抗原MART-1基因的减毒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LM)对恶性黑素瘤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构建pERL3-MART-1载体,通过电转化建立携带MART-1基因的△inlB LM-MART-1和△actA/△inlB LM-MART-1重组李斯特菌.浓度梯度稀释法测定各减毒菌株半数致死量(LD50).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磷酸盐缓冲液(PBS)组,△inlB LM-MART-1组和△actA/△inlB LM-MART-1组.首次免疫后第7天于小鼠腹部皮下接种B16F10细胞,第14天、21天重复免疫小鼠,观察并记录肿瘤大小及小鼠生存状态.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肿瘤组织中MART-1表达量.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细胞中CD4+CD25+T细胞阳性率.结果 经鉴定成功构建△inlB LM-MART-1和△actA/△inlB LM-MART-1.减毒株△inlB LM和△actA/△inlB LM的LD50比LM-EGDe标准株毒力分别下降100倍和10 000倍.体内抑瘤试验显示,与PBS组比较,△inlB LM-MART-1组抑瘤率为46.95%,△actA/△inlB LM-MART-1抑瘤率为83.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0.01). PBS组、△inlB LM-MART-1组和△actA/△inlB LM-MART-1组肿瘤组织中MART-1表达量递增,以PBS组表达量为1,后两组为8.988±0.207和11.315±0.445,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且三组小鼠脾细胞中CD4+D25+T 细胞阳性率依次为(2.52±0.20)%、(1.14±0.13)%和(O.44±0.15)%,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0.01).结论 携带MART-1基因的减毒LM毒性明显低于LM标准株,而且可以有效抑制黑素瘤生长,延长小鼠生存期.

27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